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明英宗被蒙古人擄去之後被優待,而宋欽宗宋徽宗被女真人擄去之後卻被折磨?

風哥默默向上遊說: 情況不同。 在土木堡之戰中,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之言,御駕親徵。因王振瞎指揮,導致明軍…

風哥默默向上遊說:

情況不同。

在土木堡之戰中,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之言,御駕親徵。因王振瞎指揮,導致明軍在土木堡幾乎全軍覆滅,明英宗被也先部落俘虜。這是明朝的奇恥大辱。

要知道,自朱元璋打敗元朝、建立明朝後,一直擔心元朝反撲。為了定國安邦、庇佑子孫,朱元璋和兒子朱棣多次北伐明古原,追殺元朝蒙古餘孽,幾次大獲全勝,把元朝餘孽遠遠趕到北漠,元氣大傷,不敢輕易進犯中原明朝。

蒙古也先部落算是沒落元朝的一支後起之秀。如果不是明英宗的朝庭腐敗,也先根本沒機會在土木堡之戰中大獲全勝,並生擒活捉明英宗。

明英宗被擒時,明朝依然在。明英宗被擒後,其弟朱祁鈺即位。朱祁鈺在忠臣于謙等人的擁護下,發起京城保衛戰,打敗蒙古也先部落的進攻。

也先見打不下明朝京城,只能退兵,想利用明英宗與明朝交涉,換些好處,對明英宗比較優待,待為上賓。

而明英宗朱祁鎮雖然不理朝政,任由王振亂朝,落得個被擄的命運,但卻是個交際高手,有很強的親和力,善交朋友,連也先部落的官員都心甘情願服待他,保護他。明英宗受優待,說到底,他還是明朝的皇帝、前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明朝。

北宋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兩皇帝的命運就完全不同了。

宋徽宗做皇帝做膩了,傳位兒子宋欽宗。

北宋的皇帝,自和遼國籤下檀淵之盟的恥辱條約起,都以進貢、朝拜的方式,換得邊境安寧。骨子裡,北宋得不到遼國的尊重。遼國被金國滅掉後,對北宋也看不起,動不動以軍事進攻恐嚇、威脅北宋,獲取儒弱北宋的進貢。

或許北宋進貢已經不能滿是金國的胃口,而且金滅遼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滅北宋。實際上金國也是這樣做的。

金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汴京,擄走了宋徽宗與宋欽宗,滅了北宋。

北宋不存在了,宋徽宗與宋欽宗成了亡國奴。亡國之奴何來尊嚴?只能淪為階下囚,任由金國折磨、奴役,包括妻兒老小,皆成金國奴役。

Mer86說:

一句話總結:土木堡之變不是靖康之役,瓦剌也不是女真,大明更不是北宋!

第一,明英宗並非沒有受虐

根據《明實錄》和《北徵事跡》的記載,明英宗被俘虜之初其慘狀與徽欽二帝不差上下。只不過因為行軍途中女眷較少被欺凌,反而讓人覺得沒有那麼屈辱。若不是有袁彬和哈銘等人的拼死護衛,幫其承擔了一部分痛苦,又對其捨命照顧,明英宗估計也難逃被凍死或者被餓死的命運。(這是明英宗原話)

第二,女真和瓦剌的區別

在虐待皇帝這方面,女真的完顏氏比瓦剌的也先要有經驗多了。徽欽二帝被擄去北方時,遼國的天祚帝已經被金人虐待了兩年。什麼真龍天子?龍袍扒掉,還不是凡人一個!照樣被人踩在腳下使勁的羞辱……

當時的金國處於強盛期,女真異常彪悍,以區區兩萬人馬,就虐了遼國七十萬大軍。同樣也是區區兩萬人,就敢深入江南腹地千裡,搜山檢海抓趙構。女真人是真心瞧不起宋、遼兩國的皇帝,也真心瞧不起契丹人和宋朝人。虐了能怎樣?趙家人還敢報復?

瓦剌沒有女真那麼彪悍。也先的目的本來只是想搶點東西,然後就回去。結果沒想到居然把大明皇帝抓了。這有一種中了頭獎的感覺!最早也先這廝也是非常的囂張,覺得大明皇帝都被抓了,滅了大明有何不可?因而對明英宗也是百般虐待。結果沒想到明朝那麼倔強!



第三,大明不是北宋

在對外態度上,明朝和北宋有本質不同。明朝官方得知明英宗被俘虜的消息後,反應非常迅速,立即推舉朱祁鈺為監國。某些人認為應該遷都,立刻被彈劾。朝廷的態度很堅決,對瓦剌絕不搞綏靖政策。

也先認為明英宗在自己手上,勒索點錢財應該沒問題。結果大明方面,一毛不給;

也先叫囂不給錢就武力進攻!大明方面,打就打。來來來,我這邊早就準備好了!

也先在塞外磨蹭了一個多月,不敢入關。最後實在憋不住了,殺到了北京城下,連著攻了五天城,每天都損失慘重。也先這個時候,進退不得。非常焦急!他是奔著多撈點金銀米麵來的。現在戰場上打不贏,明英宗就是談判的最後一張牌。瓦剌人如果再虐待他,就是腦子有毛病了。(否則還怎麼換金銀米麵?)

所以,明英宗後來的待遇能夠得以改善,主要取決於他還有利用價值。而他能有所謂的利用價值,是因為大明足夠強大。沒有大明做後盾,明英宗對於瓦剌來說,沒有任何價值。

反觀宋朝,要錢給錢,要人送人。不管金人提什麼要求,宋朝都是有求必應,全無半點資本據理力爭。一旦中原的剩餘價值榨取完了,徽欽二帝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宋朝的軟弱,讓金人毫無顧忌,為所欲為,完全沒有什麼好怕的。

後來嶽飛、韓世忠、吳階先後崛起,打的金人很是狼狽。這個時候,宋欽宗的待遇反倒好一點了。還是那個道理,被俘之君的價值,取決於背後祖國的硬實力。



第四,金國內鬥的犧牲品

關於徽欽二帝被虐,還有一個記載。據《南徵錄匯》的記載,當時金國內部的權力鬥爭很厲害。金國三巨頭: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完顏宗磐在對處理徽欽二帝的態度上有比較大的分歧。

