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嶽飛真的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和實力嗎?_嶽飛收復了多少領土

94310417小雲說: 按當時的態勢和勢頭,嶽家軍以打到了河南朱仙鎮地區,真可謂是風捲殘雲,勢如破竹,千軍萬…

94310417小雲說:

按當時的態勢和勢頭,嶽家軍以打到了河南朱仙鎮地區,真可謂是風捲殘雲,勢如破竹,千軍萬馬嚴陣以待,而當地的廣大淪陷區人民,如饑似渴的盼望著王師北定中原日呢?當地義軍以組織了5萬之眾,和10萬民眾,準備裡應外合,收復大好河山。真可惜啊?宋高宗親信秦檜之言接著金兀朮之信,十二道金牌招回了嶽大將軍,真是十年之功,一朝全失,幾十萬大軍悲哀的撤回了南方。當時兵馬強壯,糧草齊全,金兵早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慌張失措了。每讀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怒髮衝冠憑欄處,壯懷激烈抬望眼,渴食匈奴血。憑心而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人心士氣,和錢糧供給,如果是僅憑嶽飛的幾十萬人馬,即便是打贏了河南收復戰,也很難長期守住,河南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無燕雲十六州關險關要防據險而守,南宋很難守住華北平原。加之宋高宗怕嶽飛迎回二聖,自己皇位難保,私心雜念權欲迷失了天下興亡和責任,不顧民族大義,倫理道德,真是軟蛋掘戶主。而嶽飛由於功高蓋主,其它將領的功績不如其多,被同朝文武大臣而忌諱的。僅韓世忠為其鳴冤不平。嶽飛為良將忠肝義膽雄心之士,惜跟錯了主,罷了樞密使之後,閒據無事,壯心不已。終破皇帝陛下忌諱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誅殺,年僅39歲,真是千古奇冤,天日昭昭。

深夜聊齋說:

嶽飛曾寫過一首《滿江紅》,在這首詞中,他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樣的豪言壯語,抒發了誓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決心。

在此後朱仙鎮會戰、大破金兀朮時,嶽飛還曾對部下說,要「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誓要將北伐進行到底。

按照他當年的戰略構想:從襄陽六郡出兵,由南向北,逐次推進,收復開封,然後渡河收復河北失地,最後便可直搗黃龍。

當然,這種構想最終是沒能成為現實的。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秦檜的阻撓,嶽飛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

一、南宋初期的形勢

在宋金戰爭前期,戰爭的主動權幾乎都掌握在了兵強馬壯的金軍手中。

從靖康之變以後,金軍為消滅趙宋皇室,多次主動南下發動攻擊,史稱「虜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明日陷一邑,侵尋而南,有併吞席捲之志」。

按照這種劇情進行下去,南宋幾無北伐的可能。因為宋軍在各路戰場上往往被動迎戰,極少主動出擊,偶爾進攻也是大敗而回。

比如發生在建炎四年的富平大戰,號稱40萬之眾的宋軍與數萬金軍在陝西決戰,結果是宋軍完敗,金軍幾乎取得陝西全境。

所以,這一時期的宋金戰爭,金軍即便是失敗,那也是進攻中的失敗,而宋軍即便是勝利,那也是防禦之中的勝利。

之所以會出現一邊倒的情形,與南宋初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因素有很大關係。

01 南宋朝廷在主戰與保守之間搖擺不定。南宋初年,面對金軍以及由金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偽齊的進攻,南宋朝廷分裂為了兩派,一派是由張俊、劉光世等為主的保守派,他們主張退守長江,與金國、偽齊劃江而治;而另一派則是張浚(張浚、張俊並非同一人)為首的主戰派,主張審時度勢,伺機北伐中原。

而宋高宗本人則在主戰與保守之間反覆搖擺,一旦形勢危急便主戰,一旦形勢好轉便求和,這也使得朝廷上的和戰之爭愈演愈烈。

02 南宋初期朝廷控制的地區太少,且戰火頻仍、災荒不斷,財政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對於嶽飛、韓世忠等一線大將來說,如何攻城略地、抵禦外侮是第一要務,而對於宋高宗來講,國家財政才是天下根本。

