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三國時的蜀國到底有多強?_三國時的蜀國到底有多強啊

GopoDSss說: 從中國歷史記載中,客觀比較蜀國各個時期和三國時期其他陣營的戰力比較 蜀國是三國時期中最後…

GopoDSss說:

從中國歷史記載中,客觀比較蜀國各個時期和三國時期其他陣營的戰力比較

蜀國是三國時期中最後一個成立的國家,成立於西晉末年,在三國時期中先後經歷了劉備、劉禪、劉協三代的統治。在戰力比較上:

  1. 初期: 劉備統治時期的蜀國,其軍隊戰力不如魏、吳。因為蜀國初期基礎薄弱,劉備在成立蜀國之初就被魏軍所迫,並在赤壁之戰中敗北。
  2. 中期: 劉禪統治時期的蜀國,其軍隊戰力較魏、吳更為強大。在劉禪統治期間,蜀國在戰略上較為保守,主要是防禦性戰爭,使得蜀國的防禦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後期: 劉協統治時期的蜀國,其軍隊戰力不如魏、吳。劉協在統治之後,蜀國軍隊戰鬥力下降,並在被魏軍攻佔後滅亡。

總體來說,蜀國戰力在三國時期中是有波動的,在初期和後期戰力較弱,而中期戰力較強。但是魏國和吳國在三國時期中戰力始終強大.

蜀國軍隊在三國時期中具有一些優勢和劣勢。

優勢:

  1. 精銳部隊: 蜀國軍隊在精銳部隊方面有著較高水平。劉備早期組建的五虎大將軍,以及後期的趙雲等將領都是蜀國軍隊中的精銳部隊。
  2. 防禦戰術: 在劉禪統治期間,蜀國戰略上較為保守,借鑑山地防禦戰術,使得蜀國的防禦能力得到了提高。
  3. 軍民團結: 蜀國軍民關係較為融洽,軍民團結緊密。這使得蜀國在抵抗魏軍入侵時有著很高的抵抗能力。

劣勢:

  1. 軍事管理: 蜀國的軍事管理較為鬆散,缺乏統一領導。這使得蜀國在戰爭中難以形成有效的戰略。
  2. 經濟基礎: 蜀國經濟基礎較薄弱,軍隊裝備和物資短缺,這使得蜀國在戰爭中難以與魏、吳相抗衡。
  3. 軍隊素質: 蜀國軍隊素質較低,缺乏專業化訓練。這使得蜀國在戰爭中難以取得勝利。

總體來說,雖然蜀國軍隊在精銳部隊和防禦戰術上有著優勢,但是在軍事管理、經濟基礎和軍隊素質上存在劣勢。這些劣勢在戰爭中使得蜀國難以與魏、吳相抗衡。導致蜀國最終無法在三國時期中佔據主導地位。

默爾索說:

不好意思,真實三國歷史中,蜀國是最弱的勢力,一點都不強。

當然,如果只看《三國演義》,肯定會認為蜀國是當之無愧的最強力量:諸葛亮大智若妖,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喝斷當陽橋,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這樣的力量,怎能稱之為弱呢?

然而真相是,小說創作與真實史實存在差異,諸葛亮固然多智,五虎將固然英勇,但除了這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之外,蜀國再無其他資產了。圖霸天下,光有這麼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三國時期的歷史情況是曹魏佔據中原,天下十四州有十州在手,人口、土地、軍事力量、資源儲備都是三國中最強;吳國地處江南,生活富庶,孫氏父子從小便紮根於此,手握三州,眾志成城;至於蜀國,鼎盛時期也只有一州在手,而且幾乎是全民皆兵的狀態,佔據地理優勢勉強自保而已,而且這份天險也並不是劉備用軍事力量打下來的,眾所周知,劉備是被請進去的。


對於蜀地來說,劉備軍團完全是外來力量。劉備、張飛是河北人,關羽是山西人,黃忠河南人,馬超祖籍陝西,諸葛亮出生於山東……發現了嗎?蜀國建國的核心力量,沒有一個是蜀國人。不是本地人,就意味著沒有可用的宗族關係,劉備政權和蜀國的國民之間是存在距離的。而且,這種狀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人才的儲備方面捉襟見肘,蜀地名仕大多瞧不起劉備,也不願為之效力。

因為人才儲備不濟,所以蜀國在核心力量相繼去世之後,就走向了斷崖式的下跌。劉備晚年出徵吳國,夷陵之戰幾乎是一觸即潰,這才上演了白帝城託孤的戲碼。到了公元262年,司馬昭對蜀地的認定便是四個字「師老民疲」,進而一舉滅亡蜀國。

如果蜀國真的很強,怎麼會是三國中最先滅國的一個呢?

豹眼看歷史說:

三國時期的蜀國,到底有多強?本就是一個益州牧硬生生地整成了蜀漢帝國,能強到哪裡去呢?

豹眼不清楚為何許多人替劉備、諸葛亮感到遺憾,似乎他們只是運氣不好,否則就可以一統天下。

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漢高祖能做到的,劉備為啥做不到

豹眼一直在想,劉邦咋能依託西蜀進而平定天下,咋劉備就做不到呢?

