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是金翅大鵬雕臨凡,李存孝是鐵石星君轉世;李元霸手中使得是一對八百斤的鐵錘,李存孝使得是一對八百斤的禹王開山槊;李元霸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存孝是殘唐第一好漢;李元霸是隋煬帝御封的無敵將,李存孝是唐僖宗御封的無敵將......
李元霸和李存孝誰更厲害?首先,這個問題要是以歷史來對比的話,肯定是李存孝更厲害。李存孝是真實的唐末猛將,騎射冠絕一時,每逢大敵,身披重鎧負弓持槊衝陣,萬人闢易。通常說的王不過霸,將不過李,其中的李就是李存孝。
李元霸也是有原型的,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兒子李玄霸。不過,李玄霸早早就去世了,根本沒有什麼事跡。所以,歷史上李元霸根本無法與李存孝相提並論。
那麼,這個問題還是以評書演義來討論更有意思。正所謂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在演義評書之中,李元霸和李存孝都是鼎鼎大名的無敵將,只不過一個是隋唐時期的,一個是唐末之時的,無法一戰。但是,也可以根據兩人的戰績來對比一下。
西府趙王李元霸
隋唐之時有十八好漢,第一好漢當屬西府趙王李元霸,而且是獨一檔的無敵將。
既然要說李元霸,就要說最強的李元霸。在《興唐傳》、《瓦崗英雄》等評書之中,李元霸妄稱天下第一好漢,只有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叫得響亮,實際算不得真正的天下第一,羅松、羅士信都能與他抗衡。尤其是《興唐傳》中,羅成一槍能要了李元霸的命,而東方伯、羅松又是三兩下敗羅成。只有《說唐》中的李元霸,才是絕對的天下無敵,遠非評書之中可比。
在《說唐》之中,李元霸本是金翅大鵬雕臨凡,拜的是紫陽真人為師。雖然李元霸生的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卻是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更兼錘藝精湛。另外,這裡的李元霸既不憨傻,也不口吃,而且武藝和力氣都是絕對無敵,力氣也是永遠使不完的,還不懼暗箭和偷襲。
《說唐》之中,李元霸有兩樣裝備。第一樣不是擂鼓甕金錘,而是一對八百斤重的鐵錘,如缸一般大。再一樣裝備就是李元霸的坐騎,還是萬裡挑一的萬裡雲。
再看李元霸顯示的神力,以及單挑和群戰戰績。
晉陽宮比武,李元霸顯示了無敵神力。要說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也是個厲害之人,但用盡全身力氣,竟然扳不動李元霸的一隻手臂,還被李元霸甩了個跟頭。宇文成都不服氣,又費力的舉起一尊三千斤重的金獅子。李元霸則是一手舉著一個金獅子,就猶如玩具一樣,比宇文成都強了何止一籌。至於李元霸的這份神力怎麼形容,用隋煬帝和眾官員的話來說,真正是天神了。
再說單挑之戰,隋唐十八好漢中的猛將基本都被李元霸打過。隋唐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曾三戰李元霸,都是被秒敗,最後還被撕成了兩半。第三好漢裴元慶也曾戰過李元霸,硬接李元霸的三錘,落荒而逃。排名四五六的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一起圍攻李元霸,李元霸只是手中錘一擺,就震開了三人虎口。排名第七的羅成面對李元霸,被一錘將槍打成兩段,連帶震開虎口。
天下也只有排名十六的好漢秦瓊,曾戰了李元霸四十回合。不過,這是李元霸念秦瓊是恩公,揚了他的名。眼看秦瓊不知好歹,李元霸只是舉錘略略一架,就震飛了他手中的虎頭金槍。實際上,秦瓊面對李元霸不堪一擊。別說秦瓊,任憑你再猛的武將,也接不住李元霸的兩三錘,也在他馬前走不了三個回合。
