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康熙為什麼要貶李光地?_康熙怒斥李光地哪一集

雲塵飄羽說: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時期的一位大臣,他曾經任職於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福建巡撫等職位。然而,他在康熙四十八…

雲塵飄羽說:

李光地是清朝康熙時期的一位大臣,他曾經任職於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福建巡撫等職位。然而,他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康熙皇帝貶謫到遠離京城的寧夏作為知府。

關於李光地被貶的原因,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李光地因為與東廠大臣錦衣衛統領周嘉胤的政治鬥爭而被康熙皇帝下令貶謫。周嘉胤是康熙時期的重要大臣,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但是他的政治手段和政治傾向與李光地有很大的分歧。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李光地在擔任福建巡撫期間,收受賄賂,濫用職權,導致當地百姓怨聲載道,最終被康熙皇帝發現並貶謫。

無論是哪種說法,李光地被康熙皇帝貶謫是一個歷史事實。在康熙時期,皇帝對官員的要求非常嚴格,要求他們忠誠盡責,為民造福。如果一個官員被發現違反法紀,濫用職權,皇帝往往會採取嚴厲措施進行懲罰,以維護朝廷的聲譽和社會的穩定。

農民工說古道今說:

李光地是清康熙年間的重臣之一,曾官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在還沒有軍機處的那個時代,大學士兼任實權部門吏部的尚書,絕對可謂是位高權重了!只可惜,康熙一朝名臣眾多,索尼、鰲拜、遏必隆就不說了,什麼索額圖、納蘭明珠、陳廷敬、施琅等等,名氣一個比一個大!以至於李光地這樣一個人竟被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要不是電視劇《康熙王朝》,提到康熙朝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想起李光地來。

從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也能看得出,提問者認識李光地想必也是通過電視劇《康熙王朝》。但偏偏是這部電視劇,對李光地作出了大幅「戲說」,裡面的那個李光地與真實歷史上的李光地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拿提問者所說的李光地被貶一事來說,真實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出。史載,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諡「文貞」。換言之,李光地是死在了大學士任上,根本沒有被貶這回事。再者說,清王朝只有降幾級留任、降幾級調任的處分,從來沒有把樞臣直接貶謫為知縣的先例。我們根本無法從真實歷史這個層面來回答提問者的問題,提問者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基於電視劇《康熙王朝》而不是真實歷史。因此,我們只能就電視《康熙王朝》本身來回答這個問題。

李光地為何會異軍突起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入仕就與真實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劇中,李光地幾乎是被「半綁架」進入仕途的,這件事給康熙帝造成了一種錯覺,李光地這個人名利心不重,而這一點也成了後來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原因之一。

劇中,李光地崛起於平臺之戰,因為是福建人,對福建前線比較熟悉,加之遷界禁海牽扯到福建沿海土著居民,選擇一位福建人比較容易讓這些人接受。因此,李光地被康熙帝派往了福建,協助福建總督姚啟聖處理平臺及相關行政、後勤事務。

當然,這是擺在檯面上的。私下裡,李光地還接受了康熙帝一項重要使命,那就是監視姚啟聖和施琅,同時從中協調二人的關係。因為李光地是本地人,姚啟聖需要他,因為李光地與姚啟聖、施琅都沒有私人恩怨,二人都能接受。對於康熙帝而言,用李光地監視姚、施二人也比用旗下的官員更加隱秘,不易引起二人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在平臺期間,李光地既充當了康熙帝的眼線,將姚、施二人的一舉一動密折上奏給了康熙帝,同時又充當「和事佬」緩和了姚、施二人之間的尖銳矛盾,為平臺立下了「看不見」的大功。施琅一舉平臺之後,康熙帝正好借大封功臣之機提拔了李光地,一切按部就班、名正言順。

李光地為何能位列中樞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李光地平臺之後不久便進入了中樞系統。那麼,康熙帝為何對一個漢臣如此器重呢?原因很簡單,就三個字——摻沙子!

彼時,以索額圖和明珠為首的兩大滿臣外戚集團已經劍拔弩張、鬥得不可開交。朝中大臣基本上分為了三派,除了索黨、明黨,基本上就剩陳廷敬那樣本分做事的的「老實人」了。讓陳廷敬去跟索額圖、明珠鬥顯然是不現實的,而朝中的滿臣基本上都已經或明或暗地站隊了。康熙帝急需獨立於索、明之間、又「聰明、聽話」的第三方力量來平衡朝局,李光地當仁不讓!論「聰明」,在姚、施之間斡旋時李光地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論「聽話」,李光地缺乏根基,只能依靠康熙帝!

就這樣,李光地成為了康熙帝牽制索額圖、明珠的第三股力量。靠著康熙帝的支持,李光地的勢力也在不斷發展,慢慢從「摻沙子」變成了「三方爭鬥」,李光地將矛頭指向了明珠和索額圖,大有取而代之之勢。

康熙帝為何貶謫李光地

康熙帝重用李光地的初衷原本只是往索、明勢力中「摻沙子」,以達到權力平衡的戰國。換言之,康熙帝只是想用李光地作為自己的「看門狗」,讓他咬索額圖還是咬明珠得看自己的意思。可是,羽翼漸豐的李光地顯然不願意當「看門狗」了,他直接捲入了索、明之間的爭鬥,讓朝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很顯然,這是康熙帝不願意看到的。

與此同時,隨著康熙帝準備對索額圖、明珠下手,李光地原本的作用已經失去了。一旦索額圖和明珠被徹底拿下,誰來制衡李光地?這是康熙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李光地既然已經捲入了三方爭鬥,讓他主動退出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康熙帝只能通過其他途徑給李光地上眼藥,以期他能「迷途知返」。可見,康熙帝與李光地還是留了幾分情面的,並沒有打算置之於死地!

於是便有了升魏東亭那一段,在說升魏東亭的同時,康熙帝「徵求」起了李光地的意見。其實,這個時候李光地已經什麼都明白了,康熙帝這是打算「卸磨殺驢」,只是在給自己最後一個機會!李光地是聰明的,既然康熙帝已經容不下自己,倒不如老老實實「出局」,以換取平安。就這樣,李光地「自願」出任臺澎知縣……康熙帝兵不血刃解決了朝中的黨爭。而李光地也因此得以善終,雖然只是個知縣,可總比人頭落地強吧?

說到底,電視劇《康熙王朝》從頭至尾李光地都只是康熙帝棋局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在這枚棋子失去作用之時,被康熙帝當成一枚棄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光地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而最終的「自願」也救了李光地一命,如果不去當這個臺澎知縣,李光地恐怕就要布索額圖、明珠得後塵了……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劇情而已。真實歷史上的李光地並沒有捲入索額圖與明珠之間的爭鬥,相反晚年的清聖祖對李光地還是比較「有情有義」的。晚年的李光地上書「乞骸骨」、申請「退休」時,清聖祖就對李光地說出了一番讓人心酸的話:「見到卿的奏摺,朕心中慘然。回想當年一班舊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這樣的,不過只有一二人還在朝中,現今朕也老了,實在不忍再多說什麼。」李光地終究還是沒能落葉歸根、回鄉養老,最後死在了任上。李光地死後,清聖祖還特地派遣皇五子恆親王胤祺前往弔唁,對李光地也算了善始善終了。

知心人說歷史說:

李光地聰明有才,出則能將帥三軍安邦定國;入則為相輔臣出謀劃策。

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大的能人,卻被康熙貶謫訓斥,以至於永不致用。

為什麼?

