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戰場上擊斃"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有多難?_美國士兵被擊斃

滄海一滴說: 在戰場上廝殺,如果是想要擊斃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士兵,你除了是不考慮退路,不考慮後路,不想要事後…

滄海一滴說:

在戰場上廝殺,如果是想要擊斃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士兵,你除了是不考慮退路,不考慮後路,不想要事後逃走,不想要全身而退。而且是槍法特別精準,有一種大無畏的,慷慨赴死的精神和勇氣,敢於亮劍以外。還得緊緊地把握住那個稍縱即逝的機會,不然你是永遠也達不成那個目標的。

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那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如今的美軍,都是武裝到了牙齒的,是採取的體系化作戰模式,不是單兵種出動的,單打獨鬥的士兵個體衝擊。他們的後勤保障完善健全,其效率之高,完全出乎你的想像。美軍火力覆蓋十分兇猛,幾乎沒有死角。美軍的進攻火力強度,海陸空配合的力度之強,現代化的科技水平之高,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無人能及的。

就算是你僥倖在戰場上擊斃了一名美軍士兵,你就徹底地暴露了自己的方位。你招來的火力報復,火力覆蓋很可能就是十倍百倍以上的,你還想僥倖逃生嗎?美國人打仗,從來都是不吝嗇鋼鐵炸彈,武器彈藥的。如果是能夠用武器彈藥來解決的問題,他們是絕對不會用士兵的生命去冒險犧牲的。

如今的現代化戰爭,有強大的戰場預警系統,偵查系統,講究的是制電磁權,制空權,基本上都是依靠空軍先打頭陣,依靠空軍對陸軍的降維打擊。空軍的飛機在空中巡迴俯衝,對地面目標進行全方位的攻擊,進行徹底的摧毀,為陸軍的進攻掃清了障礙,清除了安全隱患之後,陸軍的地面部隊才會發動進攻,進行地面的佔領,基本上就是去打醬油,去打掃戰場了。因為美軍的空軍太過於強大,在全世界是沒有對手的。美軍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真老虎,面對嚴酷的現實,承認這個差距並不丟人。會讓你在制定戰略戰術,在面對美軍時更加清醒和理智一些。

就拿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跟我們國家都有關聯的韓戰和越南戰爭來說吧。在那兩場戰爭中,美軍都是敵方的主角。我們這一方都聲稱是我們,是朝鮮,是越南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嚴格說來,這種說法當然也沒有錯的。戰爭打到後來,就是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局面,雙方都是在不斷地消耗本錢。因為虎視眈眈的蘇聯,都是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美軍確實是不願意再拖下去,再糾纏下去了,最終是選擇了妥協,接受了停戰談判,罷兵休戰。選擇了和平談判,體面地撤軍退出。

那兩場戰爭,都是在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進行的。都是在我們的家門口打的,應該說我們都是佔據了主場之利,主場優勢的。其結果又如何呢?朝鮮和越南被完全打爛了,變成了一片滿目瘡痍的戰爭廢墟。在激烈的戰場拼殺中,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下,傷亡人數至少是在幾百萬以上。而美軍陣亡了多少人呢?在整個韓戰中,美軍陣亡了有5萬人左右。我們的志願軍犧牲了有19萬多人,官方公布的傷亡數字是39萬左右。在越南戰爭中,美軍也是陣亡了有5萬多人。

就拿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來說吧。志願軍第九兵團的三個軍長途跋涉,秘密地進入長津湖地區進行潛伏,目的就是要來一個突然襲擊,搞個一鍋端,以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包圍並吃掉美軍的陸戰一師。結果是根本就做不到,拿不下來。因為美軍的火力太過猛烈了,又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手中只有輕武器,缺乏後勤補給的志願軍,只能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饑寒交迫,去衝鋒陷陣,去跟美軍拼命。代價高昂,損失慘重,有數萬人傷亡,一個兵團將近20萬人馬,基本上是被打殘了,元氣大傷,很久都沒有恢復來。陸戰一師卻從絕境中逃出生天了。

