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文天祥的妻女為何皆淪落為宮奴?文天祥被俘後為何要求自殺?_文天祥被關了幾年

圍爐煮酒話春秋說: 文天祥被捕之後,妻子歐陽氏及兩個女兒也被元軍俘虜,後來被送到元大都為官奴。 不久後,文天祥…

圍爐煮酒話春秋說:

文天祥被捕之後,妻子歐陽氏及兩個女兒也被元軍俘虜,後來被送到元大都為官奴。

不久後,文天祥也被送往大都,他深感國破家亡,個人前途盡失,家人又身陷囹圄,便多次試圖自殺,但未遂。

後來,文天祥多次請求忽必烈處死自己,忽必烈都不同意,但一些降元宋臣卻建議忽必烈接受文天祥的請求,忽必烈最終同意。

但是,事後忽必烈反悔,派人去救下文天祥,哪知道文天祥已經被斬殺了,為此他懊悔不已。

那麼,文天祥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一心求死,也不挽救家人呢?

01,文天祥作為天之驕子,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國破家亡。

文天祥,1236年出生於江西吉安,他從小聰慧異常,長大後才學很好,而且身材高大,風度翩翩,是一個美男子。

二十歲那年,文天祥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的時候寫下了洋洋灑灑一萬多字,結果被宋理宗評為進士第一,也就是俗稱的狀元。

當時,考官王應麟對文天祥的評價是這樣的:

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說文天祥借古喻今,其忠心如鐵石般不可動搖,為此王應麟認為非常值得慶賀。

是啊,那時候的大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了,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而文天祥無疑就是宋朝需要的人。

然而,文天祥中狀元之後,厄運卻到來,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他按照禮制回家守孝三年。

等到三年守孝期滿(1259年),蒙古就分三路大軍入侵南宋了,以賈似道為首的主和派大臣建議宋理宗遷都避難,文天祥得知後十分憤怒,上書怒斥主和派大臣,卻遭到了瘋狂報復。

後來,文天祥歷經了多次打壓,在官場一直混得不如意,到1273年的時候,他也不過是個邊緣人物而已,擔任提點荊湖南路刑獄。

在此期間,南宋在戰場上一敗再敗,文天祥憂心如焚,卻無可奈何,因為朝政完全被賈似道等人把持,他根本使不上勁。

1274年,文天祥擔任贛州知州,他在任期間執法如山,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第二年,長江上遊告急,朝廷下詔各地官兵入京勤王,文天祥得知消息後痛哭不止,但在悲傷之餘,他在贛州當地招兵買馬,許多人被他的愛國之舉感動,紛紛報名參軍。

在文天祥的軍隊當中,有個叫做杜滸的人,早年是江湖遊俠,後來成為縣宰,他得知文天祥準備入京勤王,就召集了四千餘人投奔文天祥。

後來,杜滸成為文天祥抗元的心腹武將,而他帶領的部隊,也是文天祥賴以抗元的主力軍。

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軍來到都城臨安,被任命為平江府知府,負責防範元軍,當時宋理宗已經去世了,繼位的宋恭帝接見了他,對他十分讚許。

在受到皇帝的接見之後,文天祥的愛國心再一次被激發,後來元軍攻打常州,守將卻不戰而降,他只得退守餘杭,被任命為臨安知府。

然而,到了第二年正月,在主和派大臣的推動下,南宋竟然向元軍投降了,陳宜中、張世傑等人撤退,只留下文天祥留守。

不久後,文天祥被任命為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答應議和,這其實是一個陰謀,是主和派想讓文天祥成為替罪羊,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文天祥卻鐵骨錚錚,他與元軍主帥伯顏展開了激烈地辯論,將伯顏批得體無完膚,而且誓死不降。

伯顏惱羞成怒,下令將文天祥逮捕,但在杜滸的幫助下,文天祥得以逃脫,一路逃到溫州。

後來,元軍攻打臨安,最終將臨安攻克,太皇太后謝道清攜宋恭帝投降, 文天祥得知這件事之後,上書勸益王趙昰繼位,在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的擁立下,趙昰繼位為帝,是為宋端宗,臨時都城定為福州。

文天祥到福州覲見小皇帝,被任命為右丞相,掌管天下兵馬,張世傑則擔任籤書樞密院事,是小朝廷的核心人物。

那時候,張世傑見文天祥一呼百應,將士們都很聽他的話,就很擔心自己權力不保,於是將文天祥調往福建長汀,並阻擾文天祥入朝。

就這樣,文天祥再次遭到排擠,但他並未就此消沉,而是積極組織兵力與元軍對抗。

從1276年到1277年,文天祥在福建、廣東一帶與元軍作戰,多次擊敗元軍,並平定了幾股叛軍勢力,他的聲望也因此越來越高。

然而,由於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文天祥不斷遭受排擠,以至於他後來只能孤軍奮戰,不得不連續敗退,他本人還差點被元軍俘虜。

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文天祥也是無可奈何,他雖然升為宰輔,卻長期無法行使宰相職權,大權在張世傑等人手中,他只能幹著急。

1278年,文天祥輾轉來到嶺南,後來宋端宗去世,衛王趙昺繼位為帝,他再次請求入朝,但依然遭到拒絕。

這一年,文天祥軍中爆發瘟疫,他的母親和長子先後去世,只有妻子歐陽氏及兩個女兒還在身邊。

十一月,災難再次降臨,文天祥在圍剿盜賊的時候,盜賊引來元軍,對其進行圍攻,最終將他逮捕了。

02,文天祥雖為階下囚,卻矢志不渝。

當時,潮州地區的盜賊陳懿、劉興多次投靠朝廷又反叛,並在當地為害一方,文天祥得知消息後出兵攻打,將其擊敗,但首領陳懿卻逃走了。

陳懿逃走之後,對文天祥非常憎恨,於是跑到廣東的元軍軍營,投降了主將張弘範,並引導張弘範率軍攻打潮州。

在陳懿的幫助下,張弘範終於偵查到了文天祥的藏身地,那時候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他不動聲色,帶著一隊人馬悄悄靠近,然後發起進攻。

由於毫無防備,文天祥的手下將領都被一一抓獲,文天祥見自己在劫難逃,便吞吃了一種叫做龍腦的毒藥,試圖自殺,但奈何藥量太少,他沒有死成。

之後,文天祥的部眾大多被殺,妻子歐陽氏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擄走,文天祥本人則被俘虜。

張弘範作為漢人,對文天祥還是很欣賞的,當時他對文天祥以禮相待,並帶著文天祥一起去崖山前線觀戰。

為了勸降張世傑,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給張世傑,儘管文天祥與張世傑有矛盾,但他依然拒絕寫勸降信,還對張弘範說,我不能保護父母,怎麼能讓別人背叛父母呢?

張弘範就有些不高興,多次強迫文天祥寫信,但文天祥誓死不從,還寫了《過零丁洋》這首著名的詩篇,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達心志。

張弘範讀完這首詩,便笑著將其收藏,之後就沒有再為難文天祥了。

後來,文天祥見證了崖山海戰的整個過程,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數百名文武官員及十萬官民也跟著殉國,這給了他極大的震撼,也讓他打定主意去死,絕不苟活於世。

南宋滅亡之後,張弘範進行慶祝宴會,邀請文天祥參加,他對文天祥說,現在宋朝已經滅亡,你要是肯投降,也不失為宰相。

文天祥聽了十分傷心,流著淚對張弘範說,我不能保家衛國,簡直死有餘辜,怎麼還能苟活於世,侍奉元朝呢?

張弘範聽了文天祥的話,十分感動,於是派人將文天祥送到大都去。

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範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在去大都的路上,文天祥開始不吃不喝,前後長達八天之後,要不是士兵強行為他灌食,他恐怕就死掉了。

來到大都之後,官員對文天祥十分客氣,為他準備房間被褥,還給他準備好酒好菜,但他在房間裡不吃不喝,整個晚上都沒睡覺。

那時候,忽必烈正在招納南宋有名望和才能的臣子,許多人因此投降元朝,一個叫做王積翁的南宋降臣對忽必烈說,沒有誰的才能比得上文天祥。

因為這這件事,忽必烈對文天祥很有好感,就讓王積翁去告訴文天祥,只要文天祥投降,就可以入朝為官。

但是,文天祥卻對王積翁說,國家滅亡了,他也就死過一次了,他可以接受以一個方外之人的身份擔任顧問,但不能接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元朝。

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

從文天祥的話,我們可以知道,他也是有求生欲的,但絕不可以喪失氣節。

王積翁明白文天祥的志向後,就聯合十餘人上書忽必烈,請求忽必烈釋放文天祥,讓文天祥去當道士。

忽必烈有些不甘心,另一個降臣留夢炎擔心放走文天祥,會對自己不利,便對忽必烈說,如果放文天祥去江南,萬一有人打著他的旗號造反,該怎麼辦?

