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誰是戰爭的發起者,是美國或者日本嗎?

哥在不是當年的哥說: , 美國不會主動發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絕對是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暗中推動戰爭發生的最…

哥在不是當年的哥說:

美國不會主動發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絕對是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暗中推動戰爭發生的最大罪魁禍首,有戰爭的地方必有美國的險惡用心,因為美國不需要和平,為什麼呢,有戰爭和地緣爭端美國才能賣武器,誰敢不買武器就制裁誰,誰也打不過美國所以美國也不怕發生戰爭

翻開歷史書說:

首先說一下我個人的判斷:日本和美國現在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核心原因很簡單:日本人沒有這個能力和實力、美國人沒有這個必要。

其實要搞清楚會不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有到底哪個國家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只要搞清楚這兩個問題就行了:

一是,人類前面的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發生呢?

二是,未來有沒有誘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因素以及哪些國家又有動機、又具備實力發動新的世界大戰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人類近代的兩次世界大戰到底為什麼會發生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標誌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藉口是塞拉耶佛事件。此後,德國、英國、法國、俄國等歐洲大國相繼加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其實一戰整個過程或者性質很簡單:主要是幾個歐洲列強之間的互相攻擊而已。說白了就是:歐洲列強們想通過世界大戰來重新劃分世界、重新掠奪在世界上的利益而已。

1870年的時候德國人才完成了統一大業,可是此時的世界已經被:英國、法國、俄國等列強基本瓜分完畢了。德國人往後的實力不斷強大了起來,於是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只能接受現實做一個區域大國,眼看著自己的發展到了瓶頸、要麼就奮起一搏打破現有的世界秩序。

最終德國人選擇了第二種方案:德國人支持盟友奧匈帝國發動了對塞爾維亞的進攻,並直接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目前公認還是德國人發起的。一戰失敗以後,世界上建立起了一個凡爾賽體系以及華盛頓體系。

在這個體系之下面,德國作為戰敗國遭到了徹底的清算:

德國人不光完全喪失了戰爭中掠奪的領土,還順帶把自己的領土也喪失了,德國人一共喪失了14%左右的領土。德國的軍事能力被限制、經濟被嚴厲的制裁,甚至還要對外賠款2260億馬克等等。

德國人當時是極度的不服氣的,他們認為自己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復仇或者說重新崛起的機會。

最後他們引來了希特勒、迎來了經濟大蕭條的有利時機,用了僅僅20年的時間又重新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這一塊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人自從明治維新以後一直把對外擴張定為了自己的基本國策。從甲午戰勝開始,日本人屬於一路高歌,最終義無反顧地走進了二戰的戰場了。

看完了兩次世界大戰出現的具體原因以後,我們來總結一下:發生新的世界發展需要哪些條件呢?如果要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的話必須要有幾個先決條件:

一是,世界經濟那是嚴重的不行了,很多國家活不下去了,例如:二戰前的世界經濟大蕭條。

二是,世界主要大國實力一定要是屬於棋逢對手的狀態,也就是大家有的打、感覺還能打。試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比其他所有國家都強悍很多倍的話,這仗也就打不起來了。

三是,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制衡大國們發動戰爭了,也就是制衡的因素全部消失了。

我們看完這些出現世界大戰的條件以後,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目前以及在可見的未來——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的。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二戰以後到現在都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三個:

原因一:那是因為大國、強國之間保持了相對的戰略均衡

如果我們把二戰結束後的時期分為兩個時間段的話,就會發現這兩個時間段都有強大的制衡力量存在。蘇聯沒有解體之前,美、蘇之間就屬於互相平衡的狀態,誰也不敢先動手;

蘇聯解體以後,雖然美國人處於一家獨大的狀態。可是現如今世界大國、強國都有強大的核武器在手,這就打不起來了、一打大家都完蛋了。這一次的俄與美之間的狀態大家就能看出來了,美國是不會也不敢出兵的。

原因二:二戰以後世界大國們為了防止出現新的世界大戰,還是做了很多努力的

二戰後,世界大國們充分吸取了人類兩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並且做了很多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隨便說幾個:

世界成立了聯合國來化解各國之間的矛盾、用五常來處理國際事務還能互相制衡、成立了各種國際組織,國際經濟合作組織,這些組織可以讓大家互相之間發生深厚的貿易關係,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打不起來了。

最後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目前還沒有出現一種可以打破現有國際秩序的力量。美國人加上其盟友之後,試問有哪個國家敢直接開戰呢?估計目前還沒有吧!

