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中國能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嗎?_我國堅守多少億畝耕地

四季農評說: 中國能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嗎? 實際上,中國能開墾利用的土地非常多,甚至可…

四季農評說:

中國能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嗎?

實際上,中國能開墾利用的土地非常多,甚至可以說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400毫米降水線多年來一直向西北內陸推進,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三年(2018--2019--2020),400毫米降水線向內陸推進了四百多公裡。比如內蒙地區,原來都在400毫米降水線以外,而現在及乎有一半的土地被400毫米降水線覆蓋。原來的400毫米降水線在毛烏素沙漠以南,現在不但覆蓋了整個毛烏素沙漠,而且直接越過了河套地區北部的陰山山脈,到達了中蒙邊境,而西邊的賀蘭山脈也已經被400毫米降水線覆蓋,最西邊己到到了甘肅最西邊的敦煌地區。而南部也從西藏地區的最東麓一直向西覆蓋超過了整個西藏地區的三分之一的面積。有業內專家測算,400毫米降水線向內陸的推進,給我國釋放了最少五億畝耕地,這還是比較保守的數據,而且這個數據每年都在急據擴大。前幾天新疆的南彊地區下了一場有記錄以來的大暴雨,一天的降水量超過以前兩年的降水量總合。

第二,全國可開墾利用的土地超過三億畝。單新疆地區,可利用土地就有1.5億畝,內蒙和整個東北地區的土地開墾潛力1.5億畝,而整個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四川盆地及南方眾多丘陵山地區,可開墾利用土地超過兩億畝。

第三,海水稻培育成功,為人類又打開了另一座糧倉的大門。保守估計,由於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未來十年,中國利用圍灘造田最少一億畝。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稻生產大國。

綜上所述,完全可以說,中國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雖然有足夠的土地開發潛力,但對中國來講,土地開發的迫切性並不強。因為中國的農業發展方向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國家在2012年開始的十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就能看出端倪。由於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全期,因此中國要做的是,增加科技投入和現代化管理,讓更少的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減少對土地大面積的依賴,為更好的保護生存環境減少阻力。實際上在黨中央的鄉村振興計劃中都有明確的體現。有人計算過,到2022年,中國十億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如果平均每畝地年產1500斤糧食,總產量就是7.5億噸糧食,比2020年的糧食產量高出8000萬噸,保住中國人的飯碗沒有任何問題。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

昏鴉的囉哩囉嗦說:

要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增加十億畝耕地,你確定不是在說笑話?我們用「三調」數據來分析可行性。

國家公布的最新「三調」成果顯示,我國現有耕地19.18億畝,其中水田4.71億畝,佔比24.55%;水澆地4.82億畝,佔比25.12%;旱地9.65億畝,佔比50.33%。與「二調」的耕地數據相比,全國耕地減少1.13億畝,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

實際上,「三調」和「二調」不僅只是數量減少了,耕地的質量也在同比下降。從「三調」數據看,十年間,新增建設用地增加1.28億畝,這部分大多都佔用平原優質耕地,需要補充同等質量、同等數量的耕地來落實「佔一補一」,補充的耕地質量遠遠難以達到佔用的耕地質量。

如果要新增耕地,一方面通過其他農用地、未利用開發造地或建設用地復墾來新增耕地,另一方面要控制新增建設佔用耕地。

從「三調」數據來看,園地3.03億畝,林地42.62億畝,草地39.68億畝,溼地3.52億畝。在保護生態的大政策下,林地、草地和溼地基本都納入保護範圍,不能輕易造地。開發造地,也就園地有潛力。但是,在從嚴從緊保護耕地的情況下,農民要種植果樹,提高收益,只能在園地上生產。保留部分園地,也是保障農民增產增效增收益的措施。

建設用地復墾的量不多,集中在農村建設用地,「三調」顯示,農村村莊用地就3.29億畝;未利用地,也就坑塘水面可作為潛力,「三調」顯示,坑塘水面也就0.96億畝。

綜上所述,要想在18億畝耕地基礎上,再增加10億畝耕地,那就是天方夜譚,除非把沙漠都恢復成耕地了。好像「三調」沒有沙漠的數據,我記得沙漠佔到國土比例的13%多啊!

