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五歲從太原來黑龍江的。姥爺姓孟,叫孟獻廷。姥姥姓陳。叫陳希民。正宗的山東人。
姥爺皮氣倔,姥姥不服氣!老兩口餵了兩頭豬🐷🐷🐷,自己餵自己的,姥爺的叫豬🐷娃子,姥姥的叫豬🐷孩子👶🏻👶🏻👶🏻!姥爺和姥姥的年齡差十歲,……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真是名符其實的山東人!
我是從四個月就跟姥姥姥爺在一起的。一直到現在,我四十四歲,仍然和九十歲的姥姥生活在一起,和父母反倒不怎麼親近了。
姥爺是一個老軍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原38軍的,後來回到地方國企工作。六十歲離休。現在已經離世二十年了。
對姥爺的印象,是嚴厲和慈祥參雜著的。
幼年時,姥爺是嚴厲的,因為學習沒少訓我,可他從來不打我,總是罰站。
從上大學開始起,體會到姥爺是慈祥的,每次回家,都要跟我聊聊學習生活,返校時再給我帶上一條煙。
參加工作後,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家後,姥爺都要把我叫到跟前,跟他匯報一下一路的見聞。
後來,姥爺身體漸漸不好,我經常陪著他出去散步,說實話,看著一個養育你的人漸漸衰老,心裡的滋味真不好受。
再後來,姥爺去世,回憶起來,姥爺永遠是那個相信黨,相信組織,處事嚴謹,待人寬厚的老軍人。
姥姥在年輕時因為要照顧我,沒到退休年齡就從工廠辭工了,以至於連退休金都沒有。我們現在生活在一起,姥姥身體健康,性格開朗,年歲大了,偶爾會有點孩子氣。沒事就願意講以前的故事,樂此不疲。
我姥姥21歲二婚嫁給我姥爺,我姥爺才17,毛頭小子什麼也不懂,結婚兩年,眼饞人家「帶把兒」的兒子,用條笤疙瘩打得姥姥滿炕打滾。姥姥含羞帶臊,幾乎是手把手教會了只會摟著媳婦兒睡覺的姥爺…
姥姥白天要在家紡布,「婆婆眼裡無孝媳」,怎麼看我姥姥怎麼「眼氣」,便要試一試兒子聽娘的,還是護老婆,便向姥爺告狀:紡紗打盹、老上茅房、偷吃東西、惦記往外跑(出去嘮嗑、玩)…姥爺下工回家便打,還大冬天讓穿棉襖「光腚」蹲院子裡向婆婆「贖罪」。
我常笑媽媽,隨姥爺「驢頭馬面",姥爺又確實屬犟驢的:倔!媽媽記事起,姥爺常為工分和同族兄弟幹仗,因為有個厲害媽在天保佑,還每次都贏。姥姥只好拿著雞蛋和掛麵去看傷者,賠不是…
不過打我記事起,姥爺變了:也許是歲數大了,想逞強力不從心了;也許是昔日羽下的4隻小母雞(4個閨女)太強悍了,"鳩佔鵲巢"亂了他的老主張;其實更可能是因為聾了,"非不為也,實不能也"。被我用土坎坷擲瘸的小鴨子,攥破的鮮雞蛋,飯桌上沒有酒不舉筷子的抗議,往自已碗裡夾肥肉的遲疑,悲從中來,歷歷在目…
姥爺規定,姥姥身體不好,細糧(小麥)家中小孩子不許吃,都要留給姥姥;因為姥爺搶著把大隊髒活、累活幹了,從不欠村裡工分;冬天去齊腰深的水裡修河堤,只為每頓飯把四個摻有白面的菜糰子拿回給媽媽(老三),小姨吃…
姥姥仙逝前,我曾問她為什麼能和姥爺過一輩子?
那時節大姑娘離婚太丟人,怕人家笑話,自己哥哥也死按著,不許!老頭為家吃了太多苦…
(姥姥,姥爺去世太早了…)
謝謝悟空問答友!邀請!
