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投資P2P的錢能回來多少?_在p2p上投資的錢回不來,該怎麼辦

虎虎生財牛牛有富說: 我18年放190萬到鳳凰金融,第二年8月全部取出,有獲利17萬多,9月暴雷,所以是非常幸…

虎虎生財牛牛有富說:

我18年放190萬到鳳凰金融,第二年8月全部取出,有獲利17萬多,9月暴雷,所以是非常幸運。當時有親戚隨我投,7月感覺不行叫他拿出,我很多三年期的折扣利息,沒少本金全部轉讓出去,當時感覺不行,還好及時止損。

晴朗哥講故事說:

一分錢也回不來。

我投的是海象理財。本來是20萬,在出事之前,妻子提醒我有風險,於是我兌出來19萬,還剩1萬。

而海象理財在崩盤之前猛搞活動,投資一萬就給500塊錢京東消費卡。

我是一個愛佔小便宜的人,於是又投進去一萬。想著另外的一萬過幾天就到期了,到期後取出來就是了。

萬萬沒想到啊,這兩萬永遠取不出來了。幾天後,大廈將傾,海象崩盤。數百億資金用於建設文化旅遊項目了,根本無法兌付。

我曾經去過海象理財,看到烏泱泱的人在那裡討要說法。有一位中年婦女乾脆就住在了那裡,說不給錢就不走,不知道後來給她兌付了沒有。我拉不下這個臉,灰溜溜地離開了。

幾個月後,在有關部門的督導下,海象理財每戶退了1000塊錢,並擬定了每月還款計劃。但到了還款時間,根本沒有按期還款。

於是,我的1.9萬元永遠也取不出來了。

我曾經整理好我的投資海象理財的案卷,去相關單位報送。在這個單位門口,好幾百人在排隊,大多數都是歲數大的老頭老太太,他們衣著簡樸,滿臉滄桑。一看就知道,他們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攢了一輩子的錢都投給海象理財了。

我張望了一下我前面的老年婦女的案卷,看到上面寫著投資金額120萬,不禁慨嘆:「金額太大了,任誰都受不了啊!這真是太令人悲傷了!」

我們受害人也建了一個群,起初人群鼎沸,群雄激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地特別熱烈,想各種辦法。到後來都不了了之,沒有人再說話了。

迄今為止,海象理財已經崩盤三年了,人們也接受了投資打水漂的事實,該幹啥就幹啥了,畢竟生活還得繼續,下一個坑還等著大家去踩,大家只能爬起來接著往前走。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晴朗。我是晴朗哥。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請點讚評論並關注我,我還會持續更新,謝謝!

淡淡的思緒說:

5000多家P2P,本息全部回來的平臺像宜人貸、陸金所、翼龍貸、合眾E貸、拍拍貸、友金所等不足1000家,開始出問題的時候有回來七折八折的。但那時投資氣氛還在,打折退出心裡窩火。

因為1萬要損失20%或30%,不少投資者不服,真金白銀投進去的,平臺證照齊全是正規的,就該100%兌付,於是錯失了最佳機會,溫商貸、圖騰貸、錢盆網、理財範等就是這樣的。

後來暴雷的平臺越來越多,耍賴的老闆也多了,能打折能兌付的平臺也開始向6折以下折退了,人人貸6折、玖富5折、愛錢進3.5折、鳳凰金融4.5折等,到現在折退更低了,銀湖網熊貓金庫就2折左右。

投資P2P的錢能回來多少,取決於你投的哪些平臺,如果當時排名前20的平臺,投對投錯全靠運氣,團貸網、小牛在線、紅嶺創投等都是千億級的平臺,投的時候以為很安全,結果到現在除紅嶺創投回來了20%不到,其它兩家0回款。

雖然清退快兩年了,但還有很多平臺在兌付中,沒有徹底清完,隨著時間的推移,回來的也越來越少了,現在不少投資者還在等待國家出手震懾平臺,幫他們追回更多的投資款。

風鈴說:

肯定回不來了。

此生最討厭看到這個詞了,但又總存在著僥倖的幻想,真的是幻想。

等了四年多了,沒有回來一分。

因為這,家庭的生活質量下降了很多,頭髮提前白了很多,天天體會中年人的不容易。停下時,總忍不住想,如果那些錢還在,我是不是比現在要開心很多,壓力比現在小得多,孩子的生活條件是不是也要好得多。。。

沒有如果!害死人的P2P!

