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_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是親戚

草原屋說: 父母去世之後,我養了哥哥十五年,兩個姐姐不管不問,都說自己家裡經濟不好,沒有條件,哥哥不幸去世之後…

草原屋說:

父母去世之後,我養了哥哥十五年,兩個姐姐不管不問,都說自己家裡經濟不好,沒有條件,哥哥不幸去世之後,兩個姐姐卻爭奪錢財,我特別寒心,懶得搭理她們,從此我們姐妹基本上不聯繫。

當我年輕的時候,看到左鄰右舍,兄弟姐妹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經常嗤之以鼻,覺得不可思議,可是當我父母去世之後,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家竟然也那麼不堪一擊,讓我心碎。

六十年代,我父母生了四個兒女,我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父親患有哮喘病,沒有勞動能力,常年臥病在床,經常打針吃藥,家裡依靠大隊分口糧,我家賺的公分少,分的口糧也少,勉強維持生活。

在我20歲的時候,兩個姐姐相繼結婚,大隊實行了分產到戶,家裡就分了幾畝地,哥哥只知道種地,6沒有什麼頭腦,父親有病,所以收入微薄,家裡依然十分困難。

兩個姐姐嫁得不遠,而且家裡耕地多,生活還算富裕,可是兩個姐姐自私,每次回娘家哭窮,向來不幫襯娘家,逢年過節,也很少回娘家探望,我父母有時生氣,也指望不上兩個姐姐。

我漸漸地長大,嫁的很遠,我丈夫頭腦靈活,能夠吃苦賺錢,我們家經濟還算好,所以我經常貼補娘家,惦記父母和哥哥,因為娘家貧窮,哥哥始終沒有娶上媳婦,父母也很苦惱。

雖然距離娘家很遠,但是逢年過節,我總是奔波很遠的路程,帶著大包小包去父母家探望,每次我回娘家,我都給大家帶禮物,兩個姐姐也都回來,一大家子人圍著父母,有說有笑,熱熱鬧鬧,開心極了,兄弟姐妹之間也格外親熱,父母更是別提有多開心了。

過了幾年快樂時光,我父母漸漸老了,先是父親去世,只剩下母親和哥哥,哥哥老實能幹活,但是沒有賺錢能力,只種了幾畝地,每年收入不多,哥哥娶不起媳婦,家裡只剩下母親和哥哥一起生活,我經常資助娘家,幫助娘家一些。

有一天,突然接到家裡消息,說母親病重住院,我風風火火地趕車回到家裡,我給母親交了住院費,在醫院裡陪護母親,兩個姐姐沒有拿錢,只是待了兩天,藉故家裡忙就回去了,母親有些心酸。

在我的精心照顧下,母親很快恢復了健康,出院回到了家裡,母親發現她的一對銀鐲子和錢不見了,懷疑是大姐拿的,但不好意思問大姐,怕是冤枉了大姐,但是大姐也從不提起銀鐲子的事兒。

過了兩年,有一次,我母親看見大姐家兒子,手上帶著銀鐲子,正好是那對銀鐲子,母親生氣了,母親生病住院時,大姐卻偷偷拿走了銀鐲子,一直也不吭聲,所以母親就把銀鐲子要了回來,重新包好放了起來。

等母親去世之後,大姐還是找到了那對銀鐲子,拿回了家裡,我和哥哥有些生氣,雖然銀鐲子不值幾個錢,但是大姐表現得特別自私,父母沒有留下什麼財產,也就是那對銀鐲子,算是一個紀念物,可是大姐卻一直惦記著。

父母家裡有一個罈子,母親總是用來淹鴨蛋,母親經常說這個罈子是奶奶留下來的,年代是清朝時期的,也許是一個古物,將來能夠價值幾個錢,所以母親使用這個罈子,向來很小心翼翼。

