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作為晚清最有骨氣的王爺,溥儀的親叔叔載濤,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跡?

zlpeng鵬說: 愛新覺羅·載濤是晚清王爺,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如哥哥光緒、載灃以及侄子溥儀等人大,但也是一…

zlpeng鵬說:

愛新覺羅·載濤是晚清王爺,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如哥哥光緒、載灃以及侄子溥儀等人大,但也是一位非常關鍵的人物。最為難得的是,作為根正苗紅的皇室後裔,在清朝滅亡後能夠迅速認清形勢,不被一姓一族的身份利益所左右,維護民族大義,在新時代為國為民做出貢獻。下面就講一講載濤的一些事跡。

載濤出生於1887年,三歲時,就被哥哥光緒皇帝封為二等鎮國將軍,十五歲又晉封多羅貝勒,十七歲進入陸軍貴胄學堂學習軍事,他一點兒實戰經驗都沒有,就已經身居高位。載濤是自幼在母親懷裡長大的孩子,誰知,十一歲的時候,沒有任何先兆,慈禧太后一道懿旨就把他過繼給了嘉慶皇帝之孫奕謨為嗣子。消息傳來,劉佳氏哭得死去活來。

奕謨夫婦無兒無女,對載濤寵愛備至。然而,由於奕謨作畫題詩諷刺慈禧太后,惹惱了慈禧,因此一道懿旨,載濤又被過繼給鍾郡王奕詒為嗣。奕詒早已經病逝,載濤只能一個人生活,在第二次過繼之後,養父母奕謨夫婦難以承受刺激,雙雙辭世。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已經十六七歲的載濤深受打擊,但迫於慈禧太后的淫威,他也只能委曲求全。這些經歷對載濤終身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怕事、躲事,也就成為了載濤人生中的「座右銘」。因此,當袁世凱讓他帶兵去鎮壓武昌革命黨時,載濤選擇了辭職。

清帝退位後,許多皇族如溥偉、善耆等都在積極尋求復闢,而載濤這位皇族重臣卻賦閒家中,雖然沒了官職,但身為皇族,每月仍有800大洋的薪水,生活還算優裕。家裡來了客人,他還會親自下廚房掌勺,不單是宮廷御膳,甚至連西餐都能做上幾樣。誰知,正當載濤一心過著閒適的王爺生活時,遜清朝廷又發生了重大變故。

1924年11月5日,直系軍閥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同時下達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取消對皇室的一切優厚待遇。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包圍了紫禁城,逼溥儀離宮。當天下午,溥儀被監護著離開皇宮紫禁城。

當溥儀被荷槍實彈的馮玉祥逼出紫禁城後,身為皇帝七叔的載濤又要為這個侄子的命運而操心。載濤一邊為侄子籌謀,一邊跟哥哥載灃商量法子。誰知此時溥儀卻瞞著父親載灃和七叔載濤,被日本人的花言巧語迷了心竅,不久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留書出走,去長春當了日本人的傀儡。

眼看著溥儀和日本人越走越近,載濤有心提醒提醒這位皇帝侄子,便通過五哥載灃給溥儀傳話,不料這一舉動卻觸怒了鬼迷心竅的溥儀。溥儀大發雷霆,直呼其名道:「載濤有什麼話不好對我直接講明的?非要王爺來說?」載灃替七弟回護道:「是載濤不敢直說,這才叫我來轉話的。」不料溥儀拍案而起,歷數了載濤以往說過的壞話,並發布了一道言辭激烈的「手諭」:「載濤非但不以祖宗之事為念,今日所說,實屬目無聖上。」

面對溥儀的訓斥,載濤也只好忍氣吞聲。其實當時載濤和溥儀的關係,在一張照片中有所體現。這張照片是溥儀到達天津後,眾人為他祝壽時拍攝的。照片中溥儀端坐中央,而在溥儀左上方的載濤雖然站著,但呈前倨狀,神色中透著一股戰戰兢兢,卑躬屈膝。

溥儀到了長春後,邀請皇叔載濤前往任職,而經歷了各種變故之後的載濤變得能夠洞察先機,逐漸成熟起來,這次他拒絕了溥儀的邀請,沒有追隨。但是,每年溥儀的生日,載濤會帶著愛新覺羅家族的族人前往長春,為溥儀祝壽。誰知,載濤在溥儀生日會上一次不經意的舉動,卻徹底破壞了自己跟溥儀的關係。

一次,溥儀過生日,特意請來了日本滑冰隊表演。就在大家看滑冰的時候,載濤面見溥儀之前與吉岡安直等日本軍官打招呼,表示禮貌,溥儀最初沒有在意。按照規定,沒有溥儀的允許,臣子沒向自己拜見之前,是不能隨便跟日本人打招呼的,這屬於「君前失禮」。溥儀身邊的侄子小瑞子為了邀功,就悄悄地跟溥儀匯報了這件事,溥儀本不想責備載濤,誰知載濤「不識時務」地問了小瑞子一句:「你方才說些啥?」溥儀一聽,勃然大怒,猛拍桌子,大聲說道:「載濤,給你臉,不要臉,還有夠嗎?你眼裡還有我嗎?」一句話,嚇得載濤趕緊雙腿跪地謝罪,誰知溥儀越說越氣,站起來吼道:「你眼裡沒有我,就是沒有德宗景皇帝,就是沒有穆宗毅皇帝!」載濤聽到溥儀的訓斥後,心中憤憤不已——你自己被日本人控制,心中鬱悶,卻找我藉機發洩。從此,載濤再也沒去過長春為溥儀賀壽。

溥儀出走後,清室優待條件成為了一張廢紙,許多末代皇族上下幾十口人坐吃山空,生活也日漸困頓,載濤也不例外。載濤全家三十多口人,對於斷了俸祿、又沒有進項的載濤來說,經濟收入每況愈下。為了維持生計,他開始變賣家裡的產業,汽車、愛馬、戲服、古董,甚至房子,這些都相繼換作了家中的口糧。沒有了收入來源,載濤以及一家老少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呢?

