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人,沒事最好不要發朋友圈,不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你怎麼看?

羅森聊白說: 前段時間,我發了一條朋友圈,當天晚上就收到了一位女同事的私信:「請你自重,否則我對你不客氣。」當…

羅森聊白說:

前段時間,我發了一條朋友圈,當天晚上就收到了一位女同事的私信:「請你自重,否則我對你不客氣。」當時我並沒有管,覺得她很無理取鬧,結果一周後,我就遭遇到了麻煩事,讓我不得不回看當初發的那條朋友圈。

這位女同事,是我的前公司同事,去年辭職之前還和她單獨吃了頓飯,我們關係一向不錯,記得那次吃飯,她還喝了酒,拿著酒杯就湊到我身前,臉微紅,慢慢地湊到我耳邊說了一席話:「小羅啊,這些年多虧你照顧我,工作上幫了我很多,姐也不說多的話,以後有需要的地方,儘管和我說,我儘量幫你。」

酒桌上的客套話,誰不會啊,在職場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這個道理都懂,所以當時也壓根沒有把她的話放心上。

就這樣,辭職後,我們就幾乎沒什麼聯繫,我進入了一家事務所,開始做項目,每天都很忙,往往在家的時間都很少,和關係親近的朋友一個月也難得聚上一次,更別提和前同事些了。

前不久,做一個項目很是疲倦,翻了翻朋友圈,無意間突然想發發感慨,於是隨手就編輯了一條無痛無癢的話發了出去。

沒想到這句話,卻成了我接下來糟糕事的導 火索。發完後,我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喜歡去看點讚量,評論量,我就把手機扔在了一邊。

繼續我的加班去了,當天晚上項目老師布置了很飽和的工作任務,每個項目組成員都很疲倦,加班熬夜,一直持續到了後半夜,才結束。

回到酒店,我拿出手機刷了刷微信,一條私信,在眾多信息當中顯得很突兀,看著有些熟悉的頭像,我點開看,是前同事林姐,原本想著可能是很久沒聯繫了,來問問我過得怎麼樣。

可是,當我點看對話框,看到一條信息彈了出來:「小羅,我自問你從進公司開始,我對你都很不錯,在領導面前幫你說話,你動手 術的時候我還去北京看望你,你過了中級會計師,我還建議領導給你升職加薪,我不知道你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辭職,但請你不要亂說話,請你自重!另外,如果你繼續這樣,別怪我對你不客氣。」

看到林姐這樣一頓說辭,我di一反應,她是發錯信息了吧,我立馬回顧自己zui近也沒和前同事有任何交集和聯繫,而且我辭職後,都沒說到過她,自我反省一番後,堅定地認為,林姐肯定是發錯對象了。

想著di二天,找個時間和她說一說,當天晚上因為時間太晚,我就睡了。

但di二天,我又把這件事給忘記了,直到關係不錯的前同事小豪,給我發了一條信息:「羅哥,你怎麼得罪林姐了,我記得你辭職後,就沒和她有交集啊?」

我一臉懵,發了三個問號過去,小豪才說:「你看林姐的朋友圈。」

這時,我點開林姐的朋友圈一看,看不到,她把我拉黑了。小豪之後發了一張截圖,我看著裡面的內容,心裡一股莫名難受。

她在朋友圈寫著:「曾經我對你很不錯,當你弟弟一樣,有困難竭盡全力幫你,可你呢,不懂得感恩不說,還在朋友圈影射我,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影射,可伶,這些詞語,我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出現在我頭上,當時我回看了我的那條朋友圈,就是很簡單的一段話:「熬夜加班,家常便飯,相比在前公司的日子,我更喜歡這樣的忙碌,因為心不累,心累大部分是因為人不好處,就像辭職之前,那段讓我痛苦的日子。」

沒有點名道姓,沒有吐槽,就是只是發洩,沒想到卻引來了林姐的對號入座,但是這件事,我認為就是一件小事,我從來都是一個不擅長去解釋的人,我也不想去解釋了,她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吧。

畢竟我都離職了,和前同事還是少些瓜葛比較好。

就這樣,我壓根沒有把這件事當成一件事處理,但是呢,林姐不這樣看,她上心了,就像她時候的那句話:「我對你不客氣」。

這句帶著情緒的話語,就這樣讓我接下來的一周,遇到了兩件讓我難堪的事,一件你說是巧合還是非巧合吧,我認為巧合多一點。

臨時因為公司有事,我從項目上請了假回到了家裡,那一天正好和公司領導吃飯,領導定的飯店離前公司很近,原本我不太想去,想著那個飯店,前公司的很多人經常在哪裡吃飯,去了要是遇到前同事會很尷尬。

但領導執意讓我去,也不好拒絕,於是我就硬著頭皮去了,沒想到那天,巧合地遇到了前公司的領導,那天因為飯店預定包房的人數比較多,我們哪一桌沒有訂到包房,原本不怎麼介意的,想著坐大廳也沒啥事。

但是呢,當天這家飯店人還蠻多的,大廳很吵,領導便讓我去問前臺有沒有快要吃完飯的包間,我們可以多等一下子。

我走到前臺一問,有到是有,只有一間,然後服務員指了指正對大廳的那個包廂,我一看,裡面正是我前公司的領導,他們吃完了飯,在那裡有的沒有的聊天。

我躊躇著,該不該去和裡面的各位前同事們打招呼,不打吧,不太好,去打吧,該怎麼和他們商議包廂能不能提前早一點出來,我知道我的想法並不太恰當,但我想著還是去試一試,萬一成了呢。

於是,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了那間包房,一進去滿房間的煙燻味,燻得我很難受,眼淚一下子就快出來了,在煙霧繚繞中,前領導看我來,竟然開口說:「喲,這不是小羅嗎,辭職這麼久了,難得遇到一回,這是過來打招呼的還是?」

我沉默了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但是眼角撇了一眼在大廳焦急等待著的現任領導,我還是鼓起勇氣說了我的來由:「王總,是這樣的,我離職後,很感激前公司的培養,因為現在沒做出什麼成績,所以不太好意思請給位領導出來吃飯,等改天你們有時間後,我請你們出來吃個飯。今天真的是帶著我們領導過來吃飯的,我們的客戶也快來了,您看能不能幫我們騰出一間包房出來。」