「為君難,未有甚於今日者也。中原未復,不可去兵。而再三發輸,民力已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南宋初年,宋高宗領導的南宋朝廷,在經濟上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困局:

(1)因為金兵南下,兵火不斷,導致流民四起,大片土地荒蕪。原本富庶的東南地區,本來是朝廷賦稅的根基之所在,但現在卻出現了「一人耕、百人食」的尷尬局面,生產力急需一段和平時間來恢復。

(2)是北宋滅亡、南宋初建,趙宋王朝的基層治理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該徵的稅收徵不上來,該剿的匪患無法剿滅。再加之為了抗金,南宋軍隊的規模大幅擴張,軍費大幅上漲,更讓朝廷的財政雪上加霜。

03 南宋的生死存亡全賴幾大主將守護,而這些人擁兵自重,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建炎元年,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稱帝,然而接下來就開始了他的南逃之路。

關鍵時刻,是張俊、韓世忠、嶽飛、劉光世、劉琦等將領捍衛了新興的南宋政權。

不過,宋高宗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大將們各領一軍,各自為政,而且他們之間或為了爭名逐利,或為了保存實力,常常互不配合,難以協調。

如張俊與嶽飛之間,張俊與韓世忠之間,嶽飛與韓世忠之間都有或大或小的矛盾。

宋高宗本人甚至親自寫了「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這樣的話,來呼籲各大將暫時擱置私仇,先為國家考慮。

二、嶽飛的抗金戰略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嶽飛當初面臨的國內形勢,其實是十分苦難的。而且,他的敵人還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金軍。可以說,要實現直搗黃龍、恢復中原的目標,其實是困難重重。

為此,嶽飛進行了一系列戰略準備活動,大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01 組建強有力的嶽家軍

嶽家軍是嶽飛一手打造起來的隊伍,從最早的兩千人,一直發展到最後的十萬人,涵蓋了騎、步、水等多兵種,是南宋最為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

更為難得的是,嶽飛堅持「貴精不貴多」的思想,親自調教出了一支精銳之中的精銳——背嵬軍。該軍種包括了8000騎兵,這是南宋少有的野戰部隊,也是可以與金軍主力騎兵對抗的王牌軍。

而嶽飛當年提出的計劃是訓練「精兵二十萬」,以「直搗中原,恢復故疆」。

所以,如果時間允許,嶽飛完全可以組建一支在軍事上完全戰勝金軍的部隊。

02 建設北伐的後方基地

北伐不會一朝一夕、一勞永逸,它需要N個「郾城大捷」、「朱仙鎮大捷」,是一場持久戰。

嶽飛在收復襄陽六郡以後,特別重視北伐基地的建設,他以鄂州為大本營,大興營田,發展生產,積極為北伐積蓄人力、物力、財力。據測算,嶽飛經營的襄陽六郡,其年收入最高時可供嶽家軍3個月的支出。

雖然這還不足以支撐整個北伐行動,但無疑可以大大減輕南宋朝廷的財政負擔。而如果宋高宗將北伐納入國策,複製嶽飛的「襄陽模式」,財力問題也將不是問題。

03 建立河北敵後戰場

或許是因為出身貧寒,嶽飛是最早意識到農民力量的南宋將領。在北宋滅亡之際,曾經有無數民眾拿起武器,組織義軍,投身保衛鄉裡的抗金鬥爭中。

所以,嶽飛有了「連結河朔」之謀:在從正面戰場發動北伐的同時,派遣大量人員潛入敵後,策動義軍起兵,在金軍背後開戰遊擊戰,配合嶽家軍作戰。

在他的策動下,太行山和山東的抗金鬥爭也才逐漸走出低谷,人數甚至達到了40萬人以上,且均以「嶽」字作為旗幟。此後金國立足中原百年,中原人民的抗金鬥爭也始終未曾中斷。

04 在戰略實施層面,嶽飛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嶽飛於紹興四年收復襄陽六郡,經過了6年的準備後,他於紹興十年開始大舉北伐,先後在郾城、郾城、朱仙鎮大敗金軍,克復開封已是指日可待。

