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一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為"絕日",為什麼呢?

樂觀的月兒彎彎說: 謝謝朋友之邀!🌷🌷我說說我的觀點。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以什麼為分界呢?就以這四個「立」為界…

樂觀的月兒彎彎說:

謝謝朋友之邀!🌷🌷我說說我的觀點。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以什麼為分界呢?就以這四個「立」為界線。比如:從「立春」的這一天開始就是春天,而冬天就結束了。冬天結束的這一天,正好是「立春」的前一天,稱之為「絕日」。其他三季的道理也一樣。

為什麼稱之為「絕日」?還得從「絕」的意思上分析。「絕」的原意是「斷」的意思。引申為「窮盡」、「不連續」、「不再接續」的意思。所以,「絕日」就是「盡日」的意思——最後一天。比如,「立夏」這天,是夏天的開始——第一天,而前一天「絕日」,就是春天的最後一天,春天到此結束。

「四立」的前一天,古代稱之為「四絕」,四個絕日。古書《玉門經》中說:「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意思是:四個絕日,都是四個立的前一天。

《玉門經》上說:「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

由此可見,「四立」和「四絕」正好是春夏秋冬更替的分界線。

除「四絕」外,還有「四離」,指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前一天。「四離」和「二分二至」是陰陽交替的分界線。

(感謝朋友,希望我的解釋能給你帶來明白。謝謝!🌷🌷)

澹奕說:

《玉門經》記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

「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而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稱作「絕日」。

立春木旺水絕,

立夏火旺木絕,

立秋金旺土絕,

立冬水旺金絕。

這裡所謂的「絕」,意思是說與上一個季節絕別而已,接下來就是新的季節更替了。

立春的時候,大地回春草木興發,冬天的水就絕了;

立夏的時候,豔陽高照氣溫驟高,春季的木就絕了;

立秋的時候,涼風漸起落葉紛紛,夏季的熱就絕了;

立冬的時候,天寒地凍萬物蕭瑟,秋季的金就絕了。

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都是一個季節的開始,所以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都是上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天,自然也就是所謂的「絕日」,這裡的絕日只是說終結斷絕而已。

上古時代的人們,通過對於自然規律的變化還有天體運行的奧秘,從中將一年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也就是如今大眾熟知的節氣。

人們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稱作是「離日」,而將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的前一天,稱作是「絕日」。

《玉門經》: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

這裡所謂的「分」,指的就是春分與秋分,而所謂的「至」,就是夏至與冬至,至於所謂的前一辰就是前一天,離日共有四個,因此稱作是「四離」。

春分前一天稱作「木離」,夏至前一天稱作「火離」,

秋分前一天稱作「金離」,冬至前一天稱作「水離」。

在古代,一直都有「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講究,意思也非常明白,那就是四離之日,所有的重要大事情都要放一放,不能在這個時候做。

除了四離,還有就是四絕日,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的前一天。

一年有四個絕日,在古人看來,四絕日與四離日一樣,都是陰陽轉換變化的關鍵日子,因此都是陰陽不平衡的不吉利的日子。

四絕之日,出遠門、出徵之類都是非常忌諱的,不能夠進行。

其實,無論是四離還是四絕的說法,主要的目的,其實都是想要提醒人們,在生活之中應該記住一些比較特別的重要日子,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生活。

四離之日,乃是四季的開始,而四絕之日,乃是季節的終端,古人講究綿綿不絕,非常害怕事物有窮盡之時,所以認為這是很不吉利的日子,因此避開四絕日辦事。

去年的時候,出現了這麼個說法,那就是「臘月二十九絕日,三十日立春,春聯要在二十八完成,二十九跟三十日不能貼春聯」。

然而實際上,由於農曆的轉換變更,有時候立春在正月或者臘月的時候出現,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並沒有什麼臘月二十九不讓貼春聯的說法。

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有時候的確會撞在一起,但這只是曆法上的問題出現的巧合,也不算是什麼稀罕少見的事情,再者四絕日等講究,因為時間流逝很多人都不記得了,沒什麼忌諱。

