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是縣級醫院,醫院級別高就有好的平臺,好的人才,設備,技術,管理,很多進修學習機會,使你快速成為優秀的醫生,為大量的患者服務,前途廣闊,名利雙蠃。凡此種種鄉鎮醫院是不可能做到。醫務人員往縣級以上醫院調而不可能上級醫院調到鄉鎮醫院,重症疑難病患往上級醫院轉而不可能轉至鄉鎮醫院,這些道理一目了然。
換個角度說:要編制在鄉鎮幹,不要編制在縣城幹,其實各有千秋吧!
提問中什麼學歷、專業沒有說,反正應該是醫學或相關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大範圍應該如此。
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跑縣、區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對下面的情況比較了解。
先說鄉鎮衛生院,規模大小不一,從百、八十人到十個人左右不等。人多規模大,業務開展得好,不然也養不起那麼多人。規模太小,十個、八個人的,就說明開展業務捉襟見肘,其實也就做不了多少事兒,還有一層含義:當地多半屬於經濟欠發達,人口稀少的鄉鎮。
這些年,城市快速發展、擴張的結果,一些位於城鄉結合部的鄉鎮衛生院被擴進城區,鄉鎮衛生院牌子還在,另外增加了一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牌子。
本地縣區有多家這樣的衛生院,去年底去過一家位於縣級市內的衛生院,八十多人,其中三十多人是聘用的。醫院一年內先後安排了十名醫生去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省骨科醫院等省內頂級醫院及本地頂級三甲醫院進修學習。能去類似的衛生院工作,又有編制,還是不錯的。
另外,地處交通要道,離城區二十分鐘左右車程,有個三、四十人工作人員,業務開展還可以,也可以考慮去。
離城區近,那也是為將來家庭生活方便、孩子能受良好教育等考慮。
當然,去人手少且規模小、離城區遠的衛生院工作,肯定業務不多,閒著沒事幹,時間長了自己就會很無聊,就那麼巴掌大個地方,想改變什麼很難,單槍匹馬做不了什麼,別說這樣的衛生院了,就連在本地偏遠、經濟欠發達縣城工作的年輕同行,工作幾年就走了的不少。
去不了條件好一些的衛生院,還不如直接選擇縣醫院工作,合同聘用很普遍,只有衛生院和社區衛生的編制才會保留延續下去。
以上建議供參考,權衡利弊,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是康醫生,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看到很多網友說平臺大小之類的事情,我只說下我看到的別人的選擇。
曾經單位有個職工子弟,屬於合同制,每年都參加事業編考試,有時考上了,並沒有去,因為覺得考上的那個衛生院離家太遠,不夠方便。近兩年再次上岸,考到了離縣城較近的衛生院。於是選擇了結束合同,到衛生院上班。
還有兩個女孩子,合同制幹了一兩年,便考到了衛生院,她們直接便去了,沒有任何猶豫。
他們到衛生院工作後,我們還有一些聯繫。說到待遇,之前在縣醫院,職工大概不到兩千人,他們的到手收入和在編人員是一樣的。但是社保比在編人員少一半,另外沒有職業年金。好的一點是,熟人來看病的話,可能用的著,人際來往多一些。同時自己也多了很多人際關係的煩惱,遠房親戚住院了,要不要隨個份子之類的。而到了衛生院以後,沒有績效獎金,但是衛生院有家庭醫生等很多別的項目,有些別的收入來源,加起來和縣醫院的人收入一樣,社保和縣醫院的在編人員是一樣的。但是要比縣醫院工作輕鬆一些。
近期也有同事從衛生院調到了縣醫院。可能也是為了人們說的平臺吧。編內人員可以調動。
我說的上述情況是在天津。其他地方,衛生院可能要比縣醫院收入低。
以上,僅供參考。
如果是鄉鎮衛生院全額撥款事業編和縣級人民醫院合同聘用制來選擇,是我的話我會選擇第一個,因為要進入體制內,首先必須要有編制,無論你在任何醫院沒有編制就限制了你的很多發展空間,如果你已經是鄉鎮衛生院全額撥款事業編你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調入到縣級人民醫院,並且調入縣級人民醫院是帶編制的,通過你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或許縣級人民醫院合同聘用的工資待遇要比鄉鎮衛生院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