他犯了封建禮教中最不可饒恕的兩個「違規、越禮」的禮數問題。

始亂終棄,清代「陳世美」。

李光地因收復寶島有功進位文淵閣大學士,一幹同年吵著要吃慶功酒。

這天正逢朝休,李光地便邀了同年、好友及上書房的幾位大臣來府小聚。不到卯時李府門前已是車水馬龍,將半條玉皇街南巷塞得滿滿的。

李福、李祿兩個人忙得滿頭熱汗,一邊引路,一邊指揮長隨照護各官帶來的僕人至天井棚下歇息吃茶。

辰初時分,明珠和高士奇方一前一後在門前下轎。兩個人一般的風流瀟灑,卻各有各的韻味。

「恭喜恭喜!」明珠見了李光地滿臉堆下笑來,「榕村(李光地的號)在前方立功,進位大學士,本應我們設宴慶功,倒先擾你了——家裡都好?老伯母身體康泰否?」

「哪裡哪裡!」李光地心頭突突亂跳,一邊往裡讓,一邊回話:「請,明相請,高兄請——唉,這次去閩,因寶島戰事酷烈,竟沒能回家一趟,七日前接到家信,說是家慈欠安,兄弟心裡一直惦念著。過了這幾日我擬請假,請二位在聖上跟前替我說說話喲!」(其時,其母已故)

高士奇顰起眉頭道:「這個自然。為人子者當盡人子之道,為友朋者自要盡友朋之誼啊!」

明珠點了點頭沒吱聲,三人一齊進至內廳。不一會兒,索額圖也到了。大家便安席入座。兩邊廂房共是擺了八桌。正房裡李光地陪了主賓。

酒過三巡,明珠笑道:「今個兒真箇快活。每天陪駕,累得渾身抽筋兒。湊這麼一天熱鬧真不容易!榕村,家裡的戲班子叫上來,唱幾齣聽聽!」

「兄弟可比不了你!」李光地把盞笑道,「我是個窮翰林出身,俸祿之外身無長物,養得起什麼戲班子!再說叫他們攪得鬧哄哄的,我怎麼讀書呢?」御史餘國柱坐在高士奇下首,聽了這話,笑道:「那是!晉卿乃道學宗儒領袖,養一群小妞兒,成哪門子話?」

此時看出李光地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明珠笑道:「我卻愛熱鬧——葛雲!」他叫過自己的管家,「出去叫幾個唱曲兒的來,不要太多!」葛雲「扎」地答應一聲便去了。

不一會兒,葛雲帶著三個人進來,一個少婦和兩個十歲上下的小男孩,——一齊朝上施了禮。

那婦人斜坐右側,將琵琶試調幾下便勾抹起來,清泠之聲沁人心脾,高士奇端酒呷了一口,大聲笑道:「未成曲調先有情,好!」索額圖也點頭道:「果然是好手,這一套正宮調《叨叨令》我家班子無人能及!」

李光地忙著應酬客人,到各桌走了一遭。剛剛勸酒回來,聽見索額圖說話,不禁打量那女人一眼。原來竟是李秀芝!

這是李光地貧賤之時的妻子。

李光地像是半夜裡突然見了鬼魅,臉立時變得慘白。眾人沒理會李光地神情驟變。側耳聽時,李秀芝斂眉唱道:

河光清淺月黃昏,琥珀彩潤酒滿樽。

宛轉柔情人將醉,這般時節最銷魂。

「妙哉!」高士奇大為高興,不禁擊節讚嘆,「區區一個賣唱女子,乃能作此雅音!明相,你管家好有眼力,片刻之間,竟弄了個女翰林來——我為此詩浮一大白!」說著便將門盅飲了。

明珠笑道:「能得到你高學士如此讚譽,終生受用了!葛雲,過來,難得你給爺掙了這個體面——這個賞你!」

便將一枚赤金戒指順手丟了過去。剛剛坐下的李光地聽著,一時亂了方寸,頭上冷汗淋漓。明珠也不理會,只向索額圖道:「三爺,如何?——喂,這位娘子,揀好的只管唱來助興!」

索額圖拊掌笑道:「妙!你唱!唱得好,不但李大人,我也有賞。」

「謝列位大人!」李秀芝在座兒上欠身一禮,命兩個童子一個吹簫、一個拍雲板,自家將琵琶又復彈起,婉轉唱道:

你將這言兒語兒休只管嘮嘮叨叨地問,有什麼方兒法兒解得俺痴痴迷迷的悶,面對著酒兒盞兒怕與那醃腌臢臢的近,說什麼歌兒舞兒鎮日價荒荒唐唐地混!

只顧荊兒布兒出了這風風流流的陣,咬緊了牙兒齒兒和著血淚吞——兀的不恨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恨殺人也麼哥!

唱至此處,廳內已是舉座肅然。

高士奇扇子打著手心沉吟片刻,笑道:「今日原是給晉卿兄賀功加官的,得圖個高興,你不能擇個吉利快活的曲子唱嗎?」

明珠噴地一笑,說道:「虧你高江村還是一代騷雅之士,還講究這個!這曲子唱得妙極——你說是吧,晉卿(李光地的字)?」

「啊!啊!」李光地嚇了一跳,忙斟酒自飲一杯。李秀芝一頷首,又抑揚頓挫地唱道:

想當初戰雲烽火瀰漫山川路,失意人奔命倉皇誰人肯相顧?急切間身入青樓避過血光災,在那香火神前立誓盟。送行去西風古道落下孤悽淚,薄倖人從此不曾魚雁相往來!到如今琴堂高坐不憶往昔率,閃得奴朝朝暮暮撫兒心悲哀。他那裡鐘鼓饌玉坐華堂,何曾念當日裡喪魂落魄狼狽樣。可憐我懷抱琵琶肝腸斷,兀自的裝模作樣當做沒事人——為甚的神聖菩薩這般糊塗帳,為甚的神聖菩薩這般兒糊塗帳?

這一大板唱完,李秀芝淚水已走珠兒般滾下,方緩緩收住,曼吟道:

彈出哀弦放玉箏,停歌揮淚訴平生,

誰憐薄命傷心語,似聽花間鶯囀鳴!

