聊聊ETF的投資。
先解釋一下很多人的困惑,既然炒股能賺錢,為什麼還要做ETF。
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炒股的難度越來越大。
註冊制不是危言聳聽,選股的難度一定會與日俱增。
越來越多的股民,選擇買入的股票,自己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了。
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這好比盲人摸象,一切靠猜了。
本身股民相比主力資金,就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
很多股民即便賺到了錢,也只是短期的,或多或少靠點運氣。
一旦運氣不在,那虧錢的速度就會非常驚人。
相比看懂股票,看懂整個行業的大趨勢,會更容易一些,把握指數的投資會更簡單一些。
第二,ETF才是未來的趨勢。
巴菲特其實很早就說過,大部分的基金可能都跑不贏指數基金。
從市場大環境來看,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指數基金選擇的成分股,通常都是行業級的上市公司,屬於核心。
也就是成分指數的漲幅,理論上會高於整個行業板塊總體的漲幅。
這就好像上證50,總體會優於整個上證指數,是一個道理。
加上散戶在交易中,因為情緒造成的損失等等,總體跑贏ETF的概率就更低了。
因此,越來越多的資金關注到ETF上,這一點從ETF的市場規模增長上,就能看出來。
第三,ETF比股票更容易賺錢。
這是實話,如果你對ETF有一定研究,並且實戰以後,一定會發現的結論。
ETF虧損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只要布局方式合理的話。
本質上是因為ETF不存在暴雷的風險。
所以,利用估值體系去投資ETF,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但是個股完全不一樣,估值體系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動態變化的。
行業投資看大趨勢,個股投資看上市公司的發展趨勢。
在行業大躍進,風口來臨之時,企業的快速擴張機會大,個股機會就很多。
但是當行業歷經洗牌階段,個股就會出現兩極分化,而行業還是會在優勝劣汰中健康發展。
合理利用估值體系去布局ETF,賺錢可以說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很多ETF老手,都把ETF當成是提款機。
另外,對於資金體量偏大(百萬級),風險接受度偏低(低於15%)的投資者來說,ETF投資的合理性就更高了。
只要能看懂估值中樞,並且採取合理的交易方式,做好一定的倉位管理,ETF能實現的實際回報率,還是非常高的。
今天就來聊聊ETF的倉位管理。
說起倉位管理,其實是ETF投資中必要的一個環節。
不僅僅適用於ETF,還適用於整個基金投資,不論是場內還是場外。
基金投資,如果沒法管理好倉位,同樣也是會虧錢的。
比如,在一個高位大舉買入,沒有倉位進行補倉,導致長期被套。
而有一種方式,被認為萬能,百分百賺錢的,就是基金定投。
利用價格分散和時間分散,去對衝基金下跌的風險,並且在基金上漲的階段,獲利了結。
只不過,定投並沒有外界鼓吹的那麼好,因為並不適合已經有很多本金的投資者。
比如,你有100萬,通過定投去做倉位管理,每一期投1萬,需要100個周期,才能完成定投。
如果過了10個周期,基金就大漲了,該怎麼交易?
