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一般是指在政府部門、教師、醫院等部門上班的那一群人。的確,體制內的剩女越來越多。
一個朋友,今年四十出頭了,在醫院上班,一直還是單身,跟她一般大的女生,孩子也上幼兒園了。她總覺得自己長得很漂亮,別人似乎都配不上她,一直在等待著夢中白馬王子的出現。前些年,她談過一個男朋友,長得挺帥的,那時候也正處在創業階段,關鍵就是身高不理想,所以二人就分手了。她一直就想找一個比她前男友更優秀的,夢中的白馬王子身高要180以上,體重還不能超過130斤,長相要帥氣,碩士以上學歷,年收入不能低於50萬,要在城裡有套房,鄉下有棟樓,不能跟男方父母一起住......就這樣,她一直在等,結果一直在等待中錯過。
前兩年,家裡人及身邊的朋友勸她不要眼睛一直朝天上看,差不多就行了,就她還一直堅持婚姻不能將就。後來,大家就勸她去收養一個孩子,老了有孩子照應,但卻一直沒有合適收養的。幸好,她妹妹離婚了,帶著一個男孩回家娘家住。這姐妹倆把這孩子當成了寶,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放在了這孩子身上。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功課簡單,孩子幾乎都考100分,她逢人就炫耀她家孩子如何聰明,成績如何好。那孩子真累,幾乎沒有什麼課餘時間,一放學就被要求去補課,周末了又要去學書法、籃球、鋼琴。但是到了四年級以後,也知道是因為功課難還是壓力大,考50、60分成了家常便飯。當別人問起她小孩的成績時,她便改成了不知道......
你這樣在體制內的「剩女」,也還要不少,總結下來,大體有以下原因,成為剩女。
第一、擇偶圈較小。體制內的「剩女」們,大多接觸的還是體制內的人,體制外的就很難入得了她們的法眼。而在幼兒園、小學、醫院、銀行等一些部門,大多數職工都是女性,這些部門上班時間較為固定,所以這些部門的女職工就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接觸別的男性。
第二、擇偶標準較高。體制內的「剩女」們,大多受過較高的教育,而體制內的工作,收入不一定多高,但是穩定,並且有公積金等,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但是還是比很多人都高了,所以當她們在選擇對象時,也大都會選擇受過高等教育的,更會要求對方有車有房。
第三、擇偶心態。體制內的「剩女」們,尤其是偏遠小縣城地區的剩女們,收入一般都會比身邊的人要好一些,學歷也較高,這就帶來了一定的優越感,在選擇對象時,眼睛都是往天上看;有部分女性由於受到不婚主義等影響,乾脆就不談戀愛了,等年紀大了,想找一個人作伴的時候,又沒有合適的人了,所以就只好一直單著。
沒有十全十美的戀愛,也沒有完美的戀人,兩個在一起的人,生活的時間長了,當把彼此身上的稜角都磨圓了,也就彼此適應了,大家說是不是這麼一個理?
我曾熱議過縣城體制內姑娘被迫單身,也曾寫過一篇分析為啥縣城內就集中了那麼多體制內單身女子,而且很多縣城體制內單身女子是一直單身不是曾同居過或曾有過婚姻而後面夫妻關係不合離異。
全國有兩千九百多個縣級行政區劃也就有兩千九百多座縣城,縣城裡面有政府工作人員的公務員,有體制內事業編如醫院裡的在編醫生護士學校裡的在編老師等,
查找了下一座下轄五十萬人以上縣城裡面至少體制內人士超過四千人縣城裡面體制內人多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少,畢竟縣城下面還有鄉鎮,畢竟我們國家鄉鎮級才是最基層國家機關。
縣城除掉有名有姓的「國家級百名經濟發達縣」其他二千八百多座縣城一般都很少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在縣城體制內工作的女性大多數是縣城內出生長大外面讀書又參與考試回到父母身邊工作的女性。偶爾也有因工作調往縣城的外地女性。這些年逐步出現有很遠異地參與考試入編縣城的外地女性。認識一位家在黑龍江北安人在貴州一個不知名縣城下面鄉鎮工作的姑娘。
女性能考入遠離家鄉單位工作,一般是未婚單身無牽無掛沒婚姻,回到家鄉縣城體制內工作的女性一般是曾經戀愛過因為不願意留在異地而分手仍然單身一人回到家鄉工作。