白貓財眼說:

2015年,投過兩年P2P,覺得底層資產不乾淨,全身而退後就不玩了。

2018年開始,陸陸續續的P2P暴雷,但凡是暴雷的平臺,能拿回來50%以上的都很少。

絕大多數都是血本無歸,分文不剩了。

說實話,P2P的暴雷本來就是一種必然,如果你看過底層資產的話,一定會明白的。

先撇開一些所謂的資金池不談,這些資金池幾乎就是純詐騙了。

你投進去的錢,最終投去哪裡都不知道,或許直接進了平臺老闆的口袋裡。

即便是那些看似正規的P2P,也是漏洞百出。

所謂的P2P,其實就是撮合借貸關係。

你把錢借給平臺,平臺把錢給貸款人,平臺從中抽取手續費。

這看似是一個不錯的生意,畢竟原來銀行的信貸,幹的就是這個生意。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好賺錢的生意,卻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第一,資金的錯配。

假設你今天投入10萬元,也就是拿10萬塊去平臺放貸。

那麼平臺必須要找到問你借10萬塊錢的人,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幾個。

平臺找借款人,是需要時間的。

僅有少數幾家平臺,施行的是貸款人放標,讓出借人去給錢。

絕大多數是集合標,也就是類似發一個理財產品一樣。

這種資金的錯配,不僅在借款時發生問題,在對付收益的時候,同樣需要東拼西湊,挪用資金。

所以,資金的錯配決定了,一旦沒有資金持續入金,平臺就會被擠兌。

第二,高昂的利息。

P2P在初期,給到出借人的利息,高達15%,有些平臺甚至是18%以上。

拋開平臺的成本,就算是借款人直接拿15%的利率來借款,那也是非常高昂的。

通常,去銀行做信貸,貸款利率也不過12%左右,如果有資產抵押就更低了。

P2P的底層借款利率,有一些甚至高達40%,50%。

如此高昂的利息成本,一定會導致大量的借款人沒有辦法償還。

最終的結果是壞帳,但比起壞帳更麻煩的,是拆東牆補西牆。

簡單的說,A平臺的錢,用B平臺借來的去還,再用C平臺的去還B平臺的,以此類推。

也就是本來借款10萬,可能過個2-3年,變成了20萬,30萬,越來越還不上。

很多借款人,都是同時幾個平臺的借款一起。

一旦資金鍊斷了,一下子好幾個平臺就出現了同一個人的壞帳。

第三,平臺的成本。

平臺本身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非常高。

那麼多P2P平臺,要競爭,就需要有借款人的流量,還要有出借人的流量。

一邊找人借款,你需要投放廣告。

另一邊要找人出借,還需要一些所謂的理財師去找投資者。

中間,平臺的運營還需要技術,需要運營維護,需要品牌宣傳,需要各式各樣的人工成本,場地成本。

光這些成本,起碼就要近10%,甚至更多。

所以,整個P2P的運作成本之高,超出了很多借款人的想像。

這麼高成本的運作,都需要借款人來負擔,可想而知,會是什麼情況。

第四,壞帳的準備。

最後就是關於壞帳率,也是平臺的核心。

壞帳率1%,代表平臺運營的兌付成本,又得上去1%。

如果壞帳率10%,那就代表平臺的兌付成本,又得上去10%。

而平臺本身的盈利率,就只有2-5%之間,可以說根本經不起壞帳。

一些平臺,會採取暴力催收,同樣也是勞民傷財,還需要很高的成本。

有一些平臺,索性就放棄催收,靠融資來填補坑的。

而那些沒有融資的平臺,基本上壞帳率一飆升就暴雷。

還有一些平臺,一直用新錢填補舊坑。

用新的借款人的資金,去兌付舊的借款人的本金和利息,把壞帳做長期滾動,掩蓋壞帳率。

不論是哪種手段,這個窟窿一定會越來越大。

這就是為什麼初期暴雷的平臺,有一部分還能拿回個50%,越往後,拿回的越少。

本質上就是因為有錢的都還錢了,剩下的都是沒錢還的壞帳了。