最落魄的時候,載濤不得不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去德勝門外的鬼市擺地攤賣古董。

後來民國政府各軍閥混戰,整個中國陷入了兵荒馬亂的年代,載濤家裡那些價值連城的古董也賣不了幾個錢。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載濤索性搬到了京郊小湯山先祖墓地的陽宅居住。1933年初春的一天,北京的天氣還透著些陰冷,在位於北京北郊的小湯山大柳村載濤家裡,來了三個不速之客,為首的是一個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後面則是他的兩個隨從。

寒暄幾句之後,中年男人便開始滔滔不絕地遊說,而院主人對他所講的東西卻並不感興趣。在兩人爭執幾句之後,中年男人突然拔出手槍,用槍口對準了院主人。

這名持槍的中年男人叫土肥原賢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執行絞刑的七名甲級戰犯之一,而此時,他的身份是位高權重的日本駐奉天的特務機關長。是什麼原因讓土肥原賢二對載濤拔槍相向呢?

原來,土肥原賢二想要說動載濤前去長春為溥儀任職,只要去東北,自然是高官厚祿不在話下,立馬就能擺脫目前的困境。當土肥原賢二說明來意之後,載濤硬氣地回道:「我身體不好,斷然無法遵命。」土肥原賢二這位特務機關長決定用武力成事,他深知載濤膽小懦弱的性格,當初連帶兵打仗都怕得要辭官,如今自己拿槍對著他,直接面對死亡,載濤還不得乖乖就範?

令土肥原賢二沒有想到的是,載濤一反平日裡的膽小怕事,而是拍著胸脯說道:「來吧,我奉陪。既然我來到了先祖的墓地,就沒想活著回京城!」土肥原賢二斷然沒有想到載濤會有如此硬氣的反應,這讓他的處境變得很尷尬。他此行的目的是來勸說載濤去東北任職,而不是殺了載濤,況且殺掉載濤引發的一系列影響是他不想承擔的。最終,土肥原賢二隻能悻悻而歸。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日子裡,載濤一家人雖然清貧度日,但過得安心。

然而土肥原賢二的失利並沒有讓日本人放棄對載濤的遊說。先後又有日本浪人田中、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主席王揖唐前來力邀載濤出山,王揖唐甚至拿出了北平市市長的官位。載濤看見客人上門,必是以禮相待,但讓他做漢奸,卻是斷然不從。載濤毅然回絕漢奸王揖唐「出山」的請求:「饒了我吧您哪!我可坐不起您那小臥車喲,依我看,還是騎我那輛破自行車自在喲!」

抗戰勝利後,王揖唐被定為漢奸,被國民政府槍斃,載濤對家人說:「多虧我那時心裡明白,我要聽了王揖唐的話,即使當上市長也得被槍斃。」

不肯做漢奸,家裡也沒了進項,載濤很快就連自行車都沒得騎了,就在解放前夜,載濤的福晉姜婉貞便在貧病交加中撒手人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載濤的五哥載灃也在家中病逝,此時,溥儀和溥傑仍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作為家中唯一的載字輩,載濤擔起了皇族大家長的職責。

周總理聽說了末代皇叔載濤的消息後,非常惦念他的處境,專門讓人去打聽他的近況。當工作人員找到載濤的時候,卻看到他在胡同口擺攤的一幕,這一情況便通過周總理報告給了毛主席。很快,北京市政府轉達了中央領導的指示:「小攤不要擺了,立刻發給救濟款!」1965年6月14日,載濤作為滿洲代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從此載濤家的生活有了保障。為此,載濤對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十分感激。

1950年8月的一天,位於北京市東城寬街西揚威胡同載濤的家中,他接到了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在1950年8月10日籤署的《委任令》,讓他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馬政局顧問,也就是去部隊相馬馴馬。從接到這個任命狀的那天起,這位曾任過清朝宣統時期軍諮府大臣、禁衛軍總管的王爺,一下子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這個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化,使載濤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心裡很不平靜。

載濤之所以這麼激動,不僅僅是因為他當了解放軍馬政局顧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改良馬種以利軍用》是他給新中國遞交的第一份提案,而這份提案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由李濟深、蔣光鼐一起籤字後,交給了周總理,周總理又上交給毛主席,毛主席披閱後,提出任命載濤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的建議,經朱德總司令同意,下發炮兵司令部落實。載濤因此有了新的工作,成為馬政局顧問。

當初死活不肯離開北京的載濤,當上馬政局顧問後,全國各地到處跑,尤其是東北、西北的養馬基地。那時條件艱苦,冬天還要翻越雪山,載濤雖然年近六旬,工作熱情卻像個小夥子一樣。

韓戰打響後,馬政局的任務日益繁重。朱德總司令親自給載濤打來電話,說中央軍委要從蒙古購進兩萬五千匹軍馬轉運至朝鮮,要載濤研究購買軍馬事宜,並拿出具體方案。接到任務後,載濤和當時的牡丹江軍馬場場長鄭新潮一起研究方案,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韓戰打響後,為了支援部隊,載濤從家裡拿出來一大盒古董捐獻給了國家,這個大盒子上下兩層裝滿了古玉。為此,載濤還得到了一枚志願軍的獎章。

就在那年春節,中央軍委派人給載濤拜年,送了一筐水果,還有一輛進口的英國菲利普自行車。載濤對這輛自行車特別喜歡,沒事便騎著車子在北京城四處轉悠。

這年冬天,剛剛被特赦回京的溥儀剛剛安頓下來,便來到了西揚威胡同,走進七叔載濤家的院子。載濤對侄子的到來也十分欣喜,看到溥儀仍然穿著監獄的藍棉襖,便將自己的呢子大衣親手給溥儀換上。載濤還興奮地提議道:「大爺回來了,這是一件大喜事。我想讓家族人全來這兒吃頓餃子。」這「大爺」是滿族人舊話,指的便是溥儀。

