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老人常說胡大海殺光河南河北交界處一箭之地的人是真的嗎?_胡大海為什麼槍擊封彪

荊河州史說: 這就是個野史傳聞罷了!當不得真。 真實的胡大海為人不好殺,紀律嚴明,不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不殺…

荊河州史說:

這就是個野史傳聞罷了!當不得真。

真實的胡大海為人不好殺,紀律嚴明,不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不殺人,第二件事是:不掠奪婦女,第三件事是:不燒毀房屋,於是所到之處有人爭相歸附。

而且,胡大海並沒有去過河南河北,因為胡大海是虹人,長期在浙南方帶兵打仗。

陳友諒進攻龍江,命令分兵進攻信州,以牽制敵人。大海採納了王愷的建議,親自帶兵前往,於是攻克信州,設立廣信府。信州彈盡糧絕,有人勸說撤離。

大海說「:這是閩、楚的襟喉之地,怎麼能放棄呢?」築城浚隍固守。當初,軍糧較少,在所佔領的郡縣中,將士都向百姓徵糧,名為寨糧,百姓十分不滿。大海下令免去。晉升為江南行省參知政事,鎮守金華。

可惜的是胡大海並沒有看到明朝建立的那一刻。

至正二十二年,胡大海被投降的苗族將領蔣英邀請到八詠樓觀弩,胡大海欣然前往查看,蔣英等人看準時機就將胡大海給刺死了,甚至胡大海都沒有來得及反應就慘死了,蔣英殺害胡大海後就逃出了杭州,投奔張士誠去了。

朱元璋得知後大怒,要血祭蔣英等人,最終,杭州百姓捉住了蔣英,將人交給朱元璋,朱元璋殺死了蔣英,為胡大海報了仇。

明朝建立後,追封為「越國公」,配享太廟。

明朝初期的移民和胡大海更是沒有關係,河南、河北兩地在明初還有二十多萬人口,就明朝初年山西那四百萬人口,連山東的五百萬人口都比不了,更別說移民了,即使移民也是少數移民。

大規模移民山西都會吃不消呢!

晴空萬裡王慶生說:

我們河南林縣就有胡大海血洗林縣的傳說,傳說胡大海的父親是一個秀才,上京趕考時被一個母人猿擄走,由於秀才長的眉清目秀,母猿捨不得吃,就強行把秀才關在一個山洞內,出去找食物時就用巨石把洞口擋住,防止逃跑,後來母猿生下一個小孩,就是後來的胡大海。時間長了母猿就放鬆了警惕,有一天秀才趁母猿外出尋找食物就偷偷的溜了,母猿回來後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就氣的撞崖而亡。小孩時間長了就成了沒娘的孩子,就在附近的村莊四處流浪討飯吃,由於他母親是個人猿,所以他身上就有一層毛,附近村裡小孩子看見了就嚇得直哭,大人看見了就拿著棍子驅趕他,不讓他在附近討飯,久而久之小孩子一聽說他來了就害怕,時間長了如果有不聽話的小孩,家裡就有大人嚇唬他們,在不聽說讓老毛胡把你抓走,小孩一聽就不敢哭了,就是現在我們林縣還有的上歲數的嚇唬小孩,還用那句話,再不聽話讓老毛胡把你抓走。由於討不到飯還挨打,小毛孩就恨附近的村民,後來小毛孩長大後從軍立了戰功,也有了自己的名字,由於不知道自己父親的姓,加上人家都叫他老毛胡,他就取了一個胡字作為他的姓,名字叫大海。後來胡大海跟隨朱元璋東徵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一方諸侯,但是想想當年心裡還是有一股怨氣,所以跟朱元璋上書要血洗林縣,朱元璋雖然心裡不願意但是也不敢惹他,只好對他說,你要報仇可以,但是只能殺一箭之地。朱元璋心想,就你的本事你一箭才會射多遠。但是沒想到胡大海手下有一個善於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人,他挽弓搭箭,一箭射在了一個黑老鴰身上,黑老鴰帶著這根箭跑遍了林縣,胡大海也就跟著殺遍了林縣。事後朱元璋覺得有點過了,責備胡大海,胡大海一看沒辦法了,把責任推給了那個射箭的,把射箭的殺了了事。後來林縣就沒人了,朱元璋覺得沒人也不行,才有了後來的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大遷徙,這也就是為啥林縣屬於河南但是說的話卻既不是山西話也不是河南話,而是自稱一派,林縣話既有山西口音,又有河南口音。林縣又處於河南,河北,山西的三省交界,自然是南腔北調啥話都有。至於說的胡大海血洗林縣,也就只能當個傳說,茶餘飯後給小孩訪古罷了,不值得深究。

