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它的創作手法又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現實主義方面表現在他描摹世事,達到細緻入微的程度,真實的讓人吃驚。在浪漫主義方面,它又創造了一個虛擬的神話世界。這個神話世界就是「太虛幻境」。太虛幻境在書中的篇幅是很少的,全部加起來不及百分之一。只有在第一回,第五回中有敘述,但是,這不及百分之一的篇幅卻搭起了《紅樓夢》故事的整體框架。有了太虛幻境,《紅樓夢》就是一部小說,沒有太虛幻境,《紅樓夢》差不多就是歷史。這裡所謂的歷史,指的是人性的真實,而不是說賈寶玉就是某某人。
太虛幻境與現實世界既相互聯繫,又事實隔絕。這種亦真亦幻的聯繫,營造出了《紅樓夢》既真且幻的藝術氛圍。
太虛幻境裡住著警幻仙姑,和眾多仙子。他們的職責是「司人間風情月債,掌塵世女怨男痴」。以現在的話說,人世間男女間的愛恨情仇,都歸警幻仙姑掌管。《紅樓夢》當然是關於情的故事。在現實中,是賈寶玉與林黛玉以及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賈寶玉與林黛玉為什麼有緣無分?為什麼最後是與薛寶釵成為夫妻?這些都是有前世因果的。在現實中,這或許是迷信,在文學中,這可以是事實。
賈寶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上赤霞宮中的神瑛侍者。因為思凡,要下世歷劫。林黛玉是靈岸上的一株絳珠仙草。因為得到神瑛侍者的灌溉,得以久延歲月,修成女身。為了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便隨其下世,以一世的眼淚,償還當年的灌溉之水。所以,從這個框架中就可以看出,林黛玉是先天註定,不可能嫁給賈寶玉。她與寶玉的相逢是為了還淚而來,淚盡之日,就是歸去之時。
賈寶玉與薛寶釵為什麼會有「金玉良緣」,一定也有前世的原因。但是,這個原因《紅樓夢》前八十回沒有交代。只是交代了「木石前盟」。為什麼會這樣?原因並不複雜。「木石前盟」是在第一回中,通過「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而交代的: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便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可見,寶玉和黛玉的下世,是有一群人陪伴著一起來的。他們之所以下世,都是有原因的。這就是所謂的因緣糾結。當他們的因緣得償之後,就各回去了。既然這樣,做為與林黛玉同等重要的薛寶釵與賈寶玉的「金玉良緣」的前世因果是否也應該交代一下?我覺得,這個應該有。應該是在故事結束前,石頭與一僧一道的對話中揭示出來。顯然,後來的續書者已經給不出答案了。
說完故事的架構,就可以說說一僧一道的作用了。他們是兩個仙人,分別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他們其實是太虛幻境的使者。通過他們,來連接太虛幻境和現實世界的。簡單的說,這些下界的神仙們,下界之後,也要按規矩辦事。比如說林黛玉,該還淚的還淚,還完了就趕快回去。不能做違背初衷的事。比如說,林黛玉下世之後,把還淚的事情忘了,又愛上了北靜王。最後做了北靜王妃。這顯然就違背了她下世時的諾言。警幻仙姑就會出面幹預。不能讓劇本脫離原有劇情。這事需要誰出面去辦,就是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
林黛玉不還淚了,這是我的玩笑話。但是,僧道二人對下世者的保護的情節,書中是有的。第二十五回中,賈寶玉和王熙鳳中了魔法。眼看性命不保。這時,一僧一道出現了。他們對通靈寶玉做了做法,掛在門上,然後,寶玉和鳳姐就好了。
大家請想,驅趕了五鬼的是通靈寶玉?還是一僧一道?答案很清楚。通靈寶玉自己下凡都是二仙幫助的,他有法力驅鬼。顯然,「五鬼」是一僧一道驅趕的。他們為什麼要幫寶玉和鳳姐。原因很簡單。寶玉下凡,事情沒做完,怎麼可能回去。寶玉若是死了,林黛玉給誰還淚去?鳳姐若是死了,後邊的尤二姐尤三姐的大戲還怎麼開演?所以,一僧一道必須管。如果不管,就沒有完成警幻仙姑所交的任務。
