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華沙起義蘇軍為何見死不救?為何失敗?_華沙起義蘇軍真的坐視不管嗎?

yy153718520何曉寶說: 精疲力盡的蘇軍拼命與華沙起義軍聯繫 結果 派出的聯絡員幾人員幾乎都被起義軍殺…

yy153718520何曉寶說:

精疲力盡的蘇軍拼命與華沙起義軍聯繫 結果 派出的聯絡員幾人員幾乎都被起義軍殺害 而這支起義軍叫 國內軍 這支起義軍是由英國人扶持 一心把波蘭打造成英國的勢力範圍 國內軍的神奇之處在於 不光殺蘇軍 還殺友軍 在德國人步步逼進時 還集中兵力對其它派別的起義軍發起多輪進攻以搶奪地盤 事實上 華沙起義最後失敗 國內軍功不可沒 大批起義部隊被國內軍屠殺 蘇軍多次試圖突破德國防線 一次 甚至成功渡河 並突入市區 但 國內軍不僅視而不見 反而讓出地盤讓德軍通過 最後蘇軍被迫撤退

英國宣布要給國內軍空投軍火物資 而事實上什麼都沒做 反到是蘇軍 想方設法給起義軍運送軍火物資 而國內軍毫不領情 一方面獅子大開口 要這要那 一方面宣傳這是英國人空投的

最後 在國內軍的破壞下 起義部隊分崩離析 被德軍分割消滅 華沙起義失敗

四川達州人說:

這是從哪裡來的論調呢?

華沙起義,是波蘭流亡政府動員國內支持力量發動的,目的是搶在蘇聯解放華沙之前獲取政治利益。

1944年7月29日,蘇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逼近維斯瓦河東岸20公裡,但因前期作戰損失而處於休整。7月30日,波蘭流亡總理米科萊奇克從倫敦抵莫斯科訪問,但對即將發動的華沙起義閉口不談。

1944年8月1日15點,華沙起義爆發。由於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戰鬥力,所謂5萬起義軍拿4萬二等德軍毫無辦法,也沒有一鼓作氣驅逐德軍佔領要地。8月4日,希特勒命令儘快解決,德軍才宣布戒嚴,5日增援到達,13日德軍華沙總司令抵達親自指揮2.5萬抽調部隊圍殲起義軍。

此時,英美開始催促蘇聯提供保護,8月6日華沙已經被德軍封閉,起義軍才向蘇聯方面發出請求電報。史達林雖然憤怒但依舊命令白俄羅斯第一和第二方面軍攻擊華沙北部德軍。

戰至9月10日,蘇第47集團軍和波第1集團軍接替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對華沙發起進攻,但10萬德軍延緩蘇軍攻勢,9月14日,蘇軍逼近維斯瓦河,16日,波蘭第一集團軍登陸西岸,但維斯瓦河整體還是德軍控制,蘇軍波軍6個加強營突入西岸後全部犧牲。

可恥的是,所謂起義軍不僅攔截援軍的補給還威脅槍斃紅色波蘭援軍。蘇軍各路聯絡員不是被起義軍驅逐,就是殺害,甚至出賣給了德軍。

9月27日,起義領袖科莫羅夫斯基拒絕突圍向蘇軍靠攏,28日與德軍談判,10月2日宣布投降。

Mer86說:

華沙起義失敗的原因是起義軍與德軍的實力太懸殊了。

以純粹的軍事角度而言。這場起義本來是不該發生的。

但波蘭流亡政府出於政治上抗蘇的目的,不顧實際情況的發動了起義。

至於蘇聯有沒有對起義軍見死不救,可以看肯定地說,這是有的。

比如1944年9月13日之前,也就是蘇軍對華沙起義軍空投物資前。史達林禁止向華沙空投物資的英、美運輸機停靠在蘇聯的機場。直到英美抗議,國際輿論對蘇聯不利後,史達林才勉強同意,並派蘇聯空軍支援華沙。

這件事也正是一直以來,西方和波蘭批評蘇聯對華沙起義隔岸觀火的主要證據。

不過,蘇聯的責任也僅止於此了。現在西方媒體和波蘭人的甩鍋觀點,如認為「蘇軍完全有能力援救,但史達林為了讓德軍消滅華沙起義軍,命令駐紮在華沙城郊的蘇軍不進攻,故意隔岸觀火。蘇聯要對華沙起義失敗負完全責任」。則明顯是顛倒黑白,強詞奪理。

因為表面上看起來,蘇軍不進攻,讓反蘇的波蘭國家軍和納粹德軍殺個你死我活,確實是一招隔岸觀火的好棋。

但只要細想,就能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首先是蘇軍對波蘭國家軍的態度。

華沙起義前,蘇軍曾與波蘭國家軍有過幾次合作。合作的結果,是德軍被打跑後,蘇軍轉身就繳了波蘭國家軍的械,然後把士兵編入了親蘇的波蘭人民軍。

對於史達林而言,參與華沙起義的四萬多波蘭國家軍和民兵,也就是三個師罷了。啥重武器都沒有,分分鐘就能繳械的節奏。自己犯得著為了這區區幾萬人,以及一個存在感極低的波蘭流亡政府,拖延兩個月?

