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如何看待現在大部分年輕人跑去考公或者進事業單位的現象?_年輕人都想考公務員是好事還是壞事

安寧河畔的陽光說: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我國最穩定的職業,沒有之一,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好,在所有的職業中,處於中…

安寧河畔的陽光說: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我國最穩定的職業,沒有之一,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好,在所有的職業中,處於中上等水平,社會地位又高,這樣好的單位,誰不喜歡呢?每年的國考、省考吸引著大批量的年輕人去參加考試,可以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也不為過,足以見它的吸引力。

可以說,這些單位接收的都是社會的精英,經過層層考核,才能進入,能進入這些單位的人,是吃了讀書的苦,智商在一般人之上,所以,挑選他們為人民服務,而吃不了讀書之苦的一般人,就只能吃生活的苦了。

人才都是往高處流動的,職業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試問誰又不想找一個穩定、待遇又好、社會地位又高的工作呢?大部份人都是要先解決溫飽才來談職業規劃的。

這些職業雖不直接創造財富,但它是職能機構,就是管理機構,它也要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它的社會地位基本凌駕於所有的行業之上,經濟收入不一定是最高的,但起碼是中上層水平,還超穩定。

只有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才會說葡萄是酸的。

海林公考趙海林解難題說: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尤其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普遍關停,畢業面臨失業。為了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中央和地方政府逐年擴大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錄規模。然而,疫情防控下的公職擴招只是權宜之計。許多大學生抓住疫情防控下公職擴招這個難得機會,不但解決了就業問題,同時實現了人生理想。

其實,這些人絕大多數是普通高校的理工本科畢業生,他們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揚長避短,廢寢忘食。無論在「千裡挑一」的國考中還是〝百裡挑一」的省考中,不畏強手,敢於挑戰,勇躍報考「三不限」崗位,雖屢考屢敗,但矢志不移,成功實現了就業目標,踐行著個人理想和社會價值。比起那些眼高手低的「啃老族」聰明多了。

可見,疫情防控這三年,凡是報考公職的大學生是最最聰明的人。

墨金4973說:

主要是原因在於崗位職業規劃設計方面,導致大部分年輕人跑去考公或進事業單位現象的產生。

人的本能是追名逐利的。這本來就無可非議。但是,如果大部分人特別是很優秀的人才去考公或事業單位,而國家發展建設急需的生產、製造等一線,卻招不到優秀人才,只能說明我們在人才使用配置等頂層設計方面出現了不合理的問題,需要及時改變。

應該清楚,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是財政供養階層,這個隊伍再龐大,人才再多,它是不會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真正的社會財富是需要生產、製造的一線企業通過科研開發、加工生產、銷售等環節才能實現。

應該在人力分配、人才配置等頂級設計方面,要傾向於人才勞動力向生產經營單位流動,增加這些行業或企業對人才和人力資源的吸引力,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生產經營實體經濟一線。這樣才能創造出更有價值的社會財富,這樣才能實現國家強大、人民富裕的目標。

如果優秀的人才都集中到行政事業單位,分蛋糕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優秀,而生產製造蛋糕的隊伍越來越少,越來越小,那麼整個社會遲早會沒有蛋糕可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zhu8888888說:

主要原因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相對其他企業單位工作穩定,工作環境優越,工資待遇好!一般人員年薪10萬左右,高的超過20萬,可以說鐵飯碗,旱澇保收,同時工作突出表現好的可以提拔重用,我們這邊的幾個公務員,參加工作才3、4年就被提拔領導幹部,想想他們以後前途無量,真讓人羨慕。所以我個人觀點年輕人去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非常好的選擇。

英明果斷豆漿h0說:

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行政事業單位收入不僅穩定而且優厚,工作壓力不是很大,說得真實一點,那就是人浮於事。工資和各項補助獎金公積金職業年金都儘量往高的套上。而在民營私企都是國家強令後才免強按0.6那最低檔繳納五險,有的甚至不繳,加上上班的壓力和工作量都較大。2014年養老制度改革以後,其養老待遇與企業(不含央國企)相比差異很大,大到幾倍之差。

有趣的天空TK說:

體制內工作,說不上好,但是很踏實。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生活相對比較穩定。只要對物質生活要求不是特別高的人,體制內工作基本上能解決生活上的基本保障。但也說不上特別好,知足常樂吧!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搶著進來?

一是體制內薪資標準說高也絕對不高,說低也不算低,其實每月扣除五險一金後普通職工也就四千左右,只要生活習慣不是鋪張浪費,不過奢華的生活,基本的溫飽問題還是能解決。而且體制內很多單位有機關食堂,生活成本較低。

二是因為疫情三年影響大,整個社會環境,經濟環境都不是太好,工作不穩定。企業、個體經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衝擊,失業人口增多,所以人們更嚮往比較穩定的工作。

三是體制內工作確實是相對穩定,這個毋庸置疑,只要不違法違紀,都不會被開除。

正確認識體制內工作:

一是認識上的偏差。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也就是圍城的感覺,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近年考編熱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被很多資訊誤導,以為當體制內很輕鬆,每隻用喝茶看報,領工資,單位還要分房子,造成很大的誤解。二十年前或許會有這樣的情況,但是現在情況早就不同了。現在體制內非常辛苦,5+2,白+黑的工作情況是常態。管理規章制度越來越多,對工作要求也非常高,工作量越來越大。天天看報紙喝茶和單位分房那更是不可能的。很多人擠過獨木橋來到體制內工作了一段時間,叫苦連天,後悔不已。

二是心太累。工作本身其實是不會太難的,大不了身體辛苦一點。難的應該都是人際關係的處理和政令不暢通導致下面的職工開展工作沒有明確的目標、方向,做無用功,反覆折騰,又沒有工作實際效果。還有可能不善於表達的職工,無心之話可能會引來領導的批評和責備,工作心情不愉快。還有就是做得越多,越容易出錯,反而更易承擔責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069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