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有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子女當寶貝一樣供起來"你怎麼看?_有退休金的老人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淨0325說: 老公朋友的父親今年96歲,離休幹部,醫院的重症病房經常出入,一年到頭基本都住在醫院,病危通知書…

淨0325說:

老公朋友的父親今年96歲,離休幹部,醫院的重症病房經常出入,一年到頭基本都住在醫院,病危通知書下了幾十次,儘管每次搶救都插滿管子,可他和老婆還有姐姐都捨不得老爺子走,老爺子的醫藥費是全報的,而且老爺子的離休工資接近20000元。

我24歲認識老公的朋友王永紅,就聽老公說過他父親身體不好,常年臥床不起;那時他的父親70歲,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

王永紅的父親王成軍10歲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在村裡靠著各位親戚,吃著百家飯長大,14歲的時候,跟著回村裡休養的一個表哥參加了紅軍。

王成軍跟著部隊闖南走北,曾經立過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多次,他1939年參軍,1960年退伍回到地方,進了一個大型螢石礦當了黨 委 書 記,退伍前王成軍是團長。

當兵的時候,王成軍一直沒有解決個人問題,還是退伍回來以後,娶了自己在村裡一位老鄉的女兒。

王成軍的老婆比他小了整整14歲,他老婆都沒有取過大名,家裡的第 三個女兒,一直三妞三妞地叫著。

老婆是農村戶口,本來按王成軍的級別,給老婆安排一份正式工作,一點難度也沒有,可他就是給老婆在食堂找了一份臨時工的工作,哪怕其他的同志要給他老婆解決工作,他也不同意。

老婆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三個孩子都不是很會讀書,沒有一個考上大學,王成軍也沒有找過關係,三個孩子都進了工廠當了工人,王成軍軍人出生,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是軍事化的,對孩子們的教育要求很嚴格,在家裡不管老婆還是孩子都得聽他的。

大兒子和女友談了四年多戀愛,決定結婚,可在快要辦酒席前,女友突然跟人跑了,沒有一點預兆,哥哥被傷到了,覺得很沒面子,也在父親面前丟了臉,哥哥受到刺 激,精神狀態不好,家人當時也沒有太注意,後來演變成了神經病。

哥哥如果發病的時候,動靜是很大的,他哥不是文瘋子,是武瘋子,發作起來會打 人,不管是自己的親人還是陌生人, 他都打過,沒有辦法,家裡只能給他辦了病退讓他在家休息。

自從哥哥生病以後,王永紅母親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哥哥身上,得看緊哥哥,省的他跑出去傷害陌生人,有時一個不小心沒有看住,被他溜出去,很多時候都是被警 察送回來的,因為哥哥又闖禍。

哥哥因為是受了女人的刺 激發的病,所以在發病的時候,他絕大多數都是攻擊女性,家裡被他打的最多的就是母親和姐姐,雖然他有精神疾 病,但如果他攻擊了別人,家屬是得出錢道歉的,

他自己每個月又要看病吃藥,所以他的病退工資是遠遠不夠,那時候王永紅的父親已經離休,每個月的離休工資加補貼一共有4000多塊,30多年前這離休工資已經很不錯了。

王永紅的母親是臨時工,是沒有退休工資的,只有軍人家屬的補助,每個月只有200多一點,家裡的開支是完全靠著父親的離休工資的,因為父親的醫藥費是全報,你有時候父親看病家裡都會多開一些常備藥。

因為家裡有一個腦子有問題的哥,所以王永紅談了多年的女友家裡一直不同意他們的婚事,怕哥哥以後成為他們倆的負擔,也怕自己的女兒受到傷害,因為王永紅的老婆在還是他女朋友的時候,就受到過王永紅哥哥發病時的毆打。

其實隨著哥哥病發的時間越來越頻繁,王永紅也向父母建議過送哥哥去精神病,可儘管被大兒子打得遍體鱗傷,王永紅的母親也捨不得送大兒子去精神病院,總覺得去精神病院,大兒子就永遠不會好了,是去招罪。

後來母親同意送哥哥去醫院,是因為哥哥再一次發病,打了父親,父親摔了一跤腦梗了,雖然及時送去了醫院,也溶栓了,但是搶救過來半身癱瘓了,而且一時還失去了語言功能。

王永紅的父親可是家裡的頂梁柱,家老小都指望著他的離休工資,只要他活著一天,他的離休工資每個月都會發,還有全部報銷的醫藥費,母親再捨不得也得把哥哥送到醫院。

因為哥哥送去了醫院,王永紅女朋友家也終於鬆了口,答應讓他們結婚,剛開始他們沒有買房,和父母住一起,也便於照顧腦梗的父親。

在母親和王永紅夫妻還有大姐的照顧下,父親王成軍的身體經過康復訓練,慢慢一點一點有了好轉,也慢慢的恢復了說話的功能,雖然吐字不是很清楚,還是會大舌頭,但比剛開始好了很多。

