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腦梗患者一直需要定期輸液治療嗎?_腦梗塞要定期輸液嗎

快樂柑桔VI四嫂說: 我表姐就是個腦梗患者,她不到60歲就得了腦梗,一直堅持每年的春秋兩季去診所輸液。去年表姐…

快樂柑桔VI四嫂說:

我表姐就是個腦梗患者,她不到60歲就得了腦梗,一直堅持每年的春秋兩季去診所輸液。去年表姐夫聽廣播有一個廣告,說是一個姓杜的老大夫推薦1⃣️種藥酒,對治療老年人的各種基礎病療效特別好。他架不住忽悠,買了三萬塊錢的藥酒,說是給了贈品,一種小藥丸,吃了能治好心腦血管疾病。我表姐也跟著吃了一年多,自己認為挺好的,就沒再去診所輸液了。今年的九月份,表姐突然病情加重,被送進了醫院,通過ct和核磁共振檢查,醫生說表姐的腦幹血管大面積堵塞,在醫院搶救了三天,沒有搶救過來去世了。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說:

患者老李,53歲,有一次騎摩託車出門,結果騎著騎著就感覺手握不住車把了,強撐著騎到家,趕緊跑去當地的診所。然後,他也只是簡單的輸了個液,很快就好了,之後就回家了。這是他第一次去輸液。

第二次,同樣地也是從手腳麻木開始的,最開始他還沒覺得怎麼著,可後來手腳使不上勁,拿筷子都費勁,然後他又跑去診所輸了液。這是他第二次輸液。

正是因為這兩次的經歷,老李對一句話深信不疑:人上了年紀就要定期輸液通血管。

腦梗患者一直需要定期輸液治療嗎?

其實,現實生活中,和老李有同樣經歷的人有很多。這些人大多住在農村,因為去大醫院不方便,所以看病都以當地的小診所為主。像是手腳麻木無力、持物掉落等,這些是典型的小中風的表現,也就是腦梗的前兆。

有些老年人也知道,但就是覺得去醫院花錢多,也治不了病,所以就選擇去小診所輸液。然後就形成了習慣,每年都要去輸液,美其名曰是為了通血管,預防腦梗。所以,現在很多診所裡,尤其是到了秋冬季,都是來輸液的老年人。

可是,這樣真的有必要嗎?

一、腦梗定期輸液真的沒必要!

臨床中輸液用的通常都是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藥,而輸液和口服用藥的區別就在於起效時間上。輸液起效快,而口服起效慢,所以輸液都用於緊急情況下,若非必須,平時也很少用。原因是輸液的風險更大,口服用藥更安全。正因如此,臨床中用藥的原則都是,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靜注。靜脈注射,也就是輸液,它是最後的選擇,它的危險在於容易誘發感染,有造成靜脈炎、血腫的風險。

而且,輸液或許有效,但很快就代謝完了,不能維持長久的效果。而對於腦梗的預防,需要的是長期的控制,如果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頻繁的輸液,這反而會增加不必要的風險。況且,同一類藥物,無論是輸液和口服,效果都是一定的。所以,對於腦梗患者來說,更需要堅持的應該是長期規律口服藥物,而不是定期輸液。

二、腦梗患者需要吃什麼藥?

對於腦梗患者來說,必須做的有三件事,一是要堅持長期規律用藥;二是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要堅持定期複查。

1、藥物治療:常規用藥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阿司匹林,用於預防血栓形成;降脂藥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用於穩定斑塊,延緩斑塊長大。這是必須長期堅持服用的藥物,若有不耐受,可換藥,如阿司匹林換成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換成依折麥布等。除此之外,可遵醫囑選擇一些營養神經、改善腦循環的藥物。

2、生活幹預: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方式幹預也是必須的,要求儘早戒菸戒酒;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要求低鹽低脂低糖,遠離肥肉、油炸食物、加工肉食等;保持樂觀的心態;保持健康的體重等。

3、定期複查:腦梗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定期做個檢查,監測腦血管病變,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幹預,必要時還需口服降壓藥、降糖藥和降脂藥。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杭川醫俠陳醫生說:

每年都有不少老年人到醫院,要求輸液,要求輸點丹參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預防腦梗死,這樣做到底有作用嗎?

