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甄嬛傳》皇上去皇后宮中用膳,為什麼皇上想多喝碗湯都不行,最後氣得拂袖而去?

九垚說職場說: 皇上的一個動作,將他心裡對皇后的厭惡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嘴裡說著「朕去瞅瞅華妃」,轉身時隨手一丟…

九垚說職場說:

皇上的一個動作,將他心裡對皇后的厭惡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嘴裡說著「朕去瞅瞅華妃」,轉身時隨手一丟,把手帕扔到了地上。

這個厭惡的微表情,陳建斌演繹得很經典!

《甄嬛傳》開篇伊始,其實就埋下了很多伏筆。皇上和皇后遠不是表現出來的這般恩愛,琴瑟和鳴,而不讓皇上喝湯的橋段就出現在《甄嬛傳》的第一集。

皇上想再喝一碗鴨子湯,皇后阻攔,這本是夫妻之間再平常不過的日常,但皇上偏偏就怒了。

玄機和伏筆都在皇上和皇后的對話中。所以說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何把話說到對方的心窩裡?這真是溝通的大學問。

這裡先說下背景。皇上已經10幾天沒有到皇后宮裡吃飯了,大臣張廷玉向皇上告發年羹堯專橫跋扈,所以皇上心裡對去華妃宮裡吃飯是有些牴觸的,便來到皇后處用膳。

皇上誇皇后飯做得好,又說宜修貴為皇后,做飯這種小事就讓下人做,省得自己辛苦。其實這是皇上和皇后客氣,屬於沒話找話,禮節性質的讚美和表示關心。

皇后順杆答話:「臣妾雖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為人妻,侍奉夫君,怎麼會覺得累呢?」

這時看皇上的表情,本來喝湯的時候眉頭是舒展的,聽到這個話,將碗放下時,眉頭已經緊鎖了。皇上心裡已經開始不痛快。

皇上心想:誇你兩句,心裡就沒數了,你是妻子嗎?別鬧了,皇后只是你的身份而已,妻子這個名分永遠屬於純元皇后的好不好?

於是皇上岔開話題,說:「這湯燉的入味。」然後讓剪秋再盛一碗。這其實是給皇后下臺階。

而皇后顯然沒有意識到皇上已經不滿意了,她伸手阻止剪秋盛湯:「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皇上再吃第三碗,這道菜十天半月就不能上桌了。」

皇上接著說:「幸虧皇后提醒。」

「食不過三」,這個宮中的規矩是真實存在的,「吃菜不許過三匙」是清朝開始的傳統,說白了,就是皇帝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是絕對不能讓外人知道,不能讓人掌握皇上膳食的規律,這主要是防止有人謀害皇上。

話說到這兒,本來挺好,皇后溫婉賢淑,皇上從善如流。可能是這頓飯氛圍太好了吧,皇后接著說的話就很有敲打人的意味了。皇后說:「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

皇上說:「飲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說這個吧?」

皇后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趕緊給皇上夾菜來彌補,而且夾的恰恰是自己剛吃過的茄子。她說:「皇上喜歡這道菜,再嘗些吧。」這個時候,皇后怎麼不提「食不過三」了?

皇上臉拉的好長,眼皮都沒抬:「食不言,寢不語」。皇上這話說得很重了,這是指責皇后失禮了。

「食不言,寢不語」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表面意思是嘴裡吃東西時不要說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就按時睡覺,不要弄出聲音吵到別人。這是孔子舉止言談時的某些規矩或者習慣,行不逾禮,其實就是日常行為必須依照禮的原則。

皇上說的這句話其實影射的是皇后關於自詡「妻子」的話。

在皇上的心目中,只有宜修的姐姐純元皇后才是妻子,其他女人都是妾侍,無論華妃、甄嬛,還是皇后,這在後面的劇情第66集裡,皇上看上了甄嬛妹妹玉嬈的時候,他親口說,甄嬛是最重要的人。

但不是妻子,妻子只有一個。

皇后說得「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再結合上面說的關於「妻子」的話,皇上就認為這是影射純元皇后了,而純元皇后是皇上心中的「白月光和硃砂痣」,他不許任何人褻瀆,所以皇上怒了。

皇上生氣是皇后僭越了。

皇后這是嘴欠嗎?從後來的劇情得知,皇后是一個深謀遠慮,老謀深算的宮鬥高手,她哪裡會平白無故說這個話,還惹皇上不高興?