領導這時候知道我來的目的了,他笑了笑,然後爽快地答應了,但是呢,答應是有前提的:「當然呢,我們可以給你個面子,但是你也得給我們個面子吧」說完,就使眼色,讓旁邊的楊科長拿了個空杯子,倒滿了酒。

我當時就意識到了這個意思,於是二話不說,接過酒杯,一口悶了下去,心想,這堆人可真能記事,當時在公司的時候,不怎么喝酒,能推的應酬儘量推,這可好,逮到機會讓我喝酒。

那天,我用喝酒成功換得了一個包廂,領導對我很滿意,但是我內心卻覺得很難受,事後,有前同事給我發信息說,那天,林姐的好朋友也在,把你喝酒的視 頻錄了下來,發給了林姐,林姐看後直叫好。

其實那天領導不是故意難為你,但是你知道的林姐和領導關係很好,也是為了給林姐出口氣,所以才讓你喝酒的。

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那條朋友圈,雖然只是平常無誤的吐槽和發洩情緒,但可能真的戳到了林姐了,於是,我想找一個時間和林姐當面聊一聊。

介於林姐把我拉黑了,於是我託了前同事小豪牽線,安排了我們常去吃飯的那個地,專門找了她常坐的那一桌。點了她喜歡吃的菜。

那一天,她剛到的時候,氣氛尷尬,我們都不知道說什麼,但我還是選擇在這樣的氛圍裡,做那個主動開口去化 解誤會的人。

我說出了那條朋友圈發布的情緒基礎和事實基礎,並沒有影射任何一個人的意思,只是發洩一下那段時間自己的情緒而已。

林姐看我如此坦誠,也並不藏著掖著,她看了看我,又欲言又止,我說:「林姐,你知道我的,我一向對你都是坦誠公開,沒有什麼不方便說的,你對我的意見和誤會,你可以直接說。」

林姐才放下戒備,告訴我來龍去脈,那段時間的她,領導準備把她調崗,調到項目上去一段時間,她不想去,和公司負責人 員安 排的副總,反反覆覆周 旋,副總很生氣,在會議室點名指責她不聽安排,並且拿我和她作比較。

「你看人家小羅在的時候,從來不會計較安排的工作,剛畢業就去了大西北那麼老遠的地方,一待就是好幾年,你呢,這些年和他一個辦公室,好的沒學到,拈輕怕重倒是學到了。」

說完,還不免帶一句:「你以為小羅對你沒意見哦!」

正是這位副總,發洩式地帶了這樣一句,才招來了林姐對我的誤會。

那個晚上,我們把話敞開了說,心結也解開了,小豪也說到了,這位副總喜歡暴躁的時候亂開腔,很多沒有的事,都被他說成了有。

那一天,林姐也喝了點酒,但是這酒卻和當時離職的時候和她喝的那次,感覺很不一樣,那次是覺得之後沒什麼聯繫,她說的都是客套話,但是這一次,我發現,我是真的發自肺腑地認可她這位前同事。

如果不是那麼在意你,也不會誤解你,然後有了記恨的情緒。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出現誤會,一定要主動去化 解這些誤會,不要讓誤會演變成之後難以收場的結局。

我是黎姐姐說:

你發的朋友圈,在成為別人的笑談。

娟子在朋友圈裡先是發了晚餐照,有大蝦和小龍蝦等海鮮;發了十幾分鐘後,沒有引起強烈反響,當時正是晚上六點多鐘,娟子心想:這個時間段,大家都忙著做飯,吃飯,輔導孩子寫作業,誰會沒事看朋友圈。

於是,娟子把朋友圈內容刪掉了,等到了晚上八點,這個時間段正是黃金時間,大家都已經吃完飯了,休閒的時候;娟子就把原來刪掉的那條,在這個黃金時間段重新發一遍。

發完之後,就開始關注信息,看看有沒有人點讚評論。

娟子是我的朋友,我很了解她的脾氣性格。人很善良熱心,就是虛榮心有點強,總想讓別人知道她過得很好,很幸福。怎麼樣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呢?朋友圈就是個好地方。

所以,不管是吃飯,旅遊,大事小情,所有的一切,除了上衛生間,幾乎都可以發朋友圈。

我每天看著她發圈,不用問就能大體知道了她今天的行程和日常。一開始,出於朋友情分,我也會積極地和她互動,點讚評論。可是時間久了,我也審美疲勞起來,有時候對她發的內容,裝作看不見。

我裝作看不見,娟子以為我是真沒看見,就把內容私發給我。

沒辦法,還得繼續關注她,然後說一些恭維的話,娟子仿佛很喜歡這樣,她總是想方設法的讓別人羨慕她的生活。

娟子總在朋友圈裡歲月靜好,可現實中真是這個樣子嗎?

對于娟子的生活,我是了解一些的。她和老公都沒上過幾天學,以前日子過得挺辛苦的,夫妻倆靠打工微薄的收入,來支撐著生活。

後來,其老公學了一門技術,有了手藝,日子慢慢地好過了起來,以前一個月就賺兩三千塊錢;學了那門技術後,工資直接翻了幾倍,最高時能發到一萬多。

收入高了,就考慮到買房子,之前夫妻倆帶著孩子一直在城中村租房住。有了一定的積蓄後,在一所舊小區買了一套二手小房子。

經過多年的辛苦打拼,終於在這個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從城中村租房,再到城區購房,這一路走來,娟子覺得苦盡甘來了,仿佛到達了人生巔峰。

這成功的喜悅當然不能獨享,朋友圈昭告天下,有祝福的,有欣慰的,有替她高興的,也有說風涼話的,說娟子新買的房子太破了,快拆了吧,都影響市容了。

娟子對於說風涼話的,一律視而不見。光買房這事,娟子就曬了很久。

然後就是買車。有一天,娟子的朋友圈又更新了內容,我天天像追劇似的,追著她發的內容看;發現娟子配了一個手握方向盤的圖,配字是:喜提新車。

我趕緊發消息問她:買車了嗎?要知道她家剛買了房子才兩個月,這一下又買了輛車,經濟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一會兒娟子給我回了消息:買車了。