完顏宗望是金太祖的次子,他認為應該立宋欽宗為傀儡。這樣一來北宋的民間抵抗力量就土崩瓦解了。尤其是康王趙構,他在外地招兵買馬就是打的勤王的旗號。現在不廢宋欽宗,趙家的正統還在。趙構再招兵買馬,就是屬於謀逆了。應該說,這一招非常的歹毒。(跟也先放明英宗回去是一樣的套路)

而完顏宗磐和完顏宗翰則認為,好處要是都被完顏宗望佔了,他倆就啥都撈不到了!便質問完顏宗望幹嘛總是偏袒宋朝?你是不是私下裡撈了宋欽宗什麼好處?完顏宗望發飆了,一個人跟兩個人吵架,自然是吵不贏。之後就吵翻了,完顏宗望負氣而去。完顏宗翰和完顏宗磐則肆無忌憚的開始虐待徽欽二帝。

因為他們另有所圖。完顏宗望立宋欽宗,功勞全是完顏宗望的,跟宗翰和宗磐沒有關係。這兩個人想立張邦昌,這樣平定中原,尤其是穩定中原的功勞就歸他倆了。所以,宗翰和宗磐看見徽欽二帝就氣不打一處來。巴不得早點把這兩個窩囊廢虐死了拉倒。

一方面,這是特意秀給完顏宗望看的。你不讓幹,我們偏要幹。另一方面,這兩人不弄死徽欽二帝,他倆擁立張邦昌的計劃,總感覺不靠譜。(確實不靠譜,後來張邦昌把皇位讓給了趙構。)

總的來說,國家實力才是王道。如果大明沒有絕對硬實力做後盾,明英宗怕是比宋徽宗還要慘。徽欽二帝的遭遇,實際上是自己作的。能拿出那麼多財富去孝敬女真人,卻不願意用這些錢抵抗到底。最後被各種虐,怨不得任何人。

公子無忌shy說:

拉一票子兄弟出去踹別人場子,一不小心被揍了,跟坐在自己家裡,被別人衝進來痛打一頓,這個在江湖上地位差很多的!

明朝朱祁鎮被瓦剌也先俘虜,與宋朝徽欽二帝,被金國俘虜,雖然都是被俘虜,這兩個之間的差距比較大。

所以朱祁鎮在蒙古過得比較滋潤,一年左右就被送回來了,而徽欽二帝在金國的五國城受盡折磨,雙雙死於囚禁之中。

什麼樣的差距,造成這樣的待遇呢?

第一,兩國臣屬關係就差別很大

宋朝和金國建立關係,來源於公元1111年,鄭允中、童貫使遼國,生長於遼國的漢人馬植深夜偷偷求見童貫,獻上滅遼的計策。

馬植的計策是,宋朝派出使者從海路,到達遼東,與女真人建立聯繫,結成同盟,一起攻滅遼國,奪回後晉割讓給契丹人的幽雲十六州。

公元1120年,宋徽宗派出馬植、馬政先後出使金國,金國也多次派出使者到汴梁,雙方約定夾擊攻滅遼國。

宋軍攻取遼國的燕京地區,收復幽雲十六州,金軍攻取遼國的中京地區,同時宋朝答應將原來繳納給遼國的歲幣,依然繳納給金國,這就是所謂的「海上之盟」。

從「檀淵之盟」宋朝與遼國約為兄弟,宋朝開始向遼國繳納歲幣,到「海上之盟」,宋朝又轉而向金國繳納歲幣。

宋朝認為與金國是兄弟關係,但是金國恐怕不這樣認為,「夏國奉表稱籓,以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乙室耶剌部吐祿濼西之地與之。」

西夏向金國稱臣之後,金國已經儼然認為自己取代遼國,成了新的宗主國了。同時靖康之恥後,趙構一直對金國稱臣乞和,所以在心理上,金國一直就把宋朝當作臣下和奴才。

但是明朝和瓦剌,甚至整個蒙古就不一樣了,自從朱元璋派藍玉率軍消滅北元於捕魚兒海,蒙古各部就失去了統一的領導。

蒙古各部直接陷入激烈的汗位爭奪中,各部也先後向明朝稱臣。永樂六年,瓦剌部就像明朝稱臣了,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

永樂十二年,瓦剌部逐漸強大,馬哈木想搏一把,開始南下進犯明朝邊境,朱棣率軍再次北徵,在忽蘭忽失溫大敗瓦剌部,馬哈木趕緊進貢謝罪。

自此瓦剌部臣服明朝,馬哈木死後,兒子脫歡即位,在仁宣時代,脫歡對明朝十分恭順,妥妥的舔狗一枚。

第二、唯有強大才能獲得尊敬,宋軍戰五渣,被人輕視,明軍戰力強悍,瓦剌不敢放肆

宋金兩國締結盟約之後,宋朝派遣童貫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燕京,遼將耶律大石率軍在白溝河與宋軍交戰,數萬遼軍大破二十萬宋軍,宋朝將士損失慘重。

沒過多久,耶律大石立的遼帝耶律淳病死,宋軍再度進攻燕京,奇襲破城,結果沒成想在巷戰中,宋軍被遼軍擊敗,被迫退出燕京城。

在這種情況下,童貫想了一個餿主意,咱宋朝能力不行,咱有錢啊,用錢買吧。於是請求金國出兵幫助,拿下燕京後,宋朝每年再多給金國一百萬歲幣。

就這樣金國出兵,大敗遼軍,生擒耶律大石,攻佔燕京。滅遼之後,金國同意將燕京及西部六州還給宋朝,這就是在合作滅遼的時候,宋軍的戰五渣的表現。

滅遼之戰中,宋軍的戰鬥力已經讓金軍大跌眼鏡,還有這麼渣的戰鬥表現啊,本來以為遼軍就很水了。因此滅遼後,金國內部,以完顏斡離不、完顏粘罕為首的主戰派,就一直不同意割地給宋朝,甚至想趁機南下攻宋。

而且徽欽二帝被俘虜後,繼任的趙構也沒給他們長臉,剛繼位沒多久,就無故放棄中原的大片領土。建炎三年,苗劉兵變後,一味地派出使者向金國乞降,在金軍渡江後,一路跑到海上去了,這樣的表現能讓人看得起?

