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正目的是什麼?_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實目的

無拘無束的奇幻露珠kj說: 就是徹底打斷大清高傲自大的頭顱!給所謂的天朝上國一記最響亮的耳光! 1841年鴉片…

無拘無束的奇幻露珠kj說:

就是徹底打斷大清高傲自大的頭顱!給所謂的天朝上國一記最響亮的耳光!

1841年鴉片戰爭大清的道光就不長記性!二次鴉片戰爭這是要玩個大的!不但攻下天津和北京,而且還要把皇家園林燒毀!

個人覺得鹹豐應該遷都盛京!放開東北封禁了。而且全面答應英法的通商經貿要求。這樣一來,瀋陽成為首都,英法就沒有辦法發揮海軍優勢,只能夠長途跋涉到了瀋陽,才能夠到大清國都。

第二,瀋陽就是大清的後路,遷都瀋陽避開了軍事威脅,而且帶動了東北三省的發展。遷都瀋陽可以帶來遼寧巨大政府和管理部門人員,從而帶來內地特別是直隸省百萬人口!

開禁東北,那麼十年間就可以帶來遼寧數千萬人口!那麼不論內東北三省還是外東北三省,都也可以🈶千萬人口,這樣就大大減輕內地人多地少的尖銳矛盾,從而避免農民起義的發生。

答應英法的經貿通商貿易要求,雖然臉面不好看,但總比被佔領京師,而且燒了皇宮好太多了!而且可以增加經貿稅收,不但可以客觀上促進國家經貿發展,而且解決內地勞動力問題。

經貿通商,畢然會有商務部。交往英法必然有外交部。海軍成為主流,必然有海軍部。海運發展,必然🈶海事部。隨著經貿和外國的交往,必然有外文翻譯館!所以,大清答應經貿通商,開放通商口岸已經勢在必行—因為自乾隆末期,經過嘉慶和道光,到了鹹豐,已經4朝,通商貿易已經勢不可擋,實在是必須了而且答應通商貿易,鹹豐很可能不會死!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這就這幾點:

第一,迫使鹹豐皇帝服軟。

當時英法聯軍經過激戰,還遭遇了大沽口戰役的慘敗,好不容易從天津登陸,佔領了首都北京。

可以說,聯軍的傷亡損失也不輕,還耗費了巨額軍費。

但鹹豐皇帝已經開溜了,英法聯軍追不上,只能同留守的六王爺談判。

在當時來看,英法聯軍是外強中乾。他們的侵略部隊並不多,而且長驅直入進入中國腹地,立即遭遇了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

當時北京駐紮英法聯軍的物資,都需要千裡迢迢從香港海運到天津,再通過內河船隻運送到河內,隨後卸貨後再用騾馬甚至挑夫,送到最前線。

這種後勤運輸模式不要說沒有鐵路的古代,就算今天也是要命的。

尤其是馬上就要到冬季了,渤海灣還會封凍,到時候補給還不知道要怎麼辦。

所以,英法聯軍急需壓迫鹹豐服軟認慫。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火燒圓明園。因為圓明園是鹹豐最喜愛的行宮,燒掉是最大的示威。

如果鹹豐還不認慫,說不定連紫禁城也給你燒了。

這種情況下,鹹豐皇帝果然服軟,不過稍後也被活活氣死了。

第二,掩蓋搶劫的痕跡。

英法聯軍在圓明園搶奪了很多財寶,基本就洗劫一空了。

鹹豐皇帝如果回來統計,就會列出失竊清單,就算不能從英法那裡要回來,國際上的聲譽也不好聽。

於是英法聯軍乾脆放一把火,將圓明園燒掉。

這樣一來,誰也無法知道有多少財物被搶走了。

有意思的是,幾十年後也有人照著學。溥儀成年後,曾試圖盤點紫禁城的寶物情況,看看有多少被太監和內務府官員偷走了。結果剛剛下令盤點,當晚庫房就著火燒毀了,盤點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給予中國政府的一種羞辱。