長津湖戰役最大的亮點就是成建制地消滅了美軍有名的王牌部隊——北極熊團,還繳獲了他們的團旗,擊斃了他們的團長麥克萊恩。其實,擁有兵力4000多人的北極熊團並沒有被全殲,被志願軍在戰場上擊斃的,只有2000多人。其餘的人,有的是失蹤了,有的是逃跑回去了。而志願軍付出的代價是,傷亡人數,是它的10倍以上。

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以南。把朝鮮保住了,我們的戰略目的是達到了。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在美軍的強大空中轟炸,火力覆蓋下,在美軍的武器裝備的絕對優勢下,志願軍的傷亡人數,是美軍的若干倍,高達數十萬人。

兔哥哨位說:

美軍的兵員成本高昂,特別是那些陣亡的士兵的撫恤金更加豐厚,所以,美軍最怕打仗死人太多。但是,打仗死人是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於是美軍就在如何防護士兵生命上下功夫。縱觀全球各國軍隊,美國是最重視士兵單兵防護裝備研發的,有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研發工作。當然,美軍的單兵防護裝備也是軍工產業生產商賺取軍費蛋糕的一個手段。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利益集團總是左右美國的戰爭行為,然後就可以生產大量軍火賺的腦滿腸肥,單兵防護裝備的生產商也是如此。有一點需要注意,並非是美國多仁慈,而是這些軍工複合體利益集團利用媒體推波助瀾,不給士兵有效的單兵防護美國民眾都不幹。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美軍士兵的單兵防護裝備確實是「武裝到了牙齒」,並向著類似機器人的樣式發展。

美軍防彈衣裝備歷史比較早,防彈衣的發展節點應該說是凱夫拉和芳綸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被發現後,對防彈衣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防彈衣的糾結之處在於重量於穿著舒適,以及管用之間的矛盾糾結。凱夫拉、芳綸等高分子材料雖然重量輕,但對於手槍子彈的防護尚可,要對付步槍子彈的打擊有點勉強。於是,美軍採取了再加上鋼板、陶瓷插板的軟硬兼施的防彈手段。美國防彈衣的抗彈性目前處於III級保護水平(美國防彈衣分為I級、IIA級、II級、IIIA級、III級、I V級6類),這個類別的防彈衣在胸部前後加入一個重2.6公斤,18毫米厚,300x250毫米的陶瓷插板。可以防禦7.62x51毫米,初速800米/秒的普通彈打擊,這個理論上可以防禦AK47級別的步槍子彈了。美軍裝備的基本都是這個級別的防彈衣,更高級別的IV級防彈衣局勢美軍士兵家屬為了孩子們安全自掏腰包購買的。

IV級防彈標準的防彈衣也是採用插入陶瓷插板的設計,插板厚度21毫米,重量達到了3.3公斤,要求能夠抵禦初速850米/秒,M1級別的步槍穿甲彈的打擊。美軍目前的防彈衣要求是擋住直接命中胸口的敵方子彈、阻擋簡易爆炸裝置產生的高溫金屬碎片、保護頭部免遭災難性的戰鬥碰撞,這是美軍目前的理想要求。從美軍的作戰來看,防彈衣確實是減少了美軍士兵的傷亡率,但是,也不是網絡上吹噓的萬無一失。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死亡人員看似不多,2442名美軍士兵陣亡,另有20666名美軍士兵負傷。但是要看到塔利班的武器裝備並不先進,也沒有大規模的近距離戰鬥,也說明了美軍防彈衣並做不到決定的保護。當然,從大量美軍士兵負傷來看,防彈對於美軍士兵要害部位的防護還是有作用的。

雖然美軍士兵的單兵防護裝備齊備,但也有其缺點,目前美國使用的防彈衣重量約為35磅(約15.9公斤),如此重量在加上武器裝備重量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導認為,在近距離戰鬥中,士兵單純依賴防彈衣是不夠的,必須巧妙移動,隱蔽,也就是說,戰場上要生存下來,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運動「速度」和裝備「重量」。戰場士兵因戰場環境而快速疲勞是一個現實問題,因此,防彈衣太重會影響到士兵的戰鬥力。

