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將背叛了他?這些手下為什麼要背叛嶽飛?_嶽飛被害時他的手下人呢

雨田YES雷說: 嶽飛只是傳說中的厲害,做官做得並不好。太直太任性,手下將領也有怨言。 宋朝重文輕武,打壓武將…

雨田YES雷說:

嶽飛只是傳說中的厲害,做官做得並不好。太直太任性,手下將領也有怨言。

宋朝重文輕武,打壓武將,盡人皆知!手下將領,被威逼利誘,無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志氣。

再說,有為嶽飛打抱不平的人,都被制裁了。也就樹倒猢猻散了

紀元的尾聲說:

要說嶽飛被冤案,嶽飛十二軍部將,其中有九個不同程度參與了「誣陷」嶽飛一事,可悲可嘆,到頭來和嶽飛共赴生死的,僅是十二部將之首張憲。為國為民的嶽武穆慘遭大半部下反戈,可謂是南宋人間慘劇。

嶽飛,先是漢家英雄,才是南宋英雄,出身普通的嶽飛是個傳奇,以才華和決絕,扶搖直上,可惜的是,嶽飛一生經歷的背叛不少,先是元妻劉氏的背叛,再是朝廷和部將的背叛,都說家國家國,可是嶽飛為了家也為了國,卻絲毫沒有獲得他們給予的反饋。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還曾經歷金兀朮的封鎖追殺,最終被嶽飛在黃天蕩一戰中重創金軍,宋高宗才得以鬆一口氣,都說韓世忠在「劉苗之變」中救過宋高宗,因此是宋高宗的救命恩人,但嶽飛又何曾不是?但在這樣的君臣關係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嶽飛在崛起後頻頻遭到來自於朝廷的刁難。

嶽家軍,這支被金人視為死神的軍隊。

自嶽飛在南宋站穩腳跟,嶽家軍便開始逐漸建立,嶽家軍攏共十二個軍部,而其中的背嵬軍實力最強,由嶽飛的部將傅選率領,背嵬軍曾經在嶽飛第四次北伐的「郾城之戰」中大敗金軍最精銳部隊,斬殺金兀朮的女婿,被視為當年南宋第一強軍。

但嶽家軍雖有個嶽字,他們卻不是嶽飛的私軍,首先嶽飛一心為國為朝廷,自己並不會培養私軍,再者來講,北宋一百多年對軍隊的控制,軍權和財政大權的剝離,讓這些軍隊實質受忠於朝廷,大將幾乎難以完全掌控這些軍隊,也是因為這個特徵,導致嶽飛後來被秦檜和張俊誣告,十二個部將不僅幾乎沒有人出來為嶽飛撐腰,還有九人參與了誣告嶽飛和在狀書上畫押。

紹興十一年,金兀朮抓住了南宋君臣的弱點,提出只要殺死嶽飛就能兩國談和,實際上,金兀朮在不顧撕毀此前的和議都要進攻南宋,本來就從來沒將「協議」放在眼裡,而在紹興十一年,金兀朮主動給出「臺階」,其實也是為了掩飾金國已經虛弱的事實,而南宋君臣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質疑和猜測,而是恥辱地認同。

因為殺掉嶽飛,是南宋君臣做夢都想的事情。

嶽飛太強勢,曾經和張浚在爭吵中讓宋高宗感到不滿,而後因為戰功赫赫,讓在朝中的秦檜以及同樣作為大將的張俊感到不安,秦檜的不安是害怕嶽飛帶著至高無上的功勞回來,他將沒有地位,而張俊則是嫉恨嶽飛的才華和意志,讓他的光芒被掩飾。

於是金人的要求提出來後,南宋人自己率先「製造」嶽飛的「造反罪證」。

紹興十一年四月,嶽飛、張俊、韓世忠皆被樞密院奪走了兵權,除了嶽飛和韓世忠不知道以外,一場千古奇冤正在醞釀。

本來在此之前,嶽飛第四次北伐被阻斷,十年北伐功績於河南斷絕,灑淚當場,這個時候就已經暴露了南宋的文臣武將的矛盾,只是嶽飛他們沒想到,朝廷會喪心病狂陷害於他,他忠誠的朝廷,對他伸出了金人都未曾刺中過他的那把刀。

秦檜在製造罪證,而與他密謀的,正是張俊。

秦檜因為沒有深入了解嶽飛軍中的動態,編故事也不會編,而張俊卻不同,他曾經是嶽飛上司,對嶽家軍內部多少有些了解,張俊出手非常惡毒,先找來了嶽飛的部將王俊,王俊是嶽飛的十二部將之一,僅次於張憲,但也是王俊自己「舉報」,導致嶽飛蒙受奇冤。

趁著張憲不在,王俊設計了嶽飛和張憲要在襄陽起兵造反的「罪證」,但是僅是王俊一個人還不夠足以證明他說的是真的,於是他還需要同僚來作證,先前本來還想「偷偷摸摸」陷害嶽飛的王貴沒有辦法,他被張俊抓住把柄威脅,王貴只能籤上了投名狀,把王俊的證詞給了秦檜,其實這就是一場戲。

作為嶽飛的重要部將,王俊和王貴的「證詞」讓嶽飛陷入泥潭,王俊之所以構陷嶽飛和張憲,無非是為了權力,因為他的地位根本就是直隸於朝廷,加上朝廷文官的侵蝕,王俊為了前途,毅然出賣嶽飛。而王貴則是因為多種因素,實際上有很多宋代作品都有提到,王貴是出於極其無奈的境況下才做了證明,但事實具體如何讓人不得而知。

證詞一出,韓世忠和嶽飛才知道秦檜和宋高宗的「奪權」竟然是為了這樣做,眾人震驚,但是這個時候,讓人毀三觀的事情還沒完,因為傅選在秦檜公布嶽飛罪證後,立即出來表示嶽飛的確是有著謀反之意,還將嶽飛在北伐途中的停留描述成為了「蓄意抗旨」,用心險惡讓人作嘔。

恰好嶽飛的心腹張憲此時也被捕,嶽飛已經註定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朝廷的背叛,還有部將的背叛,讓嶽飛無法言喻,但是,令人感到絕望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六位」證人繼續出現,他們都在嶽飛的罪證上做了證明,這六人分別是:

嶽家軍遊奕軍部將:姚政

踏白軍:董先

右軍:龐榮

選鋒軍:李道

左軍:李興、徐慶

這六人的「確認」,讓嶽飛一事無法再有轉機,整個朝廷,幾乎都是下定決心要過河拆橋,文人想著殺掉嶽飛,以此挫傷朝廷武將的銳氣,重新以文抑武,武將想著殺掉嶽飛,自己得以出人頭地,即便嶽飛和張憲堅決不認罪,但他們曾經拼命守護的人都希望他們被處死,嶽飛等人無法抵抗。

