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秋實80587892566說: 2019年我的孩子高考考了602分,在山東可以考上經濟不發達省份省會城市的21…

秋實80587892566說:

2019年我的孩子高考考了602分,在山東可以考上經濟不發達省份省會城市的211高校。經高人指點,我們沒報這些211高校,而是考上廣州市一所普通高校,比山東考入該校的第二名高17分。孩子去年取得保送碩士研究生資格,也沒選擇外省211高校,而是選擇深圳大學,並被該校確定「預錄取」。深圳大學也是普通大學。我的觀點是,寧可到經濟發達城市上普通高校,也不到經濟不發達城市上211高校。

喝奶茶不長胖說:

你好,我是一名一線大學的高校教師,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看城市。如果普通大學所在的一線城市,是你喜歡的/離家鄉比較近的/就業前景更廣闊的,那就選擇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因為大學四年的學習,不僅僅局限於課堂,還有社會實踐。一線城市有更豐富的專業資源、教育文化資源,並且相比較於三線城市,有著無法比擬的地緣優勢。所以,在一線城市讀大學,能讓你眼界更開闊,社會實踐經歷更豐富。而且,如果你有想要進一步深造的願望,一線城市可供選擇讀研的大學更多。

第二,看專業排名。如果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你選擇的專業在全國範圍內能排到前五,或者能夠排到前十,也可以選擇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專業排名靠前的211大學,可以彌補一些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當然,這是以你準備走科研路線為前提的。

第三,看未來規劃。如果想要繼續科研之路,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方便了解自己心儀的考研大學,可以近距離接觸導師。專業排名靠前的211,有利於學術論文的發表。如果畢業之後就想立刻投入工作,一線城市的優勢遠大於三線211大學。

甘肅高考志願幫說:

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回答三線城市有哪些211大學!

具2019年數據,三線城市共有70個,具體為:

2019城市最新分級名單

一線城市4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新一線城市15個

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

二線城市30個

無錫、佛山、合肥、大連、福州、廈門、哈爾濱、濟南、溫州、南寧、長春、泉州、石家莊、貴陽、南昌、金華、常州、南通、嘉興、太原、徐州、惠州、珠海、中山、台州、煙臺、蘭州、紹興、海口、揚州

三線城市70個

汕頭、湖州、鹽城、濰坊、保定、鎮江、洛陽、泰州、烏魯木齊、臨沂、唐山、漳州、贛州、廊坊、呼和浩特、蕪湖、桂林、銀川、揭陽、三亞、遵義、江門、濟寧、莆田、湛江、綿陽、淮安、連雲港、淄博、宜昌、邯鄲、上饒、柳州、舟山、鹹陽、九江、衡陽、威海、寧德、阜陽、株洲、麗水、南陽、襄陽、大慶、滄州、信陽、嶽陽、商丘、肇慶、清遠、滁州、龍巖、荊州、蚌埠、新鄉、鞍山、湘潭、馬鞍山、三明、潮州、梅州、秦皇島、南平、吉林、安慶、泰安、宿遷、包頭、郴州

其中有211工程大學的城市只有5所,即: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新疆大學(烏魯木齊)、內蒙古大學(呼和浩特)、寧夏大學(銀川)、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

知道了三線城市的211大學有哪些,我們在回答這個具體的問題。

我以甘肅2019年理科投檔分數線為例進行說明:

華北電力大學(保 定):561分,位次:6897;

東 北 大 學(秦皇島): 557分,位次:7577;

寧 夏 大 學(銀 川): 522分,位次:15498;

新 疆 大 學(烏魯木齊): 513分,位次:18284;

內蒙古大學(呼和浩特): 506分,位次:20725;

就題主的問題來看,能夠判斷出兩點:一是北方學生,二是應該還不能就讀華北電力大學和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應該在寧夏大學、新疆大學和內蒙古大學之間;

我們再看看寧夏大學、新疆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的投檔分數所涉及的一線城市的大學:

