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三國最厲害的將軍是誰?真是呂布嗎?_三國最厲害的武將不是呂布

天香雲外飄說: 按《三國演義》,虎牢關一戰呂布以一敵三,直到劉備手持雙股劍加入戰團,呂布才敗走了。憑藉這一個驕…

天香雲外飄說:

按《三國演義》,虎牢關一戰呂布以一敵三,直到劉備手持雙股劍加入戰團,呂布才敗走了。憑藉這一個驕人的戰績,溫侯呂布穩坐《三國演義》最厲害的將軍第一把交椅!

按真實歷史上的三國的話,「最厲害的將軍」稱號還沒有定論。貌似周瑜周公瑾倒是蠻厲害的。真實歷史上的周瑜名氣比關羽、趙雲等人還要大得多。宋代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讚譽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還有魯肅,據說真實歷史上的「單刀赴會」對應的人物應該是魯肅,不是關羽。

豹眼看歷史說:

題主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說,其中兩方面呂布能夠獨佔鰲頭,只是在謀略方面差了一些。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那是無人能敵的

呂布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就演義而言,三國有個二十四名將排行榜: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先不去管這個排名是否準確,起碼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將基本上都上榜了。

就這些人說話,單打獨鬥有打得過呂布的嗎?

別的不說,單挑出關羽、張飛,單打獨鬥的話,有幾人打得過他們呢?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備哥仨都打不過呂布,可見在羅貫中筆下,呂布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與張飛戰上五十回合的能有幾人?再與張飛、關羽聯手戰上三十回合的又剩幾人?

除了羅貫中老先生替呂布吹牛,別人都沒有這個實力。

因此,毫無疑問,在演義裡,羅貫中喜歡單挑。以單挑而論,誰也打不過呂布。

演義的問題就不多討論了,誰要是能打過呂布,羅貫中也不幹,準找他麻煩不可。

正史中的呂布,那也是生猛無比,恐怕不在他人之下

演義中呂布如此勇猛,那在正史中,呂布武力值如何呢?

首先圈定一個大體的範圍,然後才好說事。

三國是個模糊的概念,

一般有幾個時間節點:黃巾起義開始、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雛形、曹操被封魏公建國、曹丕稱帝。

其中就有許多學者以羅貫中演義的時間順序為準,也就是從黃巾起義開始。

如果不以這個概念來論,呂布、袁紹、劉表等人都不是三國時期的人,那就沒話說了。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豹眼認為以關東諸侯伐董卓後,至孫權病逝這個時期,作為時間段來說明一下。

這樣,鎮壓黃巾軍的名將皇甫嵩、盧植、朱儁、董卓等人以及三國末期的一些名將如文鴦、羊祜等都不在討論之列。

皇甫嵩等人是一般意義上三國名將的前輩,而文鴦等人又是後輩,差著輩分在一起說事不合適。

就個人武力值而言,呂布還是第一武將

有種說法,漢末三國時期,第一猛將當屬曲義。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武威郡姑臧人也。

曲義,又名麴義、鞠義,生卒年不詳。他本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將,後反叛投靠了袁紹。

其實,曲義投靠袁紹跟呂布當時投靠徐州劉備差不多,是一種半聯盟的形式。

不同的是,曲義替袁紹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呂布只給劉備搗亂。

曲義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特別擅長率領騎兵作戰,為袁紹擊敗公孫瓚立下大功。但由於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被袁紹所殺。

呂布也曾投靠過袁紹,善於騎射,作戰有功,也流露出驕狂的情態。袁紹也想殺掉呂布,呂布看事不好就溜了。

以此可知,呂布比曲義還是心眼多些。

由於三國演義沒有替曲義做宣傳,許多人不了解他,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曲義比呂布還生猛,當屬第一。