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並不僅僅是有多少兵力,更要看重有多少能統領軍隊打仗的將領。

劉邦有蕭何,劉備有諸葛亮;劉邦有張良,劉備有諸葛亮;劉邦有陳平,劉備有諸葛亮;劉邦有韓信,劉備有諸葛亮。

且不說諸葛亮能不能比得上蕭何、張良、陳平、韓信,事實上,劉備只有諸葛亮,但也沒有真正發揮出諸葛亮的全部能量,僅僅是委託諸葛亮籌辦糧草而已。

劉邦登基稱帝,蕭何居功第一,但沒有張良、陳平,沒有韓信,蕭何就是一個任勞任怨的勞模,最後啥也不是。

劉備的韓信在哪裡?

劉邦幾乎是屢敗屢戰,情況跟劉備基本相同。

在劉邦兵敗彭城後,韓信與張耳率兵數萬,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劉邦全軍覆滅,剝奪了韓信全部精兵。韓信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援助劉邦並擊敗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平定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再次剝奪韓信精兵,韓信收集趙國殘兵敗將進攻齊國,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項羽與劉邦籤訂鴻溝協議後,聽從張良、陳平建議,撕毀協議,進攻項羽失敗。韓信率軍與劉邦會師垓下,並指揮劉邦所有軍隊圍殲楚軍,逼迫項羽戰敗自殺。

整個楚漢戰爭,劉邦主要是抵抗項羽的主力部隊,但外圍作戰幾乎是韓信一人完成。

反觀漢末三國時期,劉備率軍與曹操、孫權周旋的時候,劉備的韓信又在哪裡呢?

蜀漢人才濟濟,但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隊

沒有史料記載劉備最強大時有多少兵力,但十幾萬是有的。這點兵力不必說與曹操相比,就是與孫權相比也是弱勢。

但戰爭的勝負並不僅僅在於兵力的多少,韓信的情況就說明了這一點。

韓信也是數萬兵力起步,但包打天下。這點兵力,劉備還是有的,但帶領這些兵力百戰百勝的將領在哪裡呢?

蜀漢人才濟濟不假,但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還沒有。別的不說,就說關羽,一個襄樊都吃不下,還能包打天下嗎?

關羽之敗,縱有一萬個理由,但終究是失敗了。

馬超很厲害,但被曹操像趕兔子一樣跑到了西蜀投靠劉備,這能與韓信相比嗎?

其他的人還能辦到嗎?魏延鎮守漢中十多年,給他幾萬軍隊拉出去逛逛,能走多遠呢?

吃瓜群眾就不必操心了,魏延是不是那塊料,劉備比所有人都清楚。

馬超一直想回到西涼去,並非絕對是劉備不放心。馬超在西涼的確是有些影響力,但恐怕只會給劉備添麻煩,未必能有所建樹。馬超、韓遂等十部反叛都難有作為,馬超單槍匹馬能走多遠呢?劉備一樣是很清楚。

論單打獨鬥,他們對付不了曹魏、孫吳的群狼戰術。更要命的是,他們自始至終沒有形成一個穩固的團隊。分兵把守,這就更削弱了其戰鬥力。

團隊作戰,弱化了曹魏集團個人聲望,但其戰鬥力卻爆棚

受演義的影響,劉備「五虎上將」的名氣遠遠蓋過曹操的「五子良將」。但歷史的真實是無論單打獨鬥還是團隊作戰,五虎上將都不是五子良將的對手。何況曹操還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等嫡系將領。

曹操不僅要面對孫權、劉備,還要對付北部遊牧民族的騷擾及內部反叛勢力。曹操講究的是集團作戰,相對弱化了每一個將領的能力和功績。

在每一次重大戰役中,曹操集團二三流戰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部分勢力,無論是演義還是史書都沒有完全、真實的展示出來。

在以往的問答中,豹眼曾經說過,曹操的軍事勢力是金字塔式的結構,而劉備軍事實力的組成卻是麻杆式的,高度是有了,但缺乏厚度。

因此,豹眼認為,劉備的軍事力量除了「五虎上將」之外,可以單獨一戰的就只有魏延一人。

豹眼並非有意排斥劉備,任何一個人能一統天下,豹眼都認為是幸事。但不得不說,劉備、諸葛亮心比天高,但實力的確是不允許哦。

從軍隊的數量來說,劉備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就是與孫權相比也差了一半。

就鼎盛時期劉備的戰將而言,「五虎上將」絕沒有見誰滅誰的能力,在局部戰役中,或許有些優勢,但放在大的整個戰役中,沒有一人能擔當起獨挽狂瀾的重任。

關羽萬人陣中斬殺顏良,那是在曹操整個集團的運籌之中,這正說明了曹操團隊作戰的威力;

趙雲長坂坡之戰的勇猛還是漢水之戰的「一身是膽」,都是敗中脫險;