高士奇前後一想,悚然而悟,眼見李光地目光如醉,白痴似的木坐不動,早已明白了首尾,但此時一開口必定要得罪人,便假作懵懂,笑道:「這詞兒挺感人的。惜乎熊老夫子今日沒來,若請他再潤色一番,清秘堂的翰林們也都要為之黯然失色了。」

明珠卻不理會,嘻嘻一笑,問秀芝道:「聽你歌詞,隱憂很重,像是真的。本部堂職在天子機樞,如果有什麼冤屈,請講,不妨事的!」

李光地看了明珠一眼,見他那陰險的臉色竟不自禁地打了個寒顫。

「奴不敢……」秀芝偷眼看了一下李光地,嘆道:「只求明相佑護,莫讓人……加害奴的兒子……」至此,已是哽咽不止,難能成語。

「哪個敢?」明珠陰狠地冷笑一聲,說道,「在座有三位輔臣,上頭還有聖明天子!」說罷,便命人將秀芝母子帶到側房用飯。明珠又轉臉,笑著微微地對李光地道:「晉卿,這母子三人真可憐哪!」

李光地怔了一下,苦笑道,「此等事人間原就不少,何況又值戰亂,哪裡免得了呢?」他臉上全無血色,眼睛迴避著眾人。

此刻連索額圖也察覺出來了,暗自拿著主意,裝作不理會。

明珠突然臉色大變,惡狠狠地說道:「光地所言,雖然是實情,但是天理不可泯,人情不可欺,我就曾在鄭州為民除掉過兩個惡棍!」

「是啊,是啊……」明珠的敲山震虎驚得李光地心裡咯噔一下,半日才回過神來,慌亂地說道:「道學之中最講天理人情的……」

索額圖因李光地營救張伯年,心裡也存著芥蒂。

他知道明珠在使「先發制人」的手段,決心要演包龍圖的故事;見李光地尷尬難堪之極,已是吃盡了苦頭,便道:

「晉卿,你我有門生之誼。我這人不喜繞彎子,這女子唱的果然是你,就痛痛快快認下來吧。好在這裡都是自己人,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不然恐怕……」他沉吟了一下,下頭的話沒再說。

這個話的意思是再明顯不過的了。這居喪不謹,已經夠這位道學家受的了,更何況李秀芝捨命營救在前,李光地背恩忘義於後;加之拋棄親生骨肉,聽任他們流落江湖十年。

有此三大罪狀,一百個李光地也會被參倒。明珠將秀芝母子安頓京師數年,處心積慮原是要拿來砸倒索額圖的。

不料從內務府侍候太子衣飾的唐光義處聽說,李光地已準備動手參自己,便率先發難,使出這一手殺手鐧。

李光地如再腆顏居官,已被朝野視為寡廉鮮恥之徒,哪裡還敢「挾嫌報復」,出來彈劾自己這個「明包公」?

當下聽索額圖一說,明珠心知這一仗只能打個平手,護得自身安全,因笑道:「索相金玉良言,菩薩心腸,晉卿要想仔細了。

你若不認,兄弟也只好拜章上奏,總不能叫你們骨肉長遠分離,王士禎定能為李秀芝弄清這一冤案。」

李光地只覺得天旋地轉,雙腿一軟,一屁股坐在椅上,半晌才道:「豈有不認之理?兄弟……兄弟當年實有此事,卻不知她身懷有孕,受了這麼大的苦……唉……自作孽、自受苦,實不料我李光地竟成了名教罪人——我並不要辯,請明相拜折彈奏就是……」他沉痛地低垂了頭。

事情一經證實,眾人都鬆了一口氣。

明珠立時命人去請秀芝。李光地起身一揖,懇求道:「……然否再等待一時,等散筵……」

「那不好。」明珠已覺得便宜了李光地,哪肯再讓,嬉笑道,「老明卻沒有老三好心腸,一向用心刻薄,你私下相認,事過境遷,出了意外,豈非兄弟之過?今日當堂認下原是正理!」

「此乃風流佳話嘛!」高士奇見局面僵持,終覺不是事兒,笑嘻嘻過來拍著光地肩頭道,「值得如此懊喪?——我高士奇還巴不來這樣的好事呢……。」

他連揶揄帶勸說,一個勁「遺憾」自己沒有這豔遇,說得李光地啼笑皆非,眾人無不乾笑。餘國柱早已溜出,去請秀芝母子,又去廂房向眾人報信:「諸公都快來看,李大人喜上加喜呀……」

眾官員一窩蜂兒出來擁至中廳看時,李光地和秀芝一家四口已哭成了一團,堂上三個宰輔相臣,各懷著異樣心思,在旁邊幫著解勸。

隔了一日,李光地便將申請丁憂的摺子寫好繕清,請高士奇代呈康熙。聖旨即下:

大學士李光地職在一品,贊襄機樞要務,不可須臾離京。著李光地奪情在京守制,帶喪辦差。欽此!

至此,李光地雖然被聖旨赦免,但實實地落下了兩大汙點。這兩項汙點在封建社會官僚階級方面是致命傷。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李光地在落魄時,被仇人陷害追殺,他躲進青樓,被歌姬李秀芝搭救藏身,這是救命之恩。並且他們已有夫妻之實,生下了兩個孩子。而李光地發達後卻再也沒有關心過他們母子,並以未婚之名盤符官宦之女,這樣的理學名家當然被官場詬病。

第二,李光地母去世,李光地為貪戀權勢,隱瞞不報。這是在封建社會所不能容的,就憑著這兩條,李光地在後來被貶謫為臺澎知縣。

這是出自於二月河小說《康熙王朝》中的故事情節。

但是如果我們按照作者的思路走就大錯特錯了!

真實的李光地是這樣的——

真實的李光地是這樣的

李光地是福建延平(今福建南平)人。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出生於泉州安溪湖頭鄉。

康熙三年(1664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會試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選為庶常館庶吉士,兩年後得任翰林院編修。

隔年充任會試同考官,後請假南下福建省親。

就是此時在家完婚。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造反,李光地與家人藏匿山中,佔據泉州的鄭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拒絕。

李光地忠君愛國的思想還是蠻高的。

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暗中書寫密折,藏在蠟丸中,派人送往京城,最後通過內閣學士富鴻基呈給康熙皇帝。

康熙大為感動,嘉許李光地的忠誠,並錄其為領兵大臣。就是憑此密折才掌握了耿精忠等人造反的實證。

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軍隊進駐福州,命令都統拉哈達、賚塔討伐鄭錦,並打聽李光地的所在。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收復泉州。

李光地在漳州拜謁拉哈達。

拉哈達對李光地的志向和品格大加讚許,遂向康親王傑書上疏稱讚李光地:

「李光地矢志為國,即使顛沛流離也不曾改變志向,應當予以褒獎。」

就在李光地躊躇滿志準備進一步報效朝廷時,恰遇父喪,回家守制。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守制已滿的李光地返回京城,康熙諭示不必侯卻,即任內閣學士。

後李光地推薦施琅擔任平臺將領,康熙採納了推薦,得以順利收復寶島。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五月,李光地奏進的文章令康熙皇帝十分不滿,斥責他為假冒道學,不能表率翰林,將他降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也就是這一次貶謫,讓作者二月河在小說中把李光地貶低,並把他「貶到臺澎為知縣」。