晚風文史說:

據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後,要對手下論功行賞。有一個大臣叫胡大海,他什麼賞賜也不要,只要求殺光河南境內所有百姓。朱元璋就讓他到河南射一支箭,箭飛過的距離範圍內,百姓都可以殺。

沒想到胡大海在河南射了一箭,這箭一直從河南飛到了山東,於是胡大海就把河南山東兩地的百姓殺了個精光。朱元璋沒辦法,只好從山西遷移人口到河南山東,這就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故事的由來。

為什麼胡大海要殺光河南百姓呢?一支箭又怎麼能從河南飛到山東呢?

原來胡大海在投奔朱元璋之前,生活一直非常落魄。當時正值元朝末年,社會非常混亂,老百姓生活很貧困,有很多人迫不得已成了乞丐。胡大海就是這乞丐大軍中的一員,他四處流浪,靠別人施捨才勉強維持生存。

這一次,他來到了河南,但是當地老百姓都不願意施捨東西給他。因為胡大海這個人身材非常高大,長的比較魁梧,看起來很有力氣。鄉親們覺得他這麼大個,卻不幹活,只會要飯,就非常鄙視他。偏偏他外貌又十分醜陋,再加上蓬頭垢面,衣著襤褸,人們就更加覺得討厭,紛紛避之唯恐不及。人們一見他出來,就趕緊躲開。

但是要飯嘛,沒辦法,肚子餓,別人再怎麼討厭,他也得厚著臉皮去要。結果當地百姓見躲不開,就故意羞辱他。家裡的剩飯剩菜,寧可拿去餵狗,或者當面倒掉,也不施捨給他。這些屈辱讓胡大海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暗暗發誓,將來只要有機會,一定讓這裡的人們好看。

後來胡大海投奔了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因為身材魁梧,體力過人,殺敵威猛,屢屢建立軍功,升遷非常快。等到朱元璋當上皇帝,他也成了功臣之一。

朱元璋對手下論功行賞,大多是金銀財寶,房屋田地之類。結果胡大海通通不要,反而說起了當年在河南乞討受侮辱的事情,並請求殺光河南百姓。

當時明朝剛剛建立,老百姓都盼望著新皇帝帶給大家好日子。忽然把河南百姓殺光,以後老百姓還怎麼擁護明朝呢。

朱元璋就有點犯難,答應吧,失去老百姓的擁戴。不答應吧,失去忠臣的支持。他想了想,靈機一動,告訴胡大海,讓他到河南射一支箭,這支箭能飛多遠,胡大海就能把這個距離範圍內的人全部殺光。朱元璋盤算著,一支箭頂多也就飛一百多米遠,能有幾個人,說不定一個也沒有,既滿足他的要求,又避免濫殺百姓,這真是兩全其美。

胡大海當即帶兵到了河南,恰逢一隻大雁飛過。他趕緊彎弓射箭,不偏不倚剛好射在了大雁尾巴上。大雁沒有死,而是帶著尾巴上的箭一直飛,從河南飛到了山東。於是胡大海當場下令,把河南山東百姓殺了個精光,一時間生靈塗炭,白骨累累。

朱元璋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河南山東已經成了一片荒涼沒有人煙的廢墟。為了充實人口,他下令從人口稠密的山西遷移百姓到河南山東,這也就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故事的由來。