可是,在母親去世之後,我們就找不到這個罈子了,哥哥說可能是母親去世時,趁著人慌亂,不知道哪個鄰居給拿走了,當時二姐在場,也沒有說是她拿的,還是我去二姐家裡,發現了這個罈子,可見二姐更是自私。

父母都走了,哥哥孤苦伶仃,兩個姐姐不管不問,我經常回家看望哥哥,陪伴哥哥住一段時間,洗衣服做飯,給哥哥買些衣服,當我回家的時候,哥哥特別開心,當我要走的時候,哥哥悄悄流淚,都有一些捨不得。

過了幾年,不幸的事發生了,哥哥患了腦血栓,住了好長時間醫院,不能夠正常走路,只能拄拐杖,也不能夠獨立生活了,我就把哥哥接到我家,和我的家人一起生活。

哥哥一直沒有成家,在村裡辦理了五保戶,村裡把分的幾畝地也收回去了,每年按照五保戶的待遇,一年給哥哥一點錢,兩個姐姐倒是落得清閒,也不管哥哥,從來也不給一分錢,我就自己養著哥哥。

哥哥什麼活也幹不了,我就像照顧父母一樣,給哥哥買藥,洗衣服做飯,如果哥哥病情嚴重了,還要住院一段時間,幸虧了我的丈夫,把哥哥當做親人,從來不嫌棄他,不讓哥哥受委屈,哥哥生活過得很舒心。

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子很開心,我做了一桌子菜,我丈夫讓哥哥也喝點酒,大家樂呵樂呵,我哥喝得有點多了,指著說心臟特別難受,嚇得我們馬上送哥哥去了醫院,我哥住院治療,我丈夫始終守在床邊,連續幾天護理我哥,結果我丈夫也病倒了,需要住院治療,丈夫要求住在我哥的病房,這樣方便照顧我哥,我哥感動得流淚了。

丈夫打完點滴,就忙個不停,給我哥洗漱打飯,輔助按摩治療,有時候顧不上吃飯,晚上也睡不好覺,我哥夜尿多,一天晚上起來好幾次,我哥住院20多天,丈夫也瘦了十多斤,幸虧有我丈夫照顧哥哥,減輕了我好多負擔。

轉眼過了十多年,我家孩子要上高中了,我打算去縣城裡陪讀,這樣沒有人照顧哥哥了,我便給大姐打電話,讓大姐照顧哥哥三年,我拿生活費,等到我家孩子上大學了,我再把哥哥接回來,可是大姐藉口說自己身體不好,沒有能力照顧哥哥。

接著我給二姐打電話,二姐說兒子要結婚了,準備看孫子,自然也沒有答應,兩個姐姐沒有一點親情,哥哥好像跟她們沒有關係,只有我一個親人似的,氣得我大哭一場,我只好安排孩子住學校公寓,沒有去縣城陪讀,留下來好照顧哥哥。

哥哥住在我家裡,我們不僅需要花錢,而且還要出力,幸虧丈夫有情有義,理解我的苦衷,從來不嫌棄哥哥,還給哥哥洗衣服做飯,哄哥哥開心,讓我很感動,我很感激丈夫,比起兩個姐姐,丈夫倒像是哥哥的親人。

因為我需要照顧哥哥,就一直沒有找工作,每天我照顧哥哥飲食起居,還要照顧孩子,所以我一天天忙碌,只靠丈夫賺錢,丈夫想方設法多賺點錢,養活我們一家四口人,兩個姐姐從來沒有給過一分錢,就好像不是她們的弟弟。

哥哥在我家生活,感覺很愜意,哥哥喜歡吃什麼,就直接告訴我,我都精心給哥哥做,哥哥經常拄著拐杖,到處溜達散步,哥哥經常給我家孩子講故事,所以我家孩子也喜歡舅舅,哥哥找到了家的感覺。

哥哥心理有些內疚,說對不起我,拖累了我們一家人,感覺虧欠我們太多,但是我經常寬慰哥哥,說我們是兄弟姐妹,我們應該這樣做,哥哥說兩個姐姐也是兄弟姐妹,她們一點不管呢,我藉口說她們有困難,不想讓哥哥難過。