這頓全家族的團圓飯吃得並不豐盛,只有六七道菜,還是各家湊的,有炒肉片、炒白菜、炒土豆絲,最顯眼的不過是一些臘腸和燻肉。由於人來得太多,麵粉不夠,也沒能吃成餃子,只是和棒子麵、白菜湊在一起,做了一頓菜糰子飯。但此刻,那些曾經遍嘗珍饈美味的昔日皇族們,這桌菜糰子卻吃得格外香甜。此刻的這對叔侄,才更像是一家人。

特赦之後的溥儀更加知道自由的來之不易,也使他更加珍視這份親情的可貴,經常來載濤家裡走動。溥儀的這些變化,作為長輩的載濤自然看在眼裡,時常在家裡感慨:「說句實話,大爺改造得真算不錯啦。細想想,哪代的皇帝能得到這樣善終呀?」從此以後,叔侄兩人經常走動,享受普通公民的天倫之樂。

由於把自己最後的家財都捐獻給了國家,這位昔日的濤貝勒家裡是一貧如洗。一天,載濤正在開會,突然接到家裡打來的一個電話:「北房東南角上塌了個大窟窿。你趕快回來設法修修吧!」載濤放下電話,回到會議桌旁,大家關切地問他出了什麼事。載濤風趣地說:「天不作美,房子塌了,我怎能修得起啊!」他向會議主持人請假,回家張羅修房子去了。這件事被毛澤東主席知道了,在一次有教育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上,毛主席說:「聽說載濤生活不寬裕,房子壞了,沒有錢修。從我的稿費中拿出2000元,給先生修房。」座談會結束以後,毛主席這筆稿費,即由章士釗先生專程送到載濤家了。

載濤接到這筆錢,感動得說不出話,眼淚不由得奪眶而出。半天,他對章士釗先生說:「非常感激毛主席對我的關懷!」事後,載濤的心情很不平靜。他提筆疾書,再次給毛主席寫了封信,表達他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也表達了他報效國家和人民的—片心意。

那一年,載濤七十三歲,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後,他一如既往地熱愛生活,喜歡到離家不遠的北海公園遛彎,聽人吊嗓子,唱京劇。有時,載濤抑制不住「戲癮」,也會走上前去吼兩嗓子。載濤愛騎自行車的習慣,到了晚年依然如故,甚至將自行車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在他八十歲時,還跟兒子騎自行車騎到了十三陵。這是載濤最後一次騎車遠行,此後,自行車便擱在家中,再沒騎出去過。

1970年9月4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樣一篇訃告:

新華社三日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載濤先生(滿族),因病醫治無效,於九月二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四歲。

周恩來就載濤的後事做了批示,他的骨灰被安放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載濤,這位中國末代皇帝的親叔叔,就這樣走完了他坎坷不平凡的一生。作為晚清的禁衛軍大臣和軍諮府大臣,載濤沒有主張對革命進行武力抵抗,避免了一場流血大戰。他多次拒絕偽政府的威逼利誘,從末代王朝的重臣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他自力更生的身影,為末代皇族做出了榜樣。

更多載濤及其他晚清皇室的情況推薦大家看一下《遠去的紫禁城》一書。

圖文繪歷史說:

末代皇叔載濤,光緒的弟弟,溥儀的叔叔,晚清皇室裡比較有骨氣的,是條漢子,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是晚清到新中國的歷史見證人。

圖為1910年,正在巴黎考察的載濤。

關於他的事跡先講幾個小段子,1910年載濤隨清廷考察團,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軍事,在巴黎參觀軍用熱氣球,法國人眼裡中國人膽小怕事,想藉機刁難,故意選在有風天氣,邀請中國軍官試乘,風向不準恐有危險,沒人敢上,載濤責備眾人後,登上熱氣球試飛,並在空中談笑自若,法國人稱其勇敢,後來在商擬訂購時,革命就爆發了。

右二為擔任馬政局顧問的載濤,左一是鄭新潮局長。

1925年,被趕出皇宮的溥儀再也管不了宗族們的生活了,為了解決眾人的生計,載濤帶頭以16萬大洋賣掉自己的貝勒府,成立了宗族生計維持會,辦起了教養工廠,教授宗內子弟們學習各種手藝後,到社會上謀收入,載濤主動為家人們謀出路,受到讚揚,被尊稱為族長。

圖為晚年的溥儀、載濤、溥傑。

載濤最有骨氣的事情,莫過於不向日本人低頭,載濤最困難時期天天在鬼市擺攤,也不與日偽為伍,1932年偽滿洲建立,溥儀曾數次派人勸說這位皇叔,前往長春任職,而載濤堅決不受命,稱不去當亡國奴;1937年偽華北政府建立後,日本人、偽華北的大漢奸王揖唐等人先後許以高官厚祿,勸其出山,也被嚴詞拒絕,表現出了凜然的民族氣節,而到了新中國時,載濤非常樂意的接受了我軍馬政局顧問這一任命,

公子霜塵說:

愛新覺羅•載濤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與載濤有血緣關係的有五位:道光皇帝是其祖父,鹹豐皇帝是其二伯父,同治皇帝是其堂哥,光緒皇帝是其二哥,宣統皇帝是其侄子,加上五哥載灃曾為攝政王,堪稱是「六位帝皇丸」。

因此之故,載濤的父親愛新覺羅•奕譞在四哥鹹豐即位後,被冊封為醇郡王;到了同治時期,晉封為醇親王,先後授予滿洲都統、領侍衛內大臣等要職。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選擇了奕譞(xuān)的次子載湉為帝,是為光緒皇帝,同時,賜予奕譞「親王世襲罔替」的待遇,這在清代歷史上,是不多見的特權。按照清朝的制度,父死子襲,爵位要降一級的;而世襲罔替的意思是,子孫世代承襲親王的爵位。