第三是李元霸的群戰能力。四明山之戰,李元霸匹馬雙錘衝入二百三十萬反王的人馬當中,打死五十多員大將,軍士更是打死不計其數。紫金山之戰,李元霸又是獨自衝入一百八十萬人馬中,打得只剩下六十五萬帶傷軍士。這兩戰下來,李元霸足足殺了二百來萬反王人馬,直接奠定了李元霸在演義中的巔峰實力。
在《說唐》之中,乃至在所有演義小說中,李元霸都是最無敵的猛將。哪個演義小說又有李元霸這樣單人獨騎殺一百多萬人馬的,封神演義都不敢這麼寫。
到最後,也只有天雷能收得了無敵於世間的李元霸了。
十三太保李存孝
再說李存孝,他是唐末第一好漢。
在唐末的英雄好漢中,李存孝也是獨一檔的無敵將,而且與其他人拉開了很長的距離。
李存孝的來歷也不簡單,是天上的鐵石星君臨凡。因此,李存孝雖然也是瘦小乾枯,但卻是天生的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並且是一幅銅頭鐵身鋼骨的身體。因緣際會之下,李存孝又拜了銀槍老祖澹臺譽為師,學得澹臺家族的三十六路霸王槊法,並得到一對八百斤的禹王開山槊。
禹王開山槊是李存孝手中的第一寶,第二寶是坐騎。初出世之時,晉王李克用送了李存孝一匹千裡渾天癩,乃是萬裡挑一的寶馬良駒。後續之時,李存孝大鬧長安城,又得了金統帝黃巢的五名駒,更是一匹極為難得的寶馬。
再看李存孝顯示的神力,以及單挑和群戰戰績。
首先,李存孝的也是神力無敵。在對戰黃巢手下的元帥葛從周時,李存孝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後續之時,康君利和李存信陷害李存孝,以五頭拉著戰車的大花牛要將他分裂,李存孝以頭和雙手雙腳同時用力,拉得五頭牛往後倒退。這份神力也是天下無敵了,只能用神人來形容了。
第二,是單挑能力。殘唐有名的猛將,李存孝也都打過。天下第二的王彥章接不了李存孝兩槊,被他生生壓彎手中的渾鐵篙。第三好漢是白馬銀槍高思繼,李存孝病重之時仍然走馬將他活捉。第四好漢是金統帝黃巢,也是被李存孝逼死在滅巢山。還有第六的火山王楊袞、第十的白玉將葛從周、第十一的大刀孟絕海、第十二的鐵槍將鄧天王、第十三的賽瘟神朱溫、第十四的銀槍將張歸霸,都是被李存孝輕易打敗。就連老一輩的魏王羅弘信、金刀赫連鐸等人,也不是李存孝的對手。在唐末之時,李存孝也是馬前無三合之將。
最後,是群戰能力。李存孝曾衝入大齊的一字長蛇陣中,打死四十八將。其後,李存孝又帶十八騎一路衝殺到長安,大鬧長安城。
李存孝也是縱橫唐末無敵手,絕對無敵。最終功德圓滿之時,玉帝派金甲武神傳李存孝歸位,他讓康君利和李存信用利劍割斷自己的手足之筋,才被五頭大花牛給撕裂。
李存孝和李元霸對比
李存孝和李元霸都是無敵將,兩人也很像。
第一,李存孝和李元霸都是瘦弱猶如病夫。演義中的猛將基本都是身長八九尺,腰闊十圍,李元霸和李存孝這樣的瘦弱之人都會被人輕視。但是,交上手的話,都會被兩人一招震裂虎口。
第二,李存孝和李元霸都是用的重型兵器,騎的寶馬良駒。兩人用的都是八百斤的兵器,一般人都提不動,更別提舞動了。也只有李元霸和李存孝這樣的神力王,才能使用這樣的兵器了,也只有萬裡雲和五名駒才能馱負這樣的兵器飛馳了。
第三,李存孝和李元霸的戰績都是絕對無敵。兩人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力氣和武藝都是冠絕於世,沒有一人可比。
真要分個厲害的話,李元霸的戰績更強一些。李存孝雖然厲害,但也沒有李元霸那樣獨自打殺百萬人馬,所以我還是覺得李元霸要厲害一些。另外,李元霸的真身是金翅大鵬雕,李存孝是鐵石星君,也是李元霸更厲害一些。
在民間,李元霸的名聲是遠遠大於李存孝的,這也是由於民間藝術的加工讓李元霸更加為人所熟知。李元霸不存在的,完全虛構的人物,而李存孝確有其人,若非要比較,我還是認為李元霸強!