忽必烈就沒有同意釋放文天祥,而是繼續關押文天祥,文天祥見忽必烈沒有逼迫自己,就沒有繼續尋死,而是期待有一天能夠被釋放回江南。

在長達三年時間裡,文天祥一直在獄中讀書寫字,也寫下大量作品,期間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給他寫的一封信,他這才得知妻女三人都是官奴。

所謂官奴,就是官員家庭的奴隸,元朝時期一般將俘虜之人分給功臣,充當功臣家的僕役。

文天祥被捕的時候,妻子歐陽氏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先期被送往大都,然後按照元朝法律分配給了功臣,成為元朝官員的僕役和玩物,受盡折磨。

文天祥得知妻女皆為官奴,感到非常傷心,他其實很清楚,只要自己投降,妻女就可以獲救,但他不願意投降,也不想妻女喪失氣節。

為此,文天祥內心十分痛苦,他曾在寫給妹妹的一封信中這麼說: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在文天祥心中,忠義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為此可以犧牲自己,乃至全家。

當然了,我們不能用現在的道德體系去評價文天祥,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最高道德水準的,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好評。

在糾結和痛苦之中,文天祥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期間許多南宋遺民寫信給他,讓他保全氣節,寧可自殺也絕不可投降。

這種來自外部的壓力,更加堅定了文天祥的意志,他始終沒有向元朝低頭,而忽必烈也拿他沒有任何辦法。

03,文天祥意外被處死,成就千古美名。

1282年,中山一帶有人自稱「宋主」,對外宣稱想要救出文天祥。

不久後,京城開始流傳一封書信,其中有這麼一句話:

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

無獨有偶,就在這封信出現後不久,發生了一件大事,趁著忽必烈不在大都,武將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將左丞相阿合馬給刺殺了。

一連串的動亂,讓忽必烈認為,確實有人向元朝內部滲透,試圖推翻元朝的統治,而書信中所說的丞相,不是別人,正是文天祥。

忽必烈意識到,文天祥雖然身為階下囚,卻牽動了無數南宋遺民的心,只要他還活一天,元朝就不會有安寧。

帶著這種疑慮,忽必烈產生了殺掉文天祥的想法,但他並沒有打定主意。

有一天,忽必烈召見文天祥,問文天祥還沒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告訴他,我深受宋朝厚恩,身為宰相,怎麼能侍二主,只求一死罷了。

但是,忽必烈並不忍心殺掉文天祥,便讓文天祥退下,但一個不喜歡文天祥的南宋降臣,卻在文天祥走後對忽必烈說,文天祥一心求死,還是成全他吧!

忽必烈聽了,就點點頭,哪知道那個大臣連忙下令將文天祥帶去法場處斬。

文天祥被帶到法場之後,對一個獄卒說,我的事情還做完了,說完向宋朝所在的南方跪拜,然後從容赴死,死時四十七歲。

而就在文天祥死後不久,忽必烈的使者卻到了,宣布赦免文天祥,但為時已晚。

原來,忽必烈在同意殺掉文天祥之後,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還是反悔了,於是派人去阻止行刑,只可惜晚了一步。

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

文天祥死後,沒有人敢為他收屍,他的妻子歐陽氏聽說這事後,感到非常傷心,就冒死前去為他收屍,卻發現他面色如同生者一般。

並且,歐陽氏還在文天祥的衣服上,發現了一行小字,是文天祥的遺言,大致意思是他終歸是沒有喪失氣節,心中也不愧疚。

再說文天祥的妻女,其實他被發配為官奴的,何止妻子歐陽氏和兩個女兒,還有他的兩個小妾黃氏和顏氏。

文天祥的這五個妻女,妻子歐陽氏是公主的奴婢,黃氏和顏氏在東宮太子處為奴,兩個女兒環娘和柳娘也在皇宮中當牛做馬。

文天祥去世後數年,環娘和柳娘被忽必烈送給了兩個兒子為妾,黃氏和顏氏的結局沒有記載,歐陽氏在宮中待了十餘年,年老之後才被放歸故裡。

當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文天祥其實還有兒子,他的大兒子雖然死掉了,但二兒子文佛生和三兒子文環生,在他被捕的時候不在身邊,後來隱姓埋名活了下來。

為了掩飾文佛生、文環生的存在,從而避免被逮捕,文天祥的弟弟還將兒子文升過繼給他,這其實在放煙霧彈,就是為了讓元廷相信文天祥再沒有兒子了。

後來,文佛生、文環生逃到外地生活,成為海南東方、文昌文氏的始祖,一直繁衍至今,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

鐵馬冰河wu說: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字屐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誓死抗元的民族英雄。

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20歲的文天祥舉進士,狀元及第。被任寧海軍節度使判官。

史載,文天祥骨鯁鋼直,不媚流俗,為國事累忤權臣賈似道,被放外任。鹹淳九年(1273)為湖南路(今湖南)提刑,次年改任贛州知府。

1259年,蒙古軍大舉南下,圍攻鄂州(今武昌),南宋君臣大為恐慌,大宦官董宋臣勸宋理宗趙昀遷都,以避蒙軍鋒芒,文天祥是主戰派,他上書堅決反對,並提出禦敵之策,未被採納。

德祐元年(1275),蒙軍再次南攻,沿途攻城拔寨,勢如破竹,臨安(今杭州)危急,南宋小朝廷下詔令各地「勤王」,只有知贛州的文天祥組織起了一支勤王「義兵」,準備救援岌岌可危的行在——臨安。

彼時,友人勸他不要去救臨安,說蒙軍兵多將廣,剽悍善戰,朝廷官軍尚不是其對手,你這點人馬無異於杯水車薪,去也無益。文天祥卻認為,國家有危難,號召天下勤王,眾人貪生畏死,竟無一人響應,自己深以為恨。現在不自量力,飛蛾撲火,以身赴險,或許天下忠義之士就能聞風而動,前僕後繼,國家還可以保全。話畢,他毅然率部出徵。

史載,文天祥平時生活豪奢,喜歡宴樂、狎妓。如今見國家危在旦夕,立刻改掉舊習,從此擯棄一切奢靡,以節儉自奉,並將家資全部捐出,以充軍餉。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德祐元年八月,文天祥率贛州勤王義兵抵達臨安,被委任為平江(今蘇州)知府,十月到任。此刻元軍已破常州,文天祥派兵援常,被元軍擊敗,右宰相陳宜中、左相留夢炎命文天祥回守臨安。

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出任臨安知時,元軍已經兵臨城下。文力主與元軍決一死戰,而宰相陳宜中卻想與元軍議和。議和書被送到元軍元帥伯顏的手中時,陳宜中縋城出逃,謝太后遂命文天祥為右宰相兼樞密使,代表朝廷赴元營議和。文天祥一到,立刻被伯顏扣押,並被解送至鎮江。 不久,文天祥尋機逃出元營,輾轉至真州(今江蘇儀徵),想與真州守將苗再成商議抵抗元軍。在此前,從揚州潰逃出來的兵卒傳言,說元軍秘密派遣一變節宰相到真州勸降,兩淮安撫使兼揚州知府的名將李庭芝認為文天祥就是元軍派來勸降的奸細,令苗再成誅殺之。苗不忍下手,便騙天祥出城,並出示李庭芝發來的密信,天祥百口莫辯,只好怏怏離去。苗再成派人尾隨觀察文,如果真是來說降的,便殺掉他。來人與天祥交談一番,被其一腔忠義所感動,便留下二十名士兵護送他到揚州。到揚州城下已是四更天,聽守城將士議論李庭芝下令嚴防他入城。無奈之下,只得往東而去,路上碰到一夥潰兵,差點遇害。好不容易抵達高郵,再覓海船於四月來到溫州。

文天祥在溫州期間,上表勸益王趙罡即位,以號召天下軍民同心抗元。五月,他跋涉至福州,被宋端宗趙罡任為右丞相。彼時,曾經擅自逃出臨安的陳宜中也在小朝廷為相,兩人政見不合,七月,文天祥離開福州,以同都督職銜出江西,率兵攻取汀州(今福建長汀)。十月,這位投筆從戎的「狀元宰相」 率軍連克寧都、南豐、廣昌等州縣。

景炎二年(1277)正月,元軍猛攻汀州,天祥力戰不支,引軍退至漳州,不久,其降元舊將吳浚前來招降,被文天祥當場吊死。三月,文軍開至梅州,五月翻越南嶺,再次進入江西境內。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精血抗元,江西各地紛紛響應,文的妹夫彭震龍在永新召集義兵,一舉克復永新縣城,另一個妹夫孫慄在吉州(吉安)起兵。文天祥在江西得到了很大支持,很快攻取會昌,並在雩都大敗元軍,又相繼攻克、收復了贛州、和吉州的好幾個屬縣。文天祥坐鎮興國,派兵攻城拔寨,收復了一些縣城,很多抗元武裝都願意受其節制,一時間聲勢大振,頗有復興氣象。不久,元軍大舉反撲,在贛州擊潰了文天祥部。元軍轉攻興國,天祥被迫率殘部北奔吉州,走到半路,驚聞吉州已被元軍攻破。八月,來到廬陵,元軍緊追不捨,老將鞏信領數十勇士死守方石嶺峪口,掩護天祥撤退。元軍大舉追至,鞏信拼死阻擊,身中數箭,仍死戰不退......次日,元軍追上了文部,文天祥的妻子兒女均被俘。部將趙時賞冒稱文天祥,旋即被殺,文天祥得以乘亂逃脫。

文好不容易躲過追兵,逃到了汀州,沿途收拾殘兵敗將奔循州(今廣東龍川),隱匿於南嶺大山中。部屬黎貴達信心喪失,密謀降元,被察覺後,天祥立刻將其處決。祥興元年(1278 )三月,天祥率軍走出南嶺,進兵至海豐,準備轉至潮州。彼時端宗趙罡已經病死,陸秀夫等人立八歲的趙昺為帝,繼續打著趙宋的旗號苟延殘喘,四處流亡,並號召各地抗元。六月,趙昺小朝廷遷至新會(隸屬江門)海中之崖山(古稱厓山)。八月,文天祥的老母病死,一個兒子也死了,但他並未退縮,抗元意志也沒有衰竭。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1278年12月,忽必烈派大將張弘範、李恆率降附的南宋水軍、蒙古騎兵,水陸並進,準備一舉殲滅在閩、粵一帶堅持抗元的宋軍殘餘勢力。十二月,天祥作戰失利,退出潮州,轉到海豐以北的五嶺坡,準備由此退入大山中,據險堅守,不料元軍大舉追襲而至,部將鄒渢自盡殉國,文天祥自殺未遂,被俘。祥興二年(1279)正月,張弘範指揮元朝水軍(大都是南宋降軍)大舉進攻崖山,宋軍在張世傑的率領下拼死抵禦。張弘範把文天祥押到船上,逼他寫信招降張世傑,天祥嚴詞拒絕,張弘範拔刃相向,天祥口佔一絕付之。這就是著名的《過零丁洋詩》。後來,元軍一舉攻破張世傑船陣,陸秀夫背負幼帝昺蹈海而亡,十餘萬南宋軍民不願降元,紛紛投入怒海,海上伏屍如麻,南宋小朝廷名實俱亡。趙昺小朝廷滅亡後,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