縣城畢竟經濟實力有限,畢竟中山崑山這類實力超強縣城太少了。縣城男孩子一旦到外面上過大學上過研究生基本都去北上廣深超一線或杭州成都這些準一線城市(可憐天津與重慶這兩座直轄市基本不如現在學生們眼,其實這兩處都適合生活),能考回家鄉體制內工作男性基本沒有,以至於縣城裡面醫生教師基本都是女性,鄉鎮機關裡面也八成女性,缺男性更缺年輕男性。
縣城體制內連男性都缺乏,體制內女性一般不會找體制外收入家庭地位都低於自己兩個檔次男性,低一個檔次的男性比如政府裡面勞務派遣工都是體制內女性的較好對象。
還有一個原因,縣城體制外男性一般不思進取整日掛牽的都是吃喝玩樂,即使有個人條件相對較好的,體制內女性也不太容易看得上,或者兩邊各自看不對眼。
因縣城體制內男性過少更不用提單身男性,體制內有剛離異帶倆孩子的男性都會被多次介紹給年紀至少小八到十歲未婚體制內女性。
縣城體制外男性個人條件與經歷與三觀基本與體制內女性相差玄遠,縣城裡面體制內女性不得不單身。當然單身作為女性主動選擇無可指摘無可調侃處,但縣城裡面體制內女性是很想婚姻很想多生幾個孩子的卻找不到對象成不了婚生不了孩子,內心很悽涼。因為縣城體制內大量單身女性,別的人還容易出些婚姻問題。
縣城裡面體制內單身女性與大城市裡面單身女性單身原因最大不同就在於縣城裡面的適合他們的單身男性實在太少,縣城裡面體制內女性實實在在找不到對等條件男性。
以前部隊是單身男性集中最多地方,現在因為部隊收入好,部隊軍官一般傾向於找體制內女性,那縣城體制內女性是否願意當軍嫂,也是種不錯選擇。
我們能為縣城體制內單身女性做點有益事情嗎,至少網絡可以擴大人際交往,有需要介紹的單身女性自己把條件列好發私信看外地有合適的沒有。
我表妹單身,大學畢業後通過省考,成為一名普通縣城公務員。這天,二姨安排表妹相親,飯吃了一半,表妹知道男方每月工資18000塊,起身就走了。
表妹天資聰穎,從小到大都是班上的佼佼者。長得又很漂亮,上學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她長得像張栢芝,一副天生麗質的樣子,追她的人不少。我總以為家裡這些兄弟姐妹們,肯定是她最早結婚的。
表妹大學畢業後,順利通過省考,一切都順風順水。可沒想到她一晃到30歲了,還沒結婚。小姨不止一次向我訴苦,說表妹已經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又問我有沒有資源,幫她介紹一個。
正好我同學的哥哥由於性格內向,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女朋友,我就向小姨推薦了,說要不讓他們先認識一下?
我同學的哥哥身高1.75米,有房有車,無還貸壓力,他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國企當行政主管。
小姨聽了挺滿意,向我要去了聯繫方式,興衝衝回家去了。
一個星期後,小姨給我打電話,問我還有沒有資源,幫表妹再介紹一個。
我好奇地問,我同學的哥哥不好嗎?他們見過面了沒有?
小姨不好意思地說,見啦!但青兒(我表妹)說男方的收入太少了,她怕兩人的收入都不太高,以後生活會壓力大。
這還收入低?我真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聽同學說過,她哥哥現在的年收入有10萬左右,在我們這裡已經贏過60%以上老百姓的收入了。
我問,那表妹她有什麼要求,和你說了嗎?
小姨說,她也沒什麼特別高的要求,只是對男方的收入比較在意。
我又繼續追問,那多少收入的,她才會滿意呢?
小姨說,月薪不低於50000元。
什麼!我大喊一聲,嚇得正在廚房裡炒菜的老媽差點把鏟子掉地上。
表妹這麼高的要求,我可是無能為力了。
有一天,表妹到我家來玩,我好心勸她:「你也老大不小了,適當降低點擇偶標準,也好讓小姨早點當外婆。」
沒想到,表妹白眼瞟了我一眼:「為啥要我降低標準,表姐,我實話和你說,這已經是我最低標準,要是達不到,我寧願不結婚。」
表妹說,她也不是無理取鬧,她的那些同學,論文憑論工作論相貌,哪樣都不如她,可找個老公個個都是很有錢的,不是CEO就是總監啥的,有房有車,家裡還有保姆伺候著。結婚後就當了全職太太,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朋友圈秀的不是和老公在哪裡吃大餐,就是和閨蜜上哪去旅遊。
表妹最後說:「表姐,你說她們都能嫁得這麼好,為啥我就不行了?」
我竟然無言以對!