美國又要研發新的防彈衣,據說新防彈衣比以往的防彈衣輕八分之一,而防彈效果比過去的強14倍,新材料強度比鋼材的耐衝擊性高出64%。並且把四肢、軀幹都保護起來,穿上這樣的防彈衣,美軍士兵可就真的是一個機器人了,不過,什麼時候出來還不好說。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就奈何不可他了,根據武器裝備矛盾對抗的規律,矛的進步始終是強於盾的進步。用來殺傷有生力量的武器裝備很多,即便是輕武器也可以通過改進口徑,或者是提高初速,提升彈頭侵徹力來破解美國武裝到牙齒的單兵防護裝備。目前美國的防彈衣並不先進,最先進型號是大國的,美軍並沒有裝備,原因是自己搞軍工產業生產商賺的更多。總之,美軍的防彈衣並不能讓美軍士兵絕對安全,其水平並不是最好的,與虛弱的對手打反恐作戰都不安全,更不用說與強國對抗了,別把它看的太高了,沒這麼厲害。

(以上是兔哥哨位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哨位,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要分為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正規作戰。

有個電影叫做《奪金三王》講述了海灣戰爭結束後,一個美軍少校與三個士兵發現薩達姆的一個秘密倉庫中,放著搶走科威特的黃金,並開始奪寶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一群美軍步兵大搖大擺的處理,一隊隊舉手投槍的伊拉克士兵。

此時有個已經投降的伊拉克士兵,可能反悔了,突然操起一支AK47做出要射擊的樣子。

一個美軍中士眼見槍口就要對準自己,只得搶先開槍,將這個伊拉克士兵擊斃。

大家知道,隨後這群美軍士兵做了什麼事情嗎?

他們蜂擁衝上來,同這個伊拉克士兵的屍體拍照。

為啥?

他們這些步兵根本就沒有參加過戰鬥,甚至沒有看到過伊拉克士兵的屍體,薩達姆就投降了。

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正規作戰,伊拉克軍隊被擊潰,美軍收復了科威特,並且將薩達姆最強的共和國衛隊殲滅和重創大半。

此戰,伊拉克傷亡10萬人(其中死亡2萬人),被俘9萬人,一共損失接近20萬軍隊。

另外,伊拉克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

相比伊拉克的重大損失,美軍僅僅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總數才606人,同伊拉克軍隊交換比為1:600以上。

另外,美軍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損失飛機56架、坦克35輛、艦艇2艘。

如果說海灣戰爭美軍還有些損失,1997年轟炸南聯盟就幾乎沒有損失。

從1999年3月24日開始,轟炸持續了78天,塞爾維亞共有25000多棟民宅、14個飛機場、39處醫療保健設施、18個幼兒園、69所學校、176處文化古蹟、44座橋梁以及470公裡的公路和595公裡的鐵路被炸毀,直接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傷亡數萬人。

此戰,北約共出動1150架次戰機,實施2300餘次空襲,投放了近42萬枚、總計達22000噸的炸彈。

在狂轟濫炸下,南聯盟被迫屈服。

實力並不算強的塞爾維亞軍隊,也受到嚴重打擊。

北約空襲摧毀坦克與自行火炮93輛,受損率佔26%;裝甲運兵車153輛,受損率35%;火炮389門,受損率52%;其他車輛339輛。打死打傷塞爾維亞軍人5000人(其中炸死2500人)。

北約自身僅損失飛機2架,無人機15架,人員無一傷亡。

美軍被擊落的F117A只有一個飛行員,跳傘6小時後被美軍第24陸戰遠徵部隊搜索與救援部隊的MH60G直升機救走。

要知道,這都是幾十年前的戰爭了。

現在美軍的無人化又有很大提高,如果僅僅是局部戰爭,他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使用地面軍隊。而由於美國空軍無人化程度高,作戰體系成熟,想要擊落美軍載人飛機並不容易。

