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霸氣的詩句,是有許多例子的。這裡以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為依據,再選出19個例句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1、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屈原《離騷》
2、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4、餘將董道而不豫兮,故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九章•涉江》
5、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左思《詠史•其六》
6、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8、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李白《塞下曲•其一》
9、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1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11、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1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3、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王令《暑旱苦熱》
14、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孟郊《遊終南山》
1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6、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張煌言《被執過故裡》
17、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顧炎武《精衛》
18、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龔自珍《己亥雜詩》
19、隨意影斜都入畫,自來香好不須尋。
—————況周頤《江南好》
(圖片來自網絡,謝謝提供)
第一句:「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第二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為什麼說它是詩呢?
因為它用語形象,語意雋永。它把反動派比喻為看上去很嚇人的紙老虎,一旦淋淋雨就垮掉了;它自創「典故」,創造了一個英文單詞「Paper Tiger」;它具有藝術誇張性,表現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1946年8月,毛主席在楊家嶺窯洞前的石桌旁會見了中國人的朋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當時的中國全面內戰已經爆發,蔣介石背靠美國,叫囂要在三到六個月消滅中共。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的未來是談話繞不開的話題。斯特朗直截了當地問: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怎麼辦?主席幽默地回答:「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毛主席之所以能說出這樣霸氣的,藐視一切敵人的詩句,就是因為他背靠的是人民。1945年6月11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閉幕式上,毛主席作了《愚公移山》的講話。他把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比作兩座大山,把共產黨比作愚公,把人民比作上帝:
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證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霸氣得有理有力。
第二句是《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的詩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1965年5月下旬,毛主席在闊別38年後重上井岡山。看到眼前「鶯歌燕舞」「潺潺流水」和高入雲端的寬闊的公路,腦海中翻騰著往日在井岡山開創根據地時「黃洋界上炮聲隆」的歲月,仿佛38年是彈指一揮間。於是心潮澎湃,填詞一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由眼前景回想起38面前之景,並從「舊貌換新顏」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暢想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中國古代確有「九天」之說,西漢楊雄在《太玄》中說:
有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廓 天,七為鹹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
九是最大的陽數,也可以指「最高」,《孫子兵法》曰:
「昔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動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所以,「九天」是指極高的天空。
「五洋」,現實中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南冰洋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正式命名的。毛主席在35年前就提出五洋的概念,一則說明其遠見,二則說明「五洋」對應「九天」的極高,應該是極深的意思,都是虛指。
主席這句豪邁霸氣的詩句是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為註腳的,成為中國科學家們奮鬥的目標。而今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理想都實現了:
神州系列飛船已「上九天攬月」
到太空出差六個月的三位太空人就要回來啦。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下五洋捉鱉」:
2012年6月,「蛟龍號」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乃至世界的載人深潛紀錄。
毛主席的霸氣詩句:「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現已成為一種中國精神,鼓舞著共產黨與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雙腳踏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振長策而御宇內,執搞樸而震天下。
若得青鋒三尺劍,醉罷斬天落長虹。
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間無我這般人。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天堂太擁擠,誰陪我去地獄。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自作多情皺星眉,不料夢魘摧素魂。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我老未酬人猶苦,東南到處有啼痕。
除非黃土白骨,我守你百歲無憂。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有朝一日龍得水,定要長江水倒流。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注: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歡迎各位朋友閱讀、關注!