實在是篡改史實。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李光地又擔任會試副主考。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正月,李光地奉旨提督順天學政。這年四月,李光地的母親去世。

按照禮制李光地需解職回鄉喪居以盡孝道,稱為「丁憂守制」。

康熙皇帝為此頒下諭旨,稱:「提督順天學政關係緊要,李光地特行簡用,可在任守制。」

李光地接到諭旨後表示:「臣蒙荷聖恩,怎敢不以殘喘自效?」

雖然是這麼說,李光地還是請康熙給予九個月假讓自己往返治喪。

而在小說《康熙王朝》中,作者「枉顧事實」,說李光地隱匿母喪不報,這實在有失公允。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李光地居喪期滿,康熙命其官復原職。次年,授工部左侍郎,仍兼任順天督學。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李光地因:「居官優善」、「清廉」,遷任直隸巡撫。

在任期間,李光地很好治理了當地水患,得到康熙褒獎,不久拔擢為吏部尚書。

當然李光地也有一些處理不當的事,被人彈劾。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月,給事中黃鼎楫、湯右曾等人合疏彈劾李光地安撫災民不利,不將災民逃散情形據實陳奏,請求朝廷嚴加處分。

御史呂覆恆彈劾李光地處理秋審事宜任意斷決,給事中王原又彈奏李光地薦人不當。

但這些非議,康熙帝大多否決。

看一個人要看大方向,看一個事要看80%正確就可以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吏部接到康熙諭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著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這樣年過花甲64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相位。

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後,年過70的李光地數次上疏請求退休,此時的康熙因為九子奪嫡的事弄得心煩,對李光地這樣的老臣很是眷戀,不想讓他走。

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74歲的李光地再次請求退休,康熙許給他兩年的假期,讓他處理完家裡的事後再回來。

那時候的人「根」的觀念很強,要是現在早就在北京買房子把家裡人都接過去了。何況這麼大的官呢!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76歲的李光地返回京城。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享年77歲。

康熙派遣恆親王允祺前往弔唁,並賞賜千兩金,諡號「文貞」。

雍正初年,加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

康熙皇帝評價他說:「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雍正皇帝的評價更是完美,他說李光地:「一代完人。」

兩代帝王給予這麼高的評價,可見李光地簡直無可挑剔。

那麼為什麼二月河在小說《康熙王朝》中會如此貶低李光地呢?

在金祖望的《鮚琦亭集》中,這樣評價李光地:「其初年則賣友,中年則奪情,暮年則居然以外婦之子來歸。」

看來李光地確實有一些私密小節不是很檢點,或者是看事的角度不同吧!

所以《康熙王朝》中,為立儲之事,李光地被康熙訓斥,因為他不能按照康熙的意思來,其實這也是李光地的聰明之處,他不想參與皇子之間的內部鬥爭罷了。

回到題目,說李光地被貶到臺澎任知縣,不知道出自於哪裡?

探尋生活者說:

康熙在利用李光地扳倒明珠、索額圖、胤褆、胤礽後,暗示他「現在的臺澎知縣做事輕薄,遠不如魏東亭」,李光地立刻心領神會,表示「臣願做一輩子臺澎知縣」,並請旨「永遠不要讓臣回京」,康熙對此默許。

與康熙朝其他大臣相比,李光地在合適的時機抽身而退,躲過了皇上的猜忌和政敵的報復,避免自己身敗名裂、晚節不保。

康熙為什麼要貶李光地?

遭到納蘭明珠和索額圖兩人報復的李光地性命堪憂,康熙是為了保護他才會把他貶到臺灣。

李光地是康熙中後期崛起的一位朝廷重臣,他的發跡來自於姚啟聖「遷界禁海」的政策。姚啟聖為了收復臺灣,搞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遷界禁海」:把福建、浙江等地的沿海地區百姓向內遷徙30裡,嚴禁百姓私自下海。

姚啟聖直接把百姓往內地遷移,鄭經想買糧食都找不到人。吃不飽飯的鄭經軍隊戰鬥力自然低下,也容易出現反叛的情況。不過姚啟聖這一招也有壞處,這些在沿海地區生活了一輩子的民眾不願意離開故土。雖然姚啟聖三申五令要文明執法,不過還是架不住一些官員粗暴執法,搞的一些百姓家破人亡。這時候還是一介書生的李光地,收養了一堆因遷界禁海而產生的孤兒,還遇上了康熙最寵愛的女兒----藍齊兒。

通過藍齊兒的關係,康熙認識了這個有慈悲心腸的書生李光地。在進一步了解之後,康熙覺得李光地是一個能臣,可以入朝為官,幫助他牽制索額圖和明珠兩位權臣。自古以來,君王喜歡給這些權力過大的臣子找一些對手,讓他們打擂臺,君王自己負責制衡。這樣一來,君王就可以牢牢掌握朝廷,康熙栽培李光地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不過李光地顯然是初入官場的菜鳥,他沒有體會到康熙提拔他的深意。反而是直接向康熙舉報索額圖和納蘭明珠兩人結黨營私,對於康熙來說,他要的是李光地制衡二人,而不是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在朝廷中根基頗深的納蘭明珠和索額圖共同發難,向康熙哭訴李光地是「亂臣賊子」,只知道誣陷「忠良」。康熙明白李光地繼續留在朝廷裡絕對是死路一條,他們兩人肯定不會放過他,所以才會把李光地貶到臺灣。

李光地晚年結局

李光地晚年的時候,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對於朝中的事情也沒有多大的貢獻了,於是就向皇帝請求讓自己辭官回家。但同樣年老的康熙不願他離去,因為此時朝中能跟自己說的上話的人已經不多了,而光地是最懂得自己的人,於是他最後只是準許李光地請假兩年的時間。

休假回來的李光地因為自己的一點失誤,遭到其他臣子的彈劾,不過康熙卻免了他的罪責。同年的五月份,李光地突然引發了疝疾,最後在辦公的地方離世,當時的他已經是77歲的高齡。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享年77歲。皇帝派遣恆親王允祺前往弔唁,賞賜千兩金,諡號「文貞」。雍正初年,加贈太子太傅,祀賢良祠。

在李光地去世之後,康熙十分地悲傷,把「文貞」作為諡號贈給了他。

為官一生,兢兢業業為大清朝服務,李光地是清朝名副其實的好官、忠臣,值得受到後人的敬重。

小島知風說:

李光地會被康熙貶官?這恐怕是只有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才出現的劇情,歷史上的李光地可從來沒有被貶官到臺澎當知縣,而且歷史上的李光地與康熙關係極為親近,二人既是君臣又是知己,下面就說一說電視劇中李光地為何被貶官,以及歷史上的李光地又是如何的。

電視劇中李光地被貶官實際上是康熙對他的保護

按照電視劇中的交代,李光地是康熙少年時期的老師伍次友的學生,他是福建人,在福建一帶素有才名。

康熙最寵愛的容妃還有女兒藍齊兒回老家福建省親,而容妃此次回福建還帶有一項政治任務,那就是代替康熙考察一下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工作情況。