古人覺得,四離日與四絕日,都不適合出門、上官、赴任與婚嫁,添人口與遷居都不行。

所謂「打春前一天不出門」,意思就是說主管與領導們正在換人輪替,這個時候有些事情是沒有人來管的,神仙們也是如此,所以「絕日子不能出門辦事」。

無論四離還是四絕,還有其他的各種時間日期上的忌諱說法,都只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風俗而已,信不信全都看個人,對風俗文化習慣,要理性對待,選擇性繼承。

樹德漢碩說:

依農曆有二十四節氣,其中有「四立」、「二分」、「二至」,這就是最重要的「八大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先定出這八個節氣,才再有其他節氣的。在民間曆法通書上,「四立」前一日被稱為「四絕」日,「二分」,「二至」前一日被稱為「四離」日,何謂絕離日呢?

絕是斷絕,完全沒有,窮盡,結來,走不通,獨一無二,極最,絕對,這「四絕」的絕,是窮盡沒有結束了的意思。離是分離,離開,距離,缺少,這「四離」的離,是分離、缺少的意思。古人觀日用土圭測影,知道夏至至短,冬至至長,春分秋分,晝夜平分,陰陽平均。於是先得二分二至,再得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就是到來開始之意。

從《玉門經》知道:「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謂建卯之月,陽氣出,陰氣入;建子之月陰氣降,陽氣升;建酉之月,陰氣出,陽氣入,建午之月,陽氣降,陰氣升。故先一日為四離之辰。」春分是卯月之氣,秋分是酉月之氣,冬至是子月之氣,夏至是午月之氣,四氣陰陽有不同,陰出陽入,陽出陰入;陰昇陽降,陰降陽升;陽消陰長,陰消陽長,陰陽互為作用,你消我長,你升我降,你出我入,由絕極而終,由始而長,由長而均,由均而離,循環周而復始。冬至前一日水離,夏至前一日火離,春分前一日陽體分而木離,秋分前一日陰體今而金離,離是分開,離去,缺少,被認為是不吉之象,故有警示作用,有忌出行徵伐等事。

《玉門經》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這絕即窮盡結束之意。立春前一日冬季水絕,立夏前一日是春季木絕,立秋前一日是火土絕,立冬前一日是秋季金絕。絕是窮盡結束沒有,也被認為是不吉之象,警示不要出行妄為,宜小心行事,大事不宜。依過去之擇吉術,是要順應自然節律,不要逆自然規律而為,從這方面去認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注意小心一點為好,但不要無知而盲目迷信,那會誤事又害人不淺的。

言者青青說:

「絕日」!一看這個詞就害怕。怎麼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就「絕日」了呢?什麼是「絕日」?「絕日」就是完全沒有了啊!也就是說這個日子完全沒有了啊!

先冷靜一下,別著急。這四個節氣前一天沒有了,有什麼可怕的呢?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舊的不去,新的能來嗎?這個「絕日」用在這裡太正常不過了,只是在說明舊的節氣結束了,新的節氣要來了,就這麼簡單。

但是,這裡面卻隱含著強大的自然天體規律氣場,對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其含義是很深刻的。也就是說在四個節氣前一天用「絕日」這個詞,有著特殊的意義,人們只能意會,是難以解釋清楚的。就像我們現在科學領域中所了解的「混沌之理」,系統達到了某個臨界數值時,時而會出現有序的混沌現象一樣,應該是一個道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說是「絕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二十四節氣之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四個節氣,而這四個節氣「絕日」之說,記載著春、夏、秋、冬的轉換,冬天結束了,春天來了,春天結束了,夏天來了,夏天結束了,秋天來了,秋天結束了,冬天來了。就這樣一年四季,一個季節一轉換,不斷地循環交替。

「絕日」說的是自然天體循環規律。人們從這自然天體規律中發現,「絕日」之說隱含著奧秘的玄學,這就是易學中陰陽「五行」學說。「絕日」就是「五行」學說中的專用術語。

古人觀察日相後認為:一年四季,夏至最短,冬至最長,春分秋分,晝夜平均。據此,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立日」,而它的前一天就是「絕日」。「立日」是陽,「絕日」是陰。陰陽結合更替,自然天體才會正常運轉。