張飛長坂坡一聲斷吼只是困獸奪命一搏,畢竟不是張遼逍遙津之「威震江東」。

張飛、趙雲等人的勇猛多體現在求生之中,沒有化作實實在在的勝績,這就是差距,說到底就是整體實力不夠。

回到題主的問題,在劉備鼎盛時期,除了「五虎上將」個人實力可以與魏吳單獨一戰以外,別無可以稱道之處;蜀國建立以後,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先後去世,劉備已經沒有了與曹魏、孫吳一戰的本錢。劉備不服,但夷陵之戰足以說明了一切。

與其說蜀國到底軍事實力有多強,還不如說蜀國到底有多弱。

漢中之戰後,劉備的精銳就剩關羽荊州那三萬左右的兵力;

襄樊之戰後,經過兩年的休整,劉備才勉強湊集了三萬五千左右的兵力討伐孫吳;

夷陵之戰後,蜀國也就只剩下劉備永安城一萬殘兵、趙雲一萬援軍以及魏延駐守漢中的兵力。其他地方的兵力也就只能維持地方秩序,就是防禦曹魏、孫吳的能力也不夠。

劉備病逝,南中叛亂,諸葛亮美其名曰「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但史實是如果諸葛亮平叛的話,該動用哪裡的兵力呢?

經過休養生息,諸葛亮發動了北伐,但豹眼認為,每次諸葛亮動用的兵力最多就是五萬人左右,這也是北伐沒有實質性收穫的根本原因。

蜀國滅亡時,在冊甲士十萬二千人,其中姜維統五萬精兵在劍閣抵抗鍾會,諸葛瞻父子率三萬在綿竹全部陣亡,另有兩萬駐守永安防禦孫吳。

從這個數字來看,就基本清楚蜀國軍事實力有多強了,確切地說是多弱。

諸侯爭霸還是憑實力說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必說姜維,就是諸葛亮一直活著,也不會有奇蹟發生。

不願意洗洗就睡的人,就躺在床上意淫吧,只能祝願他們做個好夢,把孫吳、曹魏滅掉了。

註: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老威觀史說:

三國時期,蜀國最強的時候,應該是在公元221年,劉備拿下漢中時期,是整個蜀漢的頂峰。那個時候,蜀國擁有了整個益州和半個荊州,兵員總數在15-17萬人左右,並且這些部隊中,大多數都是常年徵戰下來的精銳部隊,其實力與魏國和東吳都有的一拼。

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劉備拿下漢中之後的一段時期裡,蜀國在軍事上達到了歷史最高的巔峰時刻,而在人員上,也是人才最多的時期。

武將方面,有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此外還有魏延、吳懿等大將,都屬於當時頂級水平的武將;文官方面有諸葛亮、法正、費禕、蔣琬、鄧芝等,從人員結構上來說,當時蜀國武將集團的實力明顯高於文官集團,文官集團的整體水準在三國來說偏弱,武將集團的整體水平是當時三國最強的。

▲五虎上將,代表著劉備在武力上的巔峰時期

不過即便是蜀國實力最強的時期,劉備也只能單獨對戰曹魏或者東吳當中的一家,並沒有同時對抗兩家的實力,所以從外交上來說,還是需要聯吳抗曹。

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最好的發展方案是和荊州的關羽一同出兵北伐,乘著武將集團強大的時候,也就是武力最強的時候全力北伐,爭取短時間內打垮曹魏,這樣便能奠定勝局。

而歷史非常詭異的地方在於,關羽竟然在219年也就是劉備拿下漢中後不久出兵北伐曹魏,這個重大的軍事行動竟然沒有通知西川的劉備。而當時劉備剛拿下西川和漢中,尤其是曹操把漢中的百姓都遷走了,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鞏固西川和漢中的地盤,暫時還不能出兵北伐,關羽一直孤軍北伐,雖然一開始非常順利,甚至水淹七軍,但是也架不住曹魏和東吳兩方面的夾擊,最終兵敗被殺。

▲水淹七軍只是讓關羽獲得了短暫的軍事優勢,但也架不住曹魏和東吳的同時攻擊

如果當時的北伐,是西川的劉備和荊州的關羽一同北伐的話,至少不會出現關羽丟失荊州的事情。我們都知道,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曹魏不斷地派兵增援樊城,導致關羽為了儘快拿下樊城,抽空了荊州的守軍,才導致東吳偷襲荊州得手。如果劉備從西川出兵進攻關中地區,那麼曹魏最多也只能派于禁的七軍援救樊城,關羽的壓力也就沒有那麼大,也就不會從抽空荊州的部隊進攻樊城了,如此一來,東吳的偷襲實際上是不能得手的。

所以關羽一路北伐,不跟劉備打招呼,顯然是有些貪功了。而劉備的弱勢在於,如果他不能乘著219年前後蜀國處在武力最強盛的時刻迅速定下中原,那麼越往後面,蜀國就會越弱。

