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紅樓夢裡史湘雲最後跟誰在一起?是賈寶玉還是衛若蘭?_紅樓夢裡的史湘雲結局

綠野萍蹤01說: 湘雲既不會嫁給衛若蘭,也不會跟賈寶玉遇合。史湘雲最終與八大山人在一起,或者說與石濤相逢於末世…

綠野萍蹤01說:

湘雲既不會嫁給衛若蘭,也不會跟賈寶玉遇合。史湘雲最終與八大山人在一起,或者說與石濤相逢於末世,極有可能是曹雪芹、脂硯齋之一。

史湘雲是誰,她家先祖為何是保齡侯

第二十回中,賈寶玉正和薛寶釵玩笑時,忽然聽人說:「史大姑娘來了」。這是史湘雲第一次出場,庚辰本在此處有一大段雙行夾批:

庚辰雙行夾批:「妙極!凡寶玉、寶釵正閒相遇時,非黛玉來,即湘雲來,是恐洩漏文章之精華也。若不如此,則寶玉久坐忘情,必被寶卿見棄,杜絕後文成其夫婦時無可談舊之情,有何趣味哉?」

這段夾批暗示,史湘雲自始至終將和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在一起,而且結局也將如寶玉三人那樣,懸崖撒手,伴隨青燈古佛。中秋夜凹晶館聯詩,就是史湘雲出家的暗示。如此,怎麼可能嫁給衛若蘭?那麼,是不是可以猜測,史湘雲先嫁衛若蘭,後來才入了佛寺呢?

書中交代,史湘雲是保齡侯史公玄孫,賈母的侄孫女。史公有三子,史湘雲的父親是長子,早亡,次子史鼐襲爵為保齡侯,第三子史鼎封忠靖侯。史公之家,出自《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謂武王曰:「女(汝,下同)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這段古文的大意是說,周武王姬發做了一個夢,夢見先祖顓頊帝賜予他「九齡」。文王問,什麼是九齡啊?武王答,西方有九國,是不是先祖要您招撫他們呢?文王解釋道,齡指的是年齡,我壽數一百,先祖給你九十歲,我再送給你三歲。於是,文王活到了九十七歲,武王九十三歲而終。

這則典故,是周文王給周武王「保齡」,所以,史家是保齡侯。《紅樓夢》又如何扯到周文王家去了呢?第一回開篇故事,講的是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故事,女媧所補之天,就是顓頊帝之周天。顓頊是姬姓,周文王姬發是顓頊的後裔。

《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說,大明太祖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字國瑞,「其先帝顓頊之後,周武王封其苗裔於邾」。朱元璋家的先祖或者說始祖是顓頊帝,這一支是顓頊帝玄孫陸終第五子曹安之後,所以,朱元璋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確定皇室字輩。周武王滅紂,封建家族,曹安被封到了邾國,也稱邾子國(《西遊記》中的朱紫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紅樓夢》的作者隱去真名真姓,集體姓曹,名叫「曹雪芹」。曹雪芹還是朱家人,他們都是朱家王子,賈史王薛,其實是「家史王說」。

保齡,保的是九齡,寓意朱元璋效仿周制,於洪武三年(1370年)封建諸子,共有九大藩王。九大藩王中,有一家非皇子親王,就是以榮國府為象徵的桂林靖江王。史湘雲家被封保齡侯,他們家必定是九大藩王之一,但卻不是靖江王家。那麼,史湘雲究竟是哪家親王的後代呢?

史湘云為何有金麒麟,她會因此嫁給衛若蘭嗎

保齡侯到了第二代,就衰落了。文王所贈之三歲,被借喻為史公三子,三歲到限,史湘雲的父親就歿了。史鼐被削去頂上之爵,史家就成了「鼎」。鼎,代表史湘雲家是鐘鼎之家,這隻鼎也擺放在榮禧堂中,就是大紫雕螭案上的金蜼彝。脂硯齋批金蜼彝「周器也」,蜼,是一種類猿的長尾猴,暗喻大明建立於猴年,又將亡於猴年。朱家到了此時,已經接近消亡了。

第三十一回書中,史湘雲與丫鬟因荷花而大談陰陽,陰陽即「明」,荷花既是大明「始太君」朱元璋曾經出家的暗喻,也是史湘雲將伴隨這尊古佛的伏筆。就在這段故事中,翠縷撿到了一隻「文彩輝煌」的金麒麟。這隻金麒麟比史湘雲的又大,又更有文採,是清虛觀張真人送給賈寶玉的「赤金點翠金麒麟」。

這兩隻金麒麟,寓意太宗文皇帝,也就是篡奪了「始太君」皇統的永樂皇帝朱棣。《明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了永樂十二年九月初七日的一件事:「丁丑,榜葛剌國王賽弗丁遣使奉表,獻麒麟並貢名馬方物。」實際上,榜葛剌國所獻者不是麒麟而是長頸鹿。

但是,《紅樓夢》中的文採輝煌的赤金點翠麒麟,卻是出自這裡。赤金,是朱金,朱元璋家出自金陵淘金戶,朱家五行字輩又有金字輩。史湘雲的金麒麟是家傳,所以,史家為始家,這一家出自大明太祖家,與成祖有關。