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忽必烈敬文天祥是條鐵骨錚錚的硬漢子,多次勸他投降,均被天祥拒絕。

南宋另一宰相(也中過狀元)留夢炎歸順了元朝,得做高官,他奉命到獄中勸天祥識時務,歸降大元,被天祥以大義痛加責罵,羞赧而去。忽必烈命投降的宋恭帝趙顯去獄中勸降,天祥不願多談,只是連聲說:「聖駕請回」。彼時,文天祥被俘的妻子兒女也在大都,皆被沒為官奴,每天幹著粗活,苦不堪言。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一點頭,妻女就能脫離苦海,闔家團圓。但他已決心寧死不降,於是在獄中寫下了千古名篇《正氣歌》,其中有「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這樣正氣凜然的佳句。史載,被俘後,他多次自殺,均被看守發現而勸阻。

文天祥在大都被關押了三年,在斷然拒絕了忽必烈最後一次親自勸降後,於至元十九年(1282)被元廷殺害,遇害時年僅47歲。另有史料記載,文天祥遇害前曾請忽必烈允許他出家為僧,從此不問世事,忽必烈考慮到他巨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惟恐其再豎義旗,起兵反元,遂拒絕了他的請求。

據記載,文妻歐陽氏替他收屍時,見他衣帶中寫有一行小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作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歐陽氏聲淚俱下說:「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將丈夫殮葬後,她在墳前自剄(刎)而死。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浪花聽書閣說: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還有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蒙古人俘虜後送到元朝首都「大都」,在宮中為奴為婢,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不僅如此,蒙古人甚至還讓柳女給父親文天祥寫信,字裡行間都是透露著生活十分艱苦。

為什麼文天祥的妻女會淪落為宮奴,還要逼迫她們寫家書呢?其實,這是元世祖忽必烈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迫使他投降元朝。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女的遭遇而變節,在獄中,他的答覆信中所說: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簡單來說,文天祥知道了妻女的處境,但是為了忠義,死才是他最終的歸宿。所以,文天祥被俘後,唯一的要求就是自殺,因為他是一個有氣節的男人。他一生只忠於南宋朝,即便是在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海後,也不忘初心,只想著為南宋殉國。

文天祥被捕

公元1278年十一月,在廣州堅持抗元的文天祥將潮州當地的盜賊陳懿趕跑。於是陳懿便勾結元朝大將張弘範一同攻打潮州。某日,文天祥正和士兵們在一個名叫五坡嶺的地方吃飯,突然,張弘範率領大部隊出現在面前,士兵們見狀,紛紛丟下吃的,飛快地鑽進草叢中躲藏起來。文天祥想要逃跑卻慢了一步,被元軍王惟義抓住。

或許文天祥早已想到會有這種局面的發生,在被抓住那一刻,快速拿出隨著攜帶的自殺藥品「龍腦」並一口氣吞了下去。本以為如此這般,便能為南宋盡忠了,他內心也感到十分的充實。然而藥失效了,他並沒有死,只好成了元兵的俘虜。

緊接著,他被押送到了潮陽,元兵帶他去見主將張弘範,看到文天祥一副鐵骨錚錚的樣子,士兵們看不慣便呵斥他,大概意思就是說,「敗軍之將,有什麼可豪橫的」,並讓他行跪拜禮。張弘範也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這位在南宋臣民們心中有著非常高地位的男人,看到他即便被俘卻依然堅強的性格,堅決不跪,肅然起敬,並用賓客之禮相待。

之後,張弘範想讓文天祥寫信勸降「宋末三傑」之一的張世傑(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陸秀夫、文天祥並列)。文天祥大笑說:「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在他眼裡,國家就是父母,他未能保衛父母,怎麼能勸別人背叛父母呢?這讓張弘範碰了一鼻子灰。但張弘範仍然不死心,幾次三番想要文天祥寫信給張世傑,於是文天祥便寫了首詩「交差」,也就是千古流傳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過這首詩,能看出文天祥高風亮節視死如歸的態度,張弘範自知無法獲得書信便不再強逼。然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宋元之間最後的決戰在厓山海面爆發,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攜帶幼帝跳海,南宋宣告滅亡。

在元朝的慶功宴上,張弘範說:「丞相對南宋的忠義已經做到了,現如今南宋皇帝已死,如果你對待大元皇帝能像南宋皇帝一樣,你可以做宰相。」令他沒想到的是,文天祥十分傷心的說:「國家亡了,但是作為臣子卻沒有補救的方法,只求速死,不想苟且偷生!」張弘範覺得文天祥的確是個大英雄,感念其對國家的忠心,便派人將他押往京師。

然而,此時文天祥早已經置生死與度外,一心求死,想要追隨陸秀夫他們而去。所以在回京師途中,絕食8天,依舊沒死。到了京師後,由於兩次自殺未果,文天祥只好繼續苟活著。在京師的第一天,元兵好酒好肉伺候著,但文天祥卻一夜無眠,一直坐到天亮,然後被移送兵馬司。

當時正值忽必烈尋找有才能的南宋官員,一個叫王積翁的,極力向忽必烈推薦文天祥。因為在南宋官員心目中,文天祥的地位是超然的,尤其是他的治國才能,無人可及。於是忽必烈便讓他勸降文天祥。王積翁見到文天祥,大概說了下來意,文天祥還是搖了搖頭說:

「國家亡了,我只能以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回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麼任用我有什麼用呢?」

王積翁很理解文天祥的心情,雖然他自己已經是賣主求榮的漢奸,但很佩服文天祥的節操,想保住文天祥的性命。之後,王積翁便約上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求忽必烈釋放文天祥做道士。

忽必烈也是聽聞文天祥有大才,便讓文天祥兩個被俘的女兒柳娘與環娘給他寫信勸降。文天祥收到信後心如刀絞,但在國家大義面前他義無反顧,回信說到:「收柳女信,痛割腸胃,誰無妻兒骨肉之情?......」這真是讓人不忍心讀下多,即便是鐵石心腸的人看了都要掉眼淚。自此忽必烈知曉文天祥始終不屈,也想要放了他,但最終又打消了這個念頭,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有一個叫留夢炎的人,他對王積翁等人說:「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意思就是說:「若是把文天祥放出去,他又在江南號召人民抗元,將置我等十人於何地?」於是留夢炎百般阻撓,最終也影響到了忽必烈的判斷,在公元1283年1月9日,忽必烈殺了文天祥,終年47歲。

文天祥死後,妻子歐陽氏被允許為他收屍。之後,同鄉張毅夫把文天祥的骨灰帶回老家,交給文天祥的繼子安葬。此外,留夢炎也被後人稱為「宋末第一敗類」,最主要的原因,他是直接導致文天祥被殺害的罪魁禍首,還有他幫元朝招降了一大批宋臣,心甘情願做了元朝的馬前卒。

最後想說,歷朝歷代,總有一些民族的脊梁,使我們知曉民族大義,正因為他們的精忠報國,才使我們漢民族歷經磨難卻永不消亡!國家也是家,正因為有那麼多的英雄舍小家為大家,才會帶來社會乃至國家的不斷發展強大,每個時代的美好生活都是有一群捨身成仁的時代英雄們創造的!

靈楓歷史閣說:

1278年,42歲文天祥被元軍包圍,直接趴在地上猛喝髒泥水。他的妻女早被元軍抓獲,在宮廷當女奴、穿道袍,受盡屈辱。

這是文天祥人生中最絕望的一年。

他的妻女被抓,小皇帝趙昺,也還在奔走逃命。而他自己,也被元軍包圍,插翅難飛。

在看到元軍的那一刻,他迅速吞下懷中的龍腦,然後跌跌撞撞撲向地面,猛灌馬蹄濺起來的髒泥水。因為,龍腦遇見冷水,會有毒發致死的效果。

與其活著當俘虜,不如殺身成仁,為國捐軀。

這是文天祥的真實想法。

只可惜,龍腦必須要過量,才能達到毒發身亡的效果。而文天祥喝了髒泥水,刺激腸胃,上吐下瀉,最終沒能死成,被活著帶回了元朝的軍營之中。

這不是文天祥第一次被元軍抓獲。

文天祥是南宋文人,21歲考中狀元,官職南宋右丞相。

但他和其他文臣不同,在元軍逼近時,他力主抗戰,捐出全部家產,投筆從戎,甚至親自參加軍隊,想要保家衛國。

只可惜,南宋的皇室不敢打仗,一心求和,還逼著文天祥去當和談的使者。

元朝大將伯顏見文天祥是個人才,當即將他扣押,然後一舉滅了南宋,逼得宋恭帝趙㬎帶著滿朝文武投降元軍。

皇帝都投降了,南宋該滅亡了吧?

但文天祥沒有放棄,他堅信:「只要趙家血脈還在,南宋就沒有亡。」

在敵軍陣營之中,他悄悄送出了趙家的血脈,然後趁機逃跑,以一己之力,號召地方軍隊一起抗元。

只可惜,宋朝氣數已盡,這一切不過是強弩之末。

所以,文天祥這一次被抓,壓根沒有想要求生,他直接求死。

他以為龍腦有毒,冷水可以加速毒性發作。

但事實恰恰相反。

龍腦是一種中藥,需要服用過量才有毒性,而且很難致死。

因為髒水太涼,文天祥很快就開始腹瀉。

吃下去的那點龍腦,因為腹瀉又都拉了出來。

變相來說,文天祥等於陰差陽錯,先是吃了毒性不足的毒藥,然後又用髒水洗了腸胃。最後,毒性基本被清除乾淨了,文天祥沒有死成。

後來,他又接連採取了許多致死的方式,絕食八天、激怒元軍、企圖跳海……但這些都沒有成功。

到底是什麼,讓鐵骨錚錚、無懼生死的文天祥,一心想要求死呢?他的妻女,又是怎麼淪落到元軍手中,又遭遇了怎樣悽慘的命運?