說完一僧一道。再說一下「通靈寶玉」。它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它與神瑛侍者不是一個人。神瑛侍者在歷劫又回歸到西方赤霞宮。通靈寶玉在神瑛侍者歷劫完畢之後,又回到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復還本性,又成了一塊石頭。因為它又成了一塊石頭,才會有空空道人求道時遇到它。並抄下了他身上寫的故事。
紅學中有種觀點認為,通靈寶玉和神瑛侍者是一個人。這不符合曹雪芹原意。是程高本續書時改過的。他們為什麼要改?因為他們無法續寫出寶玉和寶釵結婚時的合理情景。於是,把寶玉寫傻了,寫瘋了。傻子結婚,任人擺布就行了。但是,看了八十回情感大戲的人,顯然不會滿足於「金玉良緣」變成了傻子結婚。所以,這個續寫挺次的。但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這樣。
既然「金玉良緣」寫成了「傻子結婚」。寶玉為什麼會傻?他們又編不出理由來了。於是,只能從原有的框架中找理由。於是,把原來的「隨軍記者」「通靈寶玉」和神瑛侍者合在一起。然後,編出一個丟玉的故事。這樣就暗示,通靈寶玉是賈寶玉的靈魂,賈寶玉丟了玉,就失魂落魄,成了傻子。故事終於編圓滿了。但是,《紅樓夢》原有精氣神沒了。
總之,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是聯通仙界和人世的使者。有了他們的聯絡,讀者就可更加全面的看清故事的全貌。既可以看到人間,也可以看到仙境,既可以看到前世,也可以看到今生。
文學作品中,這樣作用的人物安排有很多。比如《西遊記》裡的觀音菩薩。金庸《俠客行》裡的張三李四。《桃花扇》裡的楊龍友,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有相同之處。
謝「無弦琴韻」邀請。
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一僧一道,在《紅樓夢》中是神出鬼沒的神仙代表。如果要說他們在故事發展中起著什麼作用,我認為大概有這些:
1.開啟和收束整個故事,給一場道盡世事蒼涼的故事披上「夢幻」外衣,在文學上可以增添奇幻色彩。如果像一些研究者認為的那樣,《紅樓夢》中隱藏了一些不能說的歷史故事,那麼這種奇幻設定就更加有必要。
書中第一回就說了,整個故事原來是刻在大荒山青埂峰下一塊石頭上的,故曰《石頭記》。而這塊石頭原本是女媧補天剩下的,因為某天聽路過的一僧一道談論紅塵富貴,動了凡心,再三懇求兩人帶它下凡,才有了後來它所見證的這段故事。
來頭夠大吧?夠神秘吧?而且書裡第一句就說: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一開始就明說了,因為某種奇幻經歷,所以用這種曲筆把真事隱去。這不等於告訴讀者:我這書裡藏了一個特地隱去的大謎團嗎?後世讀者拼命想挖出那「真事」是啥,就不奇怪了。
第一回又借甄士隱夢中的僧道對話,說明了這塊石頭也就是通靈寶玉是借了什麼緣由下凡的,就是木石前盟這一公案。換言之,石頭的職責就是見證這一公案,石頭上所刻記的,就是這一公案的經過。
這就等於明明白白告訴讀者,木石前盟,也就是寶黛戀情,是全書的中心故事。故事的結局一開始就說明白了:絳珠仙子用今生所有眼淚償還神瑛侍者,也就是林黛玉為賈寶玉流盡所有眼淚(淚盡而亡)。那麼,整個書要講的,只不過是這個過程如何發生。
一段痴男怨女的愛情,值得這麼隆重其事大書其書嗎?而且還說得神秘兮兮,不但扯上女媧補天之石,還借石頭對空空道人說的話,極力暗示這個故事很特別、很有意義、很有流傳的必要。那自然就不由得讀者猜想,表面的兒女情長背後隱藏的「真事」,才是作者想表達的。
不管那「真事」是啥,可以確定是一個大悲劇,不然不值得第一回如此濃墨重彩地暗示又暗示。所以我認為,即使沒有別的,就是一段悲劇愛情,那也說明這段愛情的意義對作者來說非常重大。個人認為,至少超越了「自由戀愛」這重意義。
這就是我為什麼堅決反對某些人把寶黛愛情貶低為封建社會才子佳人「私情」故事的原因。因為第一回那塊石頭就說得很明白了,這個故事和以往那些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完全不同。非要把寶黛愛情的意義往這上面靠,我覺得也太小看作者了。《紅樓夢》非但不是《三言兩拍》之類庸俗的「奇情故事」「世情小說」,而且也不是《西廂記》《牡丹亭》那樣小的格局。