寧 夏 大 學(銀 川): 522分,位次:15498;

分數相近的一線城市大學:

新 疆 大 學(烏魯木齊): 513分,位次:18284;

分數相近的一線城市大學:

內蒙古大學(呼和浩特): 506分,位次:20725;

分數相近的一線城市大學: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果:

1、如果分數線達到寧夏大學的522分,則建議你儘量考慮一線城市的一本院校,主要是基於能夠選擇的學校和層次相對比較好。因為大學四年的時間是大學生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去一線城市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特別是對北方學子而言;

2、如果是分數能夠達到新疆大學的分數,對西北五省的學生來講可以優先選擇新疆大學。畢竟新疆大學是雙一流高校,在保研的資源上是有優勢的。

3、如果是達到內蒙古大學的分數,除非你是內蒙古的學生,其他省份不建議去就讀。畢竟內蒙古的學生將來本地就業,內蒙古大學的211的名頭會有加成的。而其他省份的孩子能出去就出去吧!特別是沒有背景和資源普通家庭的學生!

僅為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歡迎交流!

寒石冷月說:

每年在高考前的幾個月裡,有很多家長都會焦慮一個問題,是讓孩子選報一線普通大學呢,還是到三線城市讀重點大學呢?之所以出現這種糾結現象,還是魚和熊掌想兼得的思想在作怪。有很多時候,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條件,並且要與將來的就業聯繫起來。但是有一個前提家長必須要考慮,那就是你的孩子有沒有實力考上重點大學。現在對於年輕人來說,大學首選985,而後才是211,家長必須要清楚這一點。

一線城市普通大學容易就業,因資源豐富,可以優先考慮。

一線城市的裡的普通大學,師資力量往往並不差,因為擁有地域優勢,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你可以和孩子來協商優先考慮。這主要是考慮到將來大學畢業後,孩子要擇業,而在一線城市讀完本科,或者再繼續深造,空間非常大。同時,在一線城市上學的幾年時間裡,可以有更多時間去了解所在城市,掌握更多為將來就業所需要的信息。

三線城市讀211大學,雖然是重點大學,畢業後不一定在當地好找工作。

三線城市資源有限,這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大學讀的是211大學,可能在畢業後,還得奔赴一二線城市去找工作。但是對於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來說,在省內可能相對有名氣,但是出了省,名氣也就一般了。比如我身邊有幾個熟悉的朋友,孩子上大學時在內蒙古大學,畢業後由於找專業對口工作很難找,最後沒辦法只好去一二線城市。當然這裡有必要強調一點,我所要表達的並不是在哪上大學就在哪就業,只是強調就業容易否。

如果畢業後想考公務員,倒不需要考慮是一線還是三線城市的大學。

每年國家機關和各省都會招考公務員,如果你的孩子在高考之前就打定主意,大學畢業後就想考公務員,那反而是好辦了。有了超前的職業規劃,那就不要太考慮一線還是三線城市,這時要考慮的反而是重點大學是否比普通大學更具競爭力。從我身邊不少朋友孩子考公務員來看,幾乎沒什麼區別,因為公務員招考,只看學歷層次,還有你是否有那個能力考上,並不是重點大學就優先照顧你。

還要看孩子的意向性選擇,讀大學的是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有些家長操心太多,甚至還特別強勢,非要讓孩子遵從於父母的決定。有些孩子多年在父母的強制管教之下,考大學時特別想遠離父母,離的越遠越好。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心理想法,我還是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其選擇的權利。只要孩子考慮好了所選報的學校和專業將來好就業,或者有較好的就業前景,都可以支持孩子。否則,把自己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將來可能會埋怨父母太不通人情,容易造成難以調和的矛盾。

總之,報幾線城市大學,還是要圍繞孩子的選擇進行,儘管孩子社會經驗還少,考慮問題還相對不全面,但是家長必須要正視孩子遲早要走屬於自己的路這一結局啊。因此,家長可以收集一些資料,供孩子參考,並把你們的想法講給孩子聽,看看孩子對你們的建議是否願意採納。如果不採納,家長也不必生氣,理解孩子就行了。

