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外貿為什麼難做了?_外貿為什麼難做了知乎

四海聊經濟說: 最近這幾年,外貿越來越難做,很多外貿企業倒閉,港口空的貨櫃堆積成山,海運價格大幅下降,原因主要…

四海聊經濟說:

最近這幾年,外貿越來越難做,很多外貿企業倒閉,港口空的貨櫃堆積成山,海運價格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有三個:

1、美國對我們展開貿易戰,提高我們出口商品房的關稅,削弱我們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很多歐美國家的企業和個人轉而進口別的國家的商品。

2、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並且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全球美元變得更加昂貴而且稀缺,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和個人缺少外匯儲備,只能被迫減少進口新興國家的商品,全球經濟和貿易不可避免地陷入蕭條期。

3、最近這幾年,很多中低端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比如轉移到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這些國家具有更加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同樣的商品他們的成本比我們低,他們出口的商品價格更加便宜,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他們的外貿份額不斷增長,蠶食了我們的外貿份額。

Ethan125797680說:

說說自己親身經歷吧,16年從零開始做外貿,做的附加值低的商品,現在做的也還可以,我有朋友從零開始做外貿三年,現在做的非常成功的,我認為外貿難做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原因是外貿市場的格局正發生劇烈的變化,說白了就是一部分人手上的訂單跑到另外一部分人手上去了,外貿總量其實都是沒有太大變化的,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說外貿本質:中國工廠生產產品賣給國外客戶;從08年金融危機算起,沃爾瑪等實體型的商超強勢崛起,所以從08年算起到15年,大部分外貿單都是接的綜合型商超的訂單,訂單特點就是品類多,雜,價位要求低,所以國內大貿易商最適合接他們的訂單,外貿進入了「好做」的時期。

但15年後亞馬遜強勢崛起,打的實體經濟一片哀嚎,電商的商品以更個性化的產品定位,更優質的服務打的實體經濟措手不及,相比於實體經濟工業化產物的商品,現在這個社會的用戶更親睞個性化的商品,所以往往網際網路經濟能造就單品的爆款,而最適合給網際網路經濟提供商品的,已不再是綜合型的貿易商,而是能夠批量生產單一商品的工廠,加上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能高效的讓採購商直接找到工廠,綜合型的貿易商被「無情」的拋棄了。

所以方便麵並沒有錯,只是被美團「順便」幹掉了;外貿並沒有錯,只是被這個時代「順便」拋棄了。

以上是外貿「難做」的本質,其實不是外貿難做了,只是大家的需求變了,電視出現了很多人就不看報紙了,電腦出現了很多人就不看電視了。本質是「供」於「需」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說完了外貿難做的本質原因,我再來聊聊讓外貿難做的其他因素:

一是國家供給策改革:拋棄重汙染,低附加值的低端製造業,其實這是對的,因為從長遠來看本身低端製造業也是必死,因為現在年輕人也不會想去工廠上班了。供給策改革導致了抓環保,材料價格瘋漲,金稅三期的改革等一系列不利於低端製造業的外部環境,所以商品成本價格飛漲,外貿開始「難做」。目前這種現狀不會改變,只會加劇。

二是人民幣的升值。其實人民幣升值的原因遠比表面上的要複雜:最大的原因是人民幣的國際化政策,美國能連續半個世紀肆無忌憚的剪全世界「羊毛」,靠的就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霸主地位:你們全世界要做外貿就必須用我美元;伊拉克試圖挑戰—滅國;利比亞試圖挑戰—滅國;歐元試圖挑戰—團滅,直接讓歐洲經濟一蹶不振幾十年。現在中國搞一帶一路,亞投行,強推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的話是直接要了美國的命,所以美國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讓人民幣升值,意思就是告訴大家:我美元便宜啦大家快來買我的美元,別買人民幣。所以短期來看中美貨幣戰爭還會持續下去,人民幣還會升值,外貿還會「難做」

