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嶽飛為什麼必須死?_嶽飛為什麼必須死的文章

煙水行舟說: 三點原因,決定了他必須死。 一是獨立武裝。嶽飛的軍隊號稱嶽家軍,我國歷史上,很少有以主帥命名的軍…

煙水行舟說:

三點原因,決定了他必須死。

一是獨立武裝。嶽飛的軍隊號稱嶽家軍,我國歷史上,很少有以主帥命名的軍隊。雖然這個說法,是老百姓叫的,誇的是他們紀律嚴明。但也從側面說明,嶽飛能夠牢牢掌握軍隊,並且深得民心。這是封建王朝的任何皇帝所不能容忍的。再碰上北宋滅亡之際這個歷史時期,再遇到趙構這個混蛋的君主。

二是執意北伐。趙構只想收復半壁江山。因為被金人追趕嚇破了膽,所以趙構對能不能戰勝金兵,一直持懷疑態度。並且之前已經發生了苗劉兵變等叛亂,差點要了趙構的命。站在趙構的角度,北伐成功了,嶽飛功高震主,沒準就是下一個權臣,黃袍加身學自己老祖宗,再要了自己老命。雖然嶽飛是千古忠良,但是皇帝可從來不會也不願冒這樣的風險的。

三是勸立太子。嶽飛雖然是一片公心,為國家考慮,早固國本。但是作為武將,你公然上書,不僅有脅迫皇帝的意思,還告訴天下,皇帝陽痿了,不能生育,所以得改立宗室子為太子。你讓趙構的臉往哪擱。畢竟他還以為自己能生,還想著傳給自己的親兒子呢。

宋朝從趙匡胤終結五代開始,就對武人嚴加防範,堅持以文制武原則,最高軍事指揮官樞密使向來是文官擔任,唯一一個做樞密使的武將狄青,還被文臣給流放逼死了。當然也有例外,兩宋動亂之際,韓世忠、張俊曾經短暫當過樞密使,但這是趙構削奪他們兵權的權宜之計。

作為忠誠清廉、能力超群、深孚民望的大將,嶽飛除了做割據一方的軍閥,沒有別的好辦法來保全身家性命。

但那就不是嶽飛了。因此,他必死無疑。

殺嶽飛的是趙構,不是秦檜。秦檜只是幫兇,做髒活而已。

戍亥鵑子說:

嶽飛是一位南宋將領,在宋金對峙時期,他積極主張抗金運動。在當時紀律嚴明的情況下,嶽飛帶領的嶽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口號下,同北方義軍協同堅決抗擊了金軍,取得了很大勝利,並且收復了許多地方。

你提到嶽飛為什麼必須死?主要在1140年郾城一戰,金軍最精銳的騎兵被嶽家軍打敗,金軍統帥兀朮準備放棄開封逃走,就在抗金鬥爭即將勝利的時刻,以宋高宗和宰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害怕抗金將領取得勝利對他們不利,更害怕人民武裝力量在抗金中壯大起來,威脅他們的統治。於是陰謀勾結與金求和,把嶽飛從前線調回,後來許多地方又被金軍佔領。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141年,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的兵權,接著又誣陷嶽飛謀反,被逮捕下獄。這時南宋同金議和,為了鞏固政權,宋對金稱臣,把東起淮水、西到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以北的土地劃歸金統治,並且每年送金絹二十五萬匹,銀二十五萬兩,宋金對山寺局面形,在金錢的誘引下,這年冬天,宋高宗和奏檜競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嶽飛殺害了。

嶽飛抗擊金貴族南下掠奪騷擾,保衛了江經濟和文化免遭摧殘,是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尊敬,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活在當下的驢說:

嶽飛為什麼必須死?

第一,嶽飛弄出了一個姓嶽不姓趙的軍隊,嶽飛統帥的部隊叫嶽家軍,縱觀歷史,沒有哪個將領把統帥的部隊冠以自己家族的姓的,除非這個將領要造反。雖然我們都知道嶽飛忠心耿耿,一心想恢復大宋河山,但是龍椅上那位不這麼想,你這軍隊叫嶽家軍,你以後恢復的是誰的河山還不一定是誰家的呢。

第二,嶽飛一心想雪靖康恥,迎回二聖。嶽飛如果真的直搗黃龍接回了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趙構怎麼辦,宋徽宗可以做太上皇,宋欽宗不能做二上皇吧,到時候出現個一朝仨皇帝的局面,宋高宗再怎麼說在法理上也沒有宋欽宗名正言順。所以後來宋高宗派使者到金朝迎回自己尚活著的母親和宋徽宗骨灰時絕口不提宋欽宗的事,以至於使者臨行時宋欽宗扒著使者的馬車說:你回去跟我弟弟說,把我接回去吧,我做個平民百姓賜我兩畝薄田能維持生計就行。