每年大隊給哥哥的錢,也就幾百塊錢,哥哥給我當做生活費,我從來都不要,哥哥也一直不捨得花,自己都攢起來,有時候哥哥生病住院,哥哥就給我錢,說是住院費,我都偷偷地流淚,不忍心要錢,覺得哥哥手裡有點錢,起碼有一點底氣,哥哥也是有自尊的。

我們一家人和哥哥生活很快樂,這樣過了十五年,有一年冬天,哥哥突然把十幾年的存款,大約6000多塊錢,交給了我,告訴我說等他走了,這些錢留給我的孩子,我不接受,哥哥掉眼淚哭了,說這是他的心願,我說先替哥哥保管著,我也偷偷地流淚,我不想失去哥哥。

過了兩個月,有一天,哥哥突然昏迷不醒,我們急忙把哥哥送去醫院,推進急診室搶救,可是搶救了六天,哥哥還是沒有醒過來走了,雖然哥哥有病,但是我也希望他活著,陪伴著我,在我心中,哥哥就像父母一樣,我痛哭不已。

我給兩個姐姐打電話,通知她們哥哥不在了,但是她們藉口說走不開,沒有來給哥哥弔喪,我傷心極了,我處理了哥哥的後事兒,準備把骨灰送回老家,安葬在父母附近,這是哥哥的生前遺囑。

等我帶著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安葬了哥哥,兩個姐姐露出了醜惡嘴臉,說她們有權利繼承哥哥財產,哥哥的財產應該平分,我氣得直哆嗦,我拿出了哥哥住院收據,讓兩個姐姐出錢,兩個姐姐傻眼了,她們不吭聲,哥哥搶救花了三萬多塊錢,我知道她們不會出錢,也不想和她們理論。

回到老家,本應該多逗留幾天,體驗一下故鄉情,但是我卻不想停留,兩個姐姐冷漠無情,沒有留戀不舍,就急匆匆地回去了,踏在回家的列車上,我一直不停地流淚,想起父母和哥哥,恨兩個姐姐無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哥哥走了,我感覺在這個世界上很孤獨,失去了好多快樂,我常常想念哥哥,可是兩個姐姐的無情,卻讓我很傷心,我們好像不是親人,索性基本上就不聯繫了。

高水才說:

父母老了,兄弟姐妹都成家立業了。為了生活,各自都奔不同的城市,幹著不同的工作,賺錢養各自的家。留下父母在老家,兩個老人互相照顧,互相關心,在家頤養天年。小濤養花知識《悟空問答》中提出:「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下面根據我的觀點,愉快地回答這個問題。

父母健在時,俗話說得好:「母子連心,父子連情。」儘管都在千裡之外不同的地區工作,但兄弟姐妹都會惦記著老家的父母,二老身體健康時,兄弟姐妹逢年過節,都會買點禮物去老家看望父母,拿點錢給二老用。這樣兄弟姐妹就有了在一起吃飯的機會,大家都在一起有談有笑,各自的孩子們在一起也玩得特別高興,兄弟姐妹接觸的機會多,所以都感到特別的親切。

當父母年老體弱生病時,有孝心的兄弟姐妹,都會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去看望父母,護理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大家心平氣和地商量,父母醫藥費承擔問題。兄弟姐妹情深義重,都義不容辭的拿出自己應出的費用。這不僅體現兄弟姐妹的親切感,而且還表現了兄弟姐妹對父母的一片孝心。