分析完了國家層面讓外貿「難做」的原因,我再來分析地域性的原因:外貿企業基本集中在沿海一帶,從08年起中國房地產價格就開始暴走,尤其是沿海一帶一二線城市:北上廣深,廣州,寧波,青島,廈門等地的房價同比08年至少是3倍以上,直接導致外貿公司租金成本,用工成本翻好幾倍,房東不漲房租就不夠還貸;員工不漲工資就不夠生活;本來貿易就是5%左右的毛利,成本一漲,基本上就沒錢賺了,外貿變得越來越「難做」。

以上基本能涵蓋外貿難做的「主因」。但外貿終歸是剛需,一部分人「暴斃」,一部分人「雄起」,抓住時代機遇的人終會成功,沒有什麼時代是「好」的,人生本來就充滿困惑,在最惡劣的時代裡掙扎著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迎接未來

外貿知識一點通說:

提問者可能是企業老闆或外貿業務員吧?外貿為什麼難做了?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外貿人,也是很多外貿人士關心的話題之一。大家覺得外貿難做,可能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 產品成本不斷上漲,外貿利潤降低。

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廠房租金上漲等導致產品成本上漲,雖然賣給客戶的單價沒有變,但是由於成本上漲,導致外貿利潤降低。

2. 政府對環境的治理,安全檢查等,提高了進入外貿企業行列的門檻。

在去年年初,各地掀起環保整治風暴,迫使大量企業停產限產。 很多小型的不達標的工廠被迫關門。到2018年,環保,安全檢查還在繼續,還會有很多企業工廠不達標的被排出局。

3. 人民幣對美金匯率不斷上漲。

外貿出口的產品在單價不變的情況下,收入的美金兌換成人民幣的金額減少了。

4. 我國低價勞動型密集產業已不是我國獨有的優勢了。

近年來國內製造業成本不斷攀升,使得製造企業紛紛前往東南亞(柬埔寨,越南等地),墨西哥,印度等國家。國外客戶的訂單隨之轉向東南亞等地。

仔細斟酌以上原因,這些只是外部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企業本身。時代發展太快,消費升級迭代速度也太快,但是企業老闆們缺乏合適的適應期去調整和升級自己的認知,被稱為「認知升級速度」滯後,部分企業還沒從過去賺錢的模式中緩過來,所以不能及時調整企業的商業模式及發展方向。其背後反應的是產業鏈上遊工廠對終端市場的反應滯後性。

所以認清中國外貿轉型的大勢是做好生意的根本。

2018年對於更多傳統外貿企業來說,網際網路+外貿依然是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雖然目前整體外貿經濟不景氣,但是在這樣的外貿經濟逆勢中依然有一些表現優秀的外貿企業,他們一般具備下列幾個核心特徵:

1. 網際網路+外貿優勢明顯的外貿企業發展依然迅猛。特別是轉型做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出口業績。

2. 做精做深產品,產品優勢依然明顯,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我們應該相信只有淘汰企業,沒有淘汰行業。所以越是在經濟低迷期,我們越專注,越聚焦,做產品研發,做產品特色,不斷提升產品的優勢,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3.通過「智製造」轉型成功的製造企業,傳統的勞動力優勢越來越貴,但是機器換人,通過自動化機器換人帶來效率成本優勢明顯。同時,機器製造帶來的產業升級,價值升級利潤升級。這些企業大有不少。

4. 品牌優勢帶來的發展。通過網際網路+外貿優勢,跨境電商渠道模式,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通過建立品牌的方式往更高產業鏈的方向發展,這類企業依靠品牌化個性化客戶體驗帶來的利潤會越來越高,發展會越來越好。

5. 整合海外優質資源的企業發展良好。做好外貿企業自然有一些海外資源,包括海外客戶,海外渠道,人脈等。這些資源整合的越好,企業發展就越有力。

總之,信心+創新+轉型對每一個傳統外貿企業來說是必然的選擇。作為一個外貿人,作為一個創業者,作為一個傳統企業老闆,2018年也許我們會面臨很多,但是經歷風雨會讓我們更成長更成熟,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和用心努力付出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希望以上回答有所幫助,我是「外貿知識一點通」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非洲行者723說:

外貿為什麼越來越難做?這要從外貿公司靠什麼賺錢來分析。所有中間商賺錢都是靠信息不對稱,國外進口商找不到產品,工廠找不到需求方。外貿公司兩頭都認識,於是就有了成交的基礎。

以前交通和通訊成本高的嚇人,國際長途隨便打打一月幾千塊。飛一趟非洲倒騰好幾次,層層壁壘讓生產商和進口商直接掛上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現在,網際網路讓買賣雙方勾勾搭搭變的零成本都行。搜尋引擎,外貿平臺操作簡單友好。比如阿里巴巴國際版,簡直就是磨刀霍霍殺價的血腥場。

中國工業發展也快,私營工廠一茬又一茬。接到客戶拋來的眉眼,不甩掉外貿公司這種扒皮的中間商留著當祖宗敬?

廣交會平臺也大不如前,現在擺攤的工廠比外貿公司多的多。很多老牌外貿公司都淪落到賣個高價攤位掙點小黑錢了。很多客戶進門就問是不是工廠,一聽不是工廠扭頭就走,一點面子都不給,任你在風中凌亂。

以後傳統外貿公司還會更差,要麼自己有工廠,要麼自己有受保護的智慧財產權,授權工廠代工。只靠信息不對稱去做外貿,路子會越走越窄。

看看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就知道了。

跨境衛士瀏覽器說:

01、原來的業務模式開始慢慢失效了之前外貿好做的時候,開發到大客戶,有幾個顧客或許就能做上好幾年,許多 做外貿的就是這麼做起來的。並且,許多 外貿企業其實不用許多 顧客,好的顧客有幾個就夠,多了也對接不了。所以,許多 在外貿推廣上的在潛意識中就是拼概率,掏錢參展,四處碰運氣,撞上一二個大客戶。世界經濟環境環境的變幻,東南亞逐漸成長起來了,國內的低成本的紅利期逐漸消失。國內遍地都是的同行工廠,一個展會一半是中國廠商……在這樣的環境下,想再「撞」一個大客戶,機會很渺茫。之前在外貿行業的人錢好賺,訂單容易接,提成高,員工穩定,許多 優秀人才願意幹外貿工作。而現在接不到單子,企業想留優秀人才也留不住。整個行業處於失血狀態。外貿怎麼會不難呢?

02、市場格局的變化除了大環境,還有小環境。那些大的外貿平臺,尤其是這些處於壟斷地位的外貿平臺。他們的壟斷到什麼程度,在你招聘的時候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公司都有哪些平臺?」未出校門的學生,認為做外貿就是用平臺,平臺成了外貿的代名詞,這就是壟斷。平臺內的惡性競爭把供應商牢牢禁錮在在這裡,吃不飽也餓不死,意志被不斷消磨,面黃肌瘦、步履蹣跚、搖搖欲墜,試問,中國外貿企業身處這種環境,外貿如何能不難?碰運氣式的習慣外貿思維,天花板式的外貿平臺,訂單和利潤流失、企業經營慘澹、忙碌辛苦而不賺錢、人才流失、勞資糾紛等各種連鎖問題,呈現出來的就是外貿的各種難。大小環境同時包圍下的外貿企業,外貿競爭壓力到底要怎麼做?

03、在新的形勢下,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業務開發渠道呢?原來的開發模式,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果還是用老的方式,在自身技能沒有提升的狀態下,在預算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是很難開發到新客戶的。外貿製造型企業的外貿網絡推廣開始之前應該從以下個方面去思考問題:1、我們打算開發哪些市場?2、我們的目標市場買家在通過什麼網際網路渠道在找我們?3、我們的目標市場買家在通過什麼語言在找我們?4、我們的目標市場買家在通過什麼設備在找我們?5、我們的同行在做什麼網際網路渠道的推廣?6、我們在B2B平臺上有什麼優勢?7、我們應該怎麼做推廣?

