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網友的回覆,無外乎三點:
1.留在大城市讀書;
2.買3套房;
3.退休後福利。
作為蘇州本地人,這也說吧,用處真不大,首先江蘇高考可不容易,別看江蘇好大學不少,但教育部直屬的去掉後再看看。至於買房,你還相信未來20年炒房能致富嗎?再說退休,對於年輕人來說,只講當下,別提30年後,能不能活到那一天都是一回事。
總之,你說北京、上海、天津戶口有用,我信,它的確有隱形的福利。至於蘇州嘛,一言難盡。
蘇州戶籍有用時,確實有用!例如子女上學,有蘇州戶籍,有合法的固定居所 ,給予上公立學校,享受義務教育!考公務員戓社區工作者時,有些崗位本戶籍優先。居民養老保險,學生保險,失業保險,老人補貼,低保等各地待遇不等!
如果是長期在蘇州工作和生活,不是短期的,也沒有隨時離開的打算,應該遷移戶口到蘇州來。
用途也很明顯呀,本市居民在市政府統計範圍內,辦理很多事情方便的多。將來結婚成家有了孩子,入幼兒園、入學等,你就明顯感覺有無本市戶口的區別是多麼明顯啦。
還有辦理身份證件、出國護照等,內蒙蘇州兩頭跑,不好玩吧?
蘇州是內陸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氣候宜人;內蒙乃邊疆苦寒之地,不僅氣候惡劣,經濟和江蘇省也沒有可比性。
所以,你自己掂量一下?
蘇州的戶口沒有用途,因為非超大特大城市的戶口已經逐漸全面放開。以下全文,分三大點共十四小點,從新一輪《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和《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各大城市在國家發展戰略布局裡的定位進行了分析。看完後就會知道,我國最終的目標是打造10個左右的亞洲乃至世界中心城市。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等9個城市已經明確躋身其中,南京杭州瀋陽濟南合肥等城市是否躋身其中尚不明確,而絕大多數城市則已經失去了機會。
一,先從全國層面分析。
(一)早在2006年,原建設部(現住建部),依據《城市規劃法》,編制的第一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10)》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概念。該規劃擬形成「十百千萬」城鎮體系,即布局10個左右的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左右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1000個左右的地區中心城市和10000個左右的重點鎮。並且明確國家中心城市是已經或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是位於直轄市和省會之上的新的「塔尖」,是居於國家戰略要津、擔負國家使命、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門面型城市。且申報國家中心城市有個硬性條件:應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或者計劃單列市。
(二)2010年出版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此版已公開)裡明確了2010年之前第一批批覆的5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
(三)截至目前,已經公開的,分兩批共批覆了9個國家中心城市:
第一批: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
第二批: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四)第二批批覆的成都、武漢、鄭州、西安4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
2016年4月批覆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國家印發的《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復函》中明確同意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國家批覆了河南省政府《關於懇請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函》,並制定出臺了《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鄭州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國家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五)已發行的《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一書稱:2016年住建部等19部委聯合編制的新一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6-2030)》(此版及後續版本目前尚未公開)已經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城市晉級為全球城市,確定天津、重慶、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為11個國家中心城市。
(六)國家中心城市,又稱全球與國家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合稱。兩種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只是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具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家同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第二階段:明確時限,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第三階段:國家中心城市建成,開啟全球城市建設;
第四階段:全球城市建成。
(七)第一批批覆的5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幾個城市已處於國家中心城市建成,正在向全球城市晉級的階段。
至於成都、武漢、鄭州、西安4個第二批批覆的國家中心城市,目前處於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階段。2022年底上報國家,正在審批的
《成都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
《武漢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鄭州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西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顯示,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的過程分為三個時間節點,即:
2025年前,強化資源集聚,完善功能體系,使能夠全面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2035年,建成2000萬左右人口規模的國家中心城市;
2050年,邁向或建成全球城市。
(八)2022年底上報國家,正在審批的各大城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顯示:另有長沙、濟南、瀋陽、南京、杭州、合肥六個城市都明確提到了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城市發展總體目標的城市性質是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戰略定位是國家中心城市;
《瀋陽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發展目標是國家中心城市;
《南京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城市性質是國家中心城市;
《杭州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目標願景的城市性質是國家中心城市;
《合肥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目標願景是2035年奮力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審批結果,值得期待!
(九)由於,國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國居於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的城市,是一國綜合實力最強、集聚輻射能力最大的城市。因此,各大城市,紛紛把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作為今後的重點任務和發展目標。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期待成為國家戰略,優先獲得資源配置。
二,再從長三角區域層面分析。
(一)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最發達的地區是東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最發達的是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最發達的是長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最具發展前景的是滬寧杭合四大中心城市。 2016年國家印發了《長三角城市群規劃》,明確長三角城市群範圍為半個安徽+半個江蘇+半個浙江+上海全域,並且明確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為上海,副中心城市為合肥南京杭州,寧波嘉興蘇州無錫蕪湖馬鞍山等22個城市為普通成員城市。
(二)2019年國家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全域為長三角地區。
(三)2021年國家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明確構建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為中心的交通網絡體系,並再次顯示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全域為長三角地區。
三,(一)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核心城市之間的競爭,核心城市的發展前景,取決於它在國家發展戰略布局裡的定位。核心城市是集聚出來的,你不集聚,就會被別的城市集聚。機遇是搶抓出來的,你不去搶,必然有別的城市去搶。濟南的焦慮,體現了沒有獲得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各大城市共同的焦慮。
(二)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憶。城市定位,決定了一個城市的發展預期和上升空間,是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發展信心來源,是10個左右的國家中心城市之列,是100個左右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列,還是1000個左右的地區中心城市之列,直接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未來。因此,關注該關注的,才能知現在、比過去、明未來。
蘇州戶口有啥用嗎?
1、孩子上學:戶籍生優先,沒有戶口有房又穩定交社保的通過記分也能有公立學校上!
2、可以買三套房:現在房價啥樣大家都懂!
3、高考:這要北京上海天津的戶口是加成,換蘇州的就是增加難度!
4、社保:養老金65歲之後再領,還重要嗎?醫保上班可以交,孩子只要入學就能在這邊交!
5、那會疫情就地過年的外地戶口有補貼,已經遷過來的沒有!
6、以前需要戶籍地辦理的那些證件或者證明之類,現在有居住證就能辦!
除了入學報名的時候不用焦心等結果,其它沒感覺到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