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宋朝火器遙遙領先於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金朝?_宋朝火器知乎

藍鳥1111說: 北宋的都城汴梁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最繁榮的 城市,你不妨從《水滸傳》和《清明上河圖》 上就能找…

藍鳥1111說:

北宋的都城汴梁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最繁榮的 城市,你不妨從《水滸傳》和《清明上河圖》 上就能找到有力的證據。

宋江的梁山弟兄「轟天雷」凌振是操弄火藥的高手,宋江的軍隊與方臘軍交戰時,梁山痛失弟兄「浪裏白跳」張順,宋江隨即命令炮轟湧金門,當時用的還是裝載火藥的武器,由此可見,北宋徽宗時期,中原的宋朝軍隊已經熟練掌握火器。但是,宋軍最後卻敗於北方騎馬的金軍。

北宋的父子皇帝:徽宗、欽宗非常無能,不會管理朝政,宋朝在太祖趙匡胤開始「杯酒釋兵權」,朝廷重文輕武,朝政被奸臣蔡京、高俅、童貫、張邦昌等人把持,奸臣當道,禍國殃民。

主張派宗澤、李綱等人雖然盡力奮勇抗金,奈何力不從心、又遭奸臣陷害,偌大的北宋王朝被區區一女真族消滅,中國曆 史上稱「靖康之變」,也稱「靖康之恥」。

海闊雄風說:

宋朝分為北宋、南宋兩朝。

北宋開基主趙匡胤於公元960年建立北宋,公元1127滅亡;南宋開基主趙構於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公元1279年滅亡。

兩朝時期,都屬於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子孫為帝。當時對科技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執政者以重文輕武為宗旨,仿佛有陳橋兵變的陰影在心中忐忑不安,以小人之心度大將之腹。北宋楊家將、呼家將,都屢次遭奸臣陷害;南宋也是照本宣科,對武將有防備心,致使大將無用武之地,難展奇才。

北宋末期,皇帝一心防備武將叛亂,豈料自己被金國擄去,成了千古笑話;南宋初期,也是武將蒙冤,致使與金求和。

當時的火器雖然利害,皇帝昏庸,就是有火箭,沒有意志,沒有抵抗外侵的決心,屬於牒子裡的水,一眼望到底。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嚴格來說不要說10世紀的宋朝。就算是差不多1000年後,19世紀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佬的火槍相當弓箭也沒有太大優勢。

當時英國人的火槍還是燧發火槍,雖然有射程的優勢,但射速很慢,陰雨大風天氣難以使用。

著名的三元裡抗英,就是因為大雨,英軍士兵被一群拿著農具的廣州鄉民打跑了,因為槍械不能射擊了。

相反,弓箭雖然射程近,但射速高,高手可以發射連珠箭,而且不受各種天氣影響。

為什麼白人剛到美國,經常被印第安人用弓箭殺得團滅,就是因為火槍面對弓箭優勢並不大。

如果說英國人的火槍尚且如此,宋代的火器就更別說了。

宋代火器主要是火銃、火箭和爆炸物。

爆炸物不談,黑火藥的,你算算能夠有多大威力。

火箭不能精確打擊目標,必須齊射才行,主要用於水戰或者守城。

至於火銃,都是發射霰彈,射速慢,射程最多二三十米,複雜天氣不能用。

這玩意如果遇到弓箭,立即就被血洗,只能欺負沒有遠程武器的敵人。

所以,宋代火器水平太低,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打個比方,金軍騎兵衝鋒過來,宋軍在野戰依靠火器根本就頂不住,單方面被屠殺。

當然,也不是說火器就完全沒用。

比如宋軍在水戰裡面火器,經常重創金軍。

而且,守城戰中,火器也是比較有用的。比如火銃發射霰彈,在守城中也有很大的威力。

就比如爆炸物,從城頭扔下去,也能炸的攻城敵軍起飛狗跳。

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火槍配合火炮,則對冷兵器有巨大的優勢。

這就不是宋朝可以搞定的。

歷史笑春風說:

在中國宋朝,已經開始有許多的火器發明,並運用到軍事領域。在《宋史兵制》和《武經總要》中,都記載了火器的使用。大致有爆炸性的武器,火攻性武器和後世槍炮的雛形。

爆炸性武器比較普遍,製造簡單。而火攻性武器比較多,有火箭、火球、火蒺藜,比較著名的有「猛火油櫃」。根據《武經總要.卷十二守城》記:「猛火油以熟銅為櫃,下施四足,上列四捲筒卷,筒上橫施一巨筒,皆與櫃中相通……放時以杓自沙羅中挹油注櫃竅中……注火藥於中使然……中人皆糜爛,水不能滅。」