相比於宋軍的戰五渣表現,明軍就爭光的多了,朱棣五徵漠北這種陳年往事我們就不說了,就說正統朝的事情,土木之變的正統朝的第四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正統二年,朵兒只伯、阿端只、猛哥卜花等部侵擾邊境,尚書王驥督師,都督任禮為總兵官,在沙漠中追擊兩千餘裡,基本全殲敵軍,俘虜各部首領一百五十多人,萬戶兩人。

第二次北伐,正統六年,兀良哈及瓦剌脫歡人馬獵於沙淨州,明朝派出大同總兵官石亨率軍五萬三千人,將蒙古人驅逐出邊境,再奪東勝衛。

第三次北伐,正統九年,兀良哈進犯延綏,楊洪率軍出大同截殺兀良哈,一直追擊到以克列蘇,打敗敵軍,俘虜其首領打刺孩等人。

這是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前明軍的戰力表現,可以說蒙古各部一直都是被明軍壓著打,可謂是膽戰心驚,看見明軍就像老鼠看見貓一樣。

「土木之變」後,明軍士氣不墜,在十月份也先率軍十三萬進攻北京,首先進攻紫荊關的時候,就碰到了硬釘子,明軍死戰不降,要不是狗漢奸太監喜寧的出賣,也先都不定能不能拿下紫荊關。

也先到達北京城下後,二十二萬京營殘兵並未膽寒,在于謙的率領下,在九門之外列陣與瓦剌大軍對峙。也先進攻北京四天後,在城外扔下大片屍體,在明軍的火炮轟擊之下,也先僅率一部人馬逃出了紫荊關。

北京保衛戰之後沒幾天,十月二十日,就把蒙古人給打服了,蒙古大汗脫脫不花派遣使者,向明朝進貢求和。

就這樣,宋朝和明朝的地位和待遇那就是天差地別的,朱祁鎮肯定享受的待遇要比宋朝那倆活寶要強多了。

第三、一個人的氣節,也是獲得對手尊重的資本

首先在土木之變中,明朝君臣的爭議點集中在軍隊的指揮和部署上,對於是戰是和基本比較統一,瓦剌軍不撤那就是死戰,瓦剌軍撤退,那存在議和的可能,所以明軍潰敗後,文武大臣殉國者眾多。

而宋朝這邊,情況就複雜多了,第一次圍城後,李綱、种師道等主戰派和有能力的文臣武將就基本被罷免了。主政大臣竟然把希望寄託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上,就這水平,人家對手能看得起啊!

到最後時刻,北宋朝廷依然寄希望於求和解決危機,甚至不惜投降來保全狗命,這樣的朝廷配讓金兵尊重嗎?各地勤王大軍,竟然被投降派大臣紛紛解散了。

以宋徽宗、宋欽宗二人的這種垃圾表現,可以看出來被俘虜的時候,表現得必定是瑟瑟發抖、戰戰兢兢的,毫無帝王的威儀可言,被人扒去龍袍時,還是李若水出言保護的。到了金國,還甘願受到牽羊禮的侮辱。

反觀朱祁鎮,這個人雖然當皇帝不求行,但是氣節還是有的,突圍不成後,下馬坐在地上,等著瓦剌人來抓他。瓦剌士兵將他交給賽罕王的時候,氣勢一點也不弱,問他是誰。

見到也先也不例外,也先還得行君臣之禮,好吃好喝伺候著。最終在北京保衛戰後,不到一年左右,養不起這個祖宗了,趕緊把他送回去了。

第四、一個民族的眼界,決定了做事情的下限

其實對待俘虜的敵方高級首領,蒙古人和女真人的處置,也表現了一個民族的文明水平。蒙古人經過成吉思汗時代,與各種文化的交流,雖然依然保持著遊牧傳統。

但是就像一個曾經的窮小子,曾經也是攀上世界之巔的,見過大世面,對漢文化也有一定的接受,劫掠也是更多的生活需求,更像通過貿易來解決,所以對待朱祁鎮就要大氣和文明很多。

反觀女真人,不要說金國了,就是明末的滿清,依然是一股土包子氣息,一臉仇富的窮人,突然成了財主的氣焰。只能通過壓迫和屠殺來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民族自尊,這樣的一群人,能幹出什麼文明的事情來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說:

欽徽二帝與明英宗被敵國俘虜後,所享受的待遇不同,是由各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第一,交戰雙方實力對比不同。

金國和北宋比,金國的實力非常強勁。在發動「靖康之變」之前,金國當時剛戰勝遼國,打的西夏投降稱臣,長期碾軋蒙古,讓蒙古諸部無法抬頭。可以說,當時金國是東亞實力最強勁的國家。

(宋徽宗被俘後的生活蠟像)

宋朝自從「澶淵之盟」籤訂以來,便很少打仗,雖然和西夏偶爾有戰事,和西南的少數民族也有一些摩擦,但是總體上,北宋的軍隊實戰磨練得非常少,被稱為「百年不知兵」。而且當時北宋還和金國一起夾擊日薄西山的遼國,當時北宋竟然還打不贏。而正是這場戰爭暴露了北宋的真實實力,給了金國大舉南下的膽量。

瓦剌當時雖然在實力上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打敗了韃靼以及周圍的很多小部落,呈現出一副統一的模樣。但是就實力而已,瓦剌是明顯弱於明朝的,而且在20多年前,朱元璋以及後來的朱棣曾五次北徵蒙古,打得蒙古閉聲閉氣,並直接顛覆了韃靼。瓦剌奉明朝為宗主國,每年按時來朝拜。可以說,就整體軍事實力來說,明朝是遠遠高於蒙古的。

雖然土木堡一戰,明軍戰敗了。但其實瓦剌自己都不相信他們能夠打勝。最後瓦剌俘虜明英宗以後,瓦剌肯定也知道了,明軍之所以戰敗,根本原因是王振亂政的結果,並不是真實實力的對比。

(被俘的明英宗)

既然在實力上,金國明顯高於北宋,瓦剌明顯低於明朝,對於兩國被俘虜君王的態度,就顯然不同。

第二,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同。

北方遊牧民族發動對南方漢民族的戰爭,其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抄掠一些財富,二是搶佔一定的土地,直至滅亡南邊漢民族國家。