退一步說,就算擊落幾架飛機,美軍不過損失幾個飛行員而已。

第二,治安戰。

治安戰可就完全不同了。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種特殊的城市戰、城鎮戰、巷戰。

敵人隱藏在城市中、街道中,以老百姓為掩護進行各種伏擊,目標主要是巡邏隊或者駐紮營地。

對於這種治安戰,目前各國都沒有好的辦法,人員傷亡是不可避免的。

2021年8月31日,美軍所有部隊已經撤離阿富汗,前後一共死亡2500人。

看起來似乎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的16倍,非常驚人。

其實 ,真實長達20年的總死亡數字,那麼平均一年美軍不過死亡100多人,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也就一個連的兵力。

而塔利班弄死這100多個美軍,也是很不容易的,一般採用地雷、汽車炸彈、路邊炸彈、狙擊槍、火箭筒、手榴彈,或者乾脆近距離用自動步槍掃射。

相反,塔利班至少死亡2萬人,被殃及的無辜平民死傷至少20萬人,阿富汗有1000多萬民眾因陷入戰爭中。

需要說明的是,大部分美軍是死於路邊炸彈的。而塔利班使用路邊炸彈時,絲毫不顧及自己的民眾。

大赦國際調查表明,僅僅2006年有756名阿富汗平民死於塔利班的自殺炸彈和路邊炸彈,而被炸死的美軍只有一二十人。

所以,治安戰中確實可以殺掉一些美軍士兵,但代價也是明顯的,就是民眾要遭殃。

其實,2007年阿富汗發生的襲擊事件中,共有8000人被殺,其中6000多人為塔利班襲擊分子,一般是被當場擊斃。

但另外有1500多平民遭殃,其中900人是被路邊炸彈殺死,還有600人被阿富汗政府軍和駐阿外國部隊的誤殺。

海事先鋒說:

擊斃美軍?這可是個技術活!

對於一些國家、武裝組織來說,擊斃1個美軍是要費很大力氣的,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系統性工程」;但是對於另外一些國家,比如俄羅斯和東方大國而言,這件事情就要簡單很多了。先說說第一種情況吧,對於軍事上的小國、弱國來說,想要在戰場上擊斃美軍,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圖為在撤離阿富汗之前,在阿富汗巡邏的美軍。在阿富汗戰爭爆發至今,有2000多美軍在阿富汗陣亡。

就拿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來說,此戰伊拉克軍隊付出了巨大傷亡,承受了約10萬人的傷亡,這其中陣亡的就達2萬多人,另外還有9萬人被俘虜。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下,伊拉克軍隊的技術裝備也損失慘重,前後約有300多架作戰飛機、3800多輛坦克、1400多輛裝甲戰車、2900多門火炮、140多艘艦艇被擊毀、擊落、擊沉,整個軍事體系徹底崩潰。

圖為海灣戰爭中飛越戰場的美軍戰鬥機部隊,海灣戰爭打垮了伊拉克、打醒了全世界。

但是對於美軍而言,這場戰爭的損失並不是很大。美軍參戰部隊僅僅陣亡148人,另有138人非戰鬥死亡,總共不到300人;另外負傷的人數也不多,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總共也就3000多人。和伊拉克軍隊損失比起來,交換比達到了1比600,優勢極為明顯。技術裝備方面,美軍僅僅損失各類型飛機56架、坦克35輛,另有2艘軍艦被伊拉克布設的水雷所傷。

圖為海灣戰爭中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一般國家哪能應對得了這種攻擊。

由此可見,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幾乎沒有對美軍構成什麼殺傷,當時的媒體都鋪天蓋地的宣傳美軍以「零傷亡」代價就擊敗了伊拉克,海灣戰爭也因此被稱為是現代戰爭的第一戰,打醒了全世界,此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對海灣戰爭進行了細緻研究,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推動自己的軍事革新。為何說他是現代戰爭的第一戰呢?因為他有4個主要特點,也是現代戰爭的最大特點:

圖為海灣戰場上的美軍。

第一是空軍制勝,美軍依靠38天的連續空襲,就幾乎打垮了伊拉克的軍事體系,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僅僅依靠空軍就能決定戰局的戰爭。第二是聯合作戰,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實現了海陸空和海軍陸戰隊4個軍種的高度聯合,空軍和地面部隊的配合日臻完善和成熟,在作戰指揮層面,諸軍兵種實現了聯合指揮,而不是劃分軍種「各打各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大兵可以直接呼叫空軍戰機的支援,極大提升了戰爭效率。

第三是非接觸式戰爭,美軍在實戰中大量使用了防區外攻擊手段,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戰斧」式巡航飛彈,射程超過2500公裡,從海上艦艇大量發射,直接在開戰第一時間就摧毀了伊拉克的國土防空和作戰指揮體系,士兵向打遊戲一樣,按下發射按鈕就能消滅敵人,不用直接和敵人接觸;第四是精準高效,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大量運用了遠程精確攻擊手段,使用了雷射制導炸彈、衛星制導炸彈等高精度武器,戰鬥機一次出擊可以攻擊最少4個目標,比起過去的航彈凌空轟炸效率高了很多,打擊的毀傷效能也得到了提升。

有這4個特點,伊拉克軍隊敗下陣來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可以讓美軍幾乎零傷亡。從這個角度來看,以伊拉克這樣的軍事實力,想要擊斃一些美軍,實在是很難。當然,如果戰場從正面轉移到後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到目前為止,美軍傷亡已經超過5萬人,其中4000多人陣亡,47000多人負傷,這樣巨大的傷亡,事實上都是在正面作戰完成後,美軍在治安戰中受到的打擊。因此對於伊拉克這樣的國家而言,想要擊斃美軍,必須要等到治安戰、遊擊戰階段了。

不過,對於俄羅斯或東方大國這樣的世界級軍事強國而言,事情就很簡單了。俄羅斯擁有完善而先進的軍事體系,且先不說俄羅斯核武器、洲際飛彈足以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單說是常規作戰,俄羅斯也可以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事實上,美軍所有的武器,都能在俄羅斯找到性能相似、功能接近的武器,俄羅斯和美國完全可以你來我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互相出擊。

圖為在阿富汗街頭巡邏的塔利班武裝,他們在阿富汗戰爭中,給美軍造成了一定的殺傷。

舉個簡單例子,俄羅斯空天軍裝備了一種特殊改造的米格-31K截擊機,可以掛載「匕首」式高超音速飛彈,射程1000公裡左右,命中精度在圓概率誤差10米以內,而且這種飛彈飛行速度高達7馬赫以上,幾乎無法攔截。使用該飛彈對航母進行打擊時,可以一發就重創航母,2發就能將其擊沉,而一艘美軍航母就有3000多人在上面,此時的戰爭規模就遠非海灣戰爭可比了。

總而言之,要對付美軍還得靠強國,一般的國家除非在遊擊戰中想辦法,否則對付美軍的辦法還真的不多,對小國來說,「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幾乎就是難以戰勝的。但是對於大國、強國來說,對付美軍的辦法很多,即便最後戰敗,也會同樣給美軍構成重大殺傷和損失,絕不會讓美軍輕輕鬆鬆就能取勝。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說:

大家至少對韓戰和越南戰爭耳熟能詳,畢竟這是大老美在亞洲戰場的噩夢,但在這兩場戰爭當中,美國人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1、在很多年前,我們曾長時間宣稱在韓戰中共消滅美軍39萬人,甚至不少歷史人物還在公開場合強調過這個數字。但實際上,根據各方面的考慮,大老美在朝鮮戰場的陣亡和失蹤人數加起來也不過62000多人。

而為了實現這樣的戰果,我們又付出了多大的代價?答案是有183000多志願軍犧牲,另有25000多人失蹤,總人數超過20萬。要知道,即便是當年的三大戰役,我們的犧牲人數也才6萬多人,朝鮮戰場的慘烈可想而知。

2、而接下來的越南戰爭,則成為了困擾美國老兵長達幾十年的噩夢,很多美國老兵甚至到死也沒有從戰爭的陰影中擺脫過來。但實際上,在這場近十年的戰爭中,美國人的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也才只有六萬出頭。

