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瞿秋白:《多餘的話》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出生在江蘇常州,曾留俄。著譯《海上述林》、《赤都心史》、《餓鄉紀程》等。
紅軍長徵後被留在蘇區堅持鬥爭,後由於叛徒岀賣而被捕。在閩西長汀被囚禁期間,寫了一份《多餘的話》,後引起很大爭議,文革後出版原著。1935年6月18月被殺害於福建長汀的羅漢嶺,年僅35歲。
2、胡風:《三十萬言書》
胡風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和編輯出版家。湖北祈春人。建國後向黨中央寫了三十萬言書,反映文藝界內幕。後被批判關押長達25年之久,受盡各種折磨。這本書是文藝界和現代文學的重要史料,找來讀一讀頗有參考價值。
3、俞平伯:《紅樓夢研究》
俞平伯是北大教授,著名紅學家。他的紅學著作曾被李希凡、藍翎批判,引起毛主席的注意。當時在文藝界引起很大的震動。他的《紅樓夢研究》有很重要的文學價值,不可不了解。
4、《沈崇事件真相》
作者艾群,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1月岀版。記述1946年12月24日平安夜在北平,北大一女生沈祟去看電影,歸途被兩個美國大兵強姦,引起全國的震動,掀起反美浪潮。
5、《文革大字報精選》
這是「十年動亂」期間,全國各地出現許多各式各樣的大字報。本書收集了許多重要的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內容,以供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參閱。
6、費孝通:《江村經濟》
著名學者、經濟學家費孝通,是大知識分子。年輕時在江村調查,解放後又去過調查,寫出《重返江村》等著作,這本《江村經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史料價值,是經濟學的重要版本。
7、金安平:《合肥四姐妹》
《合肥四姐妹》是作者對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四位才女的採訪和詳述。她們出生在安徽合肥的名門望族,後又居於蘇州的九如巷。個個是佳人才女,分別嫁給名人顧傳玠、周有光、沈從文、傅漢斯。若知詳情,可讀此書。
8、《往事》
作者毛彥文,女,浙江江山人。一代美女才女,後嫁給民國總理熊希齡。後來在香山辦慈幼院,做了許多慈善事業,活過101歲。本書著述她的人生經歷,很值得一讀。
如果只讀一本書,就能使你博學有趣,非《夜航船》莫屬。此書是由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所著的一部百科全書類著作。儘管是古書,但其內容並非高深莫測,作者採用較為淺顯、通俗易懂的文言,通過段子的方式,敘述了四千多個文化常識。
《夜航船》內容豐富,包括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人倫政事,禮樂科舉,草木花卉,鬼神怪異等等,共計二十個大類,一百二十五個小類。
張岱是一個賈寶玉式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生在顯貴之家,前半生看遍世間繁華,後半生閱盡人世滄桑。
張岱從小錦衣玉食,不愁吃穿。和大多的世家富貴公子一樣,人一閒就生出了眾多的精緻愛好。
張岱
他好美食,關於吃他還有一套自己的原則,講究「三不吃」,即:非時鮮不吃、非特產不吃、非精緻烹飪不吃。喜歡吃奶酪的他,因外面賣的奶酪全不入他的法眼,於是在家養奶牛,自己親自製作奶酪;他用古井的泉水配上茉莉花,研製出獨特的雪蘭茶,每次泡茶都精確到了一份水放幾克茶葉,幾片茉莉花。他甚至把牛奶和雪蘭茶一起煮,製作出了奶茶。不由讓人想到賈寶玉在怡紅院研製胭脂粉的場景。
張岱
張岱也好梨園、好鼓吹,他喜歡的這些不僅僅是停留在愛好這個層面,而是達到了精通的層次。他幾乎精通晚明時期所有的藝術門類,並且和這些門類中的佼佼者交流切磋,成為朋友。
當時梨園行的行家祁彪佳、彭天錫都是張岱的好友。張岱曾創作了一部戲劇《喬作衙》,在演出的時候引起了萬人空巷的轟動。
祁彪佳
張岱曾迷戀上了彈琴,於是跟隨當時有名的琴師王侶鵝、王本吾學琴,勤學苦練,掌握熟練琴曲數十種。張岱是一個愛好熱鬧的人,於是找來一幫琴友組成了愛好者協會,稱作「絲社」。他們定期聚會,交流切磋琴藝,張岱先後因愛好而組成的協會組織有鬥雞社、詩社、蟹社、戲劇社等等。
張岱的愛好並非玩物喪志,他無論玩什麼,都玩得精益求精,淋漓盡致。然而對於交友,他卻有自己獨特的原則,他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他的朋友圈除了文人雅士,還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工匠、藝人、和尚、妓女,甚至貪財好色之徒,可謂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張岱是一個極愛繁華的人,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之處,總有張岱的身影;鶯歌燕舞,曲終人散,最後一個離開的也是張岱。
張岱也是一個浪漫之人,他曾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杭州西湖的湖心亭看雪。在湖心亭上與人把酒言歡。