但是,史湘雲的金麒麟是小的,翠縷問是雌還雄,史湘雲不答,大概應當是雌的。這其中,隱藏著一段大明歷史,史湘雲應當出自寧王家。後文之中,將以《樂中悲》解讀史湘雲的真正身世。

成祖,是嘉靖皇帝為改變大明皇統,篡改了大明太宗文皇帝的諡號,成祖正脈已經不再是大明龍衣的傳承人了。故此,史湘雲家也就衰落了。那麼,清虛觀的張道士為何有金麒麟,而且比史湘雲的還要大,還要好看呢?張真人是榮國公的替身,榮國公象徵的是靖江王一世祖,也就是書中的「興隆街大爺」,朱元璋的大哥

張,即南方朱雀七宿中的張宿,寓意燕雀湖上的金陵皇城。張道士把金麒麟傳給賈寶玉,因為寶玉是榮國府嫡孫。但是,賈寶玉卻不珍惜這隻金麒麟,一再丟失。因此,庚辰本中就留下了這樣一則批註:「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於是,紅迷朋友根據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斷定史湘雲將嫁給衛若蘭。

實際上,《紅樓夢》恐怕到八十回就結束了,恐怕沒有「後數十回」,所有的歸結,都在前八十回交代清楚了。比如,衛若蘭射圃,已經寫在了第七十六回之中。賈珍居喪期間,在天香樓箭道上立鵠子,「這些來的皆系世襲公子,人人家道豐富,且都在少年,正是鬥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幹遊蕩紈褲。因此大家議定,每日輪流作晚飯之主,每日來射」。

這段故事,其實就是「衛若蘭射圃」,猶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寫在了「賈天祥正照風月鑑」之中,曹雪芹故意用的障眼法。寧國府因為有賈敬(嘉靖)而象徵了大明皇室,圃,就是皇帝遊玩之所。賈珍、衛若蘭等所射之「鵠」,諧音「胡」。

衛若蘭,其實是「似桂如蘭」之意,這個極少露面的「王孫公子」與史湘雲「同宗一族」。衛姓,出自周文王家,蘭,也是「天香」。故而,衛若蘭射圃的故事就發生在天香樓。既然是一家,史湘雲能嫁給衛若蘭嗎

出家湘山寺,史湘雲即頑石

湘雲出場時,庚辰脂批說她總是離不開薛寶釵、林黛玉,這也是史湘雲與釵黛同一樣結局的伏筆。

第五回書中,史湘雲的冊頁畫,畫的是「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其判詞云:「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屬於史湘雲的《樂中悲》唱道:「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樂中悲,其實還隱伏在薛蟠的酒令之中:「女兒悲,嫁個丈夫是烏龜」。呆霸王這句酒令,正是史湘雲身世的點題。永樂皇帝朱棣自稱玄武大帝轉世,玄武之形象就是龜蛇

「樂中悲」,即史湘雲家在永樂時期的悲劇。燕王起兵篡奪皇統,裹挾了寧王朱權,許以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奪位成功後,永樂皇帝背信棄義,不但沒有與寧王平分天下,反倒把寧王改藩至南昌。寧王心灰意冷,專著道學、戲劇、茶道,寧國府其中之一寓意,就是寧王家。寧王家出了一個八大山人,也就是《紅樓夢》的作者之一,「射圃」之朱耷

朱耷曾在洪崖山隱修,改青雲浦太極觀為「青雲圃」。懸崖撒手,衛若蘭射圃,隱藏的是這個「曹雪芹」。

史湘雲名字,以及判詞、曲中的「湘」有「香」,《紅樓夢》中的天香以及一切香,都出自《明實錄·太祖高皇帝實錄》中,朱元璋因「天香」降世。因此,史湘雲必定出自朱家,寓意寧王之後。因而,史湘雲、衛若蘭隱喻了同一個人,也就是八大山人。

湘江,其實說的是全州湘山寺,是九大藩王之中靖江王家的王子朱若極出家之地。湘山寺在湘江之濱,湘江發源於靈渠,是「西方靈河岸上」。林黛玉來自「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是坐落於灕江的靖江王城,灕江與湘江同樣,都發源於靈渠。三生石,寓意靖江王到三世祖時才之藩,而且,城中有石頭峰獨秀峰。

靖江王城中有一個「雪洞」,《紅樓夢》中以薛寶釵的住處隱喻。林黛玉在榮禧堂中見到的「榮穆王」,就是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諡號。朱履祜之子朱亨嘉在南明時期篡奪皇統,以洪武為年號稱帝。不到一年,隆武帝攻陷王城,活捉朱亨嘉,並將他絕密縊殺在連江。城破之日,一個太監將三歲的朱若極隱藏在雪洞之中,然後帶到湘山寺出家,從「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來到了「西方靈河岸上」

「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裡埋」,隱喻的就是這段歷史。明亡之時,朱若極一歲,就是在「襁褓」之中。從雪洞中逃生,也只三歲,林黛玉三歲時差點被癩頭和尚度化。都是說的靖江王王子朱若極,也就是《紅樓夢》的另一個作者,與八大山人同列清初四僧之一的大畫家石濤。

過去,瀟湘指湘江流域大部分地區,林黛玉號瀟湘妃子,史湘雲「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寓意朱家朱樓夢散,頑石再也「無材補蒼天」。凹晶館中,林、史聯句,妙玉出現,續完三十五韻。妙玉即「廟宇」,這就隱伏了史湘雲的一個結局——出家。或者說,史湘雲還有石濤的隱喻,「一芹一脂」實則一人,又是兩人。

釵黛合一,史湘雲便一直跟她們在一起,其中之一結局就是「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金陵十二釵是同一個時期的同一個故事,賈惜春是畫家,是繡戶侯門女,薛寶釵、林黛玉、史湘雲又何嘗不是呢?