從易學陰陽「五行」學說理解,我們得知:「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這是陰陽「五行」交替的「絕日」。

「絕日」這天是禁忌遠行,不能做大事的。例如古代行軍打仗,舉行祭祀,民間重大活動等,都不會選擇「絕日」的,因為,這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為什麼說「絕日」是個不吉利的日子?「絕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結束的一天,是這一年不可能再回來的一天。失去了的時光,無論是悲是喜,心情總是不好的,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做事,尤其是做大事,怎麼會吉利呢?

婚姻就是人生大事。現在,男女結婚,舉行婚禮的日子,沒有人選擇「絕日」這天的。一般情況下,男女結婚前會找人,按照易學陰陽「五行」,來選擇舉行結婚典禮的吉日良辰,對此,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是迷信。

「絕日」之說不是迷信。「絕日」一詞反映的是一種氣象,易學中陰陽「五行」學說引用它,稱呼這種自然天體氣象為「絕日」,是在提醒人們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前一天是「絕日」,是一個節氣的結束,同時,意味著新節氣的到來。實際上「絕日」就是一個節氣結束的稱呼與標誌,同時,包含了人們的心理活動與美好的祝願。

我們拋開易學陰陽「五行」學說,從自然天體循環規律來看,「絕日」講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自然天體循環規律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斷地往返循環,氣象也在不斷地變化,晝夜來去,時光變幻。春夏秋冬,天長夜短,溫度變換等等,這些天體自然循環都是有規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絕日」所表達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從客觀存在還是人的心理認識「絕日」,它的意義都是不可忽視的。而易學陰陽「五行」學說,恰恰包含了天體自然循環規律的大道理,從這一角度來悟其中道理,「絕日」怎麼會是迷信呢?「絕日」是客觀存在的真理,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絕日」並不可怕,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從易學陰陽「五行」中去認識,理解,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與奧秘。就像現在科學領域中的「混沌之理」,系統所表達的某個臨界點數值時,會出現的混沌現象一樣,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總之,一年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為「絕日」,是因為這一天是季節交替的一天。

夏天的雷風說:

四離、四絕:忌上官、遠行。

詩云:四立當知先一日,名為四絕不須疑。二分二至原何日,前一日分定四離。

古人將四立、二分、二至稱之為八節。

四立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前一日稱為絕日,有四個所以稱之為四絕;

二分是指春分、秋分,二至是指夏至、冬至。他們的前一日為離日,因此又稱之為四離。

四離、四絕日忌做官上任和遠行。

四離

離就是離開、分離的意思。

四離的離是指將一個季度一分為二,所以叫離。

他們分別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這是因為春分在二月、夏至在五月、秋分在八月、冬至在十一月。

因為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所以春分前一天叫木離、夏至前一天叫火離、秋分前一天叫金離、冬至前一天叫水離。

春分這月陽氣開始增多而陰氣開始減少;夏至這月一陰初動,陰氣始升;秋分這月陰氣開始增多而陽氣開始減少;冬至這月一陽初動,陽氣始升。

所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四天的前一辰叫四離。

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

謂建卯之月陽氣出陰氣入,建子之月陰氣降陽氣升,建酉之月陰氣出陽氣入,建午之月陽氣降陰氣升。故先一日為四離辰也。——《協紀辨方書·義例四·四離四絕》

四絕

絕就是沒有了、窮盡、結束的意思。

四絕的絕是指一個季度要結束了,要沒有了,所以叫「絕」

想要了解四絕,就必須了解四立,什麼是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故謂之立也。」

就是說,立是開始的意思。「立」這一天五行之氣結束的要結束了,開始的從這裡開始。

比如立春,春木之氣正式來了,所以叫立春,其他三立同理。

立春代表著冬季結束了,所以立春前一天叫水絕;

立夏代表著春季結束了,所以立夏前一天叫木絕;

立秋代表著夏季結束了,所以立秋前一天叫火絕;

立冬代表著秋季結束了,所以立冬前一天叫金絕。

大事忌用

有的老黃曆上四離四絕之日會寫「大事忌用」或「宜事刪除」等字樣,這對不對呢?