與那個時代的封建世族大一樣,張岱也被寄予厚望而去考取功名,但他對功名似不是太過在意,僅參加了一次鄉試未第。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張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總是活在快樂之中,他對一切美的事物特別著迷,美食、美人、自然、藝術等等。
晚年的張岱曾在《自為墓志銘》中對自己前半生進行了總結,他在文中寫道:「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
張岱四十八歲時,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這一年,大明王朝滅亡,清軍掃蕩江南,張岱散盡家財,招募義士以抗清,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張岱深深體會到國破家亡,他成了大明的遺民。當時許多的慷慨激昂之士以死殉國,他的好友祁彪佳也選擇投湖自盡。
一向標榜忠義的張岱卻選擇苟活於世。這也成了後世一部分人說他虛假忠義、貪生怕死。而用張岱自己的話說是:「每欲因訣,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完成史書《石匱書》的執念,成為他隱忍於世的精神支柱。
在抗清失敗後躲避追捕的日子裡,張岱拖兒帶女過著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不同人群,在於這些人的交往中,使他更加深刻把儒家文化和民間文化融會貫通,這為他以後在文、史、藝等諸多領域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後來張岱帶著家人隱居在剡溪山,過著吃糠咽菜的清貧生活,雖然生活艱難,常至斷炊,倒也安心。他把後半生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著書立說之中。
修史是張岱少年時立下的宏偉大志,在修史的過程中,他十分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收集,經常實地考察,訪問遺老。他用了三年的時間,遍訪江浙大地,搜集晚明時期的真實史料,這些都是他完成《石匱書》的基礎。
《石匱書》完成後,張岱如釋重負,這是一部紀傳體通史,與《史記》一樣,分本紀、志、世家和列傳四部分,共二百八十三卷。後來張岱又著寫了《石匱書後集》以補充史料的完整。
晚年的張岱回想起自己這半世浮華半世蒼涼的際遇人生,心生感慨,他把自己這一生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的生活雜事,全部匯集著成了《陶庵夢憶》,他又把自己最鍾愛的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詳實的描述,記錄在《西湖尋夢》中,把杭州的古與今展現在讀者面前。
張岱還有一本主要的著作就是《夜航船》了,儘管《夜航船》所記錄的內容對於一個文人來說,是必須知道的最基本的社科知識,甚至少量的內容給人的感覺是荒誕不經,甚至內容有點膚淺。但是作為古人的情趣笑談,還是值得一看。比如白駒過隙中的白駒指的是太陽的影子;東隅是日出的地方,而桑榆指的是日落的地方。唐玄宗時期選宰相是用抓鬮來決定的等等。
《夜航船》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天文地理到經史百家,從三教九流到鬼怪神仙,從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廣泛採納博收。
古代的江南水鄉,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在漫長的苦途長旅中,乘客們坐著無聊,便會以閒談交流來消遣這漫長的旅程,這些人中不乏文人雅士、富商大賈、赴任官員,也有販夫走卒、投親訪友的百姓,各色人等應有盡有,閒聊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雅俗共賞。
曾有一個典故,說是有位文人和一位僧人同乘一船,文人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僧人對文人甚是敬畏,懾服地雙腳蜷縮,以給文人讓出更大的空間。當僧人聽出文人的談論中破綻百出時,便試探性地問文人:「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文人答曰:是兩個人。僧人又問:堯舜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文人答曰:當然是一個人。僧人聽了後,哈哈大笑,並把腿伸直,不再禮讓文人。
所以張岱說:「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有感於此,張岱便寫了一本書,目的是讓大家在結伴行旅的途中,能夠有一些談資,吹牛的時候別露馬腳,並為這本書取名《夜航船》。
《夜航船》曾在歷史上塵封了三百餘年,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江南的大戶人家,在翻越自家的藏書時,發現了《夜航船》,才使得這本書得以重現。
一個人,如果在嘗盡了人間一切的美好之後,又飽受了人世中一切的苦難,而這個人又是一個多才多藝且有趣的人,那麼他便能寫出這人世裡一等一的文章。曹雪芹如此,張岱也如此。
前幾天看網上一篇文章,整理的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其中有一部我特別喜歡、但似乎流傳不廣的,叫《金甌缺》。