[我們的姥姥是童養媳]
記得媽媽總對我說姥姥家的歷史!
姥爺家,給了姥姥娘家一鬥高糧,11歲的姥姥就被送到姥爺家做童養媳。
姥爺的媽媽讓11歲的姥姥,她拿尿盆倒尿盆,沒做好的事情,會用燒火棍子打她,還不許哭,哭叫出聲會打得厲害的。
12歲姥姥就上頭了(現在就是結婚的意思)當時姥爺是22歲!姥姥14歲生孩,4女4男。
當時的姥爺一切都得聽媽媽的,姥爺的媽媽告訴他,媳婦就得打,才能管好聽話。
姥姥差不多經常挨姥爺揍,姥爺打時是用他的皮腰帶,抽打屁股或腿。
挨揍後還得照樣做活,漫點了,還要挨打,說她是故意的,姥姥忍疼把家務活做好[流淚]
因姥爺媽媽,告訴他讓她疼的,不許打壞了,不許打臉,怕把漂亮小臉打壞了。
姥姥做的飯菜不好時,還要挨姥爺的媽媽,用燒火棍打大腿的。
吃飯是和全家一樣的,有時婆婆偏心給點好的,因為她沒女兒。
解放了新中國成立後!姥姥也長大了,婆婆也不敢打了。
姥爺是否有點習慣的,有的時候也不太敢動手,很少用皮帶打了。
姥姥很怕的,很小時還看到,姥爺拿皮帶要抽打姥姥,嚇的姥姥立刻給跪下,我也哭了,算是沒打姥姥。
姥爺真的把姥姥管得,服服帖帖!他子女也都怕他!
姥姥還說那時的,農村媳婦多數都挨男的打。
我姥爺姥姥對我特好,我真不怎麼怕他們。
姥爺打歸打,對姥姥很好,姥爺媽媽年齡大了,錢就讓姥姥管。
姥爺60多歲就逝去了,姥姥想的精神都不怎麼好,後來到媽媽家生活。
舊時男權!女人就是最底層的,太苦了。
我的回答!喜歡的好友求轉發,評論[祈禱][祈禱][玫瑰][玫瑰]
喜歡閱讀好友!求點下關注😁謝謝[祈禱]
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姥姥在我的記憶裡基本沒有印記,只知道她生了三男四女七個孩子,因為肺部疾病早早就去世了。而我的姥爺卻是個有故事的人。我姥爺在當時出生在當地的大戶人家,老一輩置地不少,家裡還開著油坊。可他的性格乖張,喜歡飲酒,甚至是酗酒,以致到解放時已經破落了。可在劃分成分時仍被劃為地主。所以在歷次運動中都難免被批鬥,尤其到了文革,迫害尤甚。這時,他桀驁不馴的性格又顯示出來了,他選擇了一走了之,走出平原的家流竄於山區,因為那裡石頭多,他幹起了石匠,闖百家門聊以餬口。畢竟那是一個貧困的年代,在外面也經常挨餓,所以有時候他會偷偷上他的幾個女姊妹家去吃飯,姊妹們管頓飯後再儘可能的讓他走時再帶點糧食離開,每次都會勸他回去,但他堅決不回老家,在外面幾十年哪個孩子家都沒去過。
就這樣,到了八十年代初,地富分子摘帽,他過了幾年才回到兒子家,那時他也已經年逾古稀。在他走的這些年,孩子們都遭連累,大舅小舅沒資格入黨,二舅自殺,四個女兒除我母親外都闖了關東。
他一生顛沛流離,享福很少,但他還能高壽,88歲時無疾而終。
他的一生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縮影。
據說,我姥爺家解放前在當地是個「大戶」,太姥爺有好幾房姨太太,我姥爺就是「庶出」,親媽去世的早。
打仗的時候家裡的財產受了不小的損失,家道中落,太姥爺也病逝了,於是就分了家。
我姥爺最小,分家前姥爺的大哥做主給姥爺娶了一房媳婦,但是我姥爺不喜歡,就扔下媳婦離家出走了。又過了一年多,這個媳婦就得病去世了。
過了幾年,我姥爺回家後自己相中了我姥姥,讓人說媒娶了我姥姥。
姥姥說,嫁給我姥爺才發現,姥爺家真是家徒四壁啊。於是姥姥結婚的第二天就和姥爺說回娘家置辦點鋪蓋,讓姥爺一個月之後再去接她。