霸氣的詩詞不僅多,而且各有傳奇故事,有些人怎麼看都像是別人家的孩子。
一、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作為開國十大元帥,陳毅元帥是經歷了雪雨風霜的,經歷紛紛戰火,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
當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軍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長徵開始了,可是,陳毅元帥當時因為受傷,不能隨著大部隊轉移,便留在了江西革命根據地,領導工農紅軍進行遊擊戰。
紅軍主力都已經被迫轉移,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遊擊隊面臨著怎樣的環境,用「黑雲壓城城欲摧」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到處都是圍追堵截,到處都是在搜山,到處都在壓縮著遊擊隊能夠活動的範圍。
陳毅元帥和遊擊隊的戰友們,就那樣在深山老林之中堅持著,堅持了兩年多的時間,形勢十分嚴峻,非常緊張,那時紅軍的裝備並不好,因此,陳毅元帥他們也和中央失去了聯繫,不知道中央紅軍去了哪裡,沒有任何的消息,是成功突圍了,還是失敗了,都不知道。
可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陳毅元帥和他的戰友們依舊在堅持著,將生與死置之度外。
這個時候,一個叫陳海的人叛變了,他寫信給陳毅元帥,說中央派人來聯繫了,於是,陳毅元帥決定親自去見這個聯絡員,可是,陳毅元帥剛到縣城,便聽群眾說陳海已經叛變了,陳毅元帥不得不選擇立刻離開縣城。
但是,敵人的力量是強大的,陳毅元帥在回來的路上,又遇到了陳海帶領著軍隊搜山,他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躲進了樹叢之中,敵人聽說有遊擊隊的很重要的負責人,為了搜捕到陳毅元帥,乾脆又抽調了四個營的兵力,進行圍困和地毯式搜索,整整圍困了梅山20多天時間。
陳毅元帥帶著傷病,就這樣在梅山和敵人周旋。
也就是在此時,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而「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正是詩中的一句。
這首詩蒼涼而悲壯,也寫盡了一個革命者面對犧牲之時的胸懷和無畏,特別是「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一句,將陳毅元帥對革命事業和對黨的忠誠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是不怕犧牲的,是至死不渝對的,即便是犧牲了,也要再領雄兵十萬,斬滅敵人。
感謝偉大的前輩們,正是有了他們大無畏的犧牲和堅強不屈的意志,才換來今日的幸福安康。
二、辛棄疾的幾句詞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千古風流今在此,萬裡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辛棄疾可以說是一個「硬核詩人」,能文能武,一個詞人,一個將軍,可惜生得太晚,若是更早些年,或許會和嶽飛一起,相互感嘆,結為知己吧!
這位山東大漢出生之時,山東已經被金人佔領,可是,辛棄疾的血是熱的,肝膽是忠的,心是向著南宋的,充斥著報國的心思,一心歸去。
即便是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知道了辛棄疾的事跡,也誇讚辛棄疾非常勇猛。
生在宋朝,書生都是文弱的,可是,辛棄疾這位書生一點都不文弱,擼開袖子,撒開膀子,能將鼎直接舉起來,上一次有這個壯舉的人,還是西楚霸王吧。
他帶著自己的好朋友義端和尚一起去投奔耿京,參加耿京的起義,不曾想,義端和尚受不了那裡的悶氣,更想著榮華富貴,乾脆盜取了帥印,想要投奔金人而去,於是乎,辛棄疾可不慣著他,追了他一天一夜,終於將義端和尚追上,怒而斬之。
在起義的過程中,並非是所有人都是一條心的,前面有義端和尚會投向金人,自然也會有其他人跟著,張安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敗類,他為了向金人邀功,甚至斬殺了耿京,並且將耿京的頭顱帶去了敵營。
這一下子便激怒了辛棄疾,於是,這位山東大漢的脾氣就上來了,帶領了五十多個人,直闖數萬人的敵營,並且,順利將張安國帶走,最終將張安國交給了南宋朝廷處決。
用現在十分流行的一首歌給辛棄疾一個稱號,我想應該是「孤勇者」!