暢想粵港澳大灣區說: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問題,城市 學校 專業如何選?正好今年家裡小孩參加高考。我們本身就在一線城市。孩子從小就是在一線城市長大的。由於我們的高考分數只是上了一本線,超一本線一點點。如果在本地讀的話,只能去一個二本的學校。這些學校我一個都看不上。最後選了一個邊遠地區的211。專業也是孩子喜歡的專業。沒辦法,只能用距離換分數。爭取以後考研的時候考到一線城市的985去。家本身就安在一線城市,所以地域的問題我們不用糾結。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同學都在這裡,朋友圈還在。4年本科畢業以後,拿著211的畢業證回來就行了。也沒打算留在三線城市工作。

當時剛拿到分數的時候。一看就超一本線一點點。心情真的很糟糕。手腳都發軟,然後心裡不停的問自己。怎麼辦?怎麼辦?這個高考志願怎麼填啊?

很快我們就想出了三個辦法。第1個辦法是花錢請教輔機構幫我們填志願。結果教輔機構填的志願太差了,根本就看不下去。孩子只管學習填志願這件事情,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習好,做好這個準備工作。教輔機構給我們的方案完全被推翻,太不了解我們的孩子了,最了解孩子的還是父母。第2個辦法是我們兩口子親自上陣。一個看志願填報指南,另一個就看2020年的招生專業目錄。輪流看,一個角落都不放過,還在網上購買了智能挑選大學的那種軟體,幾十塊錢的那種作為輔助手段提高效率,鎖定目標院校。第3個辦法是直接在網上報考澳門的三所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理工大學。這個是統招之外的升學途徑,不佔用高考統招名額的。結果被澳門科技大學錄取了。後來我們還是想走國內的升學路線,就把澳門科技大學給放棄了。

應屆生求職APP說:

這個話題沒有絕對,只在於你個人怎麼想,你更看重什麼?

一、211院校能給你帶來什麼?

1、

當你準備擇業的時候就能明顯的感受到,很多名企會對外標明:985、211院校的同學優先,這就是現實,這裡不管你在幾線城市,這個門檻就是學歷;而普通本科的學歷在這時候就顯得沒有競爭力了;

2、

就算你短期內不就業,準備考研提升學歷後再就業,那也很遺憾的告訴你,研究生導師也會很看重你的本科學歷,就算你碩士畢業再就業,HR還是會很看重你的第一學歷,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的高考成績是最能反映你的學習能力的。

3、

部分211院校,不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國家政策支持都會比普通學校好一些,更甚著你朝夕相處的同學,也就是決定你未來人脈圈的同學,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4、

也許去211要花3、4年的時間呆在二三線,但是211或許能讓你未來在一線城市紮根;普通院校能讓你的大學四年在一線城市享受,但未必能保證你走出校園還能在這裡無憂無慮的生活。

二、一線城市能給你帶來什麼?

1、

一線城市為什麼吸引這麼多年輕人不顧一切的衝去,必然有它的魅力,不僅僅是城市的繁華,更有更寬廣的眼界,你生活的環境會影響你一輩子,在大城市的日益薰陶,會對你整個人的氣質、想法、觀念都有影響;

2、

一線城市上學的幾年時間裡,可以有更多時間去了解所在城市,掌握更多為將來就業所需要的信息,對未來在一線城市就業也是有好處的;

3、

一線城市即便再普通的院校,有這地理優勢的支持,學校其實都不會太差,也不見得所有的普通院校都不抵二三線的211。

我是應屆生求職網,是你職場路上的明燈,更多職場問題歡迎關注我~

沒事談說:

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在學校和地域二者中我認為學校真的比地域重要,讓我選肯定會選211大學,因為學校名聲在外,即使地理位置偏僻,也是會有好的企業來招聘。以下是我個人一些看法。