後來容妃到了福建之後受到姚啟聖的接待,她順道就問了問姚啟聖,福建有哪些有才學的後生晚輩,姚啟聖就向容妃說了李光地的名字,只是當時姚啟聖對李光地並不是十分認可,只稱他的字寫得不錯。

再後來容妃啟程回京時,李光地帶著一些因康熙制定的遷界禁海之策而導致流離失所的兒童攔下了容妃一行人,並上了萬言書,也是這次機會讓李光地與康熙的愛女藍齊兒邂逅。

容妃將李光地的萬言書帶回去交給康熙觀看之後,康熙評價李光地是「有勇有謀,甚至手段刁毒!」

不過康熙卻很欣賞李光地,並讓李光地在福建當官,負責輔佐姚啟聖和施琅,為收復臺灣做準備。

康熙派李光地去福建輔佐姚啟聖和施琅也是有安排的,他知道藍齊兒鍾情於李光地,因此想歷練李光地讓他立功,好能配得上藍齊兒。結果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卻打亂了康熙的安排,噶爾丹看中了藍齊兒,逼著康熙將藍齊兒和親到了準噶爾,從此藍齊兒與李光地的緣分也就斷了。

不過此後李光地輔佐姚啟聖和施琅順利的收復臺灣立下大功,加上康熙出於對把藍齊兒遠嫁準噶爾的愧疚,特意提拔李光地,他從此進入中央,成為康熙身邊的近臣。

但是李光地一個熱血青年,恃才傲物,進入權力中心之後就完全吃不開了,他不把朝廷中兩大重臣明珠和索額圖放在眼裡,並且還打破官場平衡的規矩,把表面和睦實際背地裡十分不和的明珠和索額圖兩黨全部搬出臺面,同時彈劾明珠和索額圖,給康熙出了一道大難題。

雖然康熙早就知道明珠和索額圖結黨營私的問題,但是當時並不是處理他們的時候,而李光地如此打破平衡同時彈劾明珠和索額圖,也引來了二人的瘋狂報復,二人聯手在康熙面前大揭李光地的問題,最終康熙大怒,反而把李光地打入天牢,若非蘇麻喇姑看在伍次友的面上救了李光地,估計他早就死在天牢之中了。

大難不死之後的李光地以戴罪之身跟隨康熙親徵噶爾丹,終於他獲得了康熙的寬恕,並且恢復了官職,繼續回到官場。

但是這一次回到官場之後的李光地就變了,他就按照康熙評價的手段刁毒一樣,他開始變得冷酷並且知道隱忍,他為了扳倒索額圖和明珠,他開始學習他們的手段,等待扳倒他們的機會。

李光地此後暗中關註明珠和索額圖,而他的這種舉動其實也是得到了康熙的默許,康熙也是在找機會準備扳倒結黨營私的明珠和索額圖,李光地就成了康熙手中的一把匕首,暗中找機會扎進明珠和索額圖兩黨的心窩中。

終於李光地找到了機會,而且這一次也最能體現李光地的手段刁毒,他在明珠六十大壽那一天,給明珠送上了一份獨特的賀禮,那就是彈劾明珠的奏摺,裡面羅列了明珠很多罪狀,明珠大壽當天,李光地就帶人把他的家抄了個底朝天。

處理明珠之後,李光地又把目標對準了索額圖,這個索額圖比明珠的罪狀可就明顯多了,他蠱惑太子胤礽當皇帝,還勾結朱三太子企圖刺殺康熙,可謂是罪罪當誅,但是康熙還不能輕易地處理他,因為索額圖是國丈,是他的嶽父,是太子的外公。

又是李光地使出了刁毒的手段,他利用明珠對索額圖的了解,利用二人的矛盾,他讓明珠來審理索額圖,以毒攻毒,這一招非常陰狠,最終索額圖全部認罪。

要知道明珠是大阿哥胤禔的舅舅,索額圖是太子胤礽的外公,扳倒明珠和索額圖之後,也意味著李光地同時開罪了胤禔和胤礽。李光地也想到了這些,所以他沒有收手,又借著明珠和索爾圖的罪行繼續扳倒了胤禔和胤礽。

至此李光地可以說是憑一己之力摧毀了明珠和索額圖兩黨也就是代表著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兩黨,李光地已經捲入了皇位紛爭之中,同時他也把朝廷上下都得罪光了。

李光地如此刁毒的手段,還如此傷人,這些都讓康熙看在眼裡,康熙不過是想利用他除掉明珠和索額圖兩黨而已,現在明珠和索額圖已經伏法,李光地這種陰狠刁毒的手段還觸犯了眾怒,康熙也不想再把他留在身邊,不把李光地留在身邊其實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所以最後在處理完明珠、索額圖、胤禔、胤礽之後,康熙意味深長地對李光地說當初被貶到臺澎當知縣的魏東亭年紀老邁,該有人接他的班了。

而李光地心思多麼敏捷,康熙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他就立刻品出味道來了,魏東亭是什麼人?那是康熙的最為信任的心腹發小,那麼魏東亭當初又是為何被貶到臺澎當知縣?

那就是魏東亭丟失了紅衣大炮,這門紅衣大炮牽扯進了朱三太子行刺康熙的事情,實際上是索額圖指使魏東亭的手下所為,也就是說魏東亭莫名其妙的卷進了朝廷黨爭之中。康熙就怕魏東亭牽扯太深,所以出於保護他的目的,特意借題發揮將魏東亭貶到臺澎當知縣,讓他遠離權力紛爭。而且當時臺灣剛剛收復不久,康熙讓魏東亭去臺澎當知縣,也有讓他代替自己監管臺灣事務的意思。

李光地何等心思,他也知道自己在處理明珠和索額圖兩黨時傷人太深,所以當康熙一說出魏東亭年紀老邁,需要有人接班的話,他立刻就明白這是康熙出於對他保護的意思,他也想自保,所以他就主動接話,稱願意去臺澎當知縣接替魏東亭,並且永遠不想再回京城,這也說明了李光地心灰意冷,厭倦了朝廷中央的權力紛爭。

於是康熙批准了李光地到臺澎當知縣,這也使得李光地最終的結局還算不錯。所以說電視劇中康熙貶李光地去臺澎當知縣實際上是在保護他,而李光地厭倦了朝廷中央的權力紛爭,他也願意去臺澎當知縣,替康熙監管臺灣事務,他也就能落一個好的結局。

其實歷史上的李光地既是康熙的摯友也是老八胤禩的支持者

只有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才會有李光地被貶臺澎的結局,其實歷史上的李光地與康熙關係非常親密,用現代的話說可以算是好基友了,而且歷史上的李光地是康熙第八子胤禩的鼎力支持者。

歷史上的李光地是福建延平人,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江王李元祥的後代。歷史上的李光地比康熙整整大了12歲,因此歷史上的李光地根本不可能與康熙的女兒產生感情,這是純屬電視劇中所虛構。