金國攻打南宋的目的,顯然是第二個。因為金國剛剛滅亡了遼國,這讓他們信心爆棚。同時又看出了北宋的實力不濟,於是就起了滅亡宋朝的野心。只不過後來高宗難渡以後,嶽飛、韓世忠等名將對金國的堅決抗擊,讓金國完全滅亡宋朝的野心未能得逞。

瓦剌攻打明朝的目的,則是第一個。而且並不是整個瓦剌出兵攻打明朝,只是瓦剌的宰相也先出兵攻打明朝,瓦刺的大汗脫脫不花是不贊成這樣做的。為什麼呢?因為也先之所以出兵,是因為明朝之前給予瓦刺的賞賜,大汗和宰相都是一樣的,而且分量很足。後來,明朝覺得這樣做,簡直就是冤大頭,因此只給大汗脫脫不花,給宰相也先的分量嚴重變少,也光不滿,才會發動戰爭。他發動戰爭的目的,也就是通過戰爭,從明朝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

金國既然存心要滅亡宋朝,他們就沒有必要對宋朝的君王客氣。瓦刺只是想獲得一定的財富,而明朝的君王對瓦剌來說,還是宗主國的皇帝,他當然不敢對宗主國的皇帝無禮了。

第三,戰爭國內部的團結不一樣。

金國當時國內雖然有非常多的勢力,但是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要滅亡宋朝,而且是舉全國之力,發動各方力量來打這場戰爭。國內的目標很一致,因此少有阻礙。

(也先劇照)

而瓦剌則不一樣,大汗脫脫不花和宰相也先是針鋒相對的,脫脫不花根本不想讓也先打贏這場戰,因為也先一打贏這場仗,他就有可能奪得大汗之位。

所以,也先在攻打明朝的時候,那邊脫脫不花也在暗中和明朝聯繫。也先作為政治能力高強的人,他當然不會對明英宗不禮貌,而把事情做絕。也正是因為他善待了明英宗,最後把明英宗放回國,你先才一直在政治上佔據主動。

(參考資料:《宋史》《明史》)

閉家鎖的紅楓說:

明英宗和 宋欽徽二帝被抓後的待遇不同,原因不是因為他們個人。(這三個都不是什麼稱職的皇帝)

而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國家不同。

明英宗背後的國家,是一個可以動員出動25萬大軍巡遊邊境,(土木堡之戰明軍實際動用兵力沒有50萬那麼誇張)雖然已經表現出頹態,但至少人力物力仍舊充沛的大國。到了190年後松錦大戰的時候,明朝竭力供應十三萬軍隊在前線與清軍相持,卻已經把國內逼的沸反連天,逼得前線不得不冒失出戰,結果一戰把大明最後的決戰戰略兵力賠光。

(以為你長得帥就放了你,那是無良女作家意淫---不可能的)


而正統年間的明朝,即使丟光了這25萬大軍,卻還是可以繼續動員恢復,于謙能打贏北京保衛戰,最終靠的是大明強盛的國力。

于謙打得越好,明英宗做為談判砝碼的作用就越大,因此瓦剌對明英宗給予了一定優待。倒不是真因為明英宗有什麼天子之氣,連蒙古人看到也納頭就拜。


再看靖康之變呢?

,但其實那是因為宋朝政府管理混亂,能力不夠,在軍事上一塌糊塗,宋初時曾有將每月的軍隊統計數字報告給皇帝的制度,但是一直到王安石上臺,國家軍隊的人數才開始確定,但宋朝大臣們卻一直不能落實搞清楚朝廷有多少軍隊。,

熙寧七年( 1074) 二月辛未,
王安石曰: -河北兵幾何? . 上曰:七萬爾. ,,
乙亥, 王安石議以賞罰教閱五路諸軍, 上計河北一路八萬九千人,當費錢數萬緡,,
(己卯) 先是, 王安石請如御前閱試法, 支賜五路諸軍閱試高等者, 眾皆以為費用多。安石曰: -且以河北一路言之, 凡九萬人。

在10餘天之內, 河北軍隊數量出現3次, 無一相同。皇帝說了2次, 1次70 000人, 1次89 000人; 宰相提到1次為90 000萬。這誤差大到這程度,可見準確的兵力數字一直都搞不清。

兵力數量皇帝和宰相搞不清,那帶兵的將領搞的清麼?其實也難說。

北宋名將党進身為禁軍高級將領,當時其他將領都把自己軍隊的各項數字記在手拿的梃杖上,上朝時回答問題,可党進不識字,有次皇帝問道他:部下軍隊數量如何?

他情急之下,把梃杖高高舉起:」都在這裡了!「皇帝只好苦笑。

所以宋朝的軍事管理一直都亂,到了靖康之變發生的時候,宋朝的首都已經被攻陷,金人已經看穿了宋朝軍事的虛弱,在談判上也是步步相讓,哪怕要皇帝本人的女兒也送去了。這樣的皇帝有何價值所在?

所以宋朝皇帝被看輕,被戲弄,被毆打,被摧殘到死,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謝金澎說:

金國進攻宋朝,發起的是一次類似滅國大戰的戰爭,直接兵臨城下,打下了宋朝的國都。當時金國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滅了遼國,壓著蒙古,兵鋒極盛,一時無匹。

金國之所以對宋朝君臣如此不恥,還有一個歷史原因,就是童貫這個閹貨,目光短淺跟金國搞的那個海上之盟。盟約原本約好,金宋夾擊遼國,結果金國開始全面攻遼時,宋朝出現了方臘起義,童貫忙於內戰,一時無暇履行盟約,金國一看宋朝背盟,反正自己已經攻進遼都,省得有人來分一杯羹,也就沒有當回事。

宋朝也不是一兵不發,發去的兵不但沒有體現國家威儀,反而讓金人非常看不起。金人從此一役中看到了宋軍的虛弱和無能,便借宋朝背盟的名義狠狠敲了一回竹槓。結果攻遼之戰不但沒有分到半分好處,還把實力、胸腹全部暴露給了金國。而且金國滅遼後實力愈發壯大,兵鋒直抵宋朝咽喉,原來的戰略緩衝遼國也沒有了。

金人敲詐成功後更看不起宋朝了,決定徵伐宋朝,這才有了靖康之變。

金人製造的靖康之變和瓦剌製造的土木堡之變有著本質的不同,金人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直取汴京,而且將汴京攻破,俘虜了滿朝文武和皇帝家族,並且金太宗直接下詔將徽欽二帝貶為了庶人。

這是什麼概念?宋朝皇帝被金國皇帝貶為庶人,也就是在金國的眼裡,宋朝已經滅國,一個被滅了國的亡國之君怎麼獲得尊重?