這部作品講的是兩宋相交時候的故事,以外交官馬擴為第一主人公,展現了朝廷、軍隊、民間複雜豐富的生活。
寫的是海上之盟、收復(贖回)燕京、靖康之變、抗金立(南)宋這樣的大時代、大動蕩、大事件,可是作者筆觸細膩入微,尤其是對人物的心理分析得極其深刻,對戰爭的描寫則不拘於一戰一役的得失勝負,卻從民心、軍心的角度去剖析原因。一定程度上,這部作品已經在用現代軍事與經濟觀點,去分析一千年以前的戰爭了。
我是從這部作品,開始關注兩宋史的;
我也是從這部作品,開始用現代軍事觀念去分析古代戰爭的;
我也是從這部作品,開始用綜合的眼光,去審視一場具體的戰爭的。
然後,我發現,帶著這樣的心理變化,卻了解一戰二戰韓戰等等現代事件,居然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正如中國有八大菜系,問你喜歡什麼菜?書也一樣!分為: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學、詩詞等等。怎麼知道你喜歡那一類的書?如果你喜歡政治學、經濟學,這類書多去了,但你得讀讀《資本論》吧。如果你喜歡政治、歷史、文學等應該讀讀《紅樓夢》。如果你喜歡宗教的話,就應該讀讀《金鋼經》《六祖壇經》《古蘭經》《聖經》…。如果…中國人至少也得讀讀《道德經》《六祖壇經》吧!《論語》等是必不可少的!要讀的書很多,《莊子》也是個必不可少的。
推薦沒有用,推薦只能讓你成為推薦者。讀書的目的是要成為自己!要成為自己,選自己喜歡讀的書。你選什麼樣的書,你就成為了什麼樣的人。
我讀過的,讓我愛不釋手的書 ,就是這 5 本 | 強烈推薦給書友們
第 1 本:《混亂》這是一本經濟學書籍。不僅書籍經典,作者也是大有來頭(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此書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沒有之一。
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顛覆常規思維的認知,從我們的日常生活,再到人類本性的多樣性,作者從另外一個巧妙的角度剖析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本質。
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飛速發展,快節奏的網際網路時代,真真假假的信息滿天飛,人們普遍都很浮躁,如何在這樣的世界裡,覓得機會,商機,財富,以及如何排除幹擾,遵從內心嚮往,勇敢的做自己。我想這應該是很多困惑。
還有那些不滿現狀,想要突破自己、尋求更高的追求與理想的朋友來說,這本書非常值得好好讀一讀,我相信,在這本書裡你會找到答案,書中所分享的觀點,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深受啟發。
第 2 本:《長尾理論》這是一本經管商業類書籍,被讀者奉為顛覆傳統戰略思維的聖經。
網際網路時代,如果你是創業者,或者是想創業的朋友,那麼這本書,我強烈地推薦你讀一讀。
這本書分享顛覆性的觀念,長尾理論經濟學觀念,被譽為世界是至今為止最重要的商業書籍之一。在這裡,我就不透露太多了,以免書透過多,減弱掉你閱讀此書的衝動。
第 3 本:文學書籍《霧都孤兒》這是一本寫實小說。
這本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離奇的遭遇。
主人公奧立弗在「貧民教養所」中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終於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寫實經典小說。值得強烈推薦閱讀。
第 4 本:自傳類書籍《林肯傳》林肯可以說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不斷創造「人類出版史上奇蹟」的戴爾·卡耐基的傳記作品。
書裡描述了林肯這位平民總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困苦的童年歲月、坎坷的求學之路、不幸的婚姻生活、忍辱負重的白宮生涯……。
真實地再現了一個神情憂鬱、始終在痛苦中掙扎卻能保持品德高尚、滿懷仁慈之心的偉人形象,他那在坎坷中百折不撓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後人,成為人類歷史上搏擊人生的典範。
第 5 本:勵志人生哲理書籍《活法》作者是日本教父級企業家稻盛和夫。
在這本書裡,稻盛和夫正面闡述了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實踐,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義、人生應有的狀態,並且毫無顧忌地闡述自己在這些重大問題上的基本思想。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想實現最大價值,就要使自己的生命厚度變厚,長度變長。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就是說人活在世上,總要有所作為,要讓生命的厚度有社會價值。
讓生命的長度有歷史價值,古人曾經捨身求法,如今依然有人捨身捍衛真理。但人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人該如何去面對?在生活與工作中該如何安身立命?