自駕遊遍中國說:

中國新疆、內蒙古、及陝、甘、寧、山西有超過百萬平方公裡的荒漠、戈壁。這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水。其實中國要想擴大耕地面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解決水的問題。如果西線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每年向缺水的西北、華北地區調水300億立方米以上,幫助其恢復生態,增加的耕地數量會超過10億畝。第二個就是中國已經成功培育出海水稻,這樣沿海地區那些荒灘完全可以變成良田。

叩開科技之門說: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國適合用作於耕地的面積也就只有150萬平方千米左右,約合22.5億畝。該數據是在1995年左右,通過兩次全國土地調查得出來的。只不過,由於諸多原因,導致如今的耕地面積下降至18億畝左右,減少了4.5億畝。

儘管我國適合用作耕地的面積有22.5億畝,但這並不是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氣候的變化,耕地面積不會增加。只是在如今的氣候,現有的科技下,最大的適合耕地的面積有22.5億畝。

這與再增加十億畝耕地還有5.5億畝的差距,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畢竟可以被開墾的荒地已經被開得差不多了。

再想得到大面積的耕地,也只有將目光投向塔克拉瑪幹,吉爾班通古特等總面積高達130萬平方公裡的沙漠;以及廣泛分布於溫都爾廟一百靈廟一鄂託克旗一鹽池一線以西北荒漠、半荒漠平地,總面積約45.8萬平方千米的戈壁灘。

如果可以將沙漠和戈壁灘改造為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耕地,那不要說增加十億畝,就是增加三十億畝也不在話下。然而,現有的技術是遠遠無法做到的。

我國耕地面積變化的原因

其實,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可用的耕地面積發生了三次變化。

從1949年起到90年代初,主要就是單調的增加,原因就是為了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而大量開墾荒地,如此而已,耕地面積自然就會大量的增加。

從90年代後期到如今,呈現一個減少的趨勢。因為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工廠被建成,城鎮化建設,樓房建設,也佔用了大量的土地。

其次就是退耕還林,基礎建設,如道路,橋梁等等也減少了可用的耕地面積,總得來看,我國的耕地面積在以上這兩個時期的變化就是這樣的。

所以說,我國適合作為耕地的土地面積還是不少的,只不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才導致如今的耕地面積降到了18億畝,不過這18億畝的耕地面積也足夠使用了。至於進口糧食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會去做的,像俄羅斯,烏克蘭,美國這樣的糧食出口大國,也會進口糧食的。

畢竟農作物的生長習性不同,畝產量有高有低,只能選擇本國最為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了。有的國家土地適合種植大豆,有的適合種植水稻,有的適合種植小麥,有的國家適合種植玉米等等。當不適合大量種植的農作物消耗量太大時,也就只能通過進口來滿足根本的需求了。

倘若說,在現有耕地面積的基礎上,再增加10億畝的話,也不是無法做到,方法只有三個:

第一:將被工廠,樓房,森林,城市佔據的土地讓出來。

要知道,在滿足全國人民口糧的前提下,經濟發展還是極為重要的。已經被用於建造工廠和樓房,種植樹苗的耕地也不太可能,畢竟前期也投入了很大的資源,總不能全部都拆除掉吧。

再者來說,全球都在發展科技,城鎮化也在持續進行。將工廠,樓房什麼的都拆除,那還怎麼發展呢?總不能為了增加耕地面積,就因噎廢食,放棄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吧。

根據過往的歷史可知,農業國會被工業國降維打擊的。是要保證經濟和科技持續發展的同時,兼顧農業的發展。所以說,這個辦法也行不通了。

第二:開發先進技術,將沙漠與戈壁灘改造成土地。

要知道我國沙漠和戈壁的總面積就超過了我國領土的十分之一,如果可以將這部分面積改造為適合耕種的土地,那不用說,可用的耕地面積自然而然的就會增加不少。

不過就現有的技術而言,那是無法做到的。畢竟沙漠與戈壁灘的成分就是沙粒,石頭,在這種天然行成環境中,缺少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氮,礦物質,且含鹽鹼量較高,含水量太少,這一切的環境都不利於植物生長,就更不用提農作物。