皇后是故意的!皇后先是鬥華妃,後來是甄嬛,其實她心中最痛恨的就是搶去她正妻身份的姐姐純元皇后。

所以,皇后既是試探,也是提醒皇上,姐姐已經死了這麼多年,你還一直念念不忘,老公啊,你太偏心眼了。

而皇上呢,沒有點破這一層,這兩口子之間啊,也是勾心鬥角,潛流暗湧。所以皇上刺激皇后說:「朕去瞅瞅華妃。」然後把手帕扔在地上。這是告訴皇后,老實點,你和華妃是一個級別的,其實都是側福晉,別沒事老和你姐姐比。

皇后啊,不好好聊天,成功的用一碗鴨湯把自己從皇后降到了側福晉!

月半小二說:

這一「老鴨湯」的場戲當真是大咖飆戲,華妃失落夾不起菜花兒、皇后失落茄子無力倒下、皇上沒喝夠老鴨湯佛手離去。

皇上氣的並不是皇后阻攔再飲老鴨湯,而是生氣皇后話外音,讓皇上不要過分寵愛華妃。

一碗老鴨湯博得皇帝龍顏大悅

此時的皇帝心情:開心~喝湯的皇帝心情美麗(✪ω✪)

皇上許久不去皇后宮中,這一日難得去一次景仁宮,皇后喜不自勝,親自下廚精心烹製了一桌美味佳餚,其中一道老鴨湯燉得十分入味,讓皇帝連飲三碗。

皇上:「嗯~皇后的手藝又精進了」。

皇后:「哈~皇上喜歡就好」。

皇上:「哎~如今你貴為皇后,後廚的事就讓下人去做吧,省得辛苦」。

皇后:「臣妾雖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為人妻,侍奉夫君怎麼會覺得累呢」?(皇后嘚啵嘚的時候,皇上噸~噸~噸~幹了手裡的一碗湯)

皇上:「這湯燉的入味兒,(說罷,將碗遞給剪秋,示意再來一碗),剪秋」

聽聞皇上要再飲一碗,皇后卻伸手示意阻攔剪秋再添湯。

皇后勸諫皇上「食不過三」,皇上欣然接受

此時的皇帝心情:不爽,尚可o(╥﹏╥)o

皇后:「皇上,老祖宗的規矩,事不過三。這道鴨子湯雖然好,可已經是第三碗了,若再動筷,恐怕這菜,十天半個月也上不了桌了」。

皇上聽聞皇后的勸諫,欣然接受:「幸虧皇后提醒」。

皇后得寸進尺,自作聰明開始話裡有話,玄外有音

此時的皇帝心情:怒氣值飆升!!!∑(゚Д゚ノ)

皇后:「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

皇上秒懂皇后的畫外音:「飲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說這個吧」。(皇后聞言,臉都長了,空氣變得突然靜止、尷尬)

皇后尷尬道:「皇上聖明」。

皇后趕忙轉移話題夾起一道茄子:「皇上喜歡這道菜,再嘗些吧」。

皇帝反懟道:「食不言,寢不語」。(敢教我規矩,我也教教你吃飯的規矩)話畢,皇上拿起手帕,儼然是不打算吃了。

皇后急了,趕忙討好地說:「今日沏的茶極好,皇上嘗嘗」?

皇上起身道:「不了,朕去瞅瞅華妃」。

皇上走了,茄子也無力倒了下去,劇情加身的茄子

皇上佛手而去,皇后後悔口不擇言,盤中「茄子」演得真到位

因為皇后自作聰明的勸諫,皇上興趣全無,佛手而去,皇后來不及挽回,呆呆地望著皇上離去的背影。

此時導演給了桌上茄子一個食物近景:皇上用過的餐具中,那枚茄子從立著的狀態,無力倒了下去,映射此時皇后的失落心情。

清朝「事不過三」的祖宗規矩是真

溥儀曾將清朝皇帝的飲食規矩總結為:「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無論佳餚如何美味,皇帝都不能連食用三口,叫作「吃菜不許過三匙」。是擔心別有用心的人知道皇帝的愛好,有意討好之,更甚至下毒害之,所以有意將自己的飲食喜好隱瞞。

我是,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藍天圓誦讀說:

黃上對皇后的情分,只是敬重而已,因為皇后是太后親戚和純元皇后的妹妹,並沒啥感情。

皇上對華妃的確是偏愛過頭,冷落了皇后。但是皇上就是喜歡不起來皇后,去陪伴皇后也只是出於規矩,並非是皇上自己願意去的。皇后經常妒忌不滿華妃。

皇上去皇后那兒,皇上喝鴨子湯時,皇后不說話時本來氣氛和諧,要喝第三碗時,卻被皇后攔住了。皇后帶著醋意說道:「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這道鴨子湯雖好喝,但卻依舊是第三碗」,黃帝欣然接受,就沒喝。

皇后攔住了皇上,是為了皇上的健康,原本並沒有生氣。

可是皇后宜修又說:「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皇上馬上反應道:「飲食如此,人也如此,你是想說這個吧」,然後皇上就因為宜修的話惱了,氣的拂袖而去,離開了。

薇薇polly愛紅樓說:

生活在後宮那種波詭雲譎的地方,誰真的動了情,後果就是真心會被踐踏。要麼就是不堪忍受,最後香消玉殞;要麼扔掉真心,變成一個心狠、腹黑的深宮婦人。

這就是每一個後宮女子,殘忍的人生之路,沒有人逃得出,更沒有人能躲得過。

皇后亦不過如此。

別看表面上,她母儀天下,仿佛就是最尊貴的女人。

可實際上呢?

同樣是皇帝為平衡各種利益,選出的一顆閃耀的棋子罷了。

皇帝要的先是江山社稷;然後是解語花,至於與他平起平坐的妻子,皇帝從未打算給皇后那個地位……

一.後宮中的平衡

沒有任何人比皇帝更注重後宮中的平衡,因為那直接關係到他的江山社稷。

倘或後宮不穩,將直接會影響到朝堂動蕩。

皇帝在成為皇帝之前,是平凡皇子的時候,他未必會注意皇后的身份。

可當他成為九五之尊之後,皇后的身份就會成為他心中的一顆刺。

皇后是什麼人?

《甄嬛傳》中的皇后,出自皇太后的母族,這足以意味,著皇太后與皇后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這兩位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一定會緊密地聯繫,延續自己母族的榮耀!

可這正是皇帝最怕看到的事情。

皇帝要以孝治天下,所以必須要以天下供養皇太后。

而皇后是後宮之尊,有治理後宮的資格。

這兩個女人本應是相互制約的關係,可由於親情,這種制約形同虛設。

那麼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後宮幹政!

皇帝必須要避免這件事情的發生,所以另一個女人入局平衡後宮,在所難免。

帝後之間天然的矛盾早已生成,當經過一定條件的發酵之後,這種矛盾就會迸發出來。

鴨子湯,不過就是一個表面現象罷了。

皇后為什麼要做這碗鴨子湯?

因為她明白,當天皇帝一定會來她的宮中。

而皇后為什麼能如此篤定?

因為選秀馬上就要進行,皇帝不可能繞過皇后這位後宮之尊,有一些事情一定要與皇后商量。

而在皇帝來皇后宮中之前,太后就已經把一根刺深深的扎在皇帝的喉嚨中了……

為了選秀一事,太后曾經有皇帝做了一次深談。太后把選秀一事,拔高到子嗣、孝道的高度,讓皇帝不得不答應。

皇太后又有著這樣的言論:

華妃能幹、漂亮,但是選了新人總比一枝獨秀的好。還有皇后,再怎麼說都是中宮啊!

①別看皇帝是皇太后的親生兒子,皇族是一個最不講親情的地方。

就算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皇帝也不會允許皇太后把手插入到自己的後宮之中

此時皇太后的話中已經能看到對華妃的成見,太后的這一份成見從何而來,皇帝一定能從中讀出是皇后在抱怨。

②因為皇太后在提到華妃之後,馬上就把話題轉移到皇后身上。

一句皇后,再怎麼說都是中宮啊!

這句話讓皇帝會怎麼想?

他已經給了皇后尊榮、位分,怎麼這個女人還不滿足嗎?

千萬不要試圖同皇帝講夫妻之情,皇帝全都唯我獨尊,不會允許任何人與他平起平坐,就是皇后也絕不可以!