不知落月說:

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人了,本人是十年老外貿,在外貿公司和外貿工廠都做過,之所以現在外貿難做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近年來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勞動力成本翻倍增加,但是產品售價的增長速度很慢,有些產品甚至還在降價,這就導致產品毛利潤不斷減少,很多公司只是維持生存而已。
  2. 人民幣匯率從7.1升值到現在的6.45, 中間的差額實際上就是外貿出口企業的利潤損失,畢竟所有美金都要換回人民幣才能在國內流通,所以匯率升值會造成外貿企業的利潤淨損失。
  3. 最近幾年深圳沿海地區房價飆升,隨之而來的是工廠用房的租金飆升,以深圳為例,在關外光明這些地方,以前工廠租金是十幾元一平,現在已經到了四十幾元,並且黑心房東的公攤比例非常高,有些廠房的公攤比例竟然高達40%,甚至更多,實際上按照淨面積算,差不多80-90元一平米的租金。
  4. 外貿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有些外貿企業為了獲取市場份額,不斷地發動價格戰,甚至給國外客戶放帳期,有些甚至是雙管齊下。比如,深圳寶安一家外貿照明企業,不僅產品價格超低,還給國外客戶3-6個月的帳期,最後是便宜了客戶坑狠了同行,最後自己還有可能雞飛蛋打。
  5. 一大堆推廣平臺的吸血,比如阿里國際站之類的,這些平臺讓供應商在平臺上面進行廝殺,最後平臺獲益,供應商之間是零和遊戲。市場上還有一大堆騙子公司,這些公司專門給外貿企業下套,比如X選,XX狼之類的,引誘外貿企業購買他們的服務,實際上根本沒用。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短視頻的爆發,現在很多騙子也開始與時俱進了,引誘外貿企業進行海外短視頻推廣,這也是個大坑。

總而言之,外貿企業是內憂外患,所以越來越難做。但是大浪淘沙,相信那些產品質量好服務優的外貿企業會越來越好。

好學的Jack說:

外貿這個行業為什麼現在難做了?其實任何時候做外貿,做好外貿都不遲,如果你準備好了!

看到這個話題,我腦海裡瞬間想起了這兩個問題:2021外貿還好做麼?2021做海外營銷還有用麼?

其實外貿分為2種:B2B, B2C這兩種。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也是我們說的傳統批發業務,類似國內的1688;B2C就是(business to customer)也就是我們說的跨境電商,類似國內的淘寶。

外貿也不止是外貿業務員,也有外貿運營推廣這個崗位的。我看到很多回復都是關於外貿業務的,大部分是關於B2B業務的,大家說的都很對。

我最開始做B2B業務的,後面做B2B推廣了,後面做了B2C推廣,現在還是做推廣,不過2B 2C都開始貫通了。

因為做業務現在想掙錢很難了,起碼比之前難很多,我之前在一家LED顯示屏上市公司做業務,公司一年做了幾個億,top sales W一年做了5800萬人民幣,提成不到100萬,還是16年的時候。

那時候深圳關外房價3萬左右,她沒在深圳買房,在江西老家買了房子。她現在在深圳也沒買房子,5800萬人民幣業績是很多中型公司一年的銷售額了,利潤得有1000多萬了,畢竟還有出口退稅那十幾個點呢。

但是在我們公司收入不到100萬,你想想你什麼時候做業務能做到5800萬人民幣一年?

說下那時候我們公司提成制度,提成是梯度提成,最高點有2.5%, 就是賣100萬拿2.5萬提成,這個是我們做日本市場的業務Y做得,他那年做了700多萬,接近800萬塊錢的業績,拿了30萬提成吧。

同是做亞太市場的S,做了2000萬業績,提成是0.5%,才拿了10萬塊錢提成。2000萬業績是很多小公司一年的銷售額了,利潤都有幾百萬了, 但是在我們公司只能拿10萬塊錢提成,加上他的底薪,那時候有8K一個月,一年也就20萬左右收入,我說的是沒走私單情況哈。

這些都算是我們公司業務精英了,畢竟進入千萬俱樂部的業務都是大佬級別的了。

但是他們一年也只能拿幾十萬,你覺得如果是你呢?可能拿個4-5000塊錢的基本工資,每個月好的話有幾千塊錢提成,不好的話只能保底工資,一年收入10萬不到,在深圳你怎麼生根?如果你想結婚,你都沒什麼存款,怎麼結婚呢?