王永紅結婚的第三年,她老婆生下了兒子,因為她孩子體重過大,所以造成了他老婆難產,孩子一出生,身體就不是很好,在保溫箱裡住了半個多月。

兒子出生生病讓王永紅家的負擔重了不少,不過幸好他父親的離休工資又漲了,他父親雖然脾氣不好,很愛罵人,也不容易伺候,但因為他的高工資,家裡每個人都順著他。

後來王永紅自己買了房子,也基本空著,大部分的時間也都住在父母家,他母親因為要照顧父親,抽不出時間給他帶孩子,所以他兒子都由嶽母帶著,嶽母知道自己的親家離休工資很高,而且醫藥費全報,也樂意帶自己的外孫,因為只要老頭活著就有錢,老頭的錢不就是他女兒外孫的嗎?

王永紅父親82歲的時候,他68歲的母親突發腦溢血暈倒在地,那時家裡只有父親一個人,父親又不能動彈,只能看著老婆倒在地上, 他父親大呼大叫,可家裡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他也無濟於事。

直到中午,王永紅老婆下班回來,才發現婆婆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搶救為時已晚;母親去世後,父親的護 理就成了問題,還有哥哥,雖然哥哥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醫院裡,但每年總有幾個月精神狀態好的時候會回家住。

母親去世的時候,王永紅父親的離休工資已經有一萬多,王永紅和大姐商量,他們倆的重中之重是照顧好父親,父親不但有不菲的離休工資,且過年過節都還有物資發放,只能讓哥哥長期住在精神病院,每個月去醫院看哥哥。

王永紅的姐姐已經退休,家裡的孫子也已經上學,於是王永紅讓姐姐姐 夫住家裡,他自己也每天回來,保證家裡24小時都有人。

又給父親換了一張更便捷的護理床,增加一些救命儀器,便於在家時能更好的護理,從王永紅父親80多歲起,其實更多的時間都是在醫院的,老幹部病房一人一間病房,條件挺好,護 士也時常會來轉轉,但就算這樣,王永紅姐弟倆也不放心,只要父親住院,他們也都24小時都有人在病房,以防萬一。

有次我們聚餐一起吃飯說起了父母的問題,王永紅說:「其實有時候看著父親在搶救的時候,身上插滿了各式各樣的管子,有時候怕他亂動,身上還附著束縛帶,我心裡就會想,要不就讓他這麼去吧,不要再讓他遭罪了,也許我們子女的強留對他來說是痛苦的,因為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不清醒的,所以也許他也想早點走。」

「但我父親的生命力極 其頑強,也許他曾經是軍人,每次搶救都是驚心動魄的,但只要搶救過來,父親好像就能熬很久,雖然很多時候他神志不是很清楚,也不認識我們,但好像有時又特別清楚,每次看見我兒子,他都會很高興。」

「你父親是離休幹部,全部都能報銷,每個月的離休工資又那麼高,我爸一個普通一下崗工人,在單位辛苦工作20多年,突然就被下崗了,還沒到退休年齡,得自己將養老保險,醫 療保險,到了退休的年紀,一算退休工資只有2000多一點。」

「身體不好,生病住院,雖然也有醫療保險,但只能報一部分,很多藥和檢查都需要自費,王永紅,你相比我不要太幸福。」我老公的另一個朋友吐槽到。

是啊,那天在場有四五個朋友,父母也都七八十歲退休了,有父母身體不好的,常年也要住院的,但都需要有一部分要自己自費,家裡有失能老人所要付出的金錢和時間、精力,往往讓我們這些40、50歲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疲憊不堪,唉,有時心裡都會暗暗有不孝順的想法。

聽了朋友們發的牢騷,吐的槽,王永紅說:「是啊,比起你們,我除了付出了勞力,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我父親醫藥費全報銷,每個月的退休工資也很高,他的退休工資比我和老婆兩個人加起來的工資還要多,所以我得讓我父親活著,父親在我們的生活負擔就會輕很多。」

看著氣氛有些尷尬,我笑了笑說:「你父親有這樣的待遇,那都是他以前辛苦付出的,你父親可是槍林彈雨過來的,如果沒有他們老一輩為我們的付出,我們不可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的總結:

有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女當寶貝供起來,這句話沒有錯,現在的經濟大環境不好,賺錢越來越不容易,如果自己的父母有高額的退休金,能補貼一下自己的家用,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好事,肯定願意父母多活一些時間,再說了,絕大部分的子女,哪怕父母沒有高額的退休金,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活久一點,畢竟只要父母在家就在。