一
「西府趙王」李元霸可謂天下無敵,天下第一好漢,有四象不過之力,兩個鐵錘共八百斤,天下無人能敵。
隋唐十八好漢,他永遠都是第一位,而且實力遠遠超出其他的英雄好漢,就拿第二的宇文成都和第三的裴元慶,完全都比他低幾個檔次,可以這麼說,李元霸的實力要比其餘所有好漢實力加起來總實力都要高,而且李元霸就像機器人一樣,完全不會疲勞。
晉陽宮金殿比武,面對「天寶大將」宇文成都,他不費吹灰之力。宇文成都雙手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抱起殿門口的一個石獅子,而李元霸雙手一手拎住一個石獅子,簡直若無其事。把皇帝和百官都驚得目瞪口呆,都伸直了舌頭:「這也不是個人了,真正是天神了。」而後他把石獅子拎的在大殿裡走來走去十多圈,才重新放在門口,把宇文成都嚇得直接僵硬不動。
隨後二人過招,李元霸簡直戲耍宇文成都,直接拎來拎去的,拋來拋去,像逗小孩子一樣。
當下李元霸將宇文成都望空一拋,就雙手一接:「啊唷我的兒,饒你去罷。」往地下一撩,撲的一聲,跌得個尿屁直流。
而且,天下英雄基本上沒有人能在他面前走過兩招,簡直難以言喻!
羅成拍馬搖槍來戰,被元霸一錘把槍打做兩段,震開虎口,回馬逃命。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圍攏來戰元霸,元霸把手中錘一擺,撞著三般軍器,噹啷一響,三人虎口震開,大敗而走。裴元慶迎戰李元霸,勉力招架三錘後驚呼:「啊唷,果然好厲害!」回馬便逃。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沒有擋得起我半錘的,你能接連擋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吧!」
能夠接住他三錘裴元慶的就是天下絕頂高手了,可他面前真是太小兒科。
而且,在四明山一戰,李元霸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總共二百三十萬大軍,陣前無人能敵,而且殺死天下第二好漢宇文成都和第五好漢伍天錫。
紫金山一戰,面對一百八十萬大軍,李元霸兩錘就像拍蒼蠅,只打得天昏地暗,不到一日只見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一人活活打死120萬大軍,簡直就是怪獸一樣的存在!迫使張德金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
李元霸這種戰鬥力是絕無僅有的,更是難以想像的,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人。
二
李存孝是唐末李克用的大將,十三太保之一,武功實力也是超凡脫俗,武力過人,當世無人能敵。「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可見二人實力簡直能把天地都拉起來!
李存孝勇冠三軍,每次出徵,都為主將,從來沒有嘗過敗績。年輕的時候,力氣過人,曾一人打死老虎,而且帶了十八騎,直接取了長安。
他是當之無愧的唐末第一人,而第二人是王鐵槍王彥章。王彥章的實力也是非同小可,在李存孝死了以後,他就是天下第一,曾一人擊敗三十六將,無人能敵!但是,王彥章在李存孝面前,又是如同小孩,走不了五招就敗下陣來。可見,李存孝的實力也是超出王彥章一大截子,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的,如果李存孝不死,王彥章永無出頭之日。正是李存孝被冤殺,讓王彥章再無敵手。
而且,李存孝還有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由五百人組成的「飛虎軍」。一旦「飛虎軍」出馬,直接讓敵人膽戰心驚,聞風喪膽,不敢與之正面對抗。所以,「飛虎軍」從無敗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李存孝的存在。
可見,李存孝的實力也是絕對的無敵狀態。
三
亂世出英雄。
楚漢爭霸的項羽,三國時代的呂布,隋唐亂世的李元霸,唐末五代的李存孝!
都是無人能敵的人物,雖說演義小說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是毋庸置疑是他們的實力絕對超群。
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存在,讓那個時代更加璀璨多姿,讓那個時代更加絢麗多彩,讓那個時代更加引人注目。
他們給了現代人更多的想像空間,他們讓現代人對那個時代更加嚮往,他們的英雄事跡萬古流傳。
欣賞項羽的霸氣,欣賞呂布的英武,欣賞李元霸的無敵,欣賞李存孝的忠勇!