當然以上只是民間故事傳說,正史中是沒有這種記載的,因此真實性很值得懷疑。其中疑點有下列幾處:

一、大雁中箭卻只是尾巴受傷,還帶著箭從河南飛到山東,這本身就不太可能。 尾巴受傷,鳥的飛行姿態就會受到影響,很難穩定飛行。即使能飛,從河南到山東幾百公裡,受傷的大雁也很難飛到。再說了,就算能飛,胡大海是怎麼知道大雁飛到哪裡去了呢?難道一直騎馬追嗎?路上崎嶇不平,還有森林河流阻擋,想一直追蹤大雁的飛行軌跡顯然是不可能的。

二、朱元璋答應一支箭的距離,和胡大海射中大雁尾巴巧妙化解的故事,太具有戲劇性,這更像是民間故事家創作的君臣鬥心眼段子。

三、故事和胡大海本人性格不符。明史胡大海傳中記載:

大海善用兵,每自誦曰:「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以是軍行遠近爭附。及死,聞者無不流涕。

胡大海擅長用兵打仗,經常說:「我是一介武夫,沒讀過什麼書,只知道三件事: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損壞房屋。」因此行軍到哪裡,哪裡的人都來爭相依附。等到他死了,聽說的人無不流下眼淚。

可見胡大海並不是濫殺無辜之人,相反很愛惜生命,而且還很受人們愛戴。殺盡河南山東百姓這種事和其本人性格不符。

四、河南山東一代的山西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產生原因是明確的,就是連年戰亂導致河南山東人口稀少,和胡大海沒有直接關聯。

五、最關鍵的是,故事中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後賞賜群臣,朱元璋稱帝是在1368年,而胡大海早在1362年就已經死去,時間上對不上。

綜上所述,這個故事多半是民間老百姓的創作,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現實中的胡大海驍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然而沒等到明朝建立,就被屬下陷害殺死了。

1362年,胡大海攻下嚴州,苗族將領蔣英,劉震,李福從桐廬前來投靠。三人被收留以後,又密謀造反。有一天,他們請胡大海去觀看弓弩表演,胡大海剛到,蔣英就派他的一個手下跪在馬前,假裝揭發蔣英的罪過。胡大海沒有說話,回過頭去看蔣英,這時候蔣英取出衣袖裡的錐子猛擊向他的腦袋,胡大海當場倒地。他的兒子胡關住也一同遇害。

明朝建立後,特贈光祿大夫,追填封越國公,諡武莊,肖像功臣廟,位列第七,配享太廟。

姥爺克南6891說:

胡大海的故事是我小時候,我父親跟我講的,我父親說,胡大海的母親是個人形,一直住在安陽水冶附近的一座山裡面,一個趕考舉子從這座山附近路過,一個人形把這個舉子搶到山洞裡,後來就有了胡大海,十幾年後,胡大海長大,就和他父親商量,怎樣才能逃出去,胡大海的父親說,你媽出去找吃的時候,就把洞口用大石頭封住洞口了,這石頭咱也挪不動啊,胡大海自己試著把洞口的石頭挪開了,和父親就逃跑了,他們第一站就跑到彰德府,父子二人靠討飯生活,因為胡大海滿身是毛,一般人見了他就怕,趕快封門閉戶,胡大海父子二人從河北南部到黃河兩岸,因為懼怕胡大海的長相,沒有人敢救濟他們。後來碰到了朱元璋的部隊,胡大海從了軍,朱元璋抗元勝利後,胡大海向朱元璋訴說了他的遭遇,並且說要報仇。朱元璋叫他報一箭之地的仇,結果,箭射出去叫大雁叼走了,就在大雁飛的範圍內,胡大海開始殺人了!我父親說,咱就是從山西洪洞縣遷民到這裡的,我問父親這事是真是假,我父親說上輩人傳下來的。但是,歷史上好像沒有記載!

霞光主婦說:

好的,主婦來答!