皇帝對皇后的不滿在那一刻已經種下,他來皇后宮中與皇后商量選秀一事,更多的是因為他要給皇后面子,不能引起後宮猜忌。

不然的話,皇帝完全可以不來。

而皇后猜人心思的本領還沒有到家,她猜到了皇帝一定會來,卻沒有猜到他為什麼來。

皇后為了一碗鴨子湯,精心準備親自下廚。可是她不曾料到,其實皇帝並不在乎這些。

皇帝來皇后宮中用膳,就是給皇后面子,走一個程序的過場。

如果這個時候皇后給了皇帝溫暖和寧靜,不多言不多語,皇帝也會給皇后十分的面子,比如留宿在皇后宮中。

可惜,皇后在乎的是夫妻之情,而皇帝呢?只想給皇后君臣之義。

於是,哪能沒有矛盾!

皇帝很喜歡喝這鴨子湯,連喝兩碗之後,還準備要第三碗。

這時候皇后更多地,是想起的是自己皇后的職責。作為一個皇后,作為皇帝的妻子,她必須時刻提醒皇帝遵守祖制。

而宮廷的祖制是:

時不過三,任何食物不可以去吃第三口,否則的話,很長時間,這個食物就不能再上皇帝的膳桌了。

而皇帝呢?

作為統治者,他絕不可以不守祖制;但是作為帝王,他可以甩臉色給皇后。

而皇后似乎沒有捕捉到皇帝不悅的表情,反而繼續說:

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

而這已經徹底激怒了,想要在後宮中放鬆的皇帝。對於皇后,他必須給面子不能直接發怒。可他可以用腳做出自己的選擇,他選擇去了華妃宮中留宿……

一切都只是華妃得寵那麼簡單嗎?

後宮的生活,絕不會有那麼簡單

這本就是皇帝的布局……

二.後宮中的布局

誰也不會比皇帝,更在乎後宮中的布局,因為那實實在在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

後宮中嬪妃眾多,很多嬪妃矛盾是由皇帝直接製造出來的。

比如敬嬪,就是為了制衡華妃,才能在後宮有一席生存之地。

皇帝為平衡,不會允許皇后同皇太后在後宮一家獨大。

所以他布局,會人為的製造出矛盾,扶持某位嬪妃與皇后抗衡。

在那個時間段裡,華妃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當時華妃的哥哥手握重兵,在華妃的哥哥領兵打仗,戰事未平的日子中,皇帝必須穩住這對兄妹。

給華妃地位、同時給她恩寵,是皇帝可以一毛不拔,就能穩住這對兄妹的最佳方式。

其實那碗鴨子湯不過就是皇帝的一個藉口,他不想聽皇后的說教,大可直接講出來,其實在皇帝說完食不言、寢不語這句話後,皇后已經可以看出皇帝對她不滿,她的說教已經停止。

可皇帝,還是選擇離開了皇后宮中。

如果皇帝想給皇后幾分顏面,他完全可以不必這麼做得這麼絕,皇帝可以回自己的寢宮,也可以去其他嬪妃處。

可皇帝呢?

皇帝偏當著皇后的面,就直接說出要去華妃宮中。

這只能說明,一切都是計劃好的。

在選秀前,皇帝已經按程序來到皇后宮中,這時無論是選秀的程序,還是皇后的尊嚴都已經保住。

那麼接下來皇帝要做的,就是用女人的嫉妒心,毫無成本地,來完成他對後宮的布局。

皇帝已經在皇后宮中用膳,那麼之後留宿皇后宮中理所當然。

可皇帝偏偏來了華妃宮中,這對華妃來說意味著什麼?

足以意味著聖寵呀!

這份榮耀,能讓華妃這個小女人,可以驕傲地炫耀一陣。

但是她不明白,另一場漩渦正等著她呢。

其實皇太后力主選秀為了什麼?

為皇帝子嗣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皇太后怕華妃上位,威脅到皇后的地位。

所以皇太后讓新人入宮,這樣後宮就會有了一個全新的布局。

皇后已經是後宮之尊,毫無去爭寵的必要。

無論新選入的秀女誰得寵,勢必分的都是華妃的恩寵。

這樣皇后直接就躺贏。

而皇帝呢?