於是嶽飛絕食,表示清白。而在審問嶽飛的時候,嶽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讓判官何鑄為之動容,他上書宋高宗嶽飛是被冤枉,實則無罪,但是秦檜點醒了何鑄,告訴何鑄這是宋高宗的意思,於是諸審查官都沉默了,為了前途,他們都紛紛視而不見,將嶽飛此事「逼假為真」。

嶽飛還在被囚禁期間,宋金兩國已經在歡快的氣氛中簽訂「紹興和議」,南宋文人十分開心,他們覺得朝廷即將可以回到當年汴京的美好繁華中,而金人更加開心,嶽飛被清除,金人等到養精蓄銳可以再次南下,並且如他們所想,南宋朝廷還是那麼喜歡內鬥,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紹興和議讓人感到屈辱到塵埃,此前嶽飛收回的失地,幾乎全部都被南宋統治者重新割讓給金國,嶽飛等人知道此事捶胸頓足,但是也無法阻止。完成了和議的籤訂,秦檜等人又把目光放到了徹底「解決」嶽飛的身上來,於是張憲、嶽飛、嶽雲先後遇害,他們不是被囚禁致死,而是被殺害。

當然,不是整個朝廷都這麼不分是非,在處死嶽飛一事中,還是有人堅持正義,主張嶽飛被冤枉,但一一都遭到了貶官,正義被壓制,南宋最冷的一個冬天,正是紹興十一年十二月。

嶽飛被秦檜先斬後奏之後,韓世忠怒問秦檜,殺害嶽飛靠的是什麼證據,於是秦檜便說出了那句千年「名言」:莫須有。韓世忠對人性感到悲哀,忿忿地呢喃到,好一句莫須有,事實也證明,所有將領中,也只有韓世忠還敢為嶽飛說句話,但也僅此而已了。


本文原創自「紀元的尾聲」

苦行騎士說:

背叛嶽飛的部將共有四人,即中軍統制王貴、嶽家軍統制傅選、前軍副統制王俊和踏白軍統制董先。這四人都是嶽飛手下猛將,均在關鍵時刻因各種原因背叛了主帥。

眾所周知,嶽飛手下猛將如雲,除了上述四位外,還有張憲、嶽雲、楊再興、徐慶、姚震、牛皋、吉青等。其中張憲和王貴別譽為嶽飛的左膀右臂,隨嶽飛時間最長。

我們先簡要的介紹一下背叛嶽飛的這四位大將。

王貴,相州湯陰人(今河南湯陰),是嶽飛的結拜大哥。此人一生謹慎細緻,是嶽家軍中的大管家,軍中地位僅次於張憲。跟隨嶽飛大戰宜興、討伐曹成,收復襄陽、鄧州等地,克復鄭州、洛陽,大敗金兀朮。

王貴官至承宣使,在嶽飛帳下任中軍統制。嶽家軍歸隸樞密院後,王貴改任鄂州御前諸軍都統制。嶽飛遇害後,王貴引病辭職,十一年後因病去世。

傅選,原為江西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調往嶽飛部,任嶽家軍統制。先後與徐慶平定筠州叛兵,與嶽飛屢敗楊麼水軍,與王貴、董先在唐州大敗金兀朮。紹興十一年,改任鄂州御前背嵬軍同統制。

王俊,原為東平府雄威將,在靖康年間屬範瓊部下,範瓊被捕殺後,在平定平定楊麼叛亂後,歸嶽飛統領。此人一直沒有獲得什麼軍功,但卻官至張憲副手。因此有人懷疑王俊是張俊安排的臥底,最終才善終。

董先,河南洛陽人,是大將牛皋的好友,自偽齊歸來投奔嶽飛。董先軍功沒得說,但卻好財利酒色,嶽飛對此比較厭惡。先後攻京西,克鄧州,與王貴戰唐州、克金兵,嶽飛去世14年後,侍衛步軍統制董先卒。

這四人背叛嶽飛的過程: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第二次達成議和,此時的嶽飛已經賦閒在家多時。金兀朮向秦檜修書,言明非要殺死嶽飛才能實現兩國真正的議和。一年前,嶽家軍在潁昌大敗金軍,金兀朮因女婿被殺而要報仇。

金兀朮的密信讓秦檜寢食難安,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能遵照執行。秦檜開始藉機瓦解張俊、韓世忠和嶽飛的兵權,使三人賦閒在家。當初秦檜在陷害韓世忠之時,嶽飛曾通風報信,秦檜得知後對此痛恨不已。

在秦檜的授意下,張俊開始編造謠言陷害嶽飛,秦檜趁機指使其黨羽右諫議大夫万俟卨(mò qí xiè)彈劾嶽飛,要朝廷罷去嶽飛樞密副使的職務。秦檜的其他黨羽,如御史中丞何鑄、羅汝楫等人紛紛參與彈劾。

宋高宗因母親回歸之事也對嶽飛不滿,積極配合秦檜進行誣陷。嶽飛蒙受不白之冤,決定上章請辭,高宗隨即解除了嶽飛的樞密副使職務,僅保留少保的官階。罷官只是秦檜陷害嶽飛的第一步,之後王貴登場。

王貴曾在潁昌大戰中有怯戰的神色,嶽飛本要將其斬殺,因眾將懇求方才赦免。王貴還因部下縱火,而被打過一百軍棍。秦檜本想利用二人的嫌隙進行挑撥,誰知王貴根本不吃那一套,張俊又以王貴家眷為要挾。

無奈之下,王貴為保全家人只能被迫屈從。再說王俊,身為前軍副統制,不僅沒有什麼軍功,還擅長坑害無辜。遭到上司張憲的多次打壓,因此心有怨氣。在秦檜黨羽林大肆造謠之際,王俊被秦檜相中。

王俊還串通收買了姚政、傅選和董先三個統制。同年九月,王俊向王貴投呈誣告狀,誣陷張憲圖謀威逼朝廷將軍權交還嶽飛。隨後王貴違心地將狀紙轉交秦檜黨羽,之後張俊拿著誣告狀將前來鎮江的張憲逮捕。

在一系列的連環誣告之下,宋高宗下令將嶽飛送至大理寺審訊。一個月後,嶽飛被逮捕入獄。在這設計縝密的誣陷案中,王貴、傅選、王俊和董先都背叛了嶽飛,王俊直接參與了誣告狀的草擬,他的罪行最大。

其他三人雖然罪行稍輕,但對嶽飛的死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讓人不能寬恕的是他們的背叛行為,為後世人所不齒。他們背叛嶽飛的原因也很多,有的為了保全自身利益,有的為升官發財,還有報仇的。

綜上,背叛嶽飛的四個部將分別是王貴、傅選、王俊和董先。陷害嶽飛的罪魁禍首是秦檜、王氏(秦檜老婆)、張俊、王俊、万俟卨,他們的跪像也在嶽飛墓前受人唾棄。

藍風破曉說:

嶽飛太慘了!撤了官職後的最艱難時刻,被曾經的部下落井下石!