在康熙九年(1670年)時,李光地考中榜眼,此後李光地入職翰林院。不過康熙十二年(1673年)時,李光地請假回福建老家探望年邁的父母,卻讓他滯留在了福建。

原來這一年爆發了三藩之亂,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叛亂以響應雲南的吳三桂。耿精忠反叛之後,又與割據臺灣的明鄭集團延平王鄭經勾結,引鄭經入駐福建,很快鄭經趁機佔據了福建泉州。

在這種局勢下,在福建老家探親的李光地就被滯留在了福建,由於李光地素有才名,因此耿精忠和鄭經都爭相招募李光地到麾下,但是李光地十分忠於清朝,他為了躲避耿精忠和鄭經的招募,只得帶著家人逃進了深山老林。

李光地在逃進深山老林期間,還不忘清朝,他特意寫好密折封入蠟丸之中,委託下人傳送到京城面陳康熙,並在密折中分析了福建的局勢,為康熙提出了收復福建的建議。

在三藩之亂爆發之初,聲勢非常浩大,清朝一度失去半壁江山,很多漢官都參與了叛亂,而像李光地這樣滯留在敵佔區,還不忘朝廷的人很少,這讓康熙看到他的密折後十分感動,康熙下旨讓兵部錄用李光地為領軍大臣。

後來康熙派堂兄康親王傑書率大軍去收復福建,在臨行前他還一再叮囑傑書,務必找到李光地,並確保其人身安全。

再後來傑書果然擊敗了耿精忠和鄭經,耿精忠被迫投降,鄭經倉皇逃回臺灣,傑書也終於在福建找到了李光地,並上奏康熙請提拔李光地,於是李光地被提拔為內閣學士。

李光地本應赴京任職,結果還沒啟程他老爹就去世了,因此李光地又只能繼續留在福建丁憂。不過當時的福建並不太平,李光地丁憂期間,臺灣鄭經又派遣大將劉國軒進犯福建,李光地再度號召鄉勇抵禦劉國軒。

最終李光地配合福建布政使姚啟聖擊潰了劉國軒,姚啟聖由此升任福建總督,李光地也從文官被任命為武官總兵。

李光地在福建丁憂期滿之後,康熙特意又把他轉為文官,繼續轉任內閣學士,命他赴京任職。李光地這回在抵達京城後,向康熙推薦了日後收復臺灣的名將施琅,也算是為康熙收復臺灣立下了一大功。

可以說李光地主要是靠著三藩之亂在福建表忠心刷戰功獲得了康熙的關注,由此平步青雲步入了朝廷的權力中心。

不過李光地的晉升卻有些不厚道,當初耿精忠叛亂時,他有一同鄉加同年進士陳夢雷也滯留在了福建,李光地與陳夢雷取得聯繫,陳夢雷主動要求自己假意投靠耿精忠取得信任後,再把叛軍內情匯報給李光地,由他再往京城傳遞。

陳夢雷和李光地根據當時的福建情況,制定了一套破敵計劃,但是李光地不厚道的地方就在於他後來只在這套破敵計劃的奏摺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結果導致後來陳夢雷被判了附敵投逆之罪判了死刑。

幸虧李光地最後良心發現,上書替陳夢雷求情,稱其曾為自己傳遞情報,但還是沒有提出陳夢雷和他一起制定破敵計劃的事情。陳夢雷由此被免去死刑,改為發配,雖然李光地讓陳夢雷撿了一條命,不過從此陳夢雷也與李光地斷絕了友情,兩人老死不相往來。

此後李光地進入朝廷中心,憑藉他的才學受到康熙的器重,康熙對他尤其十分信任,兩人經常私下交流,拋去君臣之情外,兩人的私交也非常好。

李光地不僅有才學,能打仗,還善於治水,再加上他與康熙私交很好,這也使得經常有人在康熙面前彈劾李光地,都被康熙駁斥,因此李光地在官場上幾乎沒有受到過挫折,更別提被貶官,他的仕途基本上就是一路上升,後來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這在不設宰相的清朝來說,基本上已經等同於宰相了。

康熙晚年諸子爭位太子胤礽兩次被廢,李光地作為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也難免牽扯進其中,不過李光地支持的皇子卻是皇八子胤禩。因為胤禩為人斯文儒雅,能禮敬讀書人,李光地作為當時在文壇很有地位的讀書人,自然對胤禩頗有好感,所以在一廢太子時,李光地曾向康熙多次推薦胤禩成為太子。

不過後來胤禩失去康熙的寵愛,很多朝臣都與他保持了距離,只有李光地在康熙二廢太子胤礽後,與康熙進行私人交談時,他還敢推薦胤禩成為太子。

李光地晚年曾多次向康熙請求告老退休,都被康熙直接拒絕,康熙甚至對他說出了:當初隨朕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的一班老臣大多都已年邁去世,像卿這樣的老臣放眼朝廷也不過一二人而已,今朕也老了,卿也老了,卿還要舍朕告老歸鄉,朕實在不舍。

後來康熙為了挽留李光地,特意準許他帶薪休假兩年,處理好家事再回來。由此可見康熙與李光地私交非常不錯,君臣二人堪稱摯友。

因此李光地一直都沒能退休,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李光地年邁去世,享年77歲。康熙十分悲痛,特意命皇五子恆親王胤祺代替自己去祭奠李光地。由於康熙與李光地關係很不錯,即便他多次推薦胤禩當太子,在雍正繼位後雍正也沒有追究他與胤禩的關係,反而雍正還下旨褒獎李光地,命他入祀賢良祠。

寫在最後

所以歷史上康熙並沒有把李光地貶官到臺澎,李光地被貶官到臺澎完全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劇情,歷史上的李光地可謂是出將入相,地位非常高。

而且可以說歷史上的李光地結局還非常好,與康熙私交深厚,力挺胤禩都沒有被雍正秋後算帳,只不過對同年之誼的老鄉陳夢雷有些太不厚道了。

蓮8G7M說:

李光地是福建人。因德才卓著而名滿福建,敢於為民請命,向康熙皇帝進諫「萬言書」,就此名聲大噪。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就連高貴的皇室公主藍齊格格都對他心生愛慕。

李光地作為清朝康熙中後期的大臣,進士出身,先後擔任翰林學士,兵部右侍郎,直隸巡撫等職位。在協助削三藩,統一臺灣時立下功勳。後來治理海河立下汗馬功勞。

後來因朝廷黨爭。索額圖和明珠,也是康熙皇帝的寵臣。兩人都為大清朝立下了不朽功勳。但兩人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朝中新上任的官員大多來自索額圖和明珠兩個黨系,康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心中超級鬱悶。這時正好李光地挺身而出,捅破這層窗戶紙。

李光地幫康熙解決難題,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因為太子和大阿哥也牽扯其中。實在太複雜了。

康熙沒有殺索額圖和明珠。還是讓他們在牢中頤養天年。為什麼呢?