楊志軍說:

這個事我還真遇到過,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村。

這個有高退休金的老人名叫陳正龍,是個老英雄,今年已有九十以上歲數了,無兒無女,但有親侄兒,也算半個子女吧。

話說一九四九年春天解放軍渡江攻打南京時,陳正龍和戰友們所乘的船正行馳在江中,卻不幸被國民黨軍一發炮彈擊中船上,隨著炮彈爆炸,彈片一下四處亂飛,不幸地是有一塊炮彈碎片擊中了陳正龍的腰部。後經搶救,雖保住了性命,可卻造成了腰以下部位失去知覺而癱瘓。

南京解放後,政府把陳正龍送到好象叫軍人福利院休養了幾年。

後遠在農村老家的父母思兒心切,同時又擔心兒在福利院受罪,於是他們向部隊申請把陳正龍接回了家來自己照顧。於是陳正龍回到了故鄉。當然國家也會每月拔一筆錢給陳正龍生活。

由於有父母照顧,陳正龍人雖殘,卻也幸福,每天還能座著手搖車在村裡轉悠。

隨著光陰流逝,父母在照顧陳正龍二十多年後相繼去逝,陳正龍此刻一下失去照顧他的人,頓感悽涼,正尋思著找政府再把他送到福利院,此時他的侄兒站了出來,願服侍伯伯,於是陳正龍住進了侄兒家,侄兒對這伯伯也照顧有加,當然這當伯伯的也不虧待侄兒,也拿出一部分錢給侄兒用,權當吃飯錢。

這樣過了幾年,侄兒經人介紹談了個對象,當時未婚時侄兒對象對陳正龍還很客氣。當侄兒結婚後,侄媳婦見自己丈夫整天要把伯伯搬上搬下,端屎端尿,洗身翻身,自己還要幫伯伯洗沾上屎尿的衣褲被絮床單,久而久之並會時不時在丈夫跟前怨言滴咕,可侄兒不為所動,仍一如既往服侍伯伯。

這樣不知不覺又過了快有二十年,侄兒兩口子對自己精心服侍,陳正龍當然自知,心中非常感激。可有一天,陳正龍座著輪椅從外面回來,剛到門口,就聽侄兒兩口子在吵架,只聽侄媳婦說:″伯伯由我們養著服侍著,看病又是國家掏錢,為何還存著錢?為何不拿出來給我們建房?你光服侍他,把他當親老子,可他一點都沒有把你當親兒子待,如今我倆兒子都老大不小了,你為服侍他不能出去掙錢,光靠種這點地夠什麼"?

陳正龍聽到後,也沒發脾氣,就裝作沒聽見。

等到晚上吃過晚飯後,陳正龍把侄兒兩口叫到身邊,拿出存摺交到侄媳婦手上,對她道:「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存的錢,你倆孩子也老大不小了,是該為他倆建房了,我以前沒把存摺交給你們,只是想把存下的錢留給侄孫將來用,你們拿著吧,先把房蓋了,剩下留個侄孫娶媳婦,等侄孫都成家後,只要我還活著,每月的退休金就是你倆的″。侄媳一聽,頓時眼淚如雨下,自知錯怪了伯伯。

從此之後,侄媳對伯伯更加孝心有加,丈夫不在時,他就代替丈夫行孝。

如今儘管侄兒兩口已過六十歲,可服侍伯伯仍盡心盡力。馬正龍在侄兒兩口服侍下如今已活過九十多歲,且他的退休金已超每月一萬元。正因為有馬正龍這高額的退休金,伯侄三人現在生活一直過的比村中其他老人好。至於是否把伯伯當財神供起來,只有他夫妻倆自知,我不敢妄加論斷,不過他夫妻倆能幾十年如一日服侍伯伯,還是值得稱道的,特別馬正龍的侄兒。

春陽寫幸福說:

太爺爺90歲,退休金15000,已經成植物人狀態2年,今年去世,只有大伯爺哭得稀裡譁啦的,其他人鬆了口氣,大家都以為他是失去了搖錢樹才哭。

太爺爺對國家有貢獻,退休工資很高,一直和大伯爺住在一起,因為其他的幾個孩子工作都很忙,沒有時間來照顧。

因此大家都商量,太爺爺的退休工資給大伯爺,當然平時有他照顧,大伯家很開心,他的退休工資1200,只有太爺爺的十分之一。

大伯奶去世的早,大伯爺既當媽,又當爸的把兩個兒子拉扯大,洗衣燒飯幹活樣樣不在話下。

六十歲大伯爺退休,他就安心地伺候太爺爺,那時太爺爺80歲左右,很硬朗,就是不會燒飯。

孩子們都不放心他,幸虧大伯爺退休,家務活又很能幹,大家一商量,就讓大伯爺照顧太爺爺,退休金留給大伯爺。

當時幾個女人都不同意,覺得這樣大伯爺太運氣了,大伯爺說:「我可以不照顧,你們誰願意來?」

沒人支聲,因為大家都沒有時間,孩子還沒有長大,自己又有工作要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大伯爺把太爺爺照顧地非常好,比專業保姆還好,菜燉得很爛,飲食清淡,但也不是沒有營養,總之是用心了。