他們都是他們那個時代的王者,他們都是第一!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古典小說界有這麼一句話,叫「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這說明在很多書友眼中,這是兩位並駕齊驅的人物,在他們面前,那位被稱作「千古無二」的楚霸王都要退避三舍,這是因為《說唐全傳》和《殘唐五代史演義》堪稱古典戰爭類小說中誇張的天花板。
當然了,不同年代的小說人物放在一起對比怎麼看都是「關公戰秦瓊」,所以我們只能從他們在各自小說中的表現來進行間接對比。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就是一切都按照兩部演義小說內容為依託,與歷史無關,因為提起李元霸還要扯歷史那純屬就是耍流氓。
人形核彈——李元霸
《說唐》中有很重的神話色彩,我們今天提到的李元霸在書中是金翅大鵬臨凡,為大隋朝第一條好漢,而且對後面的十七位有次元上的領先優勢,可以說其他十七條好漢就是加上一起也不夠他一頓錘打的。
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三次與李元霸交手。第一次一鏜打去,被元霸架開,回手一錘便將其打退;第二次李元霸空手奪白刃,將成都生擒後釋放;第三次架開鎦金钂生擒過馬,撕成兩片。
天下第三的裴元慶在四明山一連接了李元霸三錘,實在禁不住,回馬敗走,卻因此被李元霸大加稱讚,同時創下書中諸將對陣李元霸的最佳戰績。
天下第四到第六位的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三將聯手用兵器攻向元霸,被一錘打開三人兵器,虎口全部震裂而走。伍天錫在天昌關二次與元霸交鋒,直接被撕成兩片。
天下第七的羅成在紫金山見李元霸大殺四方,舞動二百四十斤的丈八滾雲槍飛馬而出,結果被李元霸隨手一錘將長槍打成兩段,大敗而走……
鬥將上的碾壓還不足以體現李元霸的實力,更嚇人的是他在四明山、紫金山兩場大戰中展現出的逆天神威。四明山面對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的二百三十萬聯軍,李元霸憑藉雙錘殺得屍橫遍野,虧得秦瓊仗著對李家有恩往來照應才讓眾反王未傷根本。但是到了紫金山,反王們就沒那麼好運了。時任聯軍元帥的程咬金下令一百八十五萬大軍一擁而上,結果不消半日就被殺得只剩六十五萬,整整一百二十萬人馬被當做蒼蠅一般盡數打死,恐怖如斯。
總而言之,《說唐》中的李元霸已經不局限於「人」這一範疇,相對於大鵬轉世,個人覺得更像是大鵬附體,實在太過驚人。
一拳超人——李存孝
《殘唐》中同樣有不少神話情節,這也算是古典小說中的共性。本名安敬思的李存孝原本以牧羊為生,在李克用箭傷惡虎追趕時,老虎衝進了李存孝的羊群中,惹得其勃然大怒,緊追而至,三拳兩腳將其打死,然後隨手扔過河去,要知道此時的李存孝只有幾歲,這番操作讓李克用瞠目結舌,故而收安敬思為義子,就此更名李存孝。
由於《殘唐》名義上的作者是羅貫中(個人嚴重懷疑是冒名),所以很多情節和《三國演義》雷同,比如李存孝百步穿楊與徐晃相似,生擒薛阿檀和安休休又是「溫酒斬華雄」的翻版。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我們討論的事武力。這方面李存孝和李元霸一樣,在書中地位超然,幾乎可以稱作「一拳超人」。
朱溫原本輕視李存孝,結果被一招擒獲,若非李克用及時制止,差點被摔死;黃巢的「頭馬」孟絕海被朱溫稱作「英雄無敵」,隨黃巢打破大唐二京時斬將三百餘,結果面對李存孝被一招生擒,被夾回營後發現連肋骨都斷了;同為黃巢大將的耿彪不服頂頭上司葛從周對李存孝的高評價,不自量力的出戰,儘管他三合就能打得李嗣源吐血,讓其有了底氣,但是面對李存孝一合就被結果了性命。
此外鄧天王、韓忠這些當世猛將皆不是李存孝一合之敵。最悲催的是知名度極高的王彥章,不僅被李存孝秒擒,還慘遭嘲諷稱其不配死在自己手裡,然後將其釋放。王彥章倒是很識時務,發誓只要李存孝不死,自己便不出山。後來我們都知道,王彥章遵守了諾言,而且後期幾乎成了天下無敵的boss,最後集合了「五龍二虎」才將其逼死。
不過李存孝在鬥將中並沒有保持住全部一招致勝。二次對戰大有精進、自信與李存孝有一戰之力的鄧天王,李存孝用了數合「才」取勝。而抱病擊敗高思繼,更是用了足足十餘合,當然了狀態不佳是可以理解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李存孝比較接近於「人」的一面。