過了一個月,姥爺去接姥姥,姥姥除了被褥外,還給姥爺做了幾套衣服。
姥姥懷著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姥爺闖關東來了鞍山,在鞍鋼工作。結果第一個孩子生下來不久就夭折了,姥姥除了傷心,更多的是內疚。
後來,姥爺安定下來,接了姥姥過來,不久有了我大姨,於是姥姥和姥爺對大姨十分的疼愛,不亞於現在父母對獨生子女的寵愛。
後來又有了我媽,正趕上60年,都以為我媽會養不活,沒想到我媽生命力十分的頑強,健康快樂的成長了。
我的姥爺有親兄弟四個,他排行老二。生性善良,有時帶點兒懦弱。
據姥姥講,姥爺年輕的時候,曾跟著兄長(我們叫大姥爺)在外面做過買賣。因為大姥爺是掌柜的,東家有規矩:兄弟兩個不能在一個店裡工作。姥爺就被分到了離大姥爺很遠的店裡,當了小夥計。天天幹那些提茶壺、倒夜壺的活兒。因為打算盤的技術不過關,常常被二掌柜的、三掌柜的打的吱哇亂叫。
熬了幾年後,正準備提拔了當夥計時,碰上了兵荒馬亂的年代——日本鬼子打進來了!掌柜的們逃命之前,囑咐姥爺一人看店。炮火襲來,牆倒屋塌。又遭亂兵和災民哄搶。姥爺幸而未受大的傷害,夾了個算盤,撿了塊硯臺就回家了。
回到家鄉不久,日本鬼子又打過來了。閻錫山的部隊下來抓差,抓到沒有跑了的姥爺和他剛買不久的毛驢去前線支差。一仗下來,閻軍潰敗。毛驢也被炸死了。姥爺躲過了日本鬼子的搜索,解下毛驢的韁繩,背上鞍子回來了。幾年挨打挨罵當小夥計攢的錢,買下個毛驢,就這樣全沒有了。
日本鬼子投降後,閻錫山的部隊又回來了。因為我們這裡是共產黨民兵和遊擊隊的活動區域,閻錫山為了加強他的反動統治,逼迫所有老百姓交代他們和共產黨的關係。聲稱有關係的交關係,沒關係的找關係。找下關係交關係,交了關係沒關係。為此大搞「自白轉生」、「三自傳訓」等反革命活動。姥爺因為不亂咬別人,被閻錫山的人打的連哭帶叫。到了亂棍打人時,姥爺因為拿棍子專打地面不打人,被閻錫山的兵發現了,要槍斃他。眾人求情,才改成要麼打人,要麼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最後姥爺寧肯自己打的嘴裡流血,也不肯打疑似通共的人。
解放後,姥爺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我小時候住姥姥家,姥爺就給我每天剝一個雞蛋吃。領著我出去玩——那時候他已經有病了,隊裡不讓他勞動了。
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姥爺就病得不能下炕了。在炕上拖了半年多,一生善良、飽受磨難的姥爺去世了。
我從小就是跟姥姥生活在一起的,因為爺爺奶奶去世的早,所以在爸爸媽媽去外省工作的那段時間內,都是由姥姥照顧著我的。
我們幾個表兄弟姐妹,都有被她帶大的經歷。那個年代,年輕人都去城裡賺錢去了,孩子帶不了,大多數都是留給家裡的老人帶。但我被她撫養的時間最久,因為我的奶奶和爺爺去世的都很早,所以沒有別的人能撫養我。我在學齡前的記憶,大部分都是跟她一起度過的。姥爺是個手藝人,靠修傘為生,那個年代,一把雨傘是件稀罕物,因為價格貴,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破了修好再用的。一年中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姥爺都是在外面走街串巷地修傘。中途回家休息,他會把賺來的錢,如數交給姥姥,並且會給我帶來許多好吃的。