答案是明確的:梗患者不需要定期輸液,無指針的定期輸液弊大於利,作為一個神經內科醫生,我反對腦梗患者定期輸液。

1.輸液並不能預防腦梗死

靜脈輸液體只是暫時增加血管內的血容量,可能有一點暫時的血液稀釋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和我們喝水沒什麼兩樣,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去靜脈輸液。輸液了也沒什麼作用,因為人體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可以自動調節的機體,多輸進去的水,會通過腎臟變成尿就排出來了。

2.沒有必要的靜脈輸液有一定的風險

雖然風險係數很小,但是有時偶爾還是會遇到,比如藥物過敏、輸液反應,以及輸液時臥床時間長,活動減少,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等等。

當然在腦梗死急性期,目前的醫療條件和我國的傳統習慣下,根據病情需要給予靜脈輸液,點滴些活血化瘀、改善側枝循環、清除氧自由基等的藥物還是必要的。

3.腦梗患者如何科學規範的治療?

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也就是腦梗死的二級預防,主要是抗血小板和調脂治療,以及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控制。如果是房顫的患者,主要是華法令等的抗凝治療。

如有其他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杭川醫俠,內科副主任醫師,經常會發布醫療健康知識,歡迎關注。

(註:文中未標註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作刪除處理)

版權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版權歸杭川醫俠所有,其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允許,拒絕商業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惠及更多人。

曉君zj說:

我父親是73歲的時候得腦梗塞的,當時是右腿活動障礙,去醫院檢查,兩條腿一起抬起來,左腿高於右腿,沒有辦好住院手續,醫生已經給用上藥了,治療及時,經過抗炎,活血化瘀藥,中藥,西藥的使用 ,只一天時間,兩條腿抬起來,一樣高了,下床活動自如。住了二十多天醫院,我父親沒有任何後遺症。

出院以後,按醫囑服藥,吃了三個月,我父親說什麼也不吃藥了,他可以騎自行車從開封到朱仙鎮玩,路上騎騎車,休息會,吃點路上飯店的飯。

第二年,父親不吃藥,就打點活血化瘀的藥吧,用的是奧扎格雷輸液,預防量,輸了三瓶液,一年平安無事。

第三年,輸液,父親也不願意輸了,就讓他多喝水,他正好喜歡喝茶,每天活動活動。

現在我父親已經81歲了,不吃藥,不打針,不控制飲食,能吃能喝能睡,一頓飯可以燒餅夾半斤肉吃完,喜歡吃甜食,可以一次吃兩個糖糕,沒有不適,他現在喜歡喝湯,一天三頓喝湯,不喜歡喝茶了,有時候進水不夠,就督促他喝水,儘管很難管理,也要管理。

現在我感覺,腦梗病人,每年不輸活血化瘀藥也可以,起碼我父親可以。

心血管王醫生說:

腦梗患者當然不需要定期輸液治療!

也沒有所謂的定期,如果有那麼到底是定多長時間呢?

我們從輸液的必要性和腦梗的正規治療簡單聊一聊這個問題。

第一、輸液

1、臨床很慢性疾病都不需要所謂的定期輸液,我們輸液都是口服或肌注無法給藥,或給藥效果不佳,或患者無法配合口服藥物。

2、輸液治療是有時效性的,比如我們輸一袋液體,這袋液體所能提供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維持數天,更不可能維持半年。

3、輸液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輸液反應,輸液反應是有危險的。

第二、正規治療

1、對於腦梗的治療,沒有任何指南推薦輸液治療。

2、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導致血管狹窄的根源。

我們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就是預防血管狹窄,就可以避免通血管再次堵塞。戒菸戒酒,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使其達標,控制體重,有氧運動,低鹽低脂低糖飲食,規律作息等等健康生活意識及健康生活方式。

他汀就是預防斑塊加重,預防斑塊破裂、甚至個別能夠逆轉斑塊的藥物;阿司匹林就是抗血小板的藥物。兩藥合用才是治療腦梗的法寶。

3、房顫引起的腦梗,正規的治療方法是治療房顫,也就是服用華法林或達比加群或利伐沙班等藥物抗凝減少血栓形成。或射頻消融根治房顫,或左心耳封堵減少血栓脫落等等方法。

無論是從輸液本身,還是從腦梗的正規治療,都沒有任何證據或建議腦梗需要定期輸液!