兩個月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史達林當時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包圍柏林,搶在美國人之前弄死希特勒。

相反,事實上害怕、抗拒蘇軍進城的是波蘭國家軍和波蘭流亡政府。

按照起義前,波蘭流亡政府和華沙起義領導人的設想——蘇軍勢如破竹,德軍肯定會灰溜溜撤走。自己趁著德軍剛走,蘇軍又沒來的機遇,先拿下華沙,宣布政府回歸,聯合英美與蘇聯談判,把蘇軍拒之門外,豈不是美滋滋的事?

只不過,劇本沒有按照波蘭流亡政府預想的那樣演繹。希特勒不僅沒放棄華沙,反而還增兵了。調來了最能打的四個德軍師中的兩個師。起義才剛開始就遭受阻礙。這時候,單靠起義軍的力量,肯定無法解放華沙。必須要靠蘇軍

但是,如果蘇軍進城了,掌握了華沙,起義就沒意義了嘛。

而也正是害怕蘇軍進入華沙,波蘭流亡政府在決定起義前,才要瞞著蘇聯。

所以這時候,除了實在打不進華沙這個原因外,蘇軍還有什麼理由不進城?

再說蘇軍的表現。

華沙起義前,波蘭方面封鎖消息。美國和蘇聯事先完全不知情,英國政府也只是提前一天才知道。

英、美、蘇,事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

起義發生後,德軍強勢鎮壓,英美遠水救不了近火,各方都指望蘇聯去救援。蘇軍禁衛坦克第2軍團只能硬著頭皮,拼了命地攻擊駐華沙的德軍。

第一次攻擊,被德軍優勢兵力反擊,還沒接近華沙城區就失敗了。

第二次攻擊,試圖從南北兩側迂迴,威脅華沙地區德軍的側翼,但是也失敗了。

第三次攻擊,蘇軍直接硬上,正面進攻華沙城區,但只佔領了普拉加地區。

之後由於傷亡太大,被輪換到後方休整。禁衛坦克第2軍團才停止攻擊。

半個多月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波蘭人民軍第1軍繼續攻擊。但由於缺少重裝備,加之從白俄羅斯反擊到波蘭華沙,幾百公裡的戰線,後勤已經延伸到了極限,蘇軍早已是強弩之末。這次攻勢也以不了了之收場。

按照正常情況而言,蘇軍禁衛坦克第2軍團就不該進攻華沙,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波蘭人民軍第1軍也不該躺這個渾水。

既然攻擊陷入疲態,就應該先休整2~3個月時間,再對華沙的德軍發動全面攻擊,爭取包圍並殲滅之。

從事後蘇軍的休整情況來看——華沙起義在1944年10月2日被鎮壓後,蘇軍整整等了三個半月,直到1945年1月才發動「華沙·波茲南戰役」。

這說明,蘇軍當時確實是有困難。為了救援華沙,蘇軍還被迫打亂了部署。前後足足拖了五個月才回歸正常。

總而言之。華沙起義,蘇聯確實沒有集全國之力,盡全力救援波蘭起義軍。但前線的蘇軍禁衛坦克第2軍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波蘭人民軍第1軍,也確實是拼命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見死不救「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你認為蘇聯對波蘭要負無限責任,蘇聯應該砸鍋賣鐵救援,那蘇聯對波蘭就是見死不救。

如果你認為蘇聯不需要負無限責任,蘇聯沒必要砸鍋賣鐵打這一仗,那蘇聯就不是見死不救。

這事就這麼簡單。

但現在的有些人,全然不顧波蘭流亡政府的政治立場與蘇聯是對立的,全然不顧波蘭流亡政府貿然發動起義的錯誤行為。同時也全然不顧當時蘇軍已經是強弩之末的事實。把矛頭直指蘇聯,認為蘇軍沒有成功救出起義軍,就是隔岸觀火,就是見死不救。

這明顯了就是耍無賴嘛!「我不要你認為,我只要我認為」。

全然忘了華沙起義之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拒蘇軍於門外。

做人怎麼能這麼無恥呢?

