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一些從事初中高中教育工作的優秀教師不一定是學歷非常高的?

觀新視野說: 筆者生於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開始讀書。 那時的中國,大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能夠讀到初中、高中,…

觀新視野說:

筆者生於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開始讀書。

那時的中國,大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能夠讀到初中、高中,就屬於文化人。

在鄉村學校中,擁有大學文憑的老師幾乎是人跡罕至。

就如赤腳醫生一樣,農村學校中,也充斥著「赤腳老師」。讀過初中、高中,有一些文化,就可以來任課教學。

而這一任,可能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我的學生生涯就是這樣度過的。直到高中,才開始有正規大學畢業的老師任教。

即便這樣,「赤腳老師」們也培養了一代代、一批批的學生。這裡不乏優秀的學生。

所以,對於老師,學歷當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學的經驗,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

中學語文王老師說:

教學成績的好壞和學歷的高低有關係嗎?有,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教學成績的好壞決定於:一、相應的知識水平。比如,教初中實際需要至少是高中以上的知識水平,教高中則需要大專以上的知識水平。這裡的知識水平指的是「實際」,不一定是「學歷」,有些教師雖然不具備對應的「學歷」,而具有「實際」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出成績。二、良好的教學方法。這一點很關鍵。教師的教學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怎麼傳授?這就是方法問題。有的老師雖然學歷不好,但教學方法對頭,學生聽得懂,學的明白;而有的學歷很高,但是方法不會應用,自己昭昭使人混混,這樣也取得不了好成績。三、端正的教學態度。有些教師雖然學歷不高,但工作踏實認真,一心一意從事教學工作,恨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傳授給學生,這樣的老師也是容易出成績的;反觀有的老師,各方面都很好,就是不安心教學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會出成績嗎?總之,學歷高只是教學成績提高的一個方面,關鍵還在於教師本人的全面素質,素質具備了,沒有成績提高不了的。

李彬文說:

我個人一直認為,從整體情況衡量,學歷和能力還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同期畢業的100個博士生、碩士生和100個中師生或專科生比較,還是學歷越高能力越大。儘管我也不是博士、碩士或學士生。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一是同期畢業的;二是從整體來衡量。

如果,從個別情況看,不否認個別高學歷的教師,譬如有個別本科生教學成績不如個別專科生、中師生。也就是說,專科生、中師生中間,的確有一部分教師教學成績是相當突出的。

雖然學歷不等於實際能力,教學還需良好教學態度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問題是,高學歷的教師師不一定就沒有好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

而我國的具體情況是,由於文革10年人才培養出現斷層,複課以後初高中教師嚴重不足,當時就從師範生、專科生中選拔了一部分學歷不達標,但教學態度、教學效果非常好老師,充實了高初中教師隊伍。這部分老師不負眾望,邊教邊學,在短時期內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目前,初高中教師隊伍中,原有學歷不達標的老師部分已經退休,部分通過離職、在職進修取得合格學歷。而最近幾年入編教師不夠學歷就不允許報名考試。

觀點不一定正確,希望各位網友提出更好的意見。

好遁說: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種情況。說說我的兩個高中數學老師。

一個是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的,實實在在的本科生。一個是初中畢業生,然後通過自學,取得了數學專科文聘。

兩個人年紀差不多。又在同一所學校教課。開始家長與學生都不願意選擇後者,擔心學不到知識,影響高考成績。幾年過去,家長與學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最後到了非他不可的地步。

數學本科畢業的老師最後只得去管後勤,不能在第一線工作了,活活地被家長與學生拋棄了。

學歷不完全代表能力與水平。有的人自己有水平,但是缺乏表達力,不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收穫不到效果。有的人雖然沒有學歷,因為高考是看全面成績,不等於門門不行,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偏科,語文不好數學突出,中學老師基本上教授一門課,所以出類拔萃!另外,學歷高的人普遍是全面發展,也就不會選擇師範類當老師,這是以前,今天的情況變化了。

用戶陳維仁501說:

題主這一問,說到了我的心坎裡,我就沒有好高的學歷,連高中就沒有上完,高二就離開了學校,步入茫茫的社會之中。有人會說,你肯定學習成績差得很,跟不上而休學了!非也,我在高二時除了俄語八十三分,音樂七十八分以外,其他科目都在九十分以上,體育一百分。因為文化大革命,七八年一個只有高中二年的學歷就宣布畢業了。加上大學停辦不招生,就沒有機會上大學了,後來就以一個高中二年級畢業生參加了工作,並組織推薦進入教師隊伍。

在八、九十年代,也

有機會去讀電大拿個大學專科文憑,也可以花錢買個大學文憑,可是我放不開手中的工作,覺得一天都不能耽誤,對買文憑也覺得多餘,自我感覺所從事的工作知識完全夠用。

在工作中,一邊自學從事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一邊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文革期間我任過初中語文教師兼任體育教師,因為語文等科目不統一考試,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教學水平,而體育每學期都有市一級的中小學比賽,非常感興趣,本身在學生時就是體育尖子,玩得一手好藍排球,在跑跳投擲方面都很有基礎。更因為體育教師每月有三十二斤半供應糧,一年有兩套運動服,在七十年代,那就是夠吸引人,夠刺激人的了,所以,我轉行任了一個中學專職體育教師。

在工作中,勤學習學本,邊學習邊實踐,經常觀看體育比賽,常與其他學校同行交流,因此體育教學與業餘訓練水平大增,加上我的工作幹勁,學生體育水平也就較好,在每一學期的市級體育競賽中,初中組的男女冠亞軍,團體總分一、二名非我校莫屬。

其中有一名男生,因體育出色破格加分錄取到了北大,他曾在一次南朝鮮舉辦的東亞田徑長跑比賽中,與南朝鮮運動員金正一同時衝線,結果判了個第二名;在美國讀書期間,在美舉辦的全國高校大學生田運會上獲五千米第一。不少科班出身的體育教師們,都誇我:不是科班勝過科班。

我可以自豪地說,我調到哪個學校,那個學校體育工作再落後也必然改觀,似乎先進與我同行一般。我的秘決就是捨身忘死的肯幹。

我在工作中,年年評為先進,有省級的,有地區級、縣級及以下部門的,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體育教師開始到少先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後來任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衝上了終點。

我的體會是,沒有文憑,只要肯學肯幹,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增長知識與才幹,工作一樣順手,一樣會出成果。只要一顆忠心心向黨,一樣地為國做事,為民服務做貢獻,更給我動力使人奮進的是心中有信仰,有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

心中升起紅太陽,乘風破浪無阻擋。

一重千裡目說:

一些從事初中高中教育工作的那些特別優秀的教師都不一定是學歷非常高的。這種說法實際存在,首先這種說法它沒有說是所有特別優秀的教師都不是學歷非常高的。也就是說,特別優秀的教師有學歷低的,有學歷一般的,有學歷高的,有學歷非常高。學歷只能說明其本人在學校就讀時的層次,並不能說明其人在學校讀書畢業後就凝固學業,就不再提學識水平了。有的教師雖然是學歷不是非常高,但他能苦鑽研,勤奮學習,把在教學中需要的知識補上。再說學歷不等同於能力,非常高學歷並不是高能力,而低學歷的卻可能有高能力。因此,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的強弱有可能分散存在在學歷的各個層次,並不是學歷非常高的獨佔。

優秀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除了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之外,還要有為人師表的道德素養,這個道德素養與學歷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

因此,只要有一定的學識水平,加上敬業、愛業,為人師表,積極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無論學歷高低都有可能成為特別優秀的教師。

壽湖蓑笠翁說:

我是一個中師生,教過小學、初中、高中,也教過成人大學。三十年教學歷練,我感悟,教師的自身文化素質素養是當好教師的基礎,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是關鍵,教學方法和盡心盡力是關鍵,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愛是保障。