所以一心精忠報國,一心雪恥的嶽飛幹的越好,在宋高宗眼裡越是個禍害,禍害不能留,秦檜哪有膽害死一個護國柱石,有人授意而已。

煙郭說歷史說:

1957年,毛主席看話劇《精忠報國》時,曾說: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後是宋高宗,秦檜不過是執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想要先「安內」,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詞,可以讀一讀。

首先,我要反駁兩個觀點。

其一,嶽飛的死,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

首先,迎回二聖,這個說法最開始是宋高宗趙構為了給自己造聲勢,獲得輿論支持,自己首先提出來的。

他在1127年的登基詔書中這麼寫道:

其一德而一心,佇立功而立事。同徯兩宮之復,終圖萬世之安。副我憂勤,躋時康乂。——宋高宗趙構登基詔書節選。

嶽飛等人自然是響應這個口號的,他在1135年的《乞宮祠札子》等文中曾說過「迎回二聖」之類的話。

但是到了1137年,第三次北伐勝利之後,他在給宋高宗的《乞出師札子》中已經絕口不提「迎回二聖」了,而是把二聖歸類到「天眷」中。

而且就在這一年,嶽飛收到金國要放歸欽宗的太子趙諶的諜報,宋欽宗的太子,那會威脅趙構的帝位。

嶽飛因此而感到擔心,所以上書請求趙構立自己的養子趙瑗為太子(趙構已失去生育能力),以示正統。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嶽飛《乞出師札子》

也有人認為,嶽飛此舉觸痛了趙構不能生育的痛點,導致君臣關係開始出現裂痕,可也不是被殺的根本原因。

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嶽飛此時既不提「迎回二聖」,而且還支持立趙構的兒子為儲君。

這很明顯是在支持趙構的合法正統地位,所以「迎回二聖」導致嶽飛被殺,純屬胡說。

其二,嶽飛只懂打仗,不懂政治,不懂做人,所以被殺。

嶽飛曾多次提出辭職,自行解除兵權,等趙構需要他的時候,召他回來,他也是無條件服從的。

而且完全服從朝廷調遣,指哪打哪,從無二話。

這釋放出來的意思很簡單,嶽飛不貪戀兵權,而且很聽話。

總的來說,嶽飛中後期絕口不提「迎回二聖」,還明著支持宋高宗的合法地位,又不貪戀兵權,還服從調遣。

所以,嶽飛是一個有情商,既懂軍事又懂政治的文武之才。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趙構為什麼要殺他?

毛主席為什麼說秦檜只是執行了趙構的旨意,這裡面其實趙構是真正想殺嶽飛的兇手。

毛主席的後半句話已經道明了原因,那就是宋高宗想要「安內」。

此時南宋的內部,面臨的情況也是十分糟糕的,一旦內部的問題爆發,南宋將直接滅亡,連偏安江南的機會都沒有。

什麼樣的內部問題呢?

主要是農民起義和遊寇問題,宋朝為了抵抗金軍南下,軍隊大規模與金軍作戰十餘年。

戰爭消耗的是經濟,高額的軍費開支使得宋朝不斷向農民徵稅,農民不堪重負,就會爆發農民起義。

看看史書記載就知道有多嚴重了:

1130年春,江西爆發王宗石起義,規模達到20萬人。

1130年6月,福建爆發範汝為起義,規模達到數萬人。

1130—1135年,鐘相、楊麼起義,在洞庭湖一帶打了五年,後來嶽飛親自上場才剿滅。

這還是規模較大的,其他還有大大小小很多起農民起義。

還有遊寇,什麼叫遊寇呢?就是在宋金戰爭中被金兵擊潰的散兵遊勇,落草為寇,有些規模還比較大。

這些人有些還打著朝廷的旗號,但實際上不聽指揮,割據一方,有些乾脆就變成了土匪。

所以,對於南宋朝廷來說,面臨的情況是內憂外患。

而宋高宗自己,是想先「安內」,所以不斷地想和議,畢竟內亂一起,一旦被內部打破,南宋連立足江南的機會都沒了。

所以,要「安內」就必須投降金國,進行和議。

但金國開出的和議條件之一就是嶽飛必須死!趙構為了最終促成和議,就必須把嶽飛殺掉。

當然,這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高宗本人至少是宋朝歷史上最不信任武將,最恐懼武將的帝王。

早在1129年,當時嶽飛才出道,但發生了一場與嶽飛毫無關係的兵變——苗劉兵變!

這場兵變的起因是由於趙構登基後,不思收復失地,反而一路難逃,而且寵信宦官奸臣,導致身邊的軍隊不滿。

因此,在軍官苗傅和劉正彥的帶領下,發動了兵變,意圖囚禁宋高宗,逼迫其傳位給年幼的兒子,好挾天子以令諸侯。

兵變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趙構在這場兵變中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因過度顛簸而死。

此事給趙構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陰影,他不僅對武將有恐懼感,而且極度不信任。

因此,對宋高宗來說,他註定是要解除武將兵權的,而當時嶽飛是金國點名要殺的人,他也就順便一起做了。

通過以上種種,不難看出,對宋高宗趙構來說,他都有很多個要殺嶽飛的理由。

但我們仔細一分析,他的做法真的對嗎?