當時替她高興,雖然她平時有點愛炫耀,但人真的很可愛善良。

娟子買房又買車的消息,在朋友圈炸了鍋。有的人很疑惑,她家是幹什麼發了財?事後,娟子不無得意地對我說:以前親戚們看不起我們,現在我買了房,又買了車,他們全都對我們刮目相看了。

這裡說一下,娟子家新買的車是某菱啥光的麵包車,總共花了28000。

車雖然不貴,好歹也是四個輪的。

娟子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別人的奉承滿足了她的虛榮心,可隨之而來的,還有無盡的煩惱。

娟子之前曾被親戚輕視過,所以,在自己生活得到改善以後,就在朋友圈裡瘋狂炫耀。

親朋好友都知道娟子家發了財,有的親戚就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了。

首先是娟子的親哥哥,雖然只有兄妹倆,但平時也是鮮有往來,幾個月不會打一回電話。如今哥哥突然打電話過來,不會只是想聯絡聯絡感情吧?還真不是,娟子的哥哥打電話是向娟子借錢的。

哥哥告訴娟子:我最近又看中了一套房子,想向你借個十萬,一年後歸還。

娟子一聽哥哥平時沒事像陌生人一樣,現在借錢想起有這個妹妹來了。娟子雖然生氣,可就這麼一個哥哥,也不好直接拒絕啊!

哥哥借十萬,別說十萬,就是三萬兩萬,娟子也根本拿不出來,買房買車自己還欠了不少外債。

娟子有苦難言,就對哥哥解釋:我真沒錢借給你,我們自己還欠了別人很多呢!哥哥一聽不信:你看看你天天那股得瑟勁,誰敢相信你家沒錢?你不願借就直接說,看來我們兄妹之間的感情,還趕不上錢重要。

娟子的哥哥沒有借到錢,轉頭給爸媽打電話,說和娟子的兄妹感情到此結束。

娟子因為這事把哥哥得罪了,她也有點後悔自己平時太高調。

哥哥剛走,叔家弟弟又來了。娟子叔家的弟弟,和娟子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想在這城市開個洗車店,就是資金有點短缺。娟子在弟弟心裡,經濟優渥,實力雄厚;於是,弟弟開口向娟子借五萬。

娟子說:我哥向我借十萬,我都沒借,實在是沒有,你又來借五萬,實話告訴你,我自己還欠了不少外 債呢!

叔家弟弟也是持懷疑態度,覺得娟子是有意不借,重利輕親情。

就這樣,娟子又把叔叔,弟弟一家又得罪了。

這兩件事情發生以後,娟子低調了很多,現在,她的朋友圈已經很少更新了,具體原因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題主的問題是:人,最好沒事不要發朋友圈,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你怎麼看?

這個說法我是認同的。

朋友圈就像是自己的名片,你發什麼內容,發朋友圈的節奏,都能間接顯示出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

你覺得是分享生活,可能會在別人眼裡是炫耀;你訴說生活得不快,把朋友圈當成了樹洞,這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成為別人的笑談,嚴重的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無論是分享,還是當成樹洞,都要注意控制節奏。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真的替你高興和心疼你。

當然,朋友圈也不是不能發,發就發一些生活中的小美好,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能感染到別人的內容。

瑪琳說:

我嫂子愛發朋友圈,尤其是愛炫耀,一次她單位組織出去旅遊,她發了朋友圈,吃了一次悶虧後,再也不發朋友圈了。

有句話說得特別對,越是缺啥就越愛炫耀啥!我嫂子就是這樣,本來到處打零工,每次發工資就2000來塊錢。以前是發現金,她會拍照片發朋友圈。後來都是轉帳,她每次都截圖發朋友圈。

記得有一次嫂子發工資了,領到工資立馬發個朋友圈曬一下,然後晚上一家子又去吃大餐,又發朋友圈炫一下。

這時他們到處欠著債,被債主看見了,債主特別生氣,既然發工資了,有錢到處大吃大喝,欠錢不還,哪有這樣的道理!於是債主氣得堵在嫂子家門口,一直等著,等到他們回家為止。

嫂子看見債主堵門口,立馬認慫,對債主說:我一個月就兩千來塊錢,工資不多,再寬限一段時間,手頭寬裕了再還。

債主不依不饒,逼著嫂子立即還錢,既然工資不高,大吃大喝都有錢,我哪有錢給你享受,不還錢不行。

嫂子總共就那點工資,吃吃喝喝花了四五百,把兜裡翻個底朝天,還了債主1500,一下又回到解放前!於是又開始借錢,不然會餓肚子。

後來嫂子換工作了,工資高點了,一個月3000塊錢!發工資了嫂子又曬工資,不忘附上:付出就有回報,有能力不愁無前路!

單位經常組織團建,又是去旅遊。一次嫂子單位去大連旅遊。我的天,整天都在曬朋友圈,她刷屏了。又是在親戚群裡炫耀,表嫂看見嫂子這樣炫耀,心裡難免有點不服氣,專門在嫂子的朋友圈留言,既然出去旅遊,現在又賺得多,別忘了帶點特產和好吃的回來。

嫂子是秒回:行的,沒問題,想要啥儘管說,我給帶就是了。

親戚們看見嫂子對表嫂這麼大方,於是大家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於是都跟風,要嫂子給帶禮物,要特產。

嫂子本來就是個沒心眼的,嫂子回復大家:行的,人人有份,需要什麼在群裡說,我統一一下了,給大家帶上。

於是都在群裡互動,嫂子把當地的特色特產介紹給大家,平時不說話的親戚都出來說話,都說要這要那。面對大家的要求,嫂子以為大家是請她幫忙帶回來,會給她錢。而大家以為是嫂子送給大家的,於是嫂子費錢費力又當搬運工,給大家把東西帶回來。

嫂子回來第二天開始挨家挨戶地送東西過去,可是沒有一個人給她錢,嫂子本來情商就低,當時不好意思向大家要錢,送完東西就回去了。然後嫂子在群裡拉了一個清單,每家各多少錢,以這種方式告知大家。