大伯爺自己愛乾淨,夏天天天洗澡,他也天天給太爺爺洗澡,所以太爺爺身上的老人味幾乎聞不到。

他們每天的娛樂就是去老年協會搓搓麻將,晚上回家聽聽戲曲,下午的時候,去伺弄伺弄陽臺上的花和蔬菜。

周末的時候最熱鬧,大家回去看太爺爺,帶上禮物和一個星期的菜,大伯爺很厲害,他可以一個搞定。

大伯爺的燉菜z好吃,每次都讓我們吃撐,有時候我們買去的肉太多,大伯爺會燒他的拿手菜,紅燒肉,讓我們帶回來吃。

看著這樣的大伯爺,我們一點也不用擔心太爺爺,平時我們只要回去看看太爺爺,讓他心情開心開心,人多總是熱鬧點。

我們都很感謝大伯爺,大伯爺把太爺爺照顧這麼好,讓我們其他幾家都省力很多,尤其是最小的小叔爺。

太爺爺88歲那年,便有點老年痴呆,經常忘記東西,後來慢慢地變成東西都要喂,自己沒有動手能力。

這時候太爺爺已經住院,在醫院的貴賓房,大伯爺全程陪同,實際上大伯爺也已經老了,幸虧他身體很棒。

大伯爺在醫院陪了一年多,我覺得他與太爺爺已經相處出了深厚的感情,否則肯定會厭煩這種生活。

太爺爺89歲,完全進入植物人狀態,這時候已經由醫院的護士接身專業照顧,用不到大伯爺。

可是大伯爺還是每個星期去看太爺爺,說一些話給他聽,可見感情很深。

今年太爺爺走了,大家都覺得這樣挺好,畢竟大家都希望太爺爺走得有尊嚴一些。

大伯爺痛哭流涕,很悲傷,有人說大伯爺傷心,是太爺爺這顆搖錢樹沒了。

我覺得不是,大伯爺與太爺爺相依為命這麼多年,肯定感情很深厚,他是真的捨不得太爺爺走。

事實證明我是對的,太爺爺去世後,大伯爺拿出160萬,要給大家平分,每人30萬,他40萬,10萬是他的照顧費。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當初說過都給他,可是錢誰不會要,更何況這麼多錢。

最後大家也不堅持,每人都得了三十萬。大伯爺的二個兒媳婦想不通,大伯爺說:「照顧老人本就是做兒女的本份,沒有錢也應該照顧。」

太爺爺退休金這麼高,只是意外之喜,做人不能太貪心,更何況兄弟和睦比這三十萬更值錢,以後大家相互幫忙,力量更大。

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子女當寶貝一樣供起來,你怎麼看?

這太正常,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傳統,我們都有一顆孝順的心,只是有時候條件所逼,無奈罷了。

難道你們沒有遇到過,父母生病,心裡很想回家看父母,但是口袋裡空空,只能獨自掉淚,無可奈何。

子女有錢,如果父母慈愛,我想沒有一個子女會自己吃香喝辣的,讓父母喝西北風吧?

我的大伯爺就是真心地對太爺爺好,他把孝敬父母這件事情,做到了ji致,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沒有功利心,真心實義,對老人好就是對自己好,仂是給孩子樹立榜樣。

春陽建議:父母給孩子的愛,路一樣長,子女給父母的愛,筷子一樣長,願在父母短暫的老年生活中,好好孝順他們。

霞姨講故事說:

同事張哥不管單位有多忙,只要接到嶽父母的電話,他就立即丟下手中的活兒,趕緊請假跑回家。每次看到張哥請假回家,大家就調侃說張哥家裡的養豬場又出問題了。

張哥今年57歲,有一個女兒在南寧工作,已經結婚生子,張哥的老婆趙姐退休之後去南寧照顧外孫,家裡現在就剩下張哥和嶽父母三個人。

張哥老家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裡有三個兄弟,張哥是最小的一個,除了張哥一個人出來工作之外,其餘的兩個哥哥都在家當農民。