要說清楚這些事,我們還得從文天祥抗元開始說起。

正式參加抗元之前,文天祥是南宋難得的能人。

他21歲中狀元、敢於直言,對治國頗有謀略。

只可惜,在已經開始腐敗的南宋,有才能的忠臣,總是遭到排擠。

文天祥也遭遇了這樣的排擠,他接連三次被罷免官職,又因為實在有才能,又3次被啟用。

1273年,朝廷面臨湖南一帶的惡匪,沒有合適人選,又想到了文天祥,讓他做了提點荊湖南路刑獄。

等到文天祥在湖南剛乾出點成績,他又被調到了江西贛州。

此時的南宋,已經進入非常危急的階段。

元軍長驅直下,目的根本不在於燒殺擄掠,而是想要把整個南宋吞併。

自宋朝開國後,朝廷一直重文輕武,宋廷兵弱,又加上多年與蒙古的戰爭,到1275年時,朝廷早就兵馬告急,完全無法抵抗氣勢洶洶的元軍。

此時,南宋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徵兵。

無數的文弱書生,都被迫扛起刀槍,進入軍營。

而文天祥,也在國家危難之際向著更危險的浙江去了。

文天祥很清楚,他這一去,就等於是把全家老小的性命置之度外。

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

在小家和大家的選擇上,文天祥選擇了南宋朝廷。

【一心抗元,南宋皇室卻要投降】

文天祥一心要抗元,可南宋朝廷卻成了扶不起的阿鬥。

1276年十一月,江西十一城失守,江蘇常州失守,南宋都城臨安(如今的杭州)幾乎已經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南宋曾經的高官們,一個個都嚇得逃竄。

左丞相留夢炎辭官,回到了衢州老家,江西最高軍事統帥黃萬石,沒有北上臨安勤王,直接選擇逃到了福建一帶……

唯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反向而行,堅守臨安城。

文天祥與張世傑商議:「文天祥手上有兵3萬,張世傑有兵5萬,加上臨安城內的守衛和一些勤王之師,差不多10萬,足以和元軍拼死一搏。」

可文天祥忘記了,南宋皇室並不想血戰,更不想拿自己生命冒險。

就在文天祥拼死奮戰、想盡辦法協同作戰時,太皇太后做主找到元軍大將伯顏,獻上了印璽,表示願意投降。

而伯顏提出:要右丞相當使者和談。

此時的右丞相,還不是文天祥。

當時的右丞相是陳宜中,非常膽小,得知自己要去和談,直接連夜跑路。

太皇太后沒辦法,便冊封文天祥為右丞相,讓他頂上使者的位置。

此時,宋恭帝年幼,南宋皇室由太皇太后做主。

這件事,名義上是「和談」,實質就是「投降」。

這一去,真的是生死不知了。

文天祥很痛快接下了差事,而他沒有投降,直接對伯顏說,自己要誓死報國。

伯顏一看,文天祥性情如此剛烈,未來肯定是自己的阻礙,直接把他囚禁了起來。

在文天祥被關押的這一年,宋恭帝攜宋朝文武百官,向元軍投降。

伯顏拿著降書給文天祥看,想要勸降他為自己所用,然而,文天祥不以為然:聖上可降,我不可降,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

而事實上是,文天祥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他提前將廣王和益王送到了南方。

在他心中,只要趙氏血脈還在,就算宋恭帝投降,也還可以扶持新帝,南宋未亡!

【扶持幼帝,堅持抗元】

宋恭帝投降了,臨安陷落了,但當時,元軍並沒有徹底勝利。

在地方上,很多城池都在堅決抗元。

在元軍慶祝勝利時,文天祥逃了出來,他重新調整布局、組織人馬再戰。

  • 一方面,他先請益王趙昰即位(宋端宗),讓他們的隊伍師出有名,能夠團結更多宋人。
  • 另一方面,他也開始在沿途布局,希望能夠團結地方勢力。

從戰鬥力來看,新成立的朝廷,可以和元軍較量一番。

但從「士氣」來看,他們毫無勝算。

因為此時的新皇帝,也還只是個小孩子,一切全靠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撐著。

可大勢所向,個人的努力又有多少用呢?

後來,揚州陷落,真州、通州也相繼失守。

為了保證宋朝皇室的安全,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船上漂著,過得相當悽慘。

文天祥覺得,繼續下去,定是復國無望。

於是,他準備冒險帶兵去收復江西,那裡曾經是他的根據地。

1277年,文天祥從梅州出發,過梅嶺,進入了江西南部。

幾場戰鬥下來,抗元鬥爭再次掀起小高潮。

同一時間,文天祥的大弟文璧也帶著母親、小弟文璋、二妹文淑孫,以及文天祥的妻妾子女,去與文天祥會合。

文天祥一共有一妻兩妾,道生、佛生兩個兒子,六個女兒。

途中,女兒定娘、壽娘還沒見到父親,就染病夭折。

1277年八月,元軍派兵抓捕文天祥,在永豐空坑一帶,文天祥在百姓的護送下得以逃脫。

但他的妻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他的妻子歐陽氏、兩個妾氏,10歲的佛生,女兒柳娘、環娘都被元兵俘虜。

元兵將他們一路送往大都,在這個過程中,佛生失蹤了

1278年八月,文天祥帶著殘兵漂在海濱上,張世傑不願意文天祥與自己分權,廣州的王道夫也不歡迎文天祥。

就這樣,文天祥和將士們在船上,缺醫少藥,還有疫病流行。

他的母親,硬生生在軍中病死。

身為人子的文天祥,沒有辦法為母親送葬,只能草草將母親埋在了岸邊的偏僻村落。

不久後,文天祥又接到了長子文道生,病死的消息。

《宋史·文天祥傳》:軍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數百人。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

【五嶺坡被俘,慘痛崖山之戰】

文天祥知道,大勢已去,南宋是真的滅亡了。

但他不願意屈服,寧可戰死殉國,也不願意投降。

1278年的十二月,在五嶺坡上,文天祥正打算吃中飯,元軍的騎兵突然出現。文天祥措手不及,只能迅速抓起懷裡的龍腦,準備服毒自盡。

為了能讓藥效加速,他又撲在地上大口大口喝著髒水。

可是,他沒有死成。而醒來的他,還知道了一個又一個的噩耗:

  • 負責殿後的雛鳳,割頸自殺沒有死成,被部下送到山中,痛苦了十天才死去;
  • 志士劉子俊,不知道文天祥被抓,被押到元軍大營後,假裝是文天祥,被發現後遭熱油烹死;
  • 他的女兒監娘、奉娘也死於亂兵之中,屍首無人收斂……

《宋史·文天祥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天祥吞腦子,不死。鄒洬自頸,眾扶入南嶺死。官屬士卒得脫空坑者,至是劉子俊、陳龍復、蕭明哲、蕭資皆死,杜滸被執,以憂死。惟趙孟濚遁,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兵敗被獲,俱死焉。

文天祥帶領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昔日的親人和戰友,一個個離去,復國也已然無望。

文天祥也失去了逃跑的可能,他無處可逃,也逃無可逃。

甚至,他連自盡的自由都沒有,因為忽必烈欣賞他,要求元軍仔細看管,最好能將他收為己用。

1279年的大年初一,文天祥縮在一間狹小的船艙裡,透過舷窗看著一輪碩大的紅日。

曾經的他,意氣風發想要保家衛國,而今國破家亡,自己也是階下囚。

二月初六,崖山之戰上,文天祥親眼見證了南宋王朝的徹底覆滅。

昔日的同胞被元軍逼到死角,陸秀夫帶著小皇帝和傳國玉璽,一起跳入海中。和他們一起殉國的,還有數萬宮人、官員家屬、將士……

二月初七的晚上,海面上充斥著血腥味,漂浮著數十萬屍體。

而元軍正在殺牛羊,載歌載舞,慶祝勝利。

文天祥雙淚縱橫:「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如果可以,他多麼希望自己可以和南宋子民一樣,就地殉國。

他是絕望的,可他連自盡的自由都沒有。

忽必烈看重他,一遍又一遍派人勸降,有南宋前丞相留夢炎、投降的宋恭帝、元朝高官阿合馬,甚至元軍還利用了在當宮奴的柳娘。

可不管是高官勸降,還是文天祥的女兒寫信,抑或是忽必烈親自勸說。

整整3年,文天祥都不為所動。

甚至,當他遭受皮肉之苦時,他也沒有想過要投降。

1282年,在刑場上,文天祥慷慨赴死。

這是他對祖國的忠誠,這也是他被抓後要求自盡的理由。

復國無望,唯有與國同葬。

他最親近的家人,死的死,被抓的被抓,只有投降,才能換家人的一線生機,可他不願意,不願意投降,不願意叛國。

自古忠孝難兩全,索性,因為文天祥的血性,元朝宮廷也沒有繼續苛待他的妻女。

他的妻子被送回了老家,過普通人的生活,而他的兩個女兒,在宮廷伺候元朝公主,後隨著公主遠嫁,一生沒有生育。

國將不國,何以為家?