不然作者不用再三暗示之後,還來一首五絕強調: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是全書最早出現的人物。根據種種線索,最後全書結尾時,這兩位應該還會出來做一個收束,把寶玉帶走,讓這一樁神仙公案徹底完結。只是原書後四十回佚失,看不到真相了。
2.出現在一些特定的場景和情節中,通過「神仙」之口渲染故事的主旨,同時也對一些關鍵人物和事件進行暗示,務求達到「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效果。
除了開頭統領大綱之外,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還合體或者分身出現了幾次:
第一回,先是在甄士隱夢中出現,提示了通靈寶玉、木石前盟、太虛幻境,以及「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關鍵詞之後,又在現實中出現在甄士隱面前,對香菱命運作了暗示。香菱被拐走之後,跛足道人再次現身,對甄士隱念了那首著名的《好了歌》,成功把甄士隱渡走了。——這一段,我認為是暗示全書主旨,是一個繁盛煙花地變成悽涼黃土堆的大悲劇。而且,從此「真事」真的「隱」了,「賈雨村」登場。也就是說,這個悲劇故事,要用「假語村言」的形式,娓娓道來了。
第十二回,賈瑞被鳳姐害得命懸一線,跛足道人專程送來「風月寶鑑」。賈瑞不聽神仙之言,非要正照鏡子,最後一命嗚呼。賈瑞父母要燒鏡子,跛足道人再度出現,把風月寶鑑搶了回去。——這一段,我認為是提示讀者不要忘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深意。
第二十五回,寶玉和鳳姐中了魔魘,奄奄一息之際,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出現,把通靈寶玉放在手中摩挲持頌,三十三天後寶玉和鳳姐就好了。——這一段,我認為還是提醒讀者莫忘前塵,畢竟讀到這裡可能不少人都忘了通靈寶玉原是女媧補天的神仙石了。同時,也暗示寶玉日後還是要回去太虛幻境歸案的。
第六十六回,尤三姐死後,柳湘蓮恍恍惚惚中走到一處破廟,跛足道人在旁邊坐著捉蝨子。柳湘蓮問他名號什麼的,他一問三不知,柳湘蓮由此悟道,揮劍斬斷煩惱絲,隨他去了。——這一段前面剛寫完尤三姐託夢告知返回太虛幻境,我想道士出現的用意應該是再次提示讀者,太虛幻境專門收容世間追求真摯愛情的薄命女子。
另外,書中還有兩處並非用第三人稱客觀敘寫,而是借人物之口說出的出場。一處是黛玉轉述的,癩頭和尚在她年幼時試圖化她出家。還有一處是寶釵轉述的,癩頭和尚給她獻方冷香丸。當然,後面更提到癩頭和尚指定的「金玉良姻」。
不過我本人認為,寶釵一方的敘述充滿細節的矛盾,比如一時說禿頭和尚,一時說癩頭和尚,一時說和尚送了帶字的金項圈,一時說只是送了幾個字。這些都是「金玉良姻」之說值得懷疑的地方。
3.作為「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代表,引導讀者對作者真實意圖進行深層思考。
如前所述,作者寫這書是有深意的,閱讀時不能單看表面文章。正確的閱讀方法,應該是牢牢抓住「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提示,仔細分辨隱藏在「假語村言」中的「真事」。
而這一僧一道,作為提示者本身,也是可以被辨析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實中不存在這樣的神仙,如果《紅樓夢》真的隱藏了什麼真事,至少這兩位以及他們所說的故事肯定是假的。有鑑於此,我覺得單純把這一僧一道看成是全書最頂層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價值觀),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這方面我沒有明確的證據,只是有一些隱約的感覺。比如,全書最重要的人物是賈寶玉(甚至可以說他才是第一主角,因為男主只有他一個,通靈寶玉或者說「石頭」也直接聯繫著他,其他人的身份都可以置換成和他有某種關聯的人,包括黛玉和寶釵)。而這麼重要的人物,書裡也說了是神瑛侍者下凡歷幻,但是歷幻過程中其他種種頑劣也就算了,為什麼還有襲人在第十九回特地要他改正的「毀僧謗道」這一特點呢?