這時大家都說:不是說你送給大家的嗎?我們都以為你送給我們,不然我們要這些東西幹啥?又不好吃!要是收錢,你應該早說,我們就不買了,現在物流這麼方便,想吃啥隨時可以買到,花錢根本不用麻煩你。

嫂子一下有點接受不了,給大家買東西花了3000多,她一個月的工資。嫂子開始發毛了,呱啦呱啦地說一大堆,最後東西白送給別人了,而且把大家都得罪了。

嫂子給我送東西過來,自始至終我沒說話,也沒讓她帶東西,為問她多少錢,嫂子說:不要錢,出遠門帶點稀罕的東西回來嘗嘗。

我說:不要錢咋好意思呢?你是花錢買來的。

嫂子滿臉委屈地說:要是都像你這樣想就好了。

我不多問,我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我掏出200塊錢給她,嫂子拿著錢說:你這不要這麼多錢,你既然給我了,我就接著,主要是這次虧得太多了。

我故意說:出門玩嘛,花點錢很正常,你平時挺累的,出去玩一趟挺好的,放鬆放鬆,對自己好一點。

嫂子說:唉……關鍵是錢不是花在我身上的!

我說:出門就這樣,花費都在路上和吃住,你跟著單位走,應該路費不用自己掏。

無論嫂子怎麼說,我就是不順著問下去,我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不想摻和進去。這事怪誰?只能怪嫂子自己!誰都知道出門旅遊不要發朋友圈,自己愛炫不能怪別人,吃虧自己受著。看不出大家都是看不慣你,故意針對你整你嗎?

從那以後,嫂子再也不發朋友圈,一次我故意說嫂子:最近忙啥呢?感覺你銷聲匿跡了,朋友圈也不發了。

嫂子說:我特麼再發朋友圈真是臉皮厚,以後再不發了。

人,沒事最好不要發朋友圈,不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你怎麼看?

大家在生活中,喜歡把自己一些經歷分享在朋友圈。無論好還是壞,總會發一條朋友圈,來紀念自己當時的心情。朋友圈的用途很大,有些人把朋友圈,有的當成心情的發洩地,有的當成炫耀的地方,有的打廣告,為了吸引客戶,為了賺錢,所以朋友圈花樣繁多。

無論是以上哪種,都會讓人反感。而對於愛曬朋友圈的人來說,我發什麼和別人有什麼關係?我發我的,愛看不看,不喜歡看可以屏蔽。的確很多事情曬在朋友圈,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比如:孩子的成就,自己的財富,秀恩愛,曬旅遊照,等等。

聰明的人是絕對不會,曬出自己擁有的東西,高調做人,低調做事,這句話很有道理。低調謙和比高調的人永遠受歡迎!自己的生活,自己知道就行,就算曬出來,讓別人知道,能起什麼作用?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嗎?

康恆的媽媽在行動說:

我就是最好的例子,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我頓悟了,我發現無論你發什麼朋友圈都是不恰當的。

三年前我是:做個飯也發朋友圈,覺得心情好了也讚美一下生活的美好,領孩子出去玩了也曬一下,心情不好了就感慨一下什麼引起的,別人惹我心裡不開心了就憤世嫉俗發表一些義正言辭的感悟。

好像一旦發出來別人就能感同身受一樣,其實我的本意是記錄生活,卻不想結果是這樣的。

有一次我因為和婆婆有矛盾吵嘴了,我倆你一言我一語的吵,其實現在都忘了為啥吵的,反正吵過後我憤意難消,又無處發洩,就隨手發了條朋友圈:服了,有些老人活了半輩子也活不明白。

然後我一個親戚就立馬私信發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噼裡啪啦說了一堆婆婆的不是,親戚象徵性的說了一些和稀泥的話,就不再聊了。

我發洩後就把這事忘了,有次家庭聚會上,那個親戚就當眾說起了這個話題,最後結論是:小輩人要懂得變通,不要和老人硬著來,硬碰硬是太傻。

還有一次是我家買了個印表機,因為我兒子上學有時作業需要列印,每次去列印店太麻煩,而且還距離學校有些遠,我和老公就尋思買個印表機。

印表機買回來後,老公安裝完畢後列印了一張照片試機,列印的是大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我看到後感覺特別意外,隨即發了一個朋友圈:以後照片可以隨時列印了,滿滿的回憶。

立刻就有個鄰居私信問我咋弄的,還挺好看的。

我就原原本本的說了我家買的印表機,從那以後我們這裡幾個鄰居家孩子的作業都來我家列印,而且既不提供A4紙,也不提給錢。

我也不好意思要,剛開始想著幾毛錢也不值啥,他們肯定不會經常來列印。

沒想到他們隔三差五就會來列印,今天這個來,明天那個來,有時還會複印身份證和一些資料的複印,有時我上班,還會給我打電話,問我啥時候下班給他們列印。

我感覺簡直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了麻煩。

再後來,我其他的不發了,就發正能量的好了吧。

我發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確幸,路邊的花,樹上的鳥,朋友的一個幫助,我只發溫暖的事情。

再後來,我在二姐的推薦下來到了小濤養花知識,我姐說你把生活的記錄發表在小濤養花知識,比發朋友圈好太多了,在這裡沒有嫉妒沒有猜疑,有很多來自陌生朋友的祝福和獻策,他們都是發自真心的,不用感覺心累,也不用還人情,只做自己就好了。

現在的朋友圈太複雜了,很多來自不熟的朋友,來自孩子同學家長,來自老師,和親戚,太多人了,都是身邊的人,你不經意發的任何一句話都會引起別人的猜疑或是嫉妒,還不如自己消化。

人生靠自渡,很多的酸甜苦辣都是生活,自己去體會去成長,不必什麼事都讓別人知道。

憶羅的貓說:

俺家小老太太發了三次朋友圈,得瑟了三次,吃了幾次大虧後,自此她是再也不發朋友圈了。

昨天吃餃子,包的羊肉餡的,一個個小餃子外表特別好看,調的餡也很鮮美,我問我媽:「咋不發朋友圈了?發一個吧,得瑟得瑟你的手藝呢?」

我媽虎著臉說:「你是哪壺不開你專提那壺是吧!不發了,發個朋友圈,吃了虧,不但不落好,還得罪人。」

哈哈,說起來想笑。

那時候剛給我媽買智慧型手機,她才學會用朋友圈的時候,哎吆,那個興奮和得瑟勁兒啊,估計除了上廁所和睡覺,其他事事都得發個朋友圈到網上顯擺一番了。

第一次是她在網上學做泡菜,讓我爸買了許多昂貴的材料,什麼海鮮啊,魚醬蝦醬啊等一些材料,在家張羅著學習做泡菜。

別說,這老太太成功倒是真的做成功了,第一次做的泡菜色澤鮮豔,紅黃綠青的,就光看外形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

嘗一下味道更是不得了,到底是各種好材料的大融合,簡直是絕了。

那頓飯全家人都舉手稱讚老媽的泡菜,誇她做得好。

老太太高興啊,一高興就想顯擺,想和親戚朋友們嘚瑟幾下。

於是她認認真真的拍了幾張好看的圖片,擺了造型,調了色度,我媽就把她的處女作隆重的給發到了朋友圈。

一時間,點讚的,留言的,誇獎的,那個朋友圈的下面滿是溢美之詞,老太太興奮地回復都回復不過來了。

一面忙著應酬大伙兒,順帶還要教人家怎麼做,材料和步驟都得一一說明,哎吆,老太太認真地吆!就差手把手地去教了人家。

高興之餘還帶客氣的,「哎吆,順子她媽,你想吃啊,沒事,下午我給你捎點過去,」

「她張嬸,沒事啊,想嘗嘗給你帶半瓶子回去讓孩子們嘗嘗……。」

……

親戚朋友帶我媽的那些閨蜜老姐妹們,不到一頓飯的功夫,把她做好的十幾斤泡菜可給分光光了。

有幾個沒分到的還不高興,話裡話外說她厚此薄彼,對待朋友有區別。

特別是我舅媽,那次就特別不高興,說我表妹喜歡吃泡菜,但是她姑姑才給了幾筷頭的菜,而給外人的卻不少,因為外人都是有能力有用處的人,所以才給的多。

你看看,這送東西還送出毛病來了,舅媽說我媽親外人卻不親自己家侄女了。

這是我媽第一次發朋友圈。

第二次發朋友圈也是為了吃,倒是沒得罪人了,但是也超級搞笑。

十月一日孩子們都放假了,我爸媽就想著把自己家的幾個孩子都喊回老家,多買點肉和菜,準備給孩子們改善生活,好好吃幾天烤肉和火鍋。

我爸那次買了不少菜,牛羊肉都夠孩子們吃七八天的量了。冰箱裡塞得滿滿當當的。

然而才一頓飯的功夫,幾天的菜又給整空了,那次我媽都無語了,心疼的牙疼,說牛羊肉那麼貴,都便宜了別人了。

哈哈!

吃火鍋前,正在做準備工作的時候,我弟弟忙忙碌碌,跑前跑後的洗肉,切菜做準備。

我媽在一邊看得歡喜,於是她就偷偷拍了照片,發了一個朋友圈說:「瞧俺家小兒子,能文能武,工作上是一把好手,生活上也不含糊,今天晚上給我們準備火鍋了。」

照片是連人帶食材一起的,瞬間親戚們就都知道我家要吃火鍋了,而且是在農村的老院子裡,地方大啊!熱鬧。

十月一日,正好大家都放假嘛,於是就沒等去喊,那些離得近的堂弟堂兄們,還有同村我哥哥和弟弟們的髮小夥伴們,一個個都領著自家孩子上我家去熱鬧了。

既然都來了,那就一起吃唄,哈哈,準備了一冰箱的肉,讓那幫人一晚上給掃光了,把我媽心疼的啊!直咂嘴巴,說早知道就不發朋友圈了!

最後一次發朋友圈是也好久以前了,這事我媽說起來自己都感覺好笑,完全是無中生有,自己給自己找事了。

有一天她看視頻裡,發現有個段子,裡面人說自己家房子拆遷了,都給賠1000多萬塊錢呢!

而且那段子做得特別詳細,上面有賠付的圖片,錢數,紅章……等應有盡有,做得超級逼真,不知道的就以為是真的呢。

更有意思的是,那個賠付圖片下面落款的名字還可以自由改換,比方他上面是張三的名字,你自己下載後,可以改成李四的名字。

自己玩了一會,把名字改了幾次後,俺家老太太童心大發,直接就把下面落款的名字改成了我弟弟的名字。

這樣看上去,好像我弟弟就成了拆遷戶,能賠1000多萬了,紅章蓋字的,感覺和真的一模一樣。

我媽把圖片發到我們家群裡的時候,別說,當時連我都嚇了一大跳,猛一看,真的以為我弟弟賠了那麼多錢一樣。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俺媽又把這張寫有我弟弟名字的圖片發到了朋友圈,目的就是好玩,老太太童心未泯。

可是沒想到,就這件事情卻有人當真了,我有個表嬸,是我奶奶的娘家侄媳婦,她也在我媽的朋友圈裡。

好傢夥,這一看我家發財了啊,就賠付1000多萬呢,那麼多錢,這可要怎麼花呢,即便是天天出去花錢,那也花不完呢。

怕我們家錢多花不完,表嬸就開始找我媽借錢了,打電話說:「嫂子,你們發大財了,那麼多錢啊,能不能借給我們50萬,俺家老大買的房子現在還月月還貸款呢。」

這話把我媽給說愣了,一下子借50萬,這口氣有點大。

我媽趕緊說:「沒有啊,我一個不賺錢的老太婆哪裡有50萬呢?」

表嬸說,你家老小不就賠了1000多萬嘛,白紙黑字明明白白的,你們拿那麼多錢也沒有其他用途,不如借50萬,我們先還帳,也給你算利息。

哈哈,瞧見了沒,我表嬸就當真了,而且那次好多人都當真了。

一看鬧誤會了,我媽就笑了起來,說那是假的,哪有那麼多錢呢,要是真有,肯定就借你了啊。

可是無論怎麼解釋,那個表嬸就是不相信,她說那明明蓋著章裡,怎麼可能是假的,你們不想借錢就明說唄,還說是假的。

她一個一輩子窩在農村的老年人,文化也不高,可不就相信了嘛!

