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朱由檢殺袁崇煥和朱祁鎮殺于謙哪一個更可恨?_朱由檢殺了多少忠臣

SDLJZ說: 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時,先來看一下朱祁鎮和朱由檢,這兩位都是明朝皇帝,都不是昏君,都想有一番作為。…

SDLJZ說:

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時,先來看一下朱祁鎮和朱由檢,這兩位都是明朝皇帝,都不是昏君,都想有一番作為。我們再看一下袁崇煥和于謙,都是明朝大臣,都對大明朝做出了貢獻,但是結果相同:都被處死,袁崇煥還被凌遲。

相比兩個皇帝殺掉兩個大臣,我認為:朱祁鎮殺死于謙更加可恨。

朱祁鎮殺死于謙的理由:是謀逆罪,也就是朱祁鎮在被瓦剌抓走後,于謙又擁立朱祁鈺當了皇帝。

朱祁鎮重新當了皇帝後,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震懾群臣,當然要殺雞駭猴,于謙是國家重臣,又是擁立朱祁鈺的首腦,斬殺他也是合乎朱祁鈺的心理的。

但是,朱祁鎮也知道,于謙是冤枉的,于謙一生為大明,忠心耿耿,擁立朱祁鈺也是為了大明江山。他清正廉明,為大局著想,就連殺他的劊子手都為他陪葬,抄家的錦衣衛都為他落淚。

我們再來看一下朱由檢殺袁崇煥的理由:第一、擅自處死功臣毛文龍。第二、袁擁兵縱敵,沒有選擇決戰。第三、袁擅自和議、「通虜謀叛」。這些罪證都是確實存在的。

雖然,袁崇煥不可能背叛大明,但是,他戰略戰術不如皇太極,有志大才疏,沒有阻擋住後金大兵進到北京城下是真的,自己傭兵沒有採取積極的對策也是真的。

再說,袁崇煥是被崇禎看重的忠臣,賦予你這麼大的權力,你好好的開局搞成這樣子,你讓崇禎怎麼對大家交代?還有,崇禎兩次親自審問袁崇煥,可他始終不辯解,崇禎給了他九個月時間,可他放棄了。

當然,崇禎殺袁崇煥也牽扯黨爭等原因,但袁崇煥被殺,你不能說沒有他的倔強脾氣性格,他的好大喜功,他的志大才疏,的原因在裡面。

個人愚見,勿噴

醉觀雲說:

相比較起來,肯定是朱祁鎮,更是罪不容赦。

這是因為朱由檢殺袁崇煥還有可殺的理由,但朱啟鎮殺于謙,那絕對是恩將仇報了。具體分析如下。

朱由檢殺袁崇煥有充足的理由

後世很多人都為袁崇煥惋惜,說朱由檢是一個昏君,不應該殺袁崇煥。

袁崇煥雖然死的有一些冤,他絕對不會是叛國者,可是朱由檢也有充足的理由殺他。

第一,欺君之罪。

當朱由儉剛當上皇帝時,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誇下海口,說五年內平定遼東,讓崇禎皇帝聽了,心中大喜。

馬上讓袁崇煥全權負責關外事務,加官進爵。可是五年以後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五年以後,不但後金沒有被剿滅,反而是都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了,換做你是崇禎,你會怎麼想?