曾經的12營主將中,有5位背叛了嶽飛,還有另外4位次一級的將領也一起背叛了嶽飛。

這些人都是誰,為何要那樣做?

1、背景:嶽飛失勢

嶽飛的忠,舉世皆知。嶽飛的勇,震撼金兵。

但是,嶽飛在職業生涯犯了幾大「錯誤」,導致有人總是惦記著。

一是,嶽飛作為武將,建議「立儲」。

過去的皇家是極其討厭出現這種情況的,一旦出現,妄議者就會受到懲罰。嶽飛是忠臣,也是重臣,但給宋高宗提議立儲,這事做錯了。

人可以直率,但身居高位,有些事不能說,哪怕是出於好心也不能說。

伴君如伴虎,不是戲言!

二、嶽飛「違抗」聖旨。

嶽飛最後一次北伐時,形勢一片大好,嶽飛有意直搗黃龍。但此時,宋高宗卻不願意嶽飛繼續前進。

撤兵的金牌發了一道又一道,足足發了十二道金牌。

這麼一個有威信的大將,卻敢違抗皇帝的旨意,你說皇帝怕不怕?大宋的江山怎麼來的?不就是趙匡胤陳橋兵變來的嗎?

如果嶽飛也搞一個「黃袍加身」,宋高宗怎麼辦?他嚇死了。

三、嶽飛想迎「二聖還朝」。

這是一個簡單的算術題,二聖一個是宋高宗的哥哥,一個是高宗的父親,兩個前皇帝回來了,宋高宗趙構怎麼辦?他是因為兩位皇帝被俘虜後,臨時頂起來的。如果二位先帝回來了,宋高宗不讓好像說不過去啊!

就算1135年宋徽宗已經死了,但宋欽宗還在啊!

所以,對於北伐,宋高宗是矛盾的。

但嶽飛是個直人,認為二帝被俘是恥辱,救回之後可以洗刷恥辱。

但,這是宋高宗無法容忍的。

我們看以上三條,各個能夠嶽飛喝一壺的。

於是,1141年4月,張俊、韓世忠、嶽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三個帶兵的將領中,嶽飛和韓世忠都是直性子的人,是純純的武將,但張俊是個心狠手辣的政治劊子手。

在他看來,韓世忠和嶽飛必須搞掉,他才能掌控更多。

但張俊第一次提出和嶽飛分解韓世忠的軍隊時,嶽飛拒絕了。當秦檜要暗害韓世忠時,嶽飛再次通了信給韓世忠。

就此,張俊和秦檜都認為嶽飛才是影響他們掌控朝政的最大阻礙。

1141年農曆八月九日,嶽飛被奪走所有的權力,只能做個閒職的「萬壽觀使」。

可以這樣說,此時的嶽飛無兵無權,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更為要命的是,幾乎朝廷裡的人都知道,高宗不喜歡嶽飛,秦檜也對嶽飛很討厭,張俊在四處給嶽飛使絆子。

一句話,1141年8月的嶽飛,基本是素人一個了,給曾經的下屬們擋不了遮雨傘,還和皇帝、宰相秦檜關係一般,於是,那些為了前程不要臉的魑魅魍魎紛紛出現了。

2、背叛嶽飛的將領都有誰?為什麼要背叛?

我們得知道,禍害嶽飛的都有誰?

首先就是宋高宗,沒有他的默許,沒人敢暗害嶽飛。這是罪魁禍首。

第二位就是秦檜,這是最卑鄙的那一個,炮製罪名,建議處理辦法,都是他辦的,秦檜也是「莫須有」罪名的發明者。此人就算被千刀萬剮,也難解百姓心頭之恨。

第三位就是張俊,這是嶽飛的同僚,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

此人太壞了,貪財好色,利慾薰心。如果說,宋高宗是嶽飛被害的默許者,秦檜就是 計劃制定者,而張俊就是一線的操盤手,背叛嶽飛的將領,都是張俊一個個拉出來的。

第四位、五位就是万俟卨[mò qí xiè]、羅汝楫,這是嶽飛的審判者,明知罪名「莫須有」,卻仍然違背良心判處嶽飛死刑。

這裡就是那些殘害嶽飛的主謀了。


那背叛嶽飛 的將領都是誰呢?

(1)中軍統制--王貴。

這是嶽飛的左膀右臂之一,地位甚至要高於張憲,是妥妥的第二把手。

張俊根據秦檜的授意,威逼王貴背叛嶽飛。

為何找的是王貴?

一是官位夠高,嶽家軍中排名第二位。二是,嶽飛在1140年7月,因為王貴作戰不利,畏戰情緒太強,受到了嶽飛責罰。

張俊找王貴,認為王、嶽之間有矛盾。

但讓張俊失望的是,王貴拒絕對老上級落井下石,拒絕無端指責和背叛。

無奈之下,張俊做出了不要臉的陰狠舉動,拿王貴家人相威脅,就此,王貴妥協了。

(2)右軍統制---龐榮

龐榮是右軍統制,這人曾經是嶽飛的同僚扈成下屬,扈成死後,龐榮帶著人馬投奔了嶽飛。

不得不說,嶽飛對其很重視。在各種戰役中,龐榮還是表現得中規中矩。

但嶽飛被解除官職後,龐榮沒有經受住秦檜的威逼利誘,附和了王俊的狀子,並籤了字,最後背叛了嶽飛。

(3)遊弈軍統制---姚政

遊弈軍很厲害,是8000騎兵,在姚政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還是立下過大功勞的。而且,姚政和嶽飛、張憲出生入死,屢建戰功。

姚政曾經和張憲一起完成了臨潁大捷。

就是這麼一位將領,終究還是沒有抵擋住外在的壓力 ,做出了背叛嶽飛的事情。

(4)踏白軍統制---董先

董先,這是嶽飛帳下絕對的虎將,是嶽家軍中勇冠三軍的急先鋒,此人能和牛皋、楊再興齊名。

然而,董先此人貪財,《續資治通鑑》中記載,秦檜曾向趙構推薦董先、牛皋,趙構卻說:

「二人誠驍勇,然先好貨,皋嗜酒,未可馭眾。」

啥意思?二人很勇敢,董先太貪財,牛皋愛喝酒,不能統帥大軍啊!