而為了得到這樣的戰果,先不說前蘇聯和我們在背後的支持,僅越南自己就有正規軍和遊擊隊,共計超過140萬人死亡。而在他們的代價之外,僅我們給越南的各項援助,總數就已經超過了203億美元。也就是某部電影中曾強調過的,200多個億養了一個狼崽子。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1986年,近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吸引的外資也才160億美元,給越南的這筆錢足可以讓我們再來一個輝煌十年。

至少我們還記得連續劇《亮劍》中,孔捷跟他的兩個老戰友聊起了韓戰的故事,在他的講述中,曾提到志願軍的一個師包圍了美軍的一個營,可戰鬥打了兩天兩夜,卻硬是啃不了這幾百人。這並不是連續劇的誇張,而是實打實的現實。

在當年的入朝作戰之前,我們曾經也保持過樂觀的狀態,甚至還做過初期儘可能的全殲美軍師級單位為目標。可後來的無情事實告訴我們,別說是殲滅美軍一個師,就是一個團,我們都很難達成這個目標。

即便是我們曾經宣傳的殲滅美軍北極熊團的戰鬥,也是韓戰中唯一一個全殲美軍步兵團的戰例,我們在實際上也沒能徹底全殲該團。3200多人的北極熊團有將近400人突圍逃走,但這還是我們自己的說法,按照對面的說法,對方實際上有近一半的人逃走。

而為了消滅美軍這個團,我們整整動用了志願軍一個軍!

至於為什麼打的如此艱難?孔捷在聊天時也說的相當清楚,對方的一個營都可以呼叫艦載攻擊機進行增援,別說是70多年前,哪怕是現在的我們,恐怕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

事實上,早在1942年國民黨新一軍在緬甸建立時,這個全盤美式化的國民黨軍級單位就第一次被美軍的體系所震撼。一個戰鬥兵至少要打上上千發子彈才能算你合格畢業,一組炮兵至少要打光400發炮彈才有資格登上戰場。以往與敵人交手,他們往往要在第一時間就要以命相搏,甚至要以血肉對抗敵人的子彈。但在美軍的火力體系下,他們往往要等到空軍和地面炮火全方位雙層覆蓋過後,才會進入戰場清剿殘餘的敵人。

如果說強大的火力連大老美的步兵都感到震撼,那充足的後勤保障更是讓他們無懈可擊,當我們在夏天仍穿著棉服的時候,他們卻在對面的陣地吃冰淇淋和冰鎮啤酒,當冬天的我們啃著生硬的土豆時,他們卻在對面吃烤雞。時至今日,我們在後勤環節上已經有了飛躍的提升,但對比大老美的奢侈,我們卻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消滅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到底有多難?其實我們要對抗的並不是美軍個人,而是要對抗美軍一個完整的體系!

翻開歷史書說:

我記得很多人都說過一句話:美軍打仗靠的是武器優勢、其實美軍本身是非常「怕死」的。這句話放到現實中來看還就是那麼回事,美軍打仗「怕死」人,所以導致美軍在歷次戰爭中的陣亡人數幾乎都低於對手。

首先我明確地告訴大家,通過美國人參加的歷次戰爭的死亡士兵人數來看的話,要想在戰場上擊斃美軍士兵那難度是相當之大的。

換句話來說就是:幾乎從二戰開始到如今,美國人雖然參加了很多次的戰爭,可是士兵陣亡人數幾乎都是小於對手的。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就知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正規軍死亡人數在1000萬左右;

德國正規軍死亡人數在600萬左右;

日本正規軍死亡在200萬左右;

法國人由於投降太早,所以正規軍死亡人數在10萬人左右;

英國正規軍死亡在40萬左右;

美國正規軍在二戰期間的死亡人數只有38萬人左右,這其實也能說明點問題了。當然了,很多人說美國人參戰比較晚、打得又是不咋地的日軍,所以死亡人數必然就低很多了。

我們再把二戰以後美國人參加的歷次大一點的戰爭死亡人數都羅列出來看一看:

韓戰,美軍直接死亡人數為54246人;志願軍的陣亡人數為148977人;