常言道:「家有二老,如有至寶」。父母在,老家就在,兄弟姐妹就團團圍柱,所以父母在兄弟姐妹中起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如果父母都不在了,這種橋梁紐帶作用也就沒有了,大家各自在不同的地區打拼,由於生活壓力大,都在忙於賺錢養家。兄弟姐妹一年都很少有聚餐的機會,有的隔幾年都沒有見一次面,這樣見面機會少了,交流感情的時機也少了,兄弟姐妹的親情自然也就淡薄了,到下一代有的連認都不認識。所以有人說:「現在的朋友不認得了,親情不親了。」這是現代生活帶來的副面影響。事情的發展都是這樣,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極少副面影響的出現。

由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兄弟姐妹都在不同的地區賺錢,父母不存了,平時聚餐見面的時機少了,自然親情也就疏遠了。所以說:「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謝謝閱讀。

鄭燦根說:

父母在兄弟姐妹走動就多,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越來越少了!因為有各種原因,因為大家工作忙,兄弟姐妹不是在同一個城市一起工作,都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有房貸有車貸,孩子的教育壓力都不輕,過著自己的生活!現實社會沒錢步難行,都在賺錢過家!

父母在的時候回家看看父母,兄弟姐妹經常碰面,這個時候兄弟姐妹有點親情!等到父母不在了,碰面的時間也少了,自己的工作也忙,大家在各個城市工作生活!

走動越來越少了,所以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也不親了,主要原因還是錢出的毛病!

有些人為了錢,對感情無所謂,有些為了財產連兄弟姐妹都不要了,父母在的時候還好一點,大家結日走走,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走動了,大家都各過各的自己的生活了,所以兄弟姐妹之間都不親了!

農獼老二說:

父母不在了,農村弟兄姐妹不親了,也是很正常的。

因為父母在的時候,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包括父母過生日,家裡的兒女基本都會去父母家,吃飯,嘮家常,因為父母在,父母就是領頭羊,把身邊的兒女都包裹在一起的,不管兒女貧窮還是富貴 ,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的希望,父母在,不管吃什麼,做什麼,都會叫上兒女,一起享受,一起分享。

所以,父母不在了,家就散了,兒女都各自發展自己的去,弟兄姐妹見面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久了,就不親了。

琴弦子677說:

我說一下我父母和他們的兄弟吧也就是我的叔叔伯伯們。我爺爺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兩位老人家都已經老年痴呆癱瘓了,躺床上不能動,爺爺奶奶有4個兒子3個女兒,四兄弟輪流照顧爺爺奶奶,輪到我爸爸照顧爺爺奶奶,因為爺爺奶奶一輩子都在二伯家,不會動了沒辦法只能在二伯家照顧我爸也住在他家,一個月給二伯兩千塊錢,可二伯還是不肯要叫我爸把爺爺奶奶接走,爺爺奶奶也不肯走,然後二伯就把水電全停了,廁所也鎖了,二伯天天和我爸吵架還說要告法院告我爸,有一次趁我爸去隔壁別人家上洗手間,二伯偷偷溜進爺爺奶奶房間把爺爺奶奶存的一萬塊錢偷走了來冤枉我爸偷的錢,好在我爺爺看到了,不會說話了問他誰偷的他指著我二伯,氣得二伯把我爺爺罵一頓,爺爺一激動就這樣去世了。料理完爺爺後事後,還要照顧奶奶,二伯也說要接走,說怕奶奶也死在他家,說他的房子要賣掉,沒辦法只能接走,準備接那天,奶奶可能不想走就這樣也去世了,兩個人就隔了半個月不到先後走了,之後二伯和我爸就老死不相往來了。這麼狠的兄弟我認為不要也罷!