其實無論是《協紀辨方》還是《象吉通書》再或是《鰲頭通書》,上面都沒有大事忌用。

《協紀辨方》中說「此日忌出行徵伐。」《象吉通書》說:「忌上官、遠行。」

老黃曆上之所以將「宜事刪除」,寫「大事忌用」。大概率是因為因為「離」字和「絕」字不好聽,久而久之所幸將這一天宜事全部刪除。

老黃曆上的宜忌主要管《彭祖百日》和《十二建星》,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個人八字才好,不過一般師傅擇日都是不會選四離四絕日的。

五離八絕

除了四離四絕外,宜忌方面還有五離八絕日,這一定要和四離四絕分開。

五離是指甲申、乙酉天地離,丙申、丁酉日月離,戊申、己酉人民離,庚申、辛酉金石離,壬申、癸酉江河離五離。

因為申酉分別代表七月和八月,代表秋天的清蕭凋零,所以申和酉代表離日。

甲申、乙酉天地離,忌開店、造庫;

丙申、丁酉日月離,忌會客;

戊申、己酉人民離,忌嫁娶、出行;

庚申、辛酉金石離,忌鑄琢;

壬申、癸酉江河離,忌行船、裝載。

八絕日:庚辰、辛巳、庚戌、辛亥、丙辰、丁巳、丙戌、丁亥。

忌出財、置產業、行兵。


@夏天的雷風 一個做文史科普的人……

朱增林呀說:

農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盡夏來,夏末秋至,秋去冬到,冬藏春升。二十四節氣科學的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動,科學的揭示自然界動植物生存之道。一年又一年,循環往復。又在各個節氣的節點日註明了多個明稱。四立之日自然就是「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稱為「絕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日叫做「離日」等等。

「絕日」在習慣上是不吉利,不適合辦大事的。但這僅僅是迷信。因為中國早就有「絕處逢生」的成語。一個季節結束了,自然有另一個季節新生。單就「絕」字來講,並不只意味著「停止,滅絕,結束,永不再生」的字意。「絕」字還含有「橫渡,穿越」的字意。荀子巜勸學》就有「假楫舟也,非不能也,而絕江河」。這裡的意思就是借船舶渡江河,和遊泳的本領沒有太大關係,而純粹是為了渡江河更便利。這裡的「絕」字,就是渡過,穿越的字意。我們按照這個字意,把「四絕日」理解成,春天過去了,通過「絕日」平穩的過渡到夏天,就到了百草茂盛,五穀興旺的夏季。從字面就不會覺得害怕了。

創義哥維修7h2m說:

謝邀請: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所謂「絕日」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按陰陽五行學說,立春後木旺而水則絕;立夏後火旺則木就絕;立秋後金旺則火就絕;立冬後水旺則金就絕。所以把「四立」的前一天就稱為「絕日」。很久以前人都謎信,一般「絕日」忌遠行。其實則是古人用「全木水火」更貼切喻示季節輪轉罷了。

空攬星月說:

四絕日的由來

前言:要說四絕日的由來,就得說四季的由來,又得說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一、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解釋: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春秋時代,通過改進完善發展確立於秦漢年間。大概在公元前104,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原因:我們人類對大自然有很多疑問,對著這些疑問就開始了生生不息的探索!古時候的人民區發現白天日夜黑白交替,一年四季循環往復,存在著一定的規律。為了更好的確定時間行走,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知道利用土圭實測日晷(說白了,就是在地平面上立一根直杆,以太陽照射杆子的影子變化來測量太陽行走方向和速度,以及太陽離地面的遠近距離。)據春秋時的著作《尚書》就有二十四節氣的描述,只是在商朝時只分為四個節氣,到周朝是八個,就這樣根據氣候特點劃分越來越細節氣也越來越多,最終發展為二十四節氣!古人利用智慧,通過觀察總結,按照地球的自傳和圍繞太陽的公轉得到陽光照射,形成氣候溫度的變化規律來區分時間和季節的交替,來制定人們應該進行何種勞作最適當!下面這首二十四節氣七言詩充分說明了定二十四節氣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作用: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為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曆法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間;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古人為了更好的獲得糧食的種植豐收,根據仔細的觀察氣候變化特點,經過很多代人的智慧結晶,編寫出含有二十四節氣的中國曆法,惠及天下!方便人類!流傳下來的還有一些其他說明節氣的歌謠、詩詞等!