一方面因為蜀國的實力在三國當中是最弱的。不僅地盤最小,而且土地質量(單位面積產量)也不如曹魏和東吳,人口是三國最少的,蜀國人口不足百萬,魏國大概有443萬人,東吳大概有230萬人。當時的人口數量就決定了國家的動員能力,到極限的情況下(也就是人口比軍隊是10比1的比例),蜀國也就只能動員不到10萬人,魏國能動員超過40萬人,吳國也能動員超過20萬人。

另一方面在於蜀國面臨人員老化的情況,在公元220年黃忠病死,222年馬超病死,即便沒有襄樊戰役,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這個時候蜀國的五虎上將也只剩下了三位,當然最重要的是劉備最得力的參謀長法正也是病死於公元220年,這是劉備集團最大的損失。由於在襄樊戰役後,劉備集團的頂級人才接二連三地死去,使得蜀國到了後期的時候,即便是人才方面也是三國最弱的。

所以劉備在公元219年也就是最鼎盛的時期,應該要壓住關羽不能讓他獨自北伐,而是等自己做好準備之後再行北伐,這樣的北伐才能有足夠的勝算。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即便是公元219年的蜀國,只是在武力上達到了巔峰,但其軍事實力也只能單獨對抗曹魏或者孫吳當中的一家,並不能同時對抗兩家。同時由於蜀國在國力上是三國最弱的,所以在當時來說,劉備最好的策略其實是按照諸葛亮「隆中對」中提出的方案,西川與荊州同時北伐,才能乘著自己在武力最強的時候定下中原,從而奠定統一全國的基礎。

哈達博士說: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蜀漢對自己的稱謂是漢,以示正統,只是後世為了將其與西漢和東漢區分開,故稱蜀漢。下面就分析一下蜀漢實力弱的原因。

先天不足,只據有一州之地,人口基數在三國中又是最少的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蜀漢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全國分為二十二個郡。即使是這樣,蜀漢的國力也無法與四通八達的魏國甚至吳國相抗衡。

蜀國人口只佔魏國的五分之一,吳國的二分之一。即使是蜀漢全盛時期,即荊州丟失前,蜀國也只有30餘萬戶,人口約一百萬,兵力在16萬至20萬之間,是三國中最少的。梁方仲在《中國歷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中記載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即蜀漢亡國時有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有52萬戶,230萬人。據此估計,蜀漢亡國時,魏蜀吳三國的兵力分別為10萬、50萬、23萬左右。關於蜀漢軍隊的戰鬥力,下面從分幾個時期來分析一下。

蜀漢前期,人才濟濟

蜀漢前期,即劉備在世時,有五虎上將等一大批將才,包括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皆有萬夫不擋之勇,在對曹魏和東吳戰爭中也屢建奇功。那時的蜀漢軍隊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戰鬥力不亞於其他兩國,有一爭天下的底氣。特別是在於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中,取得全勝,把曹操打的沒有了脾氣。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都不成功,基本都是因為糧草補給問題不得不退兵,可見那時。蜀漢已經沒有能力再與曹魏爭鋒了。諸葛亮去世後,也就是在劉禪統治蜀漢29年中,大將姜維有15年時間在不斷的北伐,致使國力消耗嚴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從軍隊構成上看,蜀漢的精銳部隊可以分為三部分:白耳兵、西涼騎兵、無當飛軍。白耳兵戰鬥力時最強悍的,連魏國和吳國都非常畏懼,被諸葛亮稱為「西方上兵」。公元208年,正是這隻部隊擊退了曹操的追擊才使劉備集團得以保全(記得三國演義中的劇情是張飛大吼一聲把曹軍嚇破了膽,然後劉備就逃脫了。影視劇和小說是為了渲染劇情採取誇大手法,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尊重史實的)。劉備敗退白帝城時,也是白耳兵擋住了吳國軍隊的乘勝追擊。另一隻軍隊——無當飛軍,是諸葛亮於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平定南中地區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建立的一支部隊。無當飛軍也有神勇表現: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進行第四次北伐期間,王平率領三千無當飛軍應對六萬張郃帶領的魏軍進攻,無當飛軍在較高的地勢射殺了張郃。以上講的是蜀漢軍隊中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當然從總體上說蜀漢的軍事實力肯定是不如曹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軍隊戰鬥力也在逐漸下降。

蜀漢後期,軍隊實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那麼為什麼蜀漢會越來越弱呢?還得從它的地理位置說起。蜀地處於內地且是丘陵地帶,在當時生產條件下土地不宜耕種,這是蜀漢人口與其他兩國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能光看蜀國前期有五虎上將,又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大名鼎鼎的人物,但這些人都是劉備在入川之前拉攏進來的,入川之後,因為這些人慢慢老去和戰死,再加上荊州失守以後,蜀漢就只剩益州一地,益州地處偏遠,很難再招攬天下名士補充進人才隊伍,這就導致了蜀漢的人才凋零。在三國後期,三國裡面曹操陣營有很多能夠帶兵打仗的大將,像張頜張遼之類,東吳也有陸遜呂蒙之流。而能與之抗衡的張飛關羽等人,在後期全部都死去了。蜀國全是些沒有經歷過太多大風大浪的新兵,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將領。而且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造反,其實又是蜀國折損了一員大將,馬謖大意失街亭,不堪重用,這麼算下來,蜀國不是不想強大,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帶兵打仗的將領。人才是國家間競爭的主戰場,人才沒有了,蜀國還能贏嗎?