楚時文說:

臘月二十六,我給北京的表弟發信息,問他回不回來過年,他答「不回」。

「好多年沒見了,村裡的狗老死了,不會再追著你狂吠了。」

「不是狗的事兒,我就是不想面對我媽和洋洋一家。」洋洋是他弟的名字。

1、

小姑有兩個兒子,大表弟楊磊很會讀書,高考時以鎮上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

村長陪著街道辦主任和校長,親自把獎金和錦旗送到小姑家裡,還有電視臺採訪。

那天天氣很熱,樹上的蟬像複讀機一樣,一遍遍地尖聲鳴叫,我和兩個表弟正在練習彈弓,想打幾隻下來,減少一點噪音,給焦躁的夏天降降溫。

上午查分數,中午領導們就敲鑼打鼓到了村口,速度夠快的。

姑父接到村長的電話,剛從工地趕回家,坐在一把掉漆的竹椅上,用蒲扇不停地扇著。身後的牆上滿是斑駁,抹灰層破落,露出了裡面一層黃色的泥巴。為了掩蓋這些破洞,牆上橫七豎八貼滿了獎狀,像打滿了補丁,一點兒都不整齊,卻第一時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姑父有些激動,又非常緊張,黑瘦的手臂青筋凸出,像很多條蚯蚓。他雙手緊握住話筒,對著攝像機結結巴巴地應付著採訪,全身肌肉緊繃。

「您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嗎?」

「那是」,他不好意思地笑著答,眼中也溢滿了笑意。

「有這樣的兒子,當爹媽的吃糠咽菜也值了。」院子裡圍觀的鄉鄰們七嘴八舌。

小姑身體不好,常年吃藥,是各家醫院的常客,一家四口都靠姑父在工地做工的微薄收入過生計,所以一開學,楊磊就申請了助學貸款,生活費都靠家教和兼職。

為了避免小姑和姑父心裡有壓力,楊磊每次打電話給家裡,都說是學校發了獎學金,或是給貧困生發的助學金,讓他們把錢省下來,供弟弟讀書,還囑咐姑父在工地上不要太拼命。

自那以後,姑父吹牛的資本,除培養出了狀元,被領導登門道賀之外,還多了一項:兒子會讀書,學校上趕著給發獎學金,錢來的像喝涼水一樣容易。

同在武漢的我卻清楚地知道,為了多掙一點兒,楊磊大冬天穿著玩偶服裝,站在風口吹北風6個小時,腳趾頭凍得穿不進鞋。

2

為了彌補高考的遺憾,大四時,楊磊考取了清華的研究生,變成北京集體戶口。

這可了不得了,姑父和小姑逢人就說,大兒子在北京,同學家裡都是有權勢的人,能跟上面對話。

研一下學期,姑父家因為宅基地的問題,二兒子洋洋跟鄰居鬥狠幹架,進去了。

姑父給楊磊打電話,讓他到上頭找人,把弟弟弄出來。

楊磊深知弟弟的為人,中考後就四處遊蕩,工廠怕苦、外賣怕累,開車怕辛勞、擺攤又嫌丟臉,沒有哪一份工作能幹得長久,與一幫社會人員稱兄道弟。

於是就多問了一句,「哪一方先動的手?」

姑父在電話裡直接咆哮道:「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閒心問這個?趕緊找找人,免得你弟在裡面吃虧。」

楊磊哭喪著臉說,「我就是一個學生,到哪裡去找人?」

「你之前不是說過,你們班有人的爸爸是公安局的嗎?北京的公安局,肯定能管地方上的派出所啊,別怕花錢,給人送點東西。」楊磊自己都不記得,什麼時候聊天時跟家裡提過一嘴,說同學的父母很多都是北京的公職人員,就被姑父記在了心裡,成了家裡的「人脈」。

那件事過後,又遇到了老家親戚來北京看病,姑父讓楊磊幫忙搶專家號;村裡有人要去國外打工,在北京轉機,要借住楊磊的宿舍。

各種奇葩的「幫忙」,都是姑父誇下的海口。

楊磊能想像得到,姑父當著眾人的面,給出承諾時,那自豪的語氣和神情。

3

待在農村的年輕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很多男孩的家庭,為了兒子不至於被「剩」下來,早早就給孩子物色對象。