有人說,嶽飛的戰績,有其孫嶽珂誇大的成分。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認這一點,但從當時的情形來看,金國在經過了滅遼、滅宋戰爭後,軍力進入到了很長一段低潮期,一直就沒恢復到他們的黃金水平,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如果嶽飛採取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戰略,直搗黃龍將十分可期,最起碼也可以成功收復北宋故土。

亦s詩說:

嶽飛的故事,家喻戶曉,英雄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

當時嶽飛被秦檜陷害,硬是下旨從戰場上給強召回來,在風波亭中被殺害了。

那麼今天的問題是,如果不看歷史,我們想像一下,嶽飛沒有被殺害,繼續打仗,他能收復河山,滅掉金國嗎?

就我個人以為,憑藉嶽飛和嶽家將的實力,能力,如果再加上皇帝支持的話,收復河山,是肯定沒問題的。

當時有句名言,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在那時候,南宋有好多優秀的大將,當時嶽飛手裡也有精兵十多萬。不論將才,還是精兵都遠遠超過金國。

當時的皇帝趙構也想抗金的,也把兵權交給了韓世忠,嶽飛等人,也希望打敗金兵,安居樂業。

可惜了,奸人當道,秦檜的出現,讓膽子很小的趙構想通過和金兵議和,可以達到互不相犯,可以消災避難,做個長久的太平皇帝。

當時金國表面答應了議和,拿著南宋進貢的錢財養精儲銳後,幾次撕毀盟約,進犯南宋。

這才讓趙構生氣,派出嶽飛做主帥北伐,嶽飛也沒有辜負趙構,一路過關斬將,馬上就可以收復失地了,這個時候金國又送來投降表,求和信。

趙構的膽小,自私的想法,再加上秦檜的慫恿,就這樣趙構改變了以前的想法,發出12道金牌令召回嶽飛,就這樣失去了一個滅金國的大好時機,也失去了一個精忠報國的大忠臣嶽飛。
趙構的左右搖擺,和秦檜的賣國求榮,再加上朝廷的揚文抑武,導致了嶽飛難以收復故土,所以我認為不是嶽飛本事不夠,實在是沒給他一個機會而已。

積極的蘋果F5說:

毫無疑問,嶽家軍已經打垮了金國當時第一名將金兀朮所率領金軍的主力部隊,金軍已經被嶽家軍打的潰不成軍,嶽家軍收復失地指日可待,恨只恨以宋高宗趙構與奸相秦檜為首的無恥之徒在如此大好形式之下竟然與金國籤訂屈辱的紹興和義,並殘酷的殺害了民族英雄嶽飛及其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趙構與秦檜之流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龔柳輝說:

嶽飛確實有收復山河的能力,但是,是否有收復山河的實力?這個就比較難說。

大家可以先看一看漢武帝時期,漢朝正是蒸蒸日上,而且處在文景之治之後,國力充沛,漢武帝有雄才大略,以全國之力,傾全國之兵。戰鬥幾十年,都未能徹底解決匈奴問題。

我們再來看一看南宋的情況,南宋是處於北宋滅亡之後。剛剛建立起來的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趙構沒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沒有文景之治留下來的經濟基礎。

更沒有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善於運動戰的高級將領,也沒有雄兵幾十萬,所以說要徹底解決金朝的入侵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嶽飛收復大宋河山是有可能的,能夠恢復北宋的疆域也是有可能的

那就是要堅持持久戰,但是嶽飛卻沒有持久戰的準備,總是想在短期內直搗黃龍府。

這個與南宋的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南宋沒有這樣的國力。根本就無法在短期內用武力解決問題。而且宋朝有通過「歲幣」的方式,來解決與北方敵國矛盾的老辦法。

北宋的宋真宗「御駕親徵」遼朝,結果照樣是用賠款來解決問題,宋朝已經有賠款求和的慣例,總是希望通過賠款的方式來解決與北方敵國之間的矛盾。

所以,南宋就希望通過賠款的方式來解決邊患問題。只要金朝沒有滅亡南宋的戰略圖謀,那麼南宋可能就會採取賠款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 這就是說嶽飛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卻可能沒有收復河山的實力,這個實力包括軍事、經濟等硬實力,也包括強勢執政的文化軟實力。

