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折騰不了別人,也只有子女還能在他身邊讓他折騰。說白了就是自私,欺負人。
我一家親戚就是這樣的,老頭80了,腦梗有後遺症,行動不便。老太太也快80了,身體也不好。他家大姑娘非常孝順,常年伺候他們。其它還有幾個子女也很孝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女兒給他們買菜做飯洗衣服,帶著看病。就這樣兩個老人一點也不滿足,不說孩子好,也不體諒孩子。總是這裡不好,那裡不好,讓孩子們帶著去醫院,檢查也沒有什麼大毛病。吃飯必須準點吃,到點飯沒好就要發脾氣,不吃剩飯,如果大女兒有事出門就要別的孩子過來做飯。不管孩子在哪有沒事都要回去做飯,一點也不湊合。誰伺候他說誰不好,和別的孩子告狀,如果親戚外人來了就和別人告孩子的狀。反正就是好賴人不分,誰離著近折磨誰,好在孩子們都特別孝順不跟他們計較。
老太太說失眠睡不著,吃這藥,吃那藥都說不管用,其實睡得呼呼的。老頭說走不動路,讓兒女攙著散步,結果還要出去打麻將。
我覺得這樣的老人就是自私,自己接觸不到什麼人,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整天就是想著自己身上的病,這難受那難受,看別人不順眼。也就是兒女在他身邊轉,就折騰子女,找存在感,他知道別人也沒人理他,也惹不起別人,就只能折騰子女,實際上就是作。把子女那點孝心折騰沒了,沒人管了也就老實了。
人老了都會有些毛病,但是不能光盯著自己的毛病,也應該為子女考慮考慮,子女也不容易。不是老了,病了就有理了,你就是太陽,別人就要圍著你轉。子女孝順是老人的福氣,老人也要懂惜福,不要辜負了孩子的孝心。
80歲的老太太不僅逼兒子上交工資,還想要兒媳婦的工資,不給就滿小區貼大字報罵兒子兒媳不孝,要不就去兒子兒媳工作單位大吵大鬧,最後兒子被迫辭職,被迫離婚。
餘大媽夫妻二人都80多歲了,一共有四個孩子,其中大女兒和大兒子從小就寄養在別人家裡,兩代人之間沒有什麼感情。
但是,大兒子一直很孝順,結婚之前的工資都上交給了餘大媽。
令人氣憤的是,大兒子和大女兒上交的工資,餘大媽不是自己使用,而是給了自己的小女兒和小兒子兩家。
後來,大女兒嫁到了深圳,遠離老家,餘大媽就不能再沒收大女兒的工資了,就一股勁的薅大兒子的羊毛。
大兒子後來也結婚了,安家在了同一個小區,相隔兩棟樓。
大兒子結婚後,餘大媽依舊不捨得收手,依舊讓大兒子把工資上交。
大兒子心軟,勉為其難地同意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餘大媽變本加厲,不僅想要兒子上交工資,還想要兒媳也上交工資。
兒媳也火了,結婚以後,一家人的開銷都落在她的肩上,她任惱任怨沒有說什麼就算了,現在還想打她工資的主意,真是不能忍受。
兒媳一怒之下,不僅不答應婆婆的要求,還禁止丈夫繼續上交工資。
餘大媽要不到錢,就沒有辦法補貼小兒子和小女兒,所以就想起了辦法。
餘大媽就開始在他們居住的小區貼大字報,大字報的內容都是罵大兒子如何如何地不孝,不贍養他們,不去看望他們,還辱罵大兒媳是壞女人,就是兒媳把自己的兒子帶壞。
餘大媽把大字報貼滿了整個小區,公示欄、電線桿、過道門全部都是。
這件事鬧得人盡皆知,已經影響了小區其他居民的正常居住了。
有人到居委會反映情況,但是居委會也沒有辦法,前腳讓工作人員處理掉貼的大字報,後腳餘大媽又重新貼上了。
大兒子和兒媳對餘大媽的行為視若無睹,任其肆意妄為。
餘大媽眼看兒子和兒媳無動於衷,又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去兒子和兒媳工作單位鬧。
大兒子和兒媳都是教師,在不同的學校,餘大媽跑到兒子的學校大鬧一通,一直辱罵兒子不孝順,不管她的死活。
後來,又去兒媳的學校大罵一通,當著學生和老師的面,罵兒媳是壞女人,帶壞了她的兒子。
這樣的事情一直持續了一年多,兒子兒媳無法忍受。
最終因為影響太大,大兒子被迫辭職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妻子,大兒子選擇了離婚。
餘大媽這一鬧,不僅讓兒子丟了工作,還讓兒子一家家破人亡。
後來,鄰居們說:「經常能看到阿明(大兒子)一個人坐在路邊發呆,然後哭泣!」
餘大媽向人們說:「我兒子以前很聽話的,就是那個毒女人把他弄壞了,我心痛啊!」
其實兩輩人之間的關係挺好的,是因為在幾年前,餘大媽在公園扭傷了腰,去醫院檢查是骨質疏鬆,需要休息。
餘大媽在家休息,大兒子沒有第一時間來看望餘大媽,這就讓餘大媽心裡不舒服,就認為是兒媳教唆兒子,不讓兒子來看她。
餘大媽還說:「我小女兒照顧了我13天,但是她也要工作啊!就讓我大兒子來照顧她,還給了2300元,但是阿明(大兒子)來了之後,拿了錢就走了,飯都不做給我吃!」
有人詢問阿明,阿明說:「我妹給的錢全部用來給她買吃的了,我為了照顧她,辭職就辭了兩次,她太得寸進尺了。」
阿明繼續說:「她就是想讓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現在她應該高興了?」
母子二人各執一詞。
對於大兒子兒媳離婚一事,餘大媽卻認為是大兒子和兒媳做戲給她看,是給她下套。
可是離婚證是真的啊!大兒子神情落寞、黯然哭泣也是真的,就是餘大媽不信。
後來,餘大媽又一紙訴狀把大兒子告上法庭,要求大兒子每月給付500元的贍養費和每周定期去看望她兩次。
餘大媽勝訴了,法院要求給付500元贍養費和每月定期看望一次。
阿明表示贍養費會定期打到餘大媽的帳戶上,對於定期看望,拒不執行!
後來,餘大媽又一次以一紙訴狀把大女兒也告上了法庭。
餘大媽又一次勝訴了,獲得了500元的贍養費。
可從那以後,大兒子家雖然距離餘大媽家只有百十米,但是再也沒有去看望過餘大媽。
現在餘大媽痛哭流涕,每天對著窗戶看兩棟房子之後的大兒子家。
餘大媽看似贏了,實則輸得一塌糊塗。
餘大媽本來就因為將大兒子和大女兒寄養在別人家,沒有足夠堅實的感情基礎,本來有彌補的機會,可是餘大媽一心只知道一味地索取。
最終讓大兒子丟了工作,名聲掃地,妻離子散......