由此,載濤家族的煊赫,可見一斑。令人意外的是,載濤卻淪為了慈禧太后手中的政治工具,經歷過兩次過繼,有點匪夷所思。1897年,慈禧太后一點招呼都不打,下詔將不滿11歲的載濤,過繼給奕謨(mó),此人為奕譞的堂兄。哪怕是全家上下都極不情願,礙於慈禧太后的權勢,也只能選擇接受。

(慈禧)

慈禧倒不是器重奕謨,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奕謨對於慈禧也沒什麼好感,但載濤的過繼使得其後繼有人,奕謨家上下自然是欣喜異常,於是在家中大擺筵席,反而刺激了喜怒無常的慈禧,讓其不高興了。

此後,看不慣慈禧的奕謨又畫了一幅畫,畫中的人只有一隻腳,並題詩暗諷慈禧將家事、國事攪得一團糟。令到慈禧火冒三丈,出爾反爾,下詔將已在奕謨家生活了五年的載濤,再次過繼給奕譞的八弟奕詥(hé)。

作為載濤的生父,奕譞心中自然是煎熬的,但其沒有因另外一個兒子載湉,當了皇帝而不可一世,其深知妻姐慈禧的為人,並沒有為之相衝突,而採取了放棄權力的決定,為人處事都如履薄冰,從而得到慈禧的讚賞,也得以善終。其實,也可以從治家格言中,反映出奕譞的低調、謹慎: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

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子孫禍也小,若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少膽也小,此微產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醇親王奕譞)

儘管小小年紀,便過繼出去,但載濤還是深受奕譞的影響,有奕譞的影子。

人民的「弼馬溫」

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擅騎射,八旗入關後,是有所荒廢。奕譞在清朝宗室中,卻是公認的傑出軍事將領,是載濤的榜樣,儘管其表面看起來是個文弱書生,也渴望馳騁疆場。由此,載濤逐漸愛上了馬,其還曾專門進入貴胄學堂,學習騎馬、馴馬和有關馬的知識。

侄子溥儀即位後,五哥載灃任命載濤,擔任禁衛軍大臣,專職訓練皇家衛隊,其中便包括了騎兵。此後,載濤還遠涉重洋,到了法國著名的索米騎兵學校深造。

新中國成立後,因載濤在騎馬、馴馬等方面的權威,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委任狀有毛主席親自籤名;加之其擅演猴戲,又被毛主席戲稱為「弼馬溫」。接受任命的載濤,很快進入角色,其提出的《改良軍馬以利軍用》的議案,經毛主席、朱總司令的批准,炮兵司令部很快付諸實施。

1950年,朱總司令下達命令,要載濤以及戰友選購25000匹軍馬,以滿足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的需要。此時已經年逾六旬的載「顧問」,奔波於甘肅、寧夏、青海等地,不辭辛苦,圓滿完成了朱總司令下達的任務。可以說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最終的勝利,有載「顧問」的一份功勞。

(載濤)

京劇行家

清代,有請京劇名角入宮唱戲的慣例。到了慈禧垂簾聽政時期,有了慈禧帶頭示範,王族貴族無不對京劇,發生濃厚的興趣,載濤也不例外。到了晚年,慈禧更是對京劇如痴如醉,幾乎每日午睡後,都得聽上幾段,唱京劇的有時是不上妝的太監,有時是奉召入宮的名角。

一次慈禧聽到一時興起,在出演結束後,叫來載濤,讓其拜在擅演武生張淇林門下。張淇林聽後惶恐之極,擔心教不好而掉了腦袋。還好載濤身上有奕譞的影子,並沒有趾高氣昂,而是虛心聽教。時移世易,一段時候後,載濤的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以至於有些名角不敢演難度大的武戲,載濤也是手到擒來。

到了侄子溥儀大婚那年,邀請全國名角進京,大唱三天。其中有一位叫做李萬春的,其為晚清名淨李永利之子,自幼學戲,家學淵源深厚,又得名家指點,可謂是年少成名。在此次演出的最後一天,李萬春出演《鬧天宮》,轟動了整個京城。

演出結束後,載濤認為李萬春是個演猴戲的好苗子,竟不顧身份上的差距,來到後臺,委婉地詢問李萬春,我為你說說戲,怎麼樣。能得到載濤的指點,自然是求之不得,李永利當即按下李萬春,磕頭拜師,並在第二天行正式的拜師禮。

教學中,載濤對於李萬春是嚴格要求,一邊對戲的內容,詳細說明清楚,一邊加以動作,遇到難度大的動作,還親自示範一番。如此,這齣《鬧天宮》,載濤說了整整三年,果然沒有食言。此後,李萬春成為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和載濤的悉心教導是分不開的。

(李萬春)

另外,載濤應邀列席了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會上,周總理曾向載濤道歉,認為沒有邀請其參加一屆一次會議,是犯了大漢族主義。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召開之時,載濤與女婿達理札雅(阿拉善旗親王)、外孫女婿班麻旺秀(世襲土司)分別以滿族、蒙族、藏族的身份,參加會議,象徵著全國56個民族的團結。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捧個人場,點個讚唄^_^

文史磚家(提問者)說:

清朝滅亡後,皇族們的命運發生巨變,除了生活變得拮据外,喪失一系列特權也讓他們很不適應。為了恢復昔日的尊榮,某些人熱衷於從事復闢活動,為此不惜賣國求榮,比如清廢帝溥儀。但與之同時,某些皇族卻依然保持著骨氣,即使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也堅決不做漢奸,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屬末代鍾郡王載濤。

載濤出身近支皇族,是道光帝之孫,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帝的異母弟,宣統帝的親叔叔,攝政王載灃的胞弟。載濤本是貝勒,15歲時奉旨入嗣叔父鍾郡王奕詒為子,6年後正式襲封為鍾郡王。載濤年輕時在法國索米騎兵學校求學,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並由此跟馬結下情緣,一生喜歡養馬、畫馬。除此之外,載濤對戲曲異常著迷,不僅喜歡聽戲,而且還擅演猴戲。