不過很可惜,辛棄疾雖然對南宋朝廷抱著很大的希望,有滿腔的忠心和壯志,可是,南宋在宋孝宗北伐失敗後,已經再沒有心思繼續北伐了,主和派漸漸佔據了朝堂,主戰派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
到了辛棄疾晚年,主戰派的宰相雖然再次登臺,也請辛棄疾出山,然而,彼時的辛棄疾已經心灰意冷,也看透了南宋朝廷的偏安,知道無力回天。
只能感嘆:「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生在那樣一個時代,或許是嶽飛的悲哀,也是辛棄疾的悲哀,眼看著故國山河,卻無力回天,一己之力,終是有限。
三、李清照的一句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被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歷史上著名的女詞人,雖然被稱為婉約派詞人,但是,所做豪放詞,其中的豪氣,大部分男兒都及不上她。
十幾歲時的李清照便嫁給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之家是金石世家,早些年比較富裕,因此,李清照的早起生活比較安穩,十分安逸,所寫詩,所寫詞,大多以思念丈夫和閨閣趣事有關。
然而,很不幸,他們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有一天,金人男下,北宋滅亡,而他們作為北宋子民,又不能倖免,只能北宋南遷流浪,經歷了戰亂,經歷了顛沛流離,她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也早已散亂,再也找不見了。
南宋初年,尚有中興四大名將嶽飛、韓世忠等人抗金,一直在前線打仗,可是,風波亭一案,千古奇冤,嶽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從此之後,主戰派再也不能佔據上風,而南宋在江南漸漸穩定之後,開始安逸起來,知道了享受,更是不提北伐之事。
李清照看著這種情況,心中充滿了悲涼和憤怒。
於是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來諷刺南宋朝廷,不多久之後,這首詩句在當時流傳開來,引起了當時的震動。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又再嫁,然而,對於後來的丈夫,李清照並不滿意,於是下定決心要離婚,可是,在那時,女子提出離婚,雖然可以離,但是,卻要坐牢的。
為了離婚,李清照甘願坐牢。
也許正因如此,後世之人,對李清照頗多微詞,認為李清照的私生活混亂,對她頗有抨擊,可是,這些事情當不得真,畢竟歷史又沒寫,只是有人這樣說而已。
四、花蕊夫人之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歷來頗有爭議,因為在唐朝滅亡之後,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而花蕊夫人在傳說當中便有三位。
其中一位便是前蜀主之愛妃,姓徐,與其姐姐一樣,都深受當時的前蜀主寵愛,不過,這位可不是什麼好人,最終和前蜀主一起被殺。
另外一位花蕊夫人,便是南唐國主李煜的愛妃,李煜便十分昏聵,空有一身才華,卻不會治國,和花蕊夫人之間,也是頗多趣事。
不過,做這首詞的人不是上面的這兩位,而是後蜀主孟昶之妃,孟昶這個人非常庸碌無為,沒有什麼大本領,不過,與花蕊夫人倒是恩愛,宋太祖趙匡胤決定伐蜀,只用了兩個月時間,便將有天險可守的蜀國給打了下來,作為蜀國皇帝,孟昶被押到了大宋京城汴京。
朝堂之上,宋太祖聽聞花蕊夫人頗有才華,便讓其當場寫詩一首,於是,花蕊夫人便做了那一首,其中「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深深地觸動了宋太祖趙匡胤,認為花蕊夫人雖然是女兒身,但是心中頗有豪邁之意和悲壯之意,勝過多數男兒。
花蕊夫人貌美,被宋太祖留在了自己的後宮。
至於孟昶,被宋太祖封賞的七天後便被毒死了,不過,具體是誰,便不得而知了,有人說是宋太祖貪戀花蕊夫人,將孟昶毒死,也有人說,其實是宋太宗趙光義下的手。
究竟如何,歷史謎團,已經沒有必要再去深究了。
五、黃巢之詩
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唐朝人,這個人很奇怪,擅長騎射和武功,略通文墨,因此,參加科舉考試而不中,這豈不是很正常?然而,他卻要準備造反了。
這讓我想到了明朝時期的李自成,這位是驛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後來遇到驛站裁員,他丟了自己的工作,吃不上飯了,就出來造反了。
《水滸傳》中,宋江酒後題得那一句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此舉,也可見,黃巢在很多人心中還是很霸氣的。
黃巢的起義,可以說,完全摧毀了大唐最後的一點支撐和門面,攻破了長安,並且大肆屠戮滿朝官員和貴族,在他這裡,什麼家世,什麼貴族,什麼世家,都沒有什麼用。