總結一下就是:核武器、國際組織、美國人的實力外加上全球化,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基本可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最後用最簡單的語言分析一下:為什麼說發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目前來看不可能是美國更加不可能是日本呢?

首先跟大家說一個事實: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目前連正規軍隊都沒有、國土上還有大量的美國駐軍、戰時指揮權也在美國人手上等等。

雖然日本的經濟實力還可以,可是如今日本的軍事實力與二戰的時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即使日本想發動世界大戰,可是由於實力有限外加上美國人死死地看著他,試問一下:日本人拿什麼去發動世界大戰呢?

話說回來,日本現在是發達國家、人均GDP4萬美元以上,日子過的還不錯。我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他們發動世界大戰的動機在哪裡呢?難道為了賭氣就發動世界大戰嗎?想想也不可能。

至於很多人說美國人會發動新的世界大戰,這簡直就有點搞笑了。

大家經常說的美國是霸權主義,那麼什麼是霸權主義呢?其實就是美國要維護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而已,無論是經濟、軍事、科技、話語權等等。

二戰以後,美國人是二戰之後體系的最大獲利者,一躍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說白了就是:美國人是二戰後最大的受益者,目前這種國際體系下,對美國人是極其有利的。

試問一下:對於一個受益者、獲利者、享受好處的國家,他哪裡來的動機發動世界大戰呢?難不成自己要打破自己親手建立的國際秩序嗎?想想也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了。

很多人可能會說,未來萬一有的國家厲害了、雄起了,然後他們不滿目前的國際體系,然後奮而發動世界大戰來重新建立對自己有利的國際體系和秩序。

當然了我們並不能排除這種情況的出現,但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其實要想打破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是很難的。

說白了就是:現在的聯合國五常都是這種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他們這五個是不會有人想徹底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的。試問一下:除了五常以外,還有哪個國家有能力發動新的世界大戰,根本不可能有。

以前「戰爭一哥」德國人在二戰後已經徹底轉變了模式,而且已經變成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國家了。大家別忘了——在德國的土地上還是有幾萬美軍在駐守的。

我們退一萬步說,如果真的有一些國家具備了強悍的軍事實力,也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動機,其實世界大戰還是不會發生的。沒辦法,核武器這個最大的戰略平衡器還在,大國、強國們之間還是不敢貿然戰爭的,要不然大家一起玩完了。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並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大家會用什麼樣的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如果發生,人們將會依賴木棍和石頭。

最後我想說,日本現在以及在可見的將來,根本不具備發動世界大戰的實力;美國人是現有體系的最大受益者,根本沒有必要發動世界大戰。

另外核武器作為二戰後最大的戰爭穩定劑,還在牢牢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打不起來的,大家還是把心放在肚子裡、還是先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吧!

聞笑觀天下說: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回答是否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以及如果發生世界大戰,誰可能是發起者的問題,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前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二是當今世界局勢是否有爆發世界大戰的誘因,以及是否有潛在的戰爭發起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標誌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藉口是塞拉耶佛事件。此後,德國、英國、法國、俄國等歐洲大國相繼加入戰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從明面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發生於1914年6月28日的塞拉耶佛刺殺事件,標誌是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進攻。然而,這卻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則是德國統一和崛起後帶來的產業資本擴張及地緣政治變化的博弈後果。

1870年,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實現了德國的統一,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的德國其國力迅速增強,並成為了歐洲大陸第一大規模的工業大國,對資源的需求也隨之大增。