就是要扶持華妃去抗衡皇后,所以他力主選秀事宜由華妃去操辦;更是在選秀之前給皇后沒臉,給了華妃一個大大的驚喜。

皇后與華妃的拉鋸戰,苦了後宮的嬪妃。可卻實實在在,是皇帝布局的一部分。

犧牲一些不得寵的嬪妃,皇帝根本不在乎。他要的是後宮平衡,江山穩定。

當皇帝需要華妃這個棋子時,就給華妃支撐、給她恩寵去對抗皇后;

當皇帝不需要華妃這顆棋子時,就可以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嬪妃去布另一場局,讓華妃消失在這後宮之中。

然後呢?再抬舉甄嬛……後宮的鬥爭,就會這樣進行下去,永無休止。

而那些被裹挾在其中的可憐女人,她們的生命又有誰來憐惜。

滿月尋桂子說:

皇上也許從來沒有真心喜歡過宜修,如果宜修不是太后家族的人,皇上無論如何也不會封她為後。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位子甚至不能與端妃敬妃相比,皇上對端妃敬妃起碼禮敬有加。

皇后雖然也是百般討好皇上,但總不討皇上喜歡。比如她煞費苦心安排安陵容泛舟唱歌,皇上甚是高興,本來還拉著她的手說了一句「皇后費盡苦心,朕有你是朕的福氣」,可是皇后馬上就表功「臣妾見皇上終日苦悶,所以才出此下策,希望皇上能日日舒心福壽安康」,皇上哪有心思聽她嘮叨,早已拉著安陵容走了,皇后還兀自往下說。

皇后的表功嘮叨總讓她出了力不討好,你對別人好,人家心裡有數,若是你自己說出來就變了味,以心機自負的皇后在皇上面前始終沒學會,'只可意會'!

皇上在她宮中喝老鴨湯也是如此,本來費時費力親力親為為皇上燉的老鴨湯,皇上也甚是喜歡,偏偏皇上要多喝一碗,你就搬出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還要補充說,皇上已經喝了三碗了,若再動筷,這菜恐怕十天半月都上不了桌了!

搬出規矩也沒錯,皇上也接受了,還說:幸好皇后提醒。

但皇后接下來的說教,馬上讓皇上反感的恨不能把剛喝的老鴨湯都吐了,皇后說:懂節制,不偏愛,方得長久!

皇后借喝湯說事兒,就是勸皇上不可獨寵華妃!

皇上煩透了,吃個飯心情也不能舒暢,馬上黑著臉說:飲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說這個吧?

皇后見皇上面有慍色,只有輕聲說:皇上聖明!

為了緩解緊張空氣,皇后又挾起另一樣皇上愛吃的菜,讓皇上嘗嘗,皇上才不買她的帳,站起身說:食不言,寢不語。然後拿起手帕擦嘴不吃了。

你剛才不是搬出祖宗規矩嗎,那我現在說聖人說過的話,來堵你的嘴!

皇后訕訕地說,才沏好的茶,皇上嘗嘗!

皇上把擦嘴的帕子扔到地上:不用了,朕去看看華妃!拂袖而走!

皇后每次補充說明總是那麼的臭!

彩虹之南R說:

在皇家有一項規矩,同一道菜再喜歡也不能吃超過三次,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在那道菜中下毒,吃多了就會有中毒的危險。在《甄嬛傳》中,皇帝好不容易決定來皇后宮中吃一頓晚飯,皇后當然也萬分地欣喜,並親自下廚,備下了一桌子佳餚,其中就有一道菜是皇帝特別喜歡喝的鴨子湯。

可皇帝已經喝了兩碗,正準備要剪秋盛第三碗時,卻遭到了皇后的阻攔,並用老祖宗的話說食不過三,氣得皇帝拂袖而去,為什麼皇上想多喝碗湯都不行呢?

第一,皇后並不是想強調老祖宗的規矩,而是間接提醒皇帝不要獨寵華妃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皇后和皇帝吃晚飯的這一段對話:

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這道鴨子湯雖好,可已經是第三碗了。若再動筷,恐怕這菜十天半個月也上不了桌了。

皇后開口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話最後的著重點已經是話裡有話了,「若再動筷,恐怕這菜十天半個月也上不了桌了。」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皇帝已經有十多天沒有來她這裡了。

皇帝聽完這話,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情緒,只是說幸虧皇后提醒。

可接下來皇后沒完沒了,低頭笑笑又說:

懂節制,不偏愛,方能長久。

這句話皇帝一下子就聽懂了,直接點燃了皇帝心中的怒火,皇后見皇帝臉色不悅,立刻又給他夾了另外一樣菜,請皇帝嘗嘗,可此時的皇帝偏偏就給皇后一顆冷釘子,把皇后的話頂了回去:「食不言,寢不語。」說完這句話之後,接過旁邊的手帕,擦了擦手,扔下手帕,便拂袖而去。

皇后為什麼不讓皇帝喝這第三碗湯呢?她並不是為了老祖宗的規矩,而是她要用阻止喝這第三碗湯來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幾話可以說是在間接的說教皇帝,皇帝當然就不喜歡聽了,所以最後直奔華妃而去。

第二,皇后不懂聖心,直接阻攔喝湯有損皇帝面子

皇帝獨寵華妃,不僅僅是因為喜歡華妃,還因為各種政治利益,前朝與後宮息息相關,比如華妃和她的哥哥年羹堯就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利益集體,難道你堂堂皇后看不出來,還要用一碗鴨子湯來說教。

再說皇帝想多喝一碗湯,皇后當著下人的面阻止,這有損皇帝的面子,所以皇帝最後也沒有給皇后留面子,直接給了一顆冷釘子,並且還故意去皇后的死對頭華妃那裡,這在內心給了皇后沉重的一擊。說來皇后有其可恨之處,也有其可憐之處吧。

皇后真心地愛著皇帝,作為一個妻子,不準皇帝喝第三碗湯,並說出的一番話,其實她也只是想要皇帝多陪陪自己,至少這樣的出發點並不是壞心思。而皇帝對她只有尊重,到後面是連尊重也沒有了。

第三,皇帝不喜歡他人來管束自己

堂堂一國之君,太后要管束自己,連皇后也要來管束自己。所以皇帝在皇后這裡吃的這頓飯是很不滿意的,本來你這個地方就不太喜歡來,不喜歡來的原因當然是對人不喜歡,要不是礙於太后的情面,皇后的景仁宮跟一座冷宮又有什麼區別呢,太后三翻五次的替皇后說話,總是暗暗的提醒皇帝不要冷落中宮。

皇帝聽了太后的話,才給了皇后幾分薄面,好不容易來一趟景仁宮,還對皇帝說起了大道理,雖然也有幾分道理,可皇帝就是不愛聽。你越是說就越厭煩。皇帝當然不會喜歡一個老管束自己的妻子。

《甄嬛傳》皇上去皇后宮中用膳,為什麼皇上想多喝碗湯都不行,最後氣得拂袖而去?並不是喝湯不行,而是皇后另有目的。吃的東西本不複雜,複雜的是人心。皇后雖然表面溫柔賢淑,處事大度,可是作為一個正妻,她最希望的是獲得皇帝的寵愛,可是皇帝的心從來就沒在她這裡呆過,所以她只能用一些規距制度來提醒皇帝,要雨露均沾。

皇后雖壞,但她同華妃一樣,對皇帝都是真心。說來還是皇帝太渣了!

用戶愛生活的楓葉說:

《甄嬛傳》3集裡的片段皇上去皇后宮中用膳,為什麼皇上想多喝碗湯都不行,表面上很恩愛,其實,各揣心胕事,都是話趕話,說說就忽眼了,皇上生氣了站起來,嘴裡說著「朕去瞅瞅華妃」,轉身時隨手一丟,把手帕扔在了地上。

當時背景,皇上已經十幾天沒有到皇后宮裡吃飯,大臣張廷玉向皇上告發,年羹堯專橫跋扈,所以皇上心裡很牴觸華妃,才到皇后用膳。

皇上還誇獎皇后廚藝稱得上大廚,又說宜修貴為皇后,做飯這種小事就讓下人做就是了,省得自己辛苦。

其實皇上對皇后不過客氣客氣,別把自己當內人,你要知道伴君如伴虎?

皇后得意答話:「臣妾雖為皇后也是皇上的妻子,身為妻,侍奉夫君,怎麼會覺得累呢」。

皇上說「這湯燉的入味」,很好喝,再盛一碗,就像人家會說的,好吃就多吃點。

而皇后伸手阻止剪秋盛湯,「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皇上再吃第三碗,這道菜十天半日就不能上桌了。」

皇上接著說:「幸虧皇后提醒。」

在節骨眼上說話千萬要小心,友好聊天很開心,高興過了頭,皇后接著說:「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皇上說:「飲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說這個吧?」

皇上又來上一句,「食不言,寢不語」

皇上生氣地站起來,拂袖而去了!