一線城市985、211重點大學真的很多 ,尤其像北京上海廣州這些特大級城市,可以說去那上個普通大學真的不值得,不僅分數高,連學校自身發展都會受限。

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一線城市,它們的高校資源非常豐富,985、211大學雲集,普通一點的高校我們聽都沒有聽過,所有的風頭都被那些名校搶去了。每座城市為了提高自己的名望,在教育方面會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如此情況之下普通大學拿什麼去和985、211大學去爭取資金投入?即使有資金的投入和它們相比也是少得可憐。如此一來,沒有了資金的投入學校自身還如何發展?這時候選擇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真的很不值。

兩年前高考完也想過去一線城市讀大學,但是那些地方稍微好一點的高校分數線真的很高,超出本省一本線40分的我在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找一所能被錄取的普通一本學校都困難,即使錄取了也是非常的不值得,後來果斷放棄了一線城市選擇了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

有人會說一線城市發展的機會多,這點我不清楚,也不反對,只能說一線城市的機會確實會比三線城市多,但是那些機會也不是為普通大學的你準備的。這個社會是看學歷的,好的企業招人都是往好的學校走,然後剩下的才是普通的高校,像一線城市,世界500強企業校園招聘哪個不是往985、211學校跑,說不定還沒到你學校來人家就已經招滿了,剩下的要麼是些沒人做的工作,要麼是不好的企業。

好的高校不會因為所在城市所在地域而影響企業來招聘。這兩年關注過本校很多校園招聘信息。發現即使你地理位置不好,但是你學校是985、211,學校名聲在外,好的企業都會組團來招聘。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建三局,中建系統裡的排頭兵,他們的招聘範圍覆蓋全國,但是不是任何學校都會去的。最主要的一點是人家招聘只認準985、211和傳統建築類高校。普通大學人家根本不去。一個建築類國企是這樣,那那些世界500強企業又會怎麼做?那麼多的重點大學不去而選擇普通大學?所以說選擇學校還是要選對。

很多人分數夠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所985院校而不報,卻選擇一二線城市的普通大學。很大的一方面因素是因為其地理位置不好,事實也確實是如此,該學校位於陝西楊凌,楊凌連個地級市也不是,不知道多少線城市。但重要的一點是:人家是985,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每年國家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學校建設,這一點很多普通大學都是比不了的,雖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每年前往招聘的企業也不少。

總的來說,211大學真的比普通大學好,地理位置不應是讓你放棄211大學而選擇一線城市的普通大學,當然決定權在你手中,別人無法幹涉你。最後再說明自己看法:去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一線城市固然好,但那並不一定適合你!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有其它問題,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不停奔跑的剛說:

我們先把77所高校按綜合實力分成三檔:

第一檔,24所高校

北郵、央財、貿大、北外、法大、華電、北京交大、上財、上外、西電、北京科大、北京工大、北京化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東理工、上海大學、東華大學、南航、南京理工、蘇州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西南交大、哈工程

第二檔,44所高校

武漢理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南京師大、華中師大、東北師大、華南師大、陝西師大、湖南師大、西南大學、鄭州大學、福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合工大、安徽大學、暨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大學、南昌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華中農大、南京農大、華南農大、四川農大、天津工業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遼寧大學、長安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第三檔,9所高校

石河子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石油大學(東營)、寧夏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延邊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實力處於第三檔的211大學大多處於邊疆地區或者是三線城市或者是本身是冷門專業學校但實力又在同行業院校中落後,雖然是211高校,但性價比太低,很難吸引外地的考生。

我們再看一下一線城市的雙非院校,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建築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上海的華東政法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廣州的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市的深圳大學,南京的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武漢的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西安的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杭州的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成都的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醫科大學,以上這些大學都位於一線城市,學科實力都不弱,其中很多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跟第三檔的211高校錄取線相近,但性價比超高。