胡大海、常遇春門畫

我家就是位於題主所說的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的山東菏澤市,這個傳說聽了不止一次兩次,而且還有不同的版本。

下面,我就先介紹一下爺爺講述的故事。

爺爺解放前曾當過兵,也算是走南闖北吧。我小時候,由於沒有其它娛樂,便常跟一群小夥伴們纏著爺爺,讓他給我們講故事。有天晚上,當有個小夥伴問起為啥小腳趾會分瓣時,爺爺便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朱洪武(爺爺總這麼稱呼朱元璋)還沒登基做皇帝時,咱們這一片窮得要命,十戶人家得有六七戶都揭不開鍋。可偏偏這個時候,來了一個長得五大三粗、臉上都是橫肉的叫花子。這個人啥都不幹,只是到處要飯,遇到誰家有個事啥的他也不動手幫忙,咱這邊的老百姓都很煩他。有人給他饃吃時,問他叫啥,他挺著脖子叫喚:「別看俺現如今要飯,但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俺叫胡大海。」

從此,咱這邊都知道了胡大海這個人,大人小孩見了他都關門,誰家都不願意給他飯吃。

有一天,胡大海見一戶富戶人家沒關門,就一步踏進人家的院子。院裡,有一個老太太正在摟著孫子吃飯,吃的還是油餅。胡大海饞得口水都淌下來了,伸出黑不溜秋的大手,就跟老太太要饃吃。老太太看見他就煩,就把一張餅讓自己小孫子啃兩口,然後扔到狗食盆裡了,讓狗來吃。

胡大海饞得要命,剛想伸手去撿,這狗咋會讓他奪食,追著他又叫又咬,將他趕出門外。

胡大海逃走後,心裡就發下勢:啥時候俺要是有了本事,非得回來報復你們這些人不可。

洪武爺起兵後,胡大海就投奔朱洪武啦。這個人雖說不識字,但是個人長得魁梧,有把子力氣,還能說會道,沒多長時間就受朱洪武重用了,讓他當了將軍。從這以後,他給朱洪武立了不少戰功。

有一回,這個胡大海又立一大功,朱洪武想賞給他點啥,就叫過來他問道:「胡大海呀,你立了那麼大功,說說想要啥,我今兒個一準讓你滿意。」

給胡大海想了想,一時沒想起要啥好。

朱洪武就提醒他說:「要銀子、要地,還是要美女呀?別不好意思,你只管開口。」

結果,胡大海一擺手說:「我啥都不要。」

朱洪武覺得奇怪:這傢伙啥都不要,跟著我滾刀尖他圖個啥呀?於是就接著問他:

「你不要這些東西,那想要啥?」

胡大海就跪下來說:「主公,我啥也不要,我只求一件事情,你允許我去報仇。當年我要飯的時候,在中原地帶的老百姓特別不待見我,還都欺負我,我想殺幾個人出出氣!」

朱洪武一聽,本來不想同意,後來想了想覺得,人家立了那麼大功,就滿足他這個心願吧。

於是,朱洪武抽出一支箭,交到胡大海手裡說:「你適可而止,只能殺一箭之地。就是拿弓射出一箭,跟著箭去殺,殺到箭落地的地方就停止。記住了,無論如何不能違令,否則我不會饒你。」

洪武爺覺得,反正一隻箭頂多能射出百十步,也殺不了幾個人。

接過箭,胡大海帶著兵就來到咱這一片,他拿出弓箭胡亂一射,誰知道這支箭正好射在一隻大雁的尾巴上。這隻雁受了傷,就拼命地飛呀飛,從山東飛到河南,又飛到河北。這胡大海也不嫌累,跟著大雁就一路殺過來,殺死咱這一片不少人。

後來洪武爺做了皇帝,到咱這邊一看,就嚇了一跳:天吶,這方圓幾百裡都是好土好地的,咋就都給閒起來了,十裡八裡都見不著一個人。

於是,洪武爺就從山西洪洞縣往咱這邊遷過來好多人。都說「窮家難捨」,誰也不願意離開老家到一個生地方去過啊,所以都不願意走。那些當兵的領了洪武爺的聖旨,不把人帶過來可是死罪呀!沒辦法,就用繩子把手綁上,象串串似的讓當兵的給押送過來了。