英法兩國認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滿清仍然高高在上,把洋人當作蠻夷和劣等民族。

對于洋人,滿清認為他們根本不能算人,所以也不需要講究什麼規矩。

所以有著名的巴夏禮事件,也就是: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巴夏禮率領39人參加。沒想到,清政府則指示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英法聯軍攻下北京城後,六王爺奕訢才交還這些人質。沒想到這39人的外交使團,只有18人還活著,其餘都是屍體。其中一些屍體,還被斬成了幾塊。

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認為虐殺英國外交使團,是滿清對大英帝國的羞辱,一定要進行報復。他們認為圓明園是鹹豐皇帝最喜愛的行宮,就直接一把火燒掉,同樣羞辱滿清政府。

其實,當時英法聯軍燒不燒圓明園,中國老百姓根本就不關心。因為圓明園是鹹豐皇帝私人行宮,不要說老百姓,就算普通官員也絕對沒有資格進入。

試問,如果馬雲有套別墅被人燒了,你會痛心疾首嗎?偷著笑還差不多。

密語尋芳說:

圓明園於康熙末年開始營造,歷代不斷擴建,佔地350萬公頃,集無數民脂民膏於此皇家園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不是皇帝私家園林被毀那麼簡單,其真正目的是什麼?

至雍正以來,圓明園長期成為清朝執政中心。除了奇珍異寶,圓明園內肯定還儲集了大量政教資料、文物典籍。英法聯軍大肆劫掠圓明圓寶藏的規模,以今天英美等西方列強博物館所藏來看,展覽品可能為滄海遺珠,還有被搶走大量的文物典籍我們並不知道。而侵略者縱火三天不絕,就是銷滅搶劫的罪行,阻絕中華文明的傳承,達到亂我國史、滅我國威的目的。

因為防漢愚民政策,我國致用的珍貴典籍,歷來為滿清統治者獨享。結果圓明園一把火,毀掉了皇家珍藏和宏觀的園林建築,這當中趁亂必有很多珍貴典籍被搶掠。這是中華文明的一場浩劫,腐朽的清王朝百罪莫贖!

近年來,陸續有古籍在海外發現,包括永樂大典殘卷。這些古籍來歷可能與圓明園劫掠有關,但因縱火之故找不到相關證據。一想到失去的珍藏,哪個中國人不痛心呢?

自若火車Fj說:

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明火執仗!盜我圓明園之國寶,火燒的不單單是圓明園,其實是火燒了三山、五園,三山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是:圓明園、清漪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

英法強盜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滅中國人之志和清除我國寶級建築群以及毀滅罪證!

獨舌視界說:

曾經有幸到過圓明園遺址公園,看到了曾經被英法聯軍蹂躪的皇家園林,除了對英法侵略者的憎恨,更多的還是這個有萬園之園美譽被毀的惋惜!

那麼,已經實際佔領且將園內的奇珍異寶洗劫一空的英法聯軍,為何非要放火燒了圓明園呢?個人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震懾清朝統治者。據史料記載,當時英法兩國為了獲取更多的在華利益,向清政府提出換約要求,但被清政府拒絕。

在這種利益衝突下,英法兩國開始向清政府施加軍事壓力,從天津開始進攻北京城,鹹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避暑山莊。英法兩國繞過重兵布防的京城,直撲圓明園。

圓明園是鹹豐處理政務及避暑的政治中心,徹底毀滅圓明園可以打擊鹹豐皇帝的抵抗意志,從而逼迫清政府籤訂更多有益於英法兩國的不平等條約。

其二,為搶劫圓明園銷毀罪證。圓明園是清政府幾代君王耗費150多年修建的皇家園林,是中華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園內各種奇珍異寶無數,而英法向清政府施壓也是為了獲得利益,搶劫圓明園可以獲得最直接的收益。

但英法侵略者明白,強盜終歸在道德和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為了銷毀搶劫圓明園的證據,英法聯軍決定縱火焚燒圓明園,只不過,圓明園的水域面積太大,即便是大火焚燒了3天3夜,也沒能徹底燒毀所有的建築,而這些被焚燒的痕跡,終究成了英法聯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

今日棉條說:

因為不爽所以要發洩一下,畢竟國際準則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禍不及非戰鬥人員尤其是婦孺