然後我們之前公司老業務很多,18年12周年年會的時候,在公司呆了12年的老員工還有10個吧,在公司呆了8年以上的有2-30個。

我們這個行業大公司管理層不接受空降,也就是你在同行一年做了3-4000萬人民幣業績的,來我們公司做區域總監,也不行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公司有好幾個一年做3-4000萬人民幣業績的,在這個LED顯示屏行業也做了好幾年的,憑什麼你一過來就當總監?

下面的業務同事不服氣啊,所以導致30歲左右的業務精英上升的瓶頸。在這個行業當不上區域總監,就是個比較厲害的業務,拿不到團隊提成,自己業績再厲害也只是個業務啊。

然後有些同事就出去單幹了,還蠻多的,我們之前公司出去單幹的很多,可以說創業基因很強大。比如說做售後技術的,出去單幹;比如說做供應鏈的出去單幹;做業務出去單幹的肯定更多了,這個就不用說了。

但是你出去幹也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很多業務之前業績厲害是因為資歷老,在公司時間長。

我們LED顯示屏這個行業10年到14年都是爆發期,那時候你做這個行業,就是風口上的豬,我們很多業務大學畢業就來了我們公司的。

所以他們業績都蠻不錯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能力很強,有些能力並不強的,這個時候他們不敢出去單幹的。

因為他們自己開發不了客戶,搞定不了供應商,之前的大客戶是和我們公司這個大平臺合作的,不是和那個業務員合作的。

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公司支持放款,最多1000萬;支持海外分公司,海外有庫存,有售後工程師,可以直接上門給客戶解決售後問題;支持客戶私模定製,一套模具就是100萬。你自己出去單幹,你覺得你可以解決大客戶的這些問題麼?

既然解決不了,客戶為什麼會和你合作呢?是吧,所以很多業務還是忍住了。儘管公司提成越來越少,福利制度越來越差,但還是不肯走,也不敢走,大家做這個行業這麼多年了,再出去換行業從零開始,風險很大,承受不住這個風險。

B2B外貿幾個月不出單很正常的,有的做了1-2年也沒怎麼出單,這時候很多人選擇放棄,也有的人選擇堅持。放棄的有的重新開始有了更好的開始,堅持的也有的還是沒什麼結果,人生有的時候機遇和運氣比較重要。

B2B的訂單貨值大,周期比較長,這個周期指的有:

一,產品生產周期長,比如說機械重工產品,從開模到打樣就要1-2個月了;
二,商務談判周期長,要和客戶反覆確認客戶的需求,視頻會議,面對面談判,展會現場談判等等;
三,運輸時間長,走海運要1-2個月才能到目的港,到了目的港還要轉運才能到目的地。
四,最後的最後就是開發客戶周期長,因為訂單金額大,客戶必須貨比三家才能找到最合適的供應商,換做我們是採購,我們也會貨比三家的,將心比心嘛。

再說說我自己吧,我最開始做外貿也不順暢,很多東西不會,大學學的那麼多東西,就英語能用上,其他的都是來了深圳做外貿從0開始,那段從0開始學習的過程很痛苦,我現在還記得。

那個時候學習效率很低,很多方法技巧都不知道,只能拼時間,經常熬夜加班什麼的,但是也沒有辦法,還好那個時候年輕,身體扛得住,換做現在真的扛不住了。

後來買了很多外貿課程,比如說米課,幫課,一對一諮詢,門徒俱樂部,BEN的BEC等,坦白講學習這些資料,我確實提高了很多銷售技巧,比如說怎麼給客戶報價,怎麼和客戶談判,怎麼寫打開率更高的開發信等。