然而,較之於英、法、俄等歐洲當時的強國,德國畢竟屬於後起之秀,其獲取資源的渠道和市場基本被英、法等老牌帝國霸佔,所以,德國就有了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需求。而恰恰是這個動機,促使德國支持盟友奧匈帝國發功了對塞爾維亞的進攻,並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者。儘管二戰的誘因比較複雜,但主因並不模糊。主要有世界經濟危機導致的資源爭奪、一戰的「後遺症」,以及法西斯獨裁試圖統治世界的因素。因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被稱之為反法西斯戰爭。最終,代表著正義的同盟國陣營戰勝了邪惡的「軸心國」集團。

從一戰和二戰爆發的原因來看,都有資源爭奪、地緣政治競爭和擴張版圖等因素。直白地說,發起者都有其「動機」。俗話說:「以史為鏡,知對錯,推未來」 。那麼,只要有爭奪利益這個動機,那就存在著再次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當制衡力量失去平衡時,爆發戰爭也並非天方夜譚。所以,目前的世界即便是有聯合國及核武器這兩大戰爭制約因素,但卻也不能輕言新的世界大戰不會爆發。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

基辛格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國際戰略家,近年來,他已經不止一次的向世界發出了警告。他認為,目前的世界局勢頗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氣氛,即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和世界格局變化期產生的躁動。因此,基辛格博士表示,目前的世界存在著爆發世界性戰爭的風險。

假如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誰將會是始作俑者呢?對此,有觀點認為,美國和日本可能會是新戰爭爆發的「元兇」。鑑於此,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可能性。

美國沒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動機。舉凡一件超出常規的事件發生,通常都需要動機,而從目前來看,美國顯然沒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動機。因為,當下的美國並沒有發動世界大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相反,如果世界大戰爆發,也許對美國是「弊大於利」,可能會使美國的霸權不在和衰落加速。

不可否認,美國的實力在下降,話語權在降低。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美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整體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從經濟上來說,美國仍然是GDP總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在資本市場的地位仍然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此外,美國還具有美元體系這個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從教育和科技領域來說,美國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儘管產業空心化已經成為美國的弊端,但美國仍然處於產品鏈頂端卻也是事實。而美國的科技和創新這兩大優勢仍然會延續一段時間,其他國家仍然處於追趕的地位。比如,今年的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及醫學這三大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得主幾乎是清一色的美國籍,這足以表明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仍然難以撼動,起碼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有優勢。

從話語權角度來說,儘管美國已經今不如昔,儘管美國的盟友體系有鬆動的趨勢,但離瓦解和崩潰尚有一段距離。比如,今年9月份,美國曾聯合英國和澳大利亞擺了傳統盟友法國一道,引發了法國的憤怒和歐洲國家的不滿及警惕,但此後的事態發展表明,法國和歐洲國家仍然需要唯美國馬首是瞻,起碼暫時還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也就是說,美國在軟實力上仍然具有優勢。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軍力最強的國家,軍費開支高達7400億美元,在世界近150個國家或地區有駐軍,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及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其實力與震懾力是顯而易見的。也就是說,美國的自身安全並不存在威脅。

從以上幾點來看,儘管美國的霸權地位今不如昔,但仍然不失為「一號強國」。相反,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話,也許會加速美國的衰落,其現有的國際地位亦將難保。所以,美國並沒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動機。美國現在的訴求顯然是竭力維護其現有地位,或者是處於世界格局變化的焦慮中,不太可能主動挑起世界大戰。

日本可能會有挑起世界大戰的動機,但卻沒有發起戰爭的條件和實力,更無法承受發起戰爭的後果。眾所周知,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而且有著「和平憲法」的制約。按理說,日本的軍力只能保持在自衛的水平。然而,由於美國基於地緣政治需要所採取的扶持政策,使日本的軍力發展超出了自衛的需求。直白地說,日本的實際軍力已經具有世界前十名的水平,無疑是爆發戰爭的隱患。不過,在現階段,日本還不至於孤注一擲。

儘管日本仍然有擴張的野心,但目前來看,日本並不具備發動世界大戰的條件和實力,尤其是日本難以承受戰爭後果。所以,日本現在還不敢輕言戰爭。首先,在日本的周邊地區,有著足以壓制日本的地緣政治力量及軍事威懾力。其次,日本現在還沒有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再者,儘管美國更多的時候與日本是狼狽為奸的,但基於歷史的原因,美國並沒有完全放開拴著日本的繩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駐紮在日本的美軍除了世界性戰略博弈的作用外,同時還具有監視和控制日本的效應。所以,在突破《和平憲法》和美軍撤出日本前,日本不太可能發動自取滅亡式的世界大戰。