二 四季由來

由來:我們都知道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年復一年的循環。每個季節情況截然不同,溫暖的春天,炎熱的夏天,涼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都是氣溫的變化,氣溫變化是地球自傳和圍繞太陽公轉,通過太陽的陽光照射地球的方向,時間,距離遠近而獲得的氣溫變化!南極北極有極晝極夜,時間正好相反,白天黑夜各半年!而我們其他地區尼黑白一天一輪換,黑夜與白天時間此消彼長,長短相互推進縮短變化。氣溫由高降到低,在由低緩升到高,出現四個連續變化的場景!人們就根據這個變化特點,把一循環定為一年,一年分成了四個溫度不同的季節。那這四個季節有開始有結束,於是每一個開始的時間就定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個變化基本是穩定的,相差時間在兩三天之內!古人根據肉眼觀察到的氣溫變化,就能總結出他的特點,變化,規律,非常之了不起!通過今天天文望遠鏡的詳細觀察是地球自傳和圍繞太陽公轉相互形成的不同角度,確定了造成陽光照射變化不同形成四季變化的原因!

三 四絕日

由來:所謂四絕日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個季節來的頭一天!這新季節的頭一天又是上一個季節的最後一天!古人開始就認為萬物都有開始和結束,有生命的開始就有生命的結束。開始是萌芽出生,然後是生機盎然,然後是生機茂盛頂峰,然後是開始衰落,最後是消亡結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人的血氣、精神、體力等等也是根據這種情況不斷變化循環的,並且受到所處大自然環境的影響!根據我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先有一絕後有一生,生命要進行養護才會更好更健康!誰都喜歡新生不喜歡滅絕,人為的認定絕日這一天對人非常不好,有很大的影響,對人損害很大,應當避諱躲開。可身在大自然當中怎麼避的開呢!那就少做大事,少跑遠路。就頂多有點小損小害了,減少損傷到最小最低程度!根據這種概念形成了迷信的思想,就是所謂的出門黃曆,黃曆上寫上這一天幹啥不好,幹啥好等等!這種說法沒有科學的證明,只能算一種人類的迷信思想!所以所謂四絕日是人為的一種說法!但我們今天的鐘表時間,日期,天文曆法都是從古代人類到今天人類的發展,經過無數人的智慧、無數人的經驗、無數人的辛勞等一天天積累發展出來的,所以可作為一種人類貢獻看!圖片來自網絡!

予言茶事說:

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是一年24節氣中,每個季節的開始節氣。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在古代的文化傳統和曆法中,普遍認為,四立之前的一天,稱之為絕日。根據《玉門經》中記載:「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

這種說法與金木水火土和陰陽學說,都有很深的關聯。立春的時候,五行屬木,因而木旺而水絕。到了立夏,天氣炎熱,夏天屬火,陽氣升,則火旺而木絕。到了秋天,屬金秋,所以金氣旺,火氣絕,立冬後,天氣漸冷,水旺則金絕。

這種說法自古有之,與之對應的,還有四離,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屬於離日,與絕日相對應。絕日代表一個季節的結束,新的季節開始。而離日則是每個季節裡陰陽二氣之間的轉換日。

古人對於絕日看到比較重,認為絕日不宜出行,更不能出徵打仗,因為絕日不吉利,代表終結的意思。另外,古人設置這個四個絕日,也是在提醒大家,季節之間的轉換,要因時而動,千萬不要做出違背時令節氣的事情來,否則於人於己都不是什麼好事。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您有什麼更好的想好和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發表您的想法和觀點,如果您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讚評論和關注。感謝閱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080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