這些課程更多的是啟發了我的思維,我看到業務可以透過現象看到裡面本質的東西。慢慢地我的信心開始增強了,你還別說信心增強之後,訂單就慢慢來了,談客戶談的也很順暢,17年那年的清明節,我一天出了三個小訂單,也是我一天內出單次數最多的那次了。那次記憶很深刻,畢竟是第一次同一天出3個訂單。

17年6月份,業務做得開始順風順水的時候,老闆開會說要降低底薪,從4000降到2500,提成點也從利潤的20%降到1%,我和另外兩個同事去和老闆談,老闆不同意,我就決定離職了。

六月份離職之後,就去了LED顯示屏這家,我那時候客戶背景調查什麼的做的很好,也知道一些SEO的基本方法。最開始那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打理的好,所以我得詢盤比較多,在公司業績做得比較好,我去面試的時候,LED顯示屏那家想讓我去市場部,我給拒絕了當時。

這家就是我說的很多千萬銷售精英的那家公司,當時分了國家,我負責美國。當時美國市場很不好做,一個是同行做的比我們好,二是那個5800萬銷售額的銷冠,霸佔了美國市場,很多產品和客戶不能做,因為要保護大客戶,所以我們之前做些小客戶。

美國時差也大,經常半夜熬夜來公司給客戶打電話,堅持了3個月,還是沒有突破,就決定轉崗了,轉崗做市場推廣了。

做業務的時候底薪5k, 現在做運營主管10k+績效+提成,我這邊推廣過來的詢盤成交了,我是有提成的。11月份上線的網站現在已經有70多個詢盤了,現在成單了30萬人民幣吧,我還是蠻適合做推廣的。

更新下,網站上線4個月,已經有120多個詢盤了,已經成交了100多萬人民幣。我是20年3月底離職的,現在那個網站出單多少,我就不太清楚了。

因為推廣是和事情打交道,比如說谷歌的算法,他要高質量的內容,我寫好高質量內容,自然就有客戶過來,客戶覺得內容很不錯,就會發詢盤給我,我給業務跟進。其他事情不用我負責,業務出單了,和我說下就可以了,月底財務給我結算提成。

悟空問答也是一樣,我的內容解決大家問題,給大家啟發了,大家自然就會點讚評論。如果你做業務,你能力很強,公司實力不允許,那也沒辦法的。

公司價格不支持,公司不能放款,公司沒有海外公司,不然你出國拜訪客戶,你很無奈的也。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我不想過這種不受我控制的生活,所以果斷轉崗海外推廣。

我覺得轉崗後整個人輕鬆多了,不用經常加班熬夜,朋友說我轉崗後臉色都好多了,之前一直是憋著一股氣,現在周末也不用擔心客戶客戶WhatsApp消息。

我現在周末就是看書看課程學習,然後寫寫外貿和跨境電商相關的文章發到公眾號,公眾號主要寫外貿相關的話題,如果你對外貿感興趣可以關注下: 好學的jack。

公眾號內容很乾,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是4-5000字,一般寫5-7個小時,所以我一個星期只能更新一篇文章,為了確保質量。

我還自己搞了個讀者群,那裡面專門交流外貿和跨境電商,裡面很多學習資料,我這幾年花6萬多塊錢的外貿和跨境資料基本都整理放那裡了。

大家有外貿營銷問題諮詢我,主要在珠三角,周末偶爾也會搞線下沙龍,一起交流做外貿的方法技巧,以及自己走過的坑,等等。

If you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discuss more foreign trade, I'm waiting for you in Shenzhen.

