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的「雲貴川渝」,雲是排在貴和川前面的,但現實中的經濟實力,卻是四川是老大,重慶也不賴,雲貴都在後面,可能是西南地區都有先把「么的」「小的」排前面的習慣吧。
其實,要說雲南,和川渝貴之間,還是有相對獨立性的,雲南的地方方言很有特色。
在西南,川渝貴的方言、口音聽起來就相差不太大,整體屬於「四川話」,但是雲南的方言,特別是「昆明腔」,就很明顯區別於川渝貴的方言。
如果從經濟體量上看,2022年雲南GDP為28954.2億元,貴州GDP為20164.58億元,二者都處在2萬億級別。
人口規模上,2021年年末雲南全省常住人口4690萬人,貴州全省常住人口3852萬人,貴州常住人口比雲南整整少出800多萬來,相當於一個昆明(約850萬人)的人口了,而貴州的省會貴陽,2021年常住人口約為610萬。
人均經濟水平上,2021年,雲南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05元,貴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1元,相差也不算很大,只能說半斤八兩吧,雲南經濟總量上的優勢,還是來源於人口總量。
當然,貴州有很多戶籍人口是到外省市(特別是江浙、廣東等地)打拼去了的,實際上,如果按照戶籍來算,貴州2021年的戶籍人口是達到約4637萬人的,而常住人口為3852萬人,也就是說,剩下的七八百萬,很多都是外出去了。由此可見,貴州做大做強貴陽這個省會有多麼重要!
而雲南很多人屬於「家鄉寶」,不願意到外地去,頂多就是往自己的省會昆明跑,所以,昆明作為省會城市,對雲南省內的人口有著很大的虹吸力,而昆明的城市容納力(就業機會、薪酬水平、住房供給等)也不低。
西南地區,如果說把成渝視為一體的話,那麼位居第二位的,當下可能看的是人口規模、經濟體量等硬實的數據,但如果從長遠未來發展的眼光看,越是毗鄰成渝城市群近、越是有地緣優勢的地方,會越有潛力。
成渝貴如今已經形成了高鐵環線,成都、重慶、貴陽三座城市之間,各種資源要素的來往交流日益頻繁,貴州和川渝的聯絡也日漸緊密。
而雲南未來如果進一步加強同貴州的聯絡,特別是昆明朝著東面的曲靖等滇東板塊發展,而貴州目前也是重點打造往貴陽以西安順方向的貴安新區黔中經濟圈。
未來有朝一日,雲貴如果能夠像成渝一樣,實現城市群化,昆明、貴陽同城化,那麼對於整個雲南、貴州的相關地區而言,將是莫大的機會,甚至能夠匹敵川渝強強合作。
總之,雲南與貴州,都處在雲貴高原,可以說是相濡以沫,同胞兄弟。
西南第二大經濟體的桂冠,花落誰家,取決於未來誰更能夠大力擁抱川渝,畢竟,川渝的定位,是西部的一個「極」,就類似於北方的京津冀、東方的江浙滬、南方的粵港澳一樣,川渝在西部的地位可以說是大哥大了。
當然,雲貴抱團,形成雲貴經濟圈,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能夠實現,甚至是可以和川渝媲美的體量和級別,但是取決於昆明東擴、貴陽向西的力度和進度。
看到這裡,誰是西南第二大經濟體,其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該如何在城市崛起的紅利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這個問題真不想回答,這兩省鬱是窮省,貧困人口全國之最,現在還由上海,北京等城市在援助,不是工業卡成市,沒多少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在當地發展,
輕紡,服裝無論製造加工業也行。兩省僅一口酒,一根煙支撐經濟。這幾年有國家的政策支持才發展了一些,一些膨脹了的人,經常在小濤養花知識上比來比去,自以為是,要稱西部中心城市,想想都好笑。雲南人不愛攀比,當不當中心城市無所謂,過好自家i日子最重要,不管其它鄰居閒亊,中心城市問題有中央和各省領導考慮,與我們小老百姓沒多大關係。
首先了解下,西南地區包括哪些省份,廣義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5個省市區;而狹義則不包括西藏的其它四省市。論經濟,西南地區第一大省毫無疑問是四川,雖然人均GDP這幾個省份差距不大,但四川體量大,GDP明顯比雲南、貴州高一個檔次。
而雲南、貴州誰才是西南地區第二經濟大省呢?應該是雲南!我們說某某省份是第幾經濟大省時,一般只看GDP高低,比如說廣東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江蘇是第二經濟大省。2019年雲南GDP達到23223.75億元,而貴州只有16769.34億元,相當於雲南的72%左右,短時間是追趕不上來的。
當然,如果從產業結構來看,不管是雲南還是貴州,經濟產業相對落後,以農業、旅遊、菸草、礦業等為主,當然也會涉及到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產業,只是規模不會很大。不過貴州有的新興產業發展相對好一點,比如大數據,近年來是發展的如火如荼,憑藉大數據產業,貴陽也有了「大數據之都」的稱號。貴州這些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也非常大,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未來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雲南明顯體量大些,貴州GDP想要超過雲南可能性比較低。總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雲南都會是西南地區第二經濟大省。