我們那些年的師範生,學歷不高,文憑不硬,憑著一腔熱血,捨得付出貢獻,在基礎教育崗位上,應該說有為有位。但是,在高等教育中,還得靠那些高學歷,高水平的老師們。

1. 在八十年代,有一批學生在「讓最優秀的學生留在教師隊伍」國家政策的影響下,被選拔進入中師,配套政策是農村可以立刻轉城鎮,一大批最優秀的農村孩子成了師範生,這些人中的部分進入初高中。

2. 中師的教育是全科教育,雖然專業不深,但學的比較全面,不管是語數外、還是理化生、音體美、政史地等,都需要學習,從而造就了那些學生綜合能力較強,再加上本來就聰明,會強上更強。

3. 一個好教師,並不在於你的學科專業水平有多高,而是在於了解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如何幫助孩子習得這些知識,這需要老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時候,那些全科老師就有了優勢,專業外的學科會讓這些老師教育教學手段更豐富。

Carlos說: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又要提到學歷不代表能力,教學經驗不代表學歷等等原因,但這些並不全面,要從中小學的機制綜合來看。

第一,中小學入職門檻以本科為起點

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小學教師編制招考的要求,即使是現在,中小學招聘教師的學歷門檻本科就足夠了,這就決定了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從業者的學歷是本科。

這一點和高校不一樣,高校招聘入職門檻就是研究生,行政和輔導員一般是碩士,專任教師一般是博士,所以入職門檻的學歷要求,決定了從業者學歷的平均水平。

第二,學歷不是中小學教師晉升和發展的硬性規定

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不一樣,高校教師有科研的考核,而中小學教師側重點在教學,雖然中小學教師也有科研,但比起大學老師,那不是硬性條件。而高學歷階段的學習培養目標是意在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能力,不是培養學習和教學的能力,所以決定了中小學教師的考核目標並不是以學歷為導向。

當所在的單位或行業,是以工作業務能力提升作為發展導向時,就會使從業者不會以提升學歷為首要重要目標,所以這就會使中小學教師不會形成普遍要求提升學歷的風氣,而是重點在於提升教學能力方面。

第三,學歷和教學水平沒有因果關係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師入職門檻不需要高學歷,也沒有硬性的要求需要在職中小學老師必須提升學歷,這就使得中小學老師群體平均水平不會是高學歷。而評價中小學教師水平的重要因素是教學能力,這就使得中小學老師的重點是在提升教學能力,而不是提升學歷。

如果教學能力提升能給中小學老師職業發展帶來較大的回報,那麼提升學歷就不是必選項,因為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做到面面俱到的完美。職業發展是有個輕重緩急和取捨,畢竟人的精力有限。

所以教學優秀的中小學老師,不一定有高學歷。

退休董爺爺說:

我是個大老粗:正宗大學、正式高中都沒好好的讀過。

因為出生的時候,幾個運動都碰上: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等。本人因家境貧寒,10歲開始上學,小學沒有畢業就去念初中、高中,課程可想而知,都是跟不上,統統是跟著別人後面混來的幾份國家都是不承認的文憑(初中、高中)。1977年底走上工作崗位:經過多年的打拼:由於自己的努力表現,會去參加些培訓,混了一份杭州商學院營銷——專業證書。由於經過社會的實踐和磨練,認識到和接觸到社會老師工作的艱辛……特別是聽到社會上對老師這個崗位的議論和評價:我認為老師的文憑和讀的大學以及老師的資歷相當的重要。但是做為一個人民的辛勤園丁,一個負責任,對工作的擔當十分地重要。

讓我們舉例說明:一個班45個學生,老師每天給學生上完課;老師腦子裡肯定會有想法:學生聽課後,有什麼效果?需要布置些作業,這些作業要不要上交?要不要一本本的看著,一本本地批註…這些老師都做到了嗎?老師有否選幾個學生代表幫老師批作業呢?或者是選幾個成績好的學生著重的批改呢等等……70、80年代的老師一個學期家訪一次,這些光榮傳統是否在繼續發揚???務必希望引起學校校長,和上級教育屆的領導的重視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26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