醫者醫心說:

腦梗塞患者一直需要定期輸液治療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缺血壞死或軟化。

腦梗塞發病是在血管狹窄、血管壁彈性下降的基礎上,血流中有異常物質,造成血管堵塞,引起腦部缺血。

腦梗塞急性期治療,臨床上通常採取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保護腦細胞、建立側支循環等綜合治療手段。

而對於穩定期或度過急性期出現後遺症的治療,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具體用藥,應該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

另外,還需要積極治療存在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同時,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定期檢查血脂、血糖、血液流變學指標,根據異常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

此外,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戒菸戒酒、保證充足睡眠、低脂飲食、多食蔬菜、適當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

經過急性期治療出院的腦梗塞病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通過對生活方式幹預加藥物治療後,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時,是不需要定期輸液治療的。

我是康醫生,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我想說點真話說:

輸液治療是中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對預防和康復疾病常用方法,其中既有醫生代代相傳的「治療」習慣,也有患者對輸液治療的習慣和「迷信」。我國臺灣省也有這種情況。相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的醫生很少隨便給患者給予「保健預防性」的輸液,除非治療或搶救中所需要的藥物必須通過靜脈輸入才會給你輸液。

靜脈輸液也往往用於:

1.)必須通過靜脈輸入來治療、搶救應用的藥物:比如抗感染時某些藥物必須通過靜脈直接輸入血液中;某些治療腫瘤的抗癌藥物必須直接輸入血液中;腦血管意外後產生腦水腫引起危及生命的顱內高壓必須通過靜用的脫水劑;確診急性心、腦血栓形成需要通過溶栓藥物打通血管的藥物;搶救休克時必須通過靜脈補液並聯合使用提升血壓的藥物像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等。

2.)為了補充水和糾正電解質紊亂必須通過靜脈補液來達到治療效果的。

3.)不能正常飲食補充營養和水分,必須通過靜脈輸入如脂肪乳劑等靜脈營養藥物等用以維持生命的能量。(或者胃管輸入營養食物一鼻飼流汁)。

4.)感染或感冒後高燒不退,患者難以大量飲水,於是通過大量輸入葡萄糖、鹽水加快毒素的排洩降溫退燒有一定效果,這也是許多醫生和患者很喜歡的一種治療方法。

所謂的腦梗(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指三種:

1.腦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後產生大量斑樣斑塊,一旦斑塊破裂使血液中流經破裂口的粗糙激活了血小板,並暴露出纖維蛋白受體同時產生瀑布現象,於是兩者相互連接很快在動脈血管內形成可以完全堵塞血流的血栓而引起的腦梗塞。腦細胞中斷供血4-10分鐘就會梗死。因此,對這類患者最好的辦法是控制好可以導致並加重動脈硬化形成更多的斑塊並防止斑塊破裂,因此控制好各種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戒菸、減肥、保持良好的情緒比你定期輸液效果好得多而且更為重要。

2.腦栓塞的根本原因就是房顫血栓栓子的脫落引起的腦細胞缺血梗死,活血化淤對它既不能預防也不能治療。對這些大心房內極易形成血栓的患者,為了防止血栓脫落後阻塞腦動脈,只能用華法林、達比加群、拜瑞妥等的抗凝血酶形成的藥物來阻止纖維蛋白元轉化纖維蛋白和激活後的血小板在拤頓在腦動脈上的血栓周圍形成可以完全堵塞血管的血栓形成。

3.腔隙性腦梗塞:腔梗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腦梗,其特點如下是腦梗死中最輕微的一種,指大腦內深部直徑0.1-0.2mm微小的穿支動脈、基底動脈由於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閉塞;其結果就發生了幾毫米到十五毫米大小的缺血灶即腔梗病灶。因為其梗死腦組織面積很小,大部分發生在功能區因此就沒有症狀,往往因各種原因做頭顱CT或磁共振偶然發現的;即使少數發生在有症狀的功能區,由於梗塞面積甚小,出現症狀表現輕微而且很快就恢復,極少留下後遺症。而且24-48個小時內頭顱CT往往發現不了,核磁共振可能要在發病後2-4小時才能發現。