最關鍵的是宋朝滿朝文武皆無節氣,據傳完顏宗賢早聞李師師的豔名,便有意一親芳澤,但是李師師堅決不從,當場吞金簪自殺,完顏宗賢敬重其氣節,只好作罷。宋朝的滿朝文武不但沒有以死殉節者,還順著金國的意思給張宗昌黃袍加身,扶持其做起了傀儡皇帝。滿朝文武氣節不如一個風塵女子,讓金國如何尊重你?

那些文臣武將、皇族貴胄,把自己的妻子、女兒甚至是母親送去給金人糟蹋,都沒有一個敢於反抗者,金人如何尊重你?

明朝瓦剌部原本只是因為王振這個閹貨以權謀私,私自降低了對瓦剌部的正常賞賜,導致瓦剌擾邊,發兵來問。但是瓦剌本意沒有敢想過要滅明,因為明朝的武力還是很牛叉的。

誰知明英宗在王振的攛掇下要搞御駕親徵,你御駕親徵就好好御駕親徵,五十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變成了王振顯擺威風的個人秀。最後在倉惶中與瓦剌部短兵相接,在王振這個毫不知兵的閹宦指揮下亂成一團,只顧著逃命,雖然也是幾乎滿朝文武要麼被殺要麼被俘,但是國都猶在。瓦剌部的繼續進攻遭到以兵部侍郎于謙為首的明朝將士果斷阻擊,並且對瓦剌部造成了嚴重的挫敗。又立即擁立朱祁鈺為新皇帝,領導國家抗擊瓦剌的入侵。

明英宗落到瓦剌部手裡也沒有像宋徽欽二帝那樣卑躬屈膝求饒,而是只求速死。這個時候汙辱或者殺死明英宗都毫無價值,而且會點燃明朝君臣上下一心的復仇怒火,以瓦剌當時的實力不得不掂量掂量。

瓦剌部的也先是一個狡猾的傢伙,他最後放還了明英宗,他知道明英宗返明對明朝來說就是個難題,不能不要,不要要被天下人恥笑,要了就是個定時炸彈。最後果然發生了奪門之變,成了明朝內亂的炸彈。于謙等一幹保家衛國的忠臣良將最後全部被清算,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劇。

雪憶柔說:

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在俘獲明英宗後頓起殺心,誰知,一道閃電划過直接劈死了也先的戰馬,而拘禁明英宗的大帳之上竟然還有異樣,據說仿似有赤龍盤臥,也先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段記載於《明史》中的文字雖然不可思議,卻救了這個「作死」的小皇帝一命。難道,就是因為這些「神跡」才使得明英宗在被俘的日子優待於宋徽宗嗎?當然不是。

被俘國君和亡國之君相比,自然有著天差地別的待遇。善戰的明朝不是積弱的北宋,國家實力決定了對待國君的區別。

那麼,被做成燈油的宋徽宗和被釋放又復闢的明英宗,為何會在被俘之後產生不同的結局呢?本文將進行具體分析。

一、被俘的背景分析

北宋自開國之後便有個夢想,那就是收回從石敬瑭手中割讓出去的幽雲十六州。宋太宗趙光義接手的北宋,是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結束的五代十國的亂政,宋太宗為了讓自己也留下點政績,於是磨刀霍霍向邊疆。遺憾的是,趙光義的經略很宏偉,結局卻不盡如意,收復計劃也徹底破產,而他本人還在戰場上中了一箭。

可以說,正是有了趙光義被挫敗的前提,北宋才調整了治國戰略,轉為以發展經濟為主,成為了歷朝歷代最有錢的一個朝代。

不過,北宋的命運卻在第三位皇帝手裡發生了重大轉折。

公元1005年,也就是宋朝開國45年後,便因為遼國的大舉進攻而通過和談籤訂了「澶淵之盟」。這條盟約在當時看來有點「辱國」的味道,雙方約定:北宋和遼結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還要向遼國進貢十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匹絹。

事實上,這條盟約開通了邊境貿易,促使了北宋經濟的向好發展,同時維持了邊境長達百年的和平。在後世看來,這條盟約其實有利於北宋。

不過,也正是這條盟約給北宋開了個不好的頭,便以為「和談」和「賠款」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最重要的是,過度的重文抑武埋下了隱患,以至於發展到宋徽宗時期,社會矛盾激變,內憂外患交織,農民起義不斷,所以金人的鐵蹄踏進中原,便讓北宋變得不懈一擊。

此時的北宋處於遼、夏、金並存的境遇,通過贈送「歲幣」,北宋解決了與遼、夏的矛盾,沒成想金人獅子大開口,無力承擔的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直接成了「抵債」的俘虜,何其屈辱!

那麼,明朝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造成了「靖康之難」的金人最後被蒙古滅了,而俘獲了明英宗的瓦剌其實就是蒙古的一個分支。

瓦剌興起於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繼位後,便已曉瑜瓦剌,讓其知道大明的正主地位。聰明的瓦剌一邊向明朝俯首稱臣,一邊在野心的操縱下不斷與蒙古各部爭權。由於懂得向大明「彎腰」,瓦剌很快成長為遊牧民族中實力最強的部族。

值得一提的是,明成祖死在了北伐徵討韃靼的途中。而韃靼很快就被瓦剌所滅,可見瓦剌的實力之強。

公元1435年,8歲的朱祁鎮即位稱帝,史稱明英宗。明英宗在位期間,有著明朝著名的內閣輔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坐鎮,但是都不敵明英宗身邊的宦官王振的影響力大。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很多,比如巨貪劉瑾,權利滔天的魏忠賢等等,而王振之所以有名氣不只是懂得弄權和貪財,而是導致了堂堂皇帝成了俘虜。正是在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才會在第四次攻伐瓦剌時,率軍親徵又被王振貽誤戰機而被俘。這一年,明英宗才22歲。

儘管明英宗被俘看起來更像咎由自取,但是此時的大明並非彼時的北宋。明成祖朱棣和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打穩的江山,雖然多年徵戰損耗不少兵力,但從軍事實力上來說,依然有著強悍的震懾力。