儘管目前的美國沒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必要性,日本也未必有發動世界大戰的膽量,但是,這並不足以說明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鐵定不會爆發。因為,目前的世界正處于格局變化的關鍵時刻,意外事件引爆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卻也是存在的。特別是一些熱點地區的矛盾,以及一些地區性強國的不切實際訴求,則存在著引爆世界大戰的可能。比如巴爾幹半島、中東地區以及歐洲東部地區的傳統矛盾等。

從歷史來說,南歐的巴爾幹地區素來有「火藥桶」之稱,科索沃問題仍然是潛在的戰爭因素,而高加索地區也是一個不能被忽略的熱點,波羅的海方向也同樣不可輕視。而前兩次世界大戰均與歐洲有關的事實也說明,歐洲仍然會是戰爭爆發的潛在區域。而特別是處於歐亞交叉處的土耳其,更應該被關注。

在中東地區,如果僅以巴以衝突而論,演變成世界性大戰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添加伊朗與以色列的因素,再疊加土耳其意欲恢復奧斯曼帝國榮耀這個訴求的話,則可能會導致範圍擴大化。顯而易見,如果以色列與伊朗及土耳其這幾個地區強國的矛盾演化成衝突的話,一些世界性大國即便是不願陷入戰爭,但也很難保證會置身事外。而一旦有世界性大國進場,世界大戰將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在核武器的威懾下,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凡事無絕對,因其任何歷史階段都不乏利令智昏和窮兵黷武者,所以,世人還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並需要竭力避免戰爭。畢竟,戰爭是殘酷的,而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苦難尤甚。

千年蘭亭說:

第三次世界大戰既不會由美日發起,也不會由俄羅斯、伊朗發起,它的發起者將會是——機器

什麼情況下會爆發世界大戰?

自人類產生,地球上從來就沒的消停過,戰爭每天都在產生,但幸運的是,世界大戰還只發生過兩次。我們分析下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一戰之前的幾百年間,歐洲列強在世界各地瘋狂擴張,四處圈地,一些弱小國家或者根本不知道「國家」為何物的未開化地區,紛紛淪為它們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

在爭奪地盤的話語權的過程中,列強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世界格局需要重新洗牌。主要矛盾集中在三個方面:法德、俄奧和英德。而這些國家後面又都有一幫小兄弟,一個國家參戰,往往帶著一堆國家參戰。

所以,最後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直接參戰的有6500萬人,造成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2、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

一戰結束不過21年,世界大戰再次爆發。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一戰中吃了大虧的德國心有不甘,想要推翻讓德國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

另一方面,1929年至1933年爆發的史無前例的嚴重的經濟危機,讓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困境,世界經濟深度衰退,造成的直接損失高達2500多億美元,爭奪國際市場、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鬥爭愈演愈烈。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二戰爆發了。這一次比一戰更厲害,60多個國家、20多億人口捲入戰爭,造成7000多萬人喪生,1.3億人受傷。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說到底就是經濟利益的爭奪。人為財死,此話一點不錯。

這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全球發生大範圍的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爆發的,並且大國之間的矛盾突出。這可以認為是世界大戰爆發的兩個重要條件。

不管何時,世界各國之間永遠存在利益的爭奪,尤其是目前,世界經濟面臨一次嚴重的衰退,俄羅斯的萎靡不振已持續多年,美國的經濟也持續下滑,席捲全球的疫情更是讓世界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

與此同時,亞太局勢緊張,太平洋上惡浪滔天,美俄關係依舊緊張,伊朗更是與美國數次差點走到戰爭邊緣。

似乎,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已經具備,戰爭已不可避免。

其實,戰爭早已爆發!