假如嶽飛是東漢光武帝的大將,在漢朝的強勢文化氛圍內,收復河山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惜嶽飛是在宋朝這樣的時代背景,南宋已經是偏安一隅,從1127年打到1141年,已經打了整整15年的消耗戰,南宋的國力幾乎消耗殆盡,而且大宋朝也有賠款求和的慣例。

所以說,嶽飛有收復河山的能力,卻可能沒有收復河山的實力。

午安君影視說:

謝謝邀請,我覺得這個問題從嶽飛的奏摺上可以看出來。

南宋當時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作為不世出的天才統帥,嶽飛毫無疑問是傾向於主戰的!但是,他和主戰派的文官張浚,武將韓世忠、吳玠等又不一樣,嶽飛的頭腦永遠比他們冷靜,嶽飛的眼光總是比他們看得更長遠。

比如紹興六年,剛剛上任不久的右相兼都督張浚召集諸將,討論北伐之事,這應該是南宋開國以來對外態度最強硬的一次了,此時距北宋亡國的靖康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距宋高宗趙構被金軍打的逃亡海上也已經過去了七年,如今的大宋經過多年的整軍經武,擁有了五支精銳部隊,從東到西一字排開,完全可以給予敵人致命的一擊!這就是張浚的底氣,此時他以宰相之名都督各路軍馬,位高權重一呼百應,北伐呼聲日益高漲,可是,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此次北伐大計在嶽飛的強烈反對下未能成行!

「先是,張浚欲徵劉豫,會四大將於龜山,問之曰:'欲大舉以取劉豫,克復中原,如何?'劉光世請守,韓世忠請進兵。張俊曰:'都督欲戰則戰,欲守則守。'惟嶽飛獨以為不可用兵。浚再三問之,飛堅執不可之說。浚以飛為玩寇,議不協而罷"。——第一百七十七卷《三朝北盟會編》

當時金軍並沒有佔領中原,而是在金與南宋之間建立了一個緩衝國偽齊,劉豫正是金國人立的偽齊兒皇帝。張浚這次討伐的對象就是他,張浚這個人需要介紹一下,他是四川人綿竹人,二十二歲就高中進士,靖康之變時他是殿中侍御史,眼睜睜的看著金軍燒殺搶掠並且擄走了徽欽二帝,從此他成為南宋堅定的主戰派,至死不渝的那種。苗劉兵變時,張浚起兵勤王因此被宋高宗賞識並重用,宋高宗派他經營川陝收復中原,臨行前張浚誇下海口:「明年上元佳節,你我君臣東京相見」。不過有些人往往都是說的好聽做的難看,富平一戰張浚喪師失地,消沉了多年!

紹興五年,張浚再次被起用為右相主持軍事,此後一年多來平內御外也算盡心盡力。紹興六年,偽齊南侵被南宋擊敗,宋高宗趙構與張浚決定反擊,這應該是趙構一生中難得的一次雄起,但是張浚北伐的主張旋即因為嶽飛的反對作罷!

張浚對此十分生氣,他竟然認為嶽飛在養寇自重,這真是對嶽飛莫大的侮辱,張浚屢次追問嶽飛不可北伐的原因,嶽飛卻出人意料的沒有回覆,這更是讓二人的關係迅速惡化。嶽飛何以如此反對北伐呢?難道這不是他平生之所願嗎?他這麼做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簡直讓人絞盡腦汁也想不通。

不過咱們先不用絞盡腦汁,因為嶽飛隨後就給宋高宗趙構上了奏摺,把原因前前後後說了個明明白白,正是從這封奏摺上,可見嶽飛真乃國之良將,國士無雙!

嶽飛在奏摺中說了很多,談及戰略他詳細的進行了闡述

「提兵直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以號召五路之叛將。叛將既還,王師前進,彼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陝右可以盡復,至於京東諸郡,陛下付之韓世忠,張俊,亦可便下。臣然後分兵浚、滑,經略兩河,劉豫父子斷可成擒。如此,則大遼有可立之形,金人有破滅之理,四夷可以平定,為陛下社稷長久無窮之計,實在此舉」;

嶽飛的戰略設想十分成熟,一旦北伐,他親自領兵攻打故都開封,嶽家軍的戰鬥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沒有懸念,佔領中原要地以後號召偽齊的將士歸順大宋,這樣可以節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前進,繼而收復京畿、陝右。至於開封以東地區,可以交給韓世忠和張俊,之後嶽飛分兵攻打黃河南北,肯定可以收復中原,擒滅劉豫!