而要用高科技改變沙漠和戈壁灘的環境,除非掌握了將沙粒,石塊變為土壤的技術,這種技術就要改變物質的形態和結構以及成份,就像點石成金一樣。可想而知,這種科技遠遠超乎人類的想像。如今的科技連一粒米都無法製造出來,就更不用說將沙漠變成土壤了。

所以說,這種辦法也是行不通的。

第三:改變氣候環境,讓沙漠與戈壁灘擁有充沛的降水。

由於沙漠與戈壁灘共同的特點就是缺乏水份,晝夜溫差較大,這種氣候特徵是由於其地理環境決定的,除非在某一天,沙漠戈壁地區可以行成豐富降雨帶,才有可能緩解乾旱等諸多不利問題。

我國大多數沙漠和戈壁灘都位於新疆而如今新疆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四洲還有喜馬拉雅等山脈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這也導致其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降水量少,氣候乾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僅在150毫米左右,如此少的降水量自然無法滋養農作物了。而在新疆全域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

這麼一種情況,即便南水北調工程也無法觸及,所以說,只要解決了新疆沙漠戈壁灘缺水的問題,其他的就很好解決了。像土豆,花生,紅薯等糧食也會在沙漠中生長的。

綜上所述,無論以上哪種辦法,在現階段都是無法做到的。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我國的耕地面積是無法增長十億畝的。

與其一直盯著擴大耕地面積,還不如想著利用高科技提高農作物的畝產量,減少病蟲害來的有效果。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像人工合成澱粉,無土栽培等等都會大規模應用的。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不依賴土地就可以生產出來足夠食用的糧食,亦或是不用吃飯喝水也可以維持生存必備的營養物質,以及不會出現飢餓感和口渴感。

修德中說:

中國能守住18億畝耕地就已經很好了。不可能再增加十億畝耕地的。因為我們國家沒有那麼多的荒山荒地供我們開墾。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國家的土地並不可能增加十億畝的。

雖說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未來很多農村都會消失的,很多農村都會被拆遷的,這樣會給我們國家增加很多土地的,但是就是全國80%的農村都會拆遷消失變成土地,那麼,我們國家也不會增加十億畝耕地的。雖說未來農村絕大多數真的會消失的,很多村莊都會變成良田的。但是就是這樣,我們國家的土地也不會增加十億畝耕地的。能增加一億畝到兩億畝耕地就不錯了。

去年我們黑龍江省農村有些地方拆遷了。我們這裡很多小的村莊也都拆遷了,小村莊的土地節省下來種植莊稼和農作物。也許未來我們這裡的農村都會被拆遷的,也會為國家節省大量土地的用於糧食種植和農作物的種植。

但是畢竟像我們黑龍江農村這樣的肥沃土地,全國是不多的。所以就是把全國80%的村莊全部拆掉,也不可能為我們國家增加十億畝耕地。也許只能為國家增加一億畝到兩億畝耕地。不會增加太多的,增加十億畝耕地是不可能的。

朋友們,認為說的對,請點讚,並點擊關注。

誠信有果說:

應該能行,但是必須具備幾個條件。1.合村並居。這樣能騰出一部分土地。2.現有城市城鎮不再擴容,只能舊城改造。3.藏水入疆入甘,能釋放大量土地。4.改造海灘灘涂,種植海水稻。5.給予更好的農業政策,把撂荒的土地重新利用起來。6.採用新技術,立體種植,變相擴大了耕地面積。

趙建明Zhao說:

南方耕地面積己到極限,著眼點主要在西北,那裡有廣袤的土地,由於缺水,被沙漠化。增加耕地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如果能將瀾滄江的水引到新疆就可以將塞北變為江南,不僅可以增加耕地面積,而且還可以改善生態,改變小氣候,提供宜居環境,促進工農業和社會發展。

風雲世界有風雲說:

如果沒大的政策下來,18億母耕地,保不住,肯定保不住。看看每年浪費的土地就知道了。

話說回來,為改善人民生活的環境,大公園得建吧?公路鐵路得建吧?必要的工業用地得建吧?所以說死死地看著那18億畝耕地也不行。

中國缺淡水,只要有淡水,中國良田再增加一倍不成問題。你到中西部地區走一趟就知道了。

怎樣增加淡水,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把渤海修建大壩攔起來,有10年時間,就變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渤海湖。把渤海湖水抽調到新疆,整個中國就不缺淡水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315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