當時嶽飛已經打得金軍節節敗退,就算趙構擔心內部農民起義以及遊寇問題,這其實還傷不到根本。

因為多數大規模起義被先後撲滅了,其他的還構不成致命威脅。

嶽飛已經打到朱仙鎮,距離收復舊都只差一步,只要再堅持一下,讓嶽飛打出去,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就可以罷兵修整,不差那點時間。

只要燕雲十六州得手,宋朝在北方的防禦體系就有了天然屏障,金軍很難再有作為。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解決內部問題,再休養生息十年,再讓嶽飛攻滅金國,再滅西夏,打通西域,恢復昔日大唐版圖也不是沒可能。

但是宋高宗此人,一方面對武將的心理陰影太大,一方面缺乏戰略眼光,而且沒有魄力。

多種原因作用下,他殺嶽飛,收兵權,自廢武功,導致南宋再無力收復失地,只能偏安一隅。

最後,毛主席那段話,不是在誇趙構,而是從政治家的角度去看問題,洞察真正的兇手。

對於趙構和秦檜狼狽為奸,害死嶽飛這事兒,他本人也是非常痛恨的。

註:圖片來源:電視劇《精忠嶽飛》。

史海沉浮8023說:

嶽飛被殺,原因很多且複雜,主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嶽飛是有名的主戰派,南宋朝廷有主戰派,比如嶽飛、韓世忠、吳階等等,但是主和派勢力依然非常強大,比如秦檜、万俟卨、張俊等等,可是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偏偏是一個主和派,與嶽飛立場不同,這是造成嶽飛悲劇的直接原因之一。

2、南宋主戰派和主和派矛盾極深,這也就造就了主戰派首領嶽飛和主和派首領秦檜有些極深的矛盾,自古清官鬥不過奸臣,清官都很大度,奸臣無所不用其極。秦檜經常在宋高宗趙構面前極力詆毀嶽飛,比如說嶽飛擔任過軍殿前都點檢一職(趙匡胤也是擔任過此官職,竊取了後周柴榮的江山,暗示嶽飛會造反),讓嶽飛在宋高宗心裡漸漸失寵,從此不再信任。

3、嶽飛軍隊戰無不勝,打得金兀朮丟盔卸甲,狼狽北逃,功高蓋主,前有「苗劉兵變」,讓宋高宗對武將非常忌憚,害怕再有武將造反,那是要命啊!嶽飛打敗了金兀朮,金朝女真族對南宋朝廷的威脅大大降低,宋高宗有卸磨殺驢的想法。

4、金朝名將金兀朮打不過嶽飛,採取議和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殺掉嶽飛,金朝可以放回宋高宗的母親。趙構肯定會選擇他的母親,對趙構來說嶽飛只不過是他養的家奴而已,何況還是一個有著生命威脅的家奴,這對宋高宗來說太可怕了,不如除掉以防後患。

綜上四點,嶽飛非死不可,有奸臣秦檜的原因,也有昏君趙構的原因。

老王頭說體育說:

嶽飛必須死是因為嶽飛在淮西之戰中採取了保存實力的消極避戰思想,在淮西之戰中,宋國主要軍事力量韓世忠部、張浚部、楊存中所部全部被金國打殘,唯有嶽飛一個人的軍事力量得到了保存,這個對於南宋皇帝來說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事情。

從趙構的角度看問題,在歷史上發生過王敦、桓玄這樣割據荊州的人發動過清君側的行為,雖然嶽飛的資歷和能力和這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相去甚遠,但是嶽飛在淮西之戰中打聽張俊和韓世忠的兵力,並認為一萬軍馬能夠搓平,就已經給了趙構一種不安的感覺。

趙構需要的是皇位的穩固,嶽飛並非趙構的嫡系人馬,如果嶽飛在淮西之戰中拼掉了自己全部的軍隊,或者嶽飛與趙構的關係能夠媲美楊存中和趙構的關係,那麼嶽飛有可能留下一命,嶽飛的死距離淮西之戰非常短,歷史上對於淮西之戰的研究也多半是對嶽飛的行為閉口不談。

嶽飛的能力不一定在這些南宋將領之上,但是軍事實力成為尾大不掉,嶽飛借著母親的喪事返回廬山,趙構殺嶽飛是避免了南宋軍事實力內訌的可能。

品正不歪pZHEg說:

在宋朝那個國度,嶽飛必須死。宋朝的成立,離不開趙匡胤奪權的歷史背景。當時抗金時嶽飛已掌握全國兵權的三分之二,宋朝的當權者決對不會讓這個炸彈存在。既便沒有秦檜出現,根據宋朝當時狀況,也會有第二個類似秦檜的人給皇上出主意,奪去嶽飛兵權至於死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43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