有很多像餘大媽一樣的老人,總是在折騰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工作折騰丟了,把孩子的身體折騰垮了,把孩子的家折騰散了。
最後,這些父母以為他們贏了,實則他們輸得一塌糊塗。
本來血濃於水的親情因為他們的「折騰」反目為仇,本來同一個屋簷下的距離被他們「折騰」到老死不相往來。
餘大媽因為偏心、因為好勝心,想要掌控一切,有一個永無止境的掌控欲,希望孩子都在她的操控下。
所以她不問孩子們是什麼想法。
她開始使用的是「孝順」「聽話」,後來開始藉助小區輿論的力量進行道德綁架,用侮辱性的詞語去戳兒子的脊梁骨。
其實,只有停止家庭的內耗,整個家庭才能擁有更強的的凝聚力。
87歲老母親,5個子女,卻一人獨居。她哭訴,小女兒以前還會來給她做飯,可3天沒來了。小女兒:我照顧她,她卻打我,罵我,提防我。其他子女:母親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人。當老人說出了她「折騰」的原因,讓人心酸。
李梧桐老人87歲,她白髮蒼蒼,瘦骨嶙峋,卻一個人生活在老房子裡。
她有5個子女,生活條件都不錯。老大老二定居山東,老三定居株洲,老四定居嶽陽,只有小女兒王美韻跟她一樣生活在長沙,住得也不遠。以前王美韻每天都會來給她做飯,可是,現在已經有3天都沒來了。而她患有白內障,做飯洗衣都不方便。每天,她只能摸索著上下5樓,買點豆腐腦,小籠包之類的食物來充飢。
無奈之下,她求助節目組。
小女兒:大家都怕她。
李梧桐老人告訴記者,小女兒美韻每天都在這附近的一個麻J館打牌,然後給她做一頓飯吃。3天前,小女兒還來了她這裡,她還對小女兒說:「你買菜做飯吃不?」可小女兒什麼話都不說,就這樣跑了,連著3天都沒來她這裡了。
正說著,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一開門,來的正是老人的小女兒王美韻。
老人見到小女兒,眼裡沒有欣喜,反而是神情緊張。
而王美韻見到母親請來了記者,轉頭就走。
記者連忙跟上去,說:你是跟你母親有什麼矛盾嗎?
王美韻邊走邊否認,讓記者不要聽母親的一面之詞。她本來是打算想為母親做飯的。
記者:那你做呀,怎麼就走了呢?
可是,王美韻沒有停下腳步,漸漸走遠了。
老人和記者一起去小女兒常去的麻J館找她,可在走到距離麻J館50米左右時,老人說她不敢過去。
記者感到疑惑:為什麼?
老人:她對我吵,對我鬧,我害怕。
在記者勸說下,老人還是和記者一起過去了。
母親帶著記者找過來,王美韻沒有再逃避。
她堅持否認和母親之間有矛盾,至於這幾天為何沒管母親,她說:「這個原因你們可以問問周圍鄰居。」「大家都怕她,奇葩(母親)。」還說母親「有毛病」。
這些詞,都不應該是一個女兒用來形容自己的母親的。
記者立即指出她的不對。
王美韻說,她本來也不會這樣,是母親對她太過分,罵她,還把她的頭打得鮮血直流。
可李梧桐老人卻否認,說是女兒污衊她。
母女間到底有何矛盾?
接下來,老人憤憤指責小女兒拿了屬於她自己的5萬元錢。
原來,5年前,李梧桐老人的老伴去世後,單位留下一筆5萬元的撫恤金。因為李梧桐老人行動不便,就由小女兒王美韻和4女兒王美茹一起替老人到株洲領回來,同時把錢存在了小女兒王美韻的名下。
她還說,小女兒王美韻還覬覦她的房子,想把她的房子給小女婿。
王美韻對記者說,家裡姊妹們都很好,很孝順。姊妹們(包括她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母親的錢和房子。況且她家有2套房子,根本就不需要母親的老房子。
「而且,我們家姊妹,都怕她(母親)怕得不得了。」
老人:小女兒覬覦我的錢和房。
一旁的老母親卻連聲說小女兒「吹牛皮,說瞎話。」
老人說,小女兒經常為了5萬元錢跟她鬧。
她懷疑,小女兒是想把這5萬元給她的丈夫去花,這是她不能接受的,花在女兒身上她心裡或許還好受些。
王美韻說,雖然當初5萬元錢是由她代領,但存摺早已交到母親手裡,只是密 碼由她保管。而且平常照顧母親都是她們姊妹花錢的,不存在私吞母親這5萬元錢。現在母親身上還有10多萬元錢。對此,她多少有些不放心:「一個將近90歲的老人身上怎麼能放這麼多錢?」
老母親聽了,生氣地說:我身上有100萬又怎麼樣?有錢也不能給你這個壞女人!
小女兒:我們姊妹個個孝順。
母女間鬧到如今地步,記者問王美韻,有沒有想過問題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王美韻說,「我們能有什麼問題?沒有問題,問題全在她(母親)身上。我本來說要接她到家裡住,但她(母親)說我們會害她。」無奈之下,她只好每天過來給母親做飯。
「讓她到姐姐那裡去住,她也不去。」
「不是我們不照顧你,是你不願意跟我們一起住,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24小時在這待著。」
記者問王美韻,本來你都來給母親做飯了,怎麼從3天前就不來了呢?
聞言,王美韻感到委屈。她說,3天沒來給母親做飯,主要是因為3天前母親無故生氣罵了她。其次,她多年來堅持給母親做飯,照顧母親,可她連母親的房門鑰匙都沒有,而她來母親家時,母親多次不在家。
老人:小女兒偷拿我的錢。
隨後,記者跟隨老人回家。剛回到家,老人就小心翼翼地從衣櫃裡拿出一個包,裡面放著存摺和一些現金。她對記者說,她的這些東西,都不能讓小女兒知道她放在哪裡了。
因為,她曾丟過2次錢,她懷疑是小女兒拿的,因為當時就只有小女兒來過家裡。所以,她不可能會把鑰匙給小女兒。
很快,老人把東西放進皮包裡,拉上皮包拉鏈,然後又把皮包放進衣櫃比較隱秘的地方,之後,再將房門反鎖,生怕會被小女兒發現。
李梧桐老人的丈夫以前是在鐵路上工作的,在家的時間很少。李梧桐老人帶著5個子女在長沙生活,她全心全意照顧好5個子女。慢慢地,子女們也都長大了,前面4個子女都到外地發展,只有小女兒王美韻留在長沙,母女倆一起生活,關係融洽。
可是,在王美韻37歲時結婚成家了,母女倆的關係就變了。李梧桐老人認為,都是小女婿在從中作梗。
對女婿不滿。
就在這時,王美韻打來電話,說要和記者單獨談談。
王美韻說,她在和丈夫還在交往階段時,母親就開始鬧了。一次,王美韻在丈夫(當時的男友)家玩,到了吃飯時,丈夫想留王美韻吃飯。王美韻想著母親一個人在家,不放心,猶豫不定。因為離得不遠,丈夫(當時的男友)就讓王美韻在他家待著,他去接李梧桐老人來一起吃飯。沒想到,李梧桐老人當著他的面,把桌子掀了。王美韻趕緊回家了。後來她才知道,母親之所以發這麼大的脾氣,是覺得她談戀愛就不管她這個母親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王美韻和丈夫還是結婚了。結婚後,她自然要和丈夫一起生活,就剩下母親一個人在家生活了。
想到母親一個人生活,她不放心,作為女婿的丈夫也不放心。丈夫主動提出讓嶽母娘到家裡一起生活,可李梧桐老人就是不同意。
王美韻的閨蜜對記者說,王美韻的丈夫是大家公認的好男人,對嶽母娘李梧桐老人也很孝順。可是李梧桐老人總是對他處處挑剔。
在她看來,是老人太疼愛小女兒王美韻,覺得是小女婿把小女兒給「搶」走了。
接著,王美韻說,母親對丈夫排斥,還有一個原因。
丈夫是二婚,和前妻生育了一個兒子。在她們結婚前,她們之間就約定好,婚後不再生育孩子。可母親李梧桐固執地認為,是丈夫不允許自己生育一個自己的孩子。
王美韻說,母親的一些做法她實在接受不了。比如母親一到她的家裡,就要她時時刻刻陪著她。有一次,母親到她家閒坐,她想著母親喜歡吃漢堡包,就想出去給母親買一個。還沒走,母親就問:要多久?她告訴母親10分鐘後。
沒過多久她就回來了。可是,回來時,母親竟站在陽臺上喊「救命」。
