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中醫說的"溼",在西醫上被稱為什麼?_中醫所說的溼

醫楨致聖說: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溼氣這一個概念,同時溼氣重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那…

醫楨致聖說: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溼氣這一個概念,同時溼氣重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那麼到底什麼是溼氣,中醫上稱作溼氣,在西醫上又指的是什麼呢?

溼氣主要是指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不能充分的轉化為水谷精微,分解出來的毒素垃圾也不能及時的清除出去,就會在體內沉積,最後水液代謝障礙,形成溼氣,比如說痰溼,寒溼,風溼,溼熱都是溼氣的產物。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溼氣其實就是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新陳代謝變慢,最後形成溼氣,可以說溼氣真的是無孔不入,附著在我們身體的角落裡。

但是在西醫方面來說,根本就沒有溼氣一說,如果非要用西醫理論來闡述溼氣,我覺得應該是血管淤堵不通,神經傳導異常,畢竟在西醫上,主要通過血管神經來定義。

如果血管不通,出現堵塞,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酸麻脹痛,其實都是缺血的表現,中醫上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如果壓迫神經引起的疼痛,麻木,還可以引起五臟六腑出現功能性或者器質性改變。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中西醫結合越來越明顯,二者的完美結合,相輔相成,會讓更多的疾病得以更好的控制,所以說,不要再以為中西醫永遠是天敵,其實只要能夠被大家所重視,靈活運用,他們也只是一種手段,就看我們如何去駕馭它而已!

戚廣崇男科說:

溼是中醫對能夠使人得病的六種外界邪氣的統稱,就是風、寒、暑、溼、燥、火中的一種。各邪氣都有著自己的致病特點。而溼邪具有重著粘滯等特性。

中醫的很多病名和病因與西醫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如中醫的腎虛,在西醫當中就很難有相對應的疾病。

這些病因病症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患者會伴有相對應的一些症狀,甚至症候群。

西醫對這些病因病症,幾乎沒有什麼辦法來解除,而中醫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診治。就是中醫異於西醫不同之處,也是中醫的奇妙之處。

不能因為西醫沒有的病因病症,就認為中醫是不科學的,只能說明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沒有優劣之分。

下面就中醫的溼邪特點來敘述:一般講分為以下幾點:

1、溼邪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

2、溼性重著。溼邪具有重著的特點,是指溼邪致病易使人體產生重著、沉重的特點。

3、溼性粘滯。其中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指症狀上的粘滯,如溼滯大腸,大便粘膩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纏綿性。

4、溼性趨下,易襲陰位。溼邪致病易傷人體下部。所以當你久居溼地,或氣候偏溼的時候出現以上特徵的症狀時說明很可能你身體就有溼氣了。

蒲姜夏說:

「溼」是中醫獨有的概念,在西醫裡找不到對等的概念。

中醫說的「溼」,其實質就是——組織的含水量增高。

溼,像霧氣一般,對氣血運動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使能量、信息、物質的傳導出現一定的障礙,具體表現為——身體沉重感、胸悶、腹脹、納差、大便不成形、舌頭胖大水分多、午後低熱等。

溼氣重的人,活動出汗後,一般會覺得輕鬆暢快,因為身體多餘的水分從汗液中排出了。

溼氣重的人,服用祛溼健脾的中藥後,一般會出現排氣排便增多、大便不成形的情況,因為身體多餘的水分從大便排出了。這種情況和病態的腹瀉是不一樣的,前者排完後身體會覺得輕鬆暢快,而後者則有虛脫感。

目前來講,西醫對於「溼」是沒有認識的,只有發展到了水腫的階段才認為有問題。各位有資源的大夫其實可以考慮申報一個關於「機體含水量與溼的關係」的課題,沒準以後測量機體含水量的指標就可以加入體檢常規項目了。

健康科普魯大夫說:

感謝邀請!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懂中醫的「溼」在人體上有哪些表現,然後才好說在西醫上對應的什麼!

我們先看看中醫的「溼」有什麼特點?身體的溼就和自然界沼澤地,河邊湖邊的泥,雨後的鄉間土路一樣具有凝滯,沉重,困重,黏著的特性!

表現在身體上就有如下的特點:

1,額頭冒油,頭髮容易髒,汗毛孔粗大,色澤暗沉,油脂分泌旺盛,用紙張擦可以看到油乎乎的,這是外在的表現,對於內裡血管裡流動的血液來說,也是凝滯,也就是血液粘稠,流速緩慢,有可能是血脂高,血糖高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目前醫療科學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能夠檢測出的一些未知的成分造成的。

2,下肢沉重,到下午更明顯,用手指摁下去會發現有坑,回彈慢,這是水腫的表現,或許查各項指標,一切正常,冠以名「特發性水腫」。也有可能查出是心源性水腫或者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等。

3,大便粘,一張手紙搽不乾淨,得好幾張,大便不成形,粘馬桶,不易衝乾淨。這是往往伴有肚子不舒服,隱隱的疼,但具體說不上來哪個地方地方疼,沒有一個敏感的點,這種多是腸道功能紊亂的表現。

4,水溼容易集聚,自然界中往往在窪地,或者鬆軟的地方。人體上也是,往往在關節腔內容易集聚,這個時候叫「關節積液」,人體的眼皮軟組織鬆軟,也是容易集聚的地方,我們老百姓能看到下眼瞼的地方鬆弛耷拉,像「腫眼泡」一樣。

5,舌苔溼滑,溼漉漉的,舌頭邊緣有齒痕。西醫上關於這一方面闡述的比較少,有可能和唾液腺,舌下腺等口腔內的腺體分泌異常有關。

當然還有其他的表現,就不一一列舉了。但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也能看到,中醫的「溼」不是簡單的對應西醫的一個名詞,而是不同系統的各種表現,對應的病也是不同的病。

桂花芳香77105282說:

中醫說的「溼」,在西醫上被稱為什麼?