這樣的臣子,忠不忠心且不說,無能肯定是了。

五年的時間,寸功未立,反而被敵人打到了家門口,換做是任何皇帝,恐怕也要治袁崇煥一個欺君之罪。

第二,擅殺毛文龍。

在皮島的毛文龍本是牽扯後金的一大奇兵,每當後金進攻明朝時,他就在後方頻繁打騷擾戰,遊擊戰,讓後金不敢傾巢而出。

毛文龍固然是有飛揚跋扈,不尊官長的毛病,可袁崇煥懲戒一下也就夠了,完全沒有必要非要殺毛文龍。

要知道,毛文龍當時已經是總兵之職,那也是一方朝廷大員,袁崇煥沒有上報朝廷,私自就斬了毛文龍。

這不能不讓崇禎生氣,誰給他這麼大權力?這絕對是膽大包天之舉,毛文龍都敢殺,他還有誰不敢殺?這是罪狀第二。

第三,擁兵自重

當後金的部隊繞過山海關一路燒殺搶掠的時候,袁崇煥派出寧遠大軍追擊,卻因為後金的部隊強大,不敢硬扛,一路尾隨後金部隊。

直到後金的主力部隊要進攻北京城,崇禎一再下旨,袁崇煥才不得不與後金進行野戰,雖然最後打退了後金的部隊,也讓崇禎更加疑懼袁崇煥。

因為在朝臣們看來,袁崇煥對後金的部隊圍而不剿,無疑是引狼入室,說他是叛軍也未嘗沒有這種可能。

所以在後金兵馬退去以後,崇禎就把袁崇煥下了大獄。

可袁崇煥下了大獄,他的部下卻不撤軍,崇禎以皇帝的命令讓他們撤兵,他們竟然也還不撤。

無奈之下,崇禎讓袁崇煥修書給祖大壽,祖大壽才帶著寧遠的兵馬撤走,這就更讓崇禎心驚。

崇禎懷疑袁崇煥有謀反的可能,故而崇禎殺袁崇煥有充足的理由,袁崇煥確有取死之道,儘管他是忠君愛國的。

朱祁鎮殺于謙,恩將仇報

而朱祁鎮殺于于謙,卻於情於理都沒有理由,朱祁鎮這完全是恩將仇報之舉,讓人不禁恨得牙癢。

從朱祁鎮個人來說,如果北京城失陷,失去利用價值的朱祁鎮,有可能被瓦剌部所殺。

即便當時不殺他,還是讓他繼續去江南的各個州府叩關叫門,一旦有一天城門都叫開了,那朱祁鎮還是難逃被殺的下場。

於朱家家族來說,一旦北京城陷落,那後果更是不敢想像的,讓人不寒而慄。

想一想開封城被攻陷之時,宋徽宗、宋欽宗兩個人,以及趙家的上千人被抓走,男子為奴,女子為娼。

如果不是于謙的力挽狂瀾,大明朝的朱家恐怕又重新來過一回。

於國家來講,如果北京城被攻陷,皇帝被當做人質,勢必人心渙散。

明朝的各級官吏雖多,士兵雖重,卻因沒有皇帝,勢必成為一盤散沙,任瓦剌的大軍四處屠殺。

有可能演變成清軍入關的慘狀。于謙為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的功勳。

或有人說,朱啟正最恨于謙的一點,就是在他被擄走的時候,擁立了朱啟鈺為皇帝。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不懂政治,當時瓦剌大軍重兵壓境,北京城岌岌可危。

如果不擁立一個新的皇帝,那勢必不能讓軍民形成凝聚力,共同對抗瓦剌大軍,北京城就有可能被攻陷。

于謙即便與眾臣不擁立朱啟玉為皇帝,也會擁立其他近支的皇親國戚為皇帝。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朱啟鎮恨于謙也是毫無道理的。

朱祁鎮對于謙這樣一個,對他個人有救命之恩,對他家族有再造之德,對國家有匡扶之功的大臣殺頭洩憤,的確讓人神共怒。

從這點來看,朱祁鎮絕對是一個小人。

《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當年明月寫的非常好,可是我看到有關於朱祁鎮的這一段美化,特別憤慨。

搞不懂作者為什麼對朱祁鎮,這樣青眼有加,把他這個窩囊愚蠢的皇帝,所有缺點都加以美化。

難怪作家劉震雲會說,古代帝王大多是「下三濫」,深表認同。

從周123說:

當然是朱由檢殺袁崇煥更可恨,大敵當前,冤殺大將,令守邊將領寒心,人人都忙於自保,哪裡還有心保國禦敵?朱由檢做的錯事不可勝數,一個個挽救明王朝的機會被他一一錯過,他不亡,天理不容。朱祁鎮雖然也冤殺了于謙,但他是猶豫過的,「謙實有功」,只不過擁戴他的那些人容不下于謙而已,斬殺于謙沒多久就後悔了,人不怕犯錯,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不知道悔改而錯上加錯,顯然朱祁鎮不屬於這一類人,一年後擁戴他的那些人就倒黴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93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