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就業,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不好,而你的成績又上不了好的211大學,不如就務實選擇以上一線城市實力較強的普通大學,畢竟這些大學本身的學科實力並不弱,大城市城市平臺資源豐富,就業機會眾多,企事業單位更看重個人的能力,薪資待遇遠強於二線城市。你在一線城市的這些雙非大學努力學習四年,你的視野會變得更寬,格局變得更大,實踐創新能力變得更強。綜上所述,果斷選擇一線城市的實力較強的雙非高校。

財經作家邱恆明說:

記得四五年前,我之前的老師諮詢我說,女兒要上大學了,報考哪座學校好?如果就專業、所在地和學校名氣看,你更看重哪個。

今年,我姐的女兒也高考了,現在正選學校呢。

要我說,首先考慮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或者杭州,然後考慮具體專業,最後再看學校。

當然,特別優秀的比如去北大清華,或者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之類的除外,如果是分數很高,能去這些一流院校,就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專業了,基本上一流大學都在一線城市。之所以後去三線城市讀211,還是一線城市上普通大學,是針對處於中流水平的同學,自己的興趣愛好也不是很明確的那種。

我的理由是,國內絕大多數大學都沒有自己的特色,與其說有多好的教學氛圍,教學質量,還不如考慮自己如何在大學有所學。現在技術變化太快,社會變化快,工種也變化大。

之前我們上大學時,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很少,現在不一樣了,四五線城市也一樣連接全球了,這時實地的體驗,跟同學老師的互動來得更重要,所謂的線下場景吧。

選一線城市,也不是說在本校要有什麼作為,而是到更優秀的大學去學習,去社交,暑假寒假時去找公司實習,儘早了解和適應社會。

而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呢,我認為也是極普通的,大家都集中在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大學裡了。

要麼我們足夠優秀,好大學任你選,要麼我們足夠專注,去哪都能認定自己的需求,一步步積累直至有所成,排除這兩方面因素的話,要靠外部環境影響,那麼好的城市估計向上、向善的範圍會好些。

所以,我會認為所在地更重要些。至於專業,大學裡的專業好亂呀,話說80%的人未來從事的工作都跟自己的專業無關。這可能與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有關,我們沒有培養出懂得選擇自己喜好的學生,都是隨大溜型,害得多少學生到大學裡也找不到東西南北。

你說,國內除了排名前20的那些大學,其他所謂的211、985又有很大區別嗎?反正我認為老師區別不出來,學生更區別不出來。

碧翰烽說:

去一線城市讀普通大學,還是去三線城市讀211大學好?

就我填報志願的基本經驗來說,我覺得有以下原則值得考慮:

第一,儘量考慮大城市,而且是高校資源比較豐富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湖北武漢等地。我覺得,讀大學首要的是城市,城市承載的是教育、文化,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謂萬裡,不只是路程之遙遠,還在路上之厚重。就中國的城市來看,越是大的城市,越是有豐富的教育、文化資源,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學術、科研、活動等等各個方面,一般小城市是無法比擬的。

第二,在考慮大城市的同時,儘量先考慮211。在一些大城市,211以上的學校本身就會比較多,只是可能存在一些差別,但如果同時兼顧了大城市與211兩個因素,這樣的學校也算是不錯的,可能還會比有些偏遠地方的985不會差。

當然,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分數上不了211,但也可以退其次,選擇一些沒有名號的高校。而這樣一些大城市的普通高校,雖然沒有211名號,但可能並不比一些偏遠地區的211差,甚至還要強。

第三,一些偏遠地區或三線城市的211,很大程度上是吃照顧的。從當年985、211的評選來看,並不完全按照學校實力來選擇的,而是加入了一些平衡因素,尤其是偏遠地區,並不比大城市的普通高校要強。

第四,如果能夠在大城市的普通高校中選到好的專業,我認為還是要捨得拋棄一些偏遠地區的211。因為有些優勢專業,恰恰可能就在一些一線城市的普通高校裡。

所以我的志願填報總原則是:先城市,再大學,最後是專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19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