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話題。《活法》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人生的意義在於提高修養,磨鍊靈魂。」,
人活著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修養,把人生各種不幸都當成是對自己的考驗。經歷一次考驗人格就會得到一次升華,就會獲得一筆莫大的人生財富,從而使得自身修養不斷得到提升。
如果你也想閱讀這本書,可以加入電子書閱讀群,群裡有286本國內外經典名著書籍(文學,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經管勵志類等),電子書版隨意在線閱讀和下載,加入的方法請點擊這篇文章查看( )。
———— 讀書人老高 回答 2021年12月29日。
有一個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曾經寫過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對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格局做出了各種預判或者說預言;今天再讀這本書,可以發現他的預言正在一一兌現。
想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書?它的作者是誰嗎?
此人就是曾經在中國學界引起過巨大爭議的美國人,哈弗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書名叫做《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這本書的厚度算不上是"鴻篇巨製";但是,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從政治體制、經濟模式、世界歷史、宗教信仰等等方面對於新世紀做出了研判,即"意識形態鬥爭"將被"文明的衝突"所取代。
似乎是專門驗證亨廷頓的"烏鴉嘴"似的,他的話音剛落,筆墨未乾,美國本土就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美國甚至世界歷史進程的事件,9/11恐怖襲擊。
一時間是洛陽紙貴;這本書不僅僅是在美國暢銷;還被翻譯成各種文字;作者亨廷頓也應邀各國講學,共同討論書中涉及的內容並且回答讀者感興趣的問題;中國大陸也是亨廷頓的目的地之一。
《文明的衝突》這本書於2013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中譯本;各大網商有售;各地圖書館也應該有藏書可以借閱;那些對世界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並且對國際熱點關注的朋友,不妨試一試"開卷有益"。
書名:《看見》作者:柴靜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介原因:
《看見》是記者柴靜所撰的長篇自傳集。初版時間為2012年。它記錄了十年間重大的公共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藥家鑫事件等的記錄,更有柴靜個人的精神成長曆程。這個從對新聞一無所知的新人,嘗遍失敗、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為央視最受歡迎的女記者和主持人之一,柴靜從未停止反思和追問,《看見》告訴你柴靜何以成為柴靜,她經歷過什麼,思考著什麼,又記下了什麼我們自己的故事。柴靜首次將十年央視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傳達了對人的「同情之理解」和對「眾口一詞」的質疑。《看見》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閱讀感悟:當拿到《看見》這本書時,我原以為這只是一本記錄一名記者十年來的採訪自傳,但當隨手翻看了一下後,卻發現這本書記錄的是柴靜採訪中的錯誤與失敗,內省與反思的成長曆程,令人深思。看這本書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將自己融入到當時的環境之中,看著柴靜經歷的一切,看到的一切,想著自己能看到的,還有那些看不到的,慢慢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活在表面世界裡,就如同柴靜所說「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看見,意味著深層次的剖析,將事件一層一層剝開來看,在這個過程中,要拋棄自己的成見和已成的模式,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蒙昧已經像石頭一樣成了心裡的壩,而當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衝刷,所造成的就是心裡的不安,痛苦。