所以,從綜合國力上來說,北宋成了亡國,而大明依然聳立。面對亡國之君和明朝國君的待遇,自然會有所不同。

二、被俘的待遇差別

北宋的賠款求和與大明的徵討攻伐,兩種對待藩族的不同態度,決定了他們被俘之後的待遇差別。

我們先來看點令人相對舒心的,明英宗朱祁鎮被困瓦剌長達一年,僅在這一年中地位卻是直線下降的,而之所以下降緣於他被遙尊為太上皇開始。

首先,開篇提到了明英宗剛被俘後的場景,也先本想處死他,結果一系列異象讓他發覺,處死大明皇帝或許不詳,明英宗這才躲過一劫。

而後,明英宗便被瓦剌奉為了「搖錢樹」。手握大明皇帝的也先,為此可以漫天開價,所以,瓦剌人起初對待明英宗十分禮遇。如果說有讓這位小皇帝有不舒適感覺的地方,則是蒙古人住的氈房讓他十分不習慣,以及喝馬奶讓他很上頭。

不過,當時的瓦剌行軍打仗也都會帶著明英宗。時值冬季,還有專門的衛兵替他牽馬、暖床,雖然吃了不少苦,但是至少沒有生命的危險。

在影視劇《大明風華》中,演繹了一段明英宗與瓦剌公主的愛情故事。那麼,歷史上的明英宗真的有這樣的豔福嗎?還真有。

當時,也先看中了明英宗,想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明英宗聽了很為難,以他當下的處境,娶了也先的妹妹豈不是讓自己降格為蒙古女婿了?

這時,隨行的侍從吳官童反應比較快,便說了這樣一番話:「此事不可草率,不然豈不是太過委屈令妹?不如等皇帝還都後備下厚禮來應聘不遲!」

也先總歸是放心不下明英宗,此後又以大明皇帝身邊不能缺少侍女為由,送來了幾位蒙古女子前來侍奉。這時,又是吳官童出面,機智地回絕了。他說:「這些侍女日後都是令妹的陪嫁,待皇帝還都都能封為妃嬪。」吳官童既表達了明英宗還都的渴望,也給彼此留了臺階。

不過,隨著于謙主持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明英宗成為太上皇開始,這位小皇帝的待遇才發生了變化。畢竟此時明英宗的利用價值也不高了,可是作為戰敗方的瓦剌也不敢得罪明英宗。最終,經過兩方協商,明英宗回到了皇城,而且還有機會復闢重返帝位,這一切也要得益於瓦剌對明英宗的善待。

相較於明英宗的命運,宋徽宗被俘後的待遇簡直如同親臨地獄。

靖康之難發生後,堂堂大宋從君臣到后妃,幾千人全部成為了金人的戰利品,浩浩蕩蕩像被驅趕的羊群一般,一路到了五國城(今天的黑龍江依蘭縣)。這期間但凡有掉隊的,就會有鞭子伺候,當然這只是皮肉之苦,真正讓人髮指的還是女眷們隨時都要遭受的凌辱對待。

平時身嬌肉貴,不問國政只知道享受的宋徽宗,一路上形同枯槁,求死無門。被俘的時候,宋徽宗恰好是45歲,沒成想,他這個身子骨還真熬到了目的地。

到達終點後的宋徽宗也不好過,他要承受無比屈辱的「牽羊禮」。一場儀式之後,堂堂帝王受此奇恥大辱,竟然還有顏面苟活。倒是他的皇后不堪受辱,兩次自殺。

生活在南方的宋徽宗,自然難以忍受北方的陰冷,在他被關押的不足200米的小破屋裡常常凍得說不出話。饒是如此,沒有性命之憂的宋徽宗依然享受了九年的囚禁時光,興致高昂時還會作詩一首。如此個性,當然會淪為亡國之君。

但是,宋徽宗總歸是寄人籬下,加之即便淪落至此,他的兒子沂王竟還要夥同自己的女婿舉報宋徽宗謀反。心灰意冷的宋徽宗燒掉了所有詩詞,並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了最後的時光。最終,因不堪忍受精神折磨死在了五國城。

儘管《宋史》中記載,宋徽宗的棺槨最終被送回了南宋。但是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述,死後的宋徽宗還被金人熬成了燈油。對比明英宗的結局,宋徽宗的慘烈程度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三、結局的根源剖析

根據上述背景交代,相信各位讀者也能分析明白,造成宋徽宗和明英宗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幾點:

第一、軍事實力決定命運。

北宋的軍事實力無法抵抗金人侵擾,在金人南下之初,貪生怕死又不肯背負亡國之名的宋徽宗立刻退位,甩鍋給自己的兒子宋欽宗,使得朝廷人心惶惶,加之兵力積弱,失敗已是可預見的結局。在被金人攻破京師後,更是無力抵抗,只能束手就擒。

而明英宗則不同,他處在明朝欣欣向榮之時,自己又滿腔熱忱、渴望立業,若非王振從中攪和,也不至於在毫無親徵經驗之下,成為了俘虜。可以說,但凡被俘的不是皇帝,明軍都有能力出兵徵伐。只是因為皇帝被困,才會被抓住把柄,缺少應對之策。

但是,之所以宋徽宗受盡屈辱,而明英宗尚存一絲尊嚴,還是因為有軍事實力說話。偏安一隅的南宋沒有救宋徽宗的實力,而大明強勁的實力不容小覷,這是兩位皇帝會有待遇差別的原因之一。

第二、身份地位決定命運。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還是成為了亡國之君。而土木之變後,明英宗還是大明的皇帝。無力抵抗導致的滅國,和無法抵抗導致的被俘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宋徽宗之子趙構(宋高宗)建立了南宋,徽宗依然是太上皇。可是,宋高宗儼然沒有要接徽宗和欽宗回朝的打算,畢竟那只會讓他們之間的關係越發尷尬。所以,宋徽宗的價碼也越來越低,金人才會逐漸肆無忌憚。更何況,宋高宗在位之初,可謂是四處「逃竄」,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自然也沒有實力去管自己那可憐的老父親。一個可有可無的「商品」,能活著已然是恩賜了。