咱們這一片人哪,就是當年洪武移民的後代。

因為當初遷移的時候,大家都是背著手綁在一根繩子上的,時間長了就養成了背著手走路的習慣了,這樣一代代傳下來,咱這邊的人都喜歡背著手走路。

還有,咱這一片管上廁所叫解手,也是因為移民時,祖先的手都被綁著,要方便的話就得請押送的士兵給解開,時間長了大家都把方便叫做解手了。

誰不是問小腳趾頭為啥分瓣嗎?也是那時候弄的。官兵怕移民路上偷跑,就想了個辦法,在他們的小腳趾頭上偷偷的砍了一刀,留下個記號。就這樣,一輩輩傳下來,咱這片人小腳趾甲都成兩瓣的啦。

就爺爺講的這個故事,我還跟別人講過,當然經過我的潤色後,比這個要精彩一些。

當然,稍微動動腦子分析一下,就知道這個故事純屬古人編造。那麼,胡大海真有其人嗎?洪武移民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史書記載,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縣人,是朱元璋手下軍事將領。他長身鐵面,雖不識字,卻有勇有謀。跟從朱元璋起事後,他屢立戰功,受到多次提拔。

胡大海軍紀嚴明,不妄殺人,不掠婦女。胡大海善於用兵,常常朗誦:「我是武人,不知書本知識,僅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房屋。」於是他所到之處,遠近都爭相歸附。他死後,聞者無不流涕。

同時,他折節下士,重用文人,劉基、宋濂、葉琛、章溢等人,就是他向朱元璋推薦的。

1362年,胡大海中計被人所殺,沒有等到朱元璋稱帝那一天。所以,他的部隊也沒能打到黃河流域。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洪武移民,跟胡大海一點關係也沒有。

元朝末年,由於元朝政府腐敗到了極致,貪汙腐敗之風大行其道,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於是,勞苦大眾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而起,一時形成了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運動。在與元朝政府的作戰中,不僅義軍戰死在戰場,還造成了許多無辜百姓的傷亡。

同時,蒙元常常實行殘忍的屠城政策。據《元史.順帝本紀》記載,元朝政府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採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戰亂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而河南、河北、山東等中原地帶,就是當年與元軍作戰的主戰場!

正是由於戰爭原因,當時中原人口大量減少。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河北人口均不過189萬人、而山西卻達403萬人,超過河南、河北人口總和。

所以,就有了洪武年間大規模的山西移民。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歌謠唱了一代又一代,見證著大槐樹移民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感謝您的閱讀,文中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夜幕色百合說:

民間傳說,不足取信。

傳說胡大海的父親某次上山,被女人猿擄走,關在洞裡一起生活。人猿力大無比,老胡不敢反抗。每次人猿出洞,都會用石頭把洞門封死,老胡搬不開。天長日久,老胡也長了一身黑毛。後來女人猿還生了個孩子,就是胡大海。有了孩子之後女人猿也放鬆了看管,給了老胡逃出來的機會。老胡帶著兒子逃出來之後一路逃荒到了河南河北交界的地區。因為他倆都一身黑毛,沿途老百姓都害怕他們,不但不給他們施捨,反而驅趕他們。這給年幼的胡大海心裡種下了仇恨。父子倆逃回老家,過了幾年正常日子,身上的黑毛也逐漸褪去。因為胡大海有人猿血統,力大無窮,無人能敵。後來跟著朱元璋打江山,立功無數成為將軍。朱元璋登基之後大賞群臣。胡大海表示,自己可以不要賞賜,但是希望皇上允許他殺人。朱元璋問他想殺多少,他說要把河南河北交界地區的人殺光。朱元璋不允,只讓他殺「一箭之地」的範圍。心想你一箭也就百十米,能有幾個人?結果胡大海一箭射在老鷹尾巴上,老鷹帶著箭飛,胡大海就一路跟著殺,生生把人快殺絕了。朱元璋無奈,只能從別處遷人口補充。也就造成這一塊區域的方言和別處不同。