看來,董先貪財已經名聲在外了。

因為貪財這個毛病,董先終究被秦檜拿下,成了誣告嶽飛的將領之一。

(5)選鋒軍統制---李道

李道以前是宗澤手下的大將,宗澤死後,劃歸到嶽飛這裡了。

嶽飛在的時候,李道表現還不錯,嶽飛死後,李道的脊梁終究是軟了,在秦檜、張憲的策劃下,背叛了嶽飛。

嶽飛死後,李道確實升職了。但這種升職,他會心安嗎?難!

(6)前軍副統制---王俊

嶽飛墓前跪著五個人,哪五個人?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羅汝楫。據說,有些地方將五個人中的羅汝楫換成了王俊。

可想而知,這王俊多惡劣。

王俊是嶽飛悍將張憲手下的副統制王俊。他不是主將,但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反嶽人物」。

張俊找到王俊後,讓王俊狀告嶽飛、張憲。

就是王俊的狀子,串聯起了一群「背叛嶽飛的將領」,各路「背叛者」在狀子上簽了字,就此交給秦檜心腹林大聲,林交給了樞密院的張俊。

從此,嶽飛再無出頭之日。

都是主將,比起王貴等人,張憲真的是條漢子,由此,張憲能流芳百世,王俊、姚政、龐榮等人卻遺臭萬年。

(7)另外3人

除了以上六人外。

背叛嶽飛的將領還有傅選、徐慶,李興等三人。


總結起來,以上九個人背叛嶽飛無非四個原因。

一是嶽飛失勢了,對他們的前途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要收拾「素人嶽飛」的是皇帝+軍部大佬張俊+宰相秦檜,如果不要臉地為了前程,背叛嶽飛是最好的選擇,就算不背叛,離嶽飛父子、張憲越遠越好。

這就是醜陋的人性。

二是拒絕不了美色財寶。

秦檜、張俊等人拉攏這些人時,美色、財寶都是重要的籌碼。

三是利用和嶽飛的不睦。

嶽飛治軍是很嚴的,一些將領是受過懲罰的,比如王貴等人。利用和嶽飛曾經的不和睦做文章,是張俊、秦檜等人的重要伎倆。

四是被脅迫。

如果這些人不配合,那就等著穿小鞋吧!因為,要整死嶽飛的幾個人掌控了整個南宋。

在各種威逼利誘之下,嶽飛麾下9位將領背叛了。

一位忠心為國,為了國家統一流血流汗的大將軍,在若干人的背叛下,在莫須有的罪名加持下, 最後英勇就義,這是蒼天無眼,更是人性有缺!

但歷史,終究給了嶽飛以公正,只是,這公正來得有些遲!

我是趙帥鍋說:

公元1141年,宋金淮西之戰結束後,趙構就把韓世忠、張俊、嶽飛召集到中央政府開慶功會。因為一切進行的毫無預兆,所以三位大帥並沒有想到這是削奪兵權的開始。

等到三大帥到達中央政府後,趙構馬上告訴他們,慶功會之後,你們就不用再回自己軍區上班。總而言之,我現在提拔你們當樞密使,以後你們就在中央政府辦公。

接下來,張俊最先識時務,當即就主動將軍隊交出來接受中央政府改編。與此同時,趙構又讓張俊、嶽飛二人一塊到淮東改編韓世忠的軍隊。因為,韓世忠現在不在軍隊裡面,而進行改編韓家軍的人,又是張俊、嶽飛這樣的軍界牛人,所以韓家軍自然只能接受被改編。

這個時候,吳玠又恰好病逝,於是趙構直接派了一個高級文職官員過去,就很快將吳家軍改編完畢。這樣一來,嶽飛的處境就有些尷尬,因為現在就只剩下他的嶽家軍沒有得到全面改編。 在這種背景下,言官開始出面。

於是,各種不利於嶽飛的攻擊,開始出現在趙構的案前;更主要的是,還有副本出現在嶽飛的案前。當然,趙構這樣做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嶽飛能夠認清楚狀況,主動辭職。而且,以大宋帝國的慣例去看,皇帝這樣處置某個人,只要他比較識相,通常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此時的趙構,對嶽飛還並沒有多大的惡意,而且嶽飛也按慣例提出辭職請求,趙構很快給予準許。如果事情到此,嶽飛自然也會像韓世忠等人那樣,過著體面的退休生活。

但問題是,嶽飛隨後的行為就有點認不清形了。因為嶽飛在光榮退休後,竟然沒有在帝國都城呆著,反而跑到了廬山隱居。對於這個行為,嶽飛即便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也仍然改變不了事情的嚴重性。因為,廬山距離臨安太遠,而距離嶽飛從前的軍區太近。

如果說,此時有人告訴趙構,就說嶽家軍正在進行陰謀活動,試圖讓嶽飛回到嶽家軍,你說,趙構會是什麼反應呢?在這種背景下,嶽家軍中的一位高級將領王俊就跑出來揭發,說是嶽家軍的三號人物張憲,打算用武力迫使中央政府讓嶽飛重新回到嶽家軍。

這位王俊當時官至嶽家軍前軍副統制,也是張憲的副手,他出來揭發張憲,很難說他究竟是受人(秦檜)指示而故意栽贓,還是張憲本身真有這樣的打算,而王俊為撇開關係,只好站出來揭發。但不管怎麼說,王俊作為嶽家軍的高級軍官,他的這種行為,本身就代表他並不願跟著嶽飛走到底。

在這種背景下,這封檢舉信,很快就放在嶽家軍的二號人物王貴面前。王貴是嶽家軍中的排名,一直在張憲的前面。只是王貴在關鍵時候出賣了嶽飛,所以人們容易漠視王貴在嶽家軍中的地位。但毫無疑問,王貴一直都是嶽家軍中毫無爭議的二號人物。

當時,王貴看著眼前這封檢舉信,自然面臨一個抉擇,那就是他如何處理這件事?因為,這種事一個處理不好,王貴自己也可能會被連累進去。因為,現在有人揭發說,嶽家軍陰謀讓嶽飛重新回到嶽家軍。嶽家軍的二號人物王貴竟然把這件事給壓下去,王貴這是想幹什麼?如果這件事只要傳出去,王貴也是標準的死罪。

於是,王貴就把這封揭發信,直接交給了樞密使張俊,並且把張憲抓了起來。現在的問題是,嶽家軍二號人物王貴,接到這個檢舉信後,為什麼會直接上交,並且拘捕張憲呢?