紅樓夢》「家史王說」,史湘雲既有可能是「曹雪芹」,也有可能是「脂硯齋」。庚辰本中,既有「脂硯」,又有「脂研」。脂,是胭脂,紅色,月字邊是書中反覆寫到的明月,象徵朱明。旨,是皇帝詔令,紅樓夢中人依舊懷念大明,假如不是末世,石濤、八大山人是有可能做皇帝的,尤其是石濤,他的父親和堂叔都稱帝了。

脂硯是「見石」,脂研是「開石」,脂硯齋其實就是《石頭記》的作者。「曹雪芹」是一個創作小團隊,相互轉換身份,既寫書又批書,史湘雲便是其中之一。脂硯齋也是一個小團隊,成員至少有八大山人和石濤。因此,史湘雲既不可能嫁給衛若蘭,也不會和賈寶玉遇合。「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是石濤、八大山人兩個「清僧(情僧)」相遇。

史湘雲之「史」,諧音「石」。石濤有「石」,八大山人自稱「石癖」,《自題畫石》詩中,八大山人說自己是「無材可補天」之頑仙,也就是「頑石」。如此,史湘雲既有石濤的影子,又暗藏了出自寧王家的朱耷。

飛露灑我裳說:

有人因為脂批留下的線索,認為史湘雲嫁給了衛若蘭。也有人因為第三十七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認為湘雲最後和寶玉白頭偕老。關於湘雲的結局,前八十回裡只有第五回的判詞、曲子及三十七回的回目,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卻都沒有一錘定音的力量。如果湘雲的結局只與寶玉、衛若蘭這兩個人有涉,那麼我傾向於她最後和衛若蘭在一起了。

湘雲不可能與寶玉有婚戀關係

說湘雲與寶玉沒有產生出婚戀,最主要的證據就是第五回的判詞、曲子排位順序和曲子《終身誤》、《樂中悲》的內容。

先說判詞的排位順序

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判詞,一共有十一首。並列排在首位的是黛玉和寶釵;緊跟著排在第三位的是元春;第四位是探春;第五位是湘雲;第六位是妙玉;第七位是迎春;第八位是惜春;第九位是鳳姐;第十位是巧姐;第十一位是李紈;第十二位是秦可卿。

從排位來看,這順序是以每個人在寶玉心中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的。黛玉是寶玉的知己戀人,寶釵是寶玉的結髮妻子,她倆並列首位,可見在寶玉心中有戀愛和婚姻關係的人地位最重。元春是寶玉的胞姐,賈府興亡的關鍵人物,也只能屈居於她們之後。

湘雲和寶玉可以算作是髮小,有友情、親情的雙重情感。而且他倆性格還特別投契,寶釵曾說:「他(湘雲)再不想著別人,只想寶兄弟,兩個人癖性好頑都合式。」

假如湘雲後來嫁給了寶玉,與他在貧賤中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這樣的恩情,再加上兒時就有的親暱,其在寶玉生命中的意義不會比黛玉、寶釵小。就算判詞的排位不及黛玉、寶釵高,起碼也應該比元春、探春高。但事實卻是,湘雲排在第五位,低於元春、探春,這不會是與寶玉產生過婚戀的人該有的排位。

有人認為曲子《枉凝眉》屬湘雲和妙玉,以此作為湘雲與寶玉有婚姻的證據。我認為,曲子的排位順序與判詞的排位順序是相對應的,排位在前的《枉凝眉》不可能與分列五、六位湘雲和妙玉有關。

第五回一共有十四首曲子,除去第一首《紅樓夢引子》和最後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中間的十二首與判詞一樣,都分別對應著金陵十二釵正冊裡的某個人。

第一首(已除去首尾各一首)《終身誤》,講述的是寶玉和寶釵的不幸婚姻;第二首《枉凝眉》有爭議,放到後面再說;第三首《恨無常》屬元春;第四首《分骨肉》屬探春、第五首《樂中悲》屬湘雲、第六首《世難容》屬妙玉、第七首《喜冤家》屬迎春、第八首《虛花悟》屬惜春、第九首《聰明累》屬鳳姐、第十首《留餘慶》屬巧姐、第十一首《晚韶華》屬李紈、第十二首《好事終》屬秦可卿。

不難發現,曲子的排位順序和判詞的排位順序是一樣的,不應該隨意打亂,湘雲的曲子不可能越至元春和探春的曲子之前。

如果說《終身誤》屬寶釵、黛玉,《枉凝眉》屬湘雲、妙玉,那第五首、第六首又何須再寫《樂中悲》和《世難容》呢?黛玉和寶釵的判詞合在一起,曲子也合在一起倒能說通。只是,湘雲和妙玉沒共判詞,卻在共了《枉凝眉》之後,又各有一首曲子,實難說通。這不僅是打亂了順序,連基本的寫作章法也亂了。相信能寫出傲視文壇的《紅樓夢》的作者,不會犯這麼拙劣的錯誤。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從《枉凝眉》的曲名和歌詞來看,整部《紅樓夢》中,只有黛玉的特色與之最契合。