雖然黃巢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卻也徹底宣告了李唐的結束,對於黃巢,其實有幾點是有爭議的:
1、當時沒有糧食,黃巢行軍之時,便以人為糧,據說那一年,便吃了三十萬。據說,還是流水線作業,直接做成了軍糧。
2、他徵戰過許多地方,四周的人都受盡了苦,他打盡廣州之後,又是一陣屠戮,前前後後有十幾萬人沒了。
如果真的是如此,也難怪他起義聲勢雖然大,最終卻還是失敗了。
六、楊廣之詩
「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但是,在我看來,隋煬帝不過是太過著急了,若是慢一點,再慢一點,絕不至於讓隋朝二世而亡。
無論是他,還是他爹,在位之時,打得突厥也不敢抬頭。隋煬帝以「大業」為年號,足以看出他的雄心壯志,只可惜,隋煬帝太著急了,他的舉措,每一件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可是,他並不是分做,而是一起做,最終消耗了大量的民力,也漸漸失去了民心。
無論如何,他留下的大運河,可以算得上造福千秋了。
無論是他的三徵高句麗,還是削弱關隴貴族集團,這些事情,其實無論是唐太宗李世民,還是唐高宗李治,都從未停止過這樣的腳步,耗兩代帝王之力,終於解決了這些棘手之事。
所以,不能說楊過錯,只能說他太急了。
當然,楊過更沒有演義中那樣昏聵,楊過是喜愛讀書的,在古代帝王之中,他的才華也基本可以列入頂尖之列,沒有幾個人可以超越他,除了曹操和李煜這些少數。
雖然都說隋煬帝楊廣昏聵,但是,他們都不得不承認楊廣的才華,楊廣所做之詩,頗有魏晉古風的氣息。
七、乞丐皇帝朱元璋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花發時百花殺。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猶血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在人們的印象中,朱元璋這位明太祖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粗魯之人,但是,朱元璋這位開局一個碗,最終坐了天下,開創了大明的人,怎會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
只不過,年幼時,家窮,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條件去讀書罷了,在他後來有條件之後,也是奮發讀書的。
雖然他做的詩,可能對仗不夠工整,也沒有什麼意境,但是,其中卻蘊含著雄心壯志和大氣魄,不愧是一代帝王,明太祖。
青衣客最後有話說
除了上面的幾個詩句外,霸氣的詩句其實還有很多:
毛爺爺的: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等等。
毛爺爺這樣的偉人,其雄心其氣魄,都是古今極為罕見的,一般的詩人氣魄,哪個能比?
李白的這兩句詩並不霸氣,反而有點得瑟。他長期自持詩才想朝庭重用卻不能如願,後來求一名道士推薦才被皇帝召用,他因此而趾高氣揚起來,在政治和為人處世上顯得幼稚可笑。李白霸氣的詩是「安得摧眉折腰事權貴」、「直掛雲帆濟滄海」等。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出自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詩的豪放大氣,我們容易想到,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而偉大詩人毛澤東詩詞中的豪放氣派更勝古人一籌。以《沁園春.雪》為例:「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每一句,每一行,每一字,都充滿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氣魄,都洋溢著人民領袖的革命霸氣。「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這是霸氣縱橫萬裡的雪景。「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是霸氣天上人間的巨大浪濤。「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是霸氣與天比高的時代偉人氣概。「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是霸氣站在高山之巔看群星璀璨的英雄膽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霸氣站在江海之上,站在宇宙之上的人民戰爭統帥對歷史風雲人物的指點,對歷史發展動力人民大眾的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