還有些波蘭人,不敢得罪口惠而實不至的英美,也不敢批評當初流亡政府貿然發動起義的錯誤行為(現在的波蘭政府與當年的流亡政府是一脈相承關係),只敢怒斥已經墳頭長草的蘇聯。把所有責任全都扣在蘇聯頭上。這是欺負蘇聯不能說話嗎?

小約翰說:

華沙起義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蘇軍佔領華沙,所以蘇軍不會出手;華沙起義是遊擊隊跟正規軍作戰,所以不會成功。

誰發動了華沙起義?

1944年8月1日波蘭人發動的一場反抗納粹德國的起義 ,其領導者是波蘭流亡政府。

1939年10月,納粹德國佔領波蘭後,吞併了波蘭的波茲南和格但斯克,其餘部分變成"波蘭被佔領區總督管轄區",在那裡實施殘酷的法西斯統治。

波蘭亡國時,當時的政府領導人並沒有選擇向納粹投降,而是逃到了英國倫敦,組成流亡政府領導,遙控指揮國內的抵抗運動。

波蘭人非常愛國,很有骨氣,他們不願意當亡國奴,非常仇視佔領軍,積極參加或者支持抵抗組織。

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抵抗運動蓬勃發展、勢不可擋,一個龐大的抵抗運動網絡建立起來。

到了後來,已經成了氣候,他們不僅擁有遊擊隊,還成立了20個政府部門。

由于波蘭的民主傳統,連立法議會都成立了,已經具備了政府雛形。

波蘭民事部門不僅背地裡積極展開對波蘭人民思想教育,並且發展了社會保障和司法體系,形成"白天的波蘭屬於納粹,夜晚的波蘭則屬於人民"的局面。

波蘭的反納粹武裝組織是在1942年成立的,名叫「家鄉軍」,由波蘭各地的抵抗力量合編而成。

德軍對這些波蘭抵抗組織雖然非常仇恨,但是卻束手無策,因為他們有波蘭民眾的掩護,所以德軍很難將他們斬盡殺絕。

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自行製造、黑市購買、盟軍空投和尋找波蘭軍隊遺留等方式得到大批武器。

至1944年,"家鄉軍"已經規模龐大,總兵力達到40萬人。

德軍佔領期間,家鄉軍給納粹德軍造成了沉重打擊,摧毀了數千輛德國軍列,暗殺了6000多名,大大小小的破壞行動數以萬計。

1943年初,德軍在東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蘇軍逐步轉入反攻,德軍陷於被動,不得不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方向投入大批兵力。

如此一來,德軍對波蘭的控制漸漸不力,家鄉軍趁機達到發展。

1944年5月,德軍被趕出蘇聯;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歐洲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德軍已經是窮途末路。

在此情況下,波蘭流亡政府決定在1944年8月發動華沙起義。

但是這場起義非常悲壯,最後被德軍鎮壓。

其主要原因是盟軍鞭長莫及,距離華沙不遠的蘇軍不肯出手相救。

問題來了,當時德軍滅亡已成定局,波蘭流亡政府可以坐享其成,為什麼要以卵擊石,冒險發動起義?近在咫尺的蘇軍為什麼見死不救?

蘇軍為何見死不救?

眾所周知,在德國入侵波蘭一周前,蘇聯跟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正是這個條約,給了希特勒入侵波蘭的底氣,條約的核心內容就是蘇德瓜分波蘭。

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17日蘇聯出兵波蘭,兩國共同將其瓜分。因此,波蘭人對蘇聯和德國都恨之入骨。

之後波蘭的德國和蘇聯佔領區都成立了抵抗組織,蘇佔區的抵抗組織領導人被蘇軍鎮壓,抵抗活動進入低潮。

但是隨著蘇軍戰場上的節節勝利,1944年7月底波蘭南部成立了一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該委員會不承認波蘭流亡政府。

一山不容二虎,波蘭流亡政府不淡定了。

可是兩個政府之爭完全可以通過民主手段解決,對於有民主傳統的波蘭來說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這個「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是在史達林的扶持下成立的。

當初德國入侵波蘭後,史達林趁火打劫和希特勒瓜分了波蘭,波蘭人很難對其產生好感,缺乏信任。

而該組織卻和佔領自己國家的人稱兄道弟,還表示願意在波蘭實行社會主義,這跟流亡政府主張的資本主義水火不容,讓其非常不滿。

一旦該組織得勢,波蘭就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流亡政府絕對無法容許的。

更讓流亡政府無法容忍的是,史達林扶植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出賣了波蘭的利益,決定以1919年協約國劃定的「寇松線」來確定波蘭東部邊界。