鄰居很快就來家裡了,以為自己nue待了母親。
接著,閨蜜對記者說,在她們看來,王美韻這個女兒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可是,經常她不知道自己說錯還是做錯了什麼,母親李梧桐老人就打開家裡的門,用不堪入耳的話語來罵她。
王美韻聲音哽咽,說這讓她覺得很難堪。
這也是她3天來沒有過來幫母親做飯的原因。
大家:老人脾氣很不好。
隨後,記者撥通了李梧桐老人四女兒王美茹的電話。
電話裡,王美茹很心疼妹妹王美韻。她說妹妹也已經55歲了,身體也不好,但還是每天來照顧母親。她說,母親是一個「很麻煩」的老人,脾氣性格很不好,很難相處,保姆都請了很多個了,但都因為母親一點小事就罵人,不願意來了。
她讓記者不要聽母親的一面之詞。
掛了電話,記者就走訪附近鄰居。
鄰居說,李梧桐老人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脾氣很不好,很多疑,對誰都不信任。小女兒一直對母親很好,總是來給母親做飯,李梧桐老人卻連一把鑰匙都不給她,太不應該。
那該如何解決李梧桐老人的問題?記者帶著李梧桐老人來到了社區尋求幫助。
社區工作人員見到李梧桐老人,心裡就大概知道是因為什麼事。
她對記者說,「老人是不是說她的小女兒對她不好?」
原來,他們已經為李梧桐老人調解過10多次了。據他們了解,王美韻對母親很好,但老人總說小女兒王美韻對她不好。
他們在調解中還得知,李梧桐老人對小女婿很不滿意,由此生出對小女兒的不滿。儘管如此,小女兒王美韻一開始還是堅持每天給母親做飯,可是母親長期地數落她,她也就不願意再每天來給母親做飯了。
老人:一個人太孤獨了,我就是想子女們關心我。
記者再次見到李梧桐老人,她一個人落寞地坐在樓下的一棵樹下乘涼。她說,之所以在這裡坐,是因為「一個人在家裡感覺太孤獨。」在這裡,有時能遇見鄰居,說說話,解解悶。
說著,老人蹣跚著來到了四樓的張奶奶家裡。
兩個老人在談話間,說到自己的子女。張奶奶說她的子女經常來看望她,陪她。
一旁的李梧桐老人看眼羨慕。她心臟不好,還有高血壓,白內障,她從心裡渴望子女們能多在身邊陪陪她,照顧她。
當老人回到5樓的家,記者問她:你平常總是對著小女兒吵鬧,是不是想用這種方式引起她注意,讓她關心你?
老人的眼淚一下子流出眼淚,說:「就是就是。」「我就是想她對我溫暖一些。」「可她要不就是不說話,要不就跟我吵。」「要不就直接走出去。」
李梧桐老人性格執拗,即便關心的話,到了嘴邊,也成了責罵。慢慢地,子女也就不敢和她交流。
解決問題。
為了幫助李梧桐老人,記者請來了心理專家,為老人打開心結,排解情緒。
當大家來到李梧桐老人的家時,房間裡充斥著濃濃的煤氣味。李梧桐老人因為年紀大了,做完飯後,沒關煤氣就在房間睡下了。如果大家來遲一點,後果不堪設想。
心理專家說,李梧桐老人的那四個子女都在外地,和小女兒關係又不融洽,或許李梧桐老人去養老院生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可老人說,她在這裡生活習慣了,她不想離開這裡。
不管心理專家和記者如何勸說,李梧桐老人都固執己見。
無奈之下,記者撥通了遠在山東的大兒子的電話。
大兒子說,他每年都會給母親一筆不少的錢,完全足夠母親生活。去年,他還同意請假回家陪了母親20多天。臨走時,母親就是不準她走,鎖著門,怎麼都不讓他離開。後來他找了個藉口才得以出門,而至今他的行李箱還在家裡。
他認為,母親是個很難說話的人。因為他們在外地,以前都是小妹妹王美韻照顧母親。小妹妹和母親關係鬧僵後,他也提出過讓母親到養老院或者到他那裡生活,可母親都不同意,他也不清楚母親是怎麼想的。
一旁的李梧桐老人聽到大兒子的話,泣不成聲。她說,子女們都不在她跟前,她心裡很不好受。只有子女們回來,她才會高興。
對於5個子女,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到了人生的zui後階段,她只希望子女能常伴左右,給予她關心。
為了幫助老人,記者準備離開後再找王美韻溝通一下。而還沒等記者下樓,王美韻就主動來看望母親了。
心理專家對王美韻說,老母親現在zui缺少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關心,希望王美韻在這一點上多注意。
王美韻表態,她會繼續來給母親做飯,陪伴母親。但因為她還有個小家,晚上不能陪母親,就再請個保姆,那麼母親身邊日夜都有人了。
心理專家說,儘管李梧桐老人有5個兒女,但在她看來就像是個「空巢老人」:子女不理解,關愛不夠,以至她內心寂寞。
老人辛辛苦苦把5個子女養育大,到老了身邊卻是這樣的生活狀態,這對於老人來說無疑是悲哀的。老人很能幹,強勢,但一說到子女不在身邊,她就會傷心流淚,這也表明了老人對子女的情感需求。
也正因為老人內心的ji度空虛,缺乏安quan感,所以她才會對女兒處處防備。
為什麼有的老人總是折騰子女?
人老了,身體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會對自身的生命安quan產生危機感,在情感需求方面,他們也會越來越依賴子女。
這時,他們往往會以任性,不講道理的方式尋找子女關懷 ,也就旁人看來的「折騰」。
作為子女,除了儘量給提供老人比較好的生活條件,還要對他們足夠的尊重,關愛,和給他們更多的陪伴,讓他們心情舒坦,他們的晚年才會過得安詳幸福。
當然,子女也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不容易,老人作為父母,也需要多多體諒子女。
寫在最後:
老人年歲大了,身邊有人陪伴很有必要。
子女陪老人,可以一起聊聊天,逛逛街,下下棋,等等都可以,關鍵是要父母感到開心。
老人也該好好養生,多鍛鍊身體,多與他人聊天。這樣,對自己身體也好,對自己的心情也好,也就不需要「折騰」子女了。
回答問題:我覺得就是說說心裡話而已,我和老母親88歲一起生活,但不敢和她一起住,每天都會回到我自己這兒,白天再去看老媽,我沒想起「折騰子女」這四個字,可是仔細想想就是這麼回事兒!
前天上午我起晚了,回到我媽家是10點40,老媽說:這麼晚才來,我都餓了。我說您幾點吃的早飯🥣?她說:6點半。我說那做點兒省事兒的飯吧,老媽說:不、我吃韭菜盒子。
我趕緊和面洗韭菜,吃飯的時間到了12點半,她說:我還睡什麼中午覺,都下午了。我心塞很不舒服和她爭吵幾句說:你就顧自己吧?我也累呀?我媽說:累什麼了?你一天到晚又不在我這住,又不是因為我累的!
有些事情老人的老去,有糊塗的意識,而且ta們不會承認自己的不明白,說話不考慮後果,我想說:無意中「折騰」了子女而且認為理所應當。最最關鍵的問題是:你不能頂嘴和她對著幹,因為她是長輩。
長期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是對身體最大的傷害。昨天我看到有一個問題特別好「為什麼許多老人活的很好,而子女卻先於老人死亡」?現在我回答:子女很少有跟父母懟著幹的,每當遇到被數落的時候都會憋到心裡。
心鬱不舒百病生,另外總跟這樣的老人在一起生活,心緒悲催抵抗能力下降,老小孩並不是回到了幼兒期,而是一天天從ta們身上吸收的都是衰氣,真正的小孩子都是陽氣生發,不聽話給一巴掌還是自己的孩子。
而老人卻不同。但老人並不都如此,總來我們家裡坐客的母親的同事,都90歲了,明白的很,有時候趕上我媽和我鬧矛盾,同事阿姨就會勸我老媽:孩子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別總跟閨女過不去哦。我媽說:我錯了嗎?我是她媽呀?我也笑了!