正史中的關羽斬顏良跟演義幾乎一樣,關羽絕對是三國最厲害的猛將人選。但比起呂布來,還差了一些。

劉備在徐州期間,與呂布多有交鋒,關羽、張飛都在,可沒有佔到便宜。

三英戰呂布是羅貫中虛構的故事,但也不是絕無道理。在徐州期間,袁術派遣紀靈進攻劉備,劉備求援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就化解了劉備之圍,可見呂布的江湖地位和影響力。

呂布的勇猛絕不是僅僅靠老羅給吹出來的。

就個人武力值而言,呂布當在關羽、張飛之上。

不要說張飛喝醉了酒被呂布打跑了的事。那麼,張飛趁著許褚喝醉了趁機把他刺下馬來,豈能說明張飛就比許褚厲害嗎?(當然,這是演義,但有人就喜歡以此說事。)

豹眼認為,單以武力而言,恐怕沒人打得過呂布。

綜合實力而言,最厲害的將軍非張遼莫屬

既然題主沒有明確交代拼得是武力,那就說說綜合實力的情況吧。畢竟一個將軍,不能僅僅看單打獨鬥的功夫。

豹眼還是先確定一個小組賽,勝出者進入最後淘汰賽。

第一小組,曹魏集團。

能夠有資格報名參加比賽的,也就五子良將及二夏侯、曹真、曹仁、曹休、曹洪、典韋、許褚、張繡、臧霸、鄧艾等人

像司馬懿就別讓他摻和了,他一來就攪局,不好弄了。

第二小組,蜀漢集團。

能夠有資格參賽的就是五虎上將及魏延、姜維。

像諸葛亮、李嚴、蔣琬、費禕等人,都做過大將軍或類似於大將軍之職,也別摻和了。做一下觀眾或者評委也就行了。

第三小組,孫吳集團。

有資格參賽的是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黃蓋等人。

但比較尷尬的是,如果周瑜、呂蒙、魯肅、陸遜、陸抗等人不能參賽的話,似乎不太合理。但這些都是儒將,個人武力值實在是不高哦。

第四小組,魏蜀吳三集團之外的混合聯隊。

呂布、曲義、高覽、顏良、文丑、李傕、郭祀、黃祖等人,也很生猛,可以參加初賽。

經過第一輪循環賽,分別是第一組的張遼、夏侯惇;第二組關羽、張飛;第三組周瑜、陸遜;第四組呂布、曲義代表各自小組勝出。

第二輪採取同城PK,張遼淘汰夏侯惇;關羽淘汰張飛;周瑜淘汰陸遜;呂布淘汰曲義。

別的就不解釋了,只說呂布淘汰曲義是因為江湖影響力大;周瑜淘汰陸遜的理由是,周瑜勝在勇氣上,畢竟周瑜三萬面對曹操幾十萬與陸遜五萬面對劉備五萬不一樣啊。而且是在一片投降聲中,周瑜確實是勇氣可嘉。將在謀,但也在勇哦。

第三輪最後的淘汰賽,首先出局的是呂布,吃虧在於缺乏謀略;其次是周瑜,與張遼、關羽相比的話,似乎生猛不足;最後出局的是關羽,審時度勢的大局觀欠缺。

最終勝出的是張遼,幾乎是戰無不勝,而且勇猛異常。

因此,豹眼認為,三國最厲害的將軍應該是張遼。如果呂布、關羽有人能駕馭得了的話,其威力是核彈頭級別的。可惜的是,制導系統不過關,其威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周瑜呢,優勢在於排兵布陣,但需要藉助其他戰將的威力才能發揮作用。

豹眼最尊崇的就是張遼,既能帶領團隊作戰,又能很好的融入團隊中衝鋒陷陣,真是難得的將才。

豹眼感悟

或許有人對這類問題沒有興趣,甚至感覺無聊。其實,豹眼卻認為這類問題也很有意義。

戰爭不是演義說故事,憑藉的是團隊作戰。能夠帶領團隊及很好地融入團隊是至關重要的。像呂布、關羽,團隊意識就很差,這是他們沒有更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走向社會、進入職場,無論是體制內還是在企業,不管是老闆、領導,還是打工、普通公務員,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現實問題。