時間越久,壞帳比例也就越高,因為雪球越滾越大了。

P2P的底層大邏輯明白後,P2P的暴雷,也就成了必然。

網貸本來就是一個錯誤,尤其是全國竟然巔峰時有7000家這樣的公司。

絕大多數金融公司,根本不具備銀行的風控能力,還承擔著更高的資金成本。

這種賺風控錢的活,普通的P2P公司,根本沒法做。

所以,網際網路金融,最終也成為了一次失敗的試點。

而大部分的投資者,最終都沒能全身而退。

最慘的是那些相信P2P能夠致富的投資者,包括一部分借錢去投P2P的投資者。

當時有一些投資者,為了套利,都是從信用卡套現,從某些低息平臺借款去投資的。

最終一分錢沒撈著,還一下子成了負債的人。

想要判斷是否存在資金騙局,或者說某種投資是不是安全,其實並不困難。

給大家幾個維度去做參考。

1、收益率。

收益率越高,投資的風險越大,這是一個基本常識。

當銀行理財收益率只有4%,而P2P收益率有12%的時候,就該意識到風險。

如果收益率是浮動的,那麼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是揭示風險的。

就是這種固定收益率的產品,才要格外小心。

因為固定收益率的產品,底層一般都是借款。

而浮動收益率的產品,底層一般都是資產投資。

2、保本性。

收益率越高,越不保本,也是一個基本常識。

但當你去問P2P的公司時,公司不論是員工,還是高管,都會告訴你安全兌付。

言下之意,就是保本。

要知道,12%的保本,意味著比當時印錢的速度還快。

承諾保本的背後,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因為平臺壓根沒有這樣的實力。

3、投資去向。

第三,就是資金去向,你的錢最終去哪兒了。

如果你是一個有常識的投資者,一般都會關注你的資金去向,這家金融機構,是怎麼給你賺錢的。

就好像銀行賺的是貸款和存款利息,保險賺的是長期投資利差和保單賠付差額。

各種金融投資底層都有東西,諸如債券,借款,或者是其他品種。

P2P的底層,是高息網貸。

你可以通過借款埠,去查看到最終借錢的人需要支付多少利息。

而有一些平臺,募集的資金,投向是非常不明確的,也就是不知道錢去哪兒了。

這種平臺,暴雷只是時間問題。

因為窟窿越來越大,總有掩蓋不了的一天,紙包不住火。

4、監管機構。

最後一點,就是看這些金融機構,有沒有監管,或者說是否持牌。

不是說持牌的金融機構一定安全。

但是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大部分都很山寨。

脫離監管的金融公司,往往風險更大。

合規性越差,公司越界的風險也就越高。

之前有消息說網貸需要發牌照,最終還是沒有發牌,一鍋端了。

因為牌照本身,不能完全當成是護身符。

投資圈裡,有那麼一句話。

你惦記的,是別人的收益,別人惦記的,是你的本金。

P2P就完美的闡釋了這句話。

投資圈裡,如果沒有一點鑑別能力,就別輕易的去找第三方金融公司,

縱然存銀行利息再怎麼低,本金還都是安全的。

我們做任何投資之前,都要優先考慮風險,自己能不能接受本金的損失。

去責怪平臺騙錢,也於事無補,不如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儘量避免踩坑。

黑色why說:

我身邊也有朋友在P2P上損失七八十萬的錢,哪裡要的回來的,找誰要啊,根本找不到人,報警雖然受理了,可是錢是沒影了。當初拉我一起進P2P,我毫不猶豫拒絕了,我說我不相信這些機構,我只相信國有銀行。朋友說我傻,說P2P利息比銀行高很多。我還是沒受誘惑,考慮都不考慮,繼續存銀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845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