在看這本書前,我沒認真去探究過一件事背後到底包含了多少東西,在這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時代,讓我們失去了太多反思的機會,沒有去深層次的剖析,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表面,對一件事的看法也永遠停留在人云亦云,在這個過程中失去自我,在工作中變得機械化。想想看,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若我們不去反思,不去深層次剖析,我們又能看到什麼,又靠什麼去進步,當我們嘲笑他人無知時,我們自己是否也在被另一些人嘲笑。客觀,多角度看問題,柴靜用自己的故事提醒了我,將那思想最深處的記憶挖了出來,我們懂得太多,做出來的卻少,為什麼呢?這值得深思。精彩文段:1. 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2. 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3. 今天你的權利受到損害,你不說話,明天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權利。4. 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掙脫,這才是活著。5.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6. 你問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期待答案嗎?你要不期待,你就別問了。7. 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活著就是活著。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8. 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元,門吱呀一聲關上後,在這裡人們如何相待,多少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基本面目。
我的讀書故事:2020年,因為個人原因,休假八個多月,在暫時失去工作時間束縛的同時,也似乎缺少了目標,為了不讓自己沉淪,我覺得我需要點什麼來激起鬥志,重樹目標,於是便拎起這本《看見》。《看見》是這十年來柴靜看見的別人的故事,也是這十年來柴靜看見的自己的故事。看著這本書,看著從剛開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說出「我知道我能達到的高度」的柴靜,到被工作和現實打擊得一敗塗地的柴靜,再到激勵自己,站起來告別過去,重新出發的柴靜,最後是延續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靜,我似乎能看到自己,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人的一生都在成長,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不同,但總會有相似的心跡。曾經,我很害怕成長,很抗拒成長,因為成長之路沒有那一條是平順的,這條路上都布滿的荊棘,我害怕我會承受不住,我害怕我會在這如迷宮的路上迷失,我曾想滿於現狀,壓抑著內心那種向上走的衝動,而在《看見》這本書裡,誠如我所想,我看到了選擇不斷前進的我將要承受的東西,看到了逼迫自己前進的艱難,也看到了破繭成蝶的痛苦,但在最後落入我眼瞼的,是她一步一步蹣跚向前的足跡,又或者說是她不時回首反思的身影。這些都使我的心安靜下來,這些對於我來說都是解渴的甘泉,飽腹的美餐,從她身上我找到了一個能助我勇敢前進的工具,使我能坦然的等待和接受現實將要給我的挫折。在讀書過程中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努力讓自己從堅硬的成見和模式中跳躍出來,用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問題,當有一天,我再回首看自己時,應該也會別有一番心境吧。
本人目前,正在閱讀《聊齋志異》原文言文的版本,並且對其進行現代白話文的翻譯,加上自己的讀後感,寫成讀後感文稿、配上音頻視頻,每天發布在小濤養花知識裡分享,歡迎同樣喜歡閱讀的朋友們關注我,一起探討關於閱讀和寫作的感想和收穫。
我個人在閱讀《聊齋志異》的時候,深深地體會到,聊齋真的是一部大百科全書,故事中不光有鬼狐妖怪的傳奇故事,作品不光是文學作品,故事中還包括,有情感學、心理學、管理學,甚至經濟學、博弈論、市場營銷學的各種知識內容。
例如故事《成仙》中,關於換位思考的心理學內容,表達得十分巧妙。
還有《嬌娜》中,關於青年男女彼此之間的,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的描述,非常經典。
故事《王成》,講的是富二代公子躺平生活,結果一貧如洗,之後又通過自我觀念的轉變,自我認知的提升,再度崛起創業,經歷了各種磨礪之後,終於成功的勵志故事。
《青鳳》的故事,故事裡有關於性格分類學,以及男女戀愛時候的各種情緒表達方式的戀愛寶典。
我現在正在更新發布的,是《蓮香》的故事,故事寓意很深刻,包含了人的欲望、男女三角戀、生命循環等多種深刻寓意。
所以個人認為,在四大名著之外,閱讀《聊齋志異》的原文,深入體會故事內容,是體驗國學經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