康熙16歲滅鰲拜開始親政,索額圖和明珠一直輔佐康熙。君臣相伴也有半輩子的時間。君王也是有情感的。再者,這兩位大臣在朝中的親人牽連太複雜,確是不好理清。

經過索額圖和明珠事件後不久。康熙任命李光地去接替東亭,到臺澎做知府。

表面上看是被貶,但實質上

是康熙不想李光地被黨爭「黑化」。因為李光地一直帶著讀書人的那份執著和清高。一身正氣,疾惡如仇。長期在政治鬥爭中折騰就很難保持原有的純潔。所以讓他遠離宮廷。

雍親王府說:

《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其在前後的人設反差,可謂是非常明顯的。

初登場時的李光地,雖無官無職,但因其才德卓著已然名滿整個福建,特別是他敢於為民請命,帶領數百名困苦女孩攔下容妃的官轎,以向康熙進獻「萬言書」,而就此名噪一時。

隨後,在整個收復臺灣期間,身為福建巡撫的李光地,積極配合籌措軍需糧草,支援戰事,並且在總督姚啟聖和水師提督施琅之間很好的充當了「潤滑劑」的作用,極大的緩和了兩人之間的關係。而李光地也就此調任北京,躋身閣臣之列。

然而,此前平步青雲、順風順水的李光地,在明珠和索額圖這兩位政治「老手」面前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李光地的被「折磨」到體無完膚的同時,也就此 「黑化」,從而開始了他的「報復」進程。

儘管李光地將曾經迫害自己的「敵人們」,一個個送進了「深淵」,可他也沒有在朝堂上進一步高升,反而被康熙皇帝貶謫到了臺灣,接替魏東亭做了澎湖知縣。

對於康熙而言,儘管他非常欣賞李光地的才華,但是「黑化」後的李光地,令康熙感到的除了擔憂,更多的還是一種恐懼與陌生。於是,在李光地的所有「價值」被康熙充分發揮與利用之後,其最終慘澹的結局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李光地的「黑化」,除了明珠與索額圖,康熙本人也是要承擔很大責任的。

在此之前,李光地在福建巡撫任上的時候,儘管他也要面對姚啟聖與施琅之間的爭鬥,但是這二人皆是同李光地一樣忠君體國,並且堅持的是「公大於私」的原則,始終將收復臺灣作為第一要務。

所以這二人之間有的只是觀點的不同以及在思考問題方式上的差別,並不存在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李光地在福建官場之上所面臨的政治利益關係是非常簡單而又清晰的。

然而,伴隨著李光地調任北京,位居閣臣之列,他所要面對的則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除了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關係,更是有著明珠和索額圖,這兩個政治鬥爭的「老手」擺在李光地的面前。而相比於他們,此時的李光地無疑是太簡單、太單純,同時也是太過於愚笨了,這就讓李光地幾乎所有的政治抱負以及政治理想徹底無法實現。

對於明珠和索額圖而言,李光地的存在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

一方面,這二人都會對李光地進行積極的拉攏,將其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之中,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力。然而,一旦當發現李光地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說其不能選擇跟隨自己的時候,那麼這二人也都會毫不留情的將李光地置於死地,因為不管是明珠,還是索額圖,都不會願意讓李光地加入到對方的陣營,哪怕這僅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另一方面,正如此前姚啟聖剛剛入朝時的情況一樣,已然形成政治勢力集團的明珠和索額圖,不會允許再重新崛起一個股新的政治勢力,於是當他們感到李光地有可能打破現有的政治局勢平衡的時候,便會非常「默契」的就此形成短暫的「政治聯盟」,將其進行扼殺,以維持當前的勢力格局分布。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珠與索額圖對於李光地的「敵意」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從一開始,儘管表面上大家一團和氣,但是各方之間的矛盾衝突,卻已經在不斷地發酵和醞釀之中了。

最終,在官員任用的事情上,李光地與明珠和索額圖之間的矛盾全面激化。

明珠和索額圖不斷的結黨營私,擴充勢力,新任用的官員大多出自於索明兩黨已成為了「潛規則」,面對此,李光地可謂是「正義感」爆棚,決心捅一捅這個「馬蜂窩」,首先出手同時挑戰明珠和索額圖這兩大權臣,甚至還把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牽連其中。

而面對李光地的彈劾,索額圖和明珠結為果然「同盟」,開始共同對李光地實施打擊,索額圖更是將李光地的曾經的醜事和盤託出,最終,李光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有傷及明珠和索額圖,反而把自己整的是體無完膚。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光地開始了他的「黑化」進程,此時的他已然明白,「不在沉默中爆發」的結果必然是「在沉默中死亡」。

於是他先是在明珠的壽宴上彈劾明珠,隨後藉助索額圖和太子胤礽的叛亂來了個「痛打落水狗」,徹底將其扳倒,隨後藉助抄家胤礽成功扳倒了大阿哥胤褆。並且,李光地不僅僅是要將這些曾經打擊過他的人徹徹底底的擊垮,還要在其心靈上予以最為痛徹心扉的創傷,可謂是要「落井下石」、「殺人誅心」,以此來完成自己的報復。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康熙皇帝卻選擇了默許,甚至還有一絲放任,因為李光地所展現的「鯰魚效應」,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前文中也說到了,明珠和索額圖長期結黨營私,把持朝政,甚至已經涉足到了皇子間的多位之爭,弄得朝堂上是烏煙瘴氣,這讓已然是讓康熙感到了極大的不滿與不安。

可經過多年的經營,明珠與索額圖在朝堂上的根基穩固,康熙皇帝貿然出手,不僅會引發朝中的激變,弄得人心惶惶,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朝局的穩定。

於是,李光地成為了康熙放在朝堂之上的一條「鯰魚」,目的就是要打破現有的局面,進而為最終扳倒明珠與索額圖正兩大政治集團做好鋪墊,甚至在其中能夠發揮關鍵性的作用,這才是康熙之所以器重、提拔李光地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光地的「為人狠毒」不僅是被明珠和索額圖「逼」出來的,更是被康熙給「養」出來的。

如果不狠,不將明珠和索額圖徹底扳倒,李光地自己就沒有立足之地,甚至還會跌落無底的深淵;而康熙皇帝也正是需要藉助李光地的狠,來完成清算索明兩黨的目的。

只不過,最終的結果不僅僅是明珠和索額圖的倒臺,就連自己的兩位皇子,特別是太子胤礽也牽扯進了其中,而這也為李光地最終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李光地「狠」的過度,讓康熙對其是由「愛」轉「恨」。

李光地對於明珠的「狠毒」, 可以說給康熙以極大「刺激」。

尤其是在明珠的生日宴會上,儘管康熙還特意知會要讓明珠安穩的過個生日,但是李光地顧不得那麼多,直接在明珠的生日宴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彈劾明珠。

原本歡天喜地的場面,瞬間變得寂靜,而明珠也感覺到了深深的絕望,這對於明珠的打擊是極大的,於是明珠當晚便冒著雨親自到皇宮向康熙請罪,明珠的妹妹慧妃和大阿哥胤褆也跪在康熙的殿外。而這恰恰是李光地所希望看到的,他就是要把自己的心中的那份苦悶報復性的發洩在明珠身上,讓明珠也感受到這份痛苦。