就為了這點玩笑事,表嬸生氣的大半年不理我媽了,最後還是在她的孩子們的竭力解釋下,這才是終於弄明白了,高低是親戚們之間沒有隔閡了。

看我媽這不是無中生有,自己給自己找事的嘛!

寫到最後:

我發現現在確實有好多人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第一,也是為了自己的隱私安全,不能亂發,不給壞人可乘之機。

第二,現在的人別看表面上說得一套一套的,其實嫉妒心重著哩,特別是一些親戚朋友,有時候還不如外人。

所以倘若大家有點好事或者喜事,還是捂著蓋著,自己一家人偷偷樂吧,發出來說起來挺有面子的,說不定背後別人怎麼仇視和嫉妒呢。

第三,不要亂發朋友圈,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也許你認為是玩笑的事,說不定就觸及了別人的敏感,所以還是少發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日子不香嗎?

感謝閱讀和支持,朋友圈,你們現在還發嗎?有過誤會嗎,歡迎留言區評論哈。

芝麻April說:

今年9月,張文麗的兒子讀一年級,她每天得為兒子做早餐。為了記錄,她每次都將成品拍照發到朋友圈,沒想到在前天,她收到朋友吳霞的信息:「最近日子過得很滋潤哦,不過,該還錢了吧?我的5000元,什麼時候還?」

張文麗一看,羞愧得恨不得把所有朋友圈都屏蔽,但同時又怪吳霞,我又不是有錢不還,而是實在拿不出錢。

誰知,吳霞雖然發了幾個微笑的表情,但在張文麗看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語氣有點咄咄逼人,一點情面也不給,「可我過得都不如你,比你的生活苦多了。你發的照片中,我看出你家的裝修,以及餐桌、沙發、地毯、餐具等,全是歐式田園風;你們吃的早餐,一個月不重樣,再加上一屋子的玩具。那樣的生活成本,再加上房貸車貸,起碼每月得一萬以上吧。你過得這麼滋潤,就還不起五千嗎?」

原來,張文麗將照片拍得很有氛圍感,每天都發夠九宮格,再配上文藝感十足的心情文案,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可張文麗有苦說不出。她一向喜歡優雅的歐式風格,也愛乾淨,房子被她布置得整潔有序且有格調,可吳霞在照片裡看不出的是,家裡的沙發、餐具地毯等物品,都挺舊的了,因為它們都是四五年前買的,有的甚至是七年前,剛買房子那會買的。

那時丈夫除了本職工作,買的股票還賺了一點,而她開的服裝網店一個月也能賺一萬多一個月。

但這些,現在都已沒有了。

兒子沒出生前,經營了兩年多的網店已經走下坡路。兒子出生後,她關了網店,做了全職媽媽。上幼兒園後,為了接送方便,她去了幼兒園做生活老師,工資才2500元。

現在,兒子讀小學,她可以找工作了。但她已經38歲,原本她是做文員的,年紀大了,很難找,這個月,她投了幾十份簡歷,都沒有回音。

現在,她對找本職工作不抱希望,在考慮重新開網店或者考個育嬰師證,轉行從事母嬰行業。

總之,她目前的生活一團糟,一家人的生活僅僅靠老公的六千元工資過日子,還要還2600元房貸。

吳霞所說的每天做早餐不重樣,也只是她喜歡折騰,造型擺得好看而已,其實他們兩人每天的早餐費用不超過15元。

她之所以問吳霞借錢,是一年前為了還弟弟的錢。當時,弟弟的網店已經撐不下去,單是貸款,已經貸了四十多萬——他一直不甘心,所以一直再做補救。

在這種情況下,張文麗覺得自己再不還弟弟的錢,就說不過去了。之前,他們曾向弟弟借了5萬元買房。

可他們只拿得出2萬,剩下的3萬,得借。張文麗便想到問吳霞借,知道這幾年她和老公並沒買房,一直在存錢,據她透露的一些信息,張文麗猜她家起碼有30萬存款。

張文麗便嘗試問吳霞借,心裡有點忐忑。她估計,以她和吳霞的交情,應該能借到錢,但又不確定,因為吳霞一向給人的感覺,很節儉,甚至有點小心眼,摳門。

她和吳霞是大學同學,還住同一宿舍,但當時雙方的交情一般般,起碼在張文麗看來如此。

吳霞來自農村,家境貧困,且母親的身體不好,常年吃藥,她上大學的費用,全靠哥哥打工支持。

可能由於家庭原因,吳霞的性格內向孤僻,自尊心很強,但亦很自卑。這樣的性子,導致她在大學裡沒交到幾個朋友,喜歡獨來獨往,連同宿舍幾個女孩的感情,也只比其他同學好一點。

沒想到畢業後,吳霞經常聯絡張文麗,約她一起爬山,一起吃飯,一起逛街,她們的友誼反而比以前要好得多。

為什麼找她?吳霞曾給過解釋:她一向獨來獨往,並非她喜歡,而是交不到朋友。工作後,她想改變這種狀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張文麗。

張文麗性格溫柔,平易近人,給人很好相處的感覺。

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張文麗相信,吳霞會答應借她錢。

果然,張文麗開口之後,吳霞當即答應借她錢,但只願意借5000元,因為他們家的錢都由丈夫管著,她不好要太多。

張文麗心裡掠過一絲不愉快,但隨即自我安慰,不管多少,她肯借,已經算不錯。

剩下兩萬五,張文麗和丈夫,又東拼西湊,才借夠。

欠債,當然得還,張文麗明白。所以她和丈夫這一年都節衣縮食,想方設法還錢。

可不管怎麼樣,人總得先討生活。這一年來,一家人外出就餐、遊玩的機會減少,張文麗的護膚品只有洗面奶和一瓶幾十塊的乳液,衣服只買幾十塊一件的;丈夫亦一樣,每天早餐和午餐都在公司食堂吃。