內部派系紛爭

另外,蜀國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分成幾個派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和睦團結。例如蜀漢政權內部主要分成劉備從外部帶來的人和益州原本就有的世家大族。這些派別也是你爭我鬥,只是在諸葛亮在世時被壓制了而已。內部的鬥爭進一步削弱了蜀漢政權的實力。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說:

之所以認為三國時的蜀漢強,是因為羅貫中寫了一本《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五員大將,而這五虎上將的武力,簡直是吊打其它武將,相反在曹操和孫權那邊,武將的武力值都不如蜀漢五虎上將,存在感也不如蜀漢五虎上將。

蜀漢除了有五虎上將,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存在,蜀漢軍隊簡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哪怕打了敗將,只要在最後關頭拿出諸葛亮的錦囊來,拆開一看按裡面的計劃行事,保證反敗為勝,而且沒有懸念,這樣的蜀漢焉能不強!

說到底,說蜀漢強,無非就是武將強+諸葛亮多智謀,造成一個感覺,就是蜀漢在軍事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並不是說蜀漢的綜合實力很強,相反,蜀漢的綜合實力並不強,在三國中,有著最少的人口和面積最小的地盤。

現在來說說蜀漢有多強?

先說五虎上將有多強?可以這麼說,三國演義武力排名前十的武將,蜀漢佔了5個,就是五虎上將,分別是趙雲(排第2),關羽(排第4),馬超(排第5),張飛(排第6),黃忠(排第7)。

曹魏前十隻有2人上榜,分別是典韋(排第3)、許褚(排第8),東吳前十也只有2個上榜,而且位次在最後,分別是孫策(排第9)、太史慈(排第10),另外還有一個不屬於三國任何一國的呂布排在第一位。

再來看看五虎上將的戰鬥力。

趙雲,號稱「常勝將軍」,一生大小百餘仗,全未敗過,尤其是長坂坡大戰,趙雲以一人之力對抗百萬曹軍,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拋不可擋,一戰殺死曹營五十多名大將,令曹軍膽戰心驚。

漢水之戰,趙云為救黃忠也是英勇善戰,還以空城計智退曹操大軍,嚇著曹營名將徐晃和張郃不敢出戰,趙雲直到七十多歲時,還在為蜀漢徵戰,陣前力斬西涼名將韓德一門五將。

在趙雲面前,曹軍基本上就是渣渣,趙雲一個人可以打幾十萬曹軍,這還不夠強,曹軍在趙雲面前簡直就泥巴做的,一槍好幾十個,一個趙雲就如此了,蜀漢能不強嗎?

關羽,號稱「名將剋星「,關羽是天下聞名的勇將和忠義的代名詞,一生斬殺名將最多,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都在關羽手下沒走過三個回合,就被斬殺,襄樊之戰,曹營名將于禁被擒,龐德被殺,關羽威震華夏。

同時關羽也是曹操最為器重的大將,曹操手下人才濟濟,猛將如雲,可是曹操獨獨鍾情關羽,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關羽比曹操所有大將都要強,一個關羽尚且如此,蜀漢能不強嗎?

張飛,號稱」猛將剋星「,張飛能與天下第一的呂布大戰一百回合而不敗,從來沒怕過呂布,也沒有敗給呂布,反而是越戰越勇,雖然有」三英戰呂布「,才戰敗呂布,但是比起曹營六員大將才能戰敗一個呂布,張飛比曹營大將強多了。

張飛與大部分曹營大將都有交手,從無敗績,不是平手,就是勝利,長坂橋前一聲吼 ,百萬曹軍不敢動,還捎帶被嚇死一個,而且張飛的名字是被曹操唯一記在錦袍上的,在戰爭中遇到要躲開的名字,張飛能在百萬大軍中取敵方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

同樣,百萬曹軍在張飛眼前如同不堪一擊,有將如此,蜀漢還不夠強大嗎?

馬超,名將世家之後,勇猛不輸張飛,曾經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差一點喪命,馬超能與張飛、許褚等猛將大戰三百個回合而處於不敗之地,這種猛將,曹宮只有一二個,而蜀漢有五個,蜀漢還不夠強大嗎?

黃忠,寶刀雖老,依然無敵,定軍山一戰,黃忠斬了曹魏關中主帥,這可是天大的功勞,而且當時黃忠已經六十多歲了,算老將了,尚且能斬了夏侯淵,要是年輕,估計是打遍曹營無敵手,這還不夠強嗎?

這還沒有完,蜀漢還有一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簡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例不虛發,自從蜀漢有了諸葛亮,曹軍與蜀漢的交戰從來沒贏過。看看諸葛亮的戰績和功勞,出使東吳舌戰群儒力促孫劉聯盟,草船借劍三天借來十萬支箭,赤壁之戰借東風大破曹軍,三氣周瑜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數十萬大軍等等。

哪怕蜀漢處於再艱難的狀況,只要諸葛亮出馬,立即扭轉戰局,反敗為勝,這還不夠強嗎?