趙姐的家庭很好,又紅又專,她的父母以前都是在部隊的,是個領導,後來雙雙轉業回我們縣的,轉業回來在單位仍然還是當領導。

聽說趙姐的母親生她的時候由於大出血,被摘除子宮,就沒有機會再做母親了。家裡只有趙姐這個寶貝女兒,趙姐的父母對她百般疼愛,捧在手裡怕掉,含在嘴裡怕化,處處都為趙姐著想,趙姐從小就過著公主般的生活。

很幸運的是,趙姐雖然有公主的命,但卻沒有公主的病,從小就遺傳了父母的優點,能吃苦耐勞,做事也很勤快。

張哥和趙姐是在一個朋友家互相認識的,張哥得知趙姐的家庭情況之後,對趙姐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張哥對趙姐愛護有加,對趙姐千依百順,把趙姐感動了,張哥最終抱得美人歸,成了趙家的乘龍快婿。

很多人得知張哥把趙姐追到手時,對他非常羨慕,大家都在感嘆,說張哥不知道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張哥剛參加工作後不久,他的父母因病相繼過世了,張哥就變成了孤兒。

張哥和趙姐的結婚酒席都是嶽父母一手操辦的,當時張哥還在某個鄉鎮工作。由於趙姐是獨生女,而且家庭條件又好,結婚後張哥就跟嶽父母一起住了。

雖然張哥跟趙姐兩個人家庭條件懸殊很大,可以說門不當戶不對,但趙姐的父母並沒有嫌棄張哥。對張哥非常好,把他當做半個兒子來看待。

張哥結婚後不久,就被提拔去某個鄉鎮當副鎮長,當了幾年的副鎮長之後,就提拔為鄉鎮副書記。過了幾年就提拔為鎮長,再過幾年提拔為鎮黨委書記,當了幾年的鎮黨委書記之後,就到縣裡某個單位當一把手。張哥到了52歲那年,就來我們單位做主任科員,也就是等著養老了。

趙姐是獨生女,而且張哥只有一個女兒而已,按照政策,他們是可以生二胎的,但趙姐說十月懷胎太辛苦,有一個女兒已經夠了,不想再生二胎了,聽到老婆這麼說,張哥也依著她。

張哥雖然當了多年的領導,在單位可以說隨便呼風喚雨,但回家卻是一個十足的家庭煮夫。只要他在家,家裡的飯菜都是他煮的。張哥煮得一手好菜,深得家人的喜愛。

張哥的女兒出生時,他的嶽母正好退休,就可以幫他們照顧女兒了。趙姐父母的工資很高,張哥結婚之後,兩個老人就承擔起家裡所有的開支,都不給張哥夫妻倆出任何一分錢。

由於父母是農民,又沒有養老金,兩個哥哥結婚之後也是在家種田地,家裡收入有限,為這,張哥沒少幫村家裡。

趙姐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看到婆家生活那麼困難,也由著張哥幫襯婆家,張哥出錢給兩個哥哥建起了房子。

張哥的兩個哥哥都生了兩個女兒,為了能夠讓四個侄女跳出農門,就連這四個侄女讀書,張哥也沒少幫襯。好在這四個侄女非常爭氣,在張哥的資助下都考上了大學,其中有兩個侄女和張哥的女兒在南寧工作,並在那裡結婚生子。另外的那兩個侄女在我們縣工作。

不但張哥不用交夥食費,就連他女兒讀書所有的費用,嶽父母都全包了。

張哥的家人非常感激張哥和趙姐的付出,也懂得投桃報李,經常拿家裡的農產品來給張哥。那幾個侄女也經常出入張哥家,趙姐的父母雖然都是當領導的,但為人非常隨和,對張哥這邊的親戚非常好。

趙姐的父母生病住院,平時都是張哥和趙姐兩個人照顧的。但有時候兩個老人生病,正好碰上張哥在外地出差,只有趙姐一個人在家時。張哥擔心趙姐一個人在家照顧父母太辛苦,張哥還會叫他的那兩個侄女過來幫忙。那兩個侄女也懂得知恩圖報,每次接到叔叔的電話說要去幫忙照顧病人時,這兩個侄女都會隨叫隨到,盡心盡力照顧著病人。

張哥嶽父母退休工資很高,兩個人每個月的退休金合起來就有兩萬多元。生病住院報銷的比率非常高,又有二次報銷,看病基本上都不用錢。只要身體不舒服,哪怕就是一個小小的感冒,他們都要去醫院做檢查。如果重一點的感冒,他們就要住院治療。有時候已經完全痊癒,不用在醫院住下去了,他們還要求再住幾天才出院。

前幾年張哥的女兒大學畢業之後留在南寧工作,張哥夫妻倆就在南寧買了一套150平米的房子送給女兒。聽說是付全款的,這套房子一共要120萬元,張哥的嶽父母就給了50萬元。