按當時官方的說法,自然是王貴忠於皇帝,所以看到嶽家軍有人陰謀叛亂,自然是選擇了大義滅親。而按後世的說法,卻顯然是王貴被秦檜脅迫和收買。至於真實原因究竟是怎樣,千百年後,我們已經很難再理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王貴的行為,是促使嶽飛被拘捕的直接原因。並且,王貴的這個行為非常可怕,因為王貴是嶽家軍的二號人物,他這樣做,本身就表面嶽家軍並不會堅決支持嶽飛。這樣一來,趙構處死嶽飛,自然也不會再有所顧忌,於是莫須有的罪名堂而皇之被弄了出來。

小妹講史說:

現在很多人說嶽飛之死是因為嶽飛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同僚關係不好,因為他老是囔囔著「迎還二聖」所以趙構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還有人說他養私家軍犯了皇帝大忌,當然得死!以致還有人說他的大將都背叛他,可見嶽飛有該死的地方!

現代人就喜歡用現在的制度約束去想像古時狀況,總以為現在的軍隊有紀律約束,和民事民政系統界限分明,古代就應該也是這樣,如果不是,那麼這些大將就是軍閥這些軍隊就是私家軍,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軍隊是軍閥部隊還是中央統御,要看制度架構和執行情況,要看錢糧甲仗、重要職位人事任免權在誰手裡,並不是看軍紀如何以及軍頭之間會不會亂鬥,如果拿最後兩條看的話,那麼從上古時期直到民國,中國的軍隊基本都是軍閥都是私家軍!

其實嶽飛基本上是當時所有大將中的「三好學生」,不但朝廷的詔令都不折不扣的立即執行,而且也不騷擾地方,也不和屯駐地的地方官亂掐架,也不和其他大將打架,也不虛報戰功,也不替自己的親信和親屬亂要官職封賞,率軍徵戰時朝廷給予的便宜行事的權力,軍事行動結束後也主動繳還,甚至還上報朝廷說我的屬官名額多了,請考慮裁減一下!

說到「迎還二聖」的口號,當金人有了扶立「丙元午子」也就是欽宗之子、動搖趙構統治合法性的圖謀後,嶽飛不但從此在公開場合和奏章中,絕口不提「迎還二聖」,而且對欽宗的稱呼也改成了「天眷」。可見他對政治敏感度並非傳言的那麼不堪。

歷史上的嶽飛是文武雙全,戰功卓越,軍事才華突出,為人剛正,私德近乎完美,有著中國傳統中所理想的君子人格,但絕非剛直耿介不知變通的迂腐之人,只不過他的軍事才華和年齡優勢已經嚴重威脅著金國的生存,以致當時金國實際掌權人兀朮點名要清除他,也因為他的君主趙構是個古今中外都少見的奇葩,放著大好的局面不要只求偏安江南還要得到金國冊封,而秦檜在其中的作用和動機,金人還在議和的秘密條款中要求趙構不許撤銷秦檜的相位,也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秦檜為了陷害嶽飛,買通了嶽飛手下的將領,讓他們栽贓陷害嶽飛,他們分別是王貴、王俊、傅選、姚政、龐榮。

王貴是嶽飛的湯陰小同鄉,與張憲都是「嶽家軍」的副帥,是嶽家軍的主要戰將之一,王貴在嶽飛冤案的作用,就是在王俊誣告後,違心的沒有阻撓和壓下王俊的告首狀,而是遞交上去,從而幫助秦檜、張俊陷害張憲,繼而牽連嶽雲,迫害嶽飛。張俊為了陷害嶽飛,先讓張憲副手王俊寫了誣告信,但王俊級別不夠,張俊便想到嶽飛的左右手王貴,張俊先是跟王貴提到他之前被嶽飛處罰的兩次經歷,想以此引起王貴對嶽飛的怨恨,但王貴的態度很明確,他絲毫不怨恨那兩次處罰。然後張俊甩出了王貴的隱私,以此相脅,有說是張俊以美色引誘王貴,王貴上鉤後被張俊抓了把柄,也有說王貴家人犯了重罪,王貴包庇他們,若是被揭發,必定連累王貴丟官甚至獲罪,是以王貴被迫接受了王俊的誣告狀,遞交給了鎮江樞密行府,是王貴的再一次不勇敢,導致了嶽飛被害!

王俊是嶽家軍中的副統制,是張憲的副手,是一個最慣於反覆變詐、喜歡出賣同僚的人,外號「王雕兒」,先是靠告訐補了本營的副都頭,在後來的表現可以看出能力很一般,在討楊麼無功後,宋廷將他派到嶽飛營下,當了前軍副統制,象他這種能力一般的還能當上副統制,很有可能就是秦檜等人有意識的安插在嶽飛身邊,就是王俊第一個跳出來誣告張憲謀反,張俊將張憲逮捕後對他嚴刑逼供,要他誣陷嶽飛父子,張憲堅決不從,張俊無奈,最後只好編造口供,呈給秦檜,秦檜最後也只能以「莫須有」將嶽飛害死,張憲和嶽雲一起被害!王俊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通過誣告來升遷!

傅選原是江西制置大使司統制官,紹興三年所部撥歸嶽飛,任嶽家軍統制,隨嶽飛平定楊么與北伐,亦有善戰名聲。

姚政是嶽飛同鄉,在建炎三年,駐守宜興的劉經試圖吞併嶽飛人馬,劉經的部下王萬將此事悄悄告訴嶽飛,嶽飛即令姚政馳歸宜興,將劉經斬首,可見姚政曾經也是深得嶽飛信任的部下。

龐榮,原為扈成軍中統制官,扈成死於與戚方的火併後,龐榮輾轉代領人馬投奔嶽飛,後來亦成為京湖宣撫司重要統制官。

在張俊對一些嶽家軍將領威逼利誘的時候,傅選、姚政、龐榮因附會王俊告首狀各有遷轉,正是這些人在忠誠與背叛上選擇了後者,靠著出賣從前的戰友和主帥來升官發財!

那段歷史真的很考驗三觀,越好的人死的越慘,越壞的人越得意!現在還有人不遺餘力的抹黑嶽飛!是不是很可悲?