在三國演義中,有了五虎上將再加上諸葛亮這個組合,就讓蜀漢顯得相當強悍,簡直吊打曹魏與東吳,讓曹魏和東吳顯得沒有存在感,所以我們顯得蜀漢強,而且蜀漢歷史上,其勢力的擴大是後來居上的,從一無所有到封土建國,完全是靠武力僅僅用了十年時間打出來的,這還不夠強嗎?

歷史笑春風說:

我們受到《三國演義》中的影響,認為蜀國的實力很強。如果不是東吳破壞聯盟,蜀漢連續遭受了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失敗,劉備還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就算是在諸葛亮的時代,如果不是秋風悲歌五丈原,諸葛亮也是能夠打敗司馬懿,興復漢室的。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其實在三國之中,實力最弱小的就是蜀國。

蜀國的弱小是先天不足造成的。劉備在北方立足不住,來到荊州投靠劉表的時候,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在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後,依靠著諸葛亮的卓越的理政能力,劉備的實力才逐漸壯大。可這個時候,已經比起曹操和孫權都已經差遠了。

尤其是劉備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他在北方的根據地徐州屢次被他人奪走,成了無主的遊軍。在荊州也是劉表想要利用他抵抗曹操,才把新野小城借給他安身。在這一點上,劉備就更不能和曹操和孫權相提並論了。在此後,曹操南下的時候,劉備在當陽長坂遭受了慘敗,積聚的兵力又損失一空。用魯肅後來的話說,就是當時劉備手下的兵力不足一校,可謂悲慘至極。

赤壁之戰中,劉備和孫權聯合打敗了曹操,這才佔領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有了立足之地。劉備趕緊拼命擴張實力,迅速建立了一支軍隊。後來,劉備又向孫權借得南郡,有了向外發展的基地。

龐統對於劉備統治下的荊州有個評價,那就是荊州歷經戰亂,已經疲敝,建議取得益州為根據地。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對荊州的搜刮何其嚴重,這也是後來東吳襲擊、夷陵之戰中,沒有人響應劉備的根本原因。

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劉備和孫權發生了湘水之爭。在這次爭端中,關羽率領的荊州留守軍隊有三萬,劉備率領的益州援軍有五萬,這樣算來,加上益州的留守軍隊,劉備的總兵力最多也就十萬人而已。而這支軍隊,在以後的長時間裡也沒有增加。

這是因為,在隨後的漢中之戰中,劉備的兵力數量沒有增加,由於戰爭的損耗,還有所下降。由於漢中之戰關係到蜀國的生死存亡,劉備不得不動員全部的力量投入戰爭。當時的蜀國已經達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而曹操在失敗撤退的時候,也採取了遷民的辦法。劉備佔領了漢中,得到的是赤地千裡。劉備除了佔領了重要的戰略地區,在經濟實力、人口上並沒有得到補充。總體上,劉備的整體實力還有所下降。

這樣,劉備的十萬人馬,分布在從益州、漢中、上庸到荊州的幾千裡的防線上,地廣兵單。在隨後的荊州之戰中,蜀漢又損失了荊州地區,還有以關羽為首的荊州的主力五萬人左右。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率領的剩下的五萬多蜀軍主力大部被殲滅。這個時候,用諸葛亮的話來說,是蜀漢的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諸葛亮的時代,經過諸葛亮慘澹經營,才建立了總數為十二萬的軍隊。這中間還包括李嚴駐守永安的軍隊。諸葛亮就是依靠這支軍隊發動了北伐。這使得諸葛亮兢兢業業,唯恐有失。第一次北伐失敗,僅僅損失了幾千人馬,諸葛亮就自貶三等,向國人謝罪。而這種損失,曹魏和東吳都是輕鬆可以承受的。

這使得諸葛亮不能運用魏延提出的奇計,因為一旦有所閃失,就會給蜀漢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在最後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集中了蜀漢最大的兵力,也只有十萬人馬。這使得曹魏對他採取堅守不出的戰略,使得諸葛亮無可奈何,只能在對峙中病逝五丈原了。

到了姜維時期,他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對曹魏發動了攻伐。我們可以看到,姜維的兵力也就在幾萬人。由於兵力有限,姜維也無法取得大的戰果。最後,在曹魏發動的滅蜀之戰的時候,面對二十萬魏軍的進攻,眾寡懸殊的蜀漢很快就滅亡了。在投降的時候,蜀漢所有的在冊的兵士也就十一萬二千人。

從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蜀漢的實力是在三國中最弱小的。這也是諸葛亮一直奉行聯吳抗曹方針的原因。只有聯合東吳,一起對抗實力最強的曹魏,蜀漢才有出路。