不但買房子嶽父母給錢,就連張哥換車,他的嶽父母都會給錢。看到張哥的日子過得那麼舒服,我們經常說張哥家裡開了一個養豬場。

張哥在南寧買房子之後,周末張哥還會開車帶嶽父母去南寧過周末。有時候張哥夫妻倆公休出去旅遊時,他們也會帶上家裡的兩個老人一起去旅遊。

張哥的女兒嫁得很好,嫁給了一個富二代 ,在南寧也有房子,他們兩個人結婚之後就住單獨居住, 張哥的這套房子就留空了。平時張哥夫妻倆和嶽父母四個人也會去小住一段時間。

張哥的女兒生小孩時,趙姐正好退休,由於親家母還要打理家裡的生意,趙姐就去南寧帶外孫了。家裡就剩下張哥和兩個老人在家而已, 這時候張哥的嶽父母也已經80多歲了,身體狀況已經不如從前。張哥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嶽父母 ,有些力不從心。

看到張哥那麼辛苦,我們就說張哥,說他家裡那麼有錢,幹嘛不請一個保姆來照顧兩位老人呢?但張哥說兩個老人節約慣了,不想出錢請保姆, 所以只能依著兩個老人了。

前幾個月張哥的嶽父住院動手術,由於南寧有疫情,趙姐和女兒不得回來幫忙照顧。而張哥的嶽父又不喜歡給護工照顧,張哥一個人忙不過來,就給自己兩個侄女婿搭把手,那兩個侄女婿也非常樂意。就連張哥的那兩個哥哥聽說張哥的嶽父動手術住院,也從老家出來幫忙照顧,讓張哥的嶽父母非常感動。

張哥跟我們聊天時,他經常跟我們說起他的嶽父母,說他們兩個人退休金那麼高,要儘量把他們照顧好一些,讓他們活到一百歲以上。

張哥說現在他買菜都是買嶽父母喜歡吃的菜,然後按著他們的口味來煮。營養搭配,有葷有素。張哥沒事做的時候,還會研究菜譜 ,儘量給嶽父母吃得有營養,以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現在張哥的外孫已經上幼兒園了,家裡的兩個老人說想念曾外孫,為了讓兩個老人享受天倫之樂,每到周五下午,趙姐就帶著外孫回來看望父母,到了星期天晚上再搭動車回南寧。

張哥還有三年就退休了,他說退休之後就帶嶽父母去南寧生活,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

張哥的女婿雖然是個富二代,但為人低調,對老人也很孝順,也經常回來看望外公外婆。

前段時間,張哥把之前的那套房子賣掉,得了180萬元。張哥在女兒的小區那裡買了一棟別墅,包括裝修等一共花了500多萬元。女兒和女婿出100萬元,張哥的嶽父母給了60萬元,剩下的錢由張哥出,房產證上面寫著女兒和女婿的名字。

張哥跟我們說本來是不打算買別墅的,但考慮到兩個人老人能有個活動的地方,每天讓兩個老人曬曬太陽,打理花草, 有個活幹,所以才買別墅的。真是大手筆!

「有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子女當做寶貝一樣供起來 」你怎麼看?

有高退休金的老人,一般來說他們的子女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素質也比較高,而且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收入,懂得孝敬父母。

也有高額退休金的老人子女的收入更高,工作更忙,他們沒辦法自己照顧父母 ,所以只能花錢僱保姆。

很多子女掙的錢都不夠父母的退休金高,有時候上班還不如在家伺候父母,而且還能省下保姆錢。

就像趙姐,她退休之後一個月的退休金只有6500元 ,而張哥雖然當了多年的領導,但他每個月到手的工資只有5000多元,兩個人合起來只夠他嶽父母一半的退休金。

所以收入低的子女攤上了高退休金的父母,一定要珍惜,千方百計把搖錢樹管好,不要斷了自己的財路。

今世緣126說:

我二姐的婆婆是小學教師退休的,至今已經退了近四十多年,她現在每月的退休金有一萬四千多元,每年還能多領一個月的退休工資,就等於一年能領十三個月工資,而且她還有公費醫療,有病住院不用花一分錢,另在外逢年過節還有老幹部局和學校來送慰問品和慰問金。

我姐鄰居們都對我二姐婆婆領這麼高的退休金羨慕嫉妒恨,她們跟我二姐說:「你可要好好地孝順你的婆婆,她一個人退休金就能養全家幾口人,真的是比養一頭老肥豬還能掙錢呢。」

我二姐婆婆是家裡的頂梁柱,全家人的生活開支全指望她,當初我二姐倆口雙下崗時,一下子失去生活來源不說,每年還要應付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以及家裡的房貸、生活費和人情來往,還有孩子上大學的學費等開支,這一切全是我二姐婆婆拿的不菲退休金來承擔的,我二姐婆婆是這個家裡的大功臣,理所當然地受到兒女的尊重和愛戴,把她當做財神爺供著一點都不為過。