史曉生說:

嶽飛被捕後,嶽家軍的十二位將領中,有九人先後參與了誣告嶽飛。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嶽飛被關押進大理寺獄中,與此同時,秦檜等人在緊鑼密鼓地計劃著如何給嶽飛定罪。

罪名是現成的,無外乎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等,但要坐實嶽飛的罪名,就成了讓秦檜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

為此,秦檜通過各種手段,或威逼利誘,或分而化之,從嶽家軍中找到了九個「願意」做偽證的人,而這幾個人原本都是和嶽飛出生入死的兄弟。

這九人分別是:前軍統制王俊、中軍統制王貴、遊奕軍統制姚嶽、右軍統制龐榮、背嵬軍統制傅選、踏白軍統制董先、防禦使徐慶、左軍統制李興、選鋒軍統制李道。

正是這九人的聯合揭發舉證,指認嶽飛意圖謀反等罪,不僅讓身在大獄之中的嶽飛百口莫辯,也讓秦檜最終得逞,成功的將嶽飛定罪,並在宋高宗趙構的授意下,在獄中賜死嶽飛,一代民族英雄最終蒙冤而死,可悲可嘆。

那麼,這九人為什麼要背叛主帥嶽飛呢?

紹興十一年年初,由於嶽家軍前期的接連勝利,讓金國在攻滅南宋這件事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此,金國高層就有了想與南宋議和的想法。

對於議和,南宋政府這邊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宋高宗趙構是早都不想打了,極力想維持現狀的他,巴不得停止一切戰事。

不止是宋高宗有這種想法,朝中包括秦檜等眾多文臣也是如此,安於現狀是他們共同的目標,而阻擋這個目標實現的人,統統都是需要剷除的絆腳石。

因此,在聽到金國想議和這個風聲後,南宋朝廷就開始了打壓手握重兵的武將。

韓世忠、嶽飛,這兩位極力主張抗金的大將,成為了當時的眾矢之的,經過一番運作,二人被調離部隊,回到臨安任職。

與此同時,金國大將完顏兀朮派人向南宋明確表達了議和的意願,對此,宋高宗樂不可支,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但金國提出來的一個條件,讓宋高宗有些犯難。

完顏兀朮在信中特意提到,議和沒問題,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必須殺掉嶽飛,以解他心頭之恨,如果不行,那議和就沒得談。

「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金佗稡編》

完顏兀朮為何非要執意殺掉嶽飛呢?這還得從三年前,他和嶽飛之間的一場戰爭說起。

紹興九年七月,完顏兀朮親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打穎昌,就在數日前,完顏兀朮本想偷襲鎮守在此的嶽家軍,但不想遭遇猛將楊再興,雙方血戰後,完顏兀朮大敗,損失了兩千多人。

回去之後,完顏兀朮越想越氣,對於這場失敗十分的不甘心,因此,在整頓兵馬後,於當月十四日親率大軍攻打穎昌,誓要找回前幾天丟了的場子。

而嶽家軍這邊,自然是嚴陣以待,嶽飛的長子嶽雲親自帶領八百背嵬騎兵正面衝刺,其他的嶽家軍將士,皆十分英勇,在這場戰鬥中,嶽家軍奮勇向前,殺得是「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但「無一人肯回顧」,硬生生的擊敗了完顏兀朮。

也是因為此戰,讓完顏兀朮極為忌恨嶽飛,不僅僅是因為被擊敗,還因為在此戰中,完顏兀朮的女婿夏金吾於亂軍中戰死。

失敗的恥辱,再加上為女婿死於嶽家軍之手,因此,完顏兀朮在議和的條件裡,就加上了必須除掉嶽飛這一條。

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是完顏兀朮知道嶽飛是抗金的中堅力量,只要他一死,那麼南宋早晚會被自己滅掉,這才是他一心想殺掉嶽飛的主要原因。

而完顏兀朮的條件被傳到南宋時,宋高宗趙構與秦檜經過商議,君主二人達成共識,就是想議和,就一定得殺嶽飛。

至此,針對嶽飛的各種陰謀詭計,開始「粉墨登場」了。

俗話說師出要有名,即便鐵了心要陷害嶽飛,那自然就要找一些能置他於死地的罪名。

秦檜先是指使黨羽万俟卨、羅汝楫二人,對嶽飛進行彈劾,指責嶽飛在朝廷要求他援軍淮西時,「逗留不進」、並主張「棄守山陽(楚州)」,以此為由,上書要求宋高宗罷免嶽飛的官職。

當然,這些所謂的罪名,全都是羅織而成,根本沒有一件是證據確鑿的,但宋高宗在接到奏摺後,心神領會,當即同意罷除嶽飛的樞密副使一職,改任「萬壽觀使」這樣的閒差。

也就是說,此時的嶽飛,完全成為了一個閒人,所謂的「萬壽觀使」,只不過是個名譽稱號,但即使如此,對他的迫害依舊沒有停止。

緊接著,在秦檜的授意下,原「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指控嶽飛會同部將張憲謀反,並借需要調查審問為由,將嶽飛投入大理寺的獄中。

到了獄中之後,秦檜等人陷害嶽飛的步驟就加快了,畢竟「大主顧」還等著呢,與此同時,秦檜又將原本正直的主審官何鑄,換成了自己的黨羽万俟卨,開始對嶽飛進行嚴刑逼供。

而罪名和證詞,是提前已經準備好的,為了這一份證詞,秦檜可是沒少花心思。

為了徹底坐實嶽飛的「罪行」,秦檜找來了嶽家軍中的九名大將,通過威逼利誘,讓他們指證嶽飛,而這九人,都是嶽家軍的核心人物。

那麼,這九人是如何就範的呢?其中最厚顏無恥的,就是前軍統制王俊。

王俊在投奔嶽家軍之前,原本只是東平府的一個小卒,平日裡就是靠著揭發別人的錯誤,以此邀功領賞為生,但由於他能說會道,短短幾年,居然混到了都頭的 位置。

後來,參加嶽家軍之後,跟隨嶽飛的愛將張憲東徵西討,但由於他時常偷奸耍滑,打仗時不賣力,因此沒少被張憲責罵,也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

時間長了,王俊就對張憲頗有怨言,連帶著對嶽家軍也沒什麼好感。

嶽飛被捕後,秦檜派人找上了王俊,指示他誣告嶽飛,並許他高官厚祿,而王俊正盼著這種「好事」,因此,順其自然的,就加入了秦檜的陣營,在誣告嶽飛這件事上不遺餘力。

他先是誣告張憲謀反,並藉此事牽連上嶽飛,至於狀詞,秦檜早就派人寫好了,王俊所做的,就是在上面籤字而已。

王俊的誣告,算是第一步,秦檜通過這個動作,成功的將嶽飛的愛將張憲打入大牢,這就意味著,嶽飛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

除了王俊之外,還有另一個向秦檜主動「投誠」的大將,這個人就是遊奕軍統制姚嶽。

姚政出身貧寒,在靖康之變中,因戰亂逃離家鄉,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嶽飛,嶽飛想到自己的母親姓姚,父親姓嶽,因此就認為姚嶽和他十分有緣,就留他在軍中效力。