同樣是鬥將無敵,那麼李存孝在混戰中表現如何呢?和李元霸一樣,李存孝最出彩的混戰同樣是兩場。第一次是葛從周深知鬥將絕無獲勝的可能,於是改為鬥陣,用四十八將指揮四十八萬大軍布下首尾相顧的長蛇陣,結果李元霸率領五千人馬直衝而入,以一己之力將四十八將盡數斬殺,四十八萬人的大陣也被五千人打得潰不成軍。
第二個則是非常著名的一十八騎奪長安,火燒永豐倉,單手捉五馬,箭射黃巢的朝天冠,收服李罕之、符存審……不過客觀說,這一戰破陣敗敵更為突出,斬將殺兵並非刻畫的重點。
通過二人的各自戰績,我們其實能夠看出,雖然都誇張的接近神話小說,但李元霸比李存孝還是略微強悍一些的。從李元霸的雙錘,李存孝的渾鐵槊、畢燕撾都是四百斤一個看,兩部書的整體設定大致相當,所以個人覺得非要分個上下,李元霸更勝一籌。
史書記載李存孝"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無不是記載李存孝武藝高超,驍勇善戰的資料,於是便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說法,那我們便來看看李存孝和李元霸誰更勝一籌。
首先,兩人的力大無比且都是有具體的數據來證明的,李元霸和李存孝均是四象不過之力,也就是說他們的力氣大到超過五萬斤,雖然有點誇張但是不能磨滅他兩確是勇力之大。那麼力大無窮的李存孝和李元霸他們所持兵器當然也是其重無比,於是他兩的兵器也是實力相當均是八百斤左右。而且他們均是戰績赫赫,多次戰役中能以少破多,屢立奇功。由此看來他兩平分秋色,並無較大差距。
那麼來看看他兩的作戰記錄,史有記載眾王子計點兵馬,一百八十五萬,止剩得六十五萬,還有中傷將士大半不算在內。可見李元霸半個下午的戰績,而李存孝帶領著眾將士橫掃黃巢軍,大破其六十多萬大軍,就他而言前後殺敵過百萬,可見李元霸和李存孝的實力相當。
就以上而言,小編認為李元霸和李存孝實在分不出高低,畢竟不是同個朝代之人,不能比試一場,憑藉這些記錄也不能準確分辨誰高誰低,要是硬要分出高低,那就是
也許李元霸的裝備比李存孝的好,畢竟李元霸的馬萬裡雲還是有名氣的。
以上便是李存孝的英勇事跡有哪些和比一比李存孝和李元霸誰比較厲害的介紹,李存孝作為一代將才,一生戎馬,南徵北戰立下許多功勞,其英勇之名也令人敬畏,但是最後卻死於小人之手著實令人可惜。
誠謝邀請!
首先,請大家一起來看下列幾個方面的比較:
(1)出身身份對比。按《隋唐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李元霸是唐國公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後來李元霸還被隋煬帝敕封為西府趙王。據說,在李元霸還沒有出世的時候,有一次,全家遭遇了強盜的洗劫,多虧秦叔寶出手援助,李淵一家人方保無虞。
而另據《殘唐五代史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李存孝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乾兒子,因排行十三,故又稱李存孝為"十三太保″。從二人的家庭出身來看,李元霸出身顯赫,稍勝李存孝一籌。
(2)拜師學藝及其統兵作戰戰績比較。李元霸一出世,就得師父紫陽真人傳授武藝,然後李元霸排名天下第一條好漢。按原著小說的描述,李元霸匹馬雙錘,把天下十八家反王的數十萬兵將,像拍蒼蠅一樣,打得一下子沒有了火種,各路反王還被迫寫下降書順表,方可保住了性命。
而李存孝的師承來歷,及其使用的兵器等方面,則說法不一不太明朗。據演義小說的描述,李存孝統率後唐軍隊攻城略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稱"飛將軍″,是公認的殘唐五代時期的″第一猛將″。這一方面的比較,李存孝也略略遜色,畢竟李存孝沒有幫助後唐,實現一統天下。
(3)單挑武力值方面比較。李元霸一出道,就打敗了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然後按原著小說的描述,天下只有排名第三條好漢的裴元慶,能夠接連接李元霸三錘!而李存孝固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但是在武力單挑方面,貌似演義小說裡,只描述有李存孝打敗過,有"天下第一槍″之稱的鐵槍王彥章過。顯然,這方面的對比,李存孝也是比較吃虧的了。
(4)最後結局方面的比較。眾所周知,李元霸因活撕了宇文成都,最後舉錘罵天,結果被雷霹死了,李元霸的死純屬天遣。而李存孝則是被人陷害,然後被施以五馬分屍之刑而死,即李存孝之死系屬人為。一是天遣,一是人為,高下立判。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李元霸要比李存孝厲害!
