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春節?_出嫁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在娘家過除夕

京都老客41118說: 這都是傳統觀念。現在在娘家過春節的多了去了。 傳統上,出嫁的女兒只能是婆家人,不在屬於…

京都老客41118說:

這都是傳統觀念。現在在娘家過春節的多了去了。

傳統上,出嫁的女兒只能是婆家人,不在屬於娘家人。而春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女兒最少要在婆家證明自己是這一家人,春節這一天是自己家人在一起團圓,所有人都是各回各家,一般都不會有外人。出嫁的女兒算婆家人,因此不能回娘家去。實際上,從現代來講,出嫁的女兒在婆家過春節也應該非常重要。這一天代表新的一年,如果這一天都不在婆家過,說明對婆家已經沒有一點心思了。所以,這是因為心理因素,大家,特別是中國人很看重陰曆的第一天,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所以,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只要懂得這一天的重要性,就應該重視!至於出嫁的女兒想自己的父母,那是正月初二必須的事情。這就明確示人,婆家是自己的家,娘家以後只能是親戚了。但也很看重。

W無記J說:

說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這不但是民間的一種舊俗,而且據說也有一些所謂的忌諱在裡面。

有許多地方的舊俗都認為,出嫁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比如,原來在家做姑娘時姓王,那麼,嫁給了姓李的人家後,以後就被叫做:李王氏,生下的孩子也會姓李。

而姑娘也從出嫁前的自家人,變成了出嫁後的外人了。既然是個外人,那就在年三十晚上是不能住在娘家的。

即使是年三十晚上在娘家吃了飯,也要往回趕,住在婆家的。

因為很多地方的舊俗都認為:出嫁的女兒年三十晚上住在娘家,會給娘家人帶來晦氣,也對娘家有很多方面的不利,據說還會讓娘家破敗。

至於女兒和女婿都住在娘家,那就更不行了。為什麼不行呢?答案不外乎就是怕女兒和女婿在娘家同房,會褻瀆神靈,給娘家帶來各種黴運。

但是後來,因為實行了計劃生育,有很多人家只有一個女兒,再加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所以,現在有些舊俗就不那麼被尊重和理解,變成了「信則有不信則無了。」

為什麼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春節?

我的回答是:只要女方的父母沒有什麼意見,也同意,那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想在娘家住,就大大方方地住下就是,——生我養我的父母家,本來就是女孩子自己的家!

你說呢?

渤海梵夫說:

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不過,並不是不能在娘家過年,而是不能在娘家過「大年三十」。

現在,由於獨生子女較多,許多結了婚的年輕人,因為春節期間,去哪一方家裡過年,經常會鬧出一些矛盾。

有些男人不得不妥協,陪老婆去女方家過年;

也有些家庭堅持傳統習俗,必須在男方家過年;

有的家庭,則是男方家一年,女方家一年輪換。

那麼,出嫁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在娘家過年呢?究竟有什麼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歸屬問題: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門的水」。古代社會,把嫁出去的女兒,比喻成潑出去的水。

認為女子出嫁之後,就是婆家的人了,不會像兒子那樣,為娘家承接香火,只能為婆家延續後代。

因此,出嫁的女兒,已經不是娘家的人了,和娘家的關係,也從一家人,變成了親戚。

女孩雖然也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但出嫁之後,儘管表面上還保留著固有的血緣關係,但實際上卻由親密漸漸走向疏遠,像水一樣已經被潑出門外了。

眾所周知,古代時對敵人,以及亂臣賊子,時常採用滿門抄斬的 殘酷刑罰。

由於出嫁的女兒,已和娘家沒有關係,屬於婆家人。即使娘家犯事,也與她無關。

當然,假如婆家出事,她就在劫難逃了。

按照中國傳統禮教,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

其中的「三從」即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

可見,古代女性,無論是在娘家或婆家,都沒有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即使,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過年,也只是走親戚。

在娘家人的眼裡,她已經是個外姓人了,夫家才是她的家,因此,她並不受歡迎。

2、傳統禁忌:

民間流傳著有這樣一句俗語:

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燈,出嫁的閨女,在娘家看了不行。

意思是說:出嫁的姑娘,不能看見娘家年三十的火,若看見了娘家來年就不發財,不興旺。

所以,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大年三十的夜。

同理,元宵節時,出嫁的女兒,也不能看見娘家正月十五的燈。因為,如果看見了,娘家也會不吉利。

由於有這種說法,肯定有很多好事之人,牽強附會,去支持它的靈驗。

一旦有哪家出嫁的閨女,見到了娘家的燈,不出事還行,如果出事了,就會往她身上賴。

認為她不懂事,不遵守祖訓,犯了忌諱 給家裡帶來災難。

確實也聽說過,有女人見了娘家燈,娘家的人有死的,也有傷的這些事。不知是巧合還是真的。

不見娘家燈的真實原因,其實還是因為:結了婚的女人,屬於婆家人。

回娘家,只是走親戚。住娘家時間長了,怕婆婆和丈夫生氣。

所以,希望女兒早點回去,避免影響夫妻感情。

3、祭祀祖先:

 舊時的迷信觀念認為:已逝去的老祖宗,年底要從天上回家,享受子孫後代的供奉。

 因為,閨女出嫁後,就是夫家的人,是外人了。老祖宗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

所以,已經出嫁的女兒,必須等老祖宗享用完供奉,初一晚上,回到天上去後,才可以回娘家。

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

誰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會帶來晦氣,對娘家很不利,據說還會讓娘家破敗。

  即使在當今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然很多人,比較嚴格地,遵守著這些傳統習俗。

因為,如果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左鄰右舍,周邊的人,會說婆家待她不好。娘家人,也會鄙視她。

這種習俗,究竟起於何時,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元明戲曲中,就已經有反映。

久而久之,人們已經習以為常。這種民俗,就世世代代延續下來了。

  很多人認為,大年初一,不讓女兒回娘家,其實,是為了讓她和老公,在婆家過年。

如女兒回了娘家,女婿必然跟過去,那麼,誰陪夫家的老人過年呢?

所以,長期形成的習俗,自有它的道理,並非某些人口中的陋習。

而且,古人對春節期間這幾天,安排得非常合理:

三十全家團圓;初一大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探親訪友(指到關係密切的友好家中做客);初四接五路財神;初五「破五」。

這樣的安排約定俗成,井井有條,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我認為,這些傳統習俗,還是應該遵守,我們家就一直這樣做。兄弟們都帶著老婆孩子,在父母家過年。

大年初二,再去老婆的娘家過年。

我妹妹則和我們正好相反。大年三十,去她婆婆家過。 初二,再回來和我們團聚。

我兒子也接受了這一傳統,每年三十,都帶著老婆,和我們一起過年。初二再去兒媳家。

雨點帶清風說: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從結婚那一天起,就不能在娘家過春節,這一風俗習慣,並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按照老人的說法,結了婚的女兒在娘家過春節,會把娘家的財運帶走,來年娘家就生活艱難,財運不濟,當然,這種說法帶有一種迷信色彩,也不能全信。

女兒出嫁後,娘家的大小事務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了,即使是父母病了,或者拆遷補償費,娘家人也不會分給女兒,也不向出嫁的女兒分攤醫藥費,當然,如果娘家願意給部分拆遷費,也是應該的,如果不給,也不要問,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女兒分不到娘家的財產,就到法院打官司,這種做法太不應該了,人要學會感恩,做事不能太過份,更不能因為錢割斷親情,否則,會被眾人唾罵的。

有些女兒生活條件好,她發自內心給錢娘家,屬於孝順父母,如果不給,娘家人也沒有權利向嫁出去的女兒索要,因為女兒在娘家沒有分到財產。

在農村有一種習俗,父母的財產都是留給兒子,所以,兒子在繼承遺產時,同樣要承擔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因此,女兒沒有盡到贍養義務,就沒有權分娘家的家產。

出嫁了的女兒,不但不能在娘家過春節,就是平時夫妻回娘家,也不能睡在一起,這是一種禁忌,有些事情看不見摸不著,不信也要信,所以,作為女婿,回到了娘家,如果沒有床位,只能委屈睡沙發或者打地鋪,在此再次提醒,在很多農村,女兒女婿回娘家不能睡在一張床,更不能過夫妻生活,這是娘家地方風俗習慣的一條底線。

正義凜然溪水g0說:

這是中國人在以前的風俗,認為女兒出嫁後就屬於是外家的人了。在過年的時候,是不可以有外家人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團聚的。還有這樣的說法:「出嫁的女兒不能看娘家新年的燈,看了娘家的燈,娘家要受窮」。

而現在就不同了,多數是獨生子女,女兒出嫁後有的就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在過年的時候,會在娘家住上些日子。

不論是習俗還是舊規,現在是只要生活幸福,小兩口美滿,新年住在婆家、娘家都是可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70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