如果你帶領團隊,你不僅需要清楚你的優勢在哪裡,你的不足在哪裡,如何發揮優勢,避免短處;如果你僅僅是團隊普通的一員,你就需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同樣是發揮出自己的優勢,避免自己的短處,成為這個團隊不可缺少的一員。

這是一個人的價值所在,如果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或者不能融入團隊,再大的本事也難以立足。

只有研究團隊,弄明白團隊的問題,才能在團隊中做得遊刃有餘,順風順水。

豹眼對於這個問題,只是分析自己的觀點,可能許多友友並不認同,這並不重要。只要能夠給友友們提供一點點思考的提示,豹眼就感覺很有意義了。

對於歷史問題,豹眼的觀點一向是就事論事,認真地討論,而不是隨意扯淡,因為那毫無意義。

註: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歷史笑春風說: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在這些將領中,要挑選出一位最厲害的武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我們的腦海裡最先浮現出來的武將就是呂布。他胯下赤兔馬,掌中方天畫戟,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那麼,呂布就是三國中最厲害的武將嗎?

一、武勇最強的呂布。

呂布的武勇最強是三國時期大家都公認的。在歷史上,呂布作戰一般都所向無敵。他在和張燕的作戰中,就率領少數部下,衝入敵人的陣營中,殺死對方的悍勇之士。這種情況還不止一次發生。他的弓馬嫻熟,在轅門射戟時,向天下人顯露了自己的箭術,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記載。

在呂布成為一股割據勢力後,他的政治能力沒有可稱道的地方,而他的勢力主要就是靠著他的武力支撐著。曹操雖然用兵如神,可是在與呂布的交戰中,屢屢敗在呂布的騎兵衝擊之下。在呂布的強大武力面前,一般的計謀都失去了作用。這也是呂布能夠和曹操糾纏數年,讓曹操拿他沒有辦法的原因。

在袁術出動數萬大軍攻打劉備的時候,呂布去勸解雙方罷戰,隨身只帶了區區二百騎兵。但就是這二百騎兵,就讓袁術的大軍不敢輕舉妄動,聽從了呂布的調停。呂布對自己指揮運用騎兵的能力也很自負。在白門樓上,被俘的呂布對曹操說,自己已經對曹操拜服了,原因投效曹操。將來呂布率領騎兵,曹操率領步兵,天下不足以平定。

曹操聽了呂布的話,一時心動,現出猶豫的神色。這時在旁邊的劉備見勢不妙,趕快上去向曹操指出,呂布過去對他的主公丁原、董卓的所作所為。曹操這才下決心殺了呂布。從這裡可見,曹操和劉備對呂布的指揮騎兵的能力都是認可的。

在古代的時候作戰,騎兵是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在古時作戰,由於指揮手段有限,一旦一方的陣型遭到破壞,接下來就可能會陷入崩潰,導致失敗。因此,騎兵作為突擊力量,就是起到撕裂對方陣型,破壞對方的指揮,造成敵人的混亂,進而徹底打垮對方的作用。

呂布當年就是這樣讓曹操吃盡了苦頭。試想一下,當呂布向曹操請降的時候,曹操怎麼會不心動呢?那麼,呂布就是當時最強的將領嗎?其實並不見得。

這從曹操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在當時,曹操頂著北方袁紹越來越大的壓力。袁紹眼看著就要統一河北四州之地,馬上就要南下。曹操正是用人之際,卻果斷的殺掉了呂布。這雖然與呂布的品行有關,可也從另一方面表現出曹操對他的看法,呂布的能力並不是不可替代的。沒有呂布,曹操依然可以打敗袁紹。

這是因為呂布有勇無謀,只是匹夫之勇。他只可以衝鋒陷陣,而沒有運籌帷幄的能力。而戰爭不是依靠三兩百騎兵就能夠打贏的。如果缺少了呂布,依然有其他人可以替代他,只不過效果比呂布差一些而已。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呂布並不是三國最強的武將。