我想,文天祥的選擇看似不智,卻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

正是無數人為了信仰,救亡圖存,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生死危機之中,抓住點滴的希望,逆風翻盤。

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唯有我中華依舊昌盛。

或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漁耕樵讀說:

我不知道世界這是怎麼了,我覺得有些事情我們作為普通人,雖然做不到,但是能心嚮往之總是好的。這就是所謂的:「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但是如果你非但沒有嚮往,反而表示看不懂,那只能說是教育的一種缺失。

以前流行過這麼一句話:「假如你被強暴了,如果不能反抗,那就要學會享受」。當然我們只會當成一句笑話,一笑置之。但是如果真發生了這種事,特別是這個人在屠殺你的同胞,踐踏你的家園,不要你可以做到寧死不屈,但是你至少要做到不要曲意逢迎,而且要對那些寧死不屈人懷有敬意,而不是一臉漠然的表示不理解。

初入朝堂

文天祥寶祐四年參加科舉,殿試時文天祥洋洋灑灑萬言,一揮而就,甚至沒有打草稿。被宋理宗欽定為狀元。開慶初年,元攻南宋,董宋臣蠱惑皇帝遷都。文天祥上書傾殺董宋臣,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宋理宗沒有採納,文天祥這個時候還年輕氣盛,一氣之下自請離職。

後來被起復後,還是也是浮浮沉沉,之後因諷刺賈似道裝病邀功而被罷官。鹹淳十年,文天祥又被任命為贛州知州。此時宋庭已經風雨飄搖,長江告急,朝廷號召天下勤王。文天祥家境殷實,生活富足,文天祥散盡家財充做軍資,招兵買馬得豪傑之士萬人,準備提兵入京勤王。

出師勤王

有朋友勸他到:「現在元軍已經攻破京師城郊,你帶著這些烏合之眾不是驅趕著羊群入虎口嗎?」朋友對他的做法很不理解,而文天祥回答的也很直接:「這情況我也知道,但是國家撫育臣民三百年,一朝危在旦夕,號召勤王之師,但是如果沒有一人一馬入京師,這是令人悲哀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自不量力,以身殉國,如果天下豪傑之士聽聞之後,能夠受到鼓舞,能夠奮起,那麼天下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的目的很明確:「以死明志」,就是關鍵時候死給你看,死給天下人看。現在很多人認為「衛道」這個詞是貶義詞,但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褒義詞,關鍵在於你衛的是什麼道。一個人務實是好的,但是如果太務實未免顯得過於圓滑,讓人不放心。

一個民族務實是好的,但是若所有人都務實,那這個民族就沒有凝聚力,它離崩潰也就不遠了。外族入侵,一旦打不過,就投降,然後把槍口對著自己的同胞,國家淪陷哪次不是這種情況下才出現的,否則數以億計的人口,怎麼會被區區百萬人,乃至數十萬人奴役。

就是因人們太現實,所以現實才成了你以為的現實。每次當我聽到有些人倚老賣老的說:「這就是現實」,還帶著看幼稚孩童的眼神悲憫的說的時候,我就在想,還不是你這樣的人把現實變成了這樣子,然後再用現實教育下一代人學會現實。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文天祥在死前所留,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就是文天祥的道,他選擇衛道,你也可以說他就是衛道士,但就是這些人才是民族的脊梁。一部分人死了,但是還有更多人站起來了,如果一個民族脊梁折了,那永遠也站不起來了。文天祥就是用生命告訴你,我們的脊梁沒有斷。

以死明志

文天祥在和元軍談判的時候被扣押,他輾轉逃脫後,到了江西號召抗元。一時間雲集響應,吉州八縣克復了一半。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紛紛投效。但終究寡不敵眾,他們失敗了。他不是敗在元人手裡,而是自己的同胞手裡,是那些學會了逢迎的現實人手裡。這些追隨文天祥的人難道不知道什麼是現實?但是他們依然做了,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果少一些現實的人,多一些這樣的衛道士現實可能就是另一番樣子。

文天祥被俘時,被押往崖山。元兵希望他能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回道:「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已經是非常大的過錯了。反要勸別人不要保衛父母,有這樣的道理嗎?」文天祥寫下了《過零丁洋》的詩篇給他們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後來張弘範感其忠義,把他送到了京師。後來忽必烈親自招降他,文天祥只是回覆:「但求一死」,年僅十歲左右的宋恭帝也被派來勸解,文天祥明白責任不在尚在稚齡的小皇帝,文天祥痛哭流涕長身而跪僅說了一句:「乞駕回還」。小皇帝也訥訥無言。

文天祥得知妻子和女兒都在宮中為奴,他明白這是元庭招降的一種手段。他寫給妹妹的信中提到:「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徒嘆奈何!!!

學史知今說:

文天祥被俘後,王炎午擔心他變節,寫下曠世奇文《生祭文丞相文》,催文天祥速死,南宋遺民也紛紛要求文天祥捨身成仁。

然而,直到3年後,文天祥才英勇就義,也正因為如此,有人說文天祥不得不死,甚至說文天祥是被道德逼死的。

其實,這種說法絕對是錯誤的,文天祥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在被囚禁的3年時間裡,文天祥屢遭威逼利誘,甚至妻女都淪為宮奴,文天祥依舊誓死不降,最終以身殉志。

不過,文天祥確實可以不死,他的死與他那些降元的同僚脫不了干係,那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當妻女苦苦哀求文天祥時,他又是如何應對的?

文天祥才華出眾,21歲時就中了狀元,後來幾經沉浮,成長為南宋朝廷的右丞相兼樞密使,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且文天祥長相非常英俊,絕對是人人羨慕的對象。

然而,當時的南宋朝廷早已風雨飄搖,文天祥縱有一身本領,卻也無力回天,也就是在文天祥位極人臣之時,他很快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

1278年12月,退守到潮陽縣五坡嶺一帶(今廣東省東南部)的文天祥,不幸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文天祥立即吞食了事先準備好的「龍腦」,打算以死明志。

然而,不知道是「龍腦」過期了,還是藥量不足,在元將張弘範的全力搶救下,文天祥僥倖未死,隨後張弘範就讓文天祥給南宋樞密副使張世傑寫勸降信。

當時的文天祥大義凌然,不但拒絕寫勸降信,自己也堅決不向元軍投降。不過,張弘範並沒有為難文天祥,反而是以禮相待,對文天祥非常客氣。

後來,在張弘範的軟磨硬泡下,文天祥給張世傑寫了一封信,然而這封信並不是勸降張世傑的,信的內容只有一首詩,這首詩就是千古名篇《過零丁洋》。

詩中表達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視死如歸精神,特別是詩尾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被作為警句流傳千古。

相傳,張弘範看到這首詩後連連稱讚,隨後就把這首詩收藏起來,不再逼迫文天祥給張世傑寫勸降信了。

然而,南宋已經到了最後時刻,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戰打響,宋軍全軍覆沒,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在崖山跳海而亡,至此,國祚320年的宋朝宣告滅亡。

相傳,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文天祥作為張弘範的隨軍戰俘,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雖然悲痛萬分,但也沒有任何辦法。

當時,文天祥決定要以死殉國,於是文天祥就開始絕食,可儘管文天祥絕食8天,甚至屢屢尋找機會自盡,依舊被張弘範搶救了過來。

隨後,文天祥就被押解前往元朝大都,此時距離文天祥被俘已經過去了四五個月,由於一直沒有傳出文天祥捨身成仁的消息。

再加上,當時陸續有南宋大臣降元,各種流言蜚語也就隨之而來,很多南宋遺民開始擔心文天祥選擇苟且偷生。

這時候,文天祥曾經的下屬兼老鄉王炎午就站了出來,他給文天祥寫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全文1400餘字,王炎午在文中痛心疾呼:

「丞相再執,就義未聞,豪傑之見,固難察識!」

在王炎午看來,文天祥已然兇多吉少,與其多受折磨,或者投降元朝,不如速死,以成就「生時為忠臣,死後傳千古」的英名。

為了讓文天祥看到這篇文章,王炎午專門將這篇文章抄錄了數十份,然後張貼在文天祥被押解回大都的路上,而且為了讓文天祥看清楚內容,文章中的字寫得比手掌還要大。

可以說,寫下這篇文章,就相當於逼文天祥死,對於王炎午來講,這絕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然而王炎午並沒有因此遭受抨擊,因為當時絕大多數南宋遺民都是這麼想的。

王炎午相當於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不過,文天祥到底有沒有見過這篇文章,我們並不知道,因為沒有任何史料證實文天祥知道這篇文章的存在。

而且,文天祥根本不需要這篇文章,因為文天祥早在給張世傑寫信時,就立下了生死誓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抵達大都後,元世祖忽必烈派人輪番勸降文天祥,表示只要文天祥投降,就給文天祥高官厚祿,可文天祥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沒有辦法的忽必烈,就把文天祥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抓到宮中為奴,打算用文天祥妻女的幸福進行要挾,而且忽必烈還讓文天祥的女兒柳娘給文天祥寫勸降信。

柳娘忍受不了這種非人的折磨,就給文天祥寫了信,文天祥看到女兒的來信後心如刀絞,但他依舊沒有喪失氣節,文天祥在給自己妹妹的信中寫道: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後來,面對眾人的勸降,文天祥表示,南宋已亡,自己只能以死報國,絕不能入元朝為官,但自己如果能夠被寬赦,願意出家為道士,以世俗之外的身份提一些建議。

當時,有不少南宋降元大臣,想要建議忽必烈允許文天祥當道士,可這時候有一個人跳了出來,他堅決反對寬赦文天祥。

這個人名叫留夢炎,曾是南宋右丞相,被後人評價為「南宋末期第一敗類」,他害怕文天祥被放出來後,到江南地區召集老百姓反抗元軍,這會讓他們這些降臣非常難堪。

最終,在留夢炎等人的阻撓下,文天祥出家為道士的心願並沒有實現,而且留夢炎還對忽必烈說,如果放文天祥出來,文天祥一定會號召江南義士抗元,給元朝帶來極大的危害。

儘管忽必烈非常敬重文天祥,但架不住留夢炎沒事就到自己耳邊吹風,而且當時一直盛傳,有義士準備營救文天祥,就這樣,忽必烈對文天祥的戒心越來越重。

1283年1月9日,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許下很多諾言,想讓文天祥歸順自己,可文天祥依舊沒有答應忽必烈,文天祥說:

「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忽必烈眼見無法勸降文天祥,就下達了殺害文天祥的命令,文天祥面對死亡沒有絲毫畏懼,他堅定地向南方跪拜後,就從容赴死,時年47歲。

此時,距王炎午寫《生祭文丞相文》差不多過去了3年,其實王炎午等南宋遺民並沒有真正理解文天祥,文天祥從來就不怕死,他知道死很容易,但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留夢炎並沒有瞎說,文天祥之所以在絕食8天後,不再急切赴死,根本原因還是想要尋找時機抗元。

當時的漢民族遭遇了浩劫,文天祥雖然無法力挽狂瀾,但他任憑風吹浪打都沒有絲毫動搖,最終以死明志,警醒世人,文天祥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綜上所述,文天祥的妻女之所以淪為宮奴,是元世祖忽必烈想要藉此逼迫文天祥投降,最終文天祥在親情和大義面前,選擇了以身殉志。

而在文天祥被俘後的一段時間裡,以王炎午等人為首的南宋遺民,之所以要求文天祥速死,就是害怕文天祥這樣的巨人形象崩塌,想要保留一個落敗民族最後的尊嚴和氣節。

其實,王炎午等人明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忠肝義膽的文天祥怎會選擇苟且偷生?後來文天祥在明代時,被追賜諡號「忠烈」,就是最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們,對於文天祥不顧家人和自身安危的以身殉志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別忘了點讚關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碼字的最佳動力,謝謝大家!

文/學史知今

談古論金說: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都被元軍俘虜,送至大都,在宮中為奴婢,這是蒙古汗國以來對待敵人家屬的慣例,可能也不乏忽必烈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的打算。

我們先從第二個小問題說起,文天祥被俘後實際上當即設法自殺,後來也曾經多次設法自殺,只是未果,這自然是殉國盡忠的表現,本不必多說,但有一段時間竟有人以文天祥自殺不成說明其未必想死,質疑他的忠義節操。

這就回到第一個問題,有句話叫:『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也作『慷慨捐生易,從容就死難』),說的是因為情緒激昂毫不猶豫地為正義獻出生命容易(當然實際也不容易),從容不迫泰然自若地面對死亡而不改志節就比較難一些。

文天祥只要在元廷的監獄中堅拒誘降,始終不屈,就是對各地反元鬥爭和百姓的人心最大的鼓舞,反而是他本人要承擔比獨自死亡更大的壓力,這也包括看到親人的困苦和屈辱。

但是,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就醬紫。

棲山君說:

公元1279年的春天,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在大元皇宮中整日穿著道服,念誦道經,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忽必烈為了勸降文天祥,逼迫柳娘給文天祥寫了一封信。三年來不知妻女音訊的文天祥在收到信件後很是激動,可讀完信之後,才知道妻女因他受盡侮辱。

親人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文天祥悲痛不已,他知道大元皇帝是用妻女來逼他投降,可他不能屈服,他說:「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稱帝,建立了大元王朝,他是一位極具徵服欲的帝王,為了能擴大祖宗留下的疆土,他將目光看向了坐擁江南富庶之地的南宋

公元1275年農曆八月,南宋都城臨安已被大元鐵騎包圍數日,不料一日夜晚,臨安城一側城門,悄悄走進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是臨時組建,趕來護駕的勤王軍。

領兵的是文弱書生文天祥,此行他已經抱著以身殉之,為天下文人做個表率的決心,要誓死捍衛大宋王朝

可最終,南宋王朝依然沒有逃過滅亡的命運,而文天祥也被大元活捉,淪為了階下囚。那麼,牢中的文天祥面對忽必烈的威逼利誘是如何抉擇的,他的妻女結局如何?

這一切,都要從文天祥散盡家財,臨安勤王開始說起。

01

從書生到將軍

文天祥,公元1236年出生於江西廬陵,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公元1256年,21歲的文天祥進士及第,高中狀元。原以為憑藉著才華和天賦,文天祥定能在官場中平步青雲。可是,南宋末年,風雨飄搖,沒有人能置身於風波之外。

這一年,元軍進犯南宋,朝廷無人可派,無兵可用。大殿之上,皇帝高坐龍椅,佇立在朝堂的群臣們一言不發,仿若雕像。宦官董宋臣勸說皇帝立刻遷都,一時竟也無人反對。

彼時,剛上任為寧海軍節度判官的文天祥卻上疏皇帝,殺了董宋城,主張戰守。結果可想而知,在主和派們的一片叫囂聲中,文天祥被罷官

公元1273年,38歲的文天祥再度復出,而此時的襄陽已經被元軍佔領,南宋的門戶被徹底打開,南宋官員們逃的逃,降的降,所剩無幾。

在這樣一片混亂的局面中,文天祥毫不猶豫地扛起了抗元的大旗。

第二年八月,南宋皇宮一片哀嚎,度宗皇帝將江山交給了四歲的兒子趙顯後,便撒手人寰。而此時,大元丞相伯顏已經帶領蒙古二十萬大軍圍困都城臨安。

頓時,南宋朝野大亂,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謝氏立即下旨勤王

這一天,遠在江西贛州的縣衙外擠滿了人,他們爭先恐後地想要投軍參加抗元。而縣衙內,文天祥正伏案急書,門外卻走進來一個年輕人。

此人名叫杜滸,是一名江湖俠客,不待文天祥詢問,他便將一份名冊遞了上去,說道:「在下杜滸,聽聞大人要組建勤王軍,特意前來將這個交給大人。」

文天祥翻開名冊,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人名,心下只覺奇怪,不由問道:「杜少俠,這是何意?」

杜滸拱手回道:「名單上的這些人都是和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此番聽聞文大人在招募義兵抗擊援軍,我和我的兄弟們願投靠大人,為保衛大宋江山盡綿薄之力。」

杜滸的到來讓文天祥如虎添翼,沒過多久,文天祥的勤王軍便達到了一萬多人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兵有了,文天祥卻為糧餉犯起了難。

如今,朝廷已是自顧不暇,根本沒有能力來管這些遠在江西的義兵,而文天祥只是一介小小的地方官,面對龐大的糧食需求,也是無能為力。

可是,沒有糧食,入臨安城護駕只能是一句空話。他思來想去,為今之計,只能是變賣家產,籌措糧食了

杜滸眼見文天祥準備掏光家底,不由勸道:「大人,您將家產都變賣了,這本是好事,可您這一家老小要如何度日呢?」

文天祥嘆氣道:「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如今,我只能選擇為國盡忠了。」

大宋朝厚養士人三百餘年,神恩厚澤,如今王庭岌岌可危,文天祥不願坐視不理。他早已下定決心,願以身殉國,文人風骨不能屈

憑藉著一腔愛國熱血,在籌措齊糧餉後,文天祥隨即率領勤王軍奔赴臨安。而此時,元軍已經節節勝利,在距離臨安30裡處的皋亭山安營紮寨,準備進攻皇宮。

元軍大營內,大將軍張弘範與丞相伯顏正在商討戰事,一名探子前來稟報,大宋的援軍已經快到臨安了。

張弘範聞言,向伯顏說道:「此次南人的領軍名叫文天祥,據說此人滿腹經綸,熟讀兵書,怕是個大麻煩啊!」

伯顏卻不這麼認為,輕蔑地說道:「臨安已是我大元的盤中肉,任是他文天祥率兵前來也無濟於事了,我們只等著將臨安收入囊中吧!」

很快,文天祥便帶著軍隊趁夜駐紮進了臨安城,滿朝官員見有了軍隊,頓時鬆了一口氣。可是,讓文天祥沒想到的是,他剛入臨安城,太皇太后便下旨讓他出城投降。

原來,文天祥的勤王軍還沒有趕到臨安之前,太皇太后已經幾次三番派人前去元軍大營議和,但都被元朝丞相伯顏拒絕了,太皇太后明白,他們是想要吞掉宋氏王朝。

其實,伯顏這個人並非池中之物,文韜武略,才華橫溢,凡是朝中的大小事,總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

眼見陣前對壘打不過,和談又被拒絕,無奈之下,太皇太后只能將玉璽送去元軍大營示降。這次,伯顏接受了玉璽,並要求南宋派右丞相出面詳談細節。

可南宋右丞相陳宜中知道此事後,害怕背上賣國的罵名,居然連夜跑了。

朝中大臣無人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於是,太皇太后只能將希望寄托在文天祥身上。就在文天祥趕到臨安的當夜,太皇太后便下旨將他封為右丞相,接管一切事務

眼見聖旨已下,文天祥也不好推辭,便只能硬著頭皮出城投降去了。

當文天祥來到元軍大營時,大元士兵早已列隊排陣,等候多時了。丞相伯顏將他迎進帳內,不待伯顏開口,文天祥便質問道:「我奉太皇太后之命,前來商議兩軍之事,敢問丞相,你們是想讓我們大宋俯首臣稱呢?還是要毀了我大宋的江山社稷呢?」