如果過了100個周期,基金還在下跌途中,又該怎麼交易?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做妥善的倉位管理了。
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倉位管理方式。
方式1:網格交易策略。
網格交易策略,是當下ETF交易中最主流的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把指數用網格給劃分,在每個分割點,進行布局。
比如,1塊錢淨值的基金,0.9,0.8,0.7,1.1,1.2,1.3做網格。
下跌的時候,在0.9開始加倉,0.8還有0.7,跌到網格點就對應買入。
而在上漲的時候,在1.1開始減倉,1.2還有1.3,漲到網格點開始賣出。
網格交易又稱為傻瓜交易,只要設置好買入賣出的價格,系統可以自動交易。
但凡是波動中的ETF指數,利用這種傻瓜式的交易,幾乎百分百能夠賺錢。
網格交易的核心,其實是找到價格的中樞,哪些網格段是買入,哪些網格段是賣出。
方式2:金字塔交易策略。
金字塔交易策略,其實就是越跌越買的交易策略。
如果把首次買入的價格,作為金字塔尖,如果買入後往上漲,則找到對應的止盈點。
如果買入後開始下跌,那麼就如同金字塔一樣建倉。
每下跌一層,加倉一次,一層比一層加倉更多。
金字塔策略,比較適合資金量足夠大的投資者,利用小資金試錯,大資金低估值買入。
因為指數一定是越跌,估值越低,安全係數越高的。
金字塔策略對應的,還有倒金字塔的賣出方式。
也就是上漲的越多,賣出持倉的比例也就越高,確保實際的收益率足夠高,不存在只賺了一點點就清倉的情況。
方式3:定投+智投交易策略。
所謂的定位+智能交易策略,指的是通過定投去判斷基金的風險,然後利用點投的形式,去增加倉位。
舉個例子。
拿出10-20%的倉位,對於一隻基金做長期定投。
那麼,收益的零軸線,就是這隻基金的價格中位數線。
在基金跌到中位數下方10%的時候,開始做點投的交易加倉。
跌的越多,倉位就增加的越高。
如果基金在上漲超過中位數10%以上,就開始做逐步的減倉。
同樣的,跌的越多,倉位就越少。
智能交易的核心,是利用定投找到基金長期波動的中樞在哪裡,這是關鍵點。
方式4:進二退一和退一補二策略。
最後一種方式,在實操中非常的常見,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投資策略。
這種策略在上漲的時候,叫做進二退一,在下跌的時候,叫做退一補二。
所謂的進二退一,指的是基金上漲過程中,每上漲一個階段,退出一半的倉位。
至於上漲一個階段,到底是10%,20%,還是30%,50%,這個是自己定的。
簡單的說,就是止盈半倉,落袋為安,然後繼續持有觀望。
而退一補二的策略,是基金在下跌過程中,進行加倉的好方式。
退一指的是下跌一個階段,補二指的是增加一倍的倉位,降低損失的收益率。
利用下跌的幅度多少,進行倉位的有效補充,下跌越多,倉位補充也就越高。
這種交易策略,相對比較適合震蕩中的市場,可以有效的做波段來實現盈利。
ETF的倉位控制核心,其實就是越跌越買,越漲越賣。
在剛開始建倉的時候,不要大資金投入ETF。
大部分基民是沒有辦法去判斷基金所處位置的,除非對行業指數研究非常深刻。
利用好指數的價格中樞,合理控制倉位,才能有效的做好ETF的投資。
ETF投資的目標,一定是穩定盈利,而不是暴利,否則就轉投股票市場去尋找龍頭了。
玩了很多年指數基金ETF,這個品種上面也賺了近100萬。發現了倉位管理的核心是資產配置!大多數人,糾結倉位管理,本身就不對,成熟的交易者,講究的是資產配置。
指數基金ETF,最大的優勢,就是不用交印花稅,可選品種多,這樣就可以充分的做資產配置,不需要倉位管理,持倉對衝風險就行了。
指數基金ETF,依舊還是炒股!
不要認為買了基金,就萬事大吉,炒股,追漲殺跌,買ETF也追漲殺跌,你還不如去場外買公募基金LOF,一定比你自己玩虧得少,基金經理水平有限,只是可以幫你克服不用盯盤,管住手的目標,我不認他們水平高。
正常而言,基民的虧損情況,比散戶好太多了。有數據可查,眾生不相信真理,喜歡接受自己願意接受的事情,這個無可厚非。
一定要低買高賣,ETF的好處是確定性,跌了,你可以不用割肉,而是補倉,所以,它的紀律就是別追漲,買在無人問津時,賣在人聲鼎沸時,這是鐵律!