當然,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首選,胡大海這個將領,善於用兵,常說「我是武人,不知書本知識,僅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房屋。」於是他所到之處,遠近都爭相歸附。他死後,聞者無不流涕。又喜愛文人,所到之處都訪求豪傑。劉基、宋濂、葉琛、章溢等人的聘用,實際上都是大海推薦的。這樣一個仁慈,知禮的人,怎麼可能是一個嗜殺的人。其次,胡大海根本沒活到朱元璋登基。1362年的時候,胡大海就被叛將蔣英殺害了,而1368年朱元璋才正式稱帝。第三,朱元璋是平民皇帝,一直愛民如子,怎麼可能允許收下將領濫殺百姓呢?再大的功也不可能下這種不著調的命令。胡大海真敢濫殺百姓,恐怕早就被砍頭了。朱元璋殺起功臣來可是毫不留情。至於那裡的人方言和別處不同,應該是多年戰亂導致的人口凋敝,然後又從別處遷徙的民眾。

沒有顏值的顏值哥說:

我們魯西南也有關於胡大海殺光我們這裡的人的故事。小時候一個教語文的老師給我們講過這個故事,太具體記不清了,大概意識是胡大海小時候過得比較窮以討飯為生,在我們這裡討飯沒有人給他吃的還經常毆打他。後來遇到朱元璋就參加了朱元璋的軍隊,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胡大海就要求帶兵來報復。朱元璋開始不同意,可是耐不住胡大海一直鬧就答應讓他帶軍隊過來。但是只答應讓他殺一箭之地,就是拿弓射出一箭,跟著箭去殺,殺到箭落地的地方就停止。得到允許的胡大海帶著軍隊就來了,他拿出弓箭胡亂的射了一箭,正巧天上飛過來一個烏鴉叼著箭就飛走了,於是胡大海就跟著烏鴉四處殺,就把我們這裡的人全給殺光了。

後來朱元璋一看不行啊這裡土壤肥沃沒有人耕種怎麼行,於是就從山西洪洞縣強迫農民遷移到我們這裡,由於大家都不願意來就用繩子把手綁上一排排的綁一起讓軍隊看著押送過來了。老師告訴我們,我們這裡的老人都喜歡背著手走路就是因為當初遷移的時候大家都是背著手綁在一根繩子上的,時間長了就養成了背著手走路的習慣了,這樣一代代傳下來,都喜歡背著手走路。還有我們這裡管大小便都叫解手,小便是解小手,大便是解大手。老師說這也是當初遷移過來的時候手都被綁著,要方便的話就得請押送的士兵給解開,時間長了大家都把方便叫做解手了,這個解釋視乎還是有點道理的。

關於胡大海殺光這裡的原居民這一說好像沒有什麼依據,但是我們這裡很多都是從山西洪洞縣遷移過來的好像真有點道理。當時的情況應該是由於戰亂我們這裡死的人比較多,後來明朝建立就從當時人口比較多的山西遷移過來一部分農民。

旭日東升遨九州說:

南陽市西六十公裡的黃鶯街,東西長十公裡左右,南北三公裡左右,在明初是豫西南最大的集鎮。朱元章曾討飯到過此處,因偷拿了吃的挨過打。後來打了天下就派了一千餘人的部隊圍著這個集鎮開始放火殺了,燒了一月有餘。逃出來了極少數人,當時南陽地區人口極少。後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大批農民,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我們的袓上也是從洪洞縣大槐樹遷來的,王姓

江千裡2014說:

歷史上有關胡大海的傳說太多了!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山東龍口市西北角,有一個半島伸在海裡。島名叫屺坶島。村裡的漁民確實是胡姓。世代傳承是胡大海的後人。

傳說胡大海為了徵戰,將老母親寄托在這裡——由此得名——寄(託)母(親)島。

就當故事聽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82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