再說明英宗,在被俘一年後,他的弟弟朱祁鈺被扶上了皇位,而他則變成了身份尷尬的太上皇。同樣是「太上皇」,即便朱祁鈺不希望朱祁鎮活著,朱祁鎮都有活著的保障,因為當朝太后還是朱祁鎮的生母。如此尊貴的身份,也成了朱祁鎮的保護傘,使得他得以保命,且不會遭受如宋徽宗那樣的非人待遇。

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子做了皇帝,便將北宋親手送入了任人宰割的境遇。

一個不學無術又自命不凡的皇子做了皇帝,又因為寵信佞臣而讓自己落入被俘的境地。

這兩位帝王能落得這種結局,其實就是咎由自取。好在,宋末帝和崇禎皇帝的自殺殉國,也為宋、明挽回了點顏面,保住了堂堂大國的尊嚴。

史論縱橫說:

主要還是看你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剩餘價值,只要你有足夠的剩餘價值,敵人就不會對你下死手。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有兩次對外戰爭最為恥辱,一次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恥,整個北宋慘遭金國蹂躪,徽欽二宗也被俘虜;另一次是明朝正統年間的土木堡之變,大明皇帝明英宗在北伐中被俘。
徽欽二宗被俘虜後,遭遇了非人的恥辱,而奇怪的是明英宗被俘後,不但沒有遭受折磨,反而成為瓦剌蒙古的座上賓,後來還被放了回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們幾乎相同的遭遇,卻是不同的待遇呢?

先來說說徽欽二宗的遭遇,要說宋徽宗愚蠢到與虎謀皮,都是抬舉他了。

本來宋朝與遼朝已經維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兩國又是「兄弟之國」,本來應該相互扶持的,但是宋徽宗成天吃飽喝足後,還想著建功立業,將五代時期丟失的燕雲十六州收復回來。

當時聽說遼國後方金國崛起,就從海路去跟人商議一塊攻打遼朝,事成之後,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然後把給遼朝的歲幣給金國。

當真是沒有那個金剛鑽,還要去攬那個瓷器活,雙方約定出兵後,金國一路攻城略地,都快把遼朝滅了,大宋的兵在戰場上卻被遼朝挫敗,這樣就沒有共同夾攻遼朝之功,在金國看來,宋朝就沒有瓜分遼朝的資格。

雙方對此展開談判,一來二去,金國的軍隊就開到開封城下了,第一次開到開封城下的時候,宋徽宗為了逃跑,就把皇位禪讓給宋欽宗了,讓宋欽宗抵抗,自己跑路。

由於當時北宋還有一定的實力,金國包圍開封一段時間沒能攻下,最終達成議和條件撤退。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宋朝遲遲未能賠款,第二年金國又捲土重來,直接把宋徽宗和宋欽宗一塊抓走了。

本來金國對徽欽二宗還挺客氣的,但是在攻破開封後,直接就不把二位皇帝放在眼裡了,靖康二年,金太宗下詔廢掉宋徽宗和宋欽宗的皇位,貶為庶人,強行扒了二人的龍袍,並且把整個北宋宗室加上一些百姓,不下十萬人北返,這是中原王朝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恥辱,因此被稱為靖康之恥。

在北上的途中,很多公主王妃都被金人強行索去,等到了金國都城後,宋徽宗被封為昏德公,先被關押在遼寧昌圖地區,後來被遷往黑龍江依蘭縣,飽受折磨。

其實,我們也能夠看到,本來徽欽二宗在金國的待遇特別差,但是趙構在南方穩住陣腳後,尤其是躲過了金兀朮的「搜山檢海」打擊後,南宋與金國形成戰略對峙後,金國立刻改善二帝的待遇,希望用二帝牽制趙構。

還有宋徽宗的妃子韋氏,本來都被送到洗衣院,又被金國的大王強行納為妾,但是趙構立穩腳跟,金人考慮到韋氏的身份後,立馬改善她的待遇。

等到金國與趙構達成議和時,其中就有一條放韋氏一人南下,按照道理來說,皇族其他人對金人已經沒有價值,只要趙構開口,基本都能放回,但是趙構堅持要韋氏一人南下,實際上就是考慮到萬一宋欽宗回到南宋,這個皇位應該怎麼算?

儘管當時宋欽宗哭著讓韋氏帶其南下,寧願回到南宋什麼也不要,還是被無情的拒絕。

那麼,金人為什麼沒有立刻殺了宋欽宗呢?

主要原因還是,金人認為可以利用宋欽宗來控制淮河以北的佔領區,但是最後有資料記載,宋欽宗在金國還是受辱而死。

如果說宋徽宗和宋欽宗是迫不得已,遭遇強敵,明英宗簡直就是蠢到了家,二十萬大軍北伐打一個四分五裂的蒙古,還能全軍覆沒,自己被俘,也是沒誰了。

雖然說明軍以步兵為主對陣蒙古騎兵,能吃一點虧,但是明朝當時的京師部隊是持有火槍比例最高的軍隊,在當時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在明英宗之前,明朝對蒙古戰事也多以成功為主,苦惱的地方就是蒙古人跑的太快,無法進行決戰。

當時明英宗出徵應該是有著勝算的,但是他太寵信太監王振,為了給王振長長臉,就率領大軍路過王振的老家,天子登家門,那是何等榮耀,就在這個功夫,瓦剌大軍追上明軍,直接將明英宗等人圍困在土木堡,最後明軍主力全殲,明英宗被俘。

當時瓦剌部都沒有想到戰爭能這樣順利,不但全殲明軍主力,還俘虜了明朝的皇帝,按照蒙古人以往的風格直接就給剁了,但是考慮到當時蒙古各部的情況,瓦剌部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當時瓦剌部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建議說明朝皇帝奇貨可居,不如留著他向明朝所要財物。

結果讓也先沒有想到的是,北京方面竟然不顧明英宗的死活,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並且號令邊關不用聽從明英宗的命令。

也先聽說後,直接乘勝進攻北京,在于謙等人的保衛下,瓦剌部被擊退,不得不退走大漠。

而北京方面在朱祁鈺當皇帝後,還有點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英宗的處境就十分尷尬了。

瓦剌部也不敢殺死明英宗,擔心此舉激化雙方的矛盾,引發明軍的大肆討伐,畢竟瓦剌部的述求也不是樹敵。

但是老把明英宗這麼養著也不是辦法,思來想去,也先就想要把明英宗歸還給明朝,雙方保持和平,順道讓明英宗回去爭皇位,企圖引發內訌拖垮明朝。

但是朱祁鈺可不幹了,如果明英宗回來,他這個皇帝算是篡來的?