寇松線是1919年協約國劃定的蘇波兩國邊界線,以民族為邊界線作為波蘭東部邊界,具體來說就是以布格河劃分波蘇邊界,在北部把比亞韋斯託克地區劃入波蘭版圖。

但是波蘭人覺得自己吃了虧,歷史上自己曾經多次被瓜分,被沙俄佔領了大片領土包括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於是在從1919年到1921年,波蘭和蘇聯為了領土大打出手,最後的結果是雙方於1921年3月18日籤訂了《裡加和約》,將寇松線以東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劃歸波蘭。

而現在「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沒有經過波蘭人民同意,就將上述地區拱手送給蘇聯,數萬波蘭人的血白流了,波蘭人浴血奮戰得來的成果葬送了,7萬平方公裡、相當于波蘭總面積五分之一的領土成為蘇聯人的囊中之物。

因為「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給蘇聯送上一份厚禮,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大意是我們只承認「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至于波蘭流亡政府,是非法的,靠邊去吧。

眼看國家領土給賣了,自己又成打醬油的,波蘭流亡政府豈能善罷甘休?

流亡政府的靠山是英美,但是這時候,盟軍還在西線與德國激戰,對波蘭鞭長莫及,而蘇軍佔領華沙已經指日可待,屬於火燒眉毛。

1944年夏,救國軍司令塔德烏什·科莫羅夫斯基向倫敦匯報說:「救國軍如果無所作為,波蘭就會毫無疑問倒向共產黨一邊。」

因此,流亡政府總理米科拉伊奇克向"家鄉軍"司令博爾發出指令,讓其不惜代價搶先控制華沙,以「華沙的自我解放」來阻止蘇聯的染指。

以德軍不久就將撤離華沙為前提,救國軍指揮部擬定了起義計劃:集中兵力攻佔華沙幾座關鍵的政府大樓,至少在蘇軍進入波蘭首都12小時前,宣布波蘭流亡政府恢復行使權力。

如此一來,蘇聯人就沒有理由佔領華沙。

既然起義是針對蘇聯的,起義計劃肯定是高度機密的,不但不能讓德軍得知,也不能讓蘇聯人知道,那樣的話就是與虎謀皮。

其實為了保密起見,對於起義計劃流亡政府非軍方人士高層也不知情。

8月1日起義就爆發了,流亡政府總理米科萊奇克米柯5日才收到救國軍總指揮部的通知。

既然起義計劃如此機密,蘇聯人事先不知道,又如何及時提供援助?

事實上起義爆發後,英國政府決定通過空軍對起義部隊進行武器援助。

邱吉爾首相通過外交渠道向史達林求援,希望盟軍飛機使用蘇聯飛機場,但是史達林以種種藉口推諉拖延。

經過一個多月之後,眼看起義軍大勢已去,史達林才答應讓空投物資的美英飛機使用蘇聯機場。

如果起義成功,波蘭流亡政府就會回國,有可能成為波蘭合法政府,蘇聯得到的7萬平方公裡領土就不會被承認,史達林為什麼要對起義部隊施以援手?

那麼,蘇聯人不怕起義獲得成功嗎?也不是,因為起義根本不會成功。

起義為什麼不會成功?

首先華沙起義計劃不是深思熟慮的,是為了應對蘇聯佔領倉促進行的,並不屬於萬事俱備。

其次,參加起義的部隊波蘭家鄉軍缺乏重武器,德軍有坦克、600毫米重炮、大型火焰噴射器、還有重型轟炸機,兩軍的不在一個檔次。

戰鬥中,德軍還投入了世界上最早的遙控戰鬥機器人——歌利亞遙控爆破坦克。

這種坦克上可以裝載大量炸藥,後方有一條2000多英尺長(610米)長的電線,坦克後方只要一名德軍士兵跟隨操縱即可。

操縱坦克的手柄跟遊戲機的手柄。如果發現目標,駕駛員只需輕輕按下按鍵,引爆坦克內的炸藥,將周圍夷為平地,殺傷效果非常恐怖。

還有,起義部隊之前只是執行破壞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線和襲擊小股敵人等遊擊戰之類的作戰任務,而華沙起義是跟正規部隊進行巷戰,爭奪大城市,他們沒有這方面的作戰經驗。