後來還製造出了火槍。在此基礎上製造出現代火器的雛形「突火槍。」在射出火焰的同時,發射子彈。

按理說,宋朝的火器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應該可以壓制金朝。可是並非如此。可悲的是,金朝對火器的關注要遠超過宋朝。他們很快就吸收宋朝的先進技術,發展出不輸於宋朝的自己的火器。

這裡代表性的火器有震天雷。《金史.赤盞合喜列傳》中記:「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這樣,雙方在火器的水平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由於當時的火器還處於開始階段,宋朝和金朝之間也拉不開距離,所以火器不能決定戰場的勝負。

在戰場上,金朝的具甲重騎兵統治著戰場,宋朝缺乏戰馬,根本不是金朝騎兵的對手。所以,野戰無法取勝的宋朝,難以贏得戰爭的勝利。

再加上宋朝君臣苟且偷安,根本沒有北伐恢復故土的信念。這一切使得朝野上下,死氣沉沉,沒有一點生氣。

而宋朝建國時的「重文輕武,以文抑武」的國策,也使得宋朝軍隊成為當時最沒有進取心的部隊。它的將領只能按照上級規定死死的計劃作戰。這樣怎麼可能打贏金朝呢?

因此,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單單依靠幾件新式武器,而且對方也很快就擁有的武器,是無法左右戰爭的勝負的。這就是宋朝就算是火器先進,也不是金朝的對手的原因。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上將噯福斯說:

宋朝有北宋、南宋。

北宋幾乎不用火器。南宋火器獲得較大發展。領先世界是肯定的,因為別的國家連火藥都沒有。但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南宋的火器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威力非常有限,對戰爭結果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管狀火器……突火槍。

就是用一根大竹子,裝上火藥和鐵砂。就可以發射了。這是最原始的火門槍。

用竹子做槍管,肯定不堅固。只能裝很少的火藥,威力當然也小。其作用更多是用巨大的爆炸聲嚇唬敵人。

南宋還有一種武器叫做梨花槍!名字很好聽,威力可不小。它是在長槍前端用鐵環固定一支弓箭,箭上綁上火藥包,就成了一個竄天猴。臨敵的時候,端著長槍、點燃引線,箭發射出去,威力還是很大的。

南宋還有一些火器,主要是類似地雷、水雷這樣的東西,但是威力都不大。

總體來講,南宋的火器還處在非常原始的階段。

反倒是被認為落後的金國,火器比較先進。

女真族好像很擅長冶金。他們製造的鎧甲很堅固。進入中原以後,接觸到了火藥、火器。也開始研製火器。他們生產了一些金屬火器,具體的形制不得而知。但是據說威力不小,曾經在對蒙古的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依稀說史說:

說到宋朝,不同的小夥伴有不同的看法。宋黑們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一個對外戰爭幾乎沒有贏過的朝代。宋粉們認為宋朝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朝代,一個經濟高度繁榮、文化高度昌盛,科技高度發達的朝代。無論是宋黑還是宋粉,他們說的都是宋朝。宋朝也確實呈現兩極化。經濟、文化和科技高度繁榮的宋朝卻沒有把自己的優勢轉變為軍事上的優勢。宋朝不過是把自己養成了一隻肥大的綿羊。

宋朝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個高峰,三大發明在宋朝大放異彩。活字印刷術推動了文化的繁榮,指南針運用於航海使得遠洋航海變成可能,火藥的運用更是使得人類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由於宋朝失去了河西、河套一帶,宋朝失去了重要的良馬產地,所以宋朝的騎兵部隊並不強大。宋朝為了彌補騎兵的不足,大力發展火器。

宋朝的火器要比唐朝發達的多,宋朝時候有了專門製造火器的工場,也有專門負責火器製造的管理機構。宋朝也有專門講述火器製造的書籍。宋朝火器種類也非常多,比如有火箭、震天雷、霹靂炮、突火槍、猛火油櫃等。兩宋之交發明的突火槍更是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步槍,已經具備了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徵。宋朝時期,火藥由燃燒型逐漸向爆炸型過渡。宋朝軍隊的火器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但是為什麼宋朝卻打不贏人數更少、更加落後的金朝呢?為了方便解釋,我們把宋朝縮小為北宋。

