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現在老年人大多數享有退休金,為什麼感覺在兒女面前卻很懦弱? _如今老年人退休後生活比較安逸

0老三兩0說: 現在有退休金老人,上班時能生不讓生,退休後讓生不能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獨生子女在家裡稱王…

0老三兩0說:

現在有退休金老人,上班時能生不讓生,退休後讓生不能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獨生子女在家裡稱王稱霸慣了,家長年輕時候就硬不起未,更何況老了!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原因,老人的那一點養老金,跟「富一代」的財富比,還不夠塞牙縫的,人窮志短,在兒女面前自然直不起腰。從來沒聽說曹德旺、王健林、趙本山怕兒子的。

不老的酒說:

回答這個問題,有些複雜化,大多數指的有農民在內吧,他們的退休金,𣎴過弍佰元左右,有什麼資本在兒女面前耍威風稱能呢?懦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無聲反抗,無奈之舉,

相比那些伍陸仟元上萬元退休金的人,天地之差,有句古話說得好,老了就像貓一樣,貓老不備水,人也有同感,以後你的生活,吃喝拉撒帶全憑兒女照顧贍養,還是小心翼翼的好 ,免得惹兒女不高興 ,到時找茬報復於你,受難過何該,自討苦吃,

看看腰包真正有錢的老人,說話理直氣壯,傲氣實足,人老了,脾氣犟得像個驢,一言九鼎 ,這個家老子說了算, 說是釘子便是鐵,說是燈你添油,說是廟你磕頭,

家庭成員誰若不從,大發雷霆,從組建這個家,我的功勞最大,你媽她都不敢犟嘴仃碰,那輪到你們說三道四,指手劃腳,嚇的兒女不敢哼聲,原因是對符不好,有個用錢的地方,求他不會給你的,你們長大了,翅膀硬了,求我幹什麼?

雞蛋皮裡抱出幾天,沒學會走路,就想飛,簡直不知天高地厚,飯香屁臭,眼裡有沒有這個父親,今天我還在,一切大事我來定稱,我過的橋比你們走的路多,挑的食鹽比你吃的米麵多,難道沒資格掌舵嗎?說得頭頭是道,條條是理,有錢膽子大,

農村老人大相不同,過節過年,手頭沒銅板,腰包空,底氣弱,膽子小,別說給兒女買房買車助錢,春節給孫子壓歲錢摳來算去,裡外十幾個孫子孫女,每人壹佰元,就得壹千好幾,省吃儉用,為的就是爭個臉面,落個大方有度,

並不等於老人懦弱無用,老人都有自知之明,儘量避免和子女發生矛盾,弄得各自不愉快,兩敗俱傷,感情激化,親情破裂,只能小心謹慎,感激兒女的贍養照顧,平安著陸,分析不當,敬請批評指正。

凌雲1859說:

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比如說女人,在家聽父母的,出嫁從夫君,老了聽兒女的。

男人亦然;老了思想沒有飛翔的細胞,沒有了雄心壯志!辦事就經驗主義了,這不對,那事不合常理,不能那樣辦!

年輕就不一樣了;衝勁十足,女孩還在猶豫就強吻了。女孩說臭流氓,口裡說流氓,心裡還是喜滋滋的。那可是初吻,一輩子的開張吻。算了,就是他吧;婚戀就這樣成了!

老了不是懦弱了;是遲疑了,少了決定的氣勢!思維慢了,就多了份猶豫的遲疑!