這一天,二姨給表妹介紹了一個男生,年齡和表妹差不多,在一家公司做遊戲開發,身高有1.8米,長相出眾,父母退休金加起來有2萬塊。
二姨沒說男方收入多少,小姨在邊上一個勁地說,先去看看呀!就算當不成戀人,多一個朋友也好嘛。
表妹正好閒在家裡沒事幹,就同意去見個面,看看男方具體情況怎麼樣。
那天表妹打扮得很漂亮趕到赴約的地點,原以為男方會約她去大酒店或者西餐廳之類的地方,沒想到就去了一家茶餐廳。
正好是中飯時間,人特別多,到了茶餐廳,男方點了4個菜,吃飯前兩人互相認識了一下。
表妹也不客氣,單刀直入,直接就問男方工資多少?
男方挺有誠意的,他說:「我每個月工資18000元,有一套房是我父母以前買的,現在他們住著,我一個人麼就住公司宿舍。」
表妹聽了,心裡就有些鬱悶,她想,這一個雖然長得還不錯,條件還不如表姐給我介紹的那個呢!只有一套房,難不成結婚後還要和他的父母住一起嗎?
接下來的場面就有些尷尬,表妹了解了男方的情況後,就不想說話了,兩個人各玩各的手機。
飯吃了一半,表妹問這頓飯花了多少錢?咱倆AA制吧。
男方也沒客氣,說一共306塊。
表妹轉給他153塊錢,轉頭就回了家。
沒過半小時,二姨就打電話給表妹,問她見了面後感覺怎麼樣?
表妹回了三句話:「第一我感覺這男的不夠浪漫,第一次見面就選了個茶餐廳吃飯;第二他的月薪太低,達不到我的要求。所以,我和他沒有可能。」
二姨氣得不行:「你說你有啥條件啊,考了個體制內的就這麼驕橫嗎?你也不看看自己幾歲了,再拖下去,我看你只能找個二婚的了。」
後來,二姨私下和我說,就表妹這樣認不清自身情況地找對象,只適合當一輩子大齡「剩女」,打一輩子光棍。
題主問:體制內「剩女」問題為何越來越嚴重了?
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物質拜金思想嚴重。有些體制內的女人難嫁,根本原因就在於她們覺得有份穩定工作,裝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物質拜金挑來挑去,結果把自己給挑剩下了。
二是體制內女的高不成低不就。她們頭腦裡只有一個念頭,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如同沙一般,風一吹就散了。而現實是,能達到她們要求的男生,都會選比她們小很多的女生,她們自以為傲的自身條件不是得分項。
三是不能正確地認清自己。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她們剩下來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沒有正確地認清自己,想高嫁,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嫁,是想跳躍幾個階層的那種。
最後,衷心希望這些所謂的「剩女」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大齡剩女,無論是哪裡的,還是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要求比天高,
情史比粥亂。
年齡比龜老,
脾氣比驢倔。
做人不缺愛,
做唉不缺人。
就一個泡心的蘿蔔,非得想賣出人參的價格,否則,絕不將就。隨著時間的推移,蘿蔔越來越泡心了,也就越來越賣不上價了。
老公在基層單位上班,直到現在他們單位還有八個大齡剩女,都是三十一二吧,而且還都是公務員,聽老公說都是這樣一種相同的情況。
每年基層都會有應屆大學畢業生,有的一畢業當年就能考上公務員或是選調生,考上的呢就因為自己是鐵飯碗的公職人員,有了保障,眼光就看高了,怎麼也要找個條件好的吧,一來二去挑花眼,錯過了最佳找對象的黃金時間,最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剩女階段
再有一種情況就是畢業當年沒考過,第二年又沒考過,心中窩火,就先不考慮自身婚姻問題,先考試,等考上之後都成二十大幾的年紀,一來二去又成了大齡,然後就又卡在了尷尬的年齡段,高不成低不就的了
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有正式工作的男的非常搶手,有正式工作的女的不好找,相反沒工作的男的到處都是就是找不到對象,真成了兩極分化的地步,
公考的分數出來了,都為拼考試熬成了剩女![淚奔]
以前只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體制內的「剩女」越來越多,但是近兩年,小縣城的體制內「剩女」也越來越多。所以說全國各地,體制內的「剩女」問題越來越嚴重。
我同學兩家的女孩,都已經32歲了,一個在北京,一個在縣城,兩個女孩都是體制內工作,也都很出色,可至今為止,都是單身,而成了「剩女」。
