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無智的兩種考核制度:一是學校的單科考核,二是所有單位的末位淘汰,無智,是因為這兩種方法只要是個人都能想得到,考核只需數據錄入,完全否定了管理的價值和管理層存在的意義;無德,是因為其目的是挑起員工內鬥,屬於玩弄權術,由於內鬥,爾虞我詐,破壞內部的團結協作,以致嚴重內耗,導致一加一小於二的嚴重後果。
我年輕時就末尾淘汰了一會,沒什麼影響,不過換了個公司和工作群,因為手裡有一建,末尾淘汰公布後立馬辭職換了公司,老闆當時託人事晚上拼命挽留,說下面人辦事糊塗,公司項目給換一個帶,想想還是走了,主要是丟不起那人,現在房車二寶都有,反思過當時主要是老實,不會拉山頭在繁雜的人際關係裡搞內卷,跟工作能力無關。
末位淘汰,本質就是讓員工互害。試想一個部門或單位的員工天天上演內部「宮鬥」劇乃至「武打」劇,這個部門(單位)還能有什麼凝聚力?幾輪搞下來,人心就散了。員工人人自危,組織離心離德,只有最擅鑽營的小人甚囂塵上,這樣下去,公司最終不垮臺才怪!
搞末位淘汰,最終就是害人害己。
末位淘汰是一種競爭關係,不是互幫互學關係,是一種森林法則,勝者生存,弱者淘汰,為動物界本能,非人類之屬性!我當工人時,師傅帶徒弟,傳幫帶,比學趕幫超!將技能儘可能傳給徒弟,使弱者不斷改進,提高進步,有了不足之處,絕不袖手,更非淘汰,而是及時幫助提高,師徒終是一股繩,把工作做好,共同為企業貢獻力量!但末位淘汰後,師傅徒弟成競爭關係,不再傳藝,藏著留著,生怕影響自己而下崗!由互相幫助變成互相PK,甚至埋怨挑剔!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冷清,對落後者多批評和指責,很難做到真心相幫。使落後者終遭淘汰!而下一個就該輪到你了!淘汰得沒人了,不淘你淘誰?總得看,末位淘汰不利於調動人應有的屬性,而是僵硬化,動物化!短期有效,長期會暴露出越來越多難題,解決不了人的自我改造,自我進步,共同進步的長久大計!
當你很輕易的說出末位淘汰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意味著什麼?
也許,你的設想很好,把那些業績差的、能力不行的淘汰掉,然後補充新鮮血液,實現組織激活,完成設定目標,走向人生巔峰。
可情況往往會事與願違,你操作不當,很容易誤傷。我看過太多這種打著末位淘汰的幌子,幹掉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者,乾脆把工作能力很強但不合群的人淘汰掉,而且給出的理由也讓人無法反駁,真是殺人不見血的一種手段。
末位淘汰,本意是想激活組織,給大家提個醒,時刻保持謙虛敬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但真的用起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為淘汰一個人不難,但是怎麼處理後續事項,怎麼讓組織保持持續活力,這才是要考慮的根本。
否則,使用末位淘汰,不僅不能激活組織,很有可能走向方面,讓人人自危、相互傾軋,向上拍馬討好之風更甚。最終的結果會怎樣?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文化導向就會出問題,因為你是一味向上,把屁股對準了客戶,這樣的企業業績能好嗎?
話說回來,如果你真的要末位淘汰,設定的指標不應該是向上負責,而是要對客戶負責,對客戶服務不好,那就要淘汰你,你還有什麼話說?
再回到這個題目當中,如果對管理層實行末位淘汰,會不會效果更好?那我就要問,你所謂的效果是指什麼?這是很模糊的。而且管理層的範圍可大可小,如果僅限於高管這樣的層級,實行末位淘汰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人家想主動離開公司,或者被動離開公司,根本不需要用末位淘汰的方法,一方面,高管做的好不好,市場就能檢驗,沒有做好就要出局,另一方面,真要是一把手讓其他高管走人,也沒有必要搞什麼末位淘汰(除非是某些國企),跟對方坦率談話就好了,當高管的,如果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那他還做什麼高管呢?
至於淘汰一個管理會不會比一百個員工都強,我只能說不能簡單的用數量對比衡量,如果淘汰一個管理,就能保證新的管理更好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能有些誇張,但揭示了一個真理:一個好的管理者所發揮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一百個普通員工所發揮的價值。1000多人的工廠,減少100個操作工,可能影響並不明顯,但是如果讓一把手或者二把手走人,也許這個廠就一蹶不振了。
不要懷疑一把手/老闆選拔管理者的眼光,你讓寥寥幾個管理者末位淘汰,其實就是懷疑老闆選人存在很大問題,那不是讓他打臉嗎?
當然,我們不能把話說死,對於那種身處高位又無德無能的庸才,確實應該淘汰。但我相信,出現這種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你想啊,能身處高位者,要麼關係非同一般,要麼就是能力水平非同一般,否則也吼不住那個位置啊。即便真要淘汰,那也沒有必要採取末位淘汰這樣的辦法,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成本更低。
末位淘汰制在幾年前無論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在企業比較流行,個人認為這種末位淘汰制弊大於利,使其一個單位的職工人人自衛,幹群關係比較緊張,大家都爭先恐後甚至不擇手段討好領導,幹部之間、幹群之間、群眾之間背後互相攻擊,對那些工作幹得好不喜歡交際的老實人非常的不公,甚至個別領導借末位淘汰制打壓幹群的手段,最終會把一個單位搞得烏煙瘴氣,不利於單位的發展。
我經歷過末位淘汰制,誰提出這一損人制度,這制度本意想達到激發人進步推動工作。但實際忽略人的本性,一但惡的人利用這制度,團結一批人同流合烏的人,微笑著對曾經的同事開刀。倒黴就是老實人,不善於經營人情的人,沒人背景或是異己分子。
90年代,我和一青年分配到少數民族地區偏遠鄉鎮工作。那一年恰好搞這末位淘汰制,我所處的鄉2個未位淘汰制。我記得年終搞無記名投票,我和那青年都把人想得太好,給每個人都打80分以上。投票結果出來,給我倆一大大悶棍。我得分19分,那青年9分。這課讓我們見識江湖險惡。就這樣子,我和那青年成了末位淘汰的人。按程序上報區一級組織,區領導看到名單大發雷霆,帶信讓領導去解釋咋回事。
最後我和那青年沒有被末位淘汰。原因在於,這一年未位淘汰人員全是新一色剛參加工作的人。上級組織發現未位淘汰制弊端太多,及時廢除了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