要知道他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不應該和僧道有啥過不去的,平時自己也思考佛理不是?似乎書中,和尚道士唯一讓他不滿的,就是安排「金玉良姻」了。
但再仔細看,其實書中的僧道二人是有分工的。在甄士隱的夢裡,跛足道人問癩頭和尚要把那塊石頭帶去哪裡,癩頭和尚就把木石前盟的公案告訴了跛足道人。也就是說,跛足道人本來還不知道這公案。
帶走石頭的是和尚,在石頭上鐫刻通靈寶玉字樣的也是和尚。
在黛玉三歲時要她出家的是和尚。當時旁邊沒有跛足道人。
給寶釵冷香丸和金字的還是和尚。當時旁邊還是沒有跛足道人。
換言之,寶黛釵三大主角的糾葛,始作俑者是那位癩頭和尚。跛足道人並未參與。寶玉夢中直罵「和尚道士」,道士會不會是無辜躺槍?
跛足道人單獨出現的三次,一是渡化甄士隱,二是點撥賈瑞,三是渡化柳湘蓮。看起來跛足道人接觸的,都是和主體故事無關的邊緣普通人物。而寶黛釵這樣的大主角,就交由癩頭和尚專心對付?
這樣的寫法是巧合還是有寓意呢?難道和尚和道士在書裡還有什麼區別呢?但如果說沒區別,又何必安排兩個人,只安排一個「神仙」不就行了?僅僅是兩個人更好看些?
我對宗教文化不大懂。印象中,和尚代表的佛教是外來文化,而道士代表的道教是中華原生文化。不知道跟這有沒有關係呢?
那麼,作者的真實態度,到底是如前面某些答主說的宿命觀,還是「毀僧謗道」,還是暗中揚抑,推崇一個而貶斥另一個?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紅樓夢>中曹雪芹是喜歡寶釵還是偏愛黛玉?》
《賈瑞為什麼敢調戲王熙鳳?》
《小說<紅樓夢>中「金玉良緣」天註定,賈家敗落,賈寶玉又考取了功名,為什麼他還選擇出家?》
以上是小濤養花知識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小濤養花知識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跛足道人與癩頭和尚就是道和佛,也即「一僧一道」(僧一道一,僧道皆一。),就是紅樓夢的真,就是夾帶石頭(石頭「不一」而好「二」好「仁」。)一一賈寶玉,夾帶古今天下第一淫人的所在。應該說,賈寶玉等是「影」,「一僧一道」是實,紅樓夢中的虛假幻影是由「一僧一道」之實所發,這就是「如影隨行經常在一起」的原因。
紅樓夢本是述說闡釋真假之書,也即闡釋中華民族本、末的書。本就是真,沒有本或失本、失真就是「末」,長期失本、失真的世代就是「末世」。什麼是真?什麼是本?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就是真,生產製造技術進步提高就是國家民族生存發展進步提高的本。最能體現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的詞就是「一」,因為「一」前是「零」是「無」,前所未有的製造或技術創新就是「一」,原來沒有,通過探索創新獲得嶄新的製造或技術創新就是「無中生有」,就是「道生一」,就是人類的偉大創舉。能「生一」,就能獲得全面拉動技術進步的動力,就能促進國家民族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因此,「生一」事,也即「一事」就是國家民族的真事、本事;無為的目的就是「一事」,無為之事就是事真事本之事,也即「真事」。紅樓夢借假語村言所隱的就是這樣的「真事」。
儒學文化不懂這樣「真事」的重大,不允許這樣「真事」的存在,儒學文化理念執政為執政文化,就是失真失本的原因,因此,長期處在儒文化執政的世代就可概括為「末世」。末世不許釋本釋真流傳真,「真事」就必須靠假,靠夾帶假(石頭)傳真。