寶玉初見黛玉,便說「這妹妹眉尖若蹙」,於是贈她表字曰「顰顰」。這個表字從此與黛玉密不可分,寶釵曾多次喚黛玉為「顰兒」或者「顰丫頭」,賈母也曾喚黛玉為「顰兒」。顰,就是皺眉,即凝眉。如果這個曲子與黛玉無關,作者大可以另換一個曲名,以免造成誤解。既然作者用了這個曲名,其意就是要你把它和黛玉聯想在一起。

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草,下世投胎的主要目的是為還淚。愛哭,也是她的一個重要特色。《枉凝眉》的後面三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又與黛玉愛流淚的特色高度契合。

作者把黛玉的兩大特色都融入了《枉凝眉》中,很顯然就是讓你別往別處想,它就是黛玉的。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從《終身誤》的曲詞內容來看,寶玉的一生中,與他有過愛情、婚姻糾葛的人,只有黛玉和寶釵,再沒其他人了。他先是守著和寶釵的婚姻,心裡頭念著黛玉,後來萬念俱灰,懸崖撒手,出家為僧。他的生命中哪裡還能安插下湘雲。

《樂中悲》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湘雲的曲子裡只有一個「才貌仙郎」,她這一生沒有嫁兩次。「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這三句說明湘雲初婚時是甜蜜如意的,其幸福程度可彌補回幼時所歷經的坎坷。可見那時候家族尚穩定,生活和美,不像是抄家之後落魄流離時與寶玉相遇。

既然她只嫁了一次,而且是在家族未傾之前就已出嫁,這個「才貌仙郎」不可能是寶玉。寶玉必須得和寶釵結婚,在家世落敗後,他們的婚姻還維持了一陣,他給不了湘雲富貴祥和的婚姻生活,哪怕是短暫的。

判詞、曲子的排位順序及與各自命運相關的曲詞都說明湘雲和寶玉沒有婚戀關係。

湘雲與衛若蘭

第三十一回,湘雲來賈府,黛玉、寶釵、迎春都調侃湘雲往昔的淘氣,王夫人說:「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麼著?」透過王夫人的話,我們知道湘雲小小年紀便有了婆家,但終至前八十回,都不知道對方是何人。只有【戚序本】在這一回的回末有個提示:「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此回中,正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裡之外。

脂批裡提到的麒麟,是寶玉在清虛觀的張道士手上得來的。寶玉正是聽說湘雲有個相似的麒麟,才特意留著,等湘雲來了送給她。

三十一的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可見這個麒麟與湘雲的婚姻有關。

「雙星」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白首雙星」意味著湘雲婚後與丈夫在短暫的相聚後便長期分離,白首相盼。這個寓意恰合了湘雲在第五回的曲子:「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上文已經分析出,湘雲的「才貌仙郎」與寶玉無關,這個與湘雲白首遙望的人便極有可能是脂批透露出的、佩戴有婚姻寓意的金麒麟的衛若蘭。

湘雲與衛若蘭在歷經了短暫的幸福婚姻後,便像明代才子楊慎與其妻黃娥一樣長期分離,卻又兩相牽絆。寶玉則在歷經了愛情、婚姻、生活的多重挫折之後棄絕紅塵。他與湘雲在各自成家後,便失去了交匯的契機,儘管他們是性格合式的好朋友、好兄妹,也只能各走各的人生路,各自天涯,各自珍重。

薇薇polly愛紅樓說:

史湘雲有三個紅迷普遍認可的結局:

第一個結局,是87版《紅樓夢》給出的結局,這個結局是史湘雲最後淪為船妓。

在那一刻,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在她的身邊。

史湘雲有這樣一個結局的論據是,在馮紫英宴請賈寶玉和薛蟠時,其中出現了一個作陪的妓女叫雲兒。

第2個結局,是脂批中透到的情節:

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裡之外……

《紅樓夢》的故事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年幼的巧姐兒同板兒交換了佛手和柚子,數十回後,巧姐會再遇上板兒,他們極有可能會成親;

通過賈寶玉,襲人和蔣玉菡交換了汗巾子,數十回後,堪羨優伶有福,襲人會嫁給蔣玉菡;

那史湘雲呢?

史湘雲長配金麒麟,寶玉又得了一個金麒麟,寶玉的這個金麒麟到了衛若蘭的手裡。

按照這樣的邏輯去推,史湘雲極有可能嫁給了衛若蘭。

第3個結局,來自於小說中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讀者按照這個回目的字面意思去推,就是兩個人會白頭相守,這兩個人是誰?

一個自然是金麒麟史湘雲;另一個必然是,得了更大的金麒麟的小說中的男主角賈寶玉。

三個結局都很經典,在紅樓未完的前提下也都有論據,可這三個結局又不可能同時發生。

史湘雲的結局究竟如何?咱們就得到書中去尋找著蛛絲馬跡了……

一.史湘雲的婚姻

史湘雲不是賈惜春,她不會像賈惜春一樣出家,緇衣芒鞋度過一生。

史湘雲是有婚姻的:

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從史湘雲的曲子中,讀者明顯看得出來,史湘雲會嫁人而且嫁的很好。

在小說的情節中,作者也安排了這樣的對話,來證實史湘雲的訂婚:

襲人斟了茶來與史湘雲吃,一面笑道:「大姑娘聽見前兒你大喜了。」史湘雲紅了臉,吃茶不答。

同史湘雲訂婚的究竟是誰?