最初,姚嶽是一名參謀,他本身是進士出身,在謀略上略有小成,因此,對嶽飛幫助不小,也因為如此,嶽飛對他十分尊重,將他不斷升遷,最終成為遊奕軍統制。

但在嶽飛被捕之後,姚嶽並沒有選擇報答嶽飛的知遇之恩,而是沉默不語,並在王俊的誣告證詞上簽字畫押,對嶽飛的所謂罪行,表示默認。

嶽飛被害之後,姚嶽的真面目徹底露了出來,他主動向秦檜遞上「投名狀」,言之鑿鑿地說自己要嶽飛劃清界限,並上書宋高宗,將全國各地中,帶有「嶽」字的地名全部改掉。

結果,宋高宗還同意了這個荒唐的決定,並全國下詔,依此而行,一時間,「嶽」字成為了禁忌。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就是中軍統制王貴。

王貴也算是嶽飛的愛將之一,嶽家軍的幾場重要戰役,都有他的參與,並且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了嶽家軍的中流砥柱。

而秦檜之所以找上他,是因為他比較熟悉軍中的事務,但最初的時候,秦檜向王貴第一次表達出要構陷嶽飛的時候,王貴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但秦檜顯然不願意放棄,他找來王貴的家人,以此來威脅王貴就範,最終,無奈的王貴同意與秦檜配合,在證詞上,籤字畫押。

而在嶽飛被害後,王貴深感內疚,便因此辭官,賦閒在家,直至因病而死。

這三人的就範原因,代表了九人中的大多數,要麼是因為本身就是那種落井下石之人,比如王俊,要麼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比如姚嶽,再或者就是類似於王貴那樣,因懼怕秦檜報復,只得被迫同意,為陷害嶽飛做「偽證」。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正是在他們聯合在證詞上的籤字畫押,才導致了嶽飛最終被害,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他們也因為此舉,擔上了千古罵名。

小結:

嶽飛被關進大獄後,他手下的十二軍部大將,其中有九人不同程度的參與了誣陷嶽飛一事,之所以參與,原因無外乎秦檜的威逼利誘,或是許以高官厚祿,或是以家人性命相威脅,總之,為了達到目的,秦檜等人是無所不用其極,最終讓這些曾經與嶽飛同生共死的兄弟反戈,成為了嶽飛之死的幫兇。

凌煙閣論史說:

在功名利祿和性命威脅面前,很少人能抵抗得住。那些背叛嶽飛的人,無非是為了這些。

簡單還原一下嶽飛被陷害的過程。

在趙構的授意之下,秦檜開始乞和活動。張俊是見風使舵的角色,很快就跟秦檜沆瀣一氣。

當時反對南宋向金國求和最激烈的人,一個是嶽飛、一個是韓世忠。本來秦檜張俊已經計劃好了拿韓世忠開刀。張俊與嶽飛商議把韓世忠的背嵬軍分了,韓世忠手下的人說:這樣恐怕會引發事端啊。結果秦檜如獲至寶,打算以煽動軍心的罪名誣告韓世忠。嶽飛得知了這個消息,馬上派人快馬報告了韓世忠。當初韓世忠、張俊、嶽飛等大將都有直接面聖的權利,韓世忠立刻趕到趙構面前說明情況,結果韓世忠沒事了。

張俊本來就嫉妒嶽飛,現在一看嶽飛不上路,還壞他的好事,非常不滿。就把嶽飛通知韓世忠的情況報告了秦檜,秦檜大怒,轉而開始計劃拿嶽飛開刀。

果然,張俊作為操盤手又開始行動了。他收買了嶽飛軍前軍副統制王俊,讓他誣告嶽飛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這樣就會把主帥嶽飛也牽連進來。張俊還編造了嶽飛在淮西戰役中違抗聖旨逗留不進的謊言,趙構和秦檜一看:嶽飛有大問題啊。結果先把嶽飛的樞密副使罷職。

王俊是第一個被收買誣告的人。他職位是嶽家軍前軍副統制。他跳出來誣告前軍統制張憲,說他受嶽飛、嶽雲指使謀反,並與張憲當面對證。

王貴是嶽飛離任後總管嶽家軍的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他接了王俊的誣告信後馬上轉交上級。

接著,嶽家軍統制官姚政、龐榮、傅選等紛紛在王俊的誣告信上簽字。

他們在秦檜張俊授意下炮製了嶽飛的四條罪狀:

  • 嶽飛坐擁重兵,多次收到御筆和中使督兵,卻逗留不進;

  • 與張憲、董先背後指責批評趙構;

  • 與張憲、董先等計劃謀算張俊、韓世忠的兵馬;

  • 寫信給張憲,讓他做好準備,打算據守襄陽謀反。

有人說董先也是背叛者,這是不對的,史書上沒有相關記載。

1142年1月27日,趙構下令結束審訊,嶽飛賜死,張憲、嶽雲公開斬首。趙構為其主要目的--乞和苟安--掃清了障礙。

在誣陷嶽飛謀反的前後,秦檜張俊也做足了相關人事安排。

他們先把嶽飛調離嶽家軍,給他樞密副使的虛職。董先調任鄂州御前諸軍統制、侍衛親軍步軍統制;王貴在做完幫兇後大概是良心虧欠,稱病辭職;牛皋則被秦檜派人毒死;徐慶被調離;李道調鄂州御前諸軍統制。軍中幕僚孫革、黃縱、於鵬等人全被發配編管。胡閎休不願配合,裝瘋度日。王俊因為配合積極,被秦檜升任觀察使之職。

嶽家軍最後竟然被交給張俊的女婿田師中去掌管。

這些人為什麼要陷害嶽飛?