皇上去皇后宮中用膳,他就想再喝一碗鴨子湯,皇后阻攔,這都有情可原,不就是吃頓飯嗎?後面皇后話裡有話,說話帶刺,皇后提醒皇上不要偏袒華妃,皇上最討厭後宮的人幹涉朝政。而且也不喜歡別人揣摩他的心思。所以皇上甩袖而去。

#哈爾濱小濤養花知識#

澹奕說:

讓皇帝覺得心煩的並非是皇后不讓其喝湯,而是皇后多嘴。

在《甄嬛傳》第一集,秀女大選之前,皇帝在養心殿召見張廷玉,因為當時皇帝登基不久,器重年羹堯,張廷玉提醒皇帝防著有些功臣恃寵而驕,興風作浪。

本來按照規矩,當天是皇帝陪伴皇后的日子,但華妃宮裡的周寧海,仍舊跑去請皇帝用膳,皇帝思慮之後,拒絕了,還是去了景仁宮陪伴皇后宜修,華妃在宮中生悶氣。

在景仁宮用膳的時候,皇帝剛開始將皇后誇讚了一番,說她的手藝精進了不少,又說宜修已經是皇后,下廚這種事,實在不必自己親自動手。

宜修說自己雖然是皇后,卻也是皇帝的妻子,做這些侍奉夫君,並不會辛苦。

本來一切都非常和諧,偏偏這時候皇帝對皇后做的鴨子湯愛上了,接連喝了兩碗,正準備讓剪秋給自己盛第三碗的時候,卻被皇后宜修給攔住了。

「老祖宗的規矩,食不過三,這道鴨子湯雖然好,但卻依舊是第三碗。」如果皇帝還要喝,那麼這道湯十天半個月都沒法子再出現了,皇帝恍然大悟,欣然接受。

這是清代宮廷之中的一個規矩,那就是所有的菜餚都不能超過三次,以免有人探知皇帝的飲食喜好之類,這也是為了皇帝的飲食安全,宜修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問題。

宜修攔住了皇帝,原本也並沒有什麼問題,皇帝此時也沒有生氣。

但接下來,宜修偏偏多嘴:「不偏愛,懂節制,方得長久。」

「飲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說這個吧。」皇帝此時仍舊面帶微笑,宜修表示皇帝聖明。

但就是因為宜修的這句話讓皇帝惱了,本來作為皇帝,他就很不願意有人幹涉他的決定,而皇后偏偏在他面前指手畫腳,借著鴨子湯,說他偏愛華妃的事情。

皇帝向來偏寵華妃,對於宜修卻並沒有什麼情分,只不過宜修入王府很早,又是太后親戚與純元皇后的妹妹,皇帝對宜修,只不過是敬重而已,並沒啥感情。

秀女大選之前,皇太后就幾次三番去跟皇帝說,希望他不要忘記舊人。

皇帝對於華妃,的確是偏愛過頭,冷落了皇后,但是皇帝就是喜歡不起來皇后,去陪伴皇后也只是出於規矩而已,並非是他自己願意的,他更喜歡的還是華妃。

雖然皇后的做法從規矩上來說並沒有錯誤,但是讓皇帝覺得很不舒服,皇帝很不喜歡有人幹涉他,因此直接變臉離開了景仁宮,去了翊坤宮之後,滿臉笑意對著華妃。

之後甄嬛入宮,皇帝也對蘇培盛說過,自己喜歡聰明的女人,但也不能太聰明,喜歡猜度他的心思,他最喜歡能了解他的心思,能夠說上幾句,拿捏很好的女人最好。

很顯然,宜修屬於那種處處猜度皇帝心思的女人,而華妃就是沒什麼心思,只知道一昧討皇帝喜歡的類型,只不過十分飛揚跋扈。

在宜修那裡,皇帝感覺不到什麼愛,而華妃讓皇帝十分暢快,覺得愛意無限。

讓皇帝不爽的並非是皇后阻攔他,不讓他喝什麼鴨子湯,而是皇后多嘴,敢教訓皇帝。

皇帝最不喜歡別人在他面前多嘴,尤其是他偏愛誰的問題方面,尤其皇帝與皇后之間原本就沒有什麼感情可言,被這樣的宜修說三道四,皇帝當然是不樂意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865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