有關中醫的辨證施治,我在《悟空問答》中已經多次作答(包括「溼」在內)。有興趣者請查閱之。

我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工作。認識到中國醫學和現代醫學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中國理論把幾千年的臨床經驗用陰陽五行的框架整理,是唯象學理論,其優點是把複雜的關係明朗化了,其缺點是因為這個框架太僵硬了。因此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這個也是辨證法。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臟腑論和經絡學說,六淫,七情,都講究辨證論治,強調人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人和社會的整體觀,應該說,這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辨證唯物主義的。但它的缺點是和現代醫學技術掛不上鉤,語言,概念是兩套。只有把這個「人體是一個開放複雜的巨系統」的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的「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進行有機結合,創建新的人體科學,才能更好造福於社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醫學從西醫的「生物學模式」發展成現代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這一輩子,只停留在西醫診斷,中西醫結合治療這個關節眼上。因此,在「溼」這個框架上,西醫是什麼病?這個問題,只能舉例如下;:

1.風溼病(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心臟病等),「風」與「溼」合病;2.溼溫病(腸傷寒),「溼」與「溫」合病。――溼性粘滯。

3.血絲蟲病所致乳糜尿。(內溼證)。

4.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鉤端螺旋體病,睪丸炎,副睪炎,宮頸炎,陰道炎,陰囊溼疹等符合肝膽溼熱證者,均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溼」與肝膽「熱」合病。

5.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腸炎,慢性痢疾等符合寒溼困脾證者均可用胃苓湯加減治療。――「溼」與「脾」「寒」合病。

6.急性胃腸炎,痢疾,黃疸型肝炎,溼疹等符合脾胃溼熱證者可用①連樸飲加減;②茵陳蒿湯加減(黃疸);③五味消毒飲加減(溼疹等);――「溼」與「脾胃」「熱」合病。

7.泌尿系感染和結石,前列腺炎等符合膀胱溼熱辨證者均可用八正散加減治療。――「溼」與「膀胱」「熱」合病。

由於本人醫療實踐限制,僅介紹至此。期待拋磚引玉。

醫路走來廿餘載說:

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為什麼要解釋呢?

你說一個東西,是什麼樣子,你應該向別人清楚明白的交代出來,它的概念,他的判斷方法以及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這才可以向別人宣傳這個內容知識。而不是說讓別人去確定,讓別人來說你說的對不對。

這就像,你隨便舉個例子說,我認識一個人他叫孫悟空,他能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他能七十二變,我就是他的化身,所以我能幫你幹這幹那一樣,你聽到這些,是不是覺得他應該進精神病院了?

所以如果有溼的話,那麼自然有幹,幹和溼的判斷,標準是什麼?不能是主觀想像,你必須有客觀的數據證實,不用攝氏溫度也可以,不用百分比的溼度計,也可以,你可以創造一套自己的溼度和溫度測量方法,這些都可以,但是你必須要確定這些方法和數據的真實可靠。

而且要證明這個數據發生變化,是人體功能和代謝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在這個數據恢復到正常以後,這些改變又逐步恢復到了正常,這樣才能從最基本的角度判斷兩者的相關關係,才會有人認可,否則的話就是憑空想像,空口瞎說而已。

湖曉千說:

溼是中醫六淫致病之一。通常把溼分為溼熱、寒溼、風溼、署溼。

一,溼熱:1,在脾胃,多為脾胃溼熱,表現為胸悶痞滿,噁心厭食,便溏尿赤。脈濡數,舌苔厚膩。西醫見於肥胖、慢性肝炎、慢膽囊炎、脂肪肝、酒精肝、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2,在關節表觀為腫脹、疼痛。西醫認為多為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3,在皮肉的皮疹水皰。西醫多認為皮膚溼疹、皮膚膿皰病、癤癰。4,溼熱在膀胱,症見尿瀕尿急、短赤澀痛。西醫見於腎㿻腎炎、輸尿管炎、膀胱炎等。5,溼熱在肝膽,表現為肝區疼痛、膚色黃眼珠黃、口苦食慾差,脈弦數。西醫多認為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等。6,溼熱在大腸,表現為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膿血便。西醫認為急性腸炎,急性痢.疾、結直腸癌等。

二,寒溼:1,寒溼在腎,表現為眼瞼、顏面、腳踝水腫、腿軟腰疼。西醫見於腎炎、腎病。2,寒溼在肺,咳嗽痰稀白或粘膩,流清涕。面部有痘或黑斑,口腔長年不斷,全身皮疹,四肢關節寒病。西醫認為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青年痤瘡、慢性溼疹、牛皮癬、白癜風、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靜止期,骨質關節病等。

三,風溼:分風痺、溼痺、熱痺、寒痺、燥痺。不管如何分型均在西醫的骨性關節病之中。

四,署溼:發熱、胸悶咳嗽、體倦乏力、大便稀軟或乾結、舌紅苔膩、脈濡數。西醫見於胃腸感冒或各類發熱性傳染病。

鳥大了什麼林子都有88說:

說了就叫「溼氣」,說了你也不懂,不說你又罵玄迷,中醫這種高緯度原理是無法用西醫那種低維度的方式表述出來的,只能用「代述」來表達原理,比如「陰陽」、「五行」、「盛衰」、「溼寒」、「涼熱」等……講究的是「統一」、「平衡」這種概念,這些都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如果你用西方那種要眼見為實的所謂「科學思維」來理解,那就好比我跟一個二歲幼童講「相對論」一樣,俗稱對牛彈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3948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