腔梗發生機理沒有完全清楚,確有各種假說: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液黏度增髙、動脈硬化、小微小動脈血管玻璃樣變、退行性變、微小腦動脈痙攣等。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腔梗與年齡呈明顯正相關,故可當作腦血管老化的一種表現,如彈力纖維、膠原纖維基化、中層平滑增生等原因導致微小動脈閉塞,也有人認為抽菸、情緒緊張、激動引起細小動脈痙攣有關。五十歲後腔梗發生率在50%,隨著年齡增高,65-70歲以上70%/-90%以上的人都有多發性腔梗存在。因為所謂腔隙樣很小的梗塞畢竟屬於特殊形式腦梗,所以醫生都會把腔梗當作缺血性中風即腦梗塞看待。患者自已應該清楚,有過腔梗的人更跟不必要的定期進行輸液治療。歐美好多國家在腦血性腦卒中裡已經不再提腔隙性腦梗塞這個概念了。

那麼臨床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患者在發生過缺血性腦卒中後總要定期進行輸液治療呢?定期進行輸液治療主要是「活血化淤」類藥物究竟能不能預防缺鐵性腦卒中的復發呢?這就是我們最前面提到的許多是出於醫生的傳統治療習慣。用所謂的活血化瘀藥物來預防腦卒中是醫生根本沒有搞清楚三種缺血性腦梗的發病機制!

總之發生過並確診的腦梗患者,必須對病因進行治療,而不是靠輸液來預防復發。其次必須重視輸液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是藥三分毒每個人都知道,但在輸液時反當作救命的「補藥」;無論中藥、西藥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有些根本就不清楚,所以能不用的藥儘量少用、不用。近年來國家對中藥注射液的控制越來越嚴格,就怕許多原本代代相傳的藥物的毒副作用產生嚴重後果並極大浪費醫保資源,當然西藥的把控更為嚴格。此外萬一發生輸液反應則可產生寒戰和40度以上的高燒,有時會危及生命;過度輸液對心功能差的老人容易誘發心衰。所以必要的輸液治療是在治病救命,而不必要的輸液有可能會給某些人帶來無法後悔的損害。

2021.9.11

綜合內科張醫生說:

對於腦梗塞患者而言,並不需要定期輸液,我們只是建議患者在急性期時適當的採取靜脈輸注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但對於平日裡健康狀態的維護卻並不建議輸液,因為靜脈輸注的藥物存在時效性,其藥效在輸液完成後的數天內便會迅速消退,根本不足以維持患者在輸液治療時的良好狀態;

真正能夠預防腦梗再次發作,並可以長效維持患者良好狀態的方法只有堅持長期口服藥物,比如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穩定斑塊、調節血脂的他汀類藥物,以及一些可以活血化淤、改善腦功能的中成藥物,比如血塞通、腦心通等等,

另外,腦梗的發作多是由腦動脈供血異常引起的,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和患者平日裡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為了能夠避免腦梗再發,也是為了維持患者目前的良好狀態,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低鹽低脂低熱量飲食、戒菸戒酒、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等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食輝的生活說:

我爸今年3月份腦梗了,一開始很慌亂,後來慢慢就適應多了,現在我爸得腦梗已經6個月了,身體恢復的很好,希望爸爸能夠不再二次復發腦梗,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對於鬧個患者一直需要定期輸液治療的問題,我從患者家屬角度來說說我爸從得腦梗到現在的治療情況,希望能夠解答你的疑惑。

爸爸在工地幹活,感覺左邊手臂發麻和左邊腿腳不穩當,像踩棉花那種感覺,在6個小時內,去了醫院,醫生懷疑是腦梗,做了腦CT,同時辦住院,結果出來就是腦梗跡象。

住院後爸爸就開始輸液溶栓治療了,每天四五瓶液,大概輸七八個小時,每天還要吃兩片藥,大概輸液8天時間,醫生讓出院了,說回去好好修養,按時吃藥這時候經過核磁共振等檢查確認就是腦梗。

爸爸腦梗住院8天,花了五千多塊錢,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完,加上一些自費的費用,出院還抓了1500塊錢的藥。

這些藥都是腦梗常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他汀,還有血塞通,葉酸片等藥物,沒有給開輸液的藥。

當時也問醫生了,出院恢復期間或是以後還需要輸液治療嗎?