談及後勤給養之時,嶽飛不無動容的說

「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

嶽飛深知後勤對戰爭的重要性,他常年作戰,這繁重的後勤補給讓百姓吃盡了苦頭,南宋初年各地頻頻造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環境,如果一味的進攻,必定會導致天下大亂,所以必須準備充分之後才能進行大規模作戰。

還有,嶽飛體現了他一貫的謙遜作風,他不居功,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皇帝的英明指揮

"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

最後,最重要的是嶽飛多次提醒宋高宗趙構,北伐大計千萬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準備充分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嶽飛戎馬多年,深知軍隊中的各種問題,如果不加以整治,貿然出兵,則勝敗不可知!

比如軍隊,嶽飛所部打起來是沒問題的,韓世忠的部隊打起來問題也不大,可是像劉光世那樣的統帥,他的部隊能進行長時間作戰嗎?劉光世打起仗來歷來都是腳底抹油溜得快,可是宋軍中這樣的將領不在少數,如果不整編軍隊,靠著這種素質的將領是無法取得完勝的!嶽飛要的是完勝,不是一兩場勝仗就滿足了,他的志向很明確,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這是嶽飛的目標。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打一場持久彌堅的大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此百姓的負擔減輕,大宋也才能從根本上長治久安!

這才是嶽飛從根本上發對張浚出兵北伐的,張浚是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範仲淹式的人物,志向遠大眼高於頂,加上此時他剛剛起復不久,急需功績洗刷當年富平之敗的恥辱。所以,他總是鬥志昂揚、狂熱主戰,這不能說他是錯的,可是有點兒不切實際。

嶽飛與張浚不同,他是那個年代不世出的天才統帥,眼光長遠思維開闊,他的頭腦是保持冷靜的,態度是實事求是的,他太明白軍隊作戰是怎麼回事了,一支軍隊若要長期保持強大的戰鬥力,精神因素固然非常重要,但也離不開強有力的後勤支援,少吃一頓飯的精兵都不是精兵!

宋高宗趙構接到嶽飛的奏摺之後,大加讚賞,張浚得知後也接受了嶽飛的主張,至於當初張浚當著面追問嶽飛,嶽飛卻不回答。我想大概是嶽飛當著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人不好意思揭他們的短,軍隊弊病嶽飛清楚,張俊劉光世的部隊是個什麼成色他也清楚,包括韓世忠的部隊也有不少問題。四人之中嶽飛年齡最小,從軍最晚,他跟韓世忠情同兄弟,而大將張俊則是嶽飛的老長官老上司,一直提拔他重用他。這種情況下,他只能無言以對,難道把三個人直接得罪完嗎?

一切煙消雲散之後,皇帝和宰相都支持嶽飛的計劃,並且因此開始整軍,果不其然劉光世成為第一個開刀對象,他部下的淮西軍弊病最多,皇帝本想廢了劉光世把這支軍隊交給嶽飛,這樣一來南宋五分之三軍隊將隸屬於嶽飛的麾下,假以時日則北伐大計可成。可最終這支軍隊卻在宰相、皇帝、大將三方博弈之下,叛逃到了偽齊,讓南宋再一次遭受空前嚴峻的危機!