釋真釋假本沒有人物故事情事存在,因必須靠假隱真傳真,且儒文化理念又熱談熱議人物人情故事,所以作者不得不讓釋真釋假的文字幻化出虛幻的人物人情故事來。由此可知,跛腳道人和癩頭和尚所起的作用就是承載畫色的「底」,「石頭」所滃所染的只不過是引人注目的「底上色」而已,沒有「底」,就無法著色。
「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之稱,在世俗者看去,是醜化道佛,其實不然,正是道出了道佛敬手敬探索實踐而輕足、輕空洞思維的真諦。「跛」,即「足皮」,「皮」即表皮,即假;「足」所體現的人與動物所共有、通有的共性通性,並不是人的特長本性,人的特長本性本質能力在於手,充分發揮人手製造創造創新能力和人手創造性勞動能力才是人類的本事真事。「癩頭和尚」,是言佛教否定脫離人手離開人手所產生的空洞淺浮的思維思想是限制人類前進的消極因素和巨大障礙;這就是如來佛手大,手心(心就是思維思想)大,孫悟空多少個筋頭也打不出如來佛手心的道理。
《紅樓夢》中的一僧一道是一開篇便出現的虛幻人物。在太虛幻境中、青埂峰下時,他們「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別」,而到了凡塵世間裡、芸芸眾生前時,他們則化作了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形象不堪。
在此後的情節中,這兩人或明或暗地出現,草蛇灰線,神出鬼沒,在甄士隱、甄英蓮、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賈瑞、王熙鳳等人的故事中多次間接或直接出現,發揮了關鍵而又重要的作用。
一是「引」,即導引、開啟之用。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男一號,青埂峰下一塊不堪入選的頑石,後來變成一位富貴公子寶玉的通靈玉,便是由偶然路過的一僧一道,袖進衣中,「引」入了榮耀繁華的人世間。
在甄士隱的夢中,一僧一道再次出現對頑石的去處進行了引導和交代,「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幹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自此,「頑石」跌入凡塵歷盡了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也拉開了《紅樓夢》這部鴻篇巨製的序幕。
二是「點」,即點化、提醒之用。一僧一道自太虛幻境之中飄入凡塵,變成了「癩頭跣腳,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的形象。看到粉妝玉琢的英蓮,用四句言辭「點」出了英蓮「佳節元宵」時命運的轉折關鍵時刻,悲嘆了她「有命無運」的將來。
經歷了丟女敗家後的甄士隱,聽到瘋癲落脫、麻屣鶉衣的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之後,心中便徹悟,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背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也為「詳說太虛情」埋下了伏線。
還有冷二郎柳湘蓮在尤三姐刎頸鴛鴦劍、桃紅碎滿地之後,悔痛至極,迷迷糊糊、昏昏默默之時,遇到了一個正在捕蝨跏腿道士之後,一句「連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便點化了悲痛中的冷二郎,使他生出了萬般勇氣,「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不知往那裡去了」。