每個人,對於市場,都有自己的想法,ETF,並不是一勞永逸,它和股票沒有區別,只是波動小點兒,交易方式也和股票相同。
大多數人,跑不贏寬基ETF,無論是滬深300,還是上證50,或者創業板50指數。大家盯盤博弈,只是感動自己,然後成全別人。
倉位管理的核心,是資產配置
小凡,很少空倉,半倉就是自己倉位的常態了。即使遇到風險了,哪怕是見頂了,我也不會空倉,而是資產配置,我需要時刻有籌碼,入市的第一原則,就是敬畏市場,金融市場不可預測,我們賺得就是不可預測的波動。
ETF,可以參與的市場,行業很多,不局限於A股,就是打開了一扇門,全世界的股市,你幾乎都可以借道ETF參與,甚至大宗商品。
不可能所有市場,所有行業一起跌,不是嗎?A股漲多了,假如,美股,歐股在下跌趨勢裡面,那就高低切換,建倉歐股,美股的指數ETF。這樣倉位不變,通過資產配置,就化解了A股的回調風險。
同理,白酒漲不動了,說不定新能源就反彈了,你可以高低切換到新能源,上證50指數漲不動了,國證2000指數就開始反彈了,你高低切換到它就行了。權重股,題材股,走勢一直都是反向。
倉位管理的核心,就是資產優化,持倉組合,白酒,醫藥反彈多了,但是納指還在10000點,道指已經反彈了 ,它滯漲,那麼就有可能反彈,高低切換不就行了,白酒再反彈20%的壓力,肯定比低位反彈20%容易,甚至,切換到煤炭,有色等ETF,享受相同的收益預期,承受更低的方標準差。
最後總結
一直很窮,不是因為不努力勤奮,而是選擇!不賺辛苦錢,因為辛苦不賺錢,大家一定要多吃腦力的苦,多學習,多接觸未知的領域,提升認知。
所以,參與指數基金ETF,是打開一扇窗,這比你們看猜漲跌,K線技術分析,有用N倍,只有參與的人,才會明白,它的容錯率。適合普通散戶,更適合大資金,因為ETF,本身就是基金,都是大資金的重倉股。
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認可的朋友,感謝點讚、關注,這樣下次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如果是以寬基指數為主的etf.只要這個指數的PE,在他的歷史平均線之下。如果想盈利更大化,我們完全可以反向來進行操作。
- 因為指數它的跌幅的波動比股票要來的小。如果這支指數etf的市盈率達到10倍以下。那麼基本上可以斷定它下跌的空間非常小了。如果在十三四倍左右。只能說他是中等偏低的位置。20倍左右,我指的主板市場。
- 中小創的話,平均比主板市場的PE要高很多。主要參考它的歷史,平均PE。
- 綜上所述,一隻指數etf的PE只要是在他的歷史平均線之下。就可以把自己手上的資金分成多份。越跌越買。他越跌的多,你越去重倉。等他漲起來了以後,那麼你的盈利是非常可觀的。
- 這種操作策略特別適合熊市末期,所有的指數基金都低估。採取這種越跌越買的方式,完全可以使你的盈利最大化。如果股票用這種方式來操作,風險就明顯要大很多。因為一家公司的安全邊際完全不如一隻低估值的指數etf的安全邊際來的安全。
- Etf什麼時候可以追著買呢?就是發現明市場明顯處於一個牛市當中。由於自己的保守策略導致底部踏空或者倉位太輕。這是我可以採取的策略是越長越買,第1次買入一部分。盈利了再加倉。以此類推。
- 不管採取哪種方法。都不要一次性滿倉。所有的操作方法中,一次性滿倉梭哈的方式,是最害人的建倉方式。一旦錯了就會顯得非常的被動。
- 大家都是採取什麼方式來建倉的?歡迎留言。
- 點個讚,支持一下吧。
我大概買了一年多場內ETF,就是跟股票一樣今日買明日賣,給大家分享一些個人心得。
1、選好證劵app,拿到實惠的手續費優惠再開始買賣,我目前每筆交易只有一兩毛甚至幾分錢,但是我最開始很傻的用的一個證劵一筆交易就要五塊錢手續費;長期下來光手續費都交了不少;
2、一定要想好止損的事情,買入後可以承受百分之幾,我基本要求自己達到20%時不管漲跌幅直接清倉,雖然有時候真的賣錯了,但是在大跌急跌行情下,我還是保存著了不少本金;正負20%範圍內,視情況採取靈活加減倉;
3、ETF有半導體,軍工,光伏,新能源,證劵,電力等等,自己要投資幾個行業,每個ETF總倉位是多少。我個人錢不多,設置每個行業一萬塊,只投入五個行業,每一層倉位設置500元或1000元,意思是每次遇到機會,我會選擇500或者1000的買入;
4、初始建倉多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很久,目前我堅持1000或3000元兩個金額作為開倉金額,3000元是黃金坑時才會下手。我有的朋友開倉直接5000或10000元,我自認膽子還是太小。還有個朋友最近買光伏,直接建倉五萬,他比較厲害,而且很會賺錢。所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