比起姥姥,我更願意跟姥爺相處,因為姥爺的性格較為溫和,不怎麼說話,但也不訓孩子。姥姥就不同了,她對孩子極其地嚴厲,並且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她對女孩子更為嚴厲。
比如說吃飯,現在的老人可能都是追著孩子餵飯吃的,在我姥姥那兒是絕不可能發生的。她會搬一張方凳和小椅子,然後把飯放在凳子上,告訴我,必須把飯吃完,才能出去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也有鬧彆扭,不想吃飯的時候。她當然不會哄著你吃,她會晾你在旁邊,等你吃完,再來收碗筷。如果我發脾氣,不乖乖吃飯的話,她的筷子就要落到我的手上了。
我在小學六年級到初中的時間,又因為學籍的問題,回到了她的身邊生活。那個時候因為吃飯的問題,又屢次被她教育。吃飯不能吧嗒嘴,夾菜要夾自己近處的菜,不要在菜裡面攪來攪去,看好哪塊夾哪塊,不能光挑自己喜歡吃的菜,一直夾個不停。我因為夾筷子的姿勢不好看,被她用筷子敲了很多次手,最終才改過來。
孩子喜歡吃零食是天性,我偏偏是個有點貪吃的女孩子。姥姥有個房間是專門放水果和零食的,她會在一天中的某個時候,拿一點零食給我,可能是半個蘋果,可能是兩片餅乾。但在孩子的眼裡,蘋果的香甜多汁,餅乾的酥脆可口,絕不是半個或者兩片,就能滿足的。我會趁她不在,偷偷地去小房間裡拿零食吃,但不知怎麼的,總是被她知道,少不了又是一頓打。在我的記憶中,被她打罵的次數,是很多的
小學六年級,她就開始要求我洗自己的衣服。如果那幾天功課比較多,衣服沒有馬上清洗,放在那裡臭了,她也絕對不會幫我拿去洗的。大冬天,厚的毛衣、褲子、羽絨服,都是我手洗的,想想看,冬天兩三度的溫度,手在冰水裡,真的是凍到骨子裡了,洗完衣服,手都整個是僵住的。
中學時,她又開始要求我洗碗,為了洗碗的這個事情,真的是做一次,被說一次。第一次洗了碗,說我只洗碗,不洗鍋。好的,第二次,碗和鍋都洗了,說我不把砧板和刀洗了。好的,第三次,我按照她的要求全部都洗了,又說我沒有把灶臺清理乾淨。第四次,又說廚房的地面,沒有掃乾淨。想想看,我一米五幾,體重不到80斤的小個子,要把農家的那種大土鍋,整個搬起來,把裡面的水倒乾淨,真的是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她還總是挑錯誤,所以我們之間爭吵不斷。
以上這些種種需要幹的家務活,家裡的男孩子是不用幹的。她認為女孩子幹家務是基本的技能,男孩子不需要幹這些家務瑣事的。為了她這個觀點,我和她爭論過無數次,甚至憂鬱到,跟她說,你再逼我,我就去跳樓這樣的話。我無法理解,以及認同她的觀點,憑什麼男孩子就不用幹,女孩子就一定要去做。女孩子哪裡低人一等了。我急切的想逃離她的身邊,覺得這樣的日子,真的不想再過下去了。
高中,我離家去鎮上的學校讀書了,真的離開了她的身邊。我感覺無比輕鬆,不會再有人要我去幹什麼家務,告訴我女孩子就應該要這樣的一些話了。但竟然也會在黑夜裡,想起她的樣子。