三是「渡」,即渡人、拯救之用。在黛玉初進賈府時,便道出自己自小有不足之症,三歲時遇到一個癩頭和尚給了個能根除不足之症的破法。
「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癩頭和尚的話,是要「渡」了黛玉去過平安的一生,然黛玉並未從之,一生便時時流淚、常常生病,直至因淚致病、因病致亡。
再說寶釵的「冷香丸」,寶釵自小雖無不足之症,但是卻有無名頑疾,又被一個和尚診為「胎裡帶的熱毒」,用了十種「十二」分量的材料藥方製成了「冷香丸」。這種以「可巧」為特點的藥丸,是一種慧根的象徵,「冷香丸」能治好寶釵的「熱毒」之症,也把寶釵「渡」成了一個冷眼觀世、乖巧慧心的近乎完美的女性。
還有跛足道人送給賈瑞治病的「風月寶鑑」,照背面能治病,照正面能致死。本來賈瑞可以通過這面「風月寶鑑」「渡」活自己,但是已被走火入魔的他還是忍不住照了正面,最終一命嗚呼。
四是「推」,即推動、襄助之用。在第二十五回中,趙姨娘和馬道婆聯手對鳳姐和寶玉施了魘魔法。二人著「魔」後,百般醫治不效,被折磨的不省人事、奄奄一息。而此時,那一僧一道便奇幻版登場,連賈政也覺得「想如此深宅,何得聽的這樣真切,心中亦希罕」。
急病亂投醫,雖疑惑卻是救命要緊,飄然而至的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把那塊通靈寶玉「又摩弄一回,說了些瘋話」,使鳳姐和寶玉「三十三日之後,包管身安病退,復舊如初」,救了命懸一線的鳳姐和寶玉。
假如鳳姐和寶玉此時不治而亡,故事戛然而止,缺了寶玉和鳳姐的《紅樓夢》還是「紅樓夢」嗎?而一僧一道的出現,救了鳳姐和寶玉的命,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精彩故事得以繼續。
五是「了」,即了結、歸結之用。在續寫的完結回目中,科舉考試散場中失聯多日的寶玉,出現在了叫「毘陵驛」的地方,他「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鬥篷」,不言不語、似喜似悲地向賈政跪拜之後,那一僧一道再次出現,攜了寶玉消失在白茫茫的一片曠野之中。
自此,那「寶玉」又被一僧一道帶回青埂峰下,作回了「頑石」的本源,而那一僧一道仍「各自雲遊而去」。此次「一僧一道」的登場,使這個孽緣情債糾葛的故事作了象徵性了結,「石」又做回了「石」。
作者:溫暖前行。歡迎關注我的小濤養花知識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曹雪芹的筆法非常具有象徵性;其二,讀《紅樓夢》一定要搞清楚"甄"與"賈"的關係;換句話說,《紅樓夢》裡面講的"真"實際上就是"假";"假"才是"真"。
跛足道人和賴頭和尚作為"真"人的出現,其實都是"假"的;即"非僧非道";和這兩個宗教信仰沒有任何聯繫。
曹雪芹在《紅樓夢》前五回中講的故事非常荒誕不經,千萬不要掉進"坑"裡,去做什麼考證;比如說賈寶玉口中的"玉"。
這塊玉的大小是多少?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嘴裡是否含得住?還有人認為這塊玉在賈寶玉出生時不大,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大;ql。
原本這塊玉上面比較模糊隱隱約約有些字跡,只是等到寶玉十來歲時字跡才變得清晰起來——這樣的考證毫無意義。
還有,整篇《紅樓夢將所有可能會"暴露"出具體哪一個朝代的線索或者蛛絲馬跡統統抹去——比如說賈寶玉的一身打扮;從頭到腳看不出他是滿族還是漢族或者漢朝還是明朝;
還有秦可卿(情可親)的臥房所有的擺設:牆上的字畫,床上用品,這些東西看上去貨真價實,每一件都有來歷都有故事,然而稍稍推敲一下,沒一件真的!
越是寫得細,越發證明那些都是假的!
