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學醫真的特別苦嗎?_學醫真的特別苦嗎知乎

住培中的小平說: 簡單聊一下這幾年的經歷,你們自己品味一下,學醫到底難不難! 2016年7月高中畢業,因為個人…

住培中的小平說:

簡單聊一下這幾年的經歷,你們自己品味一下,學醫到底難不難!

2016年7月高中畢業,因為個人成績原因,選擇了一所醫學專科學校,就此開始了3年的臨床醫學學習生涯,剛進入學校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沒有了高中那種緊張的學習狀態,每天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那個時候並不明白臨床醫學的難度有多大,但是每一次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唯一能讓我們清醒的就是那沒有範圍的考試,突擊背誦成了每一個醫學生學期末的常態。

後來進入了大三實習階段,思想也成熟了,對於臨床醫學這個專業也認識到了更加深層次的內容,那個時候沒有想過改行,覺得當醫生很神聖,所以毅然決然的決定了專升本,也為彌補一下自己的遺憾。

有句話說得很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整整11個月的時間,我拒絕了一切無用社交,選擇了進入一家私立的補習機構,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升本學習。專升本補習班的學費是一年20000塊錢,包括住宿,11個月的時間,每個月生活費1000,算下來又是10000塊錢,一年的時間花費3萬,如願以償考了一所本科(全日制專升本)。

2019年9月進入本科院校!

從此開始了三年的本科學習,因為臨床醫學專業比較特殊,別的專業,專升本以後是兩年,但是臨床專業是3年,最後一年實習。

進入本科以後會有兩年的理論學習時間,會再一次系統的把專科階段所有的內容再學一遍,尤其是內外婦兒這些臨床科目。

3年本科,面臨的是枯燥無味的學習,每年考不完的試,還有沒有範圍的知識點,老師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病人不會按照書本生病」。

2022年6月本科畢業,驗證了一句話「畢業即失業」,迫於無奈,我選擇了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不要提待遇問題),2022年9月進入臨床,開始了長大三年的規培學習階段……

這是6年的求學經歷,規培結業以後,就是9年的時光,9年結束,對於一個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人來說,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可是對於別的專業來說,可能已經成長為了一名中層領導,或者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說多了都是心酸,難不難?辛苦不辛苦?大家自己體會吧。

(我是住培中的小平,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各位老師多多指點)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坦蕩一切隨緣心想事成說:

真的苦沒有半點虛偽,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學醫特別辛苦。

我的女兒學醫五年啦,今年畢業要考研,現在在醫院實習,上個月想分到一些比較清閒的醫院而焦慮,實習中如果醫院很忙,她們就沒有時間看書學習,考研就非常困難。結果還是分到了比較忙的醫院,擔心沒有學習的時間而流淚,五年了,學醫真的不像有的大學,進入校門後就萬事大吉,談戀愛玩遊戲,交朋接友遊手好閒,學醫不同,忙忙碌碌,勤勤懇懇,每天晚上學到半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天精神疲憊,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有時問她學醫後悔嗎?他的回答是後悔,我的心中也是一片茫然,是啊學醫太苦了,如果有下一次的選擇,也不會選擇學醫,但是在這世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她以後有出息吧,如果有人看到一些醫學碩士,醫學博士拿著很高的年薪,請不要忘記他們背後的付出。

聊健康的祁醫生說:

學醫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學科。建立在大批專家的經驗和科學知識基礎上,學習醫學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和大量的知識積累,而且需要對各種疾病及其診治方法可以深入的了解。醫學還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因為醫生需要對患者的生命負有責任。這些挑戰需要決心、勤奮和耐心才能克服。

學習醫學需要對大量的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這不僅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記憶力,也需要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技巧,以便能夠更高效地掌握知識。

學習醫學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敏銳的觀察和分析,以便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方案。這也意味著,學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不斷地磨鍊自己的專業技能,以便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幫助和支持。 除了面對複雜的知識結構和龐大的體系以外,學習醫學還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作為醫學專家,需要對患者負有極高的責任。這涉及到對病人個人隱私和人權的保護,同時要確保疾病的治療取得最好的效果。

另外,還需要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相關知識,以便能夠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 學習醫學並不意味著專注於學習理論知識,而是需要實踐並掌握實際應用。學生們需要在嚴格的學校培訓和嚴格的醫院實習中不斷地實踐和補充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可以最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

學習醫學也需要具有很高的時間彈性和耐心來面對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和壓力。 不過,學習醫學也是一種令人充滿滿足感和成就感的職業,尤其是治好一名病人時,因為通過醫療技能的掌握和專業知識的應用,醫學專業人士可以為疾病的治療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作出巨大的貢獻。學生們將在廣泛的領域中學習並發展其技能,這將使其成為業內領袖並深刻地影響他們最終的職業路徑。

總的來說,學醫還是挺苦的,還有長時間的值班、輪班和處理病人等,還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過,如果你對醫學真正熱愛,喜歡幫助別人,最終成為醫學專業人士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職業滿足感無疑是值得的。

百花亭雜談說:

醫生我一直都很尊重,他們擔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但是學醫真的好辛苦,我的不少學生都考上醫科大學,最好的已經是主任醫師。他們每逢過年都要來看望我,從中知道他(她)們學醫真的很難,具體情況看下面我的闡述:

1,學制長。

大學一般都是四年制,而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制分為五年制、七年制(本碩連讀)、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而中醫院校學制則要六年制,因此醫師人才培養周期很長。