半斤八兩,作為雲南人,這些年到處外面跑,我們兩省都是西南邊陲省份,也是國家最貧困省份之一,如果論經濟體量,雲南比貴州多一點,如果人均,貴州比雲南多一點,但總之一句話,這些數據和咱們老百姓就沒啥關係,兩省都是爛兄爛弟,沒啥可比的,要做的是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讓老百姓的生活好起來比什麼都強
想要了解誰才是西南地區的經濟第二大城市,就要先來了解一下西南包含哪些地區。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西南地區主要包含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和廣西這個5個省份。
在這5個省份當中,四川經濟一馬當先,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比如在2019年各省GDP當中,四川省的GDP總量達到46,615.82億元, GDP總量位居全國第六。
另外西南五省當中的其他4省GDP分別為,重慶23605.77億元,雲南23223.75億元,廣西21237.14億元,貴州16769.34億元。
可以看出除了四川之外,重慶和雲南的GDP總量是比較接近的,而貴州跟這兩個省份的差距仍然比較大,至少達到6,000億以上,所以貴州談不上西南第二大經濟省份。
那在重慶和雲南當中,誰才是西南五省當中的第二大經濟區呢?我們可以對比GDP之外的其他數據來看一下。
1、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是衡量一個省份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標,財政收入越高,說明這個省份可支配的空間越大,在2019年當中,四川的財政收入達到4188.57億元,位居西南五省第一。
另外其他西南4個省份財政收入分別為,重慶2134.9億元,雲南2073.53億元,廣西1811.89億元,貴州1767.36億元。
在財政收入上,重慶稍微比雲南強一些。
2、外貿進出口總額。
進出口貿易總額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衡量這個省份國際經濟參與度的重要指標。
2019年西南五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為四川6765.9億元,重慶5792.8億元,廣西4694.7億元,雲南2323.7億元,貴州453.6億元。
可以看出在外貿進出口總額當中重慶位居第二,而且跟其他三個省份的差距應該是比較大的。
3、工業產值。
2019年西南五省工業產值具體如下:四川工業增加值13365.7億元,工業產值規模位居西南五省第一;重慶工業增加值9496.84億元;雲南工業增加值5301.51億元;廣西、貴州的工業增加值只找到增速數據,沒有找到總量數據。
4、資金總量。
資金總量是衡量一個社會吸引投資的重要指標之一,資金總量越大,說明這個省份對企業的吸引力是越強的。
在2019年當中,四川省的資金總量達到83,121.75億元,遙遙領先於西南其他省份。
其他西南四省的資金總量分別為重慶39483.2億元、雲南32978.59億元,廣西31646億元,貴州27461.28億元。
這裡面重慶的資金總量也比雲南更有優勢。
5、上市公司數量。
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的發達程度,同時也可以反映一個地區企業參與資本市場的積極度。
截止2019年5月份西南五省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具體如下,四川126家位居第一,遙遙領先於其他西南省份,重慶50家,廣西37家,雲南36家,貴州29家。
通過對比以上各項數據之後,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重慶在各項指標上都是位於西南五省第二的位置,所以重慶是西南第二經濟大省是沒有什麼爭議的。
雖然從重慶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個市,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省的體量,不論是轄區面積還是人口總量,完全就是一個省的體量,所以重慶才是西南第二大經濟省。
西南地區一般指的是雲貴川渝,如果用GDP總量排名順序就是四川 重慶 雲南 貴州,所以,雲南和貴州都不是西南地區第二大的。雲南的GDP總量一直在追趕重慶,貴州的經濟增速領跑全國,大家都有可圈可點的成績,但是這兩省要成為西南第二可能還要一段時間,畢竟大家都在發展。
雲南和貴州兩個單獨比較經濟的話,經濟總量目前是雲南領先,但是貴州的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很紮實,我是雲南人,五六年前帶著家人開車自駕繞四川重慶貴州一路玩了一遍,感觸很深就是貴州的高速公路修的很好,除此之外旅遊也做的很好,還有新聞上看到的一些關於貴州城市建設,大數據發展等等新聞,都覺得是我們雲南要好好學習的,可能還有很多關於雲南和貴州做的好的地方我沒發現,但是我覺得無論是誰畢竟都是西南地區的難兄難弟,在全國來說都屬於中下遊水平,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全國上下都能好好的發展,就雲南和貴州兩個省相互之間比學趕超是好事,要是相互詆毀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