可存了半年錢,還了2萬元之後,家婆在五一期間,從老家過來看他們時,騎電動車外出,將人的腿撞骨折,賠了2萬元,錢是從張文麗舅舅那裡借的。

又增加一筆債務,張文麗的心態有點崩。因為舅舅催得緊,所以他們只得先攢錢還舅舅的。

她想,吳霞是她目前最好的朋友,而且按理,她不差這5000元,晚一點還,應該沒問題。

存了這樣的心,她自然先集中精力,把舅舅的錢先還上。

不過,張文麗沒有把自己的情況告訴吳霞。她想的是,沒錢還,說什麼都是徒勞的。

可沒想到,她無意發發的早餐照片,竟然造成吳霞的誤解,認為她的生活過得很好,有意不還錢。

張文麗非常後悔發那些照片,給自己帶來大麻煩。

被誤解,張文麗感到很委屈。她將自己的情況告訴吳霞。吳霞雖然表示理解,也同意遲半年再還錢,但張文麗從她冷淡的反應裡看出,她其實很不樂意。

張文麗的心亦有了疙瘩。她想,人爭一口氣,不能讓朋友看扁。因此,她決定,這兩天,給一些工廠投簡歷。到工廠,做一名普工,一般都有5、6千工資,還包夥食,辛苦是辛苦點,但能存到錢。

她計劃,拿到都一個月工資,立即還給吳霞,算是了結一筆債,人情債。

寫在最後:

人,沒事最好不要發朋友圈,不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說得挺對的,尤其是你目前過得不算如意的時候。

你如果之前曾在朋友圈「消失」,突然「出現,會有人過來找你。

如果你心情不好,發自己過得很慘或傷感的內容,可能會引來別人的「關心」和「問候」,而這些,你並不需要。

如果你發的內容剛好又呈現出一種令他們羨慕的生活狀態,那可能會有人過來酸兩句;而如果剛好像張文麗那樣,欠了債,那就要做好被人追債的準備。

……

總之,現在想過點安靜的日子,而你又恰好很在意別人看法,那不發朋友圈,也許是減少麻煩的方法。

因為朋友圈裡的人,很多都是熟人關係,對你有一定了解,但具體的生活細節,並不清楚。

人,總是有好奇心,甚至嫉妒心的,不是每個人都希望你過得比他(她)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明月靜海邊說:

▶️我媳婦就非常愛發朋友圈,怎麼勸沒用,後來自己吃了發圈的虧不發了!

平時我做個菜啊,或者是她自己吃了什麼,在不就是孩子做什麼運動了,都要發一下。我勸她說咱自己家的事,朋友圈什麼人都有,還有我們共同朋友,你老發那玩意幹啥啊,現在誰看你那玩意啊,都沒人點讚,時間長別人會煩的。她說,我願意啊,我當記錄生活當日記用,我說那你設置僅自己看不就完了?人家說不用你管。

▶️後來發生兩件事,她自己就知道好賴了。一次是我兒子期中考試,三科都是95分以上,她發了一個考這樣一個滿分沒有,還天天想吃大蝦,配圖就是吃的蝦吃蝦涮火鍋,其實那天確實是兒子要吃,也確實因為不該扣分的題扣分了生氣,但是別人看來就是她在炫耀孩子成績,一個和我兒子一起上補課班的媽媽,評論說,確實不怎麼樣,我兒子沒有一百分的我一個星期不讓他吃飽!!!我媳婦回頭看到了,就說人家什麼人啊,這也比?我說你就不應該曬,曬這朋友圈有啥用?誰愛看?她不之聲了。

▶️還有一次我們把汽油車賣了,換了個電動車,是個國產的,她就曬說確實好省錢,一個月省一千多油錢,完了配圖就是新車圖,其實也沒有多錢車。晚上她多年閨蜜,就私信她說祝賀她買新車了,這兩年應該沒少賺錢吧?她就說沒賺多少,剛夠買車。完了她閨蜜就說了,買房子差3萬元,能不能周轉三個月。媳婦礙於面子借給她,現在都三年了,要了6次一共就還了5000。現在人都聯繫不上,錢沒了朋友也沒了,這回我說她,她不吱聲了。

從那以後她再也不發朋友圈了,自己沒事就說現在的人都是盼你過的不好,沒人希望你過得幸福。我說有祝福的人和真朋友,肯定不是你朋友圈天天給你點讚的人。關注你朋友圈的不是微商,就是賣保險的。所以過自己的日子,不要沒事去弄那些別人都煩事,偶爾發下大家還新鮮點讚,時間長了就遭人煩了。

茂名慧姨說:

本人老公就是一個芝麻綠豆大點事,都喜歡發個朋友圈的人!

有一次他去義務獻血,這不又發一次朋友圈!

結果沒多久的一天晚上,他初中的一個女同學從深圳打來了電話,叫我老公借他的獻血證給她用。

原因是她家婆住院需要輸血,然而那段時間深圳又剛好已封城,不準離開本地的。

她老公三兄弟都在深圳,回不了家幫她家婆輸血的,然而醫生說如果有獻血證,病人可以優先獻血!

結果她便想到了我的老公,曾在朋友圈曬過獻血的!

於是她便打電話叫我老公借他的獻血證給她的家婆用。

當時我老公挺左右為難的!原因是他與這個女同學平時並不怎麼聯繫的,關係並不是很熟絡的這一種,,再加上獻血證也不可以隨便亂借的吧?

一來並不是直系親屬關係的,不知借了對她家婆是否有幫助,二來她指定要借200cc的獻血證,然而那天我老公的獻血證是400cc的。

雖然我老公在前兩年獻過一次200cc的,但最主要就是他不想亂借這東西給人家用(意思不用說得太過明了的哈)!

當時他這位女同學也感覺到了我老公的不情願,竟然是這樣說的:「你幫了我,以後說不定也會有需要我幫忙你的一天,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很難說的,說不定你以後也需要輸血了,到時候也可能會需要我幫回你一次的」。

媽的,她究竟會不會說人話的?!