陷害嶽飛的主犯當然是趙構。趙構其實是一個最大的極端自私自利者。它在從北向南逃跑過程中,只有當他的地位和生命受到威脅時,才鼓勵眾將抵抗作戰,對眾將也是嘉許鼓勵。而一旦他安定下來了,就不顧親爹媽、不顧兄長、不要祖宗、不要淪陷的國土和臣民,只要保證他自己的地位就行。他只管自己的苟安,反對他苟安的就是敵人,不管曾經立過什麼功勞,不管是不是自毀長城。

除此以外,趙構是鳥盡弓藏啊。眼看江山穩了,就奪回了各位大將的兵權,極言反攻金國的嶽飛終於被殺,以儆效尤。

張俊竭力陷害嶽飛,除了怯金避戰外,他還有諸多私怨私心。紹興七年,嶽飛被任命為湖北京西宣撫使,這麼年輕,一下與老資格的韓世忠、張俊並駕齊驅,「飛以列將拔起,世忠、俊皆不平」。韓世忠是正直的人,後來嶽飛破楊麼,「世忠始服嶽飛之才,而俊益忌之,於是飛與俊隙始深矣」。金人攻打淮西,這本是張俊的防區,而他畏縮不前,嶽飛奮勇進軍,解了廬州之圍,張俊卻惱羞成怒。淮西之役,張俊以缺糧為由慫恿嶽飛停軍不進,嶽飛不聽,等到戰事結束,張反而誣告嶽飛以乏糧為詞逗留不進。

關於秦檜就不多說了,遺臭萬年。

再說說嶽飛下獄後的主審官。當主審官何鑄見到嶽飛後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時,他被感動了,在秦檜趙構面前竭力為嶽飛辯解,力證其無罪。秦檜不能讓局面失控,就經過趙構同意,改派万俟卨為主審官。這万俟卨是個一貫拍馬逢迎的人。在他是小官的時候,看嶽飛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就去拍嶽飛馬屁。他建議嶽飛:足兵足財樹威樹人。這不是讓嶽飛積蓄力量擁兵自重割據稱雄嘛,結果嶽飛把万俟卨罵了一頓,嶽飛從此見面也不尊敬他。此後万俟卨就把嶽飛記恨上了。秦檜是知道他們這個過節的,所以派万俟卨去當主審官。

嶽飛落到他這種小人手裡,哪能有好。各種酷刑毒打,無所不用其極。嶽飛、嶽雲、張憲三人始終沒在供狀上簽字畫押。最後万俟卨按照趙構和秦檜的意圖編造了一切,終於把嶽飛他們逼上了死路。

王俊出面告發張憲,牽連嶽飛,王貴協助,傅選等 人「附會」。他們這些人有的是為了避禍保身,有的是為了邀功求賞。這都是有案可查、證據確鑿的事情。

其他很多中立不偏或緘默不語的將士,說到底也是明哲保身。愛財貪錢,也是人之本性,古今中外真正能夠視錢財如糞土者能有幾人?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昧著良心不義不仁的錢財,君子堅拒不拿。在宋代,不僅文官十分愛財,武將也非常愛財。劉光世、張俊、楊存中等人貪圖錢財是路人皆知的,而像嶽飛那樣清廉奉公之將實在少見。

趙構秦檜最後做到什麼程度?凡是上書說嶽飛有罪該殺的官員,都升官了。

當時有哪些正直之士站出來為嶽飛說話的?

當時還是有正直的朝廷和民間人士站出來為嶽飛鳴不平的。

嶽飛曾經救過的韓世忠,在得知嶽飛即將下獄時,韓世忠為嶽飛鳴不平,他當面質問秦檜,嶽飛謀反有什麼證據。秦檜回答了那恬不知恥遺臭萬年的三個字「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後來韓世忠眼看無力救援,心灰意冷,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

嶽飛下獄後,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大理卿薛仁輔一起上書,說嶽飛無罪。趙宋王室也有正直之人,宗正卿循王趙士㒟(niǎo)願意以全家百口擔保嶽飛無罪。民間人士布衣劉允升也上書,訴說嶽飛的冤情。

但是,結果令人憤懣,所有替嶽飛說話的人,都被万俟卨彈劾。那三位官員被罷官,布衣劉允升慘死獄中,趙士㒟被貶往建州(今福建建甌),後來就死在那裡了。

結語:嶽飛蒙冤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

嶽飛蒙冤是一面人性之鏡,眾人的良知和欲望都被照了出來。誰是誰非,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讚、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94310417小雲說:

這麼情節我在二十五史中看過,是嶽飛自小拜了把子的好兄弟王貴被叛了他,嶽飛,牛皋,王貴,張什麼忘了。長城倒於自毀,大壩潰於蟻穴。想當年十二道金牌阻止了嶽王爺強勢北閥,這也是一罪,加上嶽元帥缺心眼志力於迎回二帝,挑亂了趙構的私心,寧可二聖受辱慘死,也不能費盡心機再迎回一個拌腳石,加上立太子之事,和他功高震主,犯了眾怒,示想一下不老老實實作一個順毛驢,非要逆勢而為,不知天高地厚,行同於犯上作亂,大逆不道,必僅伴君如伴虎,為了少耗費財力物力人力,秦檜早以於金國定下了蜜約,嶽飛成了當朝中金雞獨立的一個弱勢群體,真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人,在被撤了節度使大權和元帥之職後,他心灰意冷,回家鄉閒居了幾個月,秦檜也苦於抓不住真憑實據,才想到了小人王貴,王貴身為統制官也管轄著上萬人馬,幾年前因一次戰鬥失利,被嶽元帥執行軍法,打了八十沙威杖,因此懷恨於心,似機報復,也降了級,在秦檜,張俊,萬汝才等之流導演下,人證物證具在,將嶽雲,張憲三人一同綁於風波亭,慘忍的於以殺害,真是天日昭昭,千古奇冤。小人王貴不得好死(✪▽✪)?

老蟲侃歷史說:

嶽飛手下10大將背叛的有3人,分別是:王貴、董先和王俊

1、王貴

王貴是嶽飛結拜大哥,謹慎,細緻,是嶽飛管家式人物,在軍中地位僅次於副將張憲

王貴還是嶽家軍的主要戰將,從嶽飛起兵就隨嶽飛轉戰各地,戰功卓著

秦檜等人羅織嶽飛罪名時,王貴因受張俊脅迫,參與誣陷嶽飛

嶽飛遇害後,王貴自知處境艱難,引疾辭職。紹興二十三年八月病死

2、董先

董先原在九宮山為盜,後來與張憲一同歸順宋軍。

加入嶽家軍後,董先作戰勇猛,不失「急先鋒」本色,被任命為先鋒軍統制,屢立戰功。

但是此人好財利酒色,為嶽飛所不喜後來出賣嶽飛,成為張俊查處嶽飛的重要證人。

嶽飛死後董先繼續領軍,病死於鄂州,官至節度使。

3、王俊

王俊也算是嶽飛手下大將,因為他做到了張憲副手的職位。

王俊原本不屬於嶽飛手下,靖康年間他隸屬範瓊,範瓊被張德遠捕殺後,王俊歸受李綱領導圍殺楊麼,後來嶽飛平楊麼,王俊才歸順嶽飛

王俊刁滑無能,生性險薄,俗名王雕兒,但可能有後臺,所以嶽飛不得不用。

最後嶽飛被罷兵權,就是王俊首先告發嶽飛,才釀成慘案。

王俊最後竟得以善終,嚴重懷疑他是張俊安排在嶽飛軍中的臥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79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