2,臨床醫學專業學習的課程太多。

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生物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等三部分。

公共基礎課有英語、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史等。

生物醫學基礎課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病原學、遺傳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實驗等。

臨床醫學課主要有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神經內科學、傳染病學、康復醫學基礎等。

3,畢業後就業難。

醫學本科畢業生與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差距很大,因為這是一個學歷越高越受醫院歡迎的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機會很難,因為現在一個較好的公立醫院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本科生只能參加二級醫院的招聘考試。所以,學醫真的很苦,真的很難!如果沒有讀到碩士、博士真的很難招聘到大中城市三甲醫院,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很多,如果剛從醫科大學畢業的,跟在他(她)們後面,才能學到具有專業特長的知識,等到若干年後才能成為一個好醫師。

樂哥聊康養說:

大家好,我是懷樂醫生,本科西醫,後轉中醫。學醫體會就是,說苦不苦,不苦也苦,不要奢望節假日,終身學習是必須。古人云:不為良相必為良醫;這說明當官第一,行醫第其後,從政比行醫還辛苦。

大學本科臨床醫學專業5年專業課程主要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等。在校學習4年,醫院實習一1年;很多知識是實習和工作以後才能掌握。畢業一年後可以報名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畢業後還要3年的規範化培訓才能獨立執業。普通執業醫師開處方和開展手術受到很多限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後4年可以考主治醫師,主治醫師開處方和開展手術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取得主治醫師職稱後4年可以考副主任醫師。此外醫生每兩年還要參加定期考核,不合格者暫停執業,去參加培訓直到考核合格才能繼續執業。這只是一位普通醫生的行醫之路,成為名醫之路呢……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靈光一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無論哪一行,想成為優秀人才,都需要付出非同常人的努力。如果選擇學醫,必須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學海無涯,醫路有你,加油![加油]

濟南中醫李大夫說:

我是科班出身中醫,講講個人的一些心得。剛上大學時對醫學知識基本一無所知,什麼都需要認識了解記憶。總之看著一摞摞的書頭大。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並且好多知識真的是需要背,死記硬背。比如解剖,中藥,方劑,經絡穴位等等吧,剛開始要下苦功夫的,往後需要理解慢慢找規律來記憶,這些都是大學時最頭痛的。並且考試科目比其他專業要多一些吧。

大學時候醫學類的課程還是挺多的,因為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不光學習中醫還要學習西醫。我當初本科五年。

我上學時候對醫學挺反感的。可能就是因為課程多,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吧。不過這些並不影響大學的愉快生活,我的大學生活還挺豐富多彩的。也沒耽誤吃喝玩樂,玩耍的也挺好的。整體說不是很苦也不是很輕鬆的樣子。

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呢,轉科實習,基本也是各個科室忙碌學習,實習就到臨床了跟著坐診老師接觸患者跟理論還是不一樣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活學活用。明顯感覺自己知識儲備還是不夠用。基本醫院裡跟老師看病,總結一天的所見所聞,還會不時的看書學習,理論結合實踐。

畢業了就得面臨找工作,如果繼續從醫就得面臨患者歧視,患者呢大多選擇老大夫看病,你就會相對清閒或者做些雜七雜八的打打下手,也會接觸一小部分患者,所以一開始病號少很正常,所以得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經驗,就得學習實踐慢慢積累病號,慢慢總結自己的經驗。

當工作一年後呢,要面臨考執業醫師證,就得學習啊,中醫西醫都要考。還是要記憶啊,做題啊,頭大,內心煎熬啊,此處省略一萬字。

不過呢這也熬過來了,不覺得辛苦了。工作和考試也沒妨礙其他的娛樂生活啊,總之過得也不錯吧。

考完執業醫師呢,你要是還想再往上發展,就得每年修學分,考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個學分通過學習考試或者外出學習就能獲得,相對簡單。然後就是兩年一次的醫師定考也簡單些。

參加工作後,就時刻想著提高自己看病的能力了,就得自己主動學習了。涉獵各個醫學知識,中醫西醫等等。自己主動學習就和上學時候被動學習不一樣了。自己主動學習就帶著興趣和動力了,這個時候不覺得辛苦,還覺得很有趣。隨著臨床經驗豐富了,越覺得學習是種興趣也是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備,查漏補缺,豐富自己。

總之呢,前面的苦熬過了,往後就越來越輕鬆了。目前一點也不覺得苦,有動力了就覺得有趣,充實了。就是如果患者多,工作會有些累,但也可以休息休班啊。

目前沒感覺出特別苦來。[大笑]

春風聽雨876說:

世界上要學好學精通一點東西……沒有不苦不累的!要不然怎麼說:苦盡甘來……先苦後甜呢?

學西醫容易!學中醫難!西醫醫生靠儀器……吃飯是死搬硬套的!而且不能開中藥!中醫醫生靠:切,聞,望,聽,問。了解患者病情來最後下藥,國家規定可以開西藥,叫中西醫結合,藥到病除!學中醫最少也要五年以上才能完成學業。

信念健康生活說:

我行醫27年,並沒覺得學醫有多難。恰相反,每當治癒一個個患者,為患者解除疾苦的那種成就感,將讓人身心愉悅。雖說有些累,但是,帶給自己更多的還是是成就和快樂。醫路漫漫,我此生無怨無悔,來生,我還想繼續穿上白大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81456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