自然不是小說《紅樓夢》中的男主角,榮國府的鳳凰公子哥賈寶玉。

從民俗上來說,若是史湘雲同賈寶玉訂婚,那史湘雲斷斷沒有住在榮國府的理由;

從曲子上來說,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賈寶玉最終還是會娶薛寶釵的。

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單摳一下關於史湘雲的細節。

當時的史家看上去一門雙侯,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呢?

史家早就被皇帝算計了,無軍功不能封侯,這規矩被所有的王朝遵照執行。

史家突然多了一個侯爵,這就是皇帝在效仿漢武帝的推恩令,皇帝是鐵了心的要分散史家的力量。這種朝局,對於史家來說無解。

那個時候如果史家人足夠的聰明,他們是要做的,是主動從京都的圈子中退出去,這樣還能保住家人的平安。

而事實上也是,史湘雲的叔叔去了外省,他們一家還會回來嗎?

答案是,那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事情了……

史湘雲訂婚的時候多大?

那個時候榮國府的鳳凰公子哥賈寶玉才13歲,史湘雲也就十一二歲,最快也得三五年後,史家才會安排她結婚。

而那個時候,為了家族的布局,史湘雲的叔叔才會急於給年幼的史湘雲訂婚。

史湘雲能在京都站穩腳跟,這才會給史家留下回歸的契機。

史湘雲的叔叔史鼐就是想回來,也不能藉助於弟弟史鼎,那會遭到皇帝忌憚的。

史湘雲的叔叔離開了京都,可史家還在,史家的門第也還在,他們還有足夠的力量助推史湘雲嫁給真正的王孫公子。

廝配得才貌仙郎

這門親事一定會成,然後呢?

隨著小說情節的推進,四大家族全部會衰敗,可他們衰敗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登高必跌重,站得最高的王子騰所代表的王家,會是跌得最狠的那個家族。

而賈家呢?

皇帝的目的就是要整垮賈家的勢力,至於賈家的人,皇帝還是選擇了放過他們一馬。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賈蘭可以考科舉,為母親帶來鳳冠霞佩,賈家三代無犯法之男是前提。這意味著那個時候皇帝至少是徹底赦免了賈政這一支。

而史家呢?

皇帝對四大家族的清算,史家必然是被影響得最小的那個一個家族。

史家早就離開了京都的核心圈子,他們家最多是衰敗,不至於有抄家之禍。

之後史湘雲呢?

二.史湘雲的結局

史湘雲會嫁給一個王孫公子,他們婚後的生活幸福美滿。可這種幸福並不會持久:

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史湘雲會失去丈夫衛若蘭,成為一個寡婦。

之後呢?

史湘雲會成為船妓嗎?

87版《紅樓夢》中,史湘雲在船上那撕心裂肺的懇求:「愛哥哥,贖我,贖我……」

這句話賺盡了讀者的眼淚,可作者真的會安排故事有這樣的走向嗎?

答案是無論是從民俗上來說,還是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來說都不至於。

從民俗上來說:

史湘雲婚後有過一段幸福的生活,這意味著在四大家族被皇帝清算之前,她就已經結婚了。

四大家族受到皇帝最重的懲罰,也不過就是抄家,抄家不是滅九族,不會牽連這個家族已出嫁的女兒。

我認為史家並沒有被抄家這麼慘,換一個角度,就算史家被抄家,皇帝也沒有理由去抄史湘雲的家。

家敗了、丈夫死了,史湘雲在丈夫家族的地位必然一落千丈。

她的日子一定很難過,可這種難過是同往日她大小姐身份去比的,若是過普通的生活,史湘雲的日子還能支撐下去。

史湘雲在結婚的時候,史家必然給她一大筆陪嫁,這筆陪嫁永遠是史湘雲的財產。有了這筆財產做支撐,她不可能淪落成為船妓。

從寫作手法上來說:

很少有男作者,會把自己的正妻和血緣親人寫的結局寫得太慘。

可探紅樓未完,可《金瓶梅》是有結局的。

無論怎樣,作者都給了西門慶的兩個正妻,清白的結局。

西門慶的原配,是病死的;

西門慶的填房吳月娘,做了一輩子的貞潔烈女。

西門慶的女兒結局很慘,可再慘這姑娘也是清白的自盡而死。

至於西門慶的妾室,作者就不會筆下留情了。

除了孟玉樓改嫁之外,剩下的女人是一個比一個慘。

李嬌繼續給人做小老婆,重複著宅鬥的命運;

孫雪娥私奔不成,被賣進了窯子,最後慘死了;

潘六姐更慘,直接被殺掉。

《紅樓夢》中的女兒,結局自然也得有極慘的,不過失了清白的,不至於是賈寶玉的血緣親人。

比如: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這個結局,最有可能發生在襲人的身上。作者不至於把這麼慘的結局,扣到作者(寶玉),的小表妹史湘雲身上。

這是作者普遍的寫作手法。

丈夫死了,史家敗了,史湘雲的日子該如何過下去?