越南戰爭,美軍的死亡人數為5.8萬人;北越士兵陣亡人數在50萬人以上;

海灣戰爭中,美軍一共陣亡了148人;伊拉克軍隊傷亡人數達到了大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8.6萬人被俘;

往後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先後打了九年多的時間,戰場上的死亡人數只有區區的4869人;阿富汗戰爭美軍前後打了20年時間,真正的死亡人數也才區區的2448人 ;

大家看了以上這些數字以後有什麼感覺呢?我個人的最大感覺就是:在戰場上擊斃「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難度那還是非常之大的、非常之困難的。別的都不說,只要看數據就知道了。

我們下面重點分析一下:為什麼美國人打仗每次傷亡率都低於對手呢?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難道真的是美軍比較怕死的緣故嗎?

我個人總結了一下:美軍打仗傷亡率比較低的五個原因,下面我跟大家一起來看一看。當然了,說的不對、說的不太全面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正。

美軍在戰場上傷亡率低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武器裝備上確實都是領先對手的

這一點幾乎就沒啥好分析了,只要承認事實的人都知道:二戰以後美軍的武器裝備往往跟別的國家都是代差級別的領先了。

美國人裝備的領先那是全方位的領先,例如:武裝裝備本身的領先、單兵裝備的領先、信息化能力的領先等等。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這種武器領先和代差幾乎達到了極致的狀態。美軍坦克的射程是伊拉克坦克的兩倍;

美軍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就完全摧毀了伊拉克的指揮系統;美軍在夜晚帶著夜視儀打仗。很多人說,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打仗跟坐在家裡打電子遊戲也差不多了。

說白了就是:二戰以後美國人打的所有戰爭中,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是大幅度領先對手的,所以傷亡率自然就小一點了。

美軍在戰場上傷亡率低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後勤保障以及戰場醫療做得比較到位

全世界範圍來看的話,如果問那隻軍隊打仗的時候吃的最好、睡的最好、醫療條件最好,甚至娛樂的最好的話,那麼一定非美軍莫屬了。

一般情況下,美國人打仗都完全地執行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戰略。很多時候,美軍士兵在前線可以喝可樂、吃口香糖、喝紅酒、睡高檔的睡袋,甚至還能吃到新鮮的冰淇淋以及各種美國本土的食物。

另外美軍極其重視對戰場上受傷士兵的搶救和醫療救助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美軍士兵受傷以後,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很多時候都是拿直升機或者戰機直接運往後方醫院治療的,

例如:韓戰中,美軍士兵如果受傷比較嚴重的話,往往兩個小時之內就可以運往日本的大醫院做手術了。

說白了就是:美軍傷亡率低的一個很大原因是——美國人對前線士兵的後勤保障和醫療救治工作做得很到位。

美軍在戰場上傷亡率低的第三個原因就是:美軍在布置戰術的時候,一個最大的考慮方向就是減少士兵的傷亡

其實有時候美國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旦士兵在戰爭中傷亡過大的話,往往不是發撫恤金或者賠償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前線傷亡一旦過大的話,美國國內的反戰勢力就開始雄起,導致美國人無法繼續戰鬥了。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戰了。當年越戰的時候,美國的前線將領說過一句話:當時在越戰中打敗美軍的不是在戰場上的越軍,而是國內的民眾打敗了前線的美軍,從而不得不撤軍了。

在這樣一種現狀之下,美國人在前線打仗的時候一定要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士兵的死亡率。於是乎,他們就搞出了各種各樣的戰術,例如:非接觸戰術、空襲戰術、儘量用火力全覆蓋戰術等等。

有時候一旦美軍判斷一場戰役傷亡太大的話,往往他們就換個打法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戰的太平洋戰爭中,當美軍在硫磺島、衝繩島戰役中傷亡很大以後,美國人也就放棄了登陸日本本土的打法了,取而代之地是使用原子彈來對付日本。