二、綜合實力最強的武將應該是關羽。

如果從三國君主對武將的看法來說,在他們的心目中,關羽是一個他們念念不忘的人物。從劉備這方面來說,劉備和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在劉備的陣營中,關羽位居武將之首。由於關羽的威名,他人甚至這麼評價劉備的陣營,「蜀小國,名將唯羽。」

從曹操這方面來說,關羽是他一直想要得到的將領。當年他為了收服關羽,用盡了手段。除了封官晉爵,還賞賜金銀美女,宴請關羽,與之分庭抗禮。但是關羽依然在立功報答過曹操後離去。曹操則為關羽的信義所感動,放他離去。

至於孫權這方面來說,在雙方結盟的時候,他依賴著關羽。關羽在鎮守荊州的時候,面對著曹軍的輪番進攻。文聘和樂進、曹仁都打進南郡,與關羽交手。但是關羽從容應對,使得他們的進攻沒有什麼效果。這也為孫權分擔了壓力,使得他能夠在淮南發動攻勢。

可是,當孫劉聯盟出現裂痕的時候,關羽對於孫權來說,如同芒刺在背。孫權認為關羽位居上遊,有兼併自己的心理,對自己的威脅太大。因此,孫權決心奪回荊州。可是孫權要想奪回荊州,關羽就是他必須要邁過的坎。因此,孫權和呂蒙為了對付關羽,經過了多年的準備,動員了全國的力量,不惜向曹操投降,才最後達成了目的。

我們從三國三個君主對關羽的態度,就知道關羽的重要性了。這三位君主,對關羽一個倚重、一個喜愛、一個懼怕。在整個三國的武將中,只有關羽才有這樣的待遇。

而關羽在歷史上的表現,也證明了他自己。關羽身經百戰,在他的戰爭生涯中,有兩個萬人矚目的最醒目亮點。一個是在白馬之戰中,關羽單刀匹馬斬了顏良。在當時,曹操和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交戰。關羽作為曹操的先鋒衝擊敵陣,在萬馬軍中望見了敵方大將顏良的麾蓋。於是關羽衝上前去,刺死了顏良,斬了他的首級而回。整個顏良的軍陣中,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擋關羽,袁紹的大軍因此大敗。

這次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行動,是在歷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史實,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關羽也因為這次壯舉而名聞天下。除了黃忠在定軍山之戰中,於混戰中斬了冒失的夏侯淵,就只有張遼在白狼山斬殺蹋頓單于可以相比了。不過黃忠和張遼的難度要比關羽小得多了。

第二個亮點就是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了。在這一次戰役中,關羽把他的軍事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從兵力來說,關羽率領三萬多人馬,這其中還有一半是水軍。而曹仁和于禁的援軍加起來有近四萬人之多,還都是步兵。就即便是這樣,關羽在陸戰中,還是把兵力超過自己步兵兩倍的曹軍打得閉門不出。

從指揮能力來說,關羽是三國時期唯一的能夠指揮全兵種的名將。他不但擅長陸戰,打得曹仁、于禁聞風喪膽,還擅長水戰,能夠出奇制勝。關羽在這場戰役中,利用襄樊地區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時機,動用水軍,水淹七軍,以極小的代價全殲了于禁的三萬精兵。

這使得曹操在這一地區的防禦兵力幾乎被關羽一掃而光。關羽在當時威震華夏,風頭一時無二,連曹操都不得不考慮遷都來躲避關羽的鋒芒。這次戰役的勝利,關羽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他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全軍敵人援軍,這是在冷兵器時代很難找到類似的戰例的。這也顯示了關羽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整個三國時代,是沒有人能夠和關羽媲美的。因此,說關羽是三國時期綜合能力最強的武將,是當之無愧的。

結語:

三國時期的武將,如果說武勇最強的武將,自然是呂布莫屬。他率領騎兵,所向披靡,天下找不到他的對手。呂布依靠他的武勇,就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連用兵如神的曹操在戰場上都吃盡了呂布的苦頭。

但是,呂布這個人有勇無謀,只是匹夫之勇。如果按照綜合實力來說,最強的武將非關羽莫屬。關羽的武勇雖然不如呂布,但是他卻力壓其他武將一頭。在白馬之戰中,他單槍匹馬在萬馬軍中斬了顏良首級,顯示了過人的武勇。

在指揮作戰方面,關羽既能指揮騎兵,又能指揮步兵,還能指揮水平,堪稱全能武將。他作戰有勇有謀,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關羽的性格過於自傲,因此遭到了敗亡的命運。可是就算是關羽失敗,也是敗在曹操和孫權兩家的全部兵力夾擊之下。為了對付關羽,兩家動員大半個天下的兵力,使盡了陰謀詭計。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關羽的厲害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ydz土農夫說:

三國時期根本沒有呂布,呂布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他不是三國時代的人。三國是從曹操的兒子曹丕廢除漢獻帝後在公元220年才自己稱帝,後來又隔了一年劉備才成立蜀國,後來又隔了幾年孫權才成立吳國,才行成歷史上的三國。

從嚴格意義上講,曹操都不算三國的人,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諸葛亮草船借箭,還叫士兵高聲叫喊:「多謝曹丞相箭」。那段時間曹操一直跟漢獻帝當丞相,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強制要漢獻帝封他為魏王。到死都沒有成立三國,既然曹操都不算是三國的人,那呂布就更不算了。

當然,《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可能一開始就從曹丕寫起走,必然要把三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如果呂布算三國的人,那麼黃巾起義軍算不算三國的人呢?好比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寫這本書必然要從孫中山,袁世凱寫起走,那麼他們算不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呢?肯定不算。

那麼三國最厲害的將軍數誰最厲害呢?我認為首推關羽,他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是何等的威風啊!從溫酒斬華雄起,到斬顏良、誅文丑,再到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到華容道義釋曹操,為建立蜀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那麼關羽為什麼又敗在陸遜的手裡呢?所謂量大失荊州。就是由於他太自負了,根本沒有把東吳的武將看上眼。確實他幾十年未嘗敗績,再加上他敗走麥城,死時已經58歲了,人上了年紀必然體力大不如從前了。

關羽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首,他連黃忠都沒有看得起,足見其武藝之高。關羽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各地都修有關爺廟,千百年來,享受著人間的香火。那麼人們為什麼崇拜關羽呢?一個是他的武藝高強,另一個是他的義。

70後大叔講歷史說:

呂布只是《三國演義》中武力值最高的猛將,在真實歷史上最厲害(綜合起來看)要數關羽、關雲長了。

後世有很多人瞧不上關羽,是因為他「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不僅被俘殺,而且使蜀漢喪失了大好局面,間接害了劉備身死,可謂百罪莫贖,即使後主劉禪都不待見他,追贈諡號「壯謬」。

其實這樣說的人大多人云亦云,不了解當時圍繞荊州展開大戰魏、蜀、吳三方的實際情況,也不知道關羽憑一己之力,獨自對抗眾多頂尖謀士的算計和勇猛武將的挑戰。

在探討荊襄大戰之前,我們先來說說關羽的武力如何,相必關羽作為「萬人敵」的猛將,應該無人非議吧。

關羽的武勇

《三國演義》中關羽「三英戰呂布」、陣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誅殺文丑這些事大都不存在,實際歷史上關羽最出彩的一戰,也就是在白馬渡一戰中,於萬軍中取了敵軍統帥顏良的首級被後世所有武將所推崇。

不管是因為顏良大意,還是關羽偷襲,總之古今中外能做到此事的武將沒有幾人,僅此一件事奠定了關羽武廟中的地位,甚至因為他忠義的形象,在明清之際更被尊為武聖。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其實關羽的一生最輝煌的時刻,正是荊襄之戰,雖然戰敗身死,但其「威震華夏」的形象當時確實震撼到了每一個人。