小姑在這方面非常熱心,平日幫別人介紹對象時,可沒少操自己兒子的心。

洋洋21歲那年,相親成功,要談婚論嫁了,對方彩禮要求十萬,不帶回來。

那時表弟剛畢業,助學貸款還沒還完,租住在西四環的一個小單間,每月結餘不了多少錢。

姑父打電話,「你弟要結婚了,你請半個月的假回來幫忙,長兄如父,該你操持。」

「另外,你當兄長的,能拿多少錢出來啊?」

楊磊想起父親三伏天,頂著日頭在工地揮汗如雨,幹10個小時,工錢只有150塊錢,咬咬牙說道:「2萬吧」。

「2萬有點少,我做個主,3萬吧,你湊一湊,就多你一個月的工資而已,節約一點就省出來了。」姑父的語氣裡,失望都不加掩飾,讓楊磊心裡不太好受。

高考後,自己沒花過家裡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都是自己掙的,父母從沒問過自己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學習累不累,好像自從考上大學後,就把整個家庭背在了自己的身後。

反倒是弟弟,讀書讀不進,工作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吃住都在家裡,還伸手向父母要錢。現在要結婚了,裝修、彩禮、酒席,所有用錢的地方,父母都給張羅到位,自己完全就是一甩手掌柜。

楊磊透支了幾千塊錢,連同僅有的兩萬存款,一起轉給父親。因為支付寶設置了單筆轉帳上限5K元,得分六次轉帳。

到第四次的時候,姑父忍無可忍,一個電話打過去,劈頭蓋臉罵了一通「你什麼意思?轉個錢像打發要飯的,你是擔心我們記不住你的施捨?麻溜的,一次性轉,磨嘰······」

楊磊強忍著委屈,低聲說了一聲「好」。

只是想到26歲的自己,工作剛起步,女朋友還不知道在那個旮旯,很是心酸。他想不明白,自己會讀書,怎麼就背負了那麼多東西,還少了這麼多愛?

4

弟弟的新房,被裝修得很漂亮。父親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借債翻修了家裡的老房子,還給弟弟買了代步車。

酒席那天,看著臺上西裝革領的弟弟兩口子,楊磊真心地祝福,希望弟弟結婚後,能像個一家之主,擔負起自己小家的責任,成長起來吧。至少不要再向父母要錢,因為到最後,父親還是會給自己打電話。

敬酒的時候,楊磊跟在姑父和新人的後面。每喝完一桌,總有長輩不忘囑咐一句,「楊磊,以後在北京發達了,可不要忘記家裡的兄弟姐妹啊!」

楊磊維持著社交的微笑,心裡卻愈發沉重,感覺每多敬一桌,肩上的擔子,就越重了許多。

酒過三巡,楊磊微醺,話越來越多,與一眾同輩兄弟們搭著肩膀,說一些小時候的糗事。

「楊磊,叔這次可真是出血了啊,但是,我聽我媽說,借錢的時候,叔保證還債由你兜底,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吧?」

楊磊大著舌頭,腦子有些不清楚,尬尬地打著哈哈。

睡了一覺清醒後,想起本家兄弟的話,緩過味兒來,摸不著頭腦,決定等酒席後問個清楚。

第二天,楊磊第一次跟姑父和小姑爆發了爭吵,本來計劃酒席後第三天返程,吵完架當天連夜走的。

起因是楊磊從父親那裡得到證實,蓋房子和買車的欠款,一共23W,全部由楊磊兜底。也就是說,父母盡力掙錢還,實在還不了的,得由楊磊貢獻。

姑父還提議,讓楊磊每月給家裡匯款5000塊,因為他在北京每個月可以掙15000,僅僅匯個零頭回家。

  • 「你當哥的,這些本來就該你張羅,你不還錢,難道指望娘老子勒緊褲腰帶還?」
  • 「洋洋結婚後,馬上就會要孩子,花錢的地方多得很,不靠你,靠誰?」
  • 「你知道我當年怎麼對你兩個叔叔的嗎?你爺爺走得早,我為這個家操透了心呀!他們娶媳婦,哪個不是我張羅?」
  • 「你讀到北京的研究生了,每個月隨便漏一點支援家裡,都不至於讓你爹媽去借錢。」······

楊磊心頭的火立刻就竄上來了,照這麼說,他以後還得幫弟弟家養孩子?