另外美軍在打仗之前,還會對對手採取心理戰、勸降戰,還有對自己的士兵做出了在某些條件下可以主動投降的安排等等。在這樣一種現狀之下,美軍的戰場死亡率自然就低很多了。

美軍在戰場上傷亡率低的第四個原因就是:美國人打仗一般都是拿著盟友一起上的,這樣自身的傷亡率就會低很多

這一點我就不用解釋了,反正二戰以後幾乎所有美國參戰的戰鬥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和盟友們一起去戰鬥的。

既然是大家一起合夥去打仗的話,那麼別國士兵也會死人,美軍的死亡人數也就被別國給分攤了。

美軍在戰場上傷亡率低的第五個原因就是:二戰以後美國人打的都是一些相對實力較差的國家

美國人打仗都是要先挑對手的、一般實力太強的對手美國人還是不願意直接對決的。美軍在戰爭中死亡率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時候對手不太強而已。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美國人跟當年的蘇聯打起來的話,恐怕這死亡率就不會低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美軍在戰爭中傷亡率普遍低於對手的五個原因了。

那麼我們也可以來變相回答題主的疑問了:戰場上擊斃「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有多難呢?

這難度那還是相當之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軍的裝備好、火力強、自我防護能力也厲害;美軍的後勤和醫療條件好不容易死;美軍在作戰布置戰術的時候,那是儘量避免士兵的傷亡率過大的等等。

最後就是:美國人往往打的都是碾壓戰、都是群毆戰、都是空襲戰、都是零接觸戰爭,這樣一來在戰場上擊斃美軍就更難了。

一塊老根說:

中美不是沒有打過仗,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美兩軍苦戰幾年,最後座到三八線和談。

中國軍隊小米加步槍,美國是飛機加大炮,但美軍最後還是敗在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軍人面前。

戰爭,一味地強調武器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愚蠢的,一支軍隊,一個政黨,如果沒有好的精氣神和信仰,那怕你原子彈再多,航空母艦再大,最後你也無法取勝,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中國人民,中國軍隊,毛澤東思想堅決不能丟!中國人民只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好自己,發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發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諾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試看天下誰能敵!

高紅權先生說:

美軍的作戰模式現在已經變得愈來愈依賴空中打擊,地面部隊幾乎只剩下打掃戰場的任務了。從中東的實戰來看,現在只有一些類似於治安戰的戰鬥中,人們才會有機會與美國步兵相遇。但是這樣的戰鬥,與美軍交手的一方同樣也會處於極端的劣勢。和美軍交手只能是一些拿著輕武器的小規模遊擊隊,稍微人數多一些的部隊肯定早就被空中打擊給消滅了,如果有重武器,那更是難逃美國飛機的打擊。

只有輕武器的小股遊擊隊很難給美軍造成較大的殺傷。我們以費盧傑戰役為例,可以看出一些門道來。

2004年11月,美軍為了消滅盤踞在費盧傑的反美武裝分子,對費盧傑發動了全面進攻。而在城內,數以千計的武裝分子裹挾著十幾萬居民和美軍對抗。美軍無法使用重炮和轟炸機,只能主要依靠步兵作戰。儘管如此,美軍依靠著坦克、武裝直升機以及其他的高科技設備,仍然保持了很低的傷亡率。到12月底整個戰鬥結束時,美國擊斃約兩千名武裝分子,但是自身只有82人陣亡,一千餘人受傷。費盧傑被徹底攻克,美軍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相比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之戰,同樣的巷戰,俄軍卻陣亡了三千多人,一萬七千多人受傷。由此可以看出,美軍的戰鬥力有多麼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的作戰日益智能化、精確化、超視距化。美國的敵手要想直接打死一個美國兵,變得越來越難了。除非掌握有與美國大體相當的現代化武器,否則,想大規模地消滅美國的作戰人員已經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了。

唐律疏議說:

擊斃一個美軍,其實不難。

埋顆路邊炸彈,等他們路過的時候引爆(人工引爆或者觸發引爆都行,觸髮式引爆對你來說更安全),多少都能弄死幾個。

讓美軍認定該美軍是被你在戰場上擊斃的,難於上青天。

只要他不是當場掛掉,基本上沒有機會被認定是被你戰場上擊斃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5708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