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血虛有什麼症狀?_女人氣血虛有什麼症狀

南開孫藥師說: 虛證,雖有陰、陽、氣、血虛損的區分,但凡屬虛證,皆為人體正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虛證的形成:有先…

南開孫藥師說:

虛證,雖有陰、陽、氣、血虛損的區分,但凡屬虛證,皆為人體正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虛證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和後天失養兩個方面,但以後天失於調養為主。如飲食失調,後天之本不固,或七情勞倦,內傷勝腑氣血,或房室過度,耗散腎臟元真,或久病以及失治、誤治損傷正氣等,均可致成虛證。

由於虛證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多種證候的不同,所以臨床表現亦極不一致,很難概括全面。常見的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滑脫,小便失禁,舌上少苔無苔,脈虛無力等。以症狀表現為不足、虛弱為辨證要點。

血的病證頗多,概括起來主要有血瘀、血熱、血寒、血虛四個方面。

  1. 血瘀證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血瘀證臨床常見局部腫脹疼痛,痛如針刺,拒按,痛處固定不移,且常在夜間加重,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有瘀斑、口乾但欲漱水不欲咽等症狀。一般以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紫暗、脈澀等為辦證要點。
  2. 血熱證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血熱證臨床常見心煩,或躁擾發狂,口乾不喜飲,身熱以夜間為甚,脈細數,舌紅絳,或見各種出血證、婦女月經前期、量多等。一般以出血和全身熱象為辨證要點。
  3. 血寒證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血寒證臨床常見疼痛喜暖,得暖痛減,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脈沉遲澀。婦女常見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經衍期,色暗淡有血塊等症。一般以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膚色紫暗為辨證要點。
  4. 血虛證的臨床表現及辨證要點:血虛證臨床常見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行量少、衍期甚或經閉,舌質淡,脈細無力。一般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辨證要點。

魯南小郎中說:

血虛證是一種常見病證,是中醫一種病機,是指人體血液不足,不能充分濡養臟腑、經絡、形體,亦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淺談一下血虛證:

一、 血虛證的常見病因:

1、平素體質虛弱:化生氣虛不足,日久血虛。

2、脾胃虛弱:飲食差,氣血生化無源日久血虛。

3、情志致病:思慮過度,日久傷脾,脾虛氣血生化無源,形成血虛。

4、失血:這是最明顯最快的引起血虛的原因,失血過多,就會血虛。如女子月經過多,崩漏,月經衍期等,外傷出血,痔瘡出血,消化道出血,白血病各種出血,血小板減少出血等。

5、久病體虛:久病耗傷氣血,又加上久病脾虛,不想吃飯,飲食少,氣血生化無源,加重血虛。

二、有以下症狀說明血虛了:

1、顏面部:面色淡白或萎黃。

2 、頭:頭痛頭暈,頭空痛(如頭空的感覺同)。

3、頭髮:枯黃無光澤,變脆,或脫髮。

4、眼:頭暈眼花,兩目乾澀,眼瞼淡白。

5、耳:耳中蟬鳴。

6、口唇與牙齦:淡白。

7、心:心慌胸悶,倦怠乏力,失眠多夢。

8、肝:兩脅隱痛,兩目乾澀,視物昏花。

9、月經:女子月經量少,色淡紅,閉經,不孕,小腹隱痛,揉按則舒。

10、指(趾)甲:甲床(指甲蓋)淡白。

11、四肢:肢體或肢端麻木,屈伸不利,或不自主顫抖等症狀。

12、皮膚:皮膚乾燥,無光澤。

13:精神狀態:精神萎靡,健忘,或煩躁。

三、血虛主要表現在肝與心兩個臟腑,具體症狀如下:

1、肝血虛:

  • 主症:頭暈頭痛,視物昏花,兩目乾澀,兩脅隱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四肢抖動,女子月經量少色淡,閉經,不孕,舌淡白苔薄白,脈弦細。
  • 治則:滋補肝血
  • 方藥:補肝湯加減
  • 中成藥:四物顆粒,八珍顆粒

2、心血虛:

  • 主症:面色淡白,頭暈目眩,唇舌及牙齦蒼白,心慌胸悶,倦怠乏力,失眠多夢,健忘,舌淡白,苔薄白,脈細弱。
  • 治則:補血養心
  • 方藥:歸脾湯加減
  • 中成藥:歸脾丸,人參歸脾丸

四、血虛的養生注意事項:

1、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加強營養。

2、積極鍛鍊身體,運動主昇陽,脾陽升,運化功能加強,氣血生化有源,血虛減輕或治癒。

3、若有血虛症狀,及時治療,以免氣隨血耗,形成氣陰兩虛。

4、避免熬夜,耗傷肝陰(血),肝血虧損,肝血虛。

5、若有各種出血症狀,及時止血治療,以免出血過多,引起血虛。

以上淺談血虛的病因,臨床表現,以及調理與養生,望能幫助到朋友們!血虛影響健康,願朋友們遠離血虛,健健康康!

(文中方藥僅供學歷與交流,切勿自行抓藥,責任自負,若喜歡中醫科普與養生,請關注此號!)#問答挑戰賽#

小荷醫典健康問答說:

血虛的表現是什麼

血虛表現為顏面、唇舌指甲的顏色淡白,眩暈,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或閉經,脈細無力。

造成血虛證的原因主要有臟腑虛損、失血過多,出現體內血液不足的表現。臨床上一般分為心血虛、肝血虛、心脾兩虛等證型。

心血虛證:表現為心悸怔忡(心跳劇烈,驚恐不安)、健忘、失眠、多夢、面色淡白無華等。

肝血虛證:頭暈、目眩、脅肋疼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因感受風寒而身體痙攣、抽搐)、婦女月經不調、閉經、面色黯淡等。

心脾兩虛證:心慌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疲倦、食少等症狀。

如有上述症狀,應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本內容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醫內科 副主任醫師 夏昆鵬審核

醫學常識說:

謝謝邀請!

血虛,一般指人體中的血液量少或血液質量不好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症狀,換句話說,就是人體中的血液因「質」和「量」的改變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血虛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淡白或萎黃,眼瞼、口唇、舌質、爪甲的顏色淡白,頭暈、或眼花、眼睛乾澀,心悸,多夢,健忘,精神疲憊或萎靡,手足發麻,手腳冰涼,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閉經等。

引起血虛的主要原因有:患有慢性病或長期呈患病狀態;大量出血或慢性失血過多;營養不良;長期的精神緊張、伏案思索,或憂傷、悲哀過度,導致損傷心氣、耗傷心血;心脾兩虛、津液耗傷、腎精不足、氣虛導致的氣血虧虛等,都可引起血虛。

血虛證常常會伴發氣虛的症狀,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和血互根互用,常常表現為面色淡白、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我們常說,一個人臉色發白,少氣無力,經常感冒、頭暈、失眠,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氣血也是人體的一道屏障,氣血不足了,也就很容易生病。

總之,當我們出現以上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調理,因為血液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不言而喻。另外,血虛了也會引起氣虛、血瘀等,導致氣病、血液病或氣血同病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關注【醫學常識】小濤養花知識號,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中醫有奧妙說:

血虛是指血液虧虛,不能濡養臟腑、經絡、組織而表現出的證候,血虛主要是由於脾虛生化無源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以及失血過多導致的。

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所以血虛以心、肝、脾三髒證候最為常見。血虛常見的共同證候是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舌、指甲色淡無華,手足發麻,女子月經澀少,脈細弱等。由於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的,故血虛的人,多伴有神疲、乏力、少氣等氣虛證候。心血虛者多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狀,心臟病、貧血常見上述臨床表現,補心血常用歸脾丸、柏子養心丸等;肝血虛者多伴有眩暈頭痛、肢麻震顫、失眠目幹、月經澀少或閉經不行等症狀,月經不調或神經官能症常見上述臨床表現,補肝血常用烏雞白鳳丸或四物湯加味;脾不統血多伴有月經過多或便血,或皮膚出現紫癜,並伴有氣短懶言,食少倦怠等,調理常用歸脾丸或補中益氣丸。

此外,腎精虧虛,影響肝臟,肺氣久虛,影響心臟,也可能導致血虛,這是因為「精血同源」、「氣為血帥」的緣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838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