最後呢,關於具體的加倉減倉的倉位管理,我一直關注一個小濤養花知識博主,按5分鐘,15分鐘,30分鐘均線持倉,每天更新各個行業ETF的操作建議,如有興趣,可以私信問我。
ETF要遵守的紀律就一條「儘量減少交易次數」。
由於ETF可以看到實時的盈虧數字,很多人會把ETF當成股票交易,所以管住手減少交易次數就是ETF應該遵守的紀律。
有人說:ETF是適合大部分人的投資工具,我覺得這麼說是錯誤的。
倉位較高的時候,盈虧數字的快速跳動,很容易讓人養成追漲殺跌的習慣,幾分鐘前看到的還是賺錢,現在卻是虧的了,下次再賺錢的時候,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落袋為安,長此以往註定做不到長期持有。
大部分人更適合的是場外基金,而不是場內的ETF,場外基金由於不能實時交易,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頻繁交易,加上不滿七天懲罰性贖回制度,可以更好的幫自己管住手,投資並不是靠勤快賺錢的行業。
倉位管理在基金投資中可以說非常重要,一個成功的投資大師,絕對也是倉位管理的大師。
滿倉和半倉,我們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借錢加槓桿投資和自有的閒置資金投資,很難說哪一個會賺更多。
昨天看到一位網友說:自己去年買了一支基金,昨天一看翻倍了,後悔自己買的太少,應該把所有的錢都買進去,我想如果他全部買進去,肯定會以虧錢離場。
為什麼會虧錢離場,相信不用我說買過基金的人都明白。
所以投資基金只能用閒錢去投,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資者,拿出部分資金去玩,其餘大部分可以買貨幣基金,心態上要儘量平和,必須要知道虧損也是基金持有過程的一部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要明白買ETF就是買特定指數或者特定行業下一籃子股票,而這些指數由專業人士根據相關挑選規則,擇優選取成分股。所以我們買ETF跟買股票一樣一定要先看趨勢,然後分批建倉,最後設止盈止損點,如寬基指數,以滬深300指數為例,這也是多數指數基金投資者都曾買過或者正在持有的。
滬深300指數多數時間在4500~4900之間箱體震蕩,最近兩次突破箱體,先突破箱體然後回踩再突破,而作為投資者之前在箱體之中,秉承「越跌越買,越漲越賣,大漲大賣,大跌大買「箱體操作原則,採取分批建倉,分批清倉,有點網格交易法的味道,但無論如何都要給自己設止盈止損點,不然容易出錯,而一旦突破箱體,你這時候就可以保留倉位觀望,把箱頂4900點設為你對於300ETF的止損點,這樣至少你可以保住前期的利潤,而如果後期指數繼續上漲,走牛市行情,還能保住底倉享受利潤飛跑。
但多數時候指數都是震蕩市,採取箱體操作思維,而如果是單邊牛市,就是全倉買入,靜等花開,而如果單邊熊市,就是空倉觀望,倉位上一定要保證分批買,分批賣,這樣比較容易糾錯,畢竟一下子抓住高低點比較難
周三的時候,跟幾個做基金的朋友討論下今年的收益情況和明年應該關注重點,其中談到了ETF基金,我們這種的總結就是,明年,也就是2021年,可能會是ETF競爭最激烈的一年,或許也是ETF布局戰的最後一年。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現在對ETF的關注度都在提高,願意買ETF替代買股票。散戶以前買個股,但個股容易踩雷,機構和個人個股信息收集上的有時不是很及時,但是買ETF能夠提高勝率。對於機構來說也有配置需求,資金都是借來的,要平衡風險和收益,配行業ETF的超額收益可能比寬基更高。
什麼是ETF
ETF是一種將跟蹤指數基金,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並在證券交易所買賣的開放式基金產品。複製指數構成的股票組合,緊密跟蹤指數收益。長期來看,市場中沒有人能夠準確判斷個股價格的變化。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的我們而言,秉持指數化投資理念,投資ETF產品,無疑是一種獲取穩定收益的最好選擇。
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ETF的優勢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四省」:省力、省心、省錢、省時。
怎麼做?