的待遇要高,如果你因為眼前的利益,你選擇了縣級人民醫院合同聘用,說得好聽是合同聘用說的不好聽就是臨時工,這種合同聘用他的待遇跟正式帶編制的人員的待遇要相差甚遠,並且因為領導的變化合同聘用人員的工資待遇也會有不同情況的變化,比如說我們這裡的醫院,養老是在企業養老那邊交,並且是按照最低的基數繳納,住房公積金全部是由個人交,沒有其他的保險,今年換了一個新院長只交養老保險,取消了住房公積金,年終績效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每個月的工資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並且合同聘用人員也不會得到重用提拔,所以你這個問題沒得選只能選帶全額撥款事業編制的鄉鎮衛生院,如果想有所作為先幹出一番成績,找機會調入到理想的單位工作。所以凡事要從長遠角度去考慮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考慮的,肯定是選擇事業編制,因為曾經管過一段時間的衛生,所以經常和衛生系統的一起。為啥這麼選,和你說說看。
第一,就是待遇問題,衛生院在編待遇和縣級人民醫院聘用的差距不會很大,這樣涉及到一個單位的經營性收入問題,衛生院肯定是不如人民醫院的,但是一個在編,一個聘用,自然會差距不大,或者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好一點。
第二,就是發展平臺,衛生院雖然平臺低,在專業技術上沒有太多的學習機會,但是有了編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很穩定,如果還想努力,可以好好複習,多學習一些業務知識,或者多承擔一些家庭醫生的工作,或者就是努力表現,通過身份選調到其他單位,縣級的人民醫院,相對醫護的平臺,也不算高,後續發展乏力。
第三,生活方面考慮,事業編取得了,大小是一個事業幹部,在解決婚姻上比聘用還是多一些競爭力。
作為一名工作近40年的鄉鎮衛生院編內醫生,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如下:
身份不同,選擇也會有所不同。
職業為護士或者醫技科室人員,會主動選擇鄉鎮衛生院全額撥款事業編,不願意選擇縣級人民醫院合同聘用制人員。原因是:一是縣級醫院的護士或者醫技科室工作比較辛苦,工作量太大;二是雖然說同工同酬待遇,但那也僅是工資和績效部分,在住房公積金和養老保險等五險一金繳納上與在編人員還是有明顯差距的;三是在縣級醫院做合同聘用制人員退休後的待遇肯定不如在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
職業為臨床醫生的在選擇鄉鎮衛生院全額撥款在編和縣級醫院合同聘用制人員上,應該優先考慮縣級醫院。一是縣級醫院的診療環境好於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能力普遍強於衛生院,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利於醫生的鍛鍊成長;二是合同聘用制醫生在縣級醫院的收入高於鄉鎮衛生院同等職稱的醫生;三是縣級醫院合同聘用制醫生身份的人一般不多,能夠被聘用都是比較出類拔萃的,他們也機會考進縣級醫院編制內性質。
看年齡情況吧。如果四十歲以下,建議去縣醫院繼續深造;但如果年齡超過四十歲,我看就未必了。孩子的一個同事,在鎮衛生院中級職稱,中層幹部,在鎮衛院非常被同事們看重,但被招聘到縣醫院後,卻非常後悔,自言自己這個年齡段卻必須和一群年輕大夫一樣幹活,還被同事們私下看不起,認為自己學歷低,只不過是年齡老點罷了。曾經想再回老單位,但編制已經沒有了。
年輕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可以用來跌打滾撲,但年齡大了,還是求穩。
鄉鎮衛生院有編制好,有編制還有機會調到縣醫院。而縣醫院臨時工隨時可能被清退回家,工資又低。編制就屬於職業的戶口,有和沒有差別非常大。沒有編制,就屬於永遠的臨時工。目前,正在推行醫療體制改革,實行縣鄉醫院一體化,縣級醫院和鄉鎮醫院的差別在縮小。
正式編制的好處:
編制意味著相應的待遇,有編制,除了工資、社保之外,還有補貼、津貼、績效、過節費,計生獎,以及隱形的福利,沒編制,死工資,低額社保、公積金,沒了。同樣的崗位,同樣的活,一年下來,收入不到有編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