在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實力最鼎盛的時刻,實力還是有限的,不足以實現《隆中對》的兩路北伐的任務。而且與此同時,劉備、關羽在外交上又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最終和東吳發生了兩敗俱傷的戰爭,葬送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瑞芯76876說:

三國是一個恢弘的盛世,在這個是代理出現了一代梟雄曹操,也有智若近妖的諸葛亮,同時也有小霸王孫策,赤壁之戰曹操敗退北方,從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在這三國之中卻是蜀國最弱,如果非要說蜀國強,估計也就只強在一個正統上面。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了袁紹,從此也就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緊接著曹操攜帶數十萬北方士兵討伐南方,但是在赤壁之戰中卻一敗塗地,蜀國並不強,只擁有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其中荊州還是借的,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又在夷陵被打的打敗,整個蜀國就只有一洲之地。如果說將三國時期這三個國家打分的話,總分一百,曹操就有八十分,東吳有六十,而蜀國只有四十分,這就是蜀國的強大了,三國時期蜀國的人才根本就比不上東吳和曹魏,法正病逝,龐統有死在了落鳳坡,除了蔣琬諸葛亮再也沒有人能夠撐得起大局了,武將上面關張二人死亡,就只有趙雲了,趙雲老了還出徵差點就被俘虜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就是對蜀國的描寫,蜀國都已經山窮水盡了,曹魏有鄧艾等年輕的將領,東吳有陸遜,可以說在軍事上蜀國就已經落在了尾巴上面,蜀國只有益州這一塊地盤,天下共分為九州,曹操獨佔六州,而且都是經濟繁榮的地方,東吳有吳越故地加上荊州,可以說實力比蜀國都強很多。

三國時期蜀國全部都是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軍事上不如其他兩國,在政治上面劉禪又只是一個花花皇帝,不曉得勵精圖治,和曹丕相比差的遠了,因此三國時期蜀國的實力就只能打個四十分,不能再多了。

豫南史話說:

三國時蜀國有多強?屈居第二,僅次於曹魏。

劉備奪得益州後,派出大軍進攻漢中夏侯淵部,當時的曹操主要有四大軍團:

  • 漢中軍團,由夏侯淵統領,遏制劉備北上之途。
  • 南郡軍團,駐紮在南郡,襄樊之戰時由于禁、龐德統帥,遏制荊州。
  • 合肥軍團,由樂進、張遼帶頭主要任務遏制孫吳,當作進攻孫吳的橋頭堡。
  • 幽并軍團,主要是烏桓騎兵和并州騎兵,主要防範北方遊牧民族。

說實話,當時劉備派遣黃忠進攻漢中,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黃忠會在定軍山將夏侯淵擊殺,所以非常震驚。奪得漢中後,蜀國擁有了北上長安的途徑,避免了被曹操壓制在益州的下場。緊隨其後的是襄樊之戰。

而蜀漢最強的時候應在關羽襄樊之戰之後,此時的蜀國北可出漢中、南可出荊州,加上荊州水系發達、地勢平緩,可從多條路出荊州,所以荊州可以說是蜀國北出的命脈所在。

當時關羽襄樊之戰取得大捷,何以能名震華夏?就是因為此戰關羽把曹魏荊州防守的軍團擊潰,此時的關羽只需一支輕騎就可以直取曹魏首都許昌。

據說當時曹操嚇得都差點要搬家,幸好手下謀士獻計和孫吳合作進攻荊州,然而就是這種情況下,關羽所統帥的蜀國荊州軍團依然守住了荊州,甚至一度佔據上風,如果不是後方傅士仁、糜芳投降,使得關羽失去糧草、兵士援助,極有可能關羽重創孫吳。

就是這樣猛的荊州軍團還不是當時蜀國的全部,荊州失去後,劉備親率大軍進攻孫吳為關羽報仇,孫吳根本沒有還手之力。諸葛亮等人不願攻吳所以沒有跟隨大軍,使得大軍駐紮失誤也沒人知曉,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

可是此時的蜀國國內還有大軍,諸葛亮率漢中軍團在漢中防守魏國,所以說當時的蜀國是真的強。

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兩次大戰直接將曹魏遏制蜀國的兩大軍團擊潰,蜀漢伐吳一路攻城掠地,蜀國的國力相比孫吳可以說是顯而易見,遠超於孫吳、僅次於曹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楚曉承說:

東漢末年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天下就開始暗潮湧動,直至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曹操建立了魏國,孫權繼承家業吳國,東漢後裔劉備靠著一幫有勇有謀的能人志士一起打下了蜀國江山。

曹操建立的魏國是在東漢王朝的基礎上建立的,天下十四州曹操手裡就有十州,不管是在人口、土地,還是軍事實力以及自然資源上都是三國中最強的王者,最後也是曹操所建立的魏國滅掉了蜀、吳兩國。

吳國所處的地方屬於江南區域,經濟資源等豐富,加上吳國是孫氏父子傳承下來的,有著很強的根基在裡面,手裡是握有三州,實力自然不敢小覷。

十四州的天下,剩下一州便是落入了劉備的手中,但是有人可能會跳出來問了,這蜀國的實力也不是那麼強悍嘛,即使在蜀國國力最鼎盛的時期,手裡也只有一州而已,怎麼能跟其他的兩個國家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呢?到底這蜀國有多強呢?