有多少這樣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和作用,我是你媽,你是我的孩子,捆綁住了許多子女為「孝與不孝」的劃分?又有多少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不拿孩子出氣的呢?所以折騰子女已經成為了不可扭轉的局面,該如何選擇處理的更好?才是必選的課題!
人和人的品質、格局、能力不同。那些愛折騰子女的老人,無一例外都是無能無德的人。
他們為什麼折騰子女?
一、這種人本身能力奇差,心性又特別高
因為有些生活中的難題,他們自己沒有思路和能力解決,又要得到一個好結果,於是就跟子女無理取鬧,讓子女給她們一個說法。
他們的理論依據是,「我把子女養大了,你們該報答我」。卻完全不想,他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子女更沒有能力解決。打滾碰頭地折騰,最終是一場鬧劇。
二、心態像巨嬰,沒有安全感。靠折騰獲得子女的關注或者承諾。
有些人年紀大了,心理卻從來沒有成熟過。隨著歲月流逝,年老體衰,他們對未來的養老生活會越來越恐懼😱。靠折騰引起子女的注意,給他們保障或者承諾。類似於兒童靠哭鬧索要玩具吃食的心理。
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僅靠子女的努力是不夠的。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願意不孝敬父母,有的父母確實修德不夠,弄得家裡雞犬不寧,兒女們也沒法過日子。
李老太臥床不起後,四個子女輪流照顧母親,由於子女都要忙於工作和家庭,其中女兒和三兒子還得開車奔波幾百裡路回來,大家非常疲憊,便商量著送母親去養老院,沒想到李老太竟然用絕食抗議。後來他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解決了母親的養老問題。
那年夏天,母親李老太突然給女兒打電話,讓她給買一車炭,她要生爐子。
女兒不置可否,大夏天都熱壞了,找個地方乘涼都來不及,母親竟然要生爐子取暖,這又是哪一出?
但是母親一個又一個電話催著買炭,說自己上去年紀了,夏天不覺得熱,覺得生爐子正好。
女兒哭笑不得,她趕緊買了一車炭送回了老家,一進門,女兒就熱得一頭汗,房間裡又悶又熱,生爐子幹嘛?
母親說:「閨女啊,你多久沒有回來了?你不想我?可是我想你啊,我不說買炭你能回來這一趟嗎?再說現在買炭便宜,一斤裡比冬天買便宜好幾分錢啊。」
母親的話讓女兒羞愧而又心酸,她在市裡的學校上班,正好那段時間她送畢業班,特別忙碌,就沒有回來。
原來母親是想自己了,才大夏天的讓給她買炭啊!女兒的眼睛溼了。
不過,夏天買炭母親想省點錢也是真的,平時她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可是,一車炭也就是節省三十二十的。
女兒知道母親一個人在家孤單,就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家裡。
有一次,母親突然發現她放在枕頭底下的一個老銀子戒指丟了,她就是懷疑女兒給偷了,因為只有女兒來她的房間比較勤。
李老太到處裡翻騰了,也沒有找到戒指,她指著女兒說:「你偷我的戒指幹什麼?我就這點值錢的東西,趕緊還給我!」
女兒哭笑不得,自己要這個戒指幹什麼?關鍵是不值錢啊,即使值萬金自己也不可能偷著拿母親的東西!
李老太一口咬定就是女兒拿走了,她哄著女兒說:「你把戒指還給我吧,我等著以後賣錢的,賣了錢給自己買點東西吃,生病了買點藥,平時經常花你們的錢,我心裡過意不去啊!」
母親的話讓女兒一陣心酸,母親以為這個戒指很值錢,她想賣了減輕兒女的負擔。
女兒裝著東翻西找的樣子,悄悄安排老公去古玩店給買回來了一個差不多的銀子戒指。
女兒給母親道歉說:「娘,我就想拿著戒指戴幾天,沒想到給你發現了。」
李老太拿著失而復得的戒指,這才安心了。真是老小孩啊!女兒拿母親一點辦法也沒有,人老了就像小孩子,只能由著她吧。
後來,女兒家娶了兒媳婦,住房緊張了,就把李老太送回農村老家,幾個兄弟姊妹輪流照顧。
李老太有三兒一女,大兒子做生意掙錢不少,二兒子和三兒子在事業單位上班,三兒子還是領導。女兒在學校裡當老師。
李老太的老伴兒在她三十來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她一輩子守寡,含辛茹苦、ren飢挨餓養大了幾個孩子,並且讓他們讀書,都成了有出息的人。
李老太的四個孩子都非常孝順,他們知道母親養大自己特別不容易,四個子女從來沒有惹母親生氣的時候。
李老太回到了村裡後,開始生活還能自理,後來就臥床了。
大哥制訂了伺候母親的計劃,每個人輪兩天,輪到誰伺候了,如果實在有事,可以和別人調一下。
四個子女,老大和老二住在縣城,老三在離家四百裡的另一個城市 ,女兒住在市裡,離老家一百來裡路。
按說老三和女兒來回跑照顧母親非常不方便,但是他們倆沒有一句怨言,尤其是老三,他是單位領導,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一直堅持按時回來照顧母親。
除非單位裡有特殊情況,他才和別的兄弟調換一下時間。
女兒經常帶著課本和學生的作業回來照顧母親,她利用母親睡覺的時間備課批改作業,她把課調開了,從來沒有給學生耽誤一節課,而且成績還非常好。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這幾年她的頭髮白了很多!
幾年下來,這姐弟四個都是疲憊不堪。他們商量著要不把母親送去養老院,他們還是輪流去探望,不過要請護工照顧。但是母親會同意嗎?
別看李老太躺在床上,但是她耳聰目明,她聽到了兒女們要把自己送去養老院,她一萬個不同意。她知道去養老院一個月就得好幾千塊錢,請護工更貴!
她想都沒想,馬上就說:「我不去養老院,八抬大轎也不去,你們有那些錢的話還不如給我,我攢起來多好啊。」
兒女們哭笑不得,母親臥床不起了,竟然還想著攢錢!
老二想了一個辦法,就對母親說:「娘,我們剛剛接到通知,說是咱這裡拆房子,拆了咱的房子建個公園,讓村民休閒娛樂的,你不去養老院,咱的房子拆了怎麼辦?」
李老太眨巴眨巴眼說:「真的嗎?我怎麼覺得你在撒謊!」
有一天,鄰居王老太來找李老太拉呱說話,李老太著急地打聽拆房子的事,王老太吃驚地說:「你聽誰說的拆房子?根本沒有影子的事,雖然咱這個地方緊靠大路交通是比較方便,但是根本沒有拆房子這回事!」
李老太明白了,這是兒女們哄著自己去養老院啊!這是伺候夠了啊!
李老太偷偷地哭了。其實對於去養老院她是不反對的,但是,她就是怕花錢,一個就得支出去好幾千塊錢那還了得?那等於要了她的命啊。
再說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也不是海水潮來的,兒子們掙錢也不容易!
她只是想著替兒女們省錢,但是就是沒想到兒女們確實來回跑照顧母親太累了!他們都還沒有退休,既要幹好工作,又得對自己的小家庭負責,還得照顧好母親,分身乏術啊!
李老太忽然間就想不開了,她覺得既然兒女們想把自己送去養老院,那就說明不想伺候自己了唄,那還不如自己想辦法吧!
她開始不吃不喝,她就是緊閉著眼躺在床上,誰讓她吃飯喝水也不理!