我二姐婆婆現在有九十多歲高齡了,幾年前就癱瘓在床,我姐倆口二十四小時衣不解帶地伺候著老人家,給她換尿不溼,一天幾遍把她從床上抱起來放到輪椅上吃飯,吃完飯後,倆口又齊心合力地把老人從二樓抱下來,然後我姐夫推著輪椅上的老人家,在小區裡來回地溜彎看風景。

我二姐則趕緊去菜市場,精挑細選買她婆婆喜歡吃的菜回家做,她婆婆大小便失禁,經常拉尿給床上和衣服上,我二姐從不嫌她婆婆髒,端水給她婆婆擦洗身體,然後給她穿上乾淨的衣服,把弄髒的被褥和衣服拿到衛生間,用鞋刷子沾著水一點點地刷,她婆婆有時這邊還沒等我二姐把髒衣服被褥洗好,那邊她又把衣服被褥給弄髒了,我二姐只好又不厭其煩地給她換下來洗,我二姐婆婆身上穿的,床上蓋的長年都是乾乾淨淨的,她婆婆身上從來沒發生過得褥瘡的事。

很多人都說:「有錢就是孝順兒、沒錢就是不孝子」,凡是孝子都是衝著老人拿不菲養老金去的,這話本身沒有任何值得詬病的地方,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雖然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人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人老了與其為兒女孝不孝順而焦慮不安,不如早點規劃好自己的退休人生,要麼乘身體還行就多打一份工,要麼多開拓掙錢的渠道,這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一切靠自己,只有流下你的汗水才能創造你的幸福晚年!

奮鬥的90後打工人說:

我三姑婆今年82歲,從國企單位的無縫鋼管廠高層退休,一個月的退休金有8000左右,退休後就回到農村山上生活。

當初三姑婆回來的時候是一個人,她的丈夫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而她的兒子選擇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姑婆回來後選擇在娘家落葉歸根,因為在她丈夫去世後就很少和那邊的親戚來往,而娘家的親戚一直在走動,所以退休後選擇在娘家住。

三姑婆回來後就給我舅舅說,她想要買一分土地來修房子,打算在這裡長期住下來,舅舅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後來三姑婆給舅舅土地的錢,舅舅一分都沒要。

就這樣,三姑婆就長期住了下來,期間表叔一家人偶爾會回來看望她,畢竟相隔幾百公裡,他們工作繁忙,回來的時間都耽擱在路上,回到農村吃個午飯就要往回趕,玩不盡興還浪費時間。

所以,表叔他們就每個季度回來一次,每次都陪三姑婆兩天就返回城裡,三姑婆也知道他們生活在大城市不容易,一家人的開銷也是非常大,每次他們回來都會幫扶他們15000。

就在前十年,三姑婆被醫院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需要吃藥控制,而且每天都要在肚子上打一針,才開始這些事情三姑婆都能自己完成,但是隨著年齡大了,這些事情就需要一個人幫忙。

表叔知道三姑婆的身體狀況不好,就打算把她接到城市去住,這樣也能方便照顧她,但是三姑婆並不願意去城市,說農村不僅空氣好,每天出去還能和鄰居家的老太太聊聊天。

表叔沒有辦法,跟表嬸商量讓她辭掉工作回到農村來照顧三姑婆,表嬸想想後也同意了,每天在家就負責一日三餐,提醒三姑婆吃藥打針。

就這樣,表嬸照顧了三姑婆整整十年,就在去年,表叔的兒子準備結婚,三姑婆直接就把她的退休工資卡給了表叔,孫子結婚三姑婆把她的全部積蓄拿了出來,這讓表叔和表嬸非常感動,還跟三姑婆說他們自己有錢讓三姑婆存著。

三姑婆還是強行把錢給了表叔:「我現在拿錢來也沒有用,你以後的負擔還重,錢留著到時候可以幫扶一下孫子,有你媳婦照顧我就心滿意足了。」

去年表叔也退休了,他也果斷選擇回到農村來住,就跟著三姑婆住在當初她修的房子裡面,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就算三姑婆生病住院,表叔他們兩口子都是一人負責白天,一人負責晚上,把三姑婆照顧得無微不至。

別看三姑婆如今82歲,個人衛生打理得相當好,身上也沒有老年人的味道,表嬸每天都給三姑婆換洗衣服,也經常給她洗頭洗澡,一點屬於老年人的氣息都沒有。

回到問題:高退休金的老人,往往被子女當寶貝一樣供起來,你怎麼看?