當時聽到她與我老公這樣的對話,本人當場就想幫我老公拒絕她的了!因為她太不會說話的了!

後來我老公經不起她的軟硬兼施,最後還是將獻血證借給了她。

然而結果便是:外人的獻血證,對她的家婆一點用處都沒有!

醫生要求要輸血家屬本人攜帶身份證去登記才行!

你們說他這位女同學是不是傻的?呵呵,以為啥證都可以借來應付得了的!

後來經過這件事之後,本人狠狠的批評了我老公一番說:「這回好了吧?叫你別芝麻點事都要發朋友圈曬的!今次麻煩找上門來了,知道左右為難的滋味了吧?!看你以後還敢不敢亂發朋友圈的」!

如煙語說:

同事老劉的媳婦比他小9歲,是個90後的小女人,每天最愛幹的一件事,就是發朋友圈。

早上打個雙黃蛋,要先發朋友圈,中午食堂吃個番茄蛋包飯,要發朋友圈,晚上回家和老公小酌一杯,也要發個朋友圈。

她自得其樂倒也罷了,關鍵她把我們辦公室的所有男女員工都加了微信好友。

大家都好奇,覺得是不是加了我們好友,就能監督老劉上班時間的行蹤了呢?

老劉的媳婦不讓我們喊她劉嫂,她說自己比我們小,讓我們叫她小瑛。

小瑛沒上班,在家專心照顧5歲的兒子。

有時候覺得累了,或是想出門旅遊了,就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去,她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想去哪旅遊,行李提上機票訂好就出發了。

老劉工資一個月10000塊出頭,自己只有500塊錢零花,加油250塊,剩下的250塊偶爾買瓶水,買瓶飲料,不到月底就見光了。

我們部門每個月都要聚餐一兩次,有時候公司領導請客,有時候大家輪流請,輪到老劉的時候,他要提前跟妻子小瑛請示。

小瑛就讓他吃飯的時候,發個朋友圈,帶上定位,才給他轉帳。

有同事心疼老劉,說他自己賺的錢卻用不到,可老劉倒也習慣了,說是婚前約法三章,陷進去了沒辦法。

大家背後打趣說,老劉是娶了小嬌妻,活該受窮。

知道小瑛喜歡發朋友圈,但我們辦公室都不怎麼發朋友圈,所以也不會特意去給她點讚。

去年夏天,小瑛說想去海南旅遊,可老劉年假已經休完了,不能陪她去,小瑛就約了閨蜜一起去。

小瑛一到海南,就急著拍照發朋友圈,看她的照片,這次住的是海景房,房裡有張大圓床,床上擺滿了紅色的玫瑰花瓣,桌上還有蠟燭、紅酒高腳杯、櫻桃、芒果和蛋糕。

小瑛發朋友圈的時候,正是食堂午飯時間,大家都想看看海南的藍天白雲和沙灘,正好打開朋友圈,邊吃邊下飯。

小陳是我們部門最年輕的90後男員工,他笑著調侃老劉道:

劉哥,你媳婦很會享受嘛,一個人住豪華海景房,還搞個玫瑰花瓣大圓床,紅酒蛋糕大櫻桃,敢情我們知道她是孩子他媽,別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去度蜜月呢?

再說老劉,他看著自己媳婦的美照下面一圈點讚,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你說拍風景也就罷了,偏偏穿得露胳膊露細腿的,在朋友圈裡給大夥看合適嘛?

老劉躲在角落裡,給媳婦打了個視頻電話,讓她下次拍照穿正常一點,沒帶衣服可以出去多買兩件。

電話那頭的小瑛不樂意了,她說來海南不就是玩嘛,這裡大家都這麼穿,我都算是很保守的了。

可不是嘛,老劉看見手機那頭沙灘上一遛的大白長腿,也就沒話說了。

第二天晚上,部門臨時加班,大伙兒累了一天腰酸脖子疼,領導買了奶茶糕點請大家吃。

沒想到,小陳又一驚一乍地喊「」劉哥,快來快來!」

老劉嘴裡塞著綠豆餅,拿著奶茶朝小陳的座位走去。

小陳拿著手機,比劃著給老劉看了一眼,老劉一口餅子塞在嘴裡,差點咽不下去。

好事的林姐走過去瞧了一眼,眼神看起來怪怪的。

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小瑛這次去海南不是和閨蜜去的,她是約了男網友一起去了。

她發朋友圈的時候,沒注意,把男人映在玻璃窗上的身影也一併拍進去了,她的手機是最新款的蘋果13,拍照功能很強大,酒店的燈光又足夠亮堂。

為了不冤枉了媳婦,老劉又翻看了好幾張媳婦在海南的照片,發現裡面都有一個男人的存在。

有從小瑛墨鏡裡看到的人臉,還有從餐桌不鏽鋼勺子映照出來的身影,還有她自拍的時候搭在肩上的手指,還有很多照片的角度,一看就是別人幫她拍的。

老劉又翻了小瑛以前的照片,看到了更多的蛛絲馬跡,這下他不淡定了。

當即給小瑛打電話,讓她訂最近一班航班回家。

小瑛不明就裡,撒嬌說自己還沒玩夠呢,要再呆幾天。

老劉衝著電話裡面吼道,今天不回來,以後都別回來了!

第二天,小瑛就著急忙慌地回來了,面對老劉的質疑,小瑛心裡有愧,她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求老劉原諒她。說她只是和網友見面玩玩,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老劉心裡痛得很,可最後,看在兒子還小的份上,還是原諒了小瑛,可是碰到這種事情,男人說不介意怎麼可能呢!

老劉拿著小瑛的手機,把通訊錄裡我們部門的人,和一些他不認識的人一個個都給刪掉了,他讓小瑛以後不許再發朋友圈。

老劉還把工資掌控權奪回來了,每個月只給小瑛1000塊錢,這錢包括了家裡的夥食費,他說錢不夠用,要拿當月的帳單來要錢。

這以後,老劉的腰杆挺直了很多,可是笑容也少了很多,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愁容,看著就老了好幾歲。

我想,不論誰遇到這種事兒,應該都很難邁過去這道坎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39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