三國之兵力對比

關羽作為武將的勇猛應該沒有人在說三道四,其實他的統帥帶兵能力一直被人低估。要說一個將軍多麼厲害,就要拿一個參照物作比較,可以是手下敗將,也可以是強大的勢力。

在這裡,要著重分析的是,關羽在荊州到底面對多麼可怕的對手。

1、蜀國在荊州的軍力

劉備入蜀時,帶走了龐統、張飛等主力大軍。在戰事不利時,又調遣諸葛亮、趙雲帶兵助戰,當時把關羽獨自留下鎮守荊州防線,手下只有2萬正規軍。

在他帳下受其節制的文武官員大貓小貓兩三隻,包括:武將有糜芳、廖化、關平、傅士仁;謀士有馬良、伊籍、向朗、糜竺等。

加上梁、郟、陸渾群盜投靠關羽的1萬民軍,戰役期間關羽所能指揮的總兵力只有3萬多人馬。

2、魏國襄陽、樊城、宛城的軍力

關羽是進攻一方,曹仁是防守一方,魏國在樊、宛區域的防守兵力在2萬左右,又先後增援了4次,總兵力達到了10萬。

參與此次作戰的魏國謀士和武將有很多是公認的三國頂級存在,包括:武將有曹仁、于禁、徐晃、龐德、張遼、呂常、徐商、呂建、殷署、朱蓋等;謀士有司馬懿、董昭、滿寵、蔣濟、桓階、趙儼等。

3、吳國偷襲荊州的軍力

吳國趁關羽不備,派出偷襲荊州的兵力在4萬左右,再加上後期投降的糜芳、傅士仁部1萬人,總兵力達到5萬人馬。

參與偷襲計劃的謀士和武將,包括:武將有呂蒙、蔣欽、潘璋、朱然、陸遜等;謀士有諸葛瑾、虞翻、吳範、全琮等。

威震華夏之冠絕天下

關羽借曹魏內亂攻打襄樊,很好地策應了劉備在漢中與曹軍對峙的戰略局面,靠四萬軍隊、兩郡的後勤補給打得三國時期最強的魏國一敗塗地,甚至有了讓曹操遷都的想法,殊為不易。

關羽此次作戰是先勝後敗,尤其是在跟魏國作戰時,打出了冠絕天下的戰績:

1、關羽施計水淹七軍,打得曹魏于禁、龐德率領的第一波援軍4萬人馬全軍覆沒,斬了龐德,降了于禁。

2、硬拼徐晃率領的第二波援軍1萬人,使得徐晃多次無功而返,最終也沒能解救出曹仁部。

3、第三波徐商,呂建領軍助戰,還是不能攻破關羽的包圍圈;第四波殷署,朱蓋帶十二營士卒支援,前後總兵力達到10萬,才迫退了關羽。

由上可見,襄樊攻防戰和荊州爭奪戰集中了魏、吳兩國頂級的猛將和謀士,陣容之豪華世所難見,而且這兩國私下密謀針對關羽的計謀一環連著一環。

雖然關羽在此次大戰中也犯了冒進和輕敵的錯誤,但說句公道話,按照蜀國當時的實力,只靠兩郡之力,片面之將無論誰去守荊州,結果也不可能守得住。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荊州之戰是關羽的敗亡之戰,也是其最輝煌的一戰,凸顯了他武將的勇猛,也不乏作為主帥的智慧閃光。

大白白野說:

正史三國時期最厲害將軍應該是威震華夏的關羽,合肥逍遙津之戰大敗孫權的張遼,大破高句麗的毋丘儉,會用兵的鄧艾,有遠見的將軍羊侃,指揮夷陵之戰的陸遜。

呂布算是東漢末年名將,號稱「飛將」,嚴格地講不應該算三國時期的將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54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