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醫院裡的行政人員比臨床醫生工資還高,這樣合理嗎?_醫院行政崗和醫生哪個好

博學畫板ZQ說: 醫院裡的行政管理人員這些年來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比例大增,他們的工資由管…

博學畫板ZQ說:

醫院裡的行政管理人員這些年來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比例大增,他們的工資由管理崗位決定;臨床醫生本科、碩士、博士比例很高,工資由技術職稱決定。行政管理人員拿平均獎金,這就決定了臨床科室的醫生有的高於平均獎,有的低於平均獎,這是公立醫院的頑疾、死穴,無法解決。民營醫院就沒有這個困擾,臨床醫生工資收入一定最高的。

用戶鄉野樵夫說:

行政人員工資高不高暫不論,但行政人員配比過高,佔據了大量資源,卻是不爭的事實;由於資源有限,無法投入過多的財力招聘更多的醫務人員,迫使現有有限的醫護人員,面對與日俱增的患者,只好一個人幹多個人的活,工作量與收入嚴重不成正比,異常辛苦,而行政人員配比充足,工作舒適,若精兵簡政,適當削減並檔部分行政人員,騰挪出資金招聘更多臨床一線工作人員,既能緩解看病難,又能減輕臨床一線壓力,同時又能調動行政人員的工作競爭力和積極性,使有限的資源更充分的用在刀刃上。

曉君zj說:

醫院裡的行政人員比臨床醫生工資還高,如果真是這樣 ,就不合理。

這樣的事情,我們醫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也是這樣做的。

後來我們醫院的政策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我還在上班的時候,醫院的政策是向臨床一線傾斜的。

有一條規定,只要有一個臨床科室拿不到獎金,行政部門的人就沒有獎金。只有全院的臨床科室都有獎金,行政部門才可以拿全院獎金的平均數。

行政科室的人員的工資,和臨床一線對行政科室人員的滿意度調查掛鈎,具體到分數。

所以,行政科室的人員,對臨床科室的實際問題,解決得很好,不用請客吃飯的討好,實現了,臨床科室是圍著病人轉,行政人員是圍著醫生護士轉,醫院的氛圍很好,後來,大部分行政人員都是滿意度非常滿意的情況,臨床科室一個比一個好,有一些有資質的行政人員,自願到臨床一線科室工作,有的後來還當上了主任,護士長。

醫院走上了良性循環,人人都在想工作的事情,沒有遲到早退的事情,有的醫生忙的三天三夜沒有回家的。改變了,行政部門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也改變了拿著護齡補貼,不幹護士的活的情況。

有老年的護士長,在最繁忙的內科工作多年,要求去醫院行政部門工作,一去才知道,行政部門的工資和臨床一線的工資差的有點多,就向領導提了提,醫院又適當提高了行政人員的獎金,皆大歡喜。

剛強膽壯陳明說:

醫院配備行政人員本身就不合理,這方面可以學習日本公立醫院的經驗,儘管日本醫院沒有一個行政管理人員,不過,日本公立醫院卻擁有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來自政府機關,屬公務員編制,拿低廉的公務員工資(日本醫生的工資大約數倍於公務員工作,醫生中的教授工資是公務員的十倍)。日本公立醫院自身不但沒有管理人員,也不僱傭一個後勤人員,醫院後勤均由社會上的公司負責。

自在凡塵子說: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每個臨床人員都有八百字肺腑之言要講。不吐不快。

一、在醫院裡,行政才是臨床的盡頭。

行政人員比臨床醫生工資還高。合不合理?不合理,但也合理了那麼多年了。在醫院裡,行政人員的地位是遠高於醫生的。行政是管理層,醫務人員是被管理群體。於是很多人擠破頭想要去行政崗。

二、在醫院行政人員眼裡,技術職稱再高,沒有行政職務者都是底層打工仔。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這一點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韓愈在《師說》中就曾說過:「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就連被尊為「醫聖」的張仲景都未見於正史,古代醫生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三、醫院一般科室待遇不如行政崗位

行政人員拿的獎金叫院平均獎。就是全院所有科室獎金的平均數,除了骨科,icu,眼科這些重點科室,他們到手的獎金比很多普通科室的醫務人員都要高。

而且所有福利待遇,和臨床人員都一樣,就拿前段時間放開來說,明明衝鋒陷陣是醫務人員,發放抗疫補貼時,行政人員卻和臨床人員一樣。你說合理嗎?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醫務人員提到行政人員背地裡就恨的牙痒痒。但見了面又和顏悅色,沒辦法,說是行政服務臨床,實則是行政領導著臨床一線。你能跟領導叫板嗎?

臨床人員每天披星戴月累死累活的工作,行政人員朝九晚五,不用上夜班,不用擔責,不用與患者家屬迂迴,節假日到點就休息。

除了少數幹實事的,很多都是打個卡,每天到辦公室喝茶看報的。本來是臨床人員養著行政人員,結果人家拿的錢還比你多。但是你看不慣又幹不掉,因為人家根基雄厚。

四、臨床醫務人員對醫院行政管理人員存在「偏見」的問題由來已久,卻不僅僅是獎金分配的原因。

主要還是行政人員太多了。像一座山,壓在臨床人員身上,做不到精兵簡政,便只能負重前行。

醫療資源不足,臨床人員該擴充,但僧多粥少,擴充不了;行政人員該削減,又減不了。掙錢的人少,分錢的人多。矛盾便日漸凸顯了。

疫情三年,奔赴抗疫一線的是醫務人員;感染累倒甚至付出生命的是醫務人員;被網暴,被揮向屠刀的還是醫務人員。創收的是他們,受傷的還是他們。

平心而論,臨床醫務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對於醫院運營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臨床為主,行政為輔。才能共同促進醫療體系的發展。

問題是,如今很多醫院的現狀是本末倒置,一家5000人的醫院,光行政人員能達到2000人,這就是現狀。雖然具體數據並不準確,但行政管理人員在醫院總職工中佔比很大,這是不掙的事實。

不是說不需要行政人員,每個部門都有存在的意義。但並不是每個人員都必不可少。兩個人能完成的工作崗位,設置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名額,那這些多出的人員,無疑就成了臨床的負擔。

而這些行政人員,主要來源於轉崗的臨床醫務人員。跨崗的其他領域管理人員。更多的是魚龍混雜的「安置人員」。很多時候,領導並非是不想動,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些年醫改,降低了藥價,降低了醫療耗材費用。在逐步減輕老百姓就醫和醫保的壓力。但各種DRG、單病種付費、績效考核,把壓力全給到了臨床。

市場經濟裡,最大的成本便是人員成本。如果有一天醫院能去除過多的行政人員,降低醫院的運營費用,把有限的資源更多傾向於一線臨床。

招聘更多的醫務人員,提高醫患比例,一來可以減輕醫務工作者壓力;二來也可以緩解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再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患矛盾。

關你球事說:

哪個醫院?哪個科室?誰?工資條曬出來,別張口就來。同級別的比,你別拿行政高級職稱的跟臨床初級職稱的比,或拿行政在編的和臨床合同的比,就同級別的同為在編或合同的比。

同所醫院級別職稱,同為在編或合同,行政收入比大部分護士收入低。

流浪江湖的斯坦森說:

醫改的核心不是降低藥價,更不是強化醫生的考核,而是要去除醫院過多的行政人員,降低醫院的運營費用,真正以市場化的觀念來處理醫患矛盾,市場經濟告訴我們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人員成本,但如果你去醫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找個醫生真不容易,因為醫院醫生佔比太少了,看病難不是價格貴是醫生太少排隊太久了,價格只是次要因素,善待醫生善待知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549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