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目前海外理工博士進985校拿教職的要求有多高?_海外博士含金量

研途知事說: 去年剛拿到沿海雙一流高校的教職,跟你聊聊目前國內找教職的情況。 先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土博(自認為…

研途知事說:

去年剛拿到沿海雙一流高校的教職,跟你聊聊目前國內找教職的情況。

先說一下自己的情況:土博(自認為是TOP3的十幾所學校之一),海外博後,生物化學專業;3篇10分左右的文章,一篇已過期(發表已超過5年,直到找工作才知道論文還有過期這回事)。博後結束一個課題後,本來還想再做一個,想想自己已經34了,很多學校都要求35以下,青基也要35以下。不具備「四青」的實力,再做一個課題就要超過35了,得不償失,就回來找教職。剛過完年就開始投簡歷。找學校考慮的因素首先是地域,想去的地方依次是:廣州、廣東其它市、上海、杭州、鄭州。所以都在這幾個城市中找學校。我的文章數量和質量都比較一般,也沒有大佬幫忙,全靠自己。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折騰,先後拿到4所雙一流、3所雙非高校的offer,結果也算不錯。

根據我的求職經歷,大概說一下各個層次的高校的最低招聘要求。一年前的經驗,應該還有些參考價值。達到這些最低要求的就可以試試,一家不行再換一家,但是要考慮時間成本。至於是否有編制以及是否非升即走,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現在學校的招聘花樣太多,眼花繚亂,難以分辨;可以直接問已入職的同事或人事處。防槓說明:這是小樣本量的總結,任何結論都可能有很多例外情況。

沿海985入職要求:2-3年海外經歷,3篇一區論文,包括至少2篇10分以上高分論文。這些高校都很有錢,招聘模式基本是組織青年學者論壇邀請求職者參加,承擔往返路費和食宿。這個模式就是以前招聘「青千」的模式,只不過現在不敢這麼說了。HR重點關注海外經歷和論文數量以及質量,其他像第一學歷什麼的,提都沒提。通過與校方的交流,感覺他們的招聘優先級是 海外經歷>論文,沒有海外經歷的他們都不發邀請函。有位學校人事說,他們也知道現在土博科研實力很強,但是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來,是政策要求。招來的人實力都很牛,是青千的有力競爭者。學校給的待遇是副高或以上待遇,獨立PI,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一大堆,招博後學校出錢。這些財大氣粗的學校,在各個環節做的都很好,下圖是其中一所985發來的會議邀請函:

下圖是某沿海985附屬醫院給的具體待遇,我就看到兩個字:錢多!

沿海211: 海外經歷,3篇一區論文。他們也是通過青年論壇招聘,承擔路費食宿。要求比沿海985差一截,待遇差一大截。年薪十幾萬,安家費30萬左右。實力強的可以做獨立PI,弱一點要加入別的課題組。沒有海外經歷也可能要,但是先從師資博後做起,兩年要發2-3篇一區論文或拿到國家基金才有可能留下來。且不說這個要求本身就很難達到;即使達到要求,留下來的可能性嘛,呵呵。不過還真有能留下的。某師兄去了沿海211做師資博後,社交能力極強。來我們學校蹭TEM;寫文章掛另一師兄的名字,那師兄前老闆是某個一區雜誌副主編,投稿到那個雜誌然後中了。兩年累死累活發2篇一區,還有一篇在修,然後留下來了。

西部985: 類似於沿海211。這是聽兩位在西部985入職的同學說的。海外經歷加兩篇一區論文,可以給副教授待遇,但是想站穩腳跟不容易。三年要有一個國家基金,拿到兩個國家基金才能得到長聘合同。

沿海雙非:海外經歷,3篇SCI論文。有的學校還能開得起青年論壇,有的學校開不起,就在網上放個招聘公告。有的學校號稱直接給編制,但是也要有考核,三年一個周期,兩個周期達不到要求可能解聘。我的理解 編制=鐵飯碗,給編制又有可能解聘就看不懂了。上海、杭州的高校工資比較低,杭州某些學校月薪不到4000你敢信?廣東的高一些,月薪一萬左右。

中西部211: 3篇SCI論文。大多是開不起青年論壇的,有的報銷求職者往返路費或食宿,有的不報銷。雖然不會硬性規定海外經歷,但是土博大多也是從師資博後做起;有海外經歷可以不用做師資博,論文要求也會降低。說一下某傾盡全力評上雙一流B的學校,要求高,待遇低。高要求主要體現在嚴卡第一學歷,必須211以上!連招聘輔導員都要求博士。論文要求倒是不高,博士畢業應該都能達到:

提供的待遇是這樣的(人家說建設一流學校,那就跟沿海985的待遇比一下吧。另外,發論文沒有獎金!):

舉幾個道聽途說的例子:應聘這家雙一流B不成功的人,有的去了西部985,有的去了沿海985,有的去了沿海211 :)