醫生說不用,只要按醫囑吃藥,一開始一個月複查血脂,血糖,血壓,尿酸等等指標,就是抽血驗血就可以,只要指標達標就可以繼續用藥控制,根據指標調整用藥,以後慢慢好了,也要繼續長期吃他汀類藥物,為了降血脂,穩定斑塊,防止腦梗二次復發概率的,不用輸液,是吃藥就行。

爸爸現在腦梗6個月了,除了轉氨酶稍微高一點,其他關於腦梗方面的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吃藥,控制調整飲食,戒菸戒酒,運動等都在進行著,恢復的狀態很好,爸爸也越來越有信心。

所以,從我爸爸得腦梗這6個月來說,腦梗患者不需要一直定期輸液治療的,而是需要長期吃藥,穩定病情,定期複查身體,改變生活習慣等情況就可以了。

得了腦梗,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溶栓治療,我爸去的早,沒有留下後遺症,出院後嚴格按醫囑執行就可以,定期複查。

農村醫生說每年輸液一次可以防腦梗,或是治療腦梗,大醫院醫生說,根本不管是,要想不得腦梗,還是需要定期體檢,解決小毛病,調整飲食習慣,多運動,開心快樂,腦梗就遠離了,得了腦梗也不要灰心,只要堅持就會慢慢越來越好的。

祝跟我爸一樣得腦梗的患者早日康復,加油。

溫馨永遠說:

腦梗塞是由於腦供血不足或供氧不足所導致的缺血性壞死, 發病較為突然, 發展速度較快, 因此, 腦梗塞疾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相對較高,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 腦梗塞疾病的引發與糖尿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原發病具有密切關係。為此,每到冬春季,一些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都到社區或診所輸液,稱之為定期疏通血管,預防腦梗塞的發生。許多人納悶,輸液真的有效果嗎?定期輸液有必要嗎?事實上,這些老人輸液常用的藥物為活血化瘀之類的西藥或者中藥。

這些藥物在疾病的急性期的確可以達到緩解血液粘稠的作用,但在慢性期就不是最好的選擇了。為什麼這麼說,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WHO安全用藥原則是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輸液。

第二:輸液畢竟是一種有創操作,首先,給病人帶來的就是穿刺時的疼痛,血管情況好的尚可,如果血管情況不好,可能還需要多次穿刺,對病人來說疼痛帶來了不愉快的體驗。其次,輸液輸入的是一種異體物質,尤其是中藥分子量較大,易刺激血管發生靜脈炎、液體外滲、另外,藥物本身還可引起過敏反應、輸液反應等。最後,輸液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或社區,浪費時間和精力。

那麼腦梗塞患者除了輸液還有沒有更好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腦梗塞在急性期經科學合理的手段治療後, 大多數患者都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 此類疾病具有著一定的反覆性, 尤其是在出院後, 由於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等極易導致疾病再次發生。因此,對於原發病一定要積極治療,良好控制,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病症, 一方面需要給予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定期按時服藥, 通過控制原發病預防腦梗塞的復發。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個人生活護理,比如保持合適的居室溫度,溼度,室溫在18℃~20℃,溼度在60%左右,注意房間通風,避免受涼引發感冒,誘發腦梗塞。

做好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科學飲食, 低鹽、低糖、低脂,多食綠葉青菜,補充優質蛋白質,適當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但需要注意的運動量以及運動的強度, 避免過度疲勞。不宜在寒冷的早上鍛鍊,應在溫度上升的上午或午後鍛鍊。

保持心態平和,不鑽牛角尖,避免情緒過度激動。

俗話說,預防大於治療,因此,對於腦梗塞這類疾病,應將預防發作作為重中之重,而不是等到發病了再來治療。輸液治標不治本,根本的方法還在於日常生活中的預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33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