張姐家的女兒就在北京工作,至今為止,已經32歲了,還沒有對象,一般人都以為女孩一定是長得不好看,或者是心氣太高,而成了大齡剩女吧,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女孩叫薇薇,91年屬羊的,當初考上了武漢大學,讓我們這些九零後家長羨慕不已。
薇薇長相漂亮,身材也不錯,大學畢業以後,就到北京找工作,在私企上班兩年,一邊工作,又考上了研究生,在私企工作工資雖然不低,但是開銷也大,這些白領的衣食住行都很講究。
薇薇打算從此留在北京,她決定考取公務員,一邊工作,一邊複習,後來乾脆把工作辭了,又上了考公務員的補習班,還真不錯,考取了北京統計局。
張姐說雖然沒少花錢,但是工作總算穩定下來了。
薇薇已經28歲了,父母就開始催她個人問題,她也覺得可以開始找對象了。
以前在私企上班的時候,也有男孩追求她,但是這些男孩家都是外地的,既然她考取公務員了,那麼以後,肯定就要在北京安家落戶了,那麼外地戶口的男孩就不會考慮了。
找對象的範圍,肯定是要找北京當地的男孩,或者有北京戶口的男孩了。
上班以後,和單位的同事談戀愛了,兩個人工作在一起,兩個人也很般配,但是一到談婚論嫁的時候,工作單位在二環,就打算在單位附近買房,可是一打聽一平米房子還是二手房,就要11萬一平米,買一個70平米左右的房子,也需要首付300多萬,男孩家連首付款都沒有,沒有辦法,只有分手了。
現在找對象的範圍又縮小了,又有人給她介紹一個北京當地的男孩,男孩家有房,但是工作一般,薇薇覺得還行吧,以後男孩工作上努努力,也可以的。
可是婆婆說:她家兒子找對象,要北京當地的,因為將來有孩子以後,都是娘家媽給看孩子,總不能讓外地的娘家媽長期租房子住吧,北京租房子可是太貴了,所以婆婆還嫌棄薇薇家不是當地的,這個婚事又吹了。
薇薇今年已經32歲了,至今薇薇還是在北京工作,一個月9000元工資,5000元用來租房子,一直在相親的路上。
薇薇媽媽說:在北京找不到合適的,在老家找對象又不現實,總不能為了找對象,把體制內的工作辭掉吧。
和薇薇這種情況的女孩很多,所以北上廣體制內的「剩女」就會越來越多。
再看縣城同學家的女孩甜甜,今年也已經32歲了,按理說,在家門口找對象應該是很容易的。
甜甜長相甜美,皮膚白皙,當初沒有考取體制內工作時,本來是談了一個對象,男孩家條件不錯,又是當地的。可是男孩只是勞務派遣工作,每個月工資只有2400元。
甜甜考取體制內工作以後,單位的女孩找老公的條件都提高了,既然自己有體制內工作了,那么女孩總不能下嫁吧,就和原來的男朋友分手了。
在縣城內,最好的工作就只有體制內工作了,除了事業編,就是公務員,甜甜既然已經是體制內工作了,那最起碼也要找一個體制內工作的男孩吧,這樣才能算般配。
找到一個電力局工作的男孩子,單位不錯,工資待遇也行,小夥子長得也好,相親時,這些條件都很滿意。
但是深入接觸以後,當甜甜知道,男孩家在外地,又是單親家庭,在當地還沒有買房,這些條件是甜甜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縣城體制內的女孩,都想找一個當地的男孩,還要有好工作的男孩,但是有好工作的男孩,當地的很少,因為男孩大學畢業以後,都留在各大城市了,家門口有好工作的男孩,外地戶口的比較多。
這樣縣城裡的女孩,自己的工作比較好,又穩定,誰也不想找一個工作不如自己的,更不願意找一個外地戶口的,相互不知根知底,而且更不想過年過節去婆婆家,離開娘家。
所以說,北上廣體制內女孩,因為工作關係,都想留在當地,只想找當地的男孩,當地男孩也想找當地女孩,所以作為北上廣體制內的外地女孩,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而成為「剩女」的女孩就越來越多。
縣城內的女孩,自己有了體制內工作,只想找當地體制內男孩,體制內男孩外地的人多,女孩又只想找當地的男孩,所以找對象的面很窄,大部分女孩都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所以縣城內的體制內的女孩,成為「剩女」的也越來越多。
同學家的兩個女孩還都沒有合適的對象,女孩倒是不著急,著急的是家長。希望體制內的「剩女」越來越少,這樣男孩光棍才會越來越少。
誠謝邀請!體制內剩女問題之所以越來越嚴重,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上學時心無旁騖。這類人在上學時,大都在專心學習,努力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有的為考研刻苦複習功課,還有的為考職積極準備。所以無暇顧及個人問題,遠離愛情,認為只有等工作穩定了才能考慮婚姻。
二、個人前途使愛情折戟在畢業時期。有的雖然與男友建立了戀愛關係,但一畢業,都在為各自的前途和命運奔波,顧不了對方,只能帶著遺憾,一拍兩散,勞燕分飛。
純潔、熱烈的校園愛情、浪漫溫馨的花前月下,曾經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爛,在和各自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轟然倒塌,現實把美好的愛情擊的一地玻璃渣。所以,有的女生,為此傷心落淚,痛不欲生,不再相信愛情,不再接觸感情。