一、西漢皇帝後裔,引無數賢才紛至沓來

雖然蜀國是最先被滅掉的,但是其實力不容小覷,畢竟在一定的時期是有形成三國制衡的格局,那時候的曹操和孫權也都忌憚劉備,懼怕不斷強大起來的蜀國。

蜀國的發家史得從劉備打著自己是西漢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開始說起,劉備父親在東漢是有官職,且官至東郡範令,但是可惜早年去世,至此劉備便家道中落,不過這也不能改變劉備骨子裡流淌著皇親國戚的血液。

各地的能人異士聽說劉備是西漢皇帝的後裔,受夠了當下分崩離析經常戰亂的事態,也希望恢復曾經繁華的漢朝,於是就紛紛投奔劉備。加上劉備本人也很會招納人才,尤其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打江山,一個諸葛亮能頂三個臭皮匠呢!

諸葛亮對於天下的局勢已經瞭然於心,隆中對的時候便對劉備未來的發展做出了規劃,並且後來也基本都是按照諸葛亮給出的方向走的,雖然中間會出現一些小插曲,比如劉備猶豫不決措施吃下全部荊州的大好時機,不過總體上還是打下了一片能跟魏國和吳國抗衡的蜀國,這點值得肯定。

除了諸葛亮輔佐劉備以外,還有歷史上我們所熟悉的關羽、張飛、趙雲、龐統等人,這些人物隨便拿出一個都不是等閒之輩。

二、蜀國地形和軍事實力

蜀國的領域佔據有荊州和關中這兩個地方,對於地理熟悉的同學肯定也知道,蜀國大致的位置就是現如今的四川、重慶、雲南等地,這幾個地方位於我國的第二階梯,地勢上要高於魏國和吳國,蜀國的道路崎嶇難走。

李白的那首《蜀道難》就描繪出蜀國那塊的路是很難走的,敵人想要打進來存在很大的難度,所以對於蜀國地形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守衛地形,進可攻退可守。

據史料記載,蜀國達到鼎盛時期國內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接近一百萬的狀態,並且這其中能參軍打仗的人口就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十足的戰鬥國家,說是全民皆兵都可以。

另外,蜀國因為有很多能工巧匠,所以蜀國會在戰役中使用到一些機甲作戰,這些是敵人所不能及的,且在作戰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這些機甲作戰最典型的就是木牛流馬了,想必大家應該有所耳聞。

三、蜀國並不強大

不過也有網友不贊成蜀漢到底有多強這樣的問題提出,因為能夠提出這樣問題和觀點的人肯定更多是看了《三國演義》,因為在這本小說中所描繪的蜀國是很強的國家,尤其對於蜀國的一些英雄人物描繪得出神入化,比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大智若妖以及張飛喝斷當陽橋等,這些無不在訴說著蜀國的強大,有這些精英們的存在,蜀國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但是這畢竟是小說寫出來的三國,實際上,歷史上的蜀國其實並不如大家所讀的這本小說描述的那樣強大。

歷史上的蜀國的確有諸葛亮、五虎將的存在,但是蜀國想要變得強大不被滅亡且統一中原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幫助。

其實從天下十四州,蜀國只佔有一州就足以說明蜀國其實並不強大,雖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但是手握有十州的魏國實力真的很強,統一中原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一開始諸葛亮主張聯合孫吳一起對抗曹魏,這一戰略也有實施下去,但是因為荊州的問題,導致孫吳和蜀國產生了嫌隙,最終導致孫吳與曹魏聯合對抗蜀國,關羽大意失荊州,戰死。

劉備受不了接連的打擊去世,蜀國便開始走向衰敗滅亡的道路,即使諸葛亮還在也無力挽回既定的事實,大勢已去。

再來我們看下劉備手底下這些良將,劉備和張飛都是河北人,關羽屬於山西人,黃忠是河南人,馬超是陝西人,諸葛亮則是山東,均是北方人,不是蜀國本地人,也就是說這劉備手底下的核心人物都不是本地人。

這就意味著什麼?

蜀國本地的那些宗族其實並不是很歡迎他們的到來,更不希望他們在自己地盤上建立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國家,所以本地的人才自然是不願意幫助劉備,這時候劉備在人才儲備方面也並沒有像別的網友分析的那樣雄厚。

蜀國本地也是有人才存在的,但是大多數蜀國本地的那些精英良將大多不待見劉備,所以也就不出力也不出財,因為再努力也很難躋身進入核心權力集團中。

後面我們能看到蜀國的後期其實也跟一個個人才隕落有著密切的聯繫,尤其以關羽被斬為典型,關羽大意連帶著很多良將戰士的損失,接著就是劉備氣憤去出兵東吳,意氣出兵最終也是造成損兵折將的後果,接著就是諸葛亮的去世,即便是有姜維九伐中原,蜀國的整體衰落也是時間的問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8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