1114年東北的女真族崛起,次年變起兵反遼,建立了金國。1125年,金朝滅掉遼國,1127年打敗了北宋,與南宋的對峙中也基本上處於優勢地位。金朝是一個漁獵民族建立的國家,民風比較彪悍,老百姓也比較善戰。金朝開國和上升期正好是北宋的衰落時期。金朝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宋朝則出現了明顯衰敗的跡象。宋朝皇帝昏聵無能,宋朝大臣早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支持改革派和反對改革派,兩派大臣相互攻訐。北宋已經到了君暗臣奸的地步,朝廷內早就一片烏煙瘴氣,朝廷早就已經腐敗不堪。此時的金朝則處於上升期,完顏家族各個兄弟也都能徵善戰。金朝的軍隊雖然人數較少,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一個處於上升期的國家,對上一個行將就木的國家,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金朝是一個由漁獵民族建立的國家,騎兵部隊是金朝的優勢。宋朝最缺少的正式優秀的騎兵部隊。宋朝雖然已經大面積使用火器,但是當時火器的威力還沒有達到代替冷兵器成為主要兵種的地步。火器對騎兵絕對優勢並不明顯。別說宋朝對金朝的火器優勢不明顯,明朝對清朝的火器優勢也不是特別明顯。騎兵等於古代的重裝部隊,對步兵有先天優勢。中原王朝對北方少數民族最主要的招數無外乎兩種。第一種是引用良馬組建精良的騎兵部隊以騎兵對騎兵,比如漢武帝。第二種便是依靠長城防線,將少數民族政權抵擋在國門之外。但是宋朝一樣沒有佔到,宋失去了西北良馬產地,也失去了長城防線。宋朝沒有精銳騎兵,長城防線也殘破不堪。所以宋朝在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作戰的時候,處於嚴重的劣勢。宋朝不僅打不過金朝,宋朝還打不過西夏和遼國。

秦漢時期,漢人非常具有尚武精神。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漢人的尚武精神慢慢減弱。宋朝時期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宋朝用國家方針實行重文抑武。宋朝開國初年即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開國武將的實權,也不任用功臣後代。宋朝通過科舉制度取士,提拔大量文人擔任重要官職。中央各級官吏最高長官也都由文官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正副樞密使都是有文官擔任。地方的最高長官一般都是文官,知州、知府、通判都有文官擔任。宋朝形成了以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為主體的文官政府。宋朝時期文官具有較高地位,宋太宗曾經立下過「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我們學習語文時會學習宋朝有許多失意被貶的文人的作品,比如蘇軾。其實要是沒有「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這些人可能就沒有機會寫詩詞發牢騷了。宋朝武將的地位則要低得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句話最適用於宋朝。宋朝曾經有位文人業餘時間練練弓箭,引得家人非常不滿。再比如宋江帶著108將徵遼國、滅田虎和王慶、剿滅方臘,死了幾十位兄弟,最後才封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還不如認真讀幾本書,考個科舉來的實在一點。宋朝武將的地位尚且如此,宋朝士兵的地位就更低了。宋朝統治者寧願放縱文官貪汙腐敗,也不願意武將掌握實權。宋朝寧願用歲幣換取和平,也不提高武將的地位。在這樣的社會導向之下,宋朝培養了大批文化人才,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但是宋人的尚武精神卻逐漸被磨滅,越來越多的人才放棄從武,宋朝的武將儲備也越來越少,以至於許多武將本身也是文官出身。重文輕武的國策,雖然有效地防止了武將專權,但是也大大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宋軍在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鬥基本上勝少敗多。

宋朝為了防止武將專權,還實行軍事制度改革。宋朝皇帝將禁軍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和殿前司,也就是我們說得三衙,三衙相互牽制,改變了過去由禁軍將領一人統率的局面。宋太祖解除了禁軍最高將領的兵權,同時確立樞密院掌管軍政、三衙統兵和皇帝總覽兵權的體制。三衙雖然有統兵之權,但是軍隊調遣卻歸樞密院執掌,三衙和樞密院相互制約。宋朝實行守內虛外、內重外輕的方針,把地方部隊的精銳士兵選入中央禁軍,地方則只留一些老弱病殘充任廂軍和鄉兵。為了防止武將宋朝實行更戍法。軍隊會定期調動、換防,將領不隨之調動,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師」。軍隊調動之後,朝廷臨時任命統兵的將軍,結果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這樣軍隊和將領之間難以產生感情,也難以形成隸屬關係。雖然有利於防止武將專權,但是卻極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一旦戰爭發生,將軍不了解士兵,士兵也不了解將軍,容易造成指揮不靈,調度不暢。