兒女們著急了,要送她去醫院,她說什麼也不去,後來她說了一句:「餓si我算了,這樣你們也清淨了不用來回跑了,更不用花錢送我去養老院了。」
兒女一聽這話就明白了,母親這是不想去養老院啊。
女兒理解母親的心,她知道母親一輩子窮怕了,心疼錢,趕緊說:「娘,咱不去養老院花那份錢,咱就在家裡養老,我們還是輪流回來伺候你。」
李老太一聽女兒這樣說,她吃了定心丸,又怕女兒說了不算,她問兒子:「真的不送我去養老院了?」
大兒子聲若洪鐘地說:「娘,你放心,我們保證再也不提去養老院的事了。」
李老太當即要求吃飯,她一下子吃了四個荷包雞蛋,喝了一大盒牛奶。
四個子女又繼續輪流值班照顧母親了。
但是,女兒很快就犯愁了,兒媳婦馬上就要坐月子了,她得伺候兒媳婦啊,怎麼辦?
老三的單位裡也正在迎接一項檢查工作,白天晚上地加班,他已經請大哥二哥替他值了好幾次班了,他再也不好意思讓他們幫忙了。
怎麼辦?他們真的遇到了大難題!這就是中年人的不易,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幹好工作。
後來,女兒想了一個辦法。
李老太的娘家是本村裡的,她一個侄媳婦叫張麗芬,五十來歲,丈夫已經去世了,孫子也不用她帶,她在家閒著沒事。
侄媳婦經常來李老太家裡坐坐,有點活她就幫著收拾一下,人很勤快,也很善良。李老太很喜歡這個侄媳婦。
兒女們送回來的好東西,李老太一個人吃不了多少,她就經常送給侄媳婦。
別看李老太節儉的摳門,但是對待娘家人還是不錯的,再說那些好吃的也不是自己花錢買的,放久了也不行,還不如送人落個人情。
因此,侄媳婦和李老太一家關係非常好。
女兒先去找張麗芬商量了一下,徵求她的意見,每月給她六千塊錢,讓她照顧母親,如果她家裡有事或者農忙季節,女兒說她和弟弟就替她,讓她忙家裡的事。
張麗芬說要和兒子、兒媳婦商量一下。兒媳婦一聽不用出村就能掙六千塊錢,比她在肉聯廠上班掙得還多,她一個月才掙三千塊錢呢!兒媳婦非常支持婆婆幹這份工作。
李老太的女兒又千叮嚀萬囑咐張麗芬:「你去俺家後,千萬不能讓俺娘知道你是花錢僱來的,你得找藉口說沒地方住了 ,先暫住在俺家裡。」
張麗芬很快就收拾了換洗衣服來李老太家上班了,她一口一個姑叫著,陪她說話解悶,李老太心花怒放。
那天正好是大兒子值班,但是快要天黑了也沒有見到大兒子,只有侄媳婦在這裡陪了她一整天了。
侄媳婦按照提前想好的臺詞對李老太說:「姑,你兒子今天去外地辦事了,談業務,明天他就回來了。今晚我在這裡睡覺陪著你!」
第二天大兒子回來了,他對母親說這段時間生意特別忙,先讓侄媳婦伺候著,等他忙過這段時間他再回來伺候。
母親不糊塗,她知道兒子的生意做得不小了,離不開他,她就攆著兒子趕緊去忙吧。
輪到二兒子伺候時,他也是說單位裡特別忙,經常請假不行,他也先請張麗芬幫忙伺候兩天。
李老太也理解兒子的難處,公家人身不由己,經常請假確實不合適。
輪到三兒子和女兒時,他們回來了,但是待了幾個小時後,老三就說單位裡來了電話,得趕緊回去,有要緊的事。
女兒怕母親起疑心,就趴在母親床前說:「娘,領導讓我趕緊回去上課了,我不能耽誤學生上課啊,更不能誤人子弟啊!」
母親知道女兒教學這個活兒很重要,她從小就教育四個孩子好好聽老師的話,好好讀書,現在女兒是老師,就得好好教學生。她痛快地讓女兒回去了。
李老太覺得反正有侄媳婦陪著,也不用花錢,四個子女還經常回來看望她,跟裡不斷人就行。
但是,天長日久,李老太還是漸漸起了疑心,她覺得侄媳婦為什麼天長日久住在這裡?真的不是花錢僱著她嗎?
李老太想,如果花錢僱著侄媳婦,她立馬就讓她走!
她試探著問侄媳婦:「麗芬,你怎麼天天不回家住啊?家裡的雞狗鵝鴨不用你操心?」
侄媳婦早就想好了怎麼應付她:「姑啊,我一直沒有好意思說,俺家裡的房子漏雨了,破牆爛屋的,那些日子一場大雨譁譁地漏,我是沒有地方住了啊!」
「你放心,誰也沒有給我一分錢,我是自願在這裡照顧你的,我不但不能要錢,我還得謝謝你們收留了我,我在這裡免費吃住,上哪裡去找這樣的好事?」
李老太一聽,她深信不疑,她知道侄子家的破房子確實經不住大雨了,看來侄媳婦確實沒有地方住了。雖然她有兒子,但是畢竟和年輕人住在一起不方便。
李老太馬上大包大攬地說:「侄媳婦,你以後放心地在這裡住著吧,誰也不敢攆你走,咱娘倆做伴!」
慢慢地,李老太習慣了侄媳婦的照顧,她離不開侄媳婦了。
張麗芬確實幹淨利索,她經常給李老太擦洗身體,一天三頓飯做得非常可口。
張麗芬經常給李老太說說村裡的事,東家長西家短,李老太聽得津津有味。
天氣好的時候,張麗芬就把李老太抱到輪椅上,推著她去村子裡轉悠著,和那些老鄰居敘敘舊事。
在她的照顧下,李老太臉色紅潤,兒女們很放心,但是他們還是經常往回跑,回來給母親送吃的喝的。
他們很感激張麗芬的傾力付出,自從她來了,四個姐弟才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大兒子專心忙生意,掙錢越來越多,他經常買禮物送給張麗芬,感謝她照顧母親 的
張麗芬又轉手把禮物送給了兒子家,兒媳婦非常高興,兒媳婦囑咐她:「媽,你一定要拿出真心伺候俺姑奶奶,他們對你這麼好,咱不能辜負了人家。」
不用兒媳婦囑咐,張麗芬伺候李老太非常用心,她把這個姑當成了母親照顧,再說自己每月拿他們六千塊錢,別的不說,自己得對住這些錢。
有了張麗芬的照顧,兒女們的生活進入了正常軌道,再也不是以前的焦頭爛額了。
三兒子在領導崗位上也是幹得風生水起,那幾年來回開車幾百裡路照顧母親,他的身體出現了很多毛病,如果他不用經常來回跑了,身體越來越健康。
但是他還是牽掛母親,每逢周末,他就和妻子一起回來看母親,即使每周跑一趟,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跑回來後,就得衣不解帶白天晚上照顧母親。
女兒終於可以安心給學生上課了,有時下午放了學,她就和老公一起開車回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很快就到家了。
女兒知道母親愛吃清燉的老母雞,她經常在家裡把母雞湯煲好帶回來。
女兒給母親舀上一晚雞湯,給張麗芬舀上一碗,她們吃得津津有味。李老太高興得對女兒說:「閨女啊,你好好教學上班掙錢,多給我們買老母雞吃,我就是喝不夠雞湯。」
「家裡有俺侄媳婦照顧著,你放心就行了,你再回來給侄媳婦買件新衣服,她雖然在這裡吃住,但是天天伺候我不容易,她不要咱一分錢,但是咱也得表示一下心意,不能忘了她!」
女兒連忙答應著,別說買一件衣服,買十件她也願意啊!張麗芬確實幫了大忙。
雖然一個月給她六千塊錢,但是姐弟四個每個人只需要出一千五就能湊齊了。這一千來塊錢放在誰身上都是小事,主要是解決了後顧之憂,既照顧好了母親,又能讓子女安心工作,兩全其美的辦法!