銀髮五十年老朱說養老說:

談論退休金,至少要有兩個角度:一個是替代率,一個是絕對金額。假設老張退休前月入5萬,退休後只有5千,替代率只有10%,老李退休前月入7千,退休後只有4千,替代率約60%。老張的退休金絕對金額還是比老李高一些,但替代率相差非常大,一般情況下,老張的心理落差要比老李大很多。老張退休前可能可以大方貼補兒女,退休後就力不從心了。退休後收入差距的縮小會讓一部分退休前高收入的老人心情大變,從之前的大包大攬,退縮到只能顧及老兩口的狀態。這會讓一部分的老人產生自責,在子女面前抬不起頭來。

還有一部分高齡老人雖然有退休金,甚至退休金不低,但因為缺乏在數字社會生存的技能,而在社會上寸步難行,網上購物、拼團、叫外賣、網上預約掛號看病,打車,手機銀行,行程碼、核酸碼,這些中輕年人習以為常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高齡老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或者對智慧型手機不熟悉,從而和這個世界越來越脫節,產生了所謂的數字鴻溝,這會讓老人在子女面前沒有自信。

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也往往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生病,什麼時候可能會失能需要別人來照護,會不會得認知症,什麼時候需要入住養老院或者護理院,都不太確定,自己的退休工資是否能夠應付這些不確定帶來的高昂開支,這些都是老年人常常面臨的遠憂近慮,不容易保持自信。

醜草草說:

這個問題是感到很難過的,老年人也是從年輕過來的,一向有愛的家庭,我想根本不存在這種事情,除了家庭關係不和諧,老年人年輕時對自己的子女不關愛,才會導致這種情況,還有一種,特別是現在老年人,可能生病了,家庭經濟負擔加重,那這樣的老年人一定會感到自己自卑的,所以說,真的要我們的國家加強對我們的老年人在醫療方面,人文關懷方面多多關懷老年人,使老年人在夕陽紅的年齡過好老年生活,心情愉悅的生活,年輕的子女也要想到有老的一天,對待自家的老年人更加要關懷,不能看輕老年人

悠悠旅行見聞說:

人老了在子女面前不愛指手畫腳了,不愛理論高低了,很少有家庭由老人當家作主了。老人看起來似乎越來越怯懦了,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與不好,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吧。

大多數人身體弱了,精力也不夠了,需要年輕人贍養、照顧了,變得比較聽話、乖了。這也不算什么正真的怯懦,有點輪迴的意思了哈。比如孩子小時在家長面前乖乖過,現在我們老了也乖乖一下,這也很正常,沒什麼不可以,也沒什麼不愉快的啊。與在外人面前的怯懦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人老了心態好多了,脾氣柔和多了,經歷磨難多了,不太容易動怒或較勁了,這很好啊。俗話說不聾不啞,不做啊家爺。有人問一個位五代同堂的老爺爺,一家人和睦相處感覺如何,老爺爺回答一個字「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老人對子女的容忍度是最高的,外人覺得他的子女很過分了,也許他自己覺得還行。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必要較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老人越來越追不上時代的腳步了,所以經驗主意越來越淡薄了。對老人尊重、禮貌、孝敬還是有不少人可以做到的。年輕人的生活由老人領導,這幾乎不可能了。

如果年輕人是老人們的拐杖,怯懦一點,低姿態一點也沒什麼不好。盛氣凌人,老子天下第一,你有錢又如何,你自己有錢也不一定過得好,孩子們也不一定看重你這點錢,鬧僵了,老人吃虧。和為貴吧,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計較那麼多高高低低的也沒啥意思。大家說是不是?

大豐205065954說:

借用慈禧老佛爺一句話:

殫盡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奉勸當今年輕人應該珍惜父母無私奉獻。

父母不是懦弱,是隱忍,為了兒女幸福生活的隱忍。

到處能看到「家和萬事興」高懸牆上,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並真正懂它,並用實際行動踐行它……

天津七彩虹陽光說:

現在的老年人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就這麼一個孩子,順利的話結婚生子,兒孫滿堂增添了生活上的樂趣。老年人越來越怕孤單,和兒、女關係搞好了,經常見面,在一起熱熱鬧鬧。如果和兒、女關係搞得不好了,兒孫就不怎麼登門,顯得家裡冷清孤單,所以老年人在孩子面前有時候顯得很懦弱。另外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辛辛苦苦地培養兒女成才了,學習越好越不在身邊,他們因為工作遠走高飛,出國留學在國外發展,在國內其他地方發展,事業有成,老人跟好友說起孩子自豪,孩子不在身邊又顯得孤單,特別是過年過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79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