伯顏從容地回道:「我們大元皇帝有令,社稷不動,百姓也不殺。」

文天祥聞言,冷哼一聲:「可你們攻打我大宋江山,殘害百姓,已成事實。不如這樣,在兩國達成協議之前,你們暫且退兵,若是繼續開戰,也不見得對你們有利。」

伯顏見文天祥態度強硬,便也不客氣地說道:「我們能打到這就有把握踏平臨安,拿下大宋的皇帝,甚至你們的每一座城池。」

文天祥聽罷,也毫不客氣地回道:「丞相此話為時過早吧,我作為大宋丞相,絕不允許你們再犯我大宋國土,刀槍火海,我奉陪到底。」

伯顏見文天祥動了怒,連忙安撫,道:「文丞相,不必動怒,凡事都有商量。退兵之事,事關重大,等我們商量完了再答覆你。」

伯顏雖是嘴上答應了考慮,可心下卻有了決定,他必須儘快拿到降表,不然夜長夢多。

會面結束後,伯顏直接將文天祥撂在一邊,宴請了其他幾位南宋使臣。酒過三巡之後,伯顏提出,不管用什麼辦法,一定要儘快讓太皇太后投降,事成之後不會虧待他們。

沒想到,南宋朝廷沒有半分猶豫,第二天就送來了降表。

當伯顏再次面對文天祥時,他瞬間有了底氣,出言譏諷道:「文丞相,你看清楚了,這可是你們皇帝的降表,他們投降了。」

文天祥見此情形,半分猶豫也沒有,厲聲說道:「聖上可降,我不可降,生是大宋的人,死是大宋的鬼。」

文天祥的話讓伯顏心下一驚,他明白,此刻若是放走文天祥,就等於縱虎歸山。於是,他直接將文天祥軟禁了起來,可是讓伯顏沒想到的是,文天祥早就為復興大宋做了安排。

原來,早在文天祥接到太皇太后懿旨的當夜,文天祥就已經安排杜滸派人將年幼的益王和廣王護送南下,若是大宋降了,這就是最後的退路。

如今,雖然大元鐵騎兵臨臨安城,可仍有大部分城池在大宋手中,只要揮兵南下,死守城池,還是有扭轉局面的可能。

公元1276年2月,宋恭帝帶領文武百官舉行了退位儀式,正式降元隨後,伯顏率領大軍,將文天祥等人押往元大都燕京。

一路上,文天祥等人一直都在尋找機會逃跑,終於在鎮江成功擺脫了元軍。此時,在福州的南宋大臣張世傑等人擁立七歲的益王趙昰為帝,成立了小朝廷。

文天祥聽聞消息後,揮筆寫下: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止南方不肯休。

02

小朝廷「造反」

公元1276年農曆五月,文天祥等人與小朝廷會合,文天祥被封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而這時,元已經得到了他們建立小朝廷的消息,派大將張弘範率軍再次南下,圍剿小朝廷。

當初,張弘範不慎讓文天祥逃脫,如今,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領命後,他帶領元軍火速前往福州,誓要將文天祥捉拿歸案。

然而,令張弘範沒想到的是,此時的文天祥已經召回了大部分勤王軍舊部,再加上新招募的義軍,又組建了一支更為龐大的抗元大軍。很快,他們收復了江西和福建的十幾個縣城。

然而,就在抗元形勢有所好轉時,小朝廷卻出事了。原來,張世傑聽說張弘範帶兵南下,直接帶著小皇帝和手下的將士直接向南逃跑了。

文天祥聽罷杜滸的稟報,恨鐵不成鋼地罵道:「張世傑糊塗,如今將士們士氣正高,可以趁機向北進攻阻止元軍,可他倒好,帶著陛下撤了,那他手下的將士也都跑了嗎?」

杜滸無奈回道:「都撤了,現在就只剩我們了,現在就怕元軍會全力圍攻我們,到時候,我們就擋不住了。」

文天祥定了定神,說道:「擋不住也要擋,我們是大宋江山的最後一道防線,決不能讓元軍越過我們,傳令下去,讓所有將士加強防守,準備與元軍決一死戰。」

雖然宋軍誓死抵抗,但仍然不敵元軍,傷亡慘重,元軍更是抓住了正要坐轎子逃跑的文天祥。可是,當他們將文天祥押到張弘範面前邀功時,差點氣死了張弘範。

眼前的人分明是文天祥的監軍趙時賞,而文天祥早已跟隨宋軍不見了蹤影。惱羞成怒的張弘範讓軍隊撒網式尋找,最終,在海豐縣五嶺坡找到了文天祥。

張弘範隨即下令,立刻將五嶺坡全部圍起來,這次抓不到文天祥,全都提頭來見。

此時的文天祥見宋軍已是強弩之末,準備用自己引誘元軍,讓杜滸脫困,前去保護小皇帝。杜滸離開之時,文天祥將一本手札交到杜滸手中。

手札中記錄了他多年來研究的治國之道,是他畢生的心血,他希望杜滸能將它交給小皇帝,更是將對大宋的期盼交到了杜滸手中。

杜滸接過手札,拱手道:「大人,我明白您的意思,我會竭盡全力保護陛下,輔佐陛下。丞相,保重!」

五嶺坡上,元軍就像一群餓狼撲向宋軍瘋狂砍殺,宋軍將士想要殺出一條血路,可終究是寡不敵眾,他們為了救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文天祥兵敗被俘

文天祥再次起兵到被捕,他靠著自己積聚起來的愛國力量轉戰萬裡,收復了福建、廣東和江西的大片淪陷的國土,支撐東南達兩年之久。

其實,就在文天祥被俘的幾個月前,宋端宗趙昰病逝,張世傑和陸秀夫又擁立廣王趙昺為帝,把南宋流亡小朝廷遷到廣東新會縣南五十裡處大海中的彈丸之地,崖山

為了消滅南宋流亡政府,張弘範分別派水陸兩軍直下廣東崖山,同時,他把文天祥也押往崖山,想要利用文天祥,達到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崖山的目的。

在元軍的戰船上,張弘範對著文天祥輕蔑地說道:「文丞相,再過幾天本帥就要進攻了,如果你不忍心看他們死,可以寫信勸降,到時本帥會留他們一命。」

文天祥冷哼一聲,毫不留情地回道:「我自己無法救他們,難道,還要教別人放棄嗎?」

於是,他提筆寫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罷,也不禁有些佩服,說道:「文丞相志不可奪,本帥欽佩,機會給過你了,是你不珍惜,那就別怪我心狠了。」

隨即,張弘範下令,向崖山開炮。

兩軍士兵殺得天地變色,神鬼皆驚,混戰幾天後,宋軍逐漸不支。眼見大勢已去,不願被俘的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殉國了,杜滸因傷勢太重也犧牲了,南宋二十多萬軍民全軍覆沒。

戰船上,文天祥親眼目睹了此景,肝腸寸斷,他傾盡生命想要保全的東西在他耳聞目睹下灰飛煙滅。他想一頭栽進大海,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卻被元軍制止。

公元1279年,元終於消滅了南宋王朝,統一了全國。崖山海戰中,南宋王朝徹底覆滅,此次海戰的規模和慘烈程度,在中國古代史上也很罕見。

03

妻女被抓

公元1279年農曆十月,元軍把文天祥押到了元大都燕京,忽必烈很是欣賞文天祥的才華和氣節,想為己所用,於是,讓伯顏不惜一切代價勸說文天祥。

獄中,伯顏終於再次見到了文天祥,他遞上了一封信,說道:「文丞相,都快兩年了,你還是不肯歸順,你這是何苦呢!看看吧,這是你女兒的信。」

文天祥心下一驚,接過伯顏手中的信,忙不迭地看了起來。看完信,文天祥怒火中燒,「你們把我的家人抓過來了,這算是威脅嗎?」

為了逼迫文天祥歸順,忽必烈將他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脅迫到了燕京,讓她們在宮中為奴為婢,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不僅如此,忽必烈甚至還讓柳女給父親文天祥寫信,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生活十分艱苦,文天祥知道,只要他說一句「」,他們便能骨肉相聚。

可文天祥不願意因為妻女而喪失氣節,回信說道::「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一生有兩個兒子,六個女兒,帶兵打仗時,一刻也未與妻兒分離,可是最終,兩個女兒病死他鄉,兩個女兒在戰亂中被殺,兩個兒子被俘虜,死在了去燕京的路上。

如今,只剩下妻子歐陽夫人和柳娘、環娘了,可他不能屈服,他哽咽著讓女兒不要對他抱有希望。

伯顏見文天祥如此固執,不禁問道:「我就不明白,你為何如此冥頑不靈,非得為已經蕩然無存的大宋守節呢?若你能用對宋朝的忠心對待大元,陛下願意讓一個宰相的位置,到時候你照樣可以給子民謀福。」

文天祥冷哼一聲道:「我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任丞相,只為大宋效命,從未有過二心,苟且偷生之意,我現在只求速死。」

伯顏見狀,也不再勸說。他心想,我大元的鐵騎能徵服得了萬裡河山,卻無法徵服這個階下囚的心,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可惜,不為我所用。罷了,成全他吧。

公元1282年農曆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送到刑場行刑。

此時的他已經被關在大元的監獄裡很久了,早已分不清楚方向。他向押送他的士兵問出了他人生中最後的一個問題,:「敢問,何方為南?」

士兵立刻將方向指給了他,只見他跪倒在地,扣手道:「大宋臣子文天祥,沒有辱沒皇恩,臣報國到此。」

他站起身,仰望蒼天,從容就義。頃刻間,黑雲壓城,狂風大作,似乎整個大地都在搖晃,異常的悲愴、悽涼。

04

最後

這一天,文天祥是勝利者,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告訴世人,文人風骨,頂天立地。

文天祥死後,他的女兒被充入後宮為奴為婢,侍奉在公主身邊,他的妻子歐陽夫人含悲為他收斂屍骨,為了日後移葬回老家廬陵,她把丈夫埋葬在都城小南門外五裡道旁。

在丈夫的衣帶裡,歐陽夫人發現了文天祥的絕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是他留給元朝統治者的答案,這是他絕不屈服的信仰,是他留在人世間的千古絕唱!