宋太祖曾經說:「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兇年飢歲,有叛民而無叛兵。」所以宋代實行募兵制,尤其是饑荒之年的時候宋朝便會大規模募兵。結果宋朝的軍隊人數直線上升,宋仁宗年間人數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但是宋朝招募軍隊的時候,卻不加篩選,把一些地痞無賴也召入軍隊。宋朝軍隊非常多,但是軍隊平時訓練卻非常差。宋朝軍隊平時疏於訓練,雖然軍隊人數眾多、武器先進,卻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可言。宋朝在和西夏的戰爭中基本上都已以多敗少。宋和金聯合滅遼的,十五萬宋軍簡直就是沒有戰鬥,連被金軍擊潰的遼軍都打不過。正是在滅遼之戰中,金軍看到了宋軍的虛弱才下定決心滅宋。金軍佔領北宋都城開封的時候,總兵力也就是五萬左右。結果幾十萬宋軍都沒能保住都城,發生了靖康之變。

宋軍戰鬥力弱的原因主要是宋朝的治國理念和治軍理念出現了偏差。宋朝時期的火器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宋軍的火器並不能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宋朝軍隊戰鬥力弱,除了有自身原因之外,還有和周邊實力強大有一定關係。宋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一個接一個崛起。宋朝面對邊境問題比起其他朝代更加嚴重。宋朝是打不過遼國,但是當時能打得過遼國的國家也沒有幾個。遼國的一個貴族帶著幾千殘軍,就打敗了西域各國建立了西遼。宋朝也打不過蒙古,但是整個亞歐大陸也只有宋朝可以阻擋蒙古人四十多年。

空攬星月說:

這是因為火藥火器都屬於危險品,必然被國控軍控。

皇帝怕什麼?怕有人造反,有人算計他要他命搶他的天下,必然對火藥火器這些東西嚴格控制,也不會讓他大發展,對於他來講太危險,自身安危第一,發展火器不可為。

另外,一個國家是不是強大,武器固然重要,但整體實力卻更為重要,統治人心更為重要……不然,就是亡於內敗於外是必然結局。大家說是不是?

歷史風暴說:

一句話,人不行。

別說拿當時的初級火器對付金國人,就算是給宋朝人配備 AK47照樣會被吊打。

很多人對當時宋金兩國之間的差距認識不足,所以看到北宋末年靖康之恥的一幕幕非常不理解,認為以當時宋朝的強大的綜合國力對付金國應該挺容易的呀,怎麼被金國給吊打了呢。

這不意外。

看一下建立金國的女真人有多能耐。

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白山就是長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龍江。

他們過的是漁獵遊牧的生活,當然也會種一些地,當地地廣人稀,生活條件要比中原地區惡劣的多,每一個成長起來的女真人都經歷了嚴格的考驗可以說是超級戰士。

所以,遼國流傳著這樣一個諺語:

女真不滿萬滿萬則不敵。

認為女真人兵力超過1萬,就會無敵於天下。

可是,地廣人稀的白山黑水之間女真武士的數量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形成超過1000人的隊伍,也就從來沒有形成對遼國的威脅。

直到完顏阿古打擔任女真人的領袖之後,統一了白山黑水,讓他們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

女真武士的水平有多高,完顏阿古打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他10歲的時候就能射下天上的飛鳥,成年之後臂力驚人,可以射出320步遠,就算在女真武士中間也是翹楚。

戰馬是他們戰鬥力的重要保障,大多數女真人的家庭都是騾馬成群,所以當地有一個傳統,殺人者要賠給受害者家庭20匹馬、10頭牛。

這在中原人看來是相當豪橫的了!

所以,作戰的時候女真武士不缺馬,這和宋朝騎兵都做不到人手一匹馬相比優勢太大了。

在推翻遼國之前,由於當地缺少練鐵的技術,裝備要差很多很多人都不披鐵甲,等把遼國推翻,女真人已經可以做到人人披重甲作戰。

和尚原之戰,女真重步兵和宋軍重步兵對抗,宋軍的長槍竟然刺不透女真人的鎧甲!