當然了我也會來悟空問答回答問題,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分享,看到合適的話題我就忍不住來碼字分享,一不小心就2-3000字了。知乎很多話題我也是排名比較靠前了,畢竟我寫的都是自己的真實經歷,沒有杜撰胡扯的。

轉到市場部之後,就開始系統學習谷歌SEO,谷歌競價Google adwords,還有社交媒體SNS,聯繫網紅,負責獨立站引流這些了,到現在做推廣做了兩年多了,已經對推廣有了新的了解。

學習運營課程也花了我3萬多塊錢,所以在外貿運營這條路上,我還算是走的比較快,去年11月份參加了清邁SEO大會,和國外做谷歌SEO的大佬交流了下,進度還不錯,視野也得到了開闊。

今年這次疫情,現在傳播到國外了,傳統外貿可能不太好做了,但是做外貿推廣還是很好前途的,越來越多公司準備自己搞獨立站了。因為阿里巴巴這些第三方平臺,終究是別人地盤,你過去了不好發揮,很多政策說變就變的。

而且現在很多公司沒有專門的營銷部門,或者說是市場部,很多公司業績增長靠展會,B2B平臺,或者業務員地推,都是主動去找客戶的,沒有一個是讓客戶主動找上門的。

比如說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很多公司網站沒有詢盤,或者其他B2B平臺詢盤效果不好,就會找我諮詢了解怎麼提高公司的詢盤,這樣子就是讓客戶主動找到我的過程。

在學校谷歌SEO的過程中,我做了很多思維導圖,一方面是自己總結歸納,提升自己的總結歸納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到其他人,因為我走過的路可能是別人正在走或者即將要走的路。畢竟一個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遠(a man may go faster, but a team goes further)。

我是Jack一個做過B2B業務,也做過海外推廣的外貿人,做了五年外貿,2年業務,3年推廣在深圳。如果你也在深圳,也做外貿,我們不妨交個朋友,周末可以線下面基在星巴克拉上3-5個外貿小夥伴聊一聊,畢竟來了就是深圳人。

if you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and discuss more foreign trade, I'm waiting for you in Shenzhen.

外貿Andy說:

我從07年吧,準確來說是08年開始做外貿。07年10月份來的上海,年底找的外貿工作。現在算來,也有10多年了。依我看來,外貿什麼時候都不好做,就算10年以前,阿里國際站競爭還不是那麼大的時候,外貿也是不太好做。只不過比現在的大環境好一點,那個時候出單也不容易。

  1. 國際大環境不好,導致外貿疲軟

自從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後,外貿市場好像就沒有好過。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購買力萎靡不振,拉美,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購買力本就不強,更何況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中國的外貿市場。

2.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力逐年上升,搶走了中國部分外貿市場。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國家的生產力的上升,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年喪失。像印度,孟加拉國,泰國,緬甸,菲律賓 等國家 這些國家的人口紅利正在逐年顯現。很多國外的大公司都在這些國家開設工廠,人工便宜,製造技術也不比中國差。這些新興的國際代工廠搶走了很多本該屬於中國的生意。

3 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導致企業成本增加。

很懷念剛做外貿的那個時候的匯率,7點多,而且還穩定。給客戶報過價格之後,很不會擔心匯率變化的問題。不像現在,匯率大跳水,忽高忽低。今天給客戶報的價格,再過兩天一看匯率,價格不能用了。價格高,勢必會增加進口客戶的成本。從而導致客戶減少訂單,或者直接取消訂單。還有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也使外貿市場越來越難做了。

4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中國外貿市場夾縫中生存

至從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之後,中美貿易戰就沒有停過。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使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打折扣。同時,美國的那些小弟也不幹示弱,印度,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 等國家也分別對中國的某些產品限制進口,更使中國外貿雪上加霜。

5 中國廠家的內耗,價格戰導致市場競爭太激烈,偷工減料,導致客戶流失。

作為世界代工廠的中國,可以說各行各業的工廠都不計其數,各行各業的競爭都非常大。有競爭,必然就會有價格戰。有些工廠為了接單,甚至虧本都在做。這種情形就導致價格越來越低,產品質量越來越差。做到最後,客戶越來越少,被淘汰的越來越多。