答案很殘酷,卻很也簡單,實際上史湘雲只能像無數的古代寡婦一樣,一輩子守寡度過一生。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史湘雲那嬌美的面容,終逃不過時間的摧殘,她同樣會熬得兩鬢成霜。

這時候的故事,就會發展到《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情節。

白首雙星指的是什麼?

白首雙星指的自然是牽牛織女星,而牽牛織女從來不是象徵著婚姻和諧的,牽牛和織女只能隔著銀河兩兩相望……

《紅樓夢》中出現過關於牽牛和織女的故事,那就只能在《長生殿》中去找。

長生殿中《密誓》一折,有這樣一句話:

天上留佳會,年年在斯,卻笑他人世情緣頃刻時!

凡人向牽牛織女星乞巧,祈求婚姻幸福,而天上的牽牛織女星呢?

他們又何嘗不是年年地看著這一切發生……

那時候的牽牛織女星,恐怕早就放下了小愛情。

這種狀態,就是飽經的風霜之後的賈寶玉和史湘雲的生活態度。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老年的史湘雲和賈寶玉會再度相遇,這個時候的史湘雲是一個形容枯槁的寡婦,而賈寶玉是一個人經歷過人生七苦的情僧。

幾十年之後再度相遇的他們,會有骨肉重逢的喜悅;會有看透人情冷暖的通透。

他們會彼此相伴回憶的曾經,他們經歷過的故事,他們愛過的人,都是他們今生放不掉的牽絆。

然後呢?

他們會共同寫下曾經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涉及宮廷隱秘,很難流傳,於是他們只能假託,那是一個刻在石頭上的故事……

潤楊的紅樓筆記說:

紅樓夢中,史湘雲最後和誰在一起了?

史湘雲最後和誰都沒在一起。她雖然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有一個才貌雙全的郎君,但是丈夫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湘雲青春守寡,孤獨終老。

有人說,湘雲最後和賈寶玉走到了一起。這個推測不正確。

1.史湘雲不是寶玉的妻。

史湘雲在四大家族還在興旺發達的時候就出嫁了,她嫁給了一個才貌仙郎。這個才貌仙郎在前80回沒有敘述。但是可以肯定,這個人絕對不是賈寶玉。

賈寶玉娶的妻子是薛寶釵,不是史湘雲。

2.既然史湘雲的第1個生命伴侶不是賈寶玉,那麼史湘雲喪夫後又再次出嫁了嗎?這個出嫁的對象是賈寶玉嗎?

不是!

史湘雲新婚不久,丈夫就死了,湘雲成為寡婦。

那時候,寶玉和寶釵是一家人,他不會娶繡湘云為妻。寶玉更不會納湘云為妾。妻妾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妻是一家之女主人,妾是奴才。

湘雲一個侯府的千金大小姐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自降身份,甘當妾室的。因此史湘雲不會在守寡後,做了賈寶玉的妾。

史湘雲不過是賈寶玉的表妹,賈寶玉沒有理由,沒有責任陪著她到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3.賈寶玉不願意娶2個薛寶釵為妻。

薛寶釵經常勸賈寶玉努力讀書,參加科舉考試,將來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賈寶玉非常反感,罵薛寶釵是祿蠹。

史湘雲也和薛寶釵一樣,她也經常勸賈寶玉讀書上進與那些官宦子弟或者為官做宰的人交往。

賈寶玉之所以不願意和薛寶釵生活在一起,就是因為他不想整天聽薛寶釵嘮叨,不願意被薛寶釵逼著走仕途經濟之路。

賈寶玉終於鼓足勇氣離開了薛寶釵,他就不會再娶史湘雲。不會再繼續聽史湘雲的嘮叨,不願意走史湘雲給他指明的仕途經濟之路。打死賈寶玉,他也不會娶史湘云為妻。他可不願意才離狼窩,又入虎穴。

4.寶玉出家了,不會娶妻。

賈府敗落之後,賈寶玉離開了薛寶釵。賈寶玉出家了。出家人不可能再次結婚。因此在四大家族敗落之後,賈寶玉沒有娶史湘雲。

史湘雲最後的結局就是孤苦伶仃,孑然一身。

史湘雲,最後的伴侶是衛若蘭嗎?

按照脂批,史湘雲嫁給了衛若蘭。

按照《樂中悲》的預言,史湘雲沒有和才貌仙郎白頭偕老。

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按照上文可知史湘雲雖然婚姻美滿,但是丈夫早逝。

史湘雲的丈夫早逝,她就是一個寡婦。《紅樓夢》中,死了丈夫的女人只有尤老娘改嫁了,其餘的李紈,賈芸的娘,金榮的娘,薛姨媽等人都沒有改嫁。越是出身高貴的人,越不改嫁。史湘雲是侯爵府的大小姐,她是不會改嫁的。哪怕最後孤苦無依,她也會維護自己的高貴身份和自尊,她是不會改嫁的。因此得出結論:史湘雲最後沒有和任何人在一起,她孤獨終老。

史湘雲最後沒有和任何人在一起,她孤獨終老。

君箋雅侃紅樓說:

史湘雲嫁給了誰?曹雪芹刻意打謎團,讀書人被脂硯齋誤導,原文卻早有答案,史湘雲嫁給了馮紫英。馮紫英死後她一度流落到煙花巷,最後是與薛寶釵姐妹攜手到老。

一,史湘雲與衛若蘭。

[庚辰: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裡之外」。]