再看北宋末年的宋朝人有多弱。

有一說一,在評價宋朝人的時候應該把宋朝人的普通老百姓和宋朝的軍隊、士大夫等統治階級分開來看待,到了宋朝末年尤其如此。

宋朝軍隊在當時由於是募兵制,當兵的就是為了能吃口飯,所謂:

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或者軍隊中充斥著大量的服刑人員。

但是,這也造成了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極弱,他們沒有榮譽感,和漢唐時期依靠良家子為軍隊主力有著本質的區別。

打仗的時候,大多數軍隊那是望風而退,還沒見著敵人就跑嘍。

所以,有一種說法:

無故自潰為下勇,望風而逃為中勇,見敵方走為上勇。

所以,金軍南下的時候發生過兵不血刃渡過黃河天險到了對面發現宋軍早就跑光了。

這樣的軍隊別說裝備初級火器,就算裝備AK47照樣不是對手,這些武器在兩軍陣前只會成為宋軍逃離戰場的累贅。

和宋朝軍隊戰鬥力孱弱無比相比的是宋朝老百姓還是挺能打的,汴梁城保衛戰中,金國軍隊佔領了城牆,卻不敢進到城內和宋軍巷戰。

因為,當時汴梁城的老百姓群情激奮,紛紛拿起武器反抗,攻入城中的金國軍隊又被老百姓給逼回到了城牆上了。

可惜的是,宋朝軍隊不行,統治階級更不行,皇帝和士大夫們想的是怎麼樣通過和平的方式把金人送走,禁止百姓和金國軍隊作戰,否則嚴厲懲罰。

這些統治者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只會壓榨本國老百姓的尚武精神,結果就是靖康之恥宋朝的宗室和大量財富成為金國軍隊的戰利品。

根據《開封府狀》的記載,嬪妃、公主、宗氏女子、宮女、歌女、民女等共11,635人被帶走!

一方是如狼似虎的超級戰士,另一方是腐敗無能的軍隊和統治者,並且極力打壓民間的反抗,那麼貌似綜合國力更強的宋朝敗給金國也就不意外了。

不過,好在南宋初年在經歷了靖康之恥的恥辱之後,宋高宗在金國鐵騎的威脅下提高了軍人待遇,也鼓勵老百姓反抗侵略者,於是湧現了一大批的優秀將領,取得了對金國的接連勝利。

可惜的是,宋高宗到底還是個投降派,一旦局勢有所緩和,就殺害了著名的抗金將領嶽飛。自毀長城含了將領們和百姓的心,讓南宋再也沒有能力擊退金國收復北方失地了。。。

冷兵器研究所說:

謝謝邀請啊!

宋朝確實是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火器。

宋仁宗在寶元三年(公元1040年)命天章閣曾公亮等人編纂,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成書的軍事類書籍《武經總要》,詳細記載了北宋火藥類武器。此書中共記載火毬類火器六種,為煙球、毒藥煙球、火毬、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靂火球。

但是,這種工業化之前的科學技術,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極具複製性。

比如,火藥的三種主要成分:硝石、木炭和硫磺。發現這三個東西組合到一起,能燃燒和爆炸,這是很難。也就是,發明火藥是件非常困難和需要運氣的事情。但你要知道配方後,把這個幾個東西組合到一起,就很容易了。即,仿製火藥很容易,並沒有多大難度。

因此,只要能得到火藥的配方,那麼製造火藥便成為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例如歷史上的火藥在唐代末年被普遍用於軍事後,最遲在北宋末期,其配方就流傳到了北方的遼朝,後來火藥的配方被金國所掌握並將其用於戰爭,最終經蒙古人之手傳播到了整個西方世界。

而當女真人開始接觸火藥之後,也很快把火藥運用在戰場上。根據南宋的記錄。在蘄州保衛戰中女真人就用鐵火炮攻城,「每一炮繼以一鐵火炮,其聲大如霹靂」、根據記載「其形如匏狀而口小,用生鐵鑄成,厚有二寸」、一宋兵「被金人以鐵火炮所傷,頭自面霹碎,不見一半」。從原文描述來看這更是鐵炸彈,通過投石機發射出去的。雖然當時火藥威力難以做到可以炸城牆的程度,但是半個頭顱被崩碎,威力也不差了。

所以,在工業化之前,你的科技就算領先世界,也很快就會被人學走抄襲,然後你就失去了優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5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