如今,李老太在張麗芬的照顧下安度晚年,四個子女還是經常回來看她。
回到問題:為什麼有的老人總是折騰子女?我覺得折騰子女的老人,多數是因為老人孤單或者缺乏安全感,或者過慣了苦日子過度節儉,他們想折騰一下,藉此引起子女的注意。
李老太一生節儉,不捨得花一分錢,她夏天買炭,除了想省錢,主要是想讓女兒回來看她。她要把戒指賣了,她不捨得去養老院,侄媳婦照顧她不能要錢,這都是因為她窮怕了。
一般人也許覺得李老太確實能折騰人,不讓子女安生。
但是,她的兒女們非常理解母親的心意,他們知道母親一生辛苦,不捨得花錢,他們從來沒有覺得這是母親在折騰!
他們都知道母親用心良苦,她的種種所謂的別人眼裡的折騰,都是在為兒女著想,為他們省錢。
這就是母親,這就是無奈而又偉大的母愛!
孝順,就得順著老人,他們不再提送母親去養老院,他們想出來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花錢僱人伺候母親,但是不能讓母親知道付錢了。
雖然母親有人照顧了,但是四個子女還是經常回來探望母親,孝心可鑑!
慈孝之心,應該人皆有之。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好,還能對誰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有老不知足,有少不知足。各別的人,各別問題,另類,別類。
有的人把子女拉大了,總是感覺吃了一輩子的虧,受了一輩子的累,怎麼也不夠本。以上壓下,以老賣老,唯我獨尊,錯也是對,聽也的聽,不聽也得聽,不行也得行,我是老的,我說了算。從來不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考慮,讓子女煩不勝煩。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
這叫樹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因為老人折騰孩子,孩子伺候老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
1,各盡所能。幾年前,媽媽得了膽管癌,生命開始倒計時。誰來照顧病重的媽媽,還有快90的爸爸?幸虧二哥二嫂從雲南回來,二哥雖然癱瘓了,但可以24小時陪伴著媽媽,家裡的所有家務活都是二嫂這個瘦弱的女人承擔。他們是光出力不出錢;大哥在外地打工,自己兒子都捯不清楚,只能是不出錢不出力;我壓力山大,爸爸1000,媽媽1000,二哥3000,那幾年,我的打工工資也就5000多;妹妹周末回家,有弄吃有弄喝,洗洗涮涮。和哥哥妹妹怎麼計較?
2,遺囑無效。住院,媽媽留下遺囑,要死在醫院,直接送進殯儀館。我知道媽媽害怕折騰兒女,甚至擔心踏爛了門口的一片菜地。做家裡人工作,都同意,可表哥姨弟堅決反對,並揚言,如果不按風俗回家,他們一個人都不參加葬禮。
娘家人惹不得。怎麼辦呢?讓醫生去說,老太太,你可能活三個小時,也可能活三天,也可能活三個月,住在醫院怎麼辦?媽媽一聽,馬上要求出院,連夜就出院。
3,死去活來。媽媽總是死去活來,接到家裡電話,總是媽媽不行了。回家見到媽媽我肯定說,媽媽,你還沒死?媽媽說,閻王不收。
媽媽發高熱,說,兒子,媽媽難受,你抱抱媽媽,好吧,一輩子就這麼一次。我抱著媽媽,一會兒媽媽汗如雨下,都是死人的味道;媽媽滴水不進,我幫媽媽做麵疙瘩吃,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和一點點面,摘一小把菜。筷子粘點面,輕輕往鍋裡抖幾下,簡單一煮就可以了。爸爸做的麵疙瘩半個拳頭那麼大,我做的麵疙瘩像米粒這麼小,這是天津麵疙瘩,騙媽媽吃了好幾口;媽媽很少洗澡,我和妹妹決定給媽媽洗一次大澡,一輩子就這麼一次。讓媽媽在噴嘴下坐定,我和妹妹手忙腳亂。
4,陰陽兩隔。我從上海華山醫院堅決拒絕手術,從醫院幾次帶媽媽回家,就是準備媽媽死了,可是媽媽生命力頑強,一次一次從鬼門關回來。活了整整三年,創造了晚期癌症的奇蹟。最後一次告別我回天津,說,媽媽,你活著,我對你好,你死了,我可能不回家。媽媽說,不行,你得回來送我。一輩子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的媽媽,不怕兒子花錢了,就是預感到死亡來臨,也是對我產生了多大的依賴。
媽媽死了。當著父老鄉親,我用盡力氣沒有擠出一滴眼淚。可是回天津的路上卻大聲痛苦,嚇到了司機。
沒有媽媽再折騰我了。
要說折騰,從媽媽肚子裡不肯出來,就開始折騰媽媽。1歲多兩個哥哥拿3分錢去買糖吃,我從搖籃裡爬出來,又摔在桌子下面的破缸上,腦袋開花,媽媽在醫院守了我七天七夜。和小朋友躲貓貓,在草堆裡睡覺,偏偏在橋頭找到我一個褲帶,於是爸爸從和南頭摸到河北頭,媽媽從河北頭哭到河南頭……。
老公前幾天臨回廠之前,又開車帶著我去了一趟邱大哥家。
其實我不想去,但經不住老公「忽悠」,他說清明過後地裡的野菜該出來了,一想到小河坡上綠油油的蒲公英和薺菜,我終於忍不住上車了!
在這之前,我至少有半年多沒去邱大哥家了,記得上次去是奔著摘「仁揪菜」去的。
為啥不愛去他們家了呢?就是不想看到邱大哥家癱瘓在床上的老媽!覺得這老太太太「磨人」。
邱大哥是薊縣人,因為他是種糧大戶,家裡農機具多,之前一直用我老公廠生產的收割機,一來二去,跟我老公處的像親兄弟。
通過幾次接觸,我感覺邱大哥兩口子人特別好,每次去他們家,邱嫂都會給我變著花樣做天津這邊的特色,例如:韭菜糊餅,棒子渣粥,鹹菜燉小魚,等等,讓身在異鄉的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吸引我的除了邱哥兩口子的熱忱,最主要的是他們家房前屋後有大片的菜園,一年四季種些無公害蔬菜,在他們家住房的東南角,還有一排豬圈,院子裡除了養豬,還有十幾隻羊,成群的雞鴨等等。
所有的這些讓我這個「失地農民」倍感親切,每次一進門,我二話不說拿起鏟子就往菜地跑,除了飽餐一頓,每次都會滿載而歸,甚至還會給單位同事們捎點蔥蒜回來。
邱哥兩口子有四個孩子,三個閨女都出嫁了,只有兒子一家四口跟他們老兩口一起住在農場這。之前去過好多次沒見過其他人,後來才知道,原來邱哥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娘,因為體質一直很好,她自己住在街裡的樓房那,而且樓房跟她老閨女家緊挨著,所以平時基本不到兒子這邊來。
自從前年邱大娘摔斷了大腿骨後,老人家徹底癱瘓在床動彈不得了。
從此,和諧安寧的一家人,一下子陷入了一片混亂,矛盾頻出。
為啥就是因為一個老太太,牽扯到這麼多的事情呢?
下面我就來說說老年生活的「血雨腥風」吧。
邱大娘年輕時候是婦女隊長,做事風風火火,嘴一張,手一張,是遠近聞名的「鐵娘子」。
一般這樣能幹的女人跟「溫柔」兩個字不沾邊,基本都是脾氣不好,所以一輩子強勢。之前身體健康時,她不樂意跟一大家人住,說飲食吃不到一塊,其實我估計還是怕老少四代人住在一起有矛盾。
但現在大腿骨折了,只能搬到兒子農場這,方便他們照顧。
邱大哥是遠近聞名的農機大戶,承包了一千多畝地,一到農忙時就領著兒子「出徵」了,閒的時候回農場這搞養殖業,日子過的風生水起,兒孫繞膝,其樂融融。
邱大哥更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所以自打老太太腿摔折後,他就立即召開「家庭會議」,對妻子和兒媳婦宣布:好好照顧老太太,都不許嫌煩。要是回來聽到老太太「告狀」,我第一個不答應!