其實,她讓我幹的家務活,也並不是都沒有用的。我跟老公結婚後,第一次洗碗,婆婆在小姑子面前誇獎了我,說我洗完碗,知道把灶臺擦了,是個做事認真的女孩子。那一次,我才真正感覺到外婆的用意,老公後來分析了姥姥的用心,她一定是自己這麼過來的,知道女孩子比起男孩子,要承擔的家務肯定會多一些。她認為,多學點家務活技能,將來的生活中,我肯定會用得到,她希望,我將來嫁人,到婆家後,不會因為家務這些瑣事,被婆家人數落。如果不用我幹家務,那是我享福,如果一定要幹家務,也不會因為做不了,而手足無措。
嫁人生子後,我才慢慢更加理解姥姥。我和她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和解了。老公說,老一輩已經有他們固定的思維方式了,不是我們幾句話就能改變的。你可以不贊同,不按照她們說的去做,但也不能指責她們 ,要求她們一定要改變,她們的眼界決定了她們的思想。所以沒必要和她們爭長短。
我姥姥裹小腳,和我姥爺帶著一家老小從甘肅民勤逃荒到內蒙古中部地區紮根下來。
那會兒我媽才1歲多,閨女裡面排行老四,前面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後面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是到內蒙後才出生的。姥爺的最大愛好是騎著小毛驢逛,尤其是當了村裡的隊長之後,特喜歡騎著驢去親戚家串門,送溫暖,把別人家的孩子疼的,給吃給錢叫上學。我姥姥在家帶領舅舅和姨媽們在地裡勞作,我媽15歲上三年級,為問我姥爺要學費,被姥爺整整罵了半個月。地裡勞作所得都被姥爺牢牢鎖在柜子裡,鑰匙隨身攜帶。記得我媽出嫁後回娘家,給了我姥姥100元,被我姥爺知道了,和我姥姥鬧騰了三天,把那100元要到才罷休。家族裡人人都知道。我媽說那應該是姥姥第一次擁有錢,雖然時間短暫。
我15歲的時候,姥姥生病去世,醫生說病因是常年受氣所引起的。臨走那一晚,給所有不在身邊的女兒都託了夢。姥姥走後,姥爺境遇不太好,在三個兒子家都不太好過。記得一年秋天農忙挖葫蘆還是啥,姥爺在大舅家,在炕上躺著看報紙,被大舅要求一起做農活,且被說:我們小的時候你不讓我讀書,拿錢給別人讀。你要讓我讀書,也許學成了做個文化人,就不用辛苦做農活了……在其他舅舅家裡,即使兒子不說,也要受兒媳婦的陰陽怪氣。所以姥爺受不了的時候就又騎小毛驢,去大姨家,我家和五姨家告狀。其他兩個姨家太遠,去不了。……
還是說說我姥姥吧,我就覺得她苦命,為家操勞一輩子,幾乎無所得,丈夫的隨意敷衍,以現代女性的眼光看,更遑論感情。我就想,人去了後真的能投胎轉世就好了,希望姥姥轉世的時候,避開上一世遭受的辛苦,投到一戶殷實富貴的好人家,把之前沒體驗過的好,好好的享受一回。
從記事兒起經常去姥姥、姥爺家長住,後來寒暑假基本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身體不好,就是在家操持家務,對孩子們特別親,基本是有求必應,最多嘮叨幾句。姥爺心靈手巧,小時候的玩具都是姥爺手工製作做的。我是孫輩裡的老大,兒子還未出生,姥姥就離開了我們。姥爺八十多了,前幾年腦溢血,但恢復的很好,現在輪流和兩個舅舅住,我偶爾去看看姥爺,還總是在操心我的生活、工作,說看著我長大,養在身上了,心裡一直惦記著。對了,姥爺還救過我們一家的命,小時候家在農村,夏天的時候姥爺來我家幫忙,天太熱就誰在院子裡,結果家裡房塌了,是姥爺從廢墟裡把一家人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