前些年有一本非常火爆的書《超限戰》,它介紹的是利用金融、網絡等手段,來達到擊敗他國的目的。超限戰是一種超越傳統戰爭的更為寬泛的戰爭,其目的也是為了經濟利益,但卻是非暴力的,不需要死亡就可以達到目的。

今年5月,世界上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美國的輸油管道被「黑客」通過網絡「劫持」。

5月13日上午7時,北卡羅萊納州71%、維吉尼亞州55%以及喬治亞州49%的加油站汽油斷供!黑客利用軟體漏洞入侵美國科洛尼爾管道運輸公司中央系統,控制計算機數據,讓其不能正常運轉,從而「劫持」了系統,並提出了巨額「贖金」。

據說,科洛尼爾最後只得花錢了事。此事證實,超限戰早已不是小說中的故事。

其實,現在的「世界大戰」早已爆發,只不過,現在的「戰爭」顯得文明很多,打的是科技戰、經濟戰、貿易戰。

這種「戰爭」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的「星球大戰」,這一子虛烏有的計劃,讓蘇聯風聲鶴唳,加緊進行軍備競賽,結果硬生生被拖垮。

再如上世紀90年代,美國在我近海惹事,以電子技術誤導我雷達系統,顯示有大量戰機向我飛來,這讓我們認識到了與美軍的差距,從而下定決心建設自己的北鬥系統。

而20多年後,當美軍再次兵臨南海,大戰似乎一觸即發之時,突然一夜之間,美軍航母緊急後退上千公裡,一場大戰頓時煙消雲散。

美軍後退的原因,雙方都沒有公布,獲勝的一方得了便宜不賣乖,失敗的一方灰頭土臉沒臉說。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軍一定吃了大虧,或者我某厲害武器讓美軍深感恐懼。

古語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既然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經濟利益,如果科技戰、貿易戰既沒有人員傷亡,又能獲得利益,為什麼不使用呢?

所以,現代戰爭的方式已經發生改變,這樣的戰爭雖然不見硝煙,但依然殘酷,失敗的一方輕則陷入經濟危機,重則如前蘇聯那樣破產、解體。

機器會打響第一槍嗎?

記得10多年前,當無聊時,我常打開圍棋軟體,和電腦下棋。那時,總是讓電腦先擺上二三十顆棋子,才開始和它下。既便這樣,電腦也總是潰不成軍。

所以,2016年,當聽說韓國人李世石要和「阿爾法狗」比賽時,我以為是一場「商業秀」,權當玩笑聽聽。及至聽說李世石毫無還手之力時,我驚呆了!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工智慧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向我們走來!

我在想,人類可以改變戰爭方式,讓戰爭不再暴力,可是機器呢?它能像人類一樣嗎?

也許某一天,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機器某一天想要控制人類了,它們會不會不聽人類命令,自行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呢?

正在寫這篇文章時,小狗趴在旁邊不時蹭著我的腳,我突然想,真要到了機器發動三戰的時候,人類會不會被套上繩,被機器當作寵物?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石邑張哥40911說:

我認為美國是三戰的挑動者,但它不會直接發功戰爭,但它可以用其他國家的矛盾去實現,這樣它的本土不受攻擊,又可以得到最大利益。一,它可以在歐洲烏克蘭、北約國家對俄發動攻擊。二,亞洲方向利用臺灣問題,利用日本、奧大利亞對我國挑起事端,。三,誰是戰爭發起者?亞洲日、澳最危險,歐洲波蘭、歐盟國家。

阿土禾子說:

沒有如果,不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世界就不在了,人類很可能就滅絕了,大家都有核武器,難道非得要死一起死?局部小範圍的戰爭可能會有,世界級的戰爭不會發生,一旦發生人類就回不了頭了,僥倖存活下來的人類,受到核輻射的可能會喪失生育能力甚至變異,世界會倒退100年

ken550103說:

美國將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美國已走到自身發展的頂峰,各種矛盾日益嚴重,內部衝突不斷,越演越烈,其經濟增長日益緩慢,衰落跡象也隨之顯露,其世界霸權也因自身的困境而難以施展,為了阻止衰敗進一步衰落下去,為維持其世界霸權和保護自己的利益,美國有可能發動垂死的最後一戰。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58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