脂批很含糊,只說史湘雲撿到的賈寶玉那隻金麒麟,最後落到衛若蘭手中,但據此就說史湘雲與衛若蘭是一對,就唐突了。

因為早在第二十六回,還有一條類似脂批。

[庚辰眉批:惜「衛若蘭射圃」文字無稿。嘆嘆!丁亥夏。笏叟。]

當時是馮紫英正式出場,畸笏叟批語可惜見不到「衛若蘭射圃」那段文字,意思是那裡才是馮紫英的正傳,可惜見不到他的真正風採。

馮紫英隨後請客,宴席上出現一個叫雲兒的妓女,與史湘雲同名。史湘雲隨後出場就大喜定親了。說明二人才是一對。

反觀衛若蘭與史湘雲毫無交集。

二,賈寶玉的金麒麟也不是指姻緣。

賈寶玉得了麒麟,本來要送給史湘雲。林黛玉還因此不放心。誰知他竟然給丟了,還被史湘雲撿到,表明麒麟從此與他無關。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說史湘雲丈夫死後和賈寶玉走到一起是不對的。

君箋雅侃紅樓認為賈寶玉和甄士隱一樣,結局大徹大悟,想起前世故事出家而去,不可能還與史湘雲再結姻緣?

第二十三回賈寶玉對林黛玉說的那個變成大王八,去給做了一品夫人的林黛玉馱碑的誓言,就是指賈寶玉出家後,尋到遠嫁海外的林黛玉墓前,守墓餘生。君箋雅侃紅樓之前早有論述,不多贅述。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拆解來看很簡單。

「白首」代表姻緣,史湘雲才訂婚。而不是指攜手到老的意思。

「雙星」是指雙麒麟送雙子。史湘雲婚後會生一對雙胞胎兒子。

如此,史湘雲的丈夫就呼之欲出了。馮紫英的[喜樂悲愁]酒令,第一句「女兒喜,頭胎養了雙生子」,完全對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喜樂悲愁]酒令更與史湘雲[樂中悲]曲子內容契合。講述恩愛夫妻丈夫早逝,妻子孤苦無依。

馮紫英請客,雲兒與史湘雲同名,也是日後之伏筆。

這麼明顯的曹雪芹伏筆,可比脂批更可靠了。

三,史湘雲的最後結局。

原文還有三處伏筆。

第一回甄士隱解讀《好了歌》: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甲戌側批:寶釵、湘雲一干人。]

第五十回,薛寶琴作《詠紅梅花得花字》影射薛寶釵一生和結局。「閒庭曲檻無餘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伏筆寶黛釵湘四人。第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

落霞是史湘雲,孤鶩借鳧靨裘典故影射薛寶釵,「雪」也是薛寶釵。

說明史湘雲晚年與薛寶釵姐妹攜手度過。

綜上,原文很多線索已經交代清楚了史湘雲的姻緣和結局,大可不必揪著脂批演繹。您說呢?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雛鳳清說: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猜測,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白首」一詞的理解存在固化思維。實際上,白首的意思是頭髮白了,而不是「白頭偕老」。讀者們因為慣性思維,認為白首雙星就是白頭偕老,才認為史湘雲非要嫁給賈寶玉才合理。

事實是史湘雲嫁給衛若蘭,二人婚後生活相當幸福。只是好景不長,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史家被查,衛家也難倖免。衛家敗落後,史湘雲才淪落街頭,做了乞丐。在頭髮變白之後,老年的寶玉、湘雲相遇,互相扶持度日。

前80回文字和批語中都有暗示。「衛若蘭射圃」是交代湘、衛二人豁達性格,夫妻皆是「蜂腰猿背、鶴勢螳形」,這都是彎弓射箭的姿勢。史湘雲醉眠芍藥茵,是暗示後文病倒在雪地裡,被賈寶玉救起。「湘江水逝楚雲飛」交代了史湘雲最後老死江邊的結局。

緣來緣去說:

無論是紅學大家還是普通讀者,人人讓脂硯齋左右了思想了,一本脂批可謂是功勳卓築呀,首先讀者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巜紅樓夢》是小說,不是史記,所謂的小說家言其實就是作者把當時代時代背景藝術化了而已,如果讀者硬是把小說裡的主人公真正現實化了,那未免就把小說本身的文學價值失去了,無論史湘雲最後的結局如何,她這個形象也不是代表了自己一個人,她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象她一樣的女性的化身,讀者讀《紅樓夢》應該更多的思考它的文學價值和時代的社會價值,而不是死死地去研究書中的每一個主人公的歸宿。

達摩說說: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這一回說的是,大家提到史湘雲快成了有婆家的人,這裡面是在暗示史湘雲已經名花有主,然後史湘雲和丫鬟在園子裡轉,聊著陰陽的問題,接著她們就在園子裡撿到一隻金麒麟,恰好史湘雲也有一隻金麒麟,這兩個配了一對。後來,賈寶玉說,這是他從張道士那裡拿來的,就是記著史湘雲有一個,他才拿了這個。

該回回末有一條脂批,說:「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此回中,正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裡之外。」

也就是說,三十一回中賈寶玉手中的這隻金麒麟,後來不知如何跑到了衛若蘭手中。又根據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可知,這一對麒麟其實就像是定情物,持有它們的二人將結合在一起,我個人覺得應該指的是史湘雲和衛若蘭。