公元1305年,歐陽夫人病重,到了彌留之際,她手中緊緊地握著一個香囊,她說:「這個香囊是小時候父母給我的,裡面還有丞相寫給我的祭文,我要帶著他去見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要告訴他,我無怨無悔。」

說完這句話,歐陽夫人便撒手人寰了,是的,她從未後悔過!

後世曾評價後文天祥和歐陽夫人曰:

公(文天祥)孤忠大節,豈無得於玉潤之功?!

在南宋危亡之際,文天祥挺身而出,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國盡忠,殺身成仁的精神,更是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天祥和他的妻兒用行動告訴所有人,道之所在,可比肩日月,氣吞山河,這是屬於他的文人風骨,雖千萬人,吾往矣!

老威觀史說:

文天祥戰敗被俘後,一開始是打算自殺的,自刎而死的是他的副手。當時他服用了腦子(一種毒藥),結果沒死,後來又是絕食又是撞牆之類的,還是沒死,時間長了,求死的心也就漸漸地淡了下來。

而他的妻子歐陽富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後,送到了大都在宮中為奴,這是蒙古人對待敵方家屬的一貫做法。

而忽必烈其實並不想殺文天祥,他一直都希望能招降文天祥,所以講起妻女押到宮中作奴,也是想用親情來感化文天祥,好讓文天祥侍奉自己。

文天祥被俘後,元軍統帥張弘範對文天祥非常禮遇,而送到元大都後,忽必烈對文天祥說「做我的丞相吧。」但文天祥並沒有答應,而是有禮有節地說「國家忘了,我只能以死報國,如果您能夠寬大為懷,我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做一名道士。如果日後要我出來做顧問,其實是可以商量的,如果讓我做高官,就沒有意義了。」其實到這個時候,文天祥其實已經不想死了,但他也不會為元朝效力。

其實從人的心理上來說,求死是一時的,如果過了那個時候,求死的心也就淡了,這也能理解為什麼現在保險公司對於自殺險會要求兩年後才有效,畢竟過了2年下來,一個人求死的心也就沒了。

從價值觀上來說,其實我們並不能指責文天祥,為了大宋他已經盡力了,而對於仁人志士,也並非只有死路一條,更何況,文天祥也從來沒有屈服過。

文天祥被俘後,蒙古人要他下跪,他堅決不跪。張弘範把他帶到崖山,要他寫勸降信給張世傑,他寫下了《過伶仃洋》,更是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反而鼓舞了張世傑等人的士氣。在元大都,丞相博羅等人在樞密院見他,要他下跪,他還是堅決不跪,按在地上也無濟於事。

其實元朝並不想殺文天祥,如果要殺早就殺了,張弘範手上有尚方寶劍,其實當場就可以殺了文天祥,也不用等到四年以後了。即便文天祥頂撞了博羅,博羅氣的要殺了他,還是被忽必烈阻止了。忽必烈對文天祥抱有敬意,還有一些幻想。

忽必烈也反覆勸降文天祥,文天祥就是不肯,忽必烈最後問,你到底要怎樣?文天祥說,但求一死。忽必烈揮手讓他退下了。

而文天祥最後又為什麼死了呢?其實細思極恐。

朝中有位與文天祥一樣在南宋做過宰相的留夢炎,他比文天祥做宰相要早,只不過他先投靠了元朝,在南宋還沒有滅亡的時候。這個時候文天祥的存在對於他來說就是莫大的諷刺,他容不得文天祥的存在。當朝中宋朝降臣要求忽必烈放文天祥回去做道士的時候,留夢炎堅決反對,他對忽必烈說,你今天放了文天祥,明天他要是造反你怎麼辦?就這樣,文天祥的一線生機破滅了,毀在了投降派的手上。

而南宋這邊,也有一個人,天天盼著文天祥去死,他就是王炎午,原本是一名太學生,當時鼎鼎大名的愛國青年,曾經投奔文天祥做過幕僚,後來因為父母病死而離職。文天祥被俘後不久,他就跳出來寫了篇《生祭文丞相文》,就是在文天祥活著的時候寫他的祭文。

祭文有一千七百多字,他讓人傳抄了一百多份,沿著文天祥北上大都的必經之路沿路張貼,就像今天的大字報。據他所說,每個字巴掌大小,沿途張貼。不過這個說法是存疑的,一千七百多字,每個字巴掌大小,這文章得寫多大面積?而且文天祥是朝廷要犯,一路上自然是戒備森嚴,還能允許你沿途張貼的這麼明顯?

王炎午振振有詞,他說到,文丞相二十中了狀元,四十當了宰相,極盡殊榮,備受皇恩,如今要忠孝兩全,也就差一死了。他在文中還提醒文天祥,如果今天不死,到了大都那邊就會死的很慘,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死,我教你,可以凍死、餓死,也可以淹死、悶死,文丞相,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是什麼狗屁邏輯呢?是變態的邏輯,勸別人去死,但他自己卻一直活得好好的。雖然後來王炎午沒有效力元朝,但他一直活到老死,其實就是個偽君子!

於是,文天祥在宋朝這邊的「愛國青年」和元朝那邊的投降派的聯合勸死下,最終還是死了。

慷慨就死,這本來是值得尊敬的行為,但是這樣的行為應該要出自於一個人的自願。文天祥對於宋朝已經盡力,是死是活應該是他個人決定。而那些以道德標榜的人,從來都是用最高的道德標準要求別人,卻用最低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的,把一套道德標準強加給別人,卻從不要求自己,這又是何等的虛偽、變態呢?

歷來現實說: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華夏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一個建國初期極其殘暴的政權。

蒙古入據中原前還是一個奴隸制政權,他們把俘虜的軍民大都是賣給蒙古人為奴的。因此說,文天祥妻女被淪落為奴,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這是元朝統治者的一種政治手腕,是針對包括文天祥在內的抵抗者的一種攻心策略。

文天祥被捕的時候,他的母親和兒子已經死在元朝侵略者的刀下,妻子和女兒被俘虜。

當時元朝統治者他們把文天祥的妻女擄到宮裡當下人,就是讓文天祥產生絕望感,繼而產生對家人的愧疚感,使文天祥向元朝統治者低頭,來換取家人的自由。

事實上,元朝統治者勸降的時候,也曾經對他說,如果文天祥為元朝做事,立馬就可以恢復他家人的自由。

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始終堅持的自己的信念,不向元朝統治者妥協。

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文天祥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兒呢?

身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見到自己的女兒和妻子因為自己遭難,自己能救,卻因為民族大義不能相救,心裡的煎熬可以想像。

由於文天祥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元朝統治者無計可施,不得不下令處死他。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就義。

文天祥死後,元世祖假惺惺地說,"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是個有才華的人,但卻是個懷才不遇的人,一開始並沒有被南宋皇帝重用。忽必烈帶領元軍南下的時候,朝中投降派代表、宦官董宋臣建議逃跑遷都,文天祥以進士身份勸告皇帝殺了投降派,跟百姓共存亡。但皇帝對文天祥的建議沒有理睬,束之高閣。

後來,文天祥多次進言皇帝都不予採納,還嫌煩,把他打發出去給了一個閒差,無人理睬,後來文天祥繼續仗義執言,統治者忍無可忍,安排他提前退休,當時他才37歲。

公元1274年,因為老宰相江萬裡的推薦,文天祥才重新出山,擔任贛州知州起兵抗元,直到1278年被俘。 文天祥被俘後寧死不屈,殺身成仁,成為流芳百世的忠臣、

     

歷史上,文天祥在獄中想自殺,並非是誰逼的。因為文天祥在被俘後,就沒有打算活下來,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當時,南宋謝太后執意投降,大臣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

元將張弘範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勸降說:"宋朝皇帝都沒了,你已經盡忠了。再扛下去沒有意義,趕緊迷途知返吧,前程無限啊。"

文天祥是這樣回答的;"做臣子的上不能保衛社稷江山,下不能拯救黎民百姓,罪該萬死。我要是變節投敵,不是要遺臭萬年嗎?"

 

在被關押中,文天祥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後,勸降的人接踵而至。

曾經的南宋宰相,元朝的禮部尚書留夢炎來了,元朝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元丞相孛羅來了,曾經的南宋皇帝、9歲的趙隰來了,元朝的老大忽必烈也帶著誠意來了。

但文天祥一條道走到黑,老是那句話:要殺就殺,不必廢話。

忽必烈勸降失敗,惱羞成怒,命令衛士用金棍擊傷他膝骨,但文天祥依舊大義凜然,不屈不撓,慨然道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時年47歲。

歷史上的忠臣,有的是愚忠,有的是大寫的為國為民的忠。

愚忠就是只忠於一個人,一個王朝,哪怕無道昏君,暴君,為不值得的人盡忠,這種忠臣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個王朝失去了人心,被時代拋棄,這樣的統治者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為其盡忠就失去了意義,是逆時代潮流,是跟人民為敵的。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棄暗投明,深明大義,向昏君開炮,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嘛。

真正的忠臣,效忠的不只是一個王朝,而是黎民百姓,作為「君」的小皇帝已經投降,文天祥仍然不低頭。

  

元丞相孛羅勸降的時候,文天祥答:"我盡忠宋朝,才有今天,請你們快快處置罷!"

孛羅又說:"你們廢掉君王(趙隰)。另立中央,算什麼忠臣?"

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

這句話說出了文天祥的心裡話,文天祥的忠,不僅僅是針對南宋,而是忠於天下百姓。

元朝是個殘暴的政權,前期對對手實行的是慘無人道的滅絕政策,文天祥對他們沒有半點幻想。文天祥只有打著南宋朝廷的旗號才能更有號召力,才能打擊侵略者,拯救百姓於水火。

文天祥眼裡,元朝統治者就是邪惡政權,自己跟他們勢不兩立。在被俘後,文天祥沒有抱任何幻想,只求一死。所以文天祥的自殺是自願的,沒有人逼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436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