三、工作時年齡大。能進入體制內工作,最低都是本科畢業,經過考試甚至於考幾年才上的岸。同齡的男生有的已經成家,沒有結婚的也都願意找比自己小的女生。
四、物質女。有的女生找男生的條件是要求有房、有車、有存款。成想男生也都是才開始工作,怎麼會有能力滿足這些條件。如果父母不支助,買房交首付都會很困難。
五、要求高。有的女生長相、身材、家庭都一般,就因為在體制內工作,就認為高人一等。要求男生這條件那條件,抱著不遷就的心理。
要知道,不管男女,世上十全十美的人沒有,你要求別人,別人只要不傻,也在掂量你。半斤對八兩,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六、選擇不嫁。有的來自於單親家庭,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家庭破裂,都要經過吵架、互相指責、冷暴力等,從小體會了父母不幸的婚姻,給自己的心靈蒙上了陰影,對男人產生了反感,對婚姻有恐懼心理。
還有的女生認為自己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沒有婚姻照樣能活的精彩和漂亮,不憑藉誰的光,做自己的女王。看到周圍很多女人因為婚姻,痛苦不堪、傷痕累累,就更堅定了不嫁的信心。
自己一個人生活的好好的,何必去自己找麻煩、找傷害呢?國家養老的政策也越來越好,只要有錢,完全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不管什麼原因,作為家人和同事,對待剩女要正確看待,理解她們、關心她們、包容她們。自覺做到不議論、不指責、不幹涉、不歧視,尊重她們的選擇,友好相處,相信她們會生活的很好。
友友們,你們什麼意見呢?歡迎關注點讚評論!
感謝提問:
鼓勵人口生育的首要任務:解決基層公職人員的婚育問題。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所有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現代人類社會的主動勞動創造包括但不僅限於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人類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進化形成複雜抽象字符文明的動物族群。同時,人類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進化形成複雜社會治理結構體系的動物族群。
村【城鎮的社區】、鎮【城鎮的街道】、縣【縣級區、市】、省、國是現代人類社會最通常的社會治理結構。當然,作為國家治理結構那就必然存在行政管理公職人員,自然資源管理、工商管理、城鎮管理、稅務&財政管理、教育&醫療衛生管理、司法&治安管理......幾乎所有現代人類社會職業分工協作行業都有對應的行政管理機構。那麼,為什麼說鼓勵人口生育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基層公職人員的婚育問題呢?
一、公職人員是供職於同一主體單位的最大職業勞動群體
政府機關、政協與人大代表、事業單位......雖然我國沒有統一公布國家公職人員總數。但是,可以肯定我國從財政領薪水的公職人員肯定有數千萬,這絕對是任何其它社會組織無法「望其項背」的大規模職業群體。
二、公職人員的勞動薪酬絕對是現代人類社會中最穩定的存在
人們常用「吃皇糧」比喻依靠領國家行政工資生活的人。因為,國家公職人員的行政性工資以國家稅收為保障。所以,通常情況下無論社會其它職業發展的好壞,公職人員的勞動薪酬絕對是穩定性最好、所謂「旱澇保收」的那個。
三、公職人員在工作時間管理上應該是最尊重法律的
法律、法規、節假日管理......現代人類社會一切生產勞動與生活分工協作體制的底層原則多由政府主導制定。因此,作為政策法規的制定者,公職人員在勞動時間管理上絕對是最「遵紀守法」的那個,也就是說其它各行各業都可能出現因經濟利己惡意延長工作時長、公職人員絕對是惡意延長工作時長最輕的那個。
四、公職人員的許多生存競爭都已經被「消滅」在了進門之前
中考、高考、職業資格考試......現代人類社會擁有體系複雜人才「遴選」體制,國家公職人員招錄考試便是其中最難的那種。因此,成功入職的公職人員很大概率在進門之前就「消滅」掉了一大批職業競爭者,入職以後的公職人員將只有體制內的晉升競爭。
職業人口基數大、職業狀態相對更穩定、職業更加遵守勞動法、綜合職業競爭相對更小......綜合考量,公職人員應該是綜合婚育狀態最好的職業人群。所以,鼓勵人口生育的首要任務:解決基層公職人員的婚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