宣統帝溥儀登基後,生父載灃出任攝政王,載濤則出任禁衛軍大臣,被朝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載灃執政期間胡亂作為,把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團糟,最終激起各地民變。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被迫辭職歸家,袁世凱由此成為實際上的「當家人」。不久,載濤也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被迫交出禁衛軍的指揮權,改任蒙古鑲黃旗都統。

載濤不甘心看著清朝覆亡,便與宗室毓朗、載澤、鐵良等人一起組建宗社黨,意圖暗殺袁世凱,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重振清朝的國運。然而,宗社黨僅僅成立兩周後,革命黨人彭家珍便炸死良弼,嚇得載濤等人再不敢公開露面。就在鐵良死後17天(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正式宣告清朝覆亡。

民國肇建後,北洋政府對滿清皇室實行優待政策,載濤雖然備受尊崇,但內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光復祖業的夢想,整日與一幫遺老遺少密謀大事。等到張勳率領「辮子軍」在北京舉事,擁立廢帝溥儀復位時(1917年7月1-12日),載濤積極參與其中,並在小朝廷中再度出任禁衛軍大臣。

然而復闢鬧劇僅維持了12天便宣告失敗,備受打擊的載濤終於認清大勢,明白清朝已不可能再復興。至此,載濤徹底放棄幻想,不再參與任何跟「復國」相關的活動。此後數年間,載濤開始為北洋政府效力,先後出任將軍、翊衛使等職務,雖然屬於閒散官員,但薪俸卻極為優厚。在此期間,載濤繼續養馬、畫馬、聽戲、唱戲,生活過得相當愜意。

可惜好景不長,等到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924年),將廢帝溥儀趕出紫禁城後,前清皇族們的境況一落千丈。載濤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再加上被罷職、停俸,生計日漸艱難起來,沒幾年時間便坐吃山空。為了維持生活,載濤被迫將王府賣給輔仁大學,雖然得了一大筆銀子,但架不住家中吃飯的人多,沒多久便再度陷入困窘之中。

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載濤被迫放下王爺的顏面,在德勝門外做小生意,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即使生活如此艱難,載濤卻連番謝絕大軍閥張作霖、北平市長宋哲元等人的邀請,不肯再度出山做官。北平淪陷後,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載濤堅決不肯屈服,宣稱就算是自己一輩子擺攤,也絕不肯為日本人做事。在無比危險的情況下,載濤能做到不慕榮華、不畏強權,骨氣實在可嘉。

載濤自己不肯做漢奸,並且對甘做漢奸的侄子溥儀,也曾經予以痛罵。原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偽滿政權後,曾派人邀請叔叔到長春任職,但載濤非但沒有接受,反而給他回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痛罵他賣國求榮、有辱祖宗。1935年春,溥儀專程到瀋陽北陵掃墓,載濤非但拒絕前往陪祭,還動員在京的前清皇族、遺老遺少也不要去,讓溥儀此行十分尷尬。

解放後,載濤迎來新生,因為精通馬類研究和騎兵戰術,經人推薦後,被人民政府任命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負責為國家培育戰馬、訓練騎兵出謀劃策。載濤在這個職位上幹得相當出色,因為成績斐然屢獲國家領導人的讚揚,並獲得「人民弼馬溫」的綽號。

除了在馬政局任職外,載濤還擔任過總後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同時也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領域做出不少貢獻。1970年9月2日,載濤在北京病逝,終年83歲。隨著載濤的離世,屬於他的傳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資料來源:《回憶和載濤先生相處的日子》、《憶先父載濤》

澹奕說:

溥儀前去偽滿時曾去邀情叔叔載濤,結果被載濤趕走,載濤怒斥「我沒你這種侄兒」。

愛新覺羅·載濤是晚清時期的重要人物,相較於他的兩個哥哥,載濤的名聲不算很大,但他卻被稱作晚清最有骨氣的王爺。

清朝沒了之後,載濤生活潦倒,可即便如此,他仍舊多番拒絕日寇的招攬,甚至不惜與侄兒溥儀反目,而建國後,載濤又為國家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令人尊敬。

載濤是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個兒子,光緒帝載湉與溥儀之父載灃是他的哥哥,載濤四歲的時候被封為二等鎮國將軍,沒多久就成了輔國公,十六歲被封了貝勒。

由於那時鐘郡王絕嗣,載濤奉旨在十五歲的時候入嗣鍾郡王一脈,襲封為郡王。

少年時代的載濤意氣風發,畢竟他的哥哥是光緒皇帝,父親是鐵帽子王爺,而他本身也有一大堆高等爵位與重要職缺,身份相當貴重。

如果在清朝鼎盛時期,載濤這樣的出身,註定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但怎奈何載濤出生的時候清朝已經風雨飄搖,朝不保夕。