但還沒等他反駁,母親和弟弟就來打圓場。小姑假裝怒道:「還是不是一家人了?兒子又沒多說什麼,你喝了幾兩馬尿,說話不過腦子。」

洋洋討好地說:「我哥不會不管家裡的。」

然後,父母聯合弟弟兩口子,逼得楊磊要當場表態,讓他同意每月結餘5000塊給家裡還債。全然沒考慮,大兒子已經26歲了,連個女朋友都沒有,還得攢錢在北京置業。

5

楊磊今年36歲,在北京奮鬥11年,前三年,一直在還債,先是助學貸款,後來是弟弟娶媳婦時的借債。到2018年,才勉強攢夠了一套小戶型首付,好歹在北京安了個家。

還完家裡的借款後,楊磊又與姑父和弟弟吵了一架。他的本意是想申明,後面要為自己組建家庭奮鬥,希望弟弟能自食其力。照顧父母方面,如果需要用錢,可以平攤,但不會再在生活方面支援父母,最後又由父母塞給弟弟家了。

這種大逆不道的提議,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理由是,父母養大你,把你培養成狀元,後來還考到北京安家落戶,不能忘本,要回報。怎麼回報呢?就是你得養父母、養弟弟、養侄子。

至於婚姻,姑父和小姑跟所有人都是這樣說的,「他學歷高,當然眼光高,大城市的年輕人,40歲再結婚的,多得很。」

「楊磊會掙錢,還愁找不到媳婦兒?女的都上趕著,他瞧不上。」

開始,楊磊聽見發小們在群裡打趣他,還辯解幾句,說自己房子是租的,通勤乘地鐵和公交,不是他瞧不上女的,是沒有女的瞧上他,混的還不如老家的兄弟姐妹。

後來,乾脆潛水,除了春節時,群發一句「新年快樂」,全年不發表一句意見。

可能是工作忙,來不及看群消息,也可能是根本懶得看,也不想再跟家裡有多餘的聯繫。

2019年,姑父在工地出意外,賠償了70多萬。小姑留了十萬,其餘全部給了洋洋家。

當時,楊磊正跟女朋友在談婚論嫁,丈母娘問楊磊有多少存款,能給多少彩禮,他恨不得找個地縫。小姑分錢的時候,是很清楚楊磊的情況的,可是,自始至終,沒有提過要支援一分。

自那以後,楊磊再也沒有回過老家,過年期間也藉口假期短、疫情還沒過去,拒絕回來。小姑有時會在親戚面前抱怨幾句,書讀得多了,要飛遠了,不願意回來。

楊磊也的確說過,如果母親想到北京來養老,他願意;可要讓他回去,第一,他不覺得那裡有他的家,第二,他也不想面對弟弟一家,因為會想起那些年被一家人扒著吸血的日子,他怕一旦自己的態度軟化,很有可能會重蹈覆轍。

團結家人、互幫互助都是應該的,楊磊只是搞不清父母的邏輯:弟弟學習不好,沒有找到好工作,所以結婚、掙錢、養孩子,這些「鍋」都要由他來背?

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在大城市奮鬥安家,所以家裡的一切大頭花銷,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人情往來,全部要算在自己頭上?