儘管朱祁鈺並不情願,但還是派遣官員前去迎接,回到北京的明英宗被囚禁了整整七年,當然,朱祁鈺並沒有下死手,反倒是後來給了明英宗復闢的機會。

相對於宋徽宗、宋欽宗而言,他們的宋朝已經滅亡,如果不是後來趙構建立南宋,估計他們下場更加悽慘。

相比之下,明英宗雖然被俘,但是明朝整體實力沒有腰斬,還出了于謙這麼個救世主,在孫太后和朱祁鈺的支持下,傾明朝之餘力尚能夠與瓦剌一戰,這是瓦剌最忌憚的地方,因此,明英宗在瓦剌期間,相傳與也先的關係很好,最終被放回,雖然是意料之外,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瓦剌人沒有入主中原的實力和意願,金國女真人就正好相反。

瓦剌人在土木堡的勝利,其實是很偶然的。

如果不是明英宗胡亂指揮,而是派一名悍將指揮,戰敗的應該是數萬瓦剌人。

當時明軍也不是50萬,只有十多萬人。

瓦剌的先鋒部隊為3萬,後續還有3萬,總兵力是6萬。

而明英宗指揮部隊先是輕敵冒進,導致先鋒3萬部隊被瓦剌人伏擊殲滅。

隨後全軍撤退的時候,竟然速度緩慢,導致被瓦剌在土木堡包圍,關鍵是水源全部被切斷。

而這些都是基本軍事常識,只有明英宗不懂而已。

實際上,明軍是被明英宗自己搞垮了,而不是瓦剌。

所以,瓦剌捉住明英宗是非常意外的。

本來也先只是試圖帶兵入侵撈些好處,同時壓迫明朝同意有利於瓦剌的經貿協議。

結果抓住了明英宗以後,也先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當時明朝已經另立新君,抓住明英宗的意義不大,無法繼續勒索;殺了他,等於和明朝結下大仇,經貿關係完全斷絕,也沒有必要。

所以,最終也只能是瓦剌人撈些好處,將明英宗放掉。

那麼,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虐待明英宗,甚至還送了好幾個女人給她。

宋欽宗宋徽宗就不同。

當時金國認為打垮南宋只是時間問題,根本不把宋欽宗宋徽宗放在眼裡。

確實,當時北宋都城都被攻陷,皇帝被捉,長江以北幾乎完全淪陷。而且,女真的軍力強大的多,攻陷開封時就出動了15萬大軍。

當時金國可以出動接近30萬部隊,絕對有吞併南宋的實力。

就是因為這樣,金國才如此囂張,將抓住的遼國和北宋皇帝都整死了。

水一白聊歷史說:

表面上看起來都是中原皇帝被異族人抓了,似乎沒什麼兩樣,但實際上,這裡面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一、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立足點不一樣

抓住徽欽二帝時候的女真人,已不再只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部落聯盟,而是擁有完整建制的國家(金國)。他們擊敗了北宋,佔了北宋的都城,抓了北宋的皇帝和太上皇,還擄走后妃、宗室 、百官、工匠、儀仗等等等等他們認為值得拿走的一切東西。所以,從掠奪財富角度來說,他們已經完成目標了。留著徽欽二帝也不過是以備後用而已,金人甚至都沒想過將來拿徽欽二帝來牽制宋高宗趙構這回事兒。

反觀拿了明英宗的蒙古人,他們雖然原本是佔據中原的統一王朝(元朝),但此時已經是被打回草原的部落聯盟而已,跟女真人剛好反了過來。

當初元順帝北逃,北元也分成了兩塊,瓦剌和韃靼,兩家也打來打去,拿了明英宗的是當時發展比較好的瓦剌。不過,事實上在那之前瓦刺還是向大明朝稱臣的,而且不時的大明朝貢,每次帶一些不疼不癢的草原禮物。

中原王朝向來對草原民族很闊氣,又講究禮尚往來,還回去的禮物自然是非常豐厚。瓦剌人看到甜頭,就有點變本加厲了,「騙」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當時大明掌權的大太監王振有些看不過去,就減少了對瓦剌的賞賜。瓦剌人也不含糊,直接以此為藉口殺了過來,王振開始攛掇著明英宗御駕親徵,結果一頓操作英宗被瓦剌人抓了去,弄得瓦剌人都有點措手不及。

對於瓦剌人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好處,打仗也是為了拿好處,大明王朝覺得英宗值什麼價換回去就好了。

二、蒙古人和女真人實力也沒法比

剛才說了,金國(女真人)把北宋滅了,實力上已經是碾壓的了,就算是後來的南宋,開始對金國也不構成什麼威脅,所以徽欽二帝吃苦也是在所難免的了。不過後來,南宋抗金勢力逐漸形成,尤其是嶽家軍橫空出世,把女真人打疼了,金國人也一樣開始對南宋人重視了,徽欽二帝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過的。

後來,宋高宗趙構的母親也被送回了南宋開始享福了,欽宗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只不過徽宗死了,沒感受到而已。

再看蒙古(瓦剌)人這邊,想得挺美的事兒,結果大明那邊出了個于謙,直接出主意把皇帝給換了,明英宗成了太上皇,這下明顯就不值錢了。

瓦剌人看看明英宗,殺了也不是,養著還不舒服,一氣之下只好又跑去打大明,結果還沒打贏,這下就尷尬了。沒辦法,最後瓦剌人不得不主動跑大明去求和,說我把明英宗還你們吧。剛開始明朝的新皇帝明代宗還有點不想讓他哥哥英宗回來,又是于謙站出來,力主迎英宗回歸。

最後,明英宗回歸,瓦剌人玩了半天,好好的買賣做砸了。


雖然說宋朝皇帝和明朝皇帝被虜去北國遭受到的待遇不一樣,但在新皇帝眼中,他們卻是差不多的。宋高宗趙構天天喊著迎二聖回歸,實際上最怕的就是二聖還朝;明代宗也是打心眼裡不希望哥哥英宗再回來,可又不能明說,只好把接回來的哥哥軟禁了起來,不過七年之後,當哥哥的明英宗還是復闢了,明代宗隨後也離奇暴斃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690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