並且起義參加者由多支武裝力量組成,這些部隊平時沒有在一起進行過演習,缺乏組織協調,因為沒有通訊器材,在起義爆發後無法進行及時聯絡,不能相互支援,在德軍援兵趕到後被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由於缺乏通訊設備,盟軍之後空投的武器和其它物資只有少量到了起義者手中,多數被德軍獲取。

同時,參加起義的還有數萬市民,更無法進行統一指揮。

這些,在德國情報部門給希特勒的報告中得到印證:「叛軍的情緒非常糟糕,原因是缺乏食物補給和武器,指揮也很差。」

「這些匪徒從來沒有當過兵,指揮官帶的標誌也五花八門。叛亂分子主要是25歲以下的人,生活經驗豐富的年長者幾乎找不到,而知識分子大部分都逃走了。據目擊者稱,叛軍內部最近爆發了傳染病,人員遭受了重大損失。」

由於上述原因,悲壯的華沙起義在堅持一個月之後被殘酷鎮壓,25萬平民和2萬名戰士在起義中喪生。

唐律疏議說: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蘇軍並沒有見死不救。蘇軍得到華沙起義的消息後就一直在給起義軍空投武器彈藥。而且在起義的後期,蘇軍地面部隊也向當面德軍發動了進攻。都做到這份上了,還說蘇軍見死不救,那才是沒良心。

有人抬槓說為什麼不在起義前期就立刻發起地面攻擊?那是因為華沙起義之前完全沒有通知蘇軍。蘇聯並不清楚起義的計劃。事發突然,如何配合?幾十萬人的大軍,沒有任何事先安排,你一句話就得立刻出動配合你?說的輕巧。

而且華沙起義發動的時候,華沙周邊的蘇軍剛剛結束一次攻勢,正處於強弩之末的狀態,實在是無力立刻發動地面攻勢。而華沙邊上有德軍至少4個裝甲師。在這種態勢下發動起義,妄圖靠輕武器步兵奪取華沙,只能說華沙起義的領導人是完全不顧本國人民死活的劊子手。

老趙大趙趙建明說:

華沙起義是英國及在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發起的,目的一是消滅德軍,奪取華沙,二是先於蘇軍解放華沙,在蘇軍向德國推進的方向插入一個點,繼而將波蘭劃入戰後英國等勢力範圍,英國人在德國必敗的形勢下為戰後冷戰開始打基礎,爭地盤,在此情況,共產黨領導的蘇聯與資本主義的西方自然各有各的考慮,與西方,戰時是盟友,戰後就是敵人了,所以蘇聯按兵不動。華沙起義軍兵力單薄,不是德軍的對手,事先沒有主動與蘇軍聯繫,意圖單獨取得勝利,結果被德軍打敗。

榴槤君愛盤點說:

蘇軍臉都黑了,這黑鍋背的。

華沙起義之所以發生在那會兒,是英國、波蘭政府對形勢發生了誤判,蘇軍在東線節節勝利,逼近華沙,他們認為東線德軍精疲力盡。為了奪取勝利果實,避免華沙落入蘇軍之手,所以才倉促發動起義,打算在蘇軍入城前拿下華沙。起義前,他們並沒有跟蘇軍商議過,英美當時也表示會給予支援,但是波蘭到英國的距離大家都知道,能給的東西杯水車薪。

華沙起義軍高估了蘇軍的進展,低估了德軍的實力。在8月1號華沙起義爆發的時候,蘇軍負責華沙方向的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已經連續作戰了幾個月,損失慘重。蘇軍在剛剛結束的,解放波蘭東部的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中,死傷了76萬人,損失了大量的裝備。然後華沙起義就爆發了,連修整的時間都沒有,蘇軍不罵娘才怪。

在華沙起義爆發後,蘇軍沒辦法,只能讓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與德軍在華沙以東展開激戰,還派出空軍向華沙空投裝備,支援起義軍。說蘇軍見死不救,純粹是甩鍋。在8月-9月向華沙進攻的戰鬥中,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死傷17萬人,近衛第8集團軍死傷過半,坦克第2集團軍受重創,到1945年才重新上陣。這叫見死不救?反正蘇軍的命不是命,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怎麼不全體玉碎去救華沙起義軍?

再說華沙起義軍,是在7月26日才決定要在8月1日起義的,你自己想想,才短短幾天的準備時間,能搞出啥來?起義軍大多沒有經過訓練,裝備很差,他們還寄希望於英美盟軍會空投裝備給他們,蘇軍會在外圍當T,牢牢吸引住德軍,然後他們輕鬆拿下華沙,純粹是想太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16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