邱大哥大男子主義相當嚴重,會掙錢,所以在家說話有力度。在他看來,婆媳兩個照顧一個老太太,應該不是問題。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只有經歷過的人知道。
邱大哥兒媳小倩長相俊美,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了,但看上去還跟小閨女似的,一說話就面帶笑容,一看就是個脾氣好的孩子,跟我很投緣。
他們家日常分工明確,公公爺倆主外,婆媳倆主內,小倆口結婚十一二年,小倩跟公婆關係處的十分融洽,從沒翻過臉。
自打奶奶婆癱瘓在床以後,這婆媳倆工作量無疑加大許多。
雖然地裡的活她們不參加,忙的時候花錢僱人種地,但院子裡的十幾頭豬,二十多隻羊,還有成群的雞鴨,外加兩個孩子上學接送,一日三餐都夠她們婆媳忙乎的了。
奶奶婆躺到炕上後,吃喝拉撒婆媳倆也認真伺候著,老太太身坯子大,邱嫂一個人給她翻身有點吃力,每次小倩都過來幫忙,不怕髒,不怕累。
但即使這樣,還是得不到老太太的十分滿意,只要邱大哥一回來去屋子裡看老母親,老太太就會唉聲嘆氣說這也不滿意,那也不舒服。每次一告狀,邱大哥就會陰沉著臉出來,對邱嫂嘚咕嘚。
邱大哥一嘚咕,邱嫂也不高興,每次辯解著,畢竟家裡還有一攤子活,又不是專職伺候。小倩在一旁聽著,心裡也不舒服,感覺老太太事太多,不好伺候。
也難怪,一直能走會跑的老人,突然間躺在那連翻個身還得求教別人,心裡肯定焦慮,心情跟著也不好。本來一輩子強勢慣了的,即使癱瘓在床,脾氣一點沒改,甚至因為病痛折磨,火氣更大。
終於,大概半年之後,家裡矛盾一件接一件發生,讓邱大哥頭疼不已。
一、氣走孫媳婦。
那是一個深秋的傍晚,正趕上收棒子,邱大哥爺倆去承包地收割,已經有三四天沒回來了。邱嫂去河邊趕羊,小倩一邊準備晚飯,一邊督促兩個孩子寫作業。
老太太獨自在房裡,小倩怕老太太著急,就把電視打開,讓老太太自己看電視劇。
或許是好幾天沒見到兒子的原因,無人傾訴,老太太心情不太好,正好重孫子頑皮,不想做作業,偷偷摸摸跑到老太太屋子裡看電視劇。
這邊小倩把米飯煲上,準備到房間檢查孩子作業,卻找不到人了。
不用猜,肯定在老太太屋子裡。
於是,小倩氣呼呼的進去,揪著孩子耳朵往外拉,孩子嗷嗷叫著,哭天抹淚。
都說隔代親,老太太看到重孫子哭,心疼的在炕上嚷道:孩子看一會兒電視咋的啦?你這王法也太大了吧?
孩子一聽老太太在幫自己說話,哭喊聲更大了,小倩就衝屋子裡大聲說道:我在管孩子學習,您就別摻和了!
就這一句話,可算捅了馬蜂窩了!老太太將手邊的水杯也摔了,躺在床上也哭嚎著說孫媳婦嫌棄她了!自己老了,不中用了……等等。
也是不湊巧,還沒等邱嫂趕羊回來,邱大哥正好回家拿工具,收割機壞地裡了,要趕晚修好,第二天一大早還得幹活。
他大老遠就聽到屋子裡哭鬧聲,於是三步兩步進屋,問怎麼回事。
老太太一見兒子回來,委屈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邱大哥哪能見老母親這般模樣呢,他不問青紅皂白,就劈頭蓋臉的朝小倩吼,說不該跟老太太懟。
話說「打架沒好拳,吵架沒好言」,小倩本來就覺得自己每次管孩子,老人們都會參與,弄的孩子作業拖拉,成績下滑,自己都被老師約談好幾次了。
此時邱哥娘倆加入,溺愛孩子,小倩也氣不打一處來,她沒好氣的說道:往後我再管孩子,你們都別參與!一代只管一代!
邱大哥一聽,多心了,覺得兒媳婦話裡有話,這分明就是在抱怨老太太本不該她這個做孫媳婦的管。
於是,大聲指著兒媳婦說:不讓管你現在就把兩個孩子帶走!回你們自己房去!看你能不能給培養出個科學家來!我還不知道你那點小心思,不就是想撂挑子懶得管你奶奶嗎?你們有多遠給我滾多遠!
從小在家就嬌生慣養的小倩怎麼能受這口氣?何況自己根本就沒有嫌棄老太太的意思,覺得公公就是蠻不講理。
一氣之下,拉著兩個孩子,開車走了!任憑邱嫂追在後面喊停,小倩也沒停下來!
二、邱嫂摔斷小腿骨。
把小倩氣走後,邱嫂一個人在家真忙不過來了,無奈之下,邱哥給嫁在本村的小妹打電話,讓她每天定時過來幫著照顧老太太。
小姑子家裡也種了不少地,還有一個孫子需要人照看,所以晚上伺候完老太太后就回自己家去。
就這樣,邱大哥父子倆住在承包地住,小倩娘仨回自己房去了,偌大的房子裡,只有邱嫂和老太太兩個人。
我中途去過一次邱大哥家送配件,那天和邱嫂在廚房包餃子,邱嫂用嘴朝老太太房間努努,小聲說道:老太太太能折騰人了!只要你大哥不在家,她準會半夜三更用痒痒撓敲床頭櫃,一聲接一聲,跟老和尚念經似的!我起來問她是哪不舒服,喝不喝水,她又啥都不需要。我白天忙一天,晚上也睡不了囫圇覺!
邱嫂接著說:她就是故意折騰我!只要她兒子一回來,從來一次沒敲過!氣的我只要你大哥晚上不回來,我把老太太伺候好,臨睡前把床頭櫃搬的離床遠遠的!我讓她夠不著!
邱嫂說到這時,很顯然氣的咬牙切齒的。
由於白天勞累,晚上睡眠不足,邱嫂有次在給老太太去河堤扔尿不溼的路上,不小心從電動車上摔下來,把小腿骨摔斷了!
就這樣,邱大哥在忙完大秋後剛想喘口氣,邱嫂又臥床不起了!
無奈之下,邱大哥自己伺候兩個「癱子」。
我之所以不想去,就是不喜歡聽老太太數落家長裡短,我不能當「法官」,給她判誰對誰錯吧,何況我覺得邱嫂就算是個孝順的兒媳了。
那次在邱大哥家吃過午飯,外面太陽挺好,正好邱大哥二女兒回來了。
在奶奶房裡說了會兒話,二孫女又用輪椅將老太太推到院子裡去曬太陽,又忙著拿換洗的衣服去洗澡間幫老太太洗澡。
自打邱嫂不能幹活,三個閨女只要有空也往家跑,幫著父母照顧老太太。
看著女兒推著老太太的背影,邱嫂拖著還打著鐵釘的腿,苦笑道:我現在一點吃不了重了,只能給老太太遞點吃喝,為了照顧家裡,你大哥今年承包地也不管了,全交給邱建去打理,農田收入都歸兒子了!接下來我們就在家養幾頭豬,放幾隻羊,給孩子們種點菜,其他的啥也顧不上啦!