1912年,隨著隆裕太后頒布退位詔書,清王朝終結,起初載濤還不甘清朝煙消雲散,可後來他也認清了現實,不再參與任何與復闢有關的活動。

北洋時代,載濤本擔任各種閒散職務,生活還算愜意,但馮玉祥將溥儀逐出皇宮之後,前清皇族的日子一落千丈,載濤的好日子也到了頭。

為了維持生計,載濤將自己的王府賣給了輔仁大學,然而家裡人口眾多,再多的銀子也是杯水車薪,沒多久,載濤再次陷入困頓,生活舉步維艱。

那時候天下紛亂不休,而東北已被日寇佔據,出於利用,各方都在拉攏前清的一些重要人物為自己效力,但載濤全部拒絕,尤其是投向日本人的溥儀。

苦日子熬到了建國之後,載濤在當時的馬政局任職,韓戰時期,載濤將家中僅剩不多的祖傳之物奉獻出來充作軍餉,支持前線。

直到1970年,載濤在北京安然離世,享年八十三歲,他的傳奇人生才就此落幕。

載濤被稱作晚清最有骨氣的王爺,他的身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跡。

寧肯擺地攤度日,也不肯向日本人低頭

清朝消散前夕,載濤與諸多皇族也曾幻想過力挽狂瀾,但清朝真的沒了以後,載濤認清現實覺得大勢已去,再沒有過復闢的心思。

在這一方面,載濤與其哥哥載灃心思是一樣的,可廢帝溥儀卻不這樣想。

雖然溥儀登基的時候還非常年幼,退位的時候仍舊還是個孩子,但溥儀長大之後,對於失去的皇位卻耿耿於懷,尤其是在被馮玉祥逐出皇宮以後。

為了恢復其所謂的祖宗基業,溥儀竟然選擇與日本人合作前往關外,同意出任偽滿皇帝,而溥儀去之前,曾不止一次拉攏自己的父親與叔叔。

溥儀最後一次前去載濤家裡請他的時候,怒不可遏的載濤將溥儀給趕了出去,直接表示自己從此與溥儀不再有任何關係,自己沒有這樣的侄兒。

被親叔叔一頓痛斥,溥儀自然也不敢再上門去,但日本人卻並沒有放棄。

日本方面非常看重晚清皇室成員,想要利用這些人擴展在華勢力,自然也盯上了載濤,而眾多前去「招安」載濤的人裡,最出名的就是土肥原賢二。

當時的載濤已非常窮困,在賣掉王府之後,無奈帶著家人前去京郊的鄉間生活,曾經的王爺還要自己下地幹活,養雞種菜。

土肥原賢二開出豐厚條件,想讓載濤前去關外幫助溥儀,被載濤斷言拒絕。

眼見來軟的不成,土肥原賢二把槍對準了載濤的腦門,可載濤仍舊不為所動,絲毫沒有動搖的意思,最終土肥原賢二隻能帶著人灰溜溜離開。

面對日本人所謂的合作,溥儀選擇了答應,然而載灃與載濤兄弟二人都嚴詞拒絕,載濤在自己生活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仍舊嚴拒日本人的圖謀

由於清朝的轟然倒塌,很多前清貴族本來就沒什麼一技之長,在失去供養之後,只能變賣家產坐吃山空,在此之後就只能受窮。

因此,溥儀與日本人開出優厚條件以後,前去「效忠」的前清遺族並不在少數,載濤算是少數。

終究還是要活下去,載濤為了生計,只能在德勝門等地擺攤子,在鄉野之地開荒種地,以此來養家餬口。

曾經的堂堂王爺,竟然淪落至此,許多投靠了日本人與其他軍閥的前清貴族,紛紛開始對載濤側目相待,可載濤仍舊堅持自己,不肯低頭。

隨著戰爭的蔓延,載濤一度與家人淪落街頭,過得苦不堪言。

可生活無論多麼艱難,載濤都沒有想過要與日本人合作,也拒絕了其他軍閥的籠絡,始終保持著清醒與清白,這也是後來載濤能夠令人刮目相看的重要原因

為國甘做弼馬溫,勤勤懇懇奉獻所有

載濤年少時曾前去法國留學,是清朝宗室之中罕見的有過留學經歷的王爺,而就是在法國留學期間,載濤學會並且愛上了養馬。

清亡之後,載濤陷入窘困,所以也沒什麼心思與機會養馬,然而建國後,載濤的機遇來了。

建國以後,毛主席知道載濤一生懂馬愛馬,是一個識馬馴馬與養馬的行家,於是親自任命了載濤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的顧問。

對於這份全新的工作,載濤非常喜歡,雖然很辛苦,但載濤毫無怨言,並直言毛主席就是他載濤的伯樂,他願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抗美援朝期間,朱德總司令親自聯繫載濤,請他為前線作戰選擇戰馬,載濤欣然接受。

那時戰事吃緊,由於我方沒有制空權,陸上交通運輸線被狂轟亂炸,損失很大,為了支援前線的戰事,載濤與其他人夜以繼日拼命工作

抗美援朝時期,載濤將家中僅剩的兩箱祖傳珍寶悉數捐獻了出來,用於購買物資支援前線,而其本人的兩個孫輩,也奔赴前線參戰。

那兩箱珍寶,已是載濤家裡的所有,因為多是意義特別之物,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載濤也沒想過將這些變賣掉,結果後來被其捐出作為支援貢獻。

為支援前線,載濤與鄭新潮等人率領工作組奔赴東北的養馬場徵集戰馬。

正值寒冬時節,東北與內蒙古等地風雪交加冰封千裡,載濤等仍舊親自到各地馬場選馬,事必躬親從不讓他人代勞。

最終,馬政局成功將兩萬五千匹符合條件的戰馬送過了鴨綠江。

由於馬政局眾人的努力,完成了中國現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運送戰馬出國的壯舉,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載濤等受到了高度讚揚與褒獎

隨著載灃離開人世,載濤後來成為了愛新覺羅家的家長,由於過去的特別地位,載濤在建國後的滿人群體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溥儀得赦後回到北京,曾經與溥儀斷絕關係的載濤,親自去看望了侄兒,一切都已經過去,載濤已溥儀長輩的身份,表達了自己對晚輩應有的關懷。

載濤利用他在愛新覺羅家乃至滿人之中的特別威望地位,極大推動了各族團結,為新中國各族攜手並進,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貢獻。

載濤愛馬、識馬、馴馬,將為國家養馬作為自己的人生至高追求。

1970年,載濤在自己的家裡搭建好了葡萄架,準備等待葡萄成熟製作葡萄酒,然而沒有等到葡萄結果,載濤就安然離開人世。

縱觀載濤的人生,他的前半生歷經坎坷跌宕起伏,後半生重新開始,為國家做出貢獻,始終不忘大義,被譽為晚清最有骨氣的王爺,當之無愧。

初一十四說:

愛新覺羅·載濤1887年生於北京,是光緒皇帝的同父異母胞弟。是溥儀的叔叔輩!1890年,年僅3歲的載濤被被封為鎮國將軍,隨後又晉升輔國公,1902年襲貝勒,1908加封郡王。

年幼的載濤雖然出生在帝王之家,可是命運卻非常坎坷,載濤11歲被過繼給了嘉慶皇帝之孫奕謨為子嗣,隨後又過繼給了鍾郡王奕詒為嗣。這給小載濤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疤。也讓他形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

載濤一生經歷了甲午戰爭,戊戌政變,庚子事變,辛亥革命,張勳復闢,東三省淪陷,華北事變,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到新中國成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過程。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日本人扶持下成立偽滿洲國,邀請載濤前去任職,他不僅不去,還致電怒斥侄子,導致叔侄反目;溥儀次年回遵化祭祖掃墓時,日本人令北京滿清遺老遺少們前去恭迎。載濤帶頭抗拒,並挨家挨戶動員其他人抗命,表現出不畏強權的民族氣節。

尤其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對載濤威逼利誘,載濤斷然拒絕,氣的土肥原賢二拔槍相對,載濤在面對土肥原賢二的槍口,依然不為所動。在民族大義上載濤是從來沒有退縮過。

其實載濤在那個時候日子過得並不好,一家幾十口需要吃飯,內了經濟來源,開始變賣家產,後來沒有東西可買,他就去擺攤,寧願擺攤養活自己,也不願意當漢奸。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親自接見在北平擺攤餬口的載濤,並發揮其特長,任命他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在韓戰中,他親赴西北挑選戰馬,為韓戰也出了一份力。

在載濤一生中,他始終堅守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底線,寧願擺地攤也不願做漢奸,守住了自己的風骨,也守住了民族的脊梁。他雖然是清朝王爺,但是他的民族氣節值得我們學習!

1970年,載濤病逝,終年83歲,葬於八寶山

勇戰王聊歷史說:

年幼的溥儀繼位以後,其父親載灃成了攝政王,七叔載濤成了軍諮大臣。載灃和載濤這樣的滿清少壯派上臺以後,為了和袁世凱爭奪兵權,先整頓禁軍入手。當時,滿清八旗已經腐敗不堪,負責禁衛北京的是北洋的兵。於是,載濤用了兩年時間,訓練出一支由滿人組成的禁衛軍,接管了北京防務。此時的載濤,被清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

(從左至右依次是:蔭昌,載搏,載洵,載潤,載濤,麟光,帕勒塔(蒙),譚學衡(漢)。)

不過,載濤雖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軍隊,但是,北洋在各省還是擁有很高人望。載灃和載濤為了逼袁世凱下臺,甚至還動了殺心。據說,載濤都準備好了「家傳寶刀」,準備親手宰了袁世凱。後來,因為各方勢力調解(日本人也不同意),段祺瑞也帶兵進京保護袁世凱,袁世凱最後安全的回鄉養病去了。

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和載濤被袁世凱擠下臺。當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載濤等人又組建了宗社黨,反對袁世凱。甚至,載濤等人再次對袁世凱起了殺心。

1924年,張作霖打贏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進入北京。響馬出身的張作霖聽說「皇叔」載濤非常懂馬,於是,叫載濤過來跟他比馬。張作霖覺得載濤這樣的公子哥沒什麼真本事,就讓載濤騎馬先跑幾步。結果,載濤馬術遠比張作霖強,將張作霖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張作霖輸了比賽後,邀請載濤去府裡吃飯。此時,有人提醒載濤,不該贏張作霖,這次肯定是「鴻門宴」!載濤如約而至,張作霖也很佩服他的膽色,並邀請他出來做官。而載濤很有骨氣,謝絕了張作霖的邀請。

也是在這一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滿清皇室勢力一落千丈。載濤雖然是皇叔,但是,也落魄到賣家產度日的地步,他的王府都賣給了輔仁大學。甚至,有一段日子,他還在街上擺攤討生活。就是這樣,當溥儀給日本人當走狗是,載濤也沒有跟去。他不僅自己不去,北京淪陷後,日軍曾邀請他出來做官,載濤說:

「為賊作倀者,國人皆可殺之!」

1935年,溥儀去遵化馬蘭峪皇陵掃墓時,載濤不僅自己不去,還勸身邊的皇族不要去。載濤說:"我是民國人,決不留戀過去的清朝,也決不歡迎康德回來掃墓。"

(載濤和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載濤這才出來任職,職位是「馬政局顧問」,由毛主席親自任命的。這個職位確實適合他,載濤確實真的懂馬。載濤對馬政局局長鄭新潮說:

「共產黨是能治亂世的黨,中國興盛是大有希望的,我就是有這種感覺和看法,才愉快地接受了弼馬溫這一職務,並要全力把工作做好,這也算對人民的一點貢獻。」

1970年,載濤去世後,被葬在了八寶山。

(文|勇戰王聊歷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說:

載濤是攝政王載灃的7弟,溥儀的親叔叔。往上數,他的二哥是光緒皇帝,道光是他的爺爺,所以載濤是典型的天潢貴胄。

(載濤舊照)

載濤生於清朝末年。雖說當時的清廷已經風雨飄搖,但身為貝勒的載濤,卻過得很舒心。

載濤好馬,也懂得相馬。凡有馬從他面前走過,他能準確地判斷出馬的歲口,什麼品種,適合做騎馬還是馭馬。時人對他非常佩服,說他是「伯樂轉世」。

載濤還好自行車。

清末,隨著列強用炮火轟開國門,一些西洋貨也湧進了中國,自行車就是其中之一。

載濤曾見人騎過自行車,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也弄了輛來騎。結果那飛一般的感覺讓他大為著迷,每天都要騎自行車穿街過巷。