但這二人的結局應該不好,所謂「白首雙星」,「白首」就是頭上張了白髮,「雙星」指的是牽牛星和織女星,這意味著衛若蘭和史湘雲二人如牛郎織女一般相愛,但直到年華老去,也只能默默凝望,不能在一起。

結合第五回的曲子,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基本可以得出史湘雲在80回後的走向,就是與衛若蘭結合,婚後幸福,但最後還是無法與對方白頭偕老,只能做一對白首雙星。

至於衛若蘭是怎麼獲得寶玉這隻金麒麟的,以及衛若蘭的命運究竟如何,與史湘雲是如何分開的,目前看來沒什麼直接證據。

星火情殤說:

紅樓夢一書裡,史湘雲最後的結局既不是和賈寶玉在一起,也不是和衛若蘭在一起,而是做了船妓。

小面來和大家一起詳細探討這個問題。

有的朋友根據脂硯齋的批語,以及史湘雲的判詞判曲,認為史湘雲嫁給了衛若蘭,衛若蘭早亡後,史湘雲守寡,做了船妓,又根據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史湘雲遇到落魄的賈寶玉,二人抱團取暖結合到了一起做了夫妻。

史湘雲這樣的結局非常符合現實生活,但是在紅樓夢書裡,不符合故事情節,根據十二金釵的判詞判曲推斷書中人物最後結局,不一定準確,因為紅樓夢書中的判詞判曲,有的是人物角色在現實生活中的結局,而不是紅樓夢書裡人物的結局,例如秦可卿的判詞判曲,明明說秦可卿是上吊自盡,然而在紅樓夢一書裡,卻是病死的,元春的判詞判曲很明顯也是被吊死的,但是元春在紅樓夢書裡結局也是病死的,所以十二金釵的判詞判曲,極可能說的是角色的原型在現實生活裡的真實結局。那麼根據判詞判曲,來推斷史湘雲紅樓夢一書裡的結局是不準確的,也就是說,史湘雲這個人物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嫁給了衛若蘭後守了寡,做了船妓後,遇到了落魄的賈寶玉,二人結成了夫妻,但在紅樓夢一書裡,史湘雲的結局不會嫁給賈寶玉,因為賈寶玉在紅樓夢一書裡出家了,不可能再還俗的。

史湘雲被認為嫁給衛若蘭也是根據脂硯齋的批語做的推測,但是脂硯齋很多批語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模稜兩可雲山霧繞,衛若蘭這個人只聞其名,在紅樓夢一書裡根本就沒露過面,所以衛若蘭也許是史湘雲現實生活裡的丈夫原型,我的觀點認為紅樓夢一書裡,史湘雲嫁給了馮紫英,其依據是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在這一回裡,賈寶玉,蔣玉菡,薛蟠,妓女雲兒,馮紫英一起做酒令,在他們所做的酒令裡,隱藏著各自妻子的信息,紅樓夢原文:

聽寶玉說道: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 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

下該馮紫英,說道:

「女兒悲,兒夫染病在垂危。女兒愁,大風吹倒梳妝樓。女兒喜,頭胎養了雙生子。女兒樂,私向花園掏蟋蟀。」

於是蔣玉菡說道:

「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賈寶玉的酒令說的是薛寶釵,蔣玉菡的酒令說的是襲人,而馮紫英的酒令說的極可能是史湘雲,史湘雲嬌憨豁達,大智若愚,被稱為傻大姐,紅樓夢裡有一個丫環傻大姐喜歡掏蟋蟀,在這個酒令裡,最後一句掏蟋蟀影射的就是史湘雲,這個酒令說明馮紫英的妻子是史湘雲,馮紫英病死,一對雙胞胎也沒有存活下來,馮家也慘遭聚變後家破人亡,只剩下史湘雲孤寡一個人,最後被官賣做了船妓。

而妓女雲兒和史湘雲的名字一樣的,影射的就是史湘雲將來的命運軌跡。

雲兒酒令:

女兒悲,將來終身指靠誰?女兒愁,媽媽打罵何時休!女兒喜,情郎不舍還家裡,女兒樂,住了簫管弄弦索。

史湘雲嫁給了馮紫英,馮紫英病死後,家破人亡,極可能馮家和賈府一樣也被抄了家,而馮紫英生前參加了朝廷裡的權利爭鬥,被皇帝定為有罪之人,馮紫英雖然死了,但作為罪人家眷,史湘雲才被官賣做了船妓,生活及其悲苦,經常被妓館裡媽咪老鴇子打罵折磨,最後史湘雲禍救逃離了妓館。

總之,在紅樓夢的書裡,史湘雲不可能和賈寶玉生活在一起,因為小說不是歷史,必然有虛構的情節,賈寶玉在紅樓夢一書裡的結局出家為僧,史湘雲也不可能和衛若蘭結成夫妻,因為衛若蘭這個人物只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影子,只提了兩次名字,而馮紫英卻是和賈寶玉有過交集和互動的人,所以,馮紫英才是史湘雲要嫁的那個人。而根據大小金麒麟的說法認為史湘雲嫁給了衛若蘭也是武斷,因為麒麟和鳳凰一樣,公叫麒,母的叫麟,合在一起才叫麒麟,麒麟並不代表婚緣,只代表麒麟送子,如果說能夠代表的也只能是和賈寶玉的金玉良緣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6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