這其實很正常,畢竟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著一顆孝順的心,只是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所迫,讓自己無法長期守護在父母身邊罷了。

如果子女經濟條件富裕,父母又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子女都是應該對父母非常孝順,更何況是父母有高額的退休金。

不管是為了錢孝順,還是真心實意的孝順,至少讓老人感受到了子女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僅憑這一點就足夠了。

表嬸辭掉工作回到農村照顧三姑婆,整整八年如一日的照顧,她把孝敬父母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不管其中有沒有目的性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自己如何對待父母,當自己老後孩子就怎樣對待自己。

父母的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他們把我養大,我就要負責將他們養老。這才是孝道的延續。

悶悶君說:

我一哥們父母都是軍隊幹部退下來的

退休金兩人加起來月近四萬[震驚]

我這哥們兒天天沒啥事兒,平時打個小零工

就是天天念叨父母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前一陣又買套房,人家說小意思也就不到父母兩年的退休金嘛,給孩子報個課外班都是幾萬幾萬的交錢,打小兒到現在高中了從來沒斷過[捂臉]

哥們兒媳婦也是天天殷勤的不行,老公啥也不乾沒有一點兒怨言

智慧不夠的小五說:

將近100歲的舅老爺被二婚的妻子,兒子媳婦當寶貝一樣,供了將近30年,只要舅老爺活著,每個月都有退休金,退休金夠全家人生活了,全家30年不上班就伺候著舅老爺。

我家舅姥爺年輕的時候沒結婚,60歲的時候說好了我家表姑,表姐,表姑養老。

舅老爺在我家表姑家住了十年,他退休工資給我表姑買菜,表姑家的孩子也是靠舅老爺的退休工資上學。

40年前我聽說有4000塊一個月退休工資,後來又說漲了。

舅姥爺的愛好就是打麻將,在他快要70歲那年,他的麻友給他介紹了個對象。

57歲的劉婆婆,舅姥爺一眼就相中,婆婆早年喪夫,一個人撫養兒子長大。劉婆婆一家在當地口碑還算可以,為人老實就是窮,劉婆婆的兒子因為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

劉婆婆兒子也承諾只要舅老爺和劉婆婆結婚他就給舅姥爺當兒子,給他養老送終。

舅姥爺都快70了,他很心動,雖然表姑說給他養老送終,但表姑還有自己的爸媽,舅姥爺想結婚這些事是背著我表姑進行的。

舅佬爺和劉婆婆談得差不多了,他就和表姑攤牌說自己要搬出去。

表姑說什麼都不讓舅姥爺走,說你們當時都說好了,我們給你養老,你怎麼能反悔了?在我家住了十年,我好吃好喝,每天伺候著你哪裡對不起你?

舅老爺就說自己這麼大年紀了,想有個兒子有個家。

表姑說,我不是你女兒嗎?

舅姥爺和表姑幾次爭吵之後,還是決定給表姑20萬,斷絕關係。

表姑不想要,就想讓舅姥爺留下來。

舅姥爺說我要結婚了,我也想有個家,不可能一輩子寄人籬下。

表姑知道舅姥爺不會留下來了,就接受了20萬。

舅姥爺和劉婆婆結婚之後,表姑哭了很久。

舅姥爺結婚之後就搬外地去了,聽說在那兒買了房,劉婆婆的兒子,媳婦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他們全家伺候舅姥爺的一切生活起居,我爸有一次去看舅姥爺舅,說他天天打麻將,劉婆婆全家對他還挺好的。

只要我舅姥爺活著一天就能領退休金一天,這個買的套房以後又要留給劉婆婆。

和劉婆婆,兒子,媳婦孫子這麼多人生活在一起,舅姥爺也很滿足,舅姥爺說和表姑生活在一起,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雖然表姑對他很好,但他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他說現在他才有家的感覺。

我家表姑一提起舅姥爺心裡那個恨,說自己照顧了他十年就給了20萬,說好了讓我給他養老的就這麼走了。

其實表姑用那個20萬買了一套房子,30年前這套房子現在也升值了。表姑家的兒子,女兒讀書,上大學也是靠舅姥爺的錢。表姑恨劉婆婆一家,搶走了他的財神爺。

舅姥爺如今將近100歲,或許因為有愛情的滋潤,他依然活的很健康,四十年前就知道他有四千塊退休金,如今有一萬多吧。這是個很正常的事情,這麼高退休金的老人當然會被全家人捧著照顧,他的工資已經夠全家人開銷,還有結餘。說到舅老爺的工作,舅姥爺並不是在中國工作的。劉婆婆一家確實靠我家舅姥爺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原來在土裡刨,現在在城裡面。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們的孝順,如果劉婆婆的兒子,媳婦不孝順,舅姥爺也不可能活到100歲,付出總有回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2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