實際上,李光地在這個時候彈劾明珠,將明珠的罪狀公之於眾,並不單單是針對明珠,而是把一個難題也出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

李光地已經彈劾了明珠,罪名之大、條目之多令人瞠目結舌,而且知道李光地彈劾明珠之人已經遍及朝堂,罪名大家也都是悉數知曉,這個時候的康熙就是想壓也壓不下去了,事態的發展必然已經超出了康熙的預期,對於此事康熙必須要有所表態,不然無法向滿朝官員交代,也沒有辦法向天下人交代。

由此可見,康熙幾乎是在李光地的「脅迫」之下,將明珠法辦,而這也就此引得了康熙皇帝的極大不滿。

首先,李光地如此行事,讓康熙非常的氣憤。

康熙一貫倡導的是以「仁德」治理天下,也正是因為如此,康熙才會特別交代要明珠安安穩穩的過一個生日,不要就此扼殺了明珠「最後的快樂」。而李光地卻不管不顧的在其宴會上對其進行彈劾,全然不顧場合與當事人的感受,這樣的做法過於的絕情,是康熙斷然不能容忍的。

其次,這個時候的康熙並不準備真的將明珠徹底打倒。

明珠與索額圖,兩者雖互為政敵,但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這一點康熙明白,明珠、索額圖同樣明白。而康熙之所以沒有急於動明珠,也是因為康熙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時局的變動,同時也沒有想到好的辦法來對付索額圖,即便是康熙真的要在這個時候處理明珠,也會是循序漸進的緩緩處理,不會就此「一棒子打死」。

然而經過李光地這麼一折騰,康熙只能硬著頭皮法辦了明珠,而這也就此打亂了康熙的節奏,並且對於索額圖也產生了極大的刺激。

再次,康熙發現,這個時候的李光地,已經開始不受控制了。

前文中也說到了,李光地不聽從康熙的安排,旨意當眾彈劾明珠,這必然讓康熙感到了一絲不安與擔憂,畢竟此時的李光地已經將仇恨放在了首位,甚至可以不顧康熙本人的話語,如果再任由李光地如此行事,那麼後果必然不堪設想。

然而,康熙還是顧慮的太晚了,當他真正想要開始懲治李光地的時候,包括索額圖、明珠、大阿哥胤禔以及太子胤礽,接連因為李光地的緣故,而紛紛倒臺,而康熙也準備對李光地動手了。

貶謫李光地,康熙也有著他的想法與考量。

在李光地之前,還有一位朝廷大員被康熙皇帝派到了臺澎做知縣,他便是康熙皇帝的伴讀魏東亭。

實際上,康熙皇帝將其派到臺澎,並不僅僅是懲罰,一來,臺澎剛剛收復,康熙皇帝需要一個自己的親信前往,這樣才能確保臺澎的穩定,更不會利用臺澎民眾對於大清有著恨意,而重新割據;二來,魏東亭這樣的朝廷大員前往,昭顯康熙皇帝對於臺澎的重視,以安定民心;三來,也是對於魏東亭的一種保護,不希望魏東亭在介於朝廷的政治鬥爭,而是安安心心的用自己的勤政實幹,做出一番功績。

而魏東亭也是非常明白康熙的苦心,於是欣然前往,在魏東亭做出一番業績後,康熙也沒有辜負魏東亭,將其封為親王,給足了榮耀。

同樣,康熙讓李光地前往,也並不簡簡單單的對其進行懲罰,而是康熙還有這其他的目的。

首先,康熙希望李光地能真的治理好臺澎。

李光地與魏東亭一樣,有著地方督撫的經驗,有著很好的執政能力與治理水平,在魏東亭卸任後,新的臺澎知縣搞得是民生沸騰,康熙皇帝也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官員前往,治理好臺澎,以維繫國家的長治久安。

同時,鑑於魏東亭從兩江總督一級的官員位置上直接空降臺澎,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和影響力,康熙也需要李光地發揮同樣的效力,這才會安排李光地前往。

其次,康熙確實開始「擔心」李光地的「破壞力」。

李光地如今的「為人狠毒」,讓康熙皇帝自己都有了一絲忌憚,康熙也擔心李光地會再傷及他人,畢竟自己的年事已高,不如從前,所以康熙也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排除身邊一個隱患,排除皇子和朝臣的不安。

再次,康熙是將李光地徹底的排除在朝廷中樞之外,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回歸從前。

康熙在李光地前來北京任職前就曾告誡他,京城是個大染缸,很容易就會迷失掉自我,而李光地也正是為康熙所言中,慢慢的開始了「黑化」。而康熙一方面忌憚李光地此時此刻的心境,同時也在感念他做出的功績,於是給了他這樣一次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在臺澎,他要從頭做起,重新從底層做起,他不在是萬人矚目的李相,僅僅是朝廷一介最普通的官員,希望藉助這樣身份的轉換,讓李光地將為官的重心重新回到他最初的狀態。

可以說,康熙這也為李光地留了後路,也給了李光地承諾,只不過已經參透一切的李光地選擇拒絕了康熙,決心徹底的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了。

微山秋水說:

人這一輩子,起起伏伏很正常。

康熙帝:「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

雍正帝:「一代完人。」(指李光地)

以上是康熙、雍正兩代皇帝對李光地的評價,評價甚高。

古人追求的聖賢標準——立德、立功、立言(即三不朽),李光地基本上做到了。

先說立功

1.收臺灣立功。

帶兵合擊劉國軒,舉薦施琅,因軍功官至永州總兵。

2.治水有功。

李光地擔任直隸巡撫期間,漳河與滹沱河匯合後泛濫成災,李光地前往實地考察,通過減免當地老百姓的賦稅,修築長堤,開闢新河道,引水入湖等有效措施。使京津地區再無水患之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褒揚了李光地的治河之功,將其提拔為吏部尚書。

再說立德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舉兵造反,臺灣的鄭經趁機佔據福建泉州。

李光地與家人藏匿山谷間,鄭經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堅決拒絕。

李光地暗中書寫密折,藏在蠟丸中,派人秘密送往京城,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後深為感動,嘉許李光地的忠誠。

立言

李光地生平著作豐富,主要有《周易通論》、《周易觀象》、《詩所》、《大學古本說》、《中庸章段》、《中庸餘論》、《讀論語札記》、《讀孟子雜記》、《古樂經傳》、《陰符經注》、《參同契章句》、《註解正蒙》、《朱子禮纂》等等。

李光地尤其在易學方面著作豐富,「以易學致用、以性理說易」是李光地易學的重要特色。

李光地確實也經歷了宦海沉浮。不過都是小的挫折,降而復職,康熙對他還是相當重用的。

康熙四十四年,康熙諭旨:「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著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如此,年過花甲的李光地正式登上了相位,人生達到了巔峰。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371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