載濤收集了各種品牌和款式的自行車不下30輛,擺在府中很是壯觀。

載濤還迷戲,名角楊小樓等人的戲,他一場不落。不光聽,還跟著學,一板一眼的,唱的不錯。但他總覺得不夠,所以找機會拜了楊小樓等人學戲。

楊小樓等人本來不敢教他,怕他學不好,自己會惹禍上身。不過,後來發現載濤天分高,便全心全力教他。沒用多久,載濤就學得惟妙惟肖。生旦淨末醜,載濤都有涉及,不論扮相還是唱功,都可圈可點。因此時人都說他「戲路寬」。

載濤對烹飪也有興趣,曾經在府中專門設了個小廚房,請了幾個名廚教他做菜。久而久之,紅案白案他都拿手。再加上他喜歡宴請賓客,因此他會做菜的名聲傳得很廣。以至慈禧吃過他做的菜後,也念念不忘,經常宣他入宮陪膳,其實就是讓他做幾個菜給自己解解饞。

然而,畢竟是清朝末年,載濤的榮華富貴,終於在辛亥革命爆發後,隨著清朝被推翻而轉了運勢。

(慈禧畫像)

清朝滅亡後,載濤起初還能保持他做貝勒爺時的排場。但由於他不懂得生計,很快就坐吃山空,生活也跟著窘迫起來。

1929年,迫於生計的載濤不得不把貝勒府賣給輔仁大學,帶著家小搬到一處胡同的小房子裡居住。

消息傳出後,在偽滿洲國做皇帝的溥儀,專門給載濤寫信,邀請他到偽滿洲國出仕為官,並許以高官厚祿。

按說,這不僅能解決載濤家境艱難的問題,還能讓他重新過上昔日的幸福生活。

不過,載濤這人很有骨氣,窮死不肯當漢奸。所以他拒絕了溥儀的邀請,而且還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溥儀。為此兩人反目,從此幾乎再無音信往來。

載濤的生活一日比一日窘困,看著一家老小都等著吃飯,他心一橫,乾脆去德勝門外擺地攤,賣些家裡的舊東西補貼家用。

載濤為人和氣,又不拿架子。他擺地攤的日子長了,和那裡的三教九流都很熟絡,大家見了他,都和他打招呼,喊他「七爺」。

有一次,張作霖派人找到載濤,表示要和他賽馬。

載濤欣然答應。

張作霖當時已經通過二次直奉戰爭,控制了北京政府,所以人也格外膨脹。

(張作霖舊照)

他自認他曾和馬打了多年交道,所以他比賽時有意讓載濤先走幾步。

結果載濤騎術了得,在比賽的過程中,始終跑在張作霖前面。

比賽後,張作霖又說定晚上宴請載濤。

待張作霖走後,有人善意提醒載濤,說你怎麼能跑在張大帥前面呢?這晚上的宴會,你還是不要去了,誰知道是不是鴻門宴。

載濤坦然說,怕什麼,我既然應下了就該去。

晚間,酒過三巡,張作霖這才說出了他的想法。原來他想邀請載濤出任北京政府要員,至於條件,都由載濤說了算。

這當然又是一個肥缺。可是載濤覺得張作霖是個軍閥,又委婉地拒絕了他。

1935年,溥儀要到東陵祭拜先祖。

日本特務找到載濤,動員他前往迎接溥儀,並陪同前往祭祖。

載濤表示,他既不懷念清王朝,也不歡迎溥儀到東陵祭祖。

隨後,他還遊說家族成員不要去迎接溥儀。

(宋哲元舊照)

1936年,國民黨軍政要員宋哲元為了請載濤出來做官。聽說他好馬,便投其所好,送了3匹良馬給他。

載濤對國民黨也沒多大好感,所以他以「沒有馬棚」為由,又把馬退還給了宋哲元。

解放後,載濤的民族大義,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稱讚,他的生活得到了照顧,有了極大改善,還得到主席和總理的親切接見。

除此外,載濤由於相馬有術,還被任命為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的職務,這次載濤欣然從命。

他說,雖然國家給的這個職務,不比張作霖和宋哲元他們給的職務高,但是他看到新中國把億萬人民團結起來,顯示出了強大的凝聚力。能治亂世,能得民心,所以他心裡充滿希望。同時,他也要全力以赴把國家交給他的工作做好,為國家貢獻一份光和熱。

(參考史料:《末代皇叔載濤》)

2許秋翁說: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叔愛新覺羅.載濤曾留學法國,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他多才多藝,愛馬、善相馬畫馬及馬術,且為京劇名票,文武不擋。

清廷被推翻,載濤的鐵桿莊稼飯碗被砸爛,無奈只得變賣古玩字畫謀生,並將貝勒府賣與輔仁大學,最落魄時曾在德勝門外以拾破爛為生。但他人窮志剛,做出幾件令人敬佩之事:

一,怒斥侄子:得知侄子在日本人扶持下建偽滿洲國時,他怒髮衝冠,致電譴責,導致叔侄反目;溥儀次年回遵化祭祖掃墓時,日本人令北京滿清遺老遺少們前去恭迎。載濤帶頭抗拒,並挨家挨戶動員其他人抗命,表現出不畏強權的民族氣節。

二,連拒出山:載濤的舊皇親身份和聲望,使張作霖與宋哲元均以優厚條件禮請其出山,均遭婉拒。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厚賢二軟硬兼施,欲令其出任北平市長以配合溥儀完成復興滿洲大業。載濤怒罵侄子毫無民族氣節,聲明絕不同流合汙,面對日本人槍口大義凜然,寧死不從。這種不慕榮利和不懼生死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三,發光發熱: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親自接見在北平擺攤餬口的載濤,並發揮其特長,任命他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載濤煥發青春,親赴西北為志願軍挑選兩萬五千餘匹優質戰馬,並指導年輕人提高業務能力;他還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利用「七叔」的特殊身份,去探望已淪為戰犯的侄子溥儀,做其思想改造工作,囑咐其洗心革面早成新人。溥儀受到很大震動,與七叔盡釋前嫌。

1970年,載濤病逝,終年83歲,葬於八寶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5315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