我是趙帥鍋說:

嶽飛崛起之後,南宋與金國先後進行過三次戰略大決戰。

宋金的第一次大決戰,是在嶽飛收復襄陽後,因為其表現出的咄咄攻勢,讓偽齊感覺到危機,於是偽齊就求金國和它一塊大舉南徵。

面對金齊聯軍的進攻,趙構決定禦敵於國門之外。因為,經過四年時間的軍隊擴編,現在的南宋政府,已經組建起劉、張、韓、嶽四大中央集團軍,南宋政府已經可以很容易調出近二十萬精銳野戰部隊。換句話說,現在的南宋軍隊,絕對有和金軍一戰的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大宋帝國的主力兵團,幾乎全都行動起來,皇帝宰相都坐鎮到前線;而金、齊也是派出軍事主力大舉投入。從這層意義上說,這場即將到來的這場大戰,那是標準的戰略大決戰。

據記載,當時的宋金邊界上,南宋一共有八大軍區:下遊是「張、韓、劉」三大軍區。這是南宋重點防禦的地區,所以三個最大的軍事集團,都放到了下遊。中遊是王燮、嶽飛兩大軍區。至於上遊,是王彥、劉琦、吳玠三個軍區。

其實,單從這個軍事部署就可以看出,南宋政府在這場戰役中,絕對是用盡了全力,傳說中的中興四將集體出動。可最後的結果呢,單看大宋方面的記載,自然是大宋取得了眾多勝利,雖然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小勝不斷,關鍵是,最後還把金國打得撤軍。

問題是,不用看金國方面記錄,就是看南宋方面的記錄,你就會發現在這場戰役中,金軍不僅深入到南宋境內,還攻破了眾多城池。就連表現最優秀的韓世忠,他在聽到金軍殺過來後,也是果斷放棄淮南,選擇退到長江一線堅守。

從這個結果來看,當時的南宋政府拼盡全力,甚至把最強大的「張、韓、劉」三大軍區全部調集到淮南坐鎮,卻依然守不住淮南,只能退到長江一線堅守後擊退金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南宋軍隊跑去北伐,試圖收復中原,後果可想而知。

有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嶽飛沒參與守淮南的緣故,你看嶽飛坐鎮在襄鄂,金軍就不敢從襄鄂一線南下。

這種說法,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此時嶽飛在軍界的地位,與劉、張、韓還有一定距離,嶽家軍的規模,也比張、韓、劉的軍區小許多,雙方還不能放在一起相提並論。

事實上,嶽飛是在平定楊么叛亂,收編了楊么的大批軍隊,同時合併了王燮的軍區後,才正式有資格與張、韓、劉三人相提並論,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張、韓、劉三人聯手都守不住淮南,憑嶽飛一個人,有怎麼可能有收復中原的實力和能力?

宋金的第二次大決戰,是在宋金第一次議和後,由於金國單方面撕毀合約,把原本同意歸還給南宋的中原和關中地區再次佔據,在這種背景下,南宋政府如果什麼反應也沒有,實在太沒面子。

於是趙構就給各大軍區的命令,那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金軍以狠狠的打擊。總而言之,必須得讓金國知道,大宋帝國並不是隨便讓你們金國鬼子揉捏的。

在這種背景下,張俊、韓世忠、劉錡都選擇機會對金軍發動進攻,並取得一定的勝利。

比如,張俊在宿州亳州都取得了勝利,韓世忠在海州取得了勝利,劉錡在順昌也取得了勝利。至於嶽飛呢,他在這一戰中表現得最亮眼。因為他制訂的戰略計劃,比其它人更牛逼。

劉錡選擇的作戰地點是順昌,順昌距汴梁有600百裡;張俊選擇的地點是宿州和亳州,韓世忠選擇的地點是海州,都距南宋本土很近。嶽飛呢,直接深入到中原腹地,一口氣打到汴州附近,按照嶽飛孫子的說法,嶽飛已經打到了朱仙鎮。

從某種意義上說,嶽飛其實已經違背了大本營安全第一的原則。所以,他雖然取得了勝利,也被大本營一再告誡,必須抓緊撤軍,不得孤軍深入那麼遠。在這種背景下,就有了傳說中,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的說法。

也正因為這個事件,很多人在說起嶽飛時,總覺得如果沒有趙構得十二道金牌,嶽飛恐怕就要蕩平中原,直搗黃龍。但其實呢,這明顯就是扯淡。

因為,當時得嶽家軍說破天,也只是南宋六大集團軍之一(張、韓、嶽、吳、劉、楊)。如果南宋一個集團軍就可以收復中原,那大宋六大集團軍一塊行動,豈不是分分鐘鍾都能把金國給滅了。

再退一萬步說,嶽飛再牛,能比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吳玠等加起來都牛?