當時國內有兩類群眾,一類是義和拳,一類是幫洋人扶梯子的。扶梯子的好理解,至於義和拳,那可比U型鎖狠多了,只是最後結果也很慘,連帶讓清庭被打得抱頭鼠竄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說:

至少在1860年,清朝與英法所籤訂的《北京條約》中,裡面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條款:分別賠償英國和法國軍費八百萬兩白銀!另外賠償撫恤金五十萬兩和二十萬兩。

而在18年前的《南京條約》中,裡面雖然也有賠款環節,但有關賠款的介紹卻是這樣的:煙欠、商欠和軍費共計2100萬兩銀元(折合白銀1700多萬)。通俗的解釋就是需要賠償英國人的鴉片損失、其他商業損失以及隨後的戰爭軍費。

雖然都是賠款,但兩個條約在這處環節上卻有著一個不同點。當初的《南京條約》,英國人還比較委婉,由於害怕清廷不做出賠償,他們還特意把賠款的明細寫的好聽一些。由於你們的禁菸和銷煙,英國商人儲存的鴉片受到了重大損失,隨後一度被林則徐禁止通商,也造成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這些都是實打實的非戰爭損失,別的不賠,你們清政府總得賠這個吧?

戰爭打了兩年,耗費最大的軍費反倒被列到了最後面。可見在這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的籤訂過程中,英國人多少也是沒有底氣,所以他們只能把好聽的名頭列到了最前面,話說你們清朝搶了我們的鴉片,又造成了商人的損失,這筆錢你們沒理由不賠吧?

但18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和法國人明顯已經沒有了這樣的顧忌,一方面是這場戰爭打的更大,清政府被錘的更慘,鹹豐皇帝甚至史無前例的被趕出了北京,佔據著絕對主動的英法聯軍自然有要價的底氣。但另一方面,英法聯軍理直氣壯的索要軍費,也實在是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耗費實在是太大了。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佔領廣州,隨後開啟了長達四年的佔領時期,這也就意味著,廣州已經被英法聯軍打造成了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多年的時間是不是會產生一筆巨額的花費?

從1858年到1860年,僅天津大沽口炮臺就進行了三場惡戰,最出名的是1859年的那一場,也就是僧格林沁爆錘英法聯軍的那一次,英法聯軍死傷近500人,參戰軍艦4沉6傷,幾乎被打殘了一個艦隊。光是這些戰艦的損失,很可能就接近上百萬兩白銀。

到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更是達到了高潮,英法聯軍參戰部隊突破22000人,規模已經遠超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廣州和北京、天津之外,舟山群島和遼東半島也遭到英法聯軍艦隊的襲擊,戰爭斷斷續續的打了四年,英法聯軍幾乎掃蕩了18000裡的海岸線,並且自己也付出了巨大損失。

隨後的《北京條約》中,他們提出的軍費賠償雖然也有敲竹槓的成分,但從四年的戰爭細節來看,英法聯軍的損失比他們提出的賠款金額恐怕也不會相差太多。

可在火燒圓明園之前,清軍雖然節節敗退,鹹豐皇帝雖然離京逃跑,但清朝還沒有妥協談判的意思。所以英法聯軍不得不做出這樣一個準備:如果清朝不妥協不賠款,那自己花費的幾百萬兩白銀的軍費該到哪去彌補?如果對方不賠錢,那自己只能選擇搶劫。裝載著不計其數的珍寶和文物的圓明園,自然也成為了英法聯軍補充軍需的平臺。

所以報復清軍虐殺巴夏裡等使團成員不是藉口,為了給清朝一個震懾也不是藉口,自己先搶先撈回損失,這才是實質!自己花了幾百萬的真金白銀,活著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都在想著如何彌補損失,誰在乎巴夏裡這幫人是怎麼死的?

其實在火燒圓明園的過程中,最恥辱的並不是英法聯軍的搶劫,而是在英法聯軍的搶劫過程中,當地的清朝老百姓有數量更多的人也參與了搶劫。到底是英法聯軍的破壞力大?還是這幫人的破壞力大?這完全是一筆糊塗帳!

至少對於當年的清朝老百姓而言,這幫外國人跟滿洲皇帝打架,關我什麼事?這幫外國人去燒滿洲皇帝的皇家園林,又關我們什麼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4860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