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對西北人的生活概念一點沒有,只從我們公司來了一個甘肅的老楊,我對西北農村人才有了一點了解。
老楊是甘肅隴南人,2009年的時候,通過一個朋友介紹來我們公司的,是我們車間的一個工人。那個時候公司剛成立,廠區環境不是太好,住宿條件特別差,因為老楊是最後來的,安排他住在了以前放雜物的一間小房裡。老楊當天就把房子收拾乾淨,該扔的扔,該放的放,把牆上擦乾淨貼上報紙,水泥地面用水連衝帶拖。一張舊辦公桌抽屜都掉了,他給訂上了一塊布簾,上面擺上洗漱用品。把一張老舊木床用洗滌靈擦洗的一塵不染,鋪上自帶的床單被褥,我差點認不出來,就是女生宿舍也做不到這麼幹淨。
我們車間裡幹的活又髒又累,別的工人下了班往床上一躺,什麼也不顧。老楊下了班都是先把身上衣服脫下來洗乾淨,身上再擦洗一下,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坐辦公室的。屋子裡的水泥地基本上都是每天衝洗一次。和老楊聊天,他說他們農村老家的水泥地院子也是每天都用水衝洗完了再拖一遍,屋子裡的地板都是拖完了再用抹布擦乾淨,光腳走在上面都不沾灰。就是農村老人們住的多年的老房子,也是收拾的乾淨利落,屋裡屋外窗明几淨。
在我的意識裡,大西北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常年漫天的風沙,還有西北人臉上的標誌高原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還真不知道大西北人有如此好的生活習慣,這可能和他們當地的民風民俗有關係。
這種好的生活習慣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做為一個陝西人,也走遍了祖國東西南北,我也很早發現了這種現象,並思考過原因,並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周文化的影響和遺存。並不是什麼穆斯林的影響。可以說整個黃土高原地區的人都很愛乾淨,尤其是隴東平涼,慶陽,陝北,關中,還有晉南一帶,因為這一片恰好是周文化的發源和興盛之地。許多家庭既使再窮,門上也掛著耕讀傳家的古訓,他們雖然物質上不富有,但精神上從不鬆懈拉胯。中國傳統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很好地繼承和延續。許多人可能會問周文化的特徵是什麼?窗花,花饃和春節時的社火是周文化的活化石。
我在西北生活工作了幾十年,也下過鄉,去過貧困的地方,西北人比較愛收拾家倒是真的。尤其是西北生活的回族人比較多,他們的家很乾淨的,做的吃的也乾淨,好吃。我最喜歡他們做的花饃饃了。蘭州牛肉麵大多是回民在做,非常好的,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並喜歡吃。我覺得他們的乾淨的生活與他們的信仰有些關係。
我97年98年99年,從陝西安康、漢中、武都、臨夏、蘭州、天水、慶陽、西峰、合作、寶雞、韓城,山西和內蒙,都到過。要說家裡乾淨,我不知道怎麼說。
我以一個南方人的生活環境來說,西北和北方地區的家裡,都不夠乾淨。但是,我很理解,西北的自然環境確實太差了,風沙大,想做到南方一樣乾淨太難了,除非一天到晚不停的打掃。
西北農村房子多數是半邊倒,家裡一般是地鋪磚,三間房子或四間房,不隔間,把頭一鋪大坑,中間一個大火爐,大多數很乾淨,不乾淨的也有,很少,但西北農村普遍有一個共同的味道,煨坑的味道,都是一個味,坐火車,或公共場所不用看,到跟前一聞就知道是西北人。
西北人農村確實比東北農村乾淨,東北人農村牆壁大多不粉刷黑呼呼,亂糟糟。
一年開車去青海湖,途徑甘肅定西路旁一戶農家(國道),叫孩子下車參觀,房前屋後乾乾淨淨,再往西走,所見大體如此。我老家位於陝甘交界,我們那裡人也是如此,講究灑掃庭除,反觀陝西東邊實在不敢恭維,陝西為什麼看不慣那邊人,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講衛生。
確實我早就發現這個現象了,我在慶陽呆了十年以上,尤其是塬上現在家家蓋的要麼很漂亮二層別墅,即使少數還是以前土窯洞的,屋裡面也打掃的很利索,幾乎很少有一進屋亂糟糟的,反觀我老家魯西南,可以說一個村子裡沒幾家,屋裡屋外都能收拾利索的,和整體民風有關吧!
大西北人性情豪爽開朗。非常好客,淳樸善良。這是到過此地的遊客共有的印象。
他們雖然比不上南方省份富有,但極具個性,特別對家庭環境衛生以及個人衛生十分注重。
因為好客嗎,家裡另亂,怕突然有客人到訪笑話他們,所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掃室內室外的衛生。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