簡單說,《紅樓夢》中的人物賈寶玉(也就是作者曹雪芹)與僧、道沒有必然聯繫——如果賈寶玉(曹雪芹)真的看破紅塵,何必留下這部書!
《紅樓夢》中的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在故事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僧道二界的人物,往往是智慧的化身。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影響的《紅樓夢》一書,也是身然而然的把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看或了智慧的化身。在《紅樓夢》中,和癩頭和尚同行的跛足道人,因為一路上哼唱著旁人聽不懂,也不想聽懂的《好了歌》,因此而引起了當時尚未落魄的甄士隱的注意。而當跛足道人第二次和甄士隱相遇時,已經是落魄潦倒的甄士隱,在再一次聽到了跛足道人哼唱著的《好了歌》之後,就捨棄了早就不成一個家的家,跟隨著跛足道人浪跡天涯去了。
雖然在《紅樓夢》的原著中,表面上瘋瘋癲癲的跛足道人,是和癩頭和尚左右不離,形影相伴的。但是如果是我沒有記錯的話,央視87版的《紅樓夢》中,癩頭和尚這個角色已經被刪除,只剩下了跛足道人這一個角色。我覺得央視在它所拍攝的《紅樓夢》中,把癩頭和尚這個角色去除掉,是明智之舉。把癩頭和尚去掉後,跛足道人的藝術形象更加的生動突出,這對於《紅樓夢》全劇的劇情串連,起到了去簡刪繁的作用,它使央視版《紅樓夢》中的藝術形象,更加的生動突出。而高顎版的《紅樓夢》大結局中,卻是以賈雨村這個奸佞來歸結《紅樓夢》,而曹雪芹版的《紅樓夢》中的跛足道人與癩頭和尚,卻是不見了蹤跡,這似乎是不大成功的藝術結局。因為像賈雨村這樣的角色,在結束時讓它以一個智者的身份,來歸結《紅樓夢》一書的宗旨,實在是侮辱了《紅樓夢》這一巨著的偉大意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看似閒觀的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在紅樓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事件的起因和結果起了連續和貫穿作用,就像麻鞋的鞋耳一樣,耳子一壞,整個鞋就散架了,紅樓夢沒有這一僧一道,會失去許多神秘和風彩,給人一種故弄玄虛之感,而有了這一僧一道的岀現與預言,貫穿了主人公人物命運及歸宿,給人一種明了、自然之感!
首先有這一僧一道的自述與告白,知道了賈寶玉乃補天未用之石,得天地日月之精華,己有半體仙氣,轉世為人去歷劫,而這劫數就是大觀園裡所發生的一切,有這一僧一道的鋪墊,故事情節有傳真和可信的作用,更讓人尋味耐讀,否則空洞無聊,不知所以。
再說這一僧一道不光預言了寶玉和英蓮的命運走向,對賈府的嘆庭也讓人嗅岀非同尋常的變遷,讓人感覺到,"萬事皆由天定數,一生只有命安排的宿命論來,雖然迷信,但神秘感不言而喻,但凡古典小說,都會摻雜些神秘宿命思想,權當人們的精神食糧。
《紅樓夢》中,這一僧一道,為整個故事之線索,引導人們由淺入深,再覺悟世事的差參,教導人們向善,真可謂"莫漾廣廈千萬間,傾榻也是須庾間,世事無常黑白分,悔到遲時難加難。
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在《紅樓夢》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首先,他們作為僧侶的形象,體現了小說中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們經常出現在賈府中,為眾人講經說法,傳授佛法。跛足道人還曾教導賈寶玉修行,告誡他不要追求名利,追求超脫。
其次,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也是小說情節的推動者。他們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如跛足道人發現賈寶玉的出身、癩頭和尚勸誡賈母不要將寶玉送往榮府等,都對小說情節產生了重要影響。
最後,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也是小說中的喜劇角色。他們常常通過幽默搞笑的言行引起笑聲,為小說增添了輕鬆的氛圍。
總之,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在《紅樓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體現了佛教思想,也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同時也為小說增添了喜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