中西部雙非:博士學位,SCI論文。211以上的土博,能順利畢業拿到學位,去這些一般學校問題不大。本校畢業的博士也能直接留下,這在985、211學校中幾乎不可能。雖然要求低,但是坑很多,注意防範。這個層次的一些學校給不了好待遇,但是也想吸引實力強的人才,怎麼辦?坑蒙拐騙!山東LY學院,江西JJ學院都是巨坑,小木蟲上有很多對他們的控訴,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說一些坑人套路。套路一:某校為了應付上級評估,提高教師博士比例,高薪高待遇吸引求職者,評估結束後,為了不兌現承諾的東西,想方設法把這些人開除或逼走。套路二:招聘廣告寫很好的待遇吸引人,人家辦理入職之後,承諾的待遇打折扣,或者拖延,或者直接不兌現;想離職走人?耗死你。這個層次的良心學校,月薪五千算比較高的,安家費20萬頂天了,科研啟動經費5-10萬。明顯高於這些待遇的,就要提高警惕;高得太多,陷阱的概率就很大。

祝你順利拿到心儀的offer!

寫Paper的Tyler說:

說說我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本人去年博士畢業於英國一所百強名校,導師是學院院長,生殖醫學著名刊物主編。本人在NC和SA上分別發表過獨立一作論文。需要做一站博士後方能入職上海985高校。博士後期間得到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資助。

淡墨疏影臨書卷說:
  1. 國內985高校是指之前實施985工程建設的39所高校,是國內的頂尖大學,現在一般已經沒有985工程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雙一流建設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大學。
  2. 海外博士畢業進入雙一流建設大學並取得正式教職相對比較困難,因為這些大學現在基本上實施「非升即走」的政策。要求博士在入職的三年內取得一流的學術成果,例如:在國內外一流學術期刊尤其是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義,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或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以及入選相關人才稱號等。每所雙一流大學的考核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會設定比較高的考核要求。只有通過考核,才能取得正式教職。
  3. 海外理工博士可以進入的原985、雙一流大學一般入職時給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崗位,通過設定的科研業績考核後,可以轉為長聘崗位,聘為副教授或副研究員。隨著近幾年關於「非升即走」考核制度的異議,一些學校也在調整考核周期及相關要求。但從總體上來說,轉為正式教職的考核要求普遍很高。海外博士在應聘階段一定要了解好入職要求及相關政策。

不一樣的人ww說:

目前海外理工博士進985校拿教職的要求有多高?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直接,但也很有深意。我特別不喜歡提問者們,只是說自己是什麼什麼海外博士,雖然你在提問中說了是理工博士。那也依然背景很模糊。你必須在「展開」中,儘量詳細說明你的背景和成果呀,否則怎麼回答,怎麼能給你儘可能合理的建議呢?

這裡,只能泛泛地跟你說了。如果你真的是「海外理工博士」,而且已經畢業或馬上畢業,那真該提醒你一句。你的智商沒問題,但情商和大局觀就差不少了。你,一個海博,至少也28了,難道不懂,什麼叫儘早打算、未雨綢繆嗎?

現在是資訊時代和網絡社會,你想去國內哪所高校,不管是985,還是其他的,是不是該先上它們的官網,查詢你感興趣、有意向的大學相關的招聘信息呢?一目了然,自相比較後,如果還有想法,是不是可以發郵件、微信或直接打電話,詳細問清你關心的問題呢?

如果,你看到你的學歷、科研、成果與該校的招聘條件較吻合,又有了一些溝通,正好自己又在國內,能不能直接去你最感興趣的1~n所大學的人事處或其他相關部門,毛遂自薦地去主動當面聊聊呢?這就是先布局+先主動+直接溝通+建造格局。那你說,如果真有職位機會,雖也會有考評系列過程,那你是不是先未雨綢繆地主動了呢?

最後必須跟大家說一句,現在進入985→一流建議高校當老師,已非常非常難,因為職位無多,招聘條件驚人。如果感興趣,可以查閱我的多篇相關文章,這裡不再贅述。

真心對所有求學、求職者叮囑一句,你都是成年人了,又是大學生,甚至都碩博了,對自己和自己的未來,先多動點腦,再多用點心,不是嗎?

美麗江河說:

現在把SCI看得太重了。即使有5篇以上第一作者的SCI文章,有些高校也進不了,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達10,而很多學科很難發表這樣高的文章,一刀切的SCI影響因子害死人,多少人因為這個高影響因子無法晉升教授,很多副教授在副教授位置上待了二十多年,估計要維持終身了

花隱99說:

我知道一個從澳洲畢業的博士,去了北京某知名985理工科高校,三個月辭職了,現在在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做研,讀博期間他師從相關專業國際知名教授,在一流期刊發表過好幾篇論文。聽說他本來沒想拿pr,但是後來還是選擇拿pr了,所以從高校辭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6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