第一,順勢而為,目光要長遠
我們都知道買基金就是買國運,是長期的投資,對於明天的不確定性來說,未來三年五年是相對確定的,國家出臺政策,行業和發展方向是確定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就好。
第二,行業選擇賽道
ETF基金的跟蹤標的具體是什麼行業,先進位造,基建,消費,5G,醫療,新能源汽車,是目前比較熱門的行業,在這些行業中,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我個人的觀點是做自己熟悉的行業,像醫療我是不了解的行業,所以我不回去投的;當然我也在不斷的學習,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認知半徑,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歡迎點關注我,我們一起乘風破浪。
第三,避免過度集中
今年諾安成長,絕對是「網紅基金」,基友們都戲言「諾安成長,諾安每天都讓你成長。」,由於過度的集中於半導體晶片行業,因為既領漲、又領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四上熱搜,呈現回撤值比較大,十分考驗投資者的心裡素質。所以行業相對集中並不是什麼好事,在帶來超額的收益同時,也帶來了不確定的行業下跌風險;這個我們要引起注意,我的建議是三到五個行業的基金組成我們的組合,投資不是賭博,需要理性的分析。
第四,長期持有
這兩年很多基金漲幅都不小,與基金的漲幅相比,大多數夥伴的收益卻比較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不能長期持有。雖然ETF基金買賣一次的交易費用,比一些場外基金少一些,但是架不住投資者的頻繁交易,每一次的交易都會增加我們的資金成本的,所以我不建議拿ETF當股票一樣抄著做「T」,想要賺打錢,還是要拿的住拿得穩才行!
注意事項
第一,定期關注,很多人認為投資ETF基金省時省力,不需要關注。實際上ETF基金根據跟蹤標的不同,往往波動性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現在ETF有跟蹤貨幣、黃金還有債券可轉債等,最多就是跟蹤股票。除了貨幣、債券波動相對小一些,其他波動都比較大。
第二,適當止盈,隨著時間的累積,投資者持倉資金量會越來越多,到達一定的期數後,累積本金比較大,後期再投入的錢對帳戶整個收益影響會越來越小,所以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止盈,然後重新開始定投。
第三,手動定投,像今年以前這樣的機會,絕對是逆向投資的機會,市場並未進一步惡化,持有的資產基本面有沒有改變,既然有低估的基金,為什麼不能加緊補倉持有它呢?
最後,提醒各位,在做任何投資或者交易前,必須要制定詳細的操作計劃,明確投資目標、選擇標的,以及為什麼選它、在什麼情況下止盈或止損,便於督促和約束自己,不要過早的丟掉自己手中的籌碼。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給我點讚,點關注,也可以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投資感受,我們明天見!
買ETF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一定要買長期向上的指數,如果長期來說向下的話,無論你的買點在哪裡,那都是錯誤,趕緊拋掉吧。
2、寬基一定是佔大比例的,而且,每個行業基金一定不要超過5%的資金。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中概互聯ETF,典型的行業基金,你以為的抄底,最後連半山腰都是,一跌再跌,刷新你的認知,波動也不可謂不大,一天跌10%都可以,這樣的基金即使有前途,如果佔比過大,你能承受得了它的波動嗎?
3、好的寬基ETF也要在好的價格上面買才有利可圖。很多人都會看指數的市盈率的歷史百分位來判斷指數是否低估,我認為這是有失偏頗的。任何資產,在購買的時候,都像買菜一樣,貨比三家,如果單純地和它的歷史價格比較,很可能跌入陷阱。比如現在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是10PE,根據歷史數據來看,非常便宜了,但是,如果(這是假設哈),我們的無風險利率是5%,這樣一看,你還會覺得便宜嗎?就拿現在的美國來說,無風險利率不斷飆升,沒錯,標普500這些指數的市盈率是下跌了,但是,你真的認為它變便宜了嗎?我想不是的。我們在看市盈率的時候,一定要參照無風險利率。格雷厄姆說過,只有收益率超過無風險利率的2倍以上,才值得考慮買入股票,我自己認為,只有超過2.5倍的時候,我才會考慮。
4、永遠不要滿倉。留著一定的現金,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會發瘋到怎樣的地步,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就像現在一樣,市場暴跌,一直跌,如果你早就滿倉了,我想你一定後悔痛恨自己為什麼不留點現金,買更便宜的資產。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市場先生會瘋到什麼程度,一定要有所準備。
5、要從心裡就相信,股票是長期裡面回報最高的。我們根據市盈率和無風險利率結合的判斷,已經給出一個長期收益率。如果你對這個收益率不是充分相信的話,很可能,在股市下跌的時候,你又會懷疑這,懷疑那的,又說這次不一樣,你自己想想,哪次不一樣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6、不要和別人談自己的持倉。這個非常重要,別人對你的持倉隨便說點不好的,你有不開心了,你又懷疑自己了,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