問題是,弟弟21歲不到,就被張羅著成家,自己36歲還單著,母親手上有錢,也不曾開口幫過一分。那是父親的買命錢,即使母親給,自己也未必會要,可提都沒提過,就讓他感到心冷。

寫在最後:

父母不在了,農村的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因為父母在的時候,就沒有起到很好的感情連結作用,反倒因為某些思想偏激和行為偏袒,疏遠了兄弟姐妹之間的心,讓彼此都有不舒服的地方。

所以當父母這根紐帶斷裂,末端連著的兄弟姐妹,當然各奔東西。

就像我小姑家裡,不僅楊磊有怨言,洋洋也經常抱怨,說他哥考出去後,就看不起老家的兄弟,連自己媽都不孝順了,對他哥意見大得很。

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正三觀、正行為舉止,平衡好子女間的感情和關係,那我相信,即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間,也不會因此而疏遠。

蕾蕾奶奶說: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去,成親戚;關係好,情還在;關係遠,同陌生。父母在,兄弟姐妹圍著父母轉,離開父母都有各自的家,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活,見面的時間少屬正常。

有的兄弟姐妹關係不好,原因有:父母在世一碗水沒端平有偏向,為了孝敬父母或家產分爭有隔閡產生不合等,這一切造成了兄弟姐妹關係越來越遠。

我們兄妹五人,父母在世時為孝敬父母,姊妹們有些茅盾不和睦。父母離我們早去,時間久了冤家宜解不宜結,互相理解包容,加之老姊妹們也都老了,(大哥82周歲,小妹68周歲)見面機會少。平時打電話問個平安,現在關係相處還不錯,逢年過節在孩子們的陪同下,兄弟姐妹聚一聚見上一面。親情還是有的,父母不在也要彼此關心和照顧。

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主要親戚,有時間應該多聚一聚,保持聯繫,增強親情觀念,彌補父母不在的親情疏遠。按理說家人、兒女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但兄弟姐妹也是最親近的人,一母所生血濃於水,好好珍惜吧!

痴騎朽翁說:

這話有些言過其實了!

你說的現象確實存在,你知道這裡面的癥結在哪裡嗎?你肯定不知道,我一說你肯定會相信。

這樣的事情發生其根本原因在於已經逝世的父母。一是他們給兒女們做岀了表率,他們的行為影響了兒女們,二是他們平時在對待兒女上,有偏向成分在裡邊,所以兒女們本身就不和,互相之間有隔閡。這是兩個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父母生前自身做的很好,在對待兒女問題上能一碗水端平,使兒女們沒有隔閡,關係很融妥,就是父母逝世後,他們的關係會更好。

九天老嫗下凡塵說: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多指想念父母雙親,重男輕女、處事不公、厚此薄彼的父母不在其間。兄弟姐妹之間並非一定會互相思念!父母去世時,多數的人眼裡只看著母親遺體上的手鐲和戒指,項鍊和耳環,還有父母留下的房產和存款。因為各人的立場、觀點和對家庭的「貢獻」不同,即使分配地看似公平,也會心懷怨恨,相互視為陌生路人,再不親近、永不搭言。如果分配不均,更會大打出手,變成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還不如近鄰的一星半點!這都是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使然,都是錢惹的禍。

這就是俗語所說的:「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的真傳。不分城市或農村,凡我王土皆然,只不過農村裡有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大田地的使用權,房子和院落等更多的遺產…………爭鬥的程度要更加激烈,範圍更加廣泛。只是近三、四十年來,遺產的價值在不斷膨脹,鬥爭也在不斷升級,卻與「階級矛盾」無緣…………

俗話說:兄弟姐妹血肉相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但是在金錢、利益這把利刃的切割下,分道揚鑣,不再道貌岸然,而是原形畢現!雖然人人都知道:在被無常拘走時,不可能帶上一分錢,一平米房產。我不是勸大家去圖謀婆家或娘家的財產,只是要你儘早看清人們各種各樣的卑鄙無恥的嘴臉,以免措手不及,滿臉愕然…………

無論是凡人還是偉人,只要活著,就要堅持爭鬥下去,直到撒手人寰。所以有太多太多的人認為:即使有輪迴,也不願意再來人間!因為人生太苦、太累、太殘忍、太兇險。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藉此向全國各地所有的友粉、老中青小的兄弟姐妹們說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0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