更重要得是,說一千道一萬,雖然這場大決戰南宋軍隊取得了很多勝利,但結局卻是宋軍敗了,因為這場大戰之後,宋軍徹底退出了中原,雙方又回到了從前的軍事分界線。

要知道,這場戰場可是南宋六大集團軍集體出擊,結果卻仍然以失敗而告終,那憑嶽飛一個集團軍,又何以能收復中原呢?

後來,金國看大宋帝國不服氣,於是又發動了一場戰爭,這也是宋金第三次大決戰,又稱為淮西之戰。

結果呢,在這場戰爭中,金軍一鼓作氣殺到了長江邊。劉琦、張俊、楊沂中、韓世忠,都在淮河一線被打得大敗,最後退到長江一線才守住。至於嶽飛,在此過程中,竟然一直是一個打醬油的。

於是這場戰役結束後,大宋終於接受向金國俯首稱臣的事實。面對此情此景,大家真覺得一個嶽飛,就能夠扭轉宋金的整個戰略局勢,甚至收復中原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梅裡的傳說說:

其實嶽飛有兩個,一個是民間傳說中的「嶽飛」,一個是史書上的真實些的嶽飛。

我心中的嶽飛—我是聽著劉蘭芳的《嶽飛傳》,《楊家將》長大的,嶽飛槍挑小梁王出名,嶽雲大戰金彈子,楊再興,高寵槍挑鐵滑車,雙槍將陸文龍掃北;那邊的金兀朮,哈米赤,牛臬把金兀朮氣死了,自己樂死了,這是南宋;北宋那是楊家將,楊六郎,穆桂英,那邊韓昌韓延壽,蕭太后…

印象中北宋和遼,南宋和金,楊家將和嶽家軍對遼和金一直有優勢,只因宋太宗和宋高宗太差,潘仁美和秦檜太奸…

後面看了點歷史資料,也不是很全,但地圖北宋不大,南宋更小。

南宋只比北宋小了部分中原罷了!而北宋前是接著五代十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歷史中真實的嶽飛收復舊河山有沒有可能?我想如果宋高宗全力支持一下,打幾場勝仗收復北宋的失土有可能;!不過輸也有可能!通常邏輯是一般情況下,南宋如果真有必勝的實力,也不會不讓嶽家軍或者是王師北定中原!!!

Shine的科技絲雨說:

事實來說,單靠嶽家軍,還是不足以收復舊山河的。趙構讓各路軍馬退回之後,嶽家軍位置前突,已經是孤軍深入了,當時的情況,如果不退軍,實際上不足以持續作戰,更不足以收復兩京。

不過,單輪嶽飛的軍事能力,是有驚人天賦的,如果給予全國兵權,節制各路兵馬,嶽飛絕對有收拾舊山河的能力。

南宮外史英傑榜說:

嶽飛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就連金國有名的元帥金兀朮都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這可是金國元帥對嶽飛的評價。可見,嶽飛的能力遠非猛將、勇將可比,而是可以與率軍元帥相提並論的。

但是,在宋高宗時期,並沒有重用嶽飛,以充分發揮嶽飛的才能。給嶽飛的兵力基本上是兩三萬人,有次高宗本想把淮西軍五萬人劃撥給嶽飛統領,但後來擔心嶽飛實力太強大,又變卦了。朝廷在任用嶽飛以及眾將上始終是有所羈絆的。其原因就是高宗與金國講和時,就削弱武將權利;一旦金國違約侵略時,又慌忙使用武將;危機過後,又把武將擱置一邊。

南宋軍隊基本都分散在眾多將領手中,沒有形成統一指揮,各自為政。這顯示出伐金、抗金沒有統一協調規劃,再加朝廷苟且偷安,忽和忽打,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導致朝令夕改,令國人難以琢磨。

在這種情形下,嶽飛即使有收復河山的能力,但宋朝其他人馬一團散沙,不聽嶽飛調遣,僅憑嶽家軍三兩萬人馬,這點實力若想把金國徹底趕出去,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金國也是一個國家,整個軍隊也有四五十萬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849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