總而言之,外貿不好做。但是,作為拉動國家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國家這些年也做了很多振興外貿市場的措施,比如 提高產品退稅率,減少外貿企業稅費,加快退稅流程 等等。可見,國家對外貿還是很重視的。作為外貿人,我們只有努力工作,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了。

不執著財經說:

受到全球經濟下行,各國貿易摩擦不斷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感嘆,近年來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像十年前客戶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現在好時光過去了。不僅是做外貿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客戶越來越少,而且外貿企業的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也是外貿企業感到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那麼,現在外貿生意究竟難做在哪裡呢?第一,全球經濟大形勢不好,而且貿易摩擦在不斷。同時,現在國內做外貿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同質化重複競爭激烈。從前是1:2的競爭到現在是1:20的競爭。所以,想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在外貿生意上越做越大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匯率不穩定。對於做外貿業務的人來說,最希望看到的並不是人民幣和美元的大幅升值或貶值,而是希望匯率的穩定。如果匯率在短期內波動太大,再加上沒有相應的匯率對衝機制,那麼,只要匯率一波動,就可能造成幾十萬的損失。

第三,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全球貿易摩擦出現升溫,不僅是雙邊貿易量出現下滑,一些國家上調進口商品的關稅,這也使得我國外貿企業商品出口受限。同時,目前中國外貿企業又處於轉型期:一方面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憑藉勞動力、土地成本優勢,推動中低商製造業的發展,對我國傳統製造業造成衝擊。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中高端製造業回流,使得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競爭更激烈,外貿更難做。對於中國外貿企業來說,向下低端產品競爭力不強,向上又沒有高端產品,此外還要受到國內同行的激烈競爭,所以,微利時代的到來在所難免。

第四,產品成本不斷上漲擠壓,利潤卻越來越薄,外貿企業目前基本處於微利狀態。就拿上海和深圳的外貿企業來說,近年來職工的工資不斷上漲,場地租金年年在加,物流成本也在同步上升,而外貿企業由於競爭激烈,上調價格的可能性並不大,這就導致感覺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第五,來自於政府方面的因素:一來是出口退稅沒有以前給力,不如過去。這也給外貿行業帶來極大的壓力。另外,今年環保稅開始實行,工廠成本又要增加,可是出口價格又提不上去,因為有越南、柬埔寨等國的低價競爭。而且政府加大了對環保的治理,安全檢查等行業準入門檻提高,小企業不夠準入要求。

第六,現在很多外商到中國來採購商品,首先就去看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價格,這也導致商品的價格也越來越透明化。對於現在做外貿的人來說,商品售價漲不上去。因為,只要你一漲上去,外貿訂單馬上就給別人做了。所以,中國很多做外貿的人就會感覺到,過去利用商品信息不對稱賺一筆錢的好時光已經過去,外貿人當然會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事實上,不僅是外貿人感到外貿難做,其實是在整個生意圈裡,大家都覺得今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要想通過做外貿賺大錢那只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外貿人的紅利早已逝去。在種種不利因素之下,中國外貿人只能在困境中前行,黎明何時到來,現在還很難預測出來。

若瀾安禾說:

中國做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製造業大國,行業齊全,大到汽車器械,小到打火機針線,沒有中國工廠不做的,而且中國工人勤勞能幹,加班加點不在話下,不像有些國家的工人動不動撂挑子鬧罷工,找工會鬧事。

本來有這樣的條件中國的外貿應該是很好做的,但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感覺難做了,我覺得最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是大部分中國的企業喜歡單打獨鬥,喜歡跟同行低價競爭,把市場做爛了,便宜了老外。我從事外貿這麼多年,經常遇到客戶拿著別的工廠的報價來壓價,當然了客戶也會拿著我們的價格去壓其他公司的價,基本上如果客戶能找三五家同類產品的供應商 價格絕對能拿到他滿意的。

第二,抄襲成風,看到哪個產品好賣,很多公司就一股腦跟風上,特別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前期投入資金不高的產品,幾個月後就泛濫了,只能互相鬥價格,利潤越做越低,錢越來越難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857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