李元霸是小說神話人物,李存孝是唐末勇武無敵的傳奇人物,他們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這個偽命題意義不大。
歷史上真實的李元霸,又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弟。李元霸自小體弱多病,在他十六歲那年,他和兩個哥哥一起去打獵,由於馬失前蹄,他從馬上摔下來直接當場斃命。在他死後的第三年,他爹李淵才從太原起兵,所以李元霸對大唐開國並無寸尺之功,更談不上什麼隋唐天下第一好漢。
反觀李存孝,卻是唐末五代初期天下第一勇將。中國歷史上厲害人物不少,但有一句話,那就是「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裡的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而李則是唐末五代初的李存孝。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突厥沙坨部落人,是晉王李克用名揚天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他從小力大無窮,武藝超群,小時候就曾經憑己之力,孤身擊殺猛虎,成為遠近聞名的打虎小英雄。在投奔晉王李克用以後更是天下無敵,威名遠揚。下面我大概敘述一下李存孝的基本事跡:
晉王李克用率軍攻打黃巢起義軍,李存孝為先鋒大將,這是李存孝初次上戰場,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在與敵將的對戰中:李存孝一回合活捉彭白虎、一回合打死班翻浪、幾回合擒拿黃巢部下勇將孟絕海,一回合活捉耿彪,二回合打死張龍、李虎,一回合摔死崔受……直殺得敵軍抱頭鼠竄,潰不成軍,這是李存孝的初戰告捷。
黃河之戰中:李存孝一回合打死黃巢大將張權,黃巢手下四十八員健將見張權落馬,一起圍攻李存孝,被存孝全部殺死,敵軍盡皆潰散,屍橫片野。
打過黃河之後,李存孝奪了魏南三縣,搶了潼關,得了霸陵川,他率領一十八騎人馬殺入長安,火燒永豐倉,一回合摔死敵將黃珪,殺進正陽門,活捉黃巢麾下猛將鄧天王。
金頂太行山一戰中:李存孝一回合摔死韓忠,一回合戳死黃豹,敵將五十餘員一齊圍攻李存孝,被李存孝接連戳死二十八將,餘將見事不濟,打馬而逃,軍卒盡散。
汴梁之戰:李存孝赤手空拳摔死敵將田龍、田虎。梁王朱溫看見李存孝旗號,膽顫心驚,放馬逃生,手下眾軍自相踐踏,各個逃生,死者不勝其數。
林墩口之戰,李存孝單獨帶領十八騎人馬殺入朱溫,王重榮等五侯軍中,在裡面左衝右突,無人敢擋,五侯被李存孝劫了寨,互相驚懼。第二天,朱溫命令二十八員大將一齊對付李存孝,被李存孝舉起兵器渾鐵搠不多時便戳死十五將,餘皆驚散,各自逃生。
賓州之戰:李存孝帶重病迎戰有萬夫不當之勇之稱的「白馬銀槍高思繼,交鋒十餘合,存孝逼開槍,大喊一聲,把高思繼擒過馬來。
後梁第一勇將王彥章與李存孝在瘀泥河發生打鬥,王彥章認為除了高思繼之外,自己天下無敵,想不到他在和李存孝交手才十餘合便打敗而逃,從此王彥章發誓李存孝若在世他就不出來,等待李存孝死以後再出山。
鄆卅節度使赫連鋒也算是天下聞名的勇將,但是在對戰李存孝時,只幾個照面就大敗而逃……
李存孝的一生,確實天下無敵,勇猛無比,但是多度的聲威讓他成為自己人嫉妒攻擊的目標,他的赫赫之功遭到內部人的無比嫉恨,最後的人生結局被四太保李存信和小人康君利誣陷造反,最終被李克用處以車裂之刑而死!
梁王朱溫得悉李存孝的死訊之後:大喜過望,朱溫手舞足蹈的說:李存孝死了,我再也沒有憂愁了!
自從李存孝死了以後,朱溫就再也沒有害怕的人了,沒多久,朱溫這個亂臣賊子就毫無顧忌的殺死唐朝皇帝還有皇室成員,另外他還殺掉唐朝所有舊臣,迫不及待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把將近存在三百年的大唐王朝給滅了!
悲哉存孝,哀哉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