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苦不苦?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會有不同的回答。而我的回答是:不苦!一點也不苦!
我之所以這樣回答,因為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趕上了1958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時代,趕上了1960年到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時代。作為孩子,正在長身體階段,處在能吃而又沒得吃的社會大環境中。我整天是餓的飢腸轆轆,所以,我不能挑食,有什麼就吃什麼。當時小小年紀,我吃過玉米芯子用鹼水泡後再用大磨磨出的粉、攪上麩皮蒸饃饃吃,柳樹葉、河灘地灌木上結的綠豆大小的紅果果,100%的麩皮,野地裡長的各種野菜。這些東西在沒有油的情況,沒有一樣好吃的,怎麼吃都難以下咽。但不吃就得餓肚子,所以,我只能學會適者生存,小小年紀每天都會到外面去尋找這些東西拿回家,供媽媽做飯用。
稍長大些,兄弟姐妹多,國家的糧油是定量供應。糧食供應裡粗糧比例大,油是一個月四兩,家庭生活依然困難。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會非常懂事,我就是在困難中長大的孩子,所以,無形中培養了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性格。
參加工作後,我心無旁騖一門心思認真工作。在後來找對象成家,生孩子養孩子這些事全是自己在悄悄應對。我們結婚,雙方父母沒給一分錢,我們生養孩子,父母離的遠也沒幫帶過孩子。而我們從成家第三個月頭開始,月月給兩個家寄錢。所以,我的小家庭始終處於經濟非常緊張的狀態,這種生活狀況持續很多年。襪子爛的前露趾頭,後露腳後跟也捨不得買雙新的。日子過的真的非常苦。但就這樣,我們在沒依靠的情況下,夫妻相扶相攜也走向到了70高齡的年紀。我們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信念,靠自己能力養大了孩子,對人生的過往,我們沒有絲毫的後悔。
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人材。回憶人生,真還是沒有可比性。無論如何,我們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人,與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年代還不算遙遠,如果拿我們與與爬雪山過草地的紅軍相比,我們的苦算得了什麼?我們也是幸福的一代人,所以,要問我們苦不苦?兩個字的回答是:不苦!四個字的回答是:一點不苦!
對於一個50、60後的人,生活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過去少吃、沒穿,居住條件差,手裡還沒錢,日子都很拮据,整天都在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奔波忙碌、受苦受累。但現在好了,不缺生活用品,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家家都有錢花,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挺幸福的。但多數家庭都有房貸、車貸壓力,為掙錢忙碌勞累,就是感覺有點累。友友們說呢?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實話實說苦,這是真活,
✘人,生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奮鬥一生,
✘不吃苦中苦焉能人上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
✘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
✘你老實點要受人欺服,
✘你聰明點要受人嫉妒,
✘人一定要有堅強的實力,
✘艱苦奮鬥改變命運苦盡甜來才能幸福。
誠謝邀答!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是相對的。當我明白了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個道理後,在成長過程中,在立業持家的操勞中,從不報怨,全心全意地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奮鬥。那些年身體真的很累,但是因為我願意,從來沒有覺得苦。
在什麼情況下覺得苦呢?就是在辛苦和勞累而感覺疲憊時,在遭遇挫折感到無助時,在被人欺負需要保護沒有安全感時,在生病需要照顧和呵護時,在情感上一味兒地付出,始終沒有回報時……在這些渴望得到卻無從得到的時候,
就會覺得生活不公平,太累了!太苦了!
可是沒有苦,哪有甜呢?先苦後甜的生活,才是美滿幸福的。
要在過去,肯定不假思索就會說 : ″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 三年多耒,大家都在抗疫滅菌,和新冠死戰!有過迷惘,有過思索,有過不解,也有過憤怒!天天讀新聞,天天等戰報,天天盼勝利!天天懷希望!那陰,那陽,核酸檢測,黃綠紅碼!那"快下樓,做核酸"的叫聲,一天聽不著,好象還不舒坦……,拿著各樣戲劇貼紙,如至獲寶,秦腔,臉譜,戲名,鐘樓,鼓樓……
終於,有一天家屬院大門開放,耒去自由,不掃碼,不測溫,不檢查,我沒覺得苦,也不覺得累。雖然開始帶不上標準口罩,用仿霧霾的口罩假冒。後耒熬過耒了,有了標準口罩醫用N95!有了酒精天天擦拭直到現在!
生活就是這樣,不覺苦!活著挺好!真不苦!
不苦,不苦好幸福
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那才叫真的苦,爬雪山,過草地,缺糧少醫……有多少紅軍官兵犧牲在長徵路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
人的平均壽命在延長。古來稀,已成為歷史。
人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斷提高。知識改變命運,已被廣泛的認同。
人民充分享受科學發展的成果。電視,電腦,手機,小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
出行飛機,高鐵,輪船,高速公路,有多種選擇。
就醫的條件在不斷改善,改革在不斷的深入。
溫飽已不是問題。想吃什麼,想喝什麼,一般都能買到。人們注重的是飲食健康。
當然,苦還是要吃的。如十年寒窗苦,如三年疫情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梅花香自苦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