我只好安慰邱嫂,讓她想開點,本來自己都是60多歲的人了,也該歇歇了!
只是不知道邱嫂腿裡的鐵釘,哪天才能拿完?聽說已經開刀拿過一根了,還有一根在裡面。
唉,想想真是受罪啊!
題主問:為什麼有的老人總是折騰子女?
我認為有以下幾條原因:
一、有的人上了年紀後,心並不老,還想按自己的思路指揮子女,來證明他(她)是對的。
二、在這些老人心裡,老是覺得我把你們養大,吃了多少苦,現在該輪到你們伺候我的時候了!
三、對於像邱大娘這樣一貫強勢的老人,一旦躺在床上不能動,內心是沮喪的,她通過對兒女發號施令,來顯示自己之前的威風。這就是大錯特錯了!
正是因為她的強勢,把孫媳婦也得罪了;兒媳婦因為沒人幫忙減輕負擔,把腿也摔折了;兒子邱大哥為了照顧老太太和妻子,只好忍痛割愛,與他熱愛的土地告別,正式解甲歸田了!
寫在最後:老年人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性情,少管閒事,難得糊塗,才能安度晚年。
大家好!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謝謝您的支持!
我們村裡有個老人,已經65歲了,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她大兒媳婦,現在老了每天見不到大兒媳就要嚷嚷,每天晚上都要大兒媳哄她睡覺。
可她大兒媳卻天天跟別人抱怨,說老人就是為了折騰她,老人每天哪也不去,坐在椅子上就睡覺,可每天晚上就鬧騰。
半個小時鬧一次,每次鬧就喊她大兒媳過去哄,別人哄還不行,讓她小兒子小兒媳去她都不願意,只要她,她每天白天幹活晚上還要一晚上哄她,實在是吃不消了。
當時我們就說:「是不是老人喜歡你,對你最信任所以才依賴你,什麼都要你去?」她搖了搖頭邊抹眼淚邊說:「我剛嫁過來那會,她看我哪都不順眼,天天找我麻煩,我這個人性格好,好欺負,從來不敢回嘴,只會埋頭幹活。」
原來老人一直都不喜歡她,老人有2個兒子,2個兒媳,年輕的時候把什麼都給了小兒子,對小兒子小兒媳嘴巴厲害,平時也不好惹,老人從來不敢說他們,每次家裡有什麼東西都是揀好的給小兒媳,剩下的才會問她要不要。
因為大兒媳第一胎生了女孩,老人最後連看都沒有看一眼,不用說幫忙帶了,後來第二胎是和小兒媳一起生的,雖然兩個人生的都是男孩,可老人還是選擇去照顧小兒媳。
因為大兒媳性格懦弱,大兒子又老實,所以他們沒有任何怨言,只想著自己能照顧就自己照顧,也不指望老人。
本來以為老人去照顧小兒媳會一直生活在小兒子家,可沒想到才待了3年就被小兒媳攆回了老家,說家裡還有公爹需要婆婆照顧,讓婆婆回去。
那時候老人還年輕還不到50歲,而老人的老公也才50出頭,因為她老公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來,所以說小兒媳讓她回去照顧公爹的話是客套話而已。
回到老家後,她就天天一個人生活,她老公幾個月才回來一趟,大兒媳也會隔段時間去看她一次,畢竟一個人總是不讓人放心的,只有她小兒媳家過年的時候才回去一次。
可就算這樣,老人還是喜歡小兒媳,每次過年大兒媳洗菜做飯,小兒媳就翹著腿嗑瓜子,吃完了每次都是大兒媳去洗碗,過年給孩子紅包的時候因為大兒媳2個孩子,小兒媳那時候還只有一個。
所以老人就給大兒媳2個孩子,女孩50,男孩100,小兒媳的兒子卻給200,每次給完還讓他們別打開看,回家了再看。
可孩子總是有好奇心的,每次都打開看,每次一看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自己的比別人少,那時候大兒媳婦都沒有介意這些,覺得紅包只是一個風俗,不管包多少,心意放在那就行。
就那樣老人一個人在老家生活了10幾年,每年家裡養的雞豬都把好的部分拿給小兒媳,說他們喜歡吃,而小兒媳家不愛吃的肥肉就留給大兒子,說大兒子喜歡吃肥的。
那時候大兒媳每次把一堆肥肉拿回家熬成豬油,因為他們家也沒人愛吃,可這畢竟是婆婆自己養的豬,人家愛給就給,不愛給你也不能說什麼。
可在老人63歲那年,忽然每天開始念念叨叨,記性也變差了,總是喜歡鬧,老人的老伴在家裡都不愛搭理老人,這時候老人卻在家天天念叨著大兒媳的名字。
老人的老伴也就是大兒媳的公爹就打電話給大兒子,說老人想他們了。讓他們回家,大兒子又老實又孝順,難得老人想他,他高興極了,帶著老婆就跑回了家。
回到家後老人就拉著大兒媳的手說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娶了她這麼個兒媳婦,比自己兒子都好,說現在自己老了才想明白誰是對自己最好的。
然後非要大兒媳留下來陪她,剛好那時候大兒媳在家也沒什麼事,孩子都上了高中大學,在學校住很少回家,老公也在外打工平時也不在家。
所以她就留了下來跟公爹和婆婆(老人)住在了一起,可老人卻總是跟孩子一直要她陪著,除了老人睡著了,否則她什麼都別想幹。
大兒媳每天白天要洗衣服,拖地,做飯,還要下地種菜什麼的,而這些活每天都是趁白天老人坐在那睡著後才能去幹,每次睡醒看不到大兒媳她就會大聲喊。
吃飯必須大兒媳喂,不餵就不吃,有一次大兒媳氣的把碗一丟,說:「不吃拉倒,每次餵你不好好吃,不餵就嚷嚷,我自己每天都吃冷的。」
可她公爹看到了又把她說一頓,說她沒耐心,說對老人就要跟對孩子一樣有耐心。年齡大了脾氣本來就跟孩子一樣,要多擔待。
大兒媳氣的一句話沒有,後來有一天小兒子過來看老人,大兒媳還想著這下可以讓小兒子幫忙照看下了。沒想到老人就不要小兒子留下,非要讓他又,吃飯也不要小兒子喂,晚上睡不著也不要小兒子陪。
她照顧了老人2年,現在都實在是吃不消了,可給自己老公打電話,老公每次都讓她再忍忍。說老人這種狀態活不了太久的。現在能孝順就孝順,還說老人指定她照顧肯定是真的喜歡她,想多跟她待在一起。
大兒媳委屈的眼淚都掉了下來,因為實在是太累了,有幾次她想著不讓老人白天睡覺,看她睡著就搖醒她,可她公爹看到了又說她,說老人想睡就讓她睡,幹嘛睡覺都不讓。
可她公爹光會嘴巴上說,晚上老人鬧騰的時候她公爹就在另一個房間呼呼大睡,都不會過來看一眼的,而老人只喊她的名字,誰的都不喊。
你說不管吧,又不行,畢竟是老人又是自己老公的媽媽,管吧,現在自己精力實在有限,再繼續下去自己也快瘋了。
我們也給她出過主意,比如白天老人睡的時候她也跑去睡,她說不行她去睡覺家裡飯都沒人煮,還有一堆衣服也不會有人洗。而且老人可能睡一會睜開眼看不到她就會吼她,等她過來安慰一下老人又會睡著,她體力跟不上。
她說自己不知道上輩子欠了老人什麼,這輩子要還給老人,要被老人這麼折騰,她想的就是這輩子還清了下輩子能過得好點遇到好點的家庭個老人。
其實我想說有時候老人折騰兒女是因為離不開,是因為需要,是因為喜歡,不過也有些老人老了,生病